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假如沒有沒有絲綢之路作文200字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 - 基本簡介
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路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絲綢之路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絲綢之路 - 絲綢之路的形成
史載:「漢興,接秦之敝,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飢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者過半。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天下即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 或乘牛車」①。也就是說西漢初期國力不濟,國庫空虛,貨缺財乏,一片荒涼殘破的景象 , 皇帝想要配齊四匹一色的馬來拉車,都辦不到,而將軍和丞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車;百姓家中 更是 毫無積蓄。北方的匈奴則是以畜牧業為主,「逐水草,習射獵,忘君臣,略婚宦,馳突無垣 」 ②。到了公元二世紀,匈奴的勢力范圍很大,東至遼河,西至蔥嶺,南臨長城,北至貝加 爾 湖。匈奴自稱有控弦之士三十萬人隨時可以征戰,匈奴多次深入到中原地區,肆意搶掠人畜 ,劫奪財物,嚴重地威脅著西漢初期的政權。公元前200年,匈奴南下,漢高祖劉邦親率三 十萬大軍,決心以武力解除北方的邊患。但是,劉邦一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就被匈 奴四十萬人馬圍困在白登七天七夜,後因賄賂冒頓閼氏才得以脫險,史稱白登之圍。因此, 怎樣解除匈奴為禍的邊患,成了西漢政權急待解決的問題。建信侯劉敬提出和親的妥協政策 ,他主張與匈奴和親以換取邊境上的安寧,劉邦無奈只得接受了這一建議。漢初對待匈奴以 和親的方式,贈送大量財物求得暫時的相寧,但卻沒有收到好的效果,匈奴仍然不斷南下入 侵,掠奪和破壞。
經過文景之治休養生息等一系列政策,西漢政府國庫日益充實,到了漢武帝時「太倉之 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③。國家強大起來,漢武帝劉徹為打擊匈 奴 ,計劃策動西域諸國與漢朝聯合,於是派遣張騫前往此前被冒頓單於逐出故土的大月氏。公 元前139年張騫帶一百多隨從由長安出發,日夜兼程西行。張騫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虜,遭 到長達十餘年的軟禁。他們逃脫後歷盡艱辛又繼續西行,先後到達大宛國(今烏茲別克 共和國東部)、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在身毒(今印度次大陸)的市場上,張騫驀然 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氈、大秦(古羅馬)國的海西布,尤其是四川的竹杖和蜀布另他瞠目,由 此他推斷從蜀地一定有路可通身毒。公元前126年張騫幾經周折返回長安,出發時的一百多 人僅剩張騫和堂邑父。司馬遷稱張騫的首次西行為鑿空即空前的探險。公元前119年,張騫 任中郎將第二次出使西域,歷經四年時間他和他的副使先後到達烏孫國、大宛、康居、大月 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次大陸)等國。張騫通西域,讓西漢政府對西域 的地理概況,風土人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漢武帝也從開始的聯合大月氏以扼制匈奴,進而 向廣地萬里,重九澤發展,威德遍於四海。
為了促進西域與西漢的聯系,漢武帝招募了大量商人,利用政府配給的貨物,到西域各 國經商。這些商人出西域後大部分成為富商巨賈,從而吸引了更多人從事絲綢之路上的貿易 活動,剌激了邊貿經濟的發展,進而極大地推動了中原地區與西域之間的物質文化交流。
❷ 絲綢之路是一條友誼的路作文二百字
因為來絲綢之路加強了東西自方經濟、貿易、文化的交流,促進了各國人民的友誼,所以說是一條偉
大的路。
一隊隊駱駝商隊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行進,他們越過崇山峻嶺,將中國的養蠶、繅絲、冶鐵、造紙、鑿井、灌溉等技術帶向中亞、西亞和歐洲,將那裡的葡萄、核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等食品帶到我國,還有獅子、犀牛、良馬等動物,也傳進了我國。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由於吸收了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❸ 150--200字絲綢之路作文
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跨亞歐的通道,從長安到羅馬,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不過你知道嗎?這條偉大的道路,可是張騫冒著生命危險開辟的。
漢武帝初年,匈奴經常侵犯中原。有一次,漢武帝得知大月氏的國王曾經被匈奴人單於殺死,因國力不強無法報仇。漢武帝十分高興,就想聯合大月氏消滅匈奴。可是,漢朝離大月氏那麼遠,又要經過匈奴,該讓誰去呢?張騫自告奮勇,願意到大月氏。漢武帝便讓張騫帶著100人出發了。
不久,他們就進了匈奴人的活動范圍。張騫被單於捉住,成了人質,讓他娶了匈奴妻子,給匈奴人放牧。張騫不甘心,帶著100個隨從偷偷跑了。大家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終於來到了大宛國。大宛國王早就聽說大漢美麗而又神奇,熱情的接待了張騫,張騫又來到了康居,康居國王一樣熱情。他們來到了大月氏,可時間長了,月氏人早就忘了報仇一事。張騫很失望,決定返回長安。路上,他又被匈奴人抓住了,但很快地逃了出來。
這次出使,張騫吃了不少苦,也哀老了許多。100個人也剩下兩個人了。張騫給漢武帝講了西方的獨特產品和文化,使漢武帝開了眼界。漢武帝十分高興,便讓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可匈奴打來了,霍去病打了個勝仗,打敗了匈奴。張騫趁機來到了烏孫,聯合起來徹底打敗了匈奴。張騫又讓副使聯系了大宛、康居、大夏等國。絲綢之路就這樣開通了。
張騫功勞很大,漢武帝封他為博望候。可是太勞累了,從烏孫回來就死了。但是這條偉大的路並沒有斷。中國的茶葉、絲綢、陶瓷等特產和冶鐵、繅絲等技術傳到外國,外國的各種食物也傳入我國。我國的藝術吸取了國外的精華,變得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啊,偉大的張騫,開辟了這條偉大的絲綢之路。
❹ 贊美絲綢之路的作文200字數
莫高窟對面,是三危山。《山海經》記,「舜逐三苗於三危」。可見它是華夏
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與神話分不清界線。那場戰斗怎麼個打法,現在已很難想像
,但浩浩盪盪的中原大軍總該是來過的。當時整個地球還人跡稀少,噠噠的馬蹄聲
顯得空廓而響亮。讓這么一座三危山來做莫高窟的映壁,氣概之大,人力莫及,只
能是造化的安排。
公元三六六年,一個和尚來到這里。他叫樂樽,戒行清虛,執心恬靜,手持一
枝錫杖,雲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時分,他想找個地方棲宿。正在峰頭四顧,突然
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燦爛,烈烈揚揚,像有千佛在躍動。是晚霞嗎?不對,晚霞
就在西邊,與三危山的金光遙遙相對應。
三危金光之跡,後人解釋頗多,在此我不想議論。反正當時的樂樽和尚,剎那
時激動萬分。他怔怔地站著,眼前是騰燃的金光,背後是五彩的晚霞,他渾身被照
得通紅,手上的錫杖也變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著,天地間沒有一點聲息,只
有光的流溢,色的籠罩。他有所憬悟,把錫杖插在地上,莊重地跪下身來,朗聲發
願,從今要廣為化緣,在這里築窟造像,使它真正成為聖地。和尚發願完畢,兩方
光焰俱黯,蒼然幕色壓著茫茫沙原。
不久,樂樽和尚的第一個石窟就開工了。他在化緣之時廣為播揚自己的奇遇,
遠近信士也就紛紛來朝拜勝景。年長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來了,上自王公,
下至平民,或者獨築,或者合資,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這座陡坡鑿進。從此
,這個山巒的歷史,就離不開工匠斧鑿的叮當聲。
❺ 關於絲綢之路作文200字 急急急
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一條銀色飄帶,把中國、印度、希臘、古羅馬和波斯文化聯結起來版.把古老中國發明的絲綢權、火葯、造紙、印刷術傳到西方.又把古代西方的黃瓜、胡蘿卜、芍葯、石榴、核桃等,沿這條古道傳入我國.這條主要運送絲綢的路,人們把它稱之為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也是對古代中國與外部及西方往來通道的通稱.它隨著歷史長河流淌而變化萬千.它不是今天公路貫通的概念,實際上,也不是只有一條固定的道路.
❻ 絲綢之路的作文200到300字
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一條銀色飄帶,把中國、印度、希臘、古羅馬和波斯文化聯結起來。把古老中國發明的絲綢、火葯、造紙、印刷術傳到西方。又把古代西方的黃瓜、胡蘿卜、芍葯、石榴、核桃等,沿這條古道傳入我國。這條主要運送絲綢的路,人們把它稱之為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也是對古代中國與外部及西方往來通道的通稱。它隨著歷史長河流淌而變化萬千。它不是今天公路貫通的概念,實際上,也不是只有一條固定的道路。從廣義上講,是指古代中國絲綢輸入西方的通道,也是中西方古代文化交流、物資貿易互動的一條時間跨度久遠、寬而大的線路。
絲綢之路東起中國西安(古長安),西至地中海的東岸。長安是漢、唐都城,各地絲綢集中於此組成駝隊,用數月甚至數年,經甘肅河西走廊敦煌一帶進入新疆。然後分南、中、北道穿越新疆,共分三條主要線路出境:一是南道,自敦煌沿昆侖山北麓,經若羌、和田(古代稱於闐)抵莎車,越帕米爾高原;二是中道,沿天山南麓經吐魯番(古稱高昌)、焉耆、庫車(古稱龜茲)、喀什(古稱疏勒)翻越帕米爾;三是北道,經哈密(古稱伊吾盧)沿天山北麓過吉木薩爾(古稱北庭)、伊犁(古稱阿力麻里)出境,西抵裏海沿岸。
絲綢之路中道、南道、北道在新疆境內蜿蜒萬余里,代代相傳。成千上萬的使者、商人、僧侶不畏艱險,奔波於此道;無數將士為保衛它的暢通,灑下斑斑血跡,方使這條路成為連接歐亞大陸的絢麗綵帶,傳送人類古老文明的萬里長橋。歷史上的興衰在沿途留下無數的古城、烽燧、石窟寺廟等,也有無數的寶藏深埋地下或大漠中,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地人們的目光。
絲綢之路在歷史上促進西域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作用古今一直被人們肯定。今天,新疆的重要城鎮,幾乎都處在古絲綢之路的交通線上。現代城鎮的建設煥發了絲綢之路的生機,古城與現代城鎮既有空間、時間、距離,又彼此相連相依,這是歷史的必然,客觀規律。位於最高的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干新城與石頭城相連,最低窪的吐魯番城與高昌、交河故城相伴。昔日美麗牧場的烏魯木齊如今成為現代大都市。當今,不知有多少人慕名而來,在新疆廣闊無垠的土地上旅行,訪古探幽,體味絲路城鎮新貌,博覽濃郁的民族風情。
❼ 絲綢之路作文
海上絲綢之路,又名陶瓷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形成於宋元時期,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這條航線由於運輸貨物的不同,又有許多別稱。隨著阿拉伯半島及東南亞香料的輸入,這條航線又被稱為「香料之路」。
絲綢之路是當時對中國與西方所有來往通道的統稱,實際上並不是只有一條路。除了陸上交通以外,還有一條經過海路到達西方的路線,這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僅運輸絲綢,而且也運輸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貨物,和香料、葯材、寶石等進口貨物。
海上絲綢之路從先秦到秦朝,再到兩漢,再到三國的孫權,再到魏,晉,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海絲的起點是泉州,中世紀宮廷音樂「活化石」南音,被海外遊子視為最親切的鄉音。德化器瓷、惠安石雕、鯉城木偶頭、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產,聞名遐邇,是饋贈親朋摯友的上乘禮品,遠銷海內外。
由於時代的變遷,海上絲綢之路自1842年鴉片戰爭開始後就走到了盡頭,留給後人的則是一個又一個謎團。一些研究學者普遍認為,鄭和下西洋使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得到了更為徹底的貫通,也是證明歷史上存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依據之一。
海絲文化歷史悠久,雖說經歷過衰敗,但依然那麼的挺拔,它雖說被腐敗不堪的大清帝國厲行禁海,被關起繁榮富強的大門,但它還是頑強地撐了下來。
歷史就是歷史,我們無法改變,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使海絲再次復興,使貿易往來再次昌盛。
海絲,我們將讓你再次復生,回到那繁榮富強、屬於你的時代!
❽ 關於絲綢之路的作文200字
在絲綢之路上,最動人的莫過於和親公主的送迎隊伍。中國歷代王朝,為了與其他國家或民族維持良好關系,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是冊封首領,授予中國的官職,表達與中國的密切關系,稱為「冊封體制」。二是和親,中國公主嫁給當地首領為妻,兩國用這種婚姻關系達成聯盟。
當然,只有那些特別重要的國家,中國才會向其施行和親政策。西漢時,中國與烏孫和親(公元前110年),因為烏孫是當時西域最強大的國家。龜茲王絳賓也想與漢朝和親,但自知沒有資格,所以就在烏孫王翁歸靡與西漢公主解憂所生的女兒第史從長安返回烏孫經過龜茲的時候扣留了她,希望娶第史為妻。絳賓向烏孫和漢朝派出使團進行游說,最後烏孫王和解憂同意了這門婚事,西漢皇帝還特意封了第史為公主。
及後吐蕃王朝興起,適逢唐朝與北方的突厥以及吐谷渾(青海的少數民族)和親。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認為自己的地位和實力比吐谷渾更強大,於是派使要求唐朝和親。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出文成公主,實行了和親政策。
❾ 絲綢之路200字梗概作文
古代絲綢之路曾經是溝通中西經濟、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傳大通道,是連接、融匯回人類四大文明的文化紐帶答。十九世紀曾魯士著名的地學家、地質學家近代地貌學的創始人、東方學家和旅行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首次將從中國出發,經西域至希臘-羅驪社會的交通路線命名為「絲綢之路」(Silk Road)。現在,絲綢之路已成為一個國際通用的學術名詞,並且其含義早已遠遠超越了「路」的地理學范疇,而成為人類文明東西匯通南北交融的象徵。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政府經過與中亞領邦的共同努力,貫通了東起中國連雲港、經中亞諸國西至歐洲大陸一端荷蘭鹿特丹的鐵路線,正式宣布新亞歐大陸橋開通,這意味著與發端於中國的古代絲綢之路並行、以現代化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代表、經由中亞連通歐洲的「新絲綢之路」從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