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我與漢字為題,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作文 0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漢字,因為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和漢字打交道。漢字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寫作業時我們要用上它;人與人溝通我們也需要它;看書時我們也要用到它。
記得在我上幼兒園時,就與漢字發生了許多故事。有一次,在電視屏幕上出現了「自豪」這兩個大字時,我天真地指著它們對爸爸大聲地說:「白象!」我還沒反應過來,爸爸突然哈哈大笑起來。我被他笑得莫名其妙。爸爸事後告訴我,那兩個字不是「白象」而是「自豪」。
後來我上了一年級,在一次語文考試中把自己的名字寫成「童字傑」。當老師發考卷時,老師一連喊了好幾聲「童字傑」也沒人上去領成績單。而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想:反正我又不是叫「童字傑」。幹嘛要上去領成績單。我又轉頭一想:也不對啊!我們班好像沒有一個叫「童字傑」的人呀!莫非那是我的考卷。想到這里,我趕緊跑上講台桌,拿起那張考卷一看,原來那張考卷真是我的。
這次經歷後,我變得小心了。可我還是常常犯錯。一不留神就把「公雞」寫成「分雞」,把「母雞」寫成「每雞」,把「老師」寫成「老帥」。原來是由於自己不細心,沒認真才出了差錯。
從此以後,我便認真學習,看清漢字,並在漢字的王國中遨遊,體驗漢字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與啟示。
❷ 漢字我想對你說作文500字大全
經過這次活動,我對漢字的見識有了很大的增長,比如:我知道了甲骨文通行於清朝光緒年間,版是王懿榮發權現的。而小纂通行於秦代。另外,我對漢字的內容也有了很大的愛好,例如:諧音笑話、對聯、諧音歇後語和字謎等。
在我眼裡,漢字不是僵硬的符號。我認為,每一個漢字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幅畫,並且都存在著一段歷史。學習漢字,就是在走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在觸摸兩千多年前那跳動的脈搏。
並且,我覺得漢字不可被世人拋棄,因為有些人覺得:現在的社會已經進入科技化,只要用電腦,無論要什麼字,都能打出來,不須用到漢字,所以也不必花大力氣去學習漢字,漢字已經落後了。而我認為:漢字是人類從古代流傳至今的無價之寶,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書法瑰寶。拋棄漢字,就等於把漢字擁有的兩千多年的歷史生命給扼殺掉。
通過漢字,我們這些子子孫孫都知道了中華大地的千年風雲,明白了東方巨龍的深刻內涵。在這里,我要對大家說:「我們要熱愛漢字,讓漢字繼續流傳下去,而不能讓漢字失傳。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讓漢字創下更好的記錄!」
請略加修改
❸ 我與一個字為題的作文500字要打出來!!
《我》
❹ 我與漢字500字作文
今天,老師讓我們搜集有關漢字的字謎。「鈴——鈴——」上課鈴響了,同學們陸續走回教室。不一會兒,老師滿面春風地來了。 「這節課,我們來組織有關漢字的活動,誰准備了字謎?」老師和藹地說。 「我!」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請張偵威同學發言。」 「同學們,有眼看不見,有心記不住。請問這是什麼字?」張偵威同學問道。
同 學們沉思了一會兒。「我知道!」一個同學站了起來,「是死亡的亡!」「為什麼?」同學們疑惑不解。「有眼看不見,不就是盲字嗎?有心記不住,不就是忘字嗎?『盲』字和『忘』字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有一個『亡』字!」「太有趣了!」同學們感嘆道。
漢字真是神奇、有趣!說起漢字,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人砍柴時用力過猛,不小心甩掉斧子傷了旁人。傷者到衙門告狀。那個人慌了,忙寫了一份說明情況。內中寫道:某日砍柴時用力過猛,用(甩)斧子傷人。「官府一看就定那人 的罪名了。
由此看來,每個漢字,多一筆,少一劃,含義完全不同。若是在經濟合同里,真是一字千金,寫錯了,那後果就不堪設想。
漢字的發展源遠流長,每字每句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們每天都在漢字的海洋里遨遊。趣妙橫生的歇後語令我開懷大笑;妙語連珠的詩句使我心曠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成長;鏗鏘有力的語句激勵著我的鬥志……
只要我們多了解漢字,用心去體現,就能得到知識與財富!
謝謝
❺ 作文大全五百字.(以《我和――》為題)
我和快樂相遇
寂寞,有時是一種孤憐;寂寞,有時是一種淡泊,「寵辱不驚,閑看庭前內花開花落,去留無意,容漫隨天外雲卷雲舒」。但我認為快樂,來自於寂寞。
在潮漲潮落的海邊,在空氣清新的森林,還是在房間的那個小小的一隅,沒有塵世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只有一杯苦荼,一本厚實的書,一盞昏明的小燈我就非常滿足,快樂了。
這種起源於寂寞的快樂還要從那段平凡的生活說起。那時的我正值年少輕狂的時期,有那麼一個星期日,窗外飄著如絲般的細雨,正常吵鬧不斷的手機電腦也停止了嘈雜,我彷彿能聽見頭發墜地的響聲。我呆在自己的世界裡感到空洞和無邊的寂寞。我一點兒也不快樂,我討厭這種寂寞。
但是一年後,這種心理就奇跡般的轉變了。我在品讀了「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後,心血來潮在一座寺院里呆了幾天。這是多麼快樂的寂寞啊!坐在山峰之巔,沐浴著日月星辰的光輝;佇於清泉源頭,享受浪花與魚群的表演;攀登小丘,觀賞沿途美好風光……閑來無趣,我便讀經典名著,一杯荼的時間,我可以走進書中,與主人公一起喜怒哀樂。有時打禪也是一個靜心於閑雲野鶴生活的好方法。就這樣,我找到了一種專屬的快樂,一種原於寂寞的快樂。
❻ 我和上了一本語文書為題寫一篇作文500字以內
書是我們的好伴侶,也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我喜歡實用、漂亮的語專文書。
我的語文書屬長23厘米,寬14厘米,封面是一個小女孩和媽媽搖著桂花樹,下
起了桂花雨,小男孩蹲在挑選搖下來的桂花,看著看著,我彷彿聞到了桂花香!
這本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課文分門別類的坐在自己的「門派」當中,總的
來說有8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導語,讓我們了解每個單元要表達的意思。書里
不可以沒有文章,美文自然排第二,每一篇文章都是編者大朋友為我們精心挑選
的。讀了別人的文章,自己也想寫一寫吧?在寫之前說一說自己要寫什麼吧!口
語交際讓你說個夠,光說不練?不行吧!習作讓你練練筆。回顧與拓展讓你牢牢
記住好詞句,拓展你看萬千世界的望遠鏡。
「我愛閱讀」這組課文讓你知道書的好處。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句膾炙
人口的詩句課文是家喻戶曉,第二組課文是寫思鄉,讀了過後你一定會想起自己
故鄉!第三組課文讓你與說明性文章交朋友……我最喜歡第五組課文,它講述了
漢字的知識、來源與發明。還有寓教於樂的綜合性學習、猜謎語。
❼ 以我與漢字為題,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作文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在這里,我就介紹一下漢字的歷史。 有這么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的黃帝時期,黃帝命令他的臣子倉頡創造文字,倉頡是一個長有八隻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隻眼睛觀察八方,看見各種各樣的東西,他把這些東西的形狀簡化後刻在龜殼、獸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這個神話當然是荒謬的,但也說明了一個事實——漢字是由象形字演變而來的。 在幾萬年前的原始時代,遠古人學會了用語言來表達意思,後來又學會了用手勢,但有些事物用語言和手勢是難以表達的,於是有人想出了做記號的方法,可記號太多,容易忘記,後來就用圖形表達意思,比如「太陽」就畫成一個圓圈的形狀,「樹」就畫成樹的模樣,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這樣產生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到了這時,需要文字記載的東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圖形符號來表示,顯得太繁瑣了。於是人們就簡化了一些象形字,並把一些象形字組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字,讓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組合起來,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個人靠在樹上睡覺。這樣又創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漢字的一個新類型——會意字。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國的文字又有所區別,於是出現了一字多義、多字一義的情況,這給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帶來了困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下令在全國統一使用一種文字——小篆。這種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簡化了許多,但仍有些繁瑣,於是民間逐步興起了一種應急的俗體——隸書。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鍾繇又創造出了一種更為簡便美觀的文字——楷書。從此以後,漢字就確立了它的方塊形態,開始有了間架結構。以後人們又陸續創造了草書、行書等各種各樣的字體,也涌現出了像「鍾、王」、「顏、柳」、「蘇、黃、米、蔡」這些舉世聞名的書法家。漢字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 而隨著漢字的發展,漢字的個數也越來越多,於是就出現了一種便於人們查找漢字的工具,像《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1949年以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漢字迎來了它發展的春天。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文字改革的通知,對於一些筆畫過於繁瑣的漢字進行了大膽簡化,使人人都能識漢字、用漢字,這在漢字的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在現代社會,科學飛速發展,漢字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像表示化學元素的漢字,表示一些新生事物的漢字不斷出現,許多漢字也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怎樣把漢字輸入計算機又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八十年代以後,我國研製開發了一系列漢字輸入法,如拼音、五筆字型、表形碼、自然碼等等。漢字為適應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地改進自己,完善自己,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有些人認為漢字過於復雜,提出了「文字拉丁化」的方案,認為漢字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但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漢字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考驗,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成為了中國人的一種標志,我們不應該拋棄漢字,而是應該發展漢字,完善漢字,讓漢字在二十一世紀繼續延續下去
❽ 我與漢字發生過有趣的故事作文500字
讀中華漢字故事令我快樂
媽媽曾為我買了一本厚重的《經典智慧故事全集》,它給我帶來了無盡的閱讀快樂,而我最著迷的,卻是第七輯——中華漢字故事。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漢字是不可獲缺的書法瑰寶,它整齊卻又靈動:相互變換,便成了謎語,相當相對,便成了對聯。在書法家的筆下,它們變化無窮;在詩人的紙上,它們陶醉人心。當我閱讀這些小故事的時候,就像領略著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一闋闋跳動著歡快音符的樂章。
一天中午,我坐在桌旁仔細閱讀,耐心鑽研。當我讀到「天下第一味」的時候,心裡不禁打起了問號,「這是什麼怪迷啊,單指書面上的意思?不大可能,結合字詞,似乎也不行,那又會是什麼呢?」我抓耳撓腮,冥思苦想,仍沒有答案。再一看書,原來,「天下」為大,第一又稱「頭」,味也指「菜」,連起來就成了「大頭菜」。你瞧,這些淘氣的小精靈稍一「變裝」,就將一道家常便菜變成了天下第一味,多麼有趣!
我樂了,興致勃勃地往下讀,這是一個對聯故事,講得是一個家境貧寒卻又求學心切的牧童,碰上了個不可一世的秀才,秀才為了刁難牧童,出一上聯:賤狗過道嫌路窄,我一看,暗道「這分明是在嘲笑牧童家境貧寒,還妄想讀書」,哪知,牧童對道:大鵬展翅恨天低。我一見此聯,贊嘆不已,短短七個字,便充分體現了小牧童對求學之路的滿懷希望與高遠志向,讓任何人讀來都為之一震。
我越讀越起勁,時而拍手叫好,時而喜上眉梢,時而揮筆記錄……閱讀這一篇篇故事,豐富了我的日常生活,充實了我的課余時間,給予了我精神上的滿足,同時,也給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我與漢字的故事
今天,老師讓我們搜集有關漢字的字謎。「鈴——鈴——」上課鈴響了,同學們陸續走回教室。不一會兒,老師滿面春風地來了。 「這節課,我們來組織有關漢字的活動,誰准備了字謎?」老師和藹地說。 「我!」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請張偵威同學發言。」 「同學們,有眼看不見,有心記不住。請問這是什麼字?」張偵威同學問道。
同 學們沉思了一會兒。「我知道!」一個同學站了起來,「是死亡的亡!」「為什麼?」同學們疑惑不解。「有眼看不見,不就是盲字嗎?有心記不住,不就是忘字嗎?『盲』字和『忘』字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有一個『亡』字!」「太有趣了!」同學們感嘆道。
漢字真是神奇、有趣!說起漢字,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人砍柴時用力過猛,不小心甩掉斧子傷了旁人。傷者到衙門告狀。那個人慌了,忙寫了一份說明情況。內中寫道:某日砍柴時用力過猛,用(甩)斧子傷人。「官府一看就定那人 的罪名了。
由此看來,每個漢字,多一筆,少一劃,含義完全不同。若是在經濟合同里,真是一字千金,寫錯了,那後果就不堪設想。
漢字的發展源遠流長,每字每句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們每天都在漢字的海洋里遨遊。趣妙橫生的歇後語令我開懷大笑;妙語連珠的詩句使我心曠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成長;鏗鏘有力的語句激勵著我的鬥志……
只要我們多了解漢字,用心去體現,就能得到知識與財富!
我最喜歡的一個漢字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從最早的甲骨文,發展到現在的宋體字,一個個字的演變,我們的漢字越來越多了。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愛」字了。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從最早的甲骨文,發展到現在的宋體字,一個個字的演變,我們的漢字越來越多了。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愛」字了。
先說一說愛的字形,老師說還有一首關於「愛」的詩:上面一撇像和煦的風,中間三點像絲涼的雨,讓我們張開手臂,把朋友抱在懷里。
暑假裡,爸爸媽媽要去出差,他們給我報了一個管理班,沒有家長管理的都可以去,。要開始去學校的前幾天,我的腳趾不小心踢到了門上,整個大腳趾甲翻了起來,頓時鮮血直流,疼得我兩眼直冒金星,眼淚忍不住地往下掉。我心想:馬上開學了,腳行動不方便,怎麼辦呢?
開學了,我一瘸一拐地走在上學的路上,忽然從身後急急忙忙地跑來一個身影,原來是我在自家樓下認識的一個好朋友蔣嘉宇。她的爸爸媽媽也沒空照顧蔣嘉宇,本來她今天想早點上學去,但是看到我這一瘸一拐慢慢地向學校走去的情景,就馬上停下腳步,扶著我到學校去。在學校里,她什麼事都幫著我做:幫我交作業;吃飯時,幫我拿飯,盛湯;下課了,她還扶著我去上廁所。我們倆就像親姐妹一樣,做什麼事都形影不離。每當我提出讓我自己來做時,她都會說:「沒關系的,你的腳不好,好好休息吧!讓我來幫你做。」
就這樣,她幫我做了幾天的「活」兒,直到我的腳可以像往常一樣在地上走路了。我覺得有這么一位好朋友是我的榮幸。這就是愛的真實故事,就發生在我的身邊。就像那歌里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
❾ 以「漢字」為題的500字作文,快點啊!急急急...
簡化從總體上說,簡化是漢字發展中體現出來的主要趨向。簡化改變了筆畫的造型和寫法,為的是要加快書寫速度。最初的簡化主要是由圖形為主轉變為以線條為主,但同種字體亦存在著由繁到簡的發展趨勢。殷周之古體減為秦篆,秦篆減為漢隸,漢隸減為漢草(章草),漢草減為晉唐之草(今草);漢隸的體勢變為楷書,楷書減為行書;宋元以來,又減省楷書,參取行草,變成一種簡體(即所謂「破體」「俗體」「小寫」)。這都是最顯著的減省筆畫。而篆與篆,隸與隸,草與草,簡體與簡體,其中尚有繁簡之不同,總而言之,漢字的字體,在數千年中是時時被減省的。從殷周之古體變到宋元之簡體,時時向著簡易的方面進行,可說是沒有間斷。 簡體字的大量流行是在唐宋以後。這時期,由於民間文學盛行,刻印技術進步,書籍出版大量增多,簡體字也就在民間廣為流行。在劉復、李家瑞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譜》一書中就收集到1,600多個簡體俗字,但當時的簡體字是難登大雅之堂的。 1909年,清末學者陸費逵在《教育雜志》創刊號上發表《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的文章,認為:「最便而最易行者,莫如採用俗體字。」「五四」以後錢玄同先生著文提倡簡化字,認為漢字繁難是「學術上、教育上之大障礙」,漢字改革「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他的《簡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得到廣泛響應,學界成立了漢字省體委員會,從此簡化字運動蓬勃發展起來。到1936年容庚先生出版《簡體字典》,已收簡體字4,445個。1952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陸續確定的簡化方法是:採用普遍通行的簡體字,用草書楷化加以增補,根據行草書和簡體字的偏旁適當類推。經過數年反復醞釀,1956年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編印了《簡化字總表》。《簡化字總表》收入2,236個簡化字,筆畫數平均減少5畫多。 根據王均先生主編的《當代中國的文字改革》一書的分析,《漢字簡化方案》收入的簡化字可分為以下八類: 1.簡省原字形體,如「醫」作「醫」,「瘧」作「瘧」 2.保持原字輪廓:如「肅」作「肅」, 「傘」作「傘」 3.草書楷化:如「專」作「專」,「長」作「長」 4.採用古字體:如「豐」作「豐」,「從」作「從」 5.用符號代替原字的一部分:如「漢」作「漢」,「僅」作「僅」 6.另造新形聲字:如「驚」作「驚」,「護」作「護」 7.同音代替:如「裏」作「里」,「幾」作「幾」 8.其他:如「舊」作「舊」,「靈」作「靈」 二、繁化漢字的結構會出現繁化的現象,因為有時為了區別、強調字音或字義,會給字形增加一些成分。例如為了區別被「假借」的獨體字的各種字義,往往在獨體字上加上聲符或形符,產生了「形聲字」。如「箕」字在古文字階段就寫作「其」,但後來它常被假借作虛詞用「他的」的意思。為了區別字義,原先代表「簸箕」意義的「其」,反而要加上一個「竹字頭」,寫成筆畫較多的「箕」。又如「然」,下部有個「火」,本義是「引火點著」「燃燒」,可是又常常被假借作代詞「這樣、那樣」或形容詞「對,是的」。這些假借意義甚至比本義更常用,後來用作本義時就再加「火」字旁作「燃」,形符「火」就變得重復了。 繁化使漢字的數量不斷增加。例如,「辟」有多種意義,為了區別它們,人們把它們分別寫成「僻」(偏僻)、「避」(躲避)、「辟」(開辟)、「譬」(譬喻)。這樣,一個字變成五個字,因為「辟」字自身也仍在使用,如用「復辟」。 三、異體字漢字是用來記錄漢語和傳達漢語的工具。但是,在記錄同樣的漢語單詞時,不同地方或不同的人會因為習慣問題使用一些不同的字。由於是記錄同一個詞,只是形體不同,因而這些詞、字往往都會被社會承認,於是這些字之間就形成了異體的關系。漢字形體在發展演變過程中,是從異體繁多演變到字有定形的。甲骨文、金文中異體字就比較多。《甲骨文編》中收「魚」字二十個,「馬」字五十個。《金文編》中收「魚」字三十九個,「馬」字四十四個,而到小篆時就各採用一個。這也可以看作是漢字的簡化。 四、古今字上古時代,特別是先秦時代,漢字的數量比後代要少得多。《說文解字》只收了9,353個字,到《康熙字典》已收漢字47,035個。一個原因是,新字隨新事物的產生而產生,舊事物雖已滅亡,但其字卻保留下來。另外,造字之初人們常用假借的方法使一字兼有數義,後來為了明確地傳達語義,使文字易於辨認和區別,人們就將原先的字加上種種的部件,這樣就產生了很多的新字。例如:「見、現」「受、授」「辟、避、僻」等。新字和原先的那個字在時間上有古今的差別,所以稱為古今字。由於新字是在古字的基礎上添加部首產生的,所以可以把這種變化看做漢字的一種繁化。 五、正俗字在中國古代社會,文字曾被統治階級利用來進行文化統治。一般說來,在正式的場合下使用的漢字,形體結構和書寫風格都必須是規范的,是官方所認可的,因此這些規範字可以被視為正體。現在我們能看到最早的漢字正體,應算是出現在商代中後期的青銅器上的銘文。當時又有一些講求便捷但又被官方承認的字體,它們相對於正體文字,只保留了各自的「區別性特徵」。這種字體多是由地位較低的人員書寫,例如一般的史官、卜筮人員等。相對正體而言,這些字體比較大眾化,可視為俗體。 事實上,在漢字的每個發展階段都存在正體和俗體。小篆是秦朝文字的正體,而隸書就是當時的俗體。楷書作為其後直至今天廣泛使用的正體,它是從後期漢隸的俗體,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演變才逐步定形的。正體、俗體的對立統一,彼此的消長轉化,可以說是貫穿漢字發展史中的一條相當重要的線索。《說文解字》,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說文字的書籍,裡面收錄篆文字九千三百五十四個,並說明其成立經過;另收重文(即附在篆文字頭下的古籀異體字)一千一百六十三字。全書九千多個字頭是根據五百四十個部首分部編排的,凡是與部首意義相類的字便歸為一部。許慎總結了前人研究漢字結構規律的成果,提出了「六書」的理論。所謂「六書」,即指事、象形、會意、形聲、轉注、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