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算盤的作文怎麼寫
在桌子上住著一個計算器和一個算盤,他們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有一天,兩個小男孩一起做數學題,兩個孩子便用計算器算題目,邊說:「計算機算的真快,不想算盤那樣,慢死了!」計算機聽後,得意洋洋地說:「哼!本來就是。」另一個小男孩說:「計算器算的就是快,一會兒的功夫就算完了。」計算器聽了心裡暗想:看來我的名氣還真不小,哪像算盤,一點兒名氣都沒有,要讓我跟它比,問都不用問,肯定是我最好,所以我要和它一刀兩斷。從此以後,計算器再也不和算盤一起玩了,算盤在家做了許多好吃的年糕,就拿了一些給計算器,算盤把年糕給了計算器,計算器說:「把年糕放這兒,你就走吧!」算盤問:「計算器,你怎麼了,為什麼天天都不理我?我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你跟我說,我一定改!」計算器說:「就憑你,哼!還沒我的功能先進呢,一點兒也不配與我交朋友!」算盤傷心地哭了。老師聽見了算盤的哭聲,急忙趕了過來,問算盤是怎麼一回事,算盤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老師,老師聽後,對計算器說:「計算器,你不能瞧不起別人,知道嗎?你還是根據算盤的功能製造出來的呢!沒有它哪來的你?再說了,在人們還沒有計算器的幾百年裡做數學題、算帳、做生意等,都用算盤。」計算器聽後羞愧地低下了
⑵ 有關珠算的議論文,800字左右
珠算技能與技巧 人們從事某種復雜的活動,先要對理論知識有所認識,然後才能掌握技能,活的熟練的技巧,技能是在懂得了有關知識的基礎上發生的動作;熟練的技巧則是在已形成的技能基礎上,經過反復練習而產生的,即所謂熟能生巧.學習珠算的全部過程就是練習看數、撥珠、定位、寫數……,使之綜合為統一的技巧.薛大偉老師告訴我們:必須先理解知識,勤加練習,基礎要打的扎實,達到正確無誤,再靈活的選用簡捷法,化繁為簡,形成技巧.這樣才能使技巧趨於完善,以達到珠算穩、准、快的目的,從而充分發揮珠算的作用,體現出算盤的優越性!珠算是一種使用技能,衡量珠算技能水平的高低,是以穩、准、快為標準的.「穩」就是一次算對,並要求算盤大的正確、穩定;「准」就是看數、計算、寫數都得准確無誤;「快」就是撥珠敏捷靈活,運算神速,時間短,效率高.「穩」和「准」的要求是絕對的,這是質量;「快」的要求是相對的,這是數量.吳明濤老師強調:練習珠算,要在穩和准上下功夫,在穩和准中求快,快必須穩准,即穩准又快,缺一不可.決不可為快而快,一定要在准字上下功夫.要在持久練習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再求數量!3.勤學苦練基本功 算盤要打的穩准快,關鍵在於勤學苦練基本功.只講珠算理論和方法,而不勤於練習,這是空談.撥珠指法的敏捷、靈巧,看數過目不忘,演算法隨題巧變,都離不了勤學苦練.基本功要按照一定的步驟去練,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先從加減單項練,然後再綜合練,這樣可以做到學新練舊.薛大偉老師指出:單靠在課堂上練習是遠遠不夠的,要利用課外時間有目的的練習.1) 看數與寫數:打算盤是一種思維綜合運動.運動時必須眼腦手有機配合.先是眼睛看數,再反映到腦,腦再支配手去撥珠,這就要求看數要准,爭取看一遍就記住,爭取做到眼看和手動並進.對多位數要分節看數,隨即分節撥珠.我體會到:計算的正確與迅速,同正確看數有很大關系.計算完畢後,寫數一環也很關鍵,尤其是小數點和分解號,要點准,撇准,避免計算的得數正確,卻因書寫錯了,造成疏忽性的錯誤.吳明濤老師給我們展示了會計數字和漢字的標准形式和正確書寫格式.她說:「會計人員一定要按照書寫標准去寫,以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差錯,現在,我們從實習做起,養成習慣以後就很自然了,而且他從另一方面也體現著一名會計人員的基本業務素質」.2) 腦珠結合:腦算又叫心算,他不用算盤,而是通過思維來計算.我覺得腦算與珠算結合,既鍛煉思維能力,又提高計算水平.他是實現珠算穩准快的一種新方法.3) 撥珠:撥珠現代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口訣撥珠,一種是利用腦算撥珠.薛大偉老師指出:我們實習時間短,同學們沒有充足的時間去記珠算口訣,因此我們學習利用腦算撥珠,這樣有利於初學者的接受.4) 演算法:加減法是基礎,應該先練加減法,再練乘除法,加減法得心應手後,乘除法方能迎刃而解.先練基本功,再練簡捷算.算盤打的穩准快,依靠操作熟練,二靠演算法簡捷.我想到既有操作上的熟練,又有演算法上的簡捷,就能事半功倍.5) 定位:定位是指小數點的位置,或積商的個位檔.常有人說,「算盤好打,位數難定」,這話不錯.定位是珠算最重要的一環.答數准,而位數錯,那就前功盡棄.我們認真聽取了薛大偉老師系統詳盡的定位法.感受頗深.6) 查錯:珠算有差錯,就得懂得查錯方面的基本知識.既要採取措施預防差錯,又要掌握常用的查錯方法.差錯的產生一般有:聽算時聽錯,看算時看錯,寫錯或打錯等,還有操作時的帶珠錯、定位錯、重算錯、漏算錯、正負錯、數字顛倒錯、大小數錯,等等.我們學習差錯的方法有還原演演算法,九除法、十一除法、二除法、九餘除法等.4.基本四則運算
⑶ 有關算盤珠子的作文
我們學習過了珠心算,我發現,算盤上的珠子撥一個動一個,撥兩個動兩個,版我撥幾個它就動權幾個。媽媽跟我說:「要培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這樣才是好孩子」。不能像算盤珠子一樣,喊我做一樣,我就做一樣,不喊就不做,沒有一點自己的計劃和思想是不行的。
我要自己有主見,我要自覺學習,我可不要像算盤珠子一樣,這樣的學習方式媽媽辛苦我也累。
⑷ 算盤的作文250 個字
今天,爸爸帶回來一樣神秘的東西,它長得四四方方的,有兩層樓,上面一層的回每個房間都住著兩個小木答珠,下面一層的每個房間都住著五個小木珠,同學們,你們猜猜是什麼呢?告訴你們吧,這是算盤。
爸爸跟我說:「張夢涵,我來教你用算盤計算。」我不屑一顧地說:「我才不要呢,現在都用計算機了,我才不學呢。」爸爸說:「那我們來比賽吧。」我聽了,爽快地答應了。開始比賽了,媽媽當裁判。媽媽說:「請聽題,386+475=多少?」我和爸爸聽了,趕緊算起來。「 861」 爸爸先報出了答案。我不得不承認算盤的本領真的很大。我開始請求爸爸教我,爸爸先給我講了算盤上珠子的含義:上面一顆相當於5,下面四顆每顆相當作1。爸爸還教我算盤的指法,我試了試,還真有點手忙腳亂。爸爸說:「熟練操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需要長時間不斷練習,象彈鋼琴一樣。」接下來,爸爸又教了我簡單的計算方法,真是有趣極了。
看我對算盤這么感興趣,爸爸鼓勵我到網上去查找一些有關算盤的資料。原來算盤在中國已經有長達二千多年的歷史了。雖然現在是計算機時代,但是要計算加減法的話,算盤比計算機更快,而且打算盤還可以發揮手、眼、腦的協調能力,真是一種奇妙的工具!
⑸ 關於算盤是怎麼發明的寫一篇作文
算盤的傳說 黃帝時代有沒有算帳先生,或者說,有沒有能打會算的「會計」?當今人不得知曉。 傳說,算盤和算數是黃帝手下一名叫隸首的人發明創造的。至今在農村還流傳著隸首當初算賬時,發明的中國式的「阿拉伯」字母。80歲以上的年老人還會寫、會用。這十個字母的寫法:|、‖、?、×、?、?、?、?、夕、十。比如三斤八兩的寫法「??」二斗四升寫法是「‖×」十八丈布寫法「十?」;三尺四寸木材寫法「?×」。 黃帝統一部落後,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制衣冠,造舟車,生產蒸蒸日上。物質越來越多,算帳、管帳成為每家每戶每個人經常碰到的事。開始,只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日常算帳問題。有一次,狩獵能手於則,交回7隻山羊,保管獵物的石頭只承認交回1隻,於則一查實物,正好還是7隻。為啥只記1隻呢?原來石頭把七聽成1,在草繩上只打了一個結。又有一次,黃帝的孫女黑英替嫘祖領到9張虎皮,石頭在草繩上只打了6個結,短少了3張。所以出出進進的實物數目越來越亂,虛報冒領的事也經常發生。黃帝為此事大為惱火。 有一天,黃帝宮里的隸首上山采野果,發現一樹熟透的山桃。他爬上樹邊摘邊吃,不知吃了多少,只覺得口流酸水,肚內發脹,再沒敢多吃,跳下樹來,坐在地上休息。 突然發現扔在地上的山桃核非常好看。他一個一個從地上揀起來,一數個,正好20個。他想:這十個桃核好比10張虎皮,另十個好比10隻山羊皮。今後,誰交回多少獵物,就發給他們多少山桃核。誰領走多少獵物,就給誰記幾個山桃核。這樣誰也別想賴帳。隸首回到黃帝宮里,把他的想法告訴給黃帝。黃帝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就命隸首管理宮里的一切財物賬目。隸首擔任了黃帝宮里總「會計」後,他命人採集了各種野果,分開類別。比如,山渣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野豬;山桃果代表飛禽;木瓜果代表老虎、豹子……不論哪個狩獵隊捕回什麼獵物,隸首都按不同野果記下帳。誰料,好景不長。各種野果存放時間一長,全都變色腐爛了,一時分不清各種野果顏色,賬目全混亂了。為這事隸首氣的直跺腳。最後,他終於想出一種辦法。他到河灘揀回很多不同顏色的石頭片,分別放進陶瓷盤子里。這下記賬再也不怕變色腐爛了。由於隸首一時高興沒有嚴格保管。有一天,他出外有事,他的孩子引來一群玩童,一見隸首家放著很多盤盤,里邊放著不同顏色的美麗石片,孩子們覺得好奇,你爭我看一不小心,盤子掉地打碎,石頭片全散了。隸首的賬目又亂了。他一人蹲在地上只得一個個往回拾。隸首妻子花女走過來,用指頭把隸首頭一指說:「好笨蛋哩!你給石片上穿一個眼,用繩子串起來多保險!」聰明人就怕人點竅。隸首頓時茅塞大開,他給每塊不同顏色石片都打上眼,用細繩逐個穿起來。每穿夠十個數或100個數,中間穿一個不同顏色的石片。這樣清算起來就省事多了。隸首自己也經常心中有數。從此,宮里宮外,上上下下,再沒有發生虛報冒領的事了。隨著生產不斷向前發展,獲得的各種獵物、皮張、數字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來記賬目。隸首好像再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了。有一次,他上山尋孩子,發現滿山遍野成熟紅歐粟子。每株上邊只結十顆,全部鮮紅色的,非常好看。他順手摺了幾枝,拿在手裡左看右看;又想利用紅歐粟子作算帳的工具,但又一想,不行,過去已經失敗過。隸首獨自一人坐在地上,越想越沒主意了。這時,岐伯、風後、力牧三個人上山采草葯,發現隸首手裡幾串紅歐粟子。人坐在地上發呆。風後問隸首在想什麼?隸首扭頭一看,原是三位老臣,趕忙站起來,把剛才記賬,算帳的想法告訴了三位老臣。風後是指南車創始人之一。他聽了隸首的想法,接過隸首的話說:「我看今後記賬,算帳不再用那麼多的石片。只用100個石片,就可頂十萬八千數。」隸首忙問:「怎麼個頂法?」風後叫隸首把紅歐粟全摘下來,又折回下十根細竹棒,每根棒上穿上十顆,一連穿了十串,一並插在地上。風後說:「比如,今天獵隊交回5隻鹿,你就從竹棒上往上推5顆紅歐粟子。明天再交回6隻鹿,你就再往上推6顆。」隸首說:「那不行!一根棒上只穿十顆,已經推上去5顆,再要往上推6個,那就沒有紅歐粟子可推了。」風後說:「我問你,5個加6個是多少?」隸首說:「當然是11個!」風後說:「對呀!你就該向前進一位。從顆數上看,只有兩個。實際上是11個數。再有,如果獵隊交回九隻鹿,那你怎麼記算?再進一位;9個加11個是多少?當然是20個。從竹棒上的顆數看;只有兩顆紅歐粟子,實際上頂20個數。就是說,每夠十個數,每夠100個數,都要向前進一位。比如,再有獵隊交回80隻鹿,那麼怎麼記演算法?20加80,整100數,再進位,竹棒子顆數就成為一個紅歐粟子。實際上它頂100個數。」隸首又問:「進位後,怎麼能記得下!」力牧接著說:「這好辦,進位後,應劃個記號。比如,十個數後邊劃個圈(10);100個數後邊劃兩個圈(100);1000個數後邊劃三個圈(1000);10000個數後邊劃四個圈(10000)。這就叫個、十、百、千、萬。隸首明白了進位道理後,信心百倍增加。回家作了一個大泥盤子,把人們從龜肚子挖出來白色珍珠揀回來,給每顆上邊打成眼。每10顆一穿,穿成100個數的「算盤」。然後在上邊寫清位數;如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從此,記數、算帳再也用不著那麼多的石片了。算盤,中華民族當代「計算機」前身,5000年前就這樣誕生了。隨著時代不斷前進,算盤不斷得到改進,成為今天的「珠算」。特別是民間,當初認字人不多,但是,只要懂得了算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規程,人人都會應用。 所以,算盤在古老中國民間很快廣泛流傳和被應用。
⑹ 求一篇關於《算盤》的作文
算盤
自從有了計算器之後,大家都開始用計算器計算。雖然方便多了,可是大家卻淡忘了算盤,只有在一些葯店裡見人打著算盤。
算盤的邊框是木頭做的,長27厘米,寬8.5厘米,一共有13串珠子,中間用木頭隔開。上層的珠子代表數字5,下層的珠子代表數字1。當下層的4顆珠子滿了(也就是4),還要加1時,就要「舍四進五」,也就是把下層的珠子退掉,進上層的珠子;當這串珠子滿了(也就是9),還要加1時,就要「進一」,也就得把這串珠子退掉,在前一串珠子上進1。算盤是從左往右數的,分別是:十位、百位、千位……(反正和算數的數位一樣)
算盤一般都用來計算商品的價格,和計算器用途差不多。
有這么一個關於算盤的故事:一家公司有倆位五六十歲的老頭子管賬,一個老頭子對另一個老頭子說:「你落伍拉,我們都開始用計算器啦!你自己一個人就等著加班吧!」另一位老頭子沒有搭理他,只是埋頭打著自己的算盤。數年後的某一天,公司停電,電腦里的賬本沒存檔——白算。結果還是那打算盤的老頭子厲害,沒一會兒把「成山」的賬本們全算完了。
你們看,現在科技雖然很發達,自動的計算器各式各樣,可是在新科技的世界裡我們不能忘掉算盤這個手動的「計算器」;它可是中化文化中一朵燦爛的奇葩啊!
⑺ 有關算盤的小作文200字
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說紛壇,莫衷一是。歸納起來,主要有三說。
一是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主張的東漢、南北朝說。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岳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十四種演算法,第十三種即稱「珠算」,並說:「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注釋,稱:「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間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控帶四時』。其珠游於三方之中,故雲『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但是一些學者認為,此書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二是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主張的元明說,即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把老資格的奴婢比作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說明當時的算盤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劉因的《靜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盤》為題的五言絕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這也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明證。至於明朝,永樂年間編的《魯班木經》中,已有製造算盤的規格、尺寸,還出現了徐心魯《算珠演算法》、程大位《直指演算法統宗》等介紹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盤在明代已被廣泛使用,這是毫無疑問的了。
⑻ 關於算盤的作文可以寫那些角度
自從有了計算器之後,大家都開始用計算器計算。雖然方便多了,可是大家卻淡忘了算盤,只有在一些葯店裡見人打著算盤。
算盤的邊框是木頭做的,長27厘米,寬8.5厘米,一共有13串珠子,中間用木頭隔開。上層的珠子代表數字5,下層的珠子代表數字1。當下層的4顆珠子滿了(也就是4),還要加1時,就要「舍四進五」,也就是把下層的珠子退掉,進上層的珠子;當這串珠子滿了(也就是9),還要加1時,就要「進一」,也就得把這串珠子退掉,在前一串珠子上進1。算盤是從左往右數的,分別是:十位、百位、千位……(反正和算數的數位一樣)
算盤一般都用來計算商品的價格,和計算器用途差不多。
有這么一個關於算盤的故事:一家公司有倆位五六十歲的老頭子管賬,一個老頭子對另一個老頭子說:「你落伍拉,我們都開始用計算器啦!你自己一個人就等著加班吧!」另一位老頭子沒有搭理他,只是埋頭打著自己的算盤。數年後的某一天,公司停電,電腦里的賬本沒存檔——白算。結果還是那打算盤的老頭子厲害,沒一會兒把「成山」的賬本們全算完了。
你們看,現在科技雖然很發達,自動的計算器各式各樣,可是在新科技的世界裡我們不能忘掉算盤這個手動的「計算器」;它可是中化文化中一朵燦爛的奇葩啊!
⑼ 我有一把新算盤作文600
一個身穿自己逢的單薄襯衣,上面補了好幾個花色的補丁。清秀的臉上有著一張飽滿的嘴,一對濃眉小眼。他,是爸爸十五歲的的樣子。那時的他,鼻樑上還沒有那一副鑲著黑色塑料架的玻璃眼鏡。那時的他,還在遍地田野的鄉村裡,成都,對於那時的他,還是一個陌生的城市。
1983年10月,爸爸考入了崇州市財政貿易學校的財會專業,那時,在他的課程里,有一門他從來沒上過的珠算課,爸爸對它熱愛很深,老師上課說的每一個字都努力的記在腦海里。老師發的那一把算盤,他更是愛惜的不得了,一回家就用他本來准備拿來做短褲的白布包了起來,因此,爸爸的珠算成績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
爸爸的同桌是一個盛氣凌人的大眼睛、長頭發的女孩,珠算成績在班上也是很不錯的。一下課,爸爸便要求大眼睛和他比珠算,那聲音里帶有一種驕傲的語態:「誒,大眼睛,我們來比一比誰的算盤打得快!」說罷,便用那瘦小的手伸向背後的背包里。拿出那把被他用白布包裹起來的算盤。
大眼睛把頭抬的老高,用眼睛斜了一眼坐在她旁邊的珠算高手,眉毛一抬,又馬上把袖子向上一挽:「來嘛!」便把那把老師發的那把算盤從抽屜里拿了出來,她那把剛發不久的算盤也被她用紅色的花布包得嚴嚴實實的。
爸爸把手一揮,「怎麼比?」
「你說。」大眼睛怕爸爸瞧不起她,便退讓道。
爸爸不客氣了,一幅大富豪請客的樣子,「來比五位數乘法嘛。就算12780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