① 描寫蒙古包的作文600字左右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蒙古包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厘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游牧區多為游動式。游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運輸。克等族牧民游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這就是那有特點的蒙古包!
② 蒙古包的作文
遼闊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帳篷們蒙古包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隨著畜牧業經濟發展和牧民生活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游牧人民族傳統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於游牧自匈奴時代起已出現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毫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游牧區多游動式游動式又分拆卸和拆卸兩種前者牲畜馱運者牛車克等族牧民游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哈(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蒙古包哈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4、6、8、10和12哈12哈蒙古包草原罕見面積達600多平方米遠看同座城堡過去幾十此大蒙古包聚起十分壯觀
蒙古包許多蒙古人日常居住地大多數蒙古人終年趕著們山羊、綿羊、氂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牧場蒙古包打點成行裝由幾只駱駝運落腳點再起帳篷現開始搭了蒙古包架設簡單般搭建水草適宜地方根據蒙古包大小先畫畫圈便開始按照圈大小搭建蒙古包搭好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地毯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些傢具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③ 寫蒙古包的作文
美麗的大草原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住著蒙古包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用馬奶招待客人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穿著大袍、腰帶、靴子呢?
傳說在仕爾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聳入雲的納德山。山頂終年積雪,雲霧彌漫,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鏡,人們都說這是天神的隱居的地方。一天,一位年輕的獵人在山頂湖岸忽然發現一群仙女在湖中嬉戲,那婀娜的身姿,動人的笑語,使獵人驚羨不已。他悄悄拿來一副套馬的皮挎索隱身窺伺。仙女們盡情的追逐戲耍,絲毫不覺。獵人飛來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仙女,其他人驚慌躲入雲端。獵人向仙女求愛,仙女答應了。不久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便成刀綽羅斯家族的祖先。
蒙古族自稱「蒙古」。「蒙古」這一名稱其意為「永恆之火」。別稱「馬背民族」。現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製品。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
蒙古族的傳統民族白節、祭敖包、那達慕、魯班節、燃燈節等。在節日上都有各種不同的習俗。例如:那達慕大會時,會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解放後,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播放電影、交流生產經驗等,成為蒙古人民喜愛的盛會。燃燈節: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現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縣蒙古族在燃燈節的一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白節是蒙古族最重要的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亦「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扒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蒙古族服飾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里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衣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
蒙古包是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 穹廬」、「氈帳」或「氈房」等。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納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織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烏尼」,將「哈納」和「烏尼」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然後搭上毛氈用毛繩系牢,便可大功告成。白白的蒙古包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彷彿綻放的一朵朵白蓮花。蒙古包最大的優點是拆裝容易,室內使用面積很大,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用於經常轉場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蒙古族語屬阿爾泰語系,分布於蒙古國和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蒙古國境內的蒙古語屬喀爾喀方言,使用人口約180萬。現代蒙古語的主要特點:母音豐富而輔音較少語音結合比較自由,音節種類較多。絕大部分輔音既可以出現在音節首,也可以出現在音節末。蒙古國於20世紀40年代採用基里爾字母為基礎的新蒙為文,從上到下連寫,從左到右移行。
蒙古族藝術分為民歌、樂器、曲藝三大類。而名人有忽必烈、明安圖、孝庄皇太後等。特產主要是羊肉、羊奶、馬奶。
④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完整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據《黑韃事略》記載:「穹隆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隆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多平方米。現在游牧生活逐漸被定居所代替,草原上富裕起來的牧民建起磚瓦房,蒙古包越來越少了。
蒙古游牧人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於游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游牧區多為游動式。游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克等族牧民游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即蒙
蒙古包成為蒙古人的日常大多數蒙古人是終年趕著他們的山羊、綿羊、氂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只駱駝運腳點,再起帳篷。
古族傳統民居。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一圓形天空,通煙氣。包門小,朝南或朝東南。具有製做簡便,便於搬運、耐御風寒,適牧等特點。 多用在族「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20多人;小者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便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的傢具,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一些傢具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哈納折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板。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雙輪牛車就可以運走,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巴里坤的蒙古族因長期與漢族雜居,所以其袍,腰系絲帶,腳蹬皮靴袍子,配以彩色絲綢腰帶,足蹬蒙古式皮靴,英姿颯爽,俊秀威武。
過去蒙古族以游牧為主,所以住的全是蒙古除了游牧,相當多的蒙古族從事農業生產或農牧兼營,他們已定居村鎮。
巴里坤蒙古族的傳統飲食主要是麵食、奶食、肉食以及夏季吃些野韭菜、蔥和蘑菇等。後因長期雜居在漢族中,從事半農半牧生活,現在普遍吃蔬菜。蒙古族熱情豪爽,誠懇待客。宴請客人時必敬酒並唱「敬酒歌」助興,營造熱烈氣氛,以此表示對客人的歡迎、祝福和尊重。蒙古族特別倡導尊敬長者,愛護晚輩,如果家裡來了年歲大的長輩,必須要迎上去把馬接過來拴好,長輩要走的時候,也要牽馬扶其上鞍。
蒙古族的節日主要是春節和敖包節,除此還有點燈節(祖魯節)、麥爾節等。蒙古族把送冬迎春的第一天,即春節稱:「查干薩日」。蒙古節有自己為柱拜的典型。祭喜地雲集在敖包前進行祭祀,先由喇嘛焚香誦經,人們則獻了供品後,自左向右圍歌舞等娛樂活動。因此祭敖包不僅是一次宗教活動,蒙古族青年男女藉此施展才藝、技能、進行情感交流的一次機會。
賽馬、摔跤、」是草原馬背民族的拿手好戲。蒙古族無論男女,自幼學習騎馬,到十來歲就縱馬如飛。
⑤ 描寫蒙古包作文400字
世界上還有幾個抄民族住著蒙襲古包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用馬奶招待客人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是穿著大袍、腰帶、靴子呢?
傳說在仕爾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聳入雲的納德山。山頂終年積雪,雲霧彌漫,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鏡,人們都說這是天神的隱居的地方。一天,一位年輕的獵人在山頂湖岸忽然發現一群仙女在湖中嬉戲,那婀娜的身姿,動人的笑語,使獵人驚羨不已。他悄悄拿來一副套馬的皮挎索隱身窺伺。仙女們盡情的追逐戲耍,絲毫不覺。獵人飛來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仙女,其他人驚慌躲入雲端。獵人向仙女求愛,仙女答應了。不久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便成刀綽羅斯家族的祖先。
蒙古族自稱「蒙古」。「蒙古」這一名稱其意為「永恆之火」。別稱「馬背民族」。現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製品。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
⑥ 作文題目大全 (蒙古包)
蒙古包,蒙舌語稱「蒙古勒格日」,意為蒙古房子。在遼闊的三北邊陲,從西部阿爾泰的雪峰,到東部興安嶺的綠林。從北部的貝加爾湖到南部的萬里長城。都曾經是北方游牧民族縱馬征戰和自由放牧的大舞台,最適合這種生活方式的居室就是蒙古包。所以有時也把蒙古民族稱為「氈帳之民」,蒙古包或稱穹廬、氈帳。《史記·匈奴列傳》中有「匈奴父子乃同穹廬而卧」的記載。隋·唐道衡在詠王昭君的樂府詩中,亦有「皮裘氈帳亦開顏」的句子。清《黑龍江外記》:「『穹廬』國語(即滿語)曰『蒙古博』,俗讀『博』為『包」』。漢語即是音譯,又是意譯。
1、早期的蒙古包有兩種。一種是載於車上可以移動的蒙古包。另一種是能夠拆卸、直接搭在草地上的蒙古包。載於車上的蒙古包大小不一,小的載在車上,一頭牛或一匹馬就能拉走,而大的則需多頭牲畜拉載。
蒙古人在尋找適合自己生活居室的時候,經過千百年來的摸索,終於在窩棚的基礎上形成了適用於四季游牧搬遷和抵禦北方高原寒冷氣候的住宅,找到了蒙古包這種能夠經受大自然考驗的居住形式。
2、蒙古包的特點
(1)適合自然環境
蒙古包以圓形為總風格,無棱無角,呈流線形。包頂為拱形,其承受力最強,包身近似圓柱形,上下形成一個強固的整體。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風雪,不會使蒙古包陷於滅頂之災。搭蓋堅固的蒙古包,可以經受冬春的十級大風,由於包頂是圓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時候,把蒙古包的頂氈蓋上,它就形成了一個球狀封閉體。因此它還能經得住草原上的大雨。連續幾天幾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卻安然無恙,再大的雨也不會漏進包里。
蒙古包冬暖夏涼。蒙古地方自古奇寒,「三九的嚴寒,會凍裂三歲牛的犄角」。然而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的蒙古包,沒聽說凍壞一個人的,因為其一,包里有火,牧區有的是牛羊糞,只要火一生起來,立刻熱浪撲面。其二,冬天氈包外面加厚,裡面又綁一層氈子,隔風性能較好。其三,睡覺的時候,把家裡燒暖,把套瑙蓋上,門堵嚴,蓋上羊皮被、皮袍,怎麼會冷呢?其四,還可以在包里盤座暖炕,從外面燒火。如果包內熱的厲害,還可以通過頂氈調解;在驕陽似火的夏天,在視野遼闊的高地搭上氈包,人坐其中飲酒唱歌,真是花香襲人,涼風撲面,奶油飄香,不啻仙宮帝闕。因為蒙古包形似球體,以白色為主色調,有較好的反光作用。其背面可以開天窗,還可以把圍氈邊撩起來,使其八面來風,如坐涼亭。尤其適合製做奶食品,因為不會酸得過勁。現在有的蒙古包已不住人,夏天專門用來做奶食品。
(2)適應游牧生涯
搭蓋迅速:搭蓋蒙古包不必嚴格擇址,只要周圍水草好就行。蒙古包是一種組合房屋,各個部件都是單獨的,搭蓋時不用很多人參加,二人足可。到一個新地方以後,把它們從車上卸下來,只需生著火熬好奶茶的時間,一座蒙古包就搭起來了。熬茶時還是野炊,到了
喝茶的時候,已經坐在蒙古包里了。
拆卸容易:拆卸蒙古包,比搭蓋還容易許多。兩個人拆卸只需十幾分鍾。圍繩、帶子都是活扣,很容易解開。帶子一解開,氈子和架木就自動分離。哈那、烏尼、套套瑙都是分根分片的,很快就可以拆卸開並折疊起來。
裝載搬遷輕便:蒙古包以木、氈為基本材料,不用金屬、磚、瓦、水泥等,同時又是由各部件組裝而成,所拆卸的任何一件都不重,一個女人就可以舉起來放到車上。
維修方便:蒙古包所用的材料無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哪個部件壞了、舊了就可以把它換掉。蒙古包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不過在心理和習慣上,蒙古人不喜歡縮小。有「與其縮小氈房,不如縮小肚子」之說。
⑦ 關於蒙古包的作文500字
蒙古包,蒙舌語稱「蒙古勒格日」,意為蒙古房子。在遼闊的三北邊陲,從西部阿爾泰的雪峰,到東部興安嶺的綠林。從北部的貝加爾湖到南部的萬里長城。最適合這種生活方式的居室就是蒙古包。
蒙古等游牧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為適應游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游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厘米、長230厘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 ,幾塊連接,圍成圓形 ,長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接。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一圓形天窗,以便採光、通風,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蒙古包最小的直徑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數百人 。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動式兩種。半農半牧區多建固定式,周圍砌土壁,上用葦草搭蓋;游牧區多為游動式。游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或馬車拉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僅在游牧區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薩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稱的「格爾斯」。自從有蒙古族以來,人們就開始使用蒙古包。這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但究竟是何時開始使用的,無人知道確切的時間。
⑧ 關於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世界上不有幾個民居是建在草原上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居是可以攜帶組裝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居是擋風能力極強,可以讓屋內溫暖舒適的呢?
蒙古包歷史悠久,早在匈奴時代就出現了,為了可以在草原上隨意更換軍營,當時匈奴便發明了蒙古包。後來,蒙古族的游牧人便把蒙古包當成了家,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放牛放羊,一片草吃完了就帶上蒙古包,尋找另一片長滿青草的草地,蒙古包是用牛車運輸的,不用花費人力,組裝也很容易。
蒙古包不但歷史悠久,觀形也很獨特。蒙古包外觀呈圓形,頂部為圓錐形,圍牆是圓柱形,四周的牆壁是用160厘米左右的木板,用木條編圍砌蓋,搭建方法也十分簡單。蒙古包搭建好後人們將會在包外包內進行裝飾,在四周的牆上掛上鏡框和招貼花,在牆的正中間掛一把弓,並在包內鋪上厚厚的羊絨地毯。隨著現代科學的日新月異,一些現代化的傢具電器也「走」進了蒙古包。蒙古包的進口會裝上木門,在內外兩側鋪上厚厚的屏風,讓蒙古包的保暖性能更上一層樓。蒙古包外的裝飾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裝飾越豪華就越能體現出身份的尊貴。古時的蒙古可汗的蒙古包外都會插滿紅色或黃色的旗幟,門口會放兩口大鼓或兩把大刀。現在的蒙古族的游牧民則會在門口鋪上一塊地毯,並在蒙古包的頂部插一面黃色的旗幟。
在蒙古汗國時代,可汗的蒙古包可容兩千多人,在民居中,蒙古包就是一個智慧的結晶,從貴族王室到游牧人經歷了幾百年歷史。
蒙古包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讓游牧人民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