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插秧作文
插秧
「栽秧農忙,官家小姐出綉房」。上小學那會兒,每到插秧時節,學校就會放農忙假,讓我們回家大幫小補,幫襯著家人插秧。
一場大雨,山腳的水田,灌滿了水。辛勤的農人趕著水牛,拖著犁鏵,在田裡來回地走著。農人的吆喝伴著水牛的喘息,秧田被整得水平如鏡。
秧苗早就育好了,長得綠油油,肥壯壯。它們探著個腦袋,急不可耐地,快要蹦出了苗床。
「秧門」一開,萬村空巷,全村男女老少全體出動,我也屁顛屁顛地跟在插秧隊伍後面,充當母親的小助手。年歲尚小時,就做一些傳遞秧苗的小農活,稍大一點兒,也卷褲挽袖,有模有樣地下田插秧。
「手把青苗插野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顆清凈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插秧開始了,插秧隊伍默契十足地一字排開,低著頭,弓著腰,退步、退步、再退步……挾在指間是把秧,插上水田成了禾。只聽見一片小雞啄米似的聲音,隨著層層漣漪盪漾開去,顆顆秧苗便移植成禾。
我跟在母親身後,站在新翻的田裡,目不轉睛地看著母親,只見她迅速目測間距後,左手捻秧,右手接過秧苗,拇指、食指、中指並攏,捏住秧的根部,直插入泥。在母親手把手的教導下,我學著母親的樣子,左手分秧,右手插禾。可秧苗一到自己手裡就不聽使喚了,自尊心驅使我顧不得插秧的質量,一路追趕。可最後還是被插秧隊伍拋棄了,孤零零一人被包圍在水田中央。抬頭一看,大人們插的禾,儼然天安門前等待檢閱的士兵,整齊筆直地挺立著。而自己的「傑作」,卻東倒西歪,不成行列,有的還漂浮在水面,像七龍擺水。
待我笨拙地從秧苗包圍圈,深一腳淺一腳地「突圍」出來,腰桿似乎有些隱隱作痛。我好奇地問母親,腰桿疼嗎?母親說,她的腰桿不是肉長的,不疼!一旁的大嬸戲謔,小孩子哪有什麼腰桿喲?在插秧手面前,我滿是羞愧,低頭不語。
透過插秧隊伍的彎腰曲背,耳畔想起歡快的水聲,宛如明快動聽的音符,在五線譜上跳躍。偶爾,他們也會吼兩嗓子插秧歌,這邊唱來那邊和……
每當晨曦穿過薄霧,我背著書包走在田埂上,陽光下,整齊的禾上,綠綠的葉芒剔透著粒粒小露珠,像極了綴在美女耳朵上的鉑金。白茫茫的水世界披上了綠裝,微風過處,泛起層層漣漪,夜幕降臨,蛙聲四起,滌盪著夏的熱烈。
如今,插秧機早已普及,機械化耕作取代了原始插秧,可插秧的味道,一直氤氳在田間地頭。
2. 插秧作文怎麼寫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等,民間俗稱「五月節」。因「端」與「初」同義,「五」與「午」同音,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為「午月」;故五月初五日稱「端午」。端午節,這一歷史悠久的古老節日,其起源說可謂眾多。其一是惡月、惡日說。這是我國較早出現的歲時禁忌習俗,早在戰國時代,視五月及五月的五日為惡月、惡日的俗信就已經存在。其二是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聞一多先生認為,古代吳越民族以龍為圖騰,端午節時他們要舉行盛大的圖騰祭,故端午應稱「龍子節」。其三是紀念賢臣、孝女說。如民間傳說中的紀念介子推說、紀念伍子胥稅、紀念屈原說、紀念孝女曹娥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是紀念屈原說。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除了這個深入人心的習俗外,還有以下五大習俗,根據地域不同略有差別,至今還在民間廣為流傳。一、懸「端午三友」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二、寫符念咒除了用「端午三友」驅鬼外,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掛驅鬼符還有一些嚴格的儀式。如有的要求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較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類。上海人過去在端午節懸掛鍾馗像於門口,正是這種辟邪風俗的繼續與演變。另外,類似於此的祛鬼禳魔的習俗,還有在兒童額上點雄黃酒。節日一早,婦女們便將兒童耳上夾艾蒿,頭上戴菖蒲,然後用雄黃酒在額上寫一個「王」字。據說,這樣可使百鬼畏懼,保命長生。三、吃「五黃」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四、戴五色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南陽民間流傳者製作和佩戴香布袋的風俗。香布袋一般是用彩布和花線綉扎,香布袋兒中心塞填天然香料,如雄黃、艾葉末、藿香、蒼術等,這些香料混合後,不僅香味持久,消除汗味和體臭味,而且能驅走身邊的害蟲,消除疾病,清爽精神。五、賽龍舟端午劃龍舟、龍舟競渡,有「大眾舟齊出發,趕往丞救屈原」及「一吶喊鼓樂嚇退蛟龍」的說法。這項活動在端午節前後舉行,是一種聲勢浩大的自發的節日文化活動。龍船就是龍形和舟楫。古代帝王出巡江海湖河乘的船,其首尾作巨龍形狀,叫龍船或龍舟。荊州市五月端午競渡的龍般是在普通木船的首尾,臨時紮上龍頭、龍尾,也有特製的專用龍船。如今,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民族特色的龍舟競渡活動。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3. 插秧為題的作文怎麼寫
童年,令許多人懷念不已,有開心的,好玩的,有趣的……而我的童年,卻令長大後的我和大人們笑不得。
那天,爺爺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才翻好了打算種西瓜的地,就上樓看電視去了,而我和奶奶則在樓下采竹芯,因為用竹芯泡茶喝,味道特別香,採得差不多了,但看我正高興,於是,奶奶自顧自忙去了,不再來管我了,我呢?等奶奶走了以後,我的小眼睛突然盯上了那快剛翻好的地,在我眼前已不是一塊光禿禿的地了,而是一塊插滿秧苗的地,於是,我馬上動手幹了起來。
一切都完成了,可是,秧苗怎麼辦呢?我眼睛一亮想到了我和奶奶採的竹芯,那不正是秧苗嗎?
於是,我先用鋤頭,勾出幾塊凸出來的地方,再用水瓢把陷進去的地方澆滿水,哎呀!怎麼這么多的泥都成爛泥巴了呢?這還怎麼插秧呀!哈!有了!我放下水瓢又跑到家裡拿了爺爺經常穿的大套鞋,這不就行了?接著,我又把竹芯一根一根插上去,好了,大功告成!
幹完了活,天已經黑了,爺爺來找我回家吃飯時,先是蒙了,但過了一會兒又哈哈大笑,邊笑還邊捧著肚子對我說:「哎喲喂!小姑奶奶,竹芯怎麼能用來插秧呢?」對哦!竹芯好像確實不能用來插秧哈!我看著這雙泥手,不由得也跟著傻笑起來。
哈!這就是童年,令大人哭笑不得,可令我回味無窮。
4. 插秧的小作文約200字場景描寫。
今天,我和媽復媽一起去老制家看望外婆,因為外婆的手骨拆了。
到了外婆家,我走進去跟外公外婆打照呼。等我們把東西放下後,剛剛還在的外公不見了。我問外婆:「外公呢?」外婆說:「外公去田裡插秧了。」我和媽媽休息了會,媽媽問:「你要不要去田裡插秧?」我說要。跟外婆講了下,媽媽就帶我去田裡去了。到了插秧的地方,媽媽教我怎麼把秧苗撥起來,可是我總是失敗。媽媽讓我把撥好的秧苗運到另一塊田上,我運呀運,沒運了多少,外公就說夠了。
今天我雖然沒有幫上什麼大忙,但是我卻弄的滿身都是泥,像一個泥人。回到外婆家裡,媽媽給我洗了一個熱水澡。
今天我真開心,因為我知道怎麼插秧了。
5. 寫插秧的作文在旁邊看的,大人插秧!
春將接力棒交給了夏。初夏和暮春並無多大區別,天還是那樣的藍,日光還是那樣的明媚。可僅僅幾天,太陽就翻了臉,沒有了溫柔,盡顯出毒辣。天空沒有一絲雲彩,強烈的陽光把地面烤得滾燙滾燙,砂土彷彿要被曬出油了。偶有風來,卻不是涼爽的風,而是從地面捲起的熱浪,更加火燒火燎。田裡的作物、山上的雜草早晨還有模有樣像個模特兒,太陽一出,不一會功夫葉子便捲成了索,無精打采沒了生機,猶如乞丐。農家的屋檐下,看家狗趴在地上,吐著紅紅的舌頭直喘粗氣,即使來了生人,它也懶得去行使職責。勤勞的莊稼人沒有因為太陽大就歇著。小麥、油菜要收割回來,秧苗要栽進田裡,做不完的農活。成熟的小麥,金黃色的一株株一塊塊,割麥人揮舞著鐮刀將其撂倒,打成捆,又一捆一捆的運回家脫粒入倉。我讀小學的時候,學校組織學生參加過割麥的勞動,太陽曬得臉上、手臂上都脫了皮,麥芒劃在身上如刀割火辣辣的痛。勞動結束再進教室後,老師便講「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插秧則是另一番景象,幾人十幾人站成一排,勾著頭躬著腰,左手捏著秧苗,右手像點穴一樣將秧苗插進水田裡。插秧人退著「前進」,面前便是橫成行、豎成列縱橫交錯的一片綠色……夏天最熱鬧的地方要數小溪溝和清江邊。小溪溝里只有孩童玩耍,他們用手將臉盆大小的水塘慢慢擴大,然後一絲不掛的跳進去嬉戲。膽小的不敢下水,就悄悄地拿起小夥伴脫下的小褲頭沿著溪溝捉螃蟹去了,捉一隻往褲頭里放一隻,有了二三十隻,便滿足地返回到水塘邊,將螃蟹通通地丟進塘里,嚇唬在裡面玩的那些孩子。有膽量在清江里游泳的一般是成年人,各種各樣的姿勢都有,但多數是「狗刨」,清江邊的男人不會兩下「狗刨」就說不過去了。這個季節的清江並不是十分的溫順,一旦發狂,令人恐懼。江水泥湯樣的渾濁,遠遠地站在江邊,感覺到半人多高的浪頭像牆一樣壓了過來,讓人喘不過氣。這里有一個天生的水位警戒線叫「三塊石」,多年的實踐經驗,水位沒超過最下面那塊石頭時,人渡、車渡隨便通行,水位到了第二塊石頭時,勉強能開人渡,水位到了最上面也就是第三塊石頭時,什麼船都不能渡了,有人此時要過江,也只有望江興嘆了。如今,水布埡工程截流蓄水,三塊石早被淹沒,印象中的激流險灘已成「平湖」,機動船取代了小木船,江南江北來往的人不再擔心「隔河渡水」了。六七月的天是娃娃的臉,說變就變。剛才晴空萬里,轉瞬烏雲密布,大雨傾盆,不一會兒又雲開霧散,風歇雨停,家鄉人稱為「跑暴雨」。雨前沙塵紛飛,看遠處顯得模模糊糊,而雨後不僅空氣清新,凡能目擊到的地方都好像被雨「洗」得乾乾凈凈,悅目賞心,恰似近視眼忽然戴上一幅合適的眼鏡,原來眼前是如此的清晰清爽!小時候,我最盼望夏日的傍晚,因為這時有我喜歡乾的活兒。低山蚊子多,尤其是天快黑時,成群結隊的蚊子圍著你上下飛舞,冷不防叮你一口,怪疼怪癢。大人便安排孩子拿些乾柴,再砍些青樹枝割些青草蓋在上面,將柴點燃,這種火堆不見火苗,只有滾滾濃煙,濃煙便是熏趕蚊子的武器,不過人也會被熏得眼淚直流。如果用蒲扇使勁扇動,效果更好。現在沒有人採用這辦法了,偶爾還想玩上一次,卻被長輩們笑作無聊,只得作罷。當然,故鄉的夏還有冰清玉潔的月光、還有此起彼伏的蛙聲……
6. 插秧為話題寫800字一篇作文
人生中的插秧
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嘗試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經歷過許多的風風雨雨。
那年夏天,我同爸媽回到農村避暑,爸爸讓我去幫爺爺奶奶插秧,我帶著好奇去了,來到田邊,挽起褲腿,小心翼翼地下到田裡,畢竟是第一次,心驚肉跳,但我還是鼓足勇氣,踩在田裡的濕土上,腳一下陷了進去,害得我趕緊扶住旁邊的樹枝,穩住了搖晃的身體後,慢慢的向中方間走去,建起秧苗,一本正經的插起來。那秧苗,一放到水裡就浮起來。嘿,你這秧苗還跟我較真,看我怎麼收拾你。爸爸瞅見了我的難堪,於是對我說:「插秧得叫愛那個秧苗的根插進泥土裡,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要適中,這樣,秧苗才能更好的吸收。」我點了點頭,重新插起來。過了很久,我准備去休息,聽見爸爸和爺爺奶奶的笑聲,疑惑不解,爸爸控制住情緒後,對我說:「你看你插的秧,橫七豎八,左歪右倒。」我瞟了一眼,還真的誒,這些秧苗就跟我一樣,垂頭喪氣的,無奈的我只好又重新開始了。
不只是插秧應該直著插,當人生的路時,也應該直著走,盡管有數不計的坎坷,如果走歪路只能讓你在成功的大門前徘徊,永遠誇不過那個坎。要想成功,只有克服路上的艱難險阻,正確選擇人生中的路,勇於拼搏,不輕易放棄,在人生的考驗中沒有低頭,我相信我一定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強者!
7. 寫插秧為樂趣的作文
今天,就是端午節,我是在外婆家度過的。
一大早,外婆就把香噴噴的粽子從廚房裡端了出來,每個盤子中都擺放這兩個粽子和一個鹹蛋,我很 快就把它們吃的乾乾凈凈。
外公最先吃完,看看外面沒有下雨,就說:「接下來我們去扯秧。」因為我從小到大沒扯過一次秧,所以就得很新奇,在大人們的教導下,我脫下鞋子,拿著工具出發了。
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經過外公的講述後才知道,原來把水中的那些秧拔出來就ok了,但是要帶著根一起拔出來,不能拔斷。這的確很簡單,只是這水太臟,這是我第一次下過這么臟的水,而且水面上漂浮著的水蜘蛛還特別大,讓人看了直發抖。我慢慢兒將腳放進泥塘里,「啊,好冰啊」。我不禁叫了起來,趕緊把腳縮了回來。我又慢慢將腳放進泥塘里。裡面踩著非常滑,如果一不小心就會滑倒。我不一會兒就拔了一大把,然後,我學著大人的樣子,有一根稻草繩子把它們捆在一起,因為人比較多,所以比一會我們就把秧苗全部「干光了」!下一個人務就是插秧。
我們來到了下一個目的地,大人和大人比賽,我和弟弟比。外公告訴我們:「在插秧的過程中要車的橫豎成行,每根秧的距離要有一分米……,好了動工吧!」我和弟弟爭先恐後地插起秧來,不知為什麼插著插著我和弟弟就玩起了「打泥仗」,我們彼此都不甘示弱,結果到都成"泥人"了!玩夠了,我們繼續插起秧來。我看見弟弟在那裡悶不作聲地插著,以為他比我插得快多了,因為他那麼認真,我走過去一看,「哈,哈,哈……」原來他用秧苗擺成了一個正在吐舌嬉笑的大圓臉。
經過今天的插秧活動,我覺得糧食吃起來容易長出來難,因為它還需要農民伯伯去精心的培養它才行,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
今年的端午節雖然沒有往年過得那麼講究,但是,我今年的收獲也不少,我覺得很值。
8. 學插秧作文
[學插秧作文]
學插秧 勞動節,我來到鄉下,看見爺爺奶奶正在田裡插秧,我也想試專試,於是我學著大人的樣子屬把褲子捲起來,然後又踩在軟綿綿的泥土裡,泥土把我的起膝蓋給埋住了,我嚇了一跳,不過,很快我就不怕了,我又把一根根綠油油的秧苗插在了泥土裡就這樣,我就一根一根地把著些秧苗插好,等我插了幾根時,我覺得有一點腰酸背疼的,於是我就站起來休息,順便欣賞一下我的傑作,只見我插的秧苗歪歪斜斜的,十分難看,我又看見我的衣服上,臉上都是泥,爺爺奶奶看見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學插秧作文,小學四年級作文《學插秧作文》。 今天,我才真正的體會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 學插秧作文200字小學生作文(/)
9. 以「人生中的插秧」為話題寫一篇800字作文一
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嘗試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經歷過許多的風風雨雨。
那年夏天,我同爸媽回到農村避暑,爸爸讓我去幫爺爺奶奶插秧,我帶著好奇去了,來到田邊,挽起褲腿,小心翼翼地下到田裡,畢竟是第一次,心驚肉跳,但我還是鼓足勇氣,踩在田裡的濕土上,腳一下陷了進去,害得我趕緊扶住旁邊的樹枝,穩住了搖晃的身體後,慢慢的向中方間走去,建起秧苗,一本正經的插起來。那秧苗,一放到水裡就浮起來。嘿,你這秧苗還跟我較真,看我怎麼收拾你。爸爸瞅見了我的難堪,於是對我說:「插秧得叫愛那個秧苗的根插進泥土裡,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要適中,這樣,秧苗才能更好的吸收。」我點了點頭,重新插起來。過了很久,我准備去休息,聽見爸爸和爺爺奶奶的笑聲,疑惑不解,爸爸控制住情緒後,對我說:「你看你插的秧,橫七豎八,左歪右倒。」我瞟了一眼,還真的誒,這些秧苗就跟我一樣,垂頭喪氣的,無奈的我只好又重新開始了。
不只是插秧應該直著插,當人生的路時,也應該直著走,盡管有數不計的坎坷,如果走歪路只能讓你在成功的大門前徘徊,永遠誇不過那個坎。要想成功,只有克服路上的艱難險阻,正確選擇人生中的路,勇於拼搏,不輕易放棄,在人生的考驗中沒有低頭,我相信我一定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