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觀察一處景物寫一段話作文指導
哦哦好的啊啊五環山上
Ⅱ 七年級上冊《怎樣描寫景物》作文指導
草場後面是就是教學樓裡面擺放整齊的課桌,每個教室里還有一個機器專人,它會隨時提醒同屬學們注意安全,比如,在上手工課,同學剪紙的時候,快剪到手了,機器人就會自動提醒:「注意安全」。
上體育課不像以前那樣在操場上,全部搬到了樓頂上,樓頂上像一個體育館,四周是觀眾席,中間是我們活動的場地,上體育課的時候還有一個助教,它會隨時的看著同學們,以防發生意外。在學校的一角還有一個「電子閱覽室」只是一個有時間段開放的上網場所,需要根據你的成績,進行不同上網模式,我相信想玩的同學一定會付出努力,積極向上它使同學們健康上網。不在沉迷於網吧。
Ⅲ 寫景作文指導:小學生怎樣描寫景物
一篇寫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寫為主要對象,如雲霧雷電、雪雨風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樹木等。景物描寫是運用生動的語言把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的狀態、特徵從形態、色彩、聲音、光影等方面,真實、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再現於讀者面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要寫好這類文章,我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深入實地、仔細觀察、積累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好景物描寫的文章,就要學會觀察,平時積累素材。在具體的習作中,如果打算寫某一處的景物,絕不能憑想像,應該深入實地,仔細觀察,積累寫作素材。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時,我們應向學生滲透一些常見的觀察順序:
(一)、選好角度,定點觀察。定點觀察就是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進行觀察事物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選好合適的觀察點,選取恰當的視覺角度,把觀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對准目標,不變位置依據一定的順序,然後再從這一點出發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法,定點定位直接對准畫面,最適宜於典型環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風俗人情的描寫,就好像是攝影拍照的特寫鏡頭一樣焦點醒目。運用定點觀察之後的定點描寫,可以把景物描寫得獨具特色,個性鮮明,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實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鳥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這樣的描述:「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樹,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樹正是茂盛的時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么美麗的南國的樹。」作者立足在船頭,隨著船身漸漸逼近的時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樹的長勢上,定點對大榕樹形態的具體觀察,看清了這一株奇特的大榕樹的真面目,枝幹「不可計數」,足見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卧在水面上一般。」觀察了大榕樹的整體形象;觀察了大榕樹與眾不同的神態美,「那麼多的綠葉」,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這就是作者自始至終把觀察的目光定點在大榕樹上,對榕樹的枝、葉、根的形狀、顏色、位置進行細致觀察。然後從外形描寫入手,濃墨重彩,逼真地表現出了榕樹的勃勃生機。
(二)、移步換景。在進行觀察時,觀察點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況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樣了。正像北宋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一詩寫的那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讓學生使用動點觀察法,就是連續移動觀察位置,從不同的觀察角度,觀察同一景物的表現方法。動點觀察有兩層含義:一是觀察點要連續不斷地移動;二是移動觀察點要有順序。這種觀察法適合觀察正在發展變化著的景物。由於作者對景物連續不斷深入細致的觀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態和色彩,描寫起來就得心應手,有話可說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狀,又可顯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當你來到自己喜歡的一處景點,最好先看看全景,對整體有個初步的印象,然後邁開你輕快的腳步,向前走去,這樣隨著你腳步的移動,眼中的景物在不斷變換,這就是「移步換景」法。如《頤和園》一課,作者就以不同的觀察點來描寫園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園大門,或駐足萬壽山下,或站在萬壽山上,或立於昆明湖堤岸,描繪的是一副副異彩紛呈的圖畫.頤和園面積寬廣,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觀察點必須移動變化,這樣才能細致地描繪出園景。
(三)、抓住描寫對象的特點進行觀察。雖然每處景物都離不開山和水,離不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但是每處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就是同一處景物,因季節不同,其特徵也不一樣。觀察時如果抓不住特點,寫出來的文章就會千篇一律,無法感染讀者。因此,無論是寫春花的絢麗,還是寫秋葉的靜美,是寫江海的波瀾壯闊,還是寫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認真觀察,把握它們的特點,了解景物的全貌,圍繞一個中心來寫。例如:學校的小花園里,花香與讀書聲相伴,特點是幽靜美麗;操場上有單杠、雙桿和籃球場,同學們在鍛煉身體,它的特點是熱鬧。另外有些景物還要一邊對比一邊觀察,才會發現這一事物的與眾不同之處。比如,觀察樹葉,如果不對比,只盯著一種樹葉看,你會以為綠就是它的最大特點了,可是一比你就會發現,松葉如針,柳葉如眉,楓葉似鴨掌,這才是它們真正的特點。
二、做到「寓情於景」。
所謂「寓情於景」就是將自己的感受寄託在景物的描寫上。沒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的「軀殼」是沒有生命力的。在景物描寫時,不僅要寫出景物的美好,還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讓景物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渾為一體。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給人以極強的感染力。例如:在《山雨》一課中,作者這樣描述:「陽光下,山林的色彩層次多得幾乎難以辨認,有墨綠、翠綠,有淡青、金黃,也有火一般的紅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段話描寫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綠」,連用兩個「流進」體現了兩個層次:這「綠」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靈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綠」那種讓人難以忘卻的美。通過對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
三、要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構成完美的整體。
靜態描寫,要繪出景物的外形、內涵、色彩和神韻;動態描寫,要對事物的動作、聲響、神態作細致的描繪,達到景物傳神、生動、鮮活的效果。在寫景的時候,要把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有機結合,使景物既有靜態的美,又有動態的美,才能深深地感染讀者。例如:在《第一場雪》一課中這樣寫到:「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陽出來了。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靑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這個片段的描寫作者就利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活靈活現地寫出了雪後的美景。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就要求學生既要有靜態描寫,又要有動態描寫,做到動靜結合,構成完美的整體。
四、結合實際、展開聯想。
展開想像是神奇的「鮮活劑」。景物大都是靜止不動的,如果只是把它們的樣子描繪出來,就會顯得乾巴巴的,空洞無物;如果給它們灑上想像「鮮活劑」,景物就會立刻呈現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山中訪友》一課中,作者這樣描述:「我*在一棵樹山,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為人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麼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意,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又如:在寫作時,當你寫了「荷葉在風中搖曳」,緊跟著想到「好像美麗的少女在跳舞。」這樣寫荷葉就跟讀者拉近了距離。當你看到一捆捆稻穀想像到它們就像一個個扎著辮子的姑娘……這樣賦予景物以生命,把景物比喻成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描寫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除了用比喻,還可以運用擬人、誇張、排比等修辭手法,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可以使景物描寫更加細致、生動、引人入勝,給人以美的享受。
五、敘述有序,條理清晰。
寫作文時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應當根據需要,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來寫……。這樣,會使文章脈絡清晰,主題突出,不至於雜亂無章。同時,要寫好景物,還要有豐富的詞彙,詞彙不豐富再美的景色也描繪不出來啊!所以平時要注重指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
總之,只要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結合事物展開合理想像,並產生真情實感,加以有條理的敘述,就能把作文寫好。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方法和能力會得到持續的提高,創新思維也會得到培養,作文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Ⅳ 初中寫景作文怎麼輔導
現在的初中生,一提起寫作文就犯難,寫景就更頭疼。原因之一是缺少觀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色,無生活素材;其二是寫景不知從何入手,雜亂無章;其三是涉獵的文學作品過少,語言貧乏,無話可說。其實,寫景的文章並不難寫,細致的描寫加上流暢優美的語句,其寫的作文一定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怎樣才能把景物寫出特色呢?竊以為有如下幾點:
一、細致觀察景物,寫出特徵。
寫景作文,不是編寫童話故事,坐在教室里,充分發揮想像就可以了,而是要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愉悅。尋找作文靈魂。
由於所教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這就有了景物寫作的源泉,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去仔細觀察,捕捉景物與眾不同的特徵。因此,我讓學生堅持每周有意識地去田間地頭,仔細觀察就地取材,同時每周布置一篇觀察日記,將所見所感記錄下來。
要想抓住所寫景物的特徵,還需要調動各種感覺器官。從不同感覺、有動有靜地寫景,讓人讀來身臨其境。如:老舍先生筆下的大興安嶺的山勢是「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運用視覺感受寫出山的綿延起伏,溫柔可親。朱自清寫春風:「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著。」運用觸覺嗅覺和聽覺來摹寫春風的溫暖柔和。
二、把握寫景順序,寫出層次。
我們描寫景物時,可以由高到低,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動到靜等。總之,把握住寫景的順序,描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井然有序。描寫景物的順序通常有兩種:第一是時間順序,比如寫一棵樹,我們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出它在各個季節是什麼樣子的;還有一種是空間順序,例如我們描寫一座山峰,就可以寫遠處看它是什麼樣子,近處看它是什麼樣子,或者從上看是什麼樣子,從下看是什麼樣子等。如《濟南的冬天》描繪濟南雪後的小山:「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這樣由高到低寫景,就將濟南小山的秀美細致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了。
三、展開合理想像,寫出靈氣
在對景物進行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張開想像的翅膀,根據所見所感展開合理
的想像,再把景物狀態、顏色、聲音、氣味描寫出來,讓筆下的景物靈動,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隻黃鸝站在樹枝上歡快地唱歌。」就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黃鸝的活潑可愛;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像,作者從桂林山的「奇」,想像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使景物內容更加豐富,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老舍寫林海,工於調色,在他的調色板上,綠色是那樣變化無窮:宛如一位技藝精湛的丹青妙手。特別是「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句式,簡直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立體、絢麗的畫卷」,使人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美。你看:「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綉花鞋。」恰當的比擬,敏銳的觀察,繪聲繪色的描繪,美不勝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四、注意情景交融,
所謂情景交融,它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文藝理論,以情景交融構成的意境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成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它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徵。寫景的目的,不應為寫景而寫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中「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用擬人的手法把春天復甦的那幅動人景象以及作者歡快的心情很巧妙自然的交融一起。從千樹花開到春風沐雨,作者用細膩而明艷的詞語描繪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讓讀者讀來輕快愉悅!也似乎和柳條一樣舒展開來!
Ⅳ 景物描寫 寫作指導
景物描寫順序一般是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又分為兩種,一是取一個固定的觀察點,按照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寫出各個位置上的景物,或由遠及近,或由內而外,或由上到下,或由整體到局部,等等;二是不取固定的觀察點,隨著觀察者位置的轉移來描寫景物,也叫游覽順序。時間順序是按一定的時段依次寫景,描繪出景物的變化,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選用哪一種順序,應視描寫對象的特點和描寫的實際需要而定。
對象
景物描寫的對象,概括地說,凡環繞人的但不是對人的描寫,都可以說是景物的描寫。具體地說,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風景描寫、風俗描寫和風物描寫。也可以用繪畫用語來表達,那就是:風景畫、風俗畫和風物畫。
風景畫的主要內容是自然風景。廣義的風景畫,包括人工景物,如宮殿、寺廟、園林等。狹義的風景畫,主要是指自然風景,如日、月、星、雲,高山、大漠、潮汐、雷電等。我們這里採用廣義的概念。
風物畫的范圍,似乎更小一些,主要指人工製造的具有特點的景物與器物。較大的如園林,較小的如金石風物描寫,應該有獨具的特點。
風俗畫,也可以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風俗畫,指能反映某一時代、某一地區、某一民族或社會集團的社會生活所特有的風俗人情、社會風貌、生活方式的文學作品。例如,可以說《紅樓夢》是17世紀中國上層貴族的風俗畫。狹義的風俗畫,指作品中有關地區的獨特的風俗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寫。我們這里所說的風俗畫,主要指後者。
Ⅵ 《寫景作文指導:小學生怎樣描寫景物
一篇寫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寫為主要對象,如雲霧雷電、雪雨風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樹木等。景物描寫是運用生動的語言把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的狀態、特徵從形態、色彩、聲音、光影等方面,真實、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再現於讀者面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要寫好這類文章,我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深入實地、仔細觀察、積累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好景物描寫的文章,就要學會觀察,平時積累素材。在具體的習作中,如果打算寫某一處的景物,絕不能憑想像,應該深入實地,仔細觀察,積累寫作素材。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時,我們應向學生滲透一些常見的觀察順序:
(一)、選好角度,定點觀察。定點觀察就是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進行觀察事物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選好合適的觀察點,選取恰當的視覺角度,把觀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對准目標,不變位置依據一定的順序,然後再從這一點出發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法,定點定位直接對准畫面,最適宜於典型環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風俗人情的描寫,就好像是攝影拍照的特寫鏡頭一樣焦點醒目。運用定點觀察之後的定點描寫,可以把景物描寫得獨具特色,個性鮮明,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實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鳥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這樣的描述:「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樹,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樹正是茂盛的時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么美麗的南國的樹。」作者立足在船頭,隨著船身漸漸逼近的時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樹的長勢上,定點對大榕樹形態的具體觀察,看清了這一株奇特的大榕樹的真面目,枝幹「不可計數」,足見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卧在水面上一般。」觀察了大榕樹的整體形象;觀察了大榕樹與眾不同的神態美,「那麼多的綠葉」,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這就是作者自始至終把觀察的目光定點在大榕樹上,對榕樹的枝、葉、根的形狀、顏色、位置進行細致觀察。然後從外形描寫入手,濃墨重彩,逼真地表現出了榕樹的勃勃生機。
Ⅶ 如何指導寫好景物作文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好景物描寫的文章,就要學會觀察,平時積累素材。在具體的習作中,如果打算寫某一處的景物,絕不能憑想像,應該深入實地,仔細觀察,積累寫作素材。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時,我們應向學生滲透一些常見的觀察順序:
(一)、選好角度,定點觀察。定點觀察就是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進行觀察事物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首先要選好合適的觀察點,選取恰當的視覺角度,把觀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對准目標,不變位置依據一定的順序,然後再從這一點出發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法,定點定位直接對准畫面,最適宜於典型環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風俗人情的描寫,就好像是攝影拍照的特寫鏡頭一樣焦點醒目。運用定點觀察之後的定點描寫,可以把景物描寫得獨具特色,個性鮮明,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實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鳥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這樣的描述:「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樹,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樹正是茂盛的時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么美麗的南國的樹。」作者立足在船頭,隨著船身漸漸逼近的時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樹的長勢上,定點對大榕樹形態的具體觀察,看清了這一株奇特的大榕樹的真面目,枝幹「不可計數」,足見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卧在水面上一般。」觀察了大榕樹的整體形象;觀察了大榕樹與眾不同的神態美,「那麼多的綠葉」,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這就是作者自始至終把觀察的目光定點在大榕樹上,對榕樹的枝、葉、根的形狀、顏色、位置進行細致觀察。然後從外形描寫入手,濃墨重彩,逼真地表現出了榕樹的勃勃生機。
(二)、移步換景。在進行觀察時,觀察點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況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樣了。正像北宋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一詩寫的那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讓學生使用動點觀察法,就是連續移動觀察位置,從不同的觀察角度,觀察同一景物的表現方法。動點觀察有兩層含義:一是觀察點要連續不斷地移動;二是移動觀察點要有順序。這種觀察法適合觀察正在發展變化著的景物。由於作者對景物連續不斷深入細致的觀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態和色彩,描寫起來就得心應手,有話可說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狀,又可顯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當你來到自己喜歡的一處景點,最好先看看全景,對整體有個初步的印象,然後邁開你輕快的腳步,向前走去,這樣隨著你腳步的移動,眼中的景物在不斷變換,這就是「移步換景」法。如《頤和園》一課,作者就以不同的觀察點來描寫園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園大門,或駐足萬壽山下,或站在萬壽山上,或立於昆明湖堤岸,描繪的是一副副異彩紛呈的圖畫.頤和園面積寬廣,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觀察點必須移動變化,這樣才能細致地描繪出園景。
(三)、抓住描寫對象的特點進行觀察。雖然每處景物都離不開山和水,離不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但是每處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就是同一處景物,因季節不同,其特徵也不一樣。觀察時如果抓不住特點,寫出來的文章就會千篇一律,無法感染讀者。因此,無論是寫春花的絢麗,還是寫秋葉的靜美,是寫江海的波瀾壯闊,還是寫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認真觀察,把握它們的特點,了解景物的全貌,圍繞一個中心來寫。例如:學校的小花園里,花香與讀書聲相伴,特點是幽靜美麗;操場上有單杠、雙桿和籃球場,同學們在鍛煉身體,它的特點是熱鬧。另外有些景物還要一邊對比一邊觀察,才會發現這一事物的與眾不同之處。比如,觀察樹葉,如果不對比,只盯著一種樹葉看,你會以為綠就是它的最大特點了,可是一比你就會發現,松葉如針,柳葉如眉,楓葉似鴨掌,這才是它們真正的特點。
Ⅷ 怎樣描寫景物作文教案
景物描寫作文教案(轉)
教學目的:
1.把握景物描寫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三個要求.
2.學會賞析寫景文章
教學方法
1.探究點撥法
2.比較法
教學准備
1.多媒體教室
2.《夜色》初稿和修改稿
教學程序
一.導入
大自然美麗的風景時時刻刻吸引著我們的目光,也常常牽動著我們的情思,那麼我們怎樣用文字將生活之景很好地展現在文章中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景物描寫的方法。
二.討論賞析《夜色》初稿
1.多媒體展現《夜色》初稿
夜色
黃昏過後不久,夜幕便悄悄降臨了。白天深藍的河水變得墨黑一片。月亮升起來了,淡淡的月光灑滿了大地。河水中有一輪銀色的月亮,一陣風吹來,河面漾起一長串潔白的月光。
幾只夜鳥在上空飛過,喳喳的叫聲連成一片,頃刻便過去了,在這靜靜的夜裡反而更加增添了一種靜謐的感覺。
一陣風吹過來,吹在我的身上,別有一番情趣。晚風夾著河對岸野花的香味,帶來了濃郁而又清新的田野氣息。樹影婆娑,婀娜多姿,煞是好看。不知名的昆蟲發出各種各樣的叫聲,讓人覺得彷彿來到了一個昆蟲的世界中。
不遠處河邊傳來「嘩嘩」的水聲,是野鴨子在戲水玩耍。月光照在水上閃閃發亮,水上又漾起了一陣陣粼粼的波光。
2.學生齊聲朗讀文章。
3、學生從寫作方面自由談談《夜色》的得失優劣。
4、學生思考並回答:
(1)《夜色》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分別是從什麼角度來選材的?
(2)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景物的?
時間順序
由靜
到動
河水、月亮(視覺)
夜鳥、昆蟲 野鴨(聽覺)
野花(嗅覺)
5、老師總結文章的優點,並指出其缺點,即聯想想像還不夠,夜色還不美,還缺少詩情畫意。
6.學生群策群力,一起動手動腦,修改文章,讓文章美起來。
7.總結交流修改成果。
三、比較《夜色》初稿和修改稿
1.老師利用多媒體顯示修改稿資料
《夜色》修改稿
多情的黃昏,伸出無數只小手,輕輕地抖開了夜的紗幕,東方的圓月便登場了。銀盆似的月亮,像充滿深情的眼睛一樣,俯視著大地。
與此同時,夜一不小心,身子一晃,翻落在河裡,迅速的融化開來。於是,白天里深藍色的河水,漸漸的被染黑了。一會兒,這條匍匐的大河變成了墨黑墨黑的一片,與岸上的黑樹林連成一體。一切都沉浸在深邃的靜謐之中。
月兒升高了,深深的河底出現了一片藍天和一輪圓月。風兒吹著口哨,奏著美妙的音樂,河兩岸一些不知名的蟲豸也叫叫嚷嚷,鬧得可歡呢。樹影一陣婆娑,婀娜嬌媚,楊柳甩著長辯梢,真是可愛極了。這時候河中藍色和月亮不知道哪裡去了。哦!它們化成了河面上的點點碎銀,一漾一漾的,一直傳到河那邊去了。河水,在月光的親吻下,變得愈加溫順,月光,在河水的浮載中,顯得格外的輕柔。河對岸的野花的馨香乘著風過來。直沁我的心脾。
一會兒,風又停了,但空氣中摻扎著的一股濃郁而又清新的野花香味還是沒有褪盡。我嗅了一下,彷彿喝了一口醉人的美酒。
風兒不起,蟲兒不鳴,遠處的輪團船汽笛也停止了。這是一個多麼寧靜的世界!
這時候,不知道從哪裡來了的三兩只夜鳥,叼著星,銜著月,在蒼穹中翱翔。相喚聲在空中傳過,傳得老遠老遠的。趕熱鬧的小蟲蟲又叫起來,夜風又吹起口哨。夜色中大自然的音樂家們賣弄著喉嚨和管弦,時而粗獷豪放,時而委婉悠揚,把我的心帶到了另一個更加美妙的境界————
2.學生比較兩篇文章的優劣並發表看法。
3師總結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
寫
景
狀
物
方
法
言之有物
要仔細觀察,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感覺,多角度選材
言之有序
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或時間順序---------------
言之有情
移情於物、物我換位、聯想想像
四.遷移作業:任選下面一個題目作文。
1、 借鑒朱自清先生的《春》,以夏季為中心自命題作一篇寫景文章
2、 《校園之晨》
Ⅸ 如何寫景作文指導教案
如何寫好景物描寫的文章
(1)要細致觀察,寫出景物的特點。 如「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版嫩的,權綠綠的」,「嫩」和「綠」就是春草的特點。
(2)有順序地進行觀察、描寫。 如時間順序、移步換景、由總到分,由面到點,由物到人,由實到虛。要有次序地進行觀察。還要注意觀察景物變化的過程,細致入微地觀察,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徵。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濟南的冬天》 雪後山景按空間順序由高到底,由山上到山尖到山坡到山腰。
(3)多角度描寫景物
1、正面、側面相結合
2、實寫、虛寫相結合(以虛襯實)
3、人的各種感官相結合 (味、觸、視、聽、嗅 等)
4、動靜相結合
5、恰當的觀察點多方位描寫,注意寫景的順序選擇
6、巧用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