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擦亮慧眼,從身邊尋找作文材料
二、利用範文,讓孩子學會模仿學會創作
三、多看、多讀、多記,多積累
2. 淺談如何指導中學生寫作文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一切外部信息要通過觀察才能進入大腦。只有熱愛生活並且善於觀察的人,才能從生活中發現許多可寫的素材,並產生強烈的寫作願望。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帶著情境性的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為更有引發作用。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藉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的感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奇異的自然現象和參與沸騰的生活。此外還必須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渲染氣氛,為學生創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捕捉寫作時機,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
一. 在作文中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培養觀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觀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做到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學生有了寫作的積極性,搞好作文教學就有了良好的基礎。
1.從玩中觀察
從孩子喜歡的事物中觀察,孩子往往會瞪大一雙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記得在指導寫《記憶一次參觀活動》的作文時,正趕上學校秋遊香山植物園。於是我給學生布置了觀察作業:游覽之中選三種你喜歡的植物,認真觀察它的顏色,樣子以及生長特點,回來後畫下來在班裡展覽。有了明確的目的,學生們在活動中看得可仔細了,摸一摸,聞一聞,有的還專著的拿筆記一記,生怕忘了似的。回來之後,一幅幅逼真的作品誕生了:葉背是紅紅的'紅背桂';葉子象七個手指的'七葉葵';葉子很小但很香的'九里香';長滿小刺的'仙人鞭'等等,真讓人目不暇接。作文的第一步--'畫'的工作完成了。
接下來進行作文的第二步--'說'。在第一節作文課上,我組織孩子們暢所欲言地把自己畫的植物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也了解這種植物,喜歡這種植物。學生爭先發言,講起來滔滔不絕。熱烈的掌聲,喝彩聲,不時從教室里傳出。從這就可以知道學生們在這次活動中是仔細觀察了。
作文第三步--'寫',安排在第二節課。學生們聽了要求之後,都埋頭在桌子上寫起來,再沒有左顧右盼,獃獃坐著得人了。有的同學寫到:美人蕉盛開的花朵從遠處看像一個個小喇叭,可是走到近處看,卻是四,五片花瓣組成。風兒一吹,花朵就像一個美麗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葉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動。花蕊就藏在花瓣里,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手上就會沾上不少花粉,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聞,一股清香味撲鼻而來。精彩的片段真讓我愛不釋手。這種觀察不僅不是負擔,還給了孩子們樂趣,因為有了樂趣所以才會有收效。
2.在活動中觀察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對新鮮的事物特別感興趣。為了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我勁量在班裡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像拔河比賽,特技表演,知識競賽等。六年級畢業前夕,要寫一篇《我愛我的學校》的作文。寫作之前,為了加深學生對既熟悉(天天見到),又陌生(熟視無睹)的校園的印象,我在班裡開展《校園一角》攝影比賽。每人選出3張優秀的作品參賽。參賽時要求學生以《誇誇我的學校》為題,在班會上介紹校園環境或設施,也可以是在校園中開展的有意義的活動,課堂學習的動態。學生們行動起來,背上相機,走遍校園去選景,選角度,還真像個小攝影師。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學生們的足跡。學校的每一處景物都盡收學生們的眼底。照片出來了,學生們的作文也有了素材。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切實感受到:花點功夫,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讓他們有話可說,讓他們有表達的慾望,這應該是作文教學的第一步。
二. 作文教學過程中,逐漸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
小學生智能發展尚處於低級階段他們的意志內控力弱,情緒性突出,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缺乏精細的辨別能力。針對學生觀察過程中的特點,我利用一些電教手段,指導學生如何觀察。
1. 有順序地進行觀察
人們從事一項活動,總要按照合理的順序進行,觀察活動也是如此。記得在指導寫《我喜愛的一種小喜動物》一文時,我從學校找到了《小白兔》的錄象。首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要求:觀察小白兔的外貌特徵。然後指導學生進行有順序的觀察。先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指導學生觀察白兔外形時,錄象採用定格,把最能顯示小白兔樣子的鏡頭定下來。學生們都不約而同地大聲說全身雪白的小白兔,真惹人喜愛。然後在指導學生按從上到下,從頭到尾,從左到右,由遠到近地進行觀察。指導過程中,強調觀察的順序。各部分仔細觀察之後,再把錄象完整地放一遍。配上音樂和旁白,從整體上加深觀察印象,最後訓練學生說一說到寫下來。
通過指導,學生觀察事物變無序為有序,為作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觀察與聯想相結合
小學生天真活潑最富於想像力,只要我們正確誘發學生的聯想,使聯想與觀察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平時在講讀課文教學中,多用投影,引導學生欣賞優美句子,啟發他們想像;多用錄音,借用一些與課文感情一致的音樂,與課文一起
3. 淺談怎樣指導學生寫作文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促進學生寫作的動力源泉,是學生樂於寫作的最好的催化劑。只有讓學生積極了,主動了,樂寫了,那麼寫作也就不再成為他們的一種負擔,而是一種習慣,一種挑戰了。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這一教學環節,就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它關系著學生樂於寫好作文的關鍵,也是寫作最重要的前提。
1、利用學生的表現欲和成就感激發寫作興趣
現在的學生好勝心其實都很強,而且還極愛表現自己。作為老師要善於抓住這一特點,激發學生敢於寫作,樂於寫作,而不能抑制其發展。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多多挖掘學生作文上的閃光點,文章里哪怕是一段、一句甚至一詞,只要學生用得好,老師都得加以肯定和表揚。當學生嘗到被人肯定的快樂的滋味後,那麼,自然對寫作就會多了一份喜悅,少了一份排斥了。同時,多多提供讓學生表現自己的舞台,像舉辦班級習作園地,把優秀的段、篇章張貼上去,供學生欣賞。鼓勵學生積極投稿,像我們中小現在舉辦的幕阜風報刊,還有縣、市舉辦的徵文活動等,讓學生積極參與,給每一個學生表現的機會,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寫作也就不再是我怕寫作,而是我要寫作了。
2、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激發寫作興趣
生活是寫作的源頭。只有走近生活,親身體驗生活,才能體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生活,也才能寫好豐富多彩的生活來。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個不歇。學生如果沒有豐富多彩的生活,那麼就會腹中空空,腦中無物,毫無寫作之本。因此,多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親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去感受,去體會。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一篇有關景物的文章時,我便帶領學生到學校前面的河堤上傾聽潺潺的流水聲;到寬闊的田野里欣賞金黃的麥浪,感受農民伯伯豐收的喜悅;到鬱郁蔥蔥的樹林里,去領會青松的堅韌,白楊的挺拔;到空曠的草地上,仰望藍天下自由飛翔的小鳥讓學生在美景中漫談,暢游,細細品味,讓這美麗景色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盡情放飛。如此,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必會活靈活現,真情實感了。
3、讓新資源走進課堂,激發寫作興趣
傳統的寫作教學,無非是老師簡單地介紹一下習作的要求,和提綱式的寫作模式,然後讓學生按照這種模式把作文寫完整來。這樣的作文教學,簡直像一灘死水,毫無生機與活力,而且還緊緊地束縛了學生寫作的思維,鉗制了學生思維的發散。而現在,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課堂上各種各樣的新資源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特別是多媒體,它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於一體,讓真實的生活在屏幕上再現,深深地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過,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應促使學生注意觀察,這樣寫作,那一幅幅生活活潑的圖片,那一首首勾起記憶之弦的歌曲,那一場場扣人心弦的畫面,便會牢牢地刻在學生們的心上了,那麼,接下來的寫作,便會思如泉湧了。
二、鼓勵學生平時善於積累。
平時,寫作課上,每當學生寫作時,眼睛獃獃地叮著題目,半天都寫不出來一兩句話的時候,我便問自己:這是什麼原因呢?學生的回答,讓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就像常言說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材料可寫,學生當然寫不出來了。因此,腦中很快閃現了兩個應對的詞語積累。下面,我以我班學生的情況制定了以下幾方面的積累方案。
1、從平時的閱讀中積累。
自古文人墨客,對閱讀可是情有獨鍾。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對寫作起著很大的影響。但自從電視、電腦等形形色色的媒體出現後,學生們對閱讀更是避而遠之,有個別鍾愛者,也只是翻看一些花俏的漫畫、故事書等。因此,作為老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多開展一些有關閱讀的活動。如說故事大賽,比比誰摘抄的好詞好句多,名言名著大比拼,朗誦演講等,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能從中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2、從日常的生活中積累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書上看到的事情,遠及不上自己親身體驗的。例如,指導學生以《第一次__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之前,我會布置學生回家跟隨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做一件事,而且這件事,必須是自己親身實踐,實踐之後,認真做筆記,把整件事的過程按順序描述出來。當學生信心滿滿地把作文本交上來時,我想這次的實踐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雖然他們的語言不夠優美,但真實的事情,真實的感受卻描述得生動、細致。可見活生生的生活素材更有利於寫作的需求。
而現在身處農村的小學生,親力親為的事情比比皆是。但如果只讓他們親身去做,而不注意去觀察做的過程,不善於去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記錄精彩的瞬間,到頭來,作文一樣會空洞無物,平淡無奇。所以,在親身體驗生活的基礎上,還需要善於觀察生活,記錄生活。茅盾告訴我們: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枝鉛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裡,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身處農村的小學生,更是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去積累: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田野的四季風光,身邊的人、事、景、物等都可以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捕捉,去觀察,去記錄。久而久之,日積月累,寫作的材料便會信手拈來。
三、注重語言的美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作文也一樣。一篇通暢的文章,讀來朗朗上口,給人帶來舒適美感;一篇文采匪然的文章,欣賞起來更是令人耳目一新,連連稱贊。可見,語言的美醜也是評定作文優良的決定性的因素。但如何體現語言的優美,讓語言的花蕾綻放出誘人的光芒呢?首先得依附於平時的積累,像好詞好句,名人名言,俗話諺語歇後語等,根據情境,恰當地鑲嵌其中,這與乾巴巴的直述,可形象生動多了。其次,在習作中,准確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像比喻、擬人、排比、誇張等,這好比在畫家在平淡無奇的水墨畫上增添了多種色彩,瞬間便會令人耳目一新,深深地被吸引,如此,作文評價上也會高人一疇。最後,保持語言的流暢,讓讀者讀來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這種美感,如何不使人贊嘆呢?
四、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像空間和機會
愛幻想是兒童的天性。我們不能褻瀆或是抹殺它,而應該盡可能地提供相關的氛圍與機會。如這學年在教學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時,我便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中,把自己當成是自然界的一員,大膽地去想像它的一切,然後讓學生以各種不同的文體,寫出自己想像後的情景。其中有同學以假如我是一棵樹為題,寫出了這樣一段:假如我是一棵樹,我會讓鳥兒在我的頭發上搭窩;假如我是一棵樹,我一定會給人們吸走空氣中的污染,讓人們的身體更健康!假如我是一棵樹,我不想孤獨地長在一個偏僻的地方,因為每當大風大雨來臨,僅靠我的力量是很難抵擋的。我要向我的同胞發出信息,希望大家團結起來,組成一片綠盈盈的森林。文字雖朴實,但字體行間,卻滲透著孩子們美好的想像和心願。現代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所以,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像,去抒發美好情感吧!
五、重視作文的講評和修改
歷來,作文的講評與修改,被眾多老師所忽略甚至輕視。殊不知,作文的講評與修改,跟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技巧方面有著非常大的聯系。因為,作文的講評與修改,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作文的優缺點在哪,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反思該如何改進,如何提高。應對下次的習作時便會信心倍增。如果將其作文本束之高擱,不聞不問,那麼學生將永遠不知道問題的症結,自然寫作水平也會停滯不前。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學生作文的講評與修改,把它當作寫作教學中重要的一環,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必會與日俱增。
4. 老師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1、多讀--給孩子提供閱讀對象,讓孩子積累寫作材料。 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孩子通過讀書,可以間接地看到許多平時生活中未曾見到的事物,學到許多不曾學過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孩子的認識,陶冶了他們的情操,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備。指導孩子從閱讀中積累材料,首先要讓孩子讀懂課文,每讀一篇都要有收獲,而且盡可能做到熟讀成誦,要求背誦的課文一定要背誦,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地印在孩子們的腦海里,使課文中的詞語句式,精彩段落,成為孩子們語言倉庫中的積累。 孩子們如果能把書上的語言,書中的好詞好句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變成自己的語言,使文章語句生動形象,這就是活學活用,是提高孩子作文能力的一種好方法。有一句古語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2、勤說--讓孩子敢說,達到知識的遷移 寫作其實很簡單,你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說是寫的基礎。在說的同時培養了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思維的流暢性,也培養了孩子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因此,家長要多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比如:吃完飯,一家人坐在一起閑談,讓孩子說說今天掌握了哪些新知識,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說自己的喜怒哀樂。開始只要說簡單的幾句話,慢慢的發展說一段話、幾段話。開始要求不要太高,只要把事情表達清楚即可,慢慢的讓孩子注意用上學過的好詞佳句,使說話的內容豐富些、具體些、生動些。如果孩子達到了知識的遷移,能夠把自己想說的話具體完整的表達出來,那麼孩子寫作文也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了。而且孩子們在無拘無束的說的過程中,沒有心理壓力,能夠自由發揮,這樣還能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能力。 3、勤寫--養成孩子多看、勤寫日記的習慣。 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孩子寫作的問題是他們無話可寫,無材可選。每每要他們寫作時,往往不是內容空洞,就是流水賬式的記錄。這固然和孩子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有關,更主要的是平時對周圍事物不留心,也不動腦去想去思考,許多值得寫的內容從眼皮底下滑了過去。要使孩子有內容可寫,家長要注意豐富孩子的生活,引導孩子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比如: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讓孩子觀察路上的行人、車子,街道兩旁的商店,觀察在季節轉換時大自然的變化;經常帶孩子去公園、廣場、超市等公共場所逛逛,增加孩子的感性認識,讓孩子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發現有趣的、開心的、失望的、沮喪的事,發現生活中的美,發現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督促孩子時時刻刻做個有心人,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這就是取之不盡的作文材料。 並且要學會把事情寫具體,不僅僅是好詞的羅列。就以寫人物為例:需要用具體的事件突出人物性格,要加上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表情、心理活動等等各個方面。還可以用上比喻、排比,甚至誇張等修辭方法,讓你寫得人物活靈活現,讓讀的人彷彿眼前就站著這樣一個人似的。建議可以從寫一段話練起,從小練筆入手,堅持、認真對待,將會在作文方面不斷進步。 4、勤鼓勵--多給孩子掌聲。 很多家長在讀孩子的作文時都抱著成人的眼光,結果我們孩子的作文可謂是一無是處。我們不能一味地批評和指責,要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習作,都會有它耀眼的亮點。哪怕是一個優美的句子或一個生動的詞語;再不然就是一個用對的標點符號,一個寫得比以前更好的字。三年級的孩子詞彙量有限,習作的過程中出現了詞不達意、錯別字多等問題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孩子能努力地把作文寫出來,而且非常樂意去寫,就應該給予肯定。 當然,俗話說得好: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要想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並非一天兩天的事,也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絕招和秘訣,需要孩子點點滴滴的積累,還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和毅力,所以說孩子的作文水平是急抓不起來的。 另外,課外一定要讓孩子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孩子們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小學生寫的優秀作文等書刊雜志,盡量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積聚寫作材料。們每天都要有閱讀時間,可以是睡前,半個小時就足夠了。要求孩子每天都保持讀書,這個讀一定要讀出聲音來,讀一遍跟讀三遍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至少讀了一篇文章應該知道一個詞語,這是很重要的。我發現,班上有些其實孩子很喜歡讀書,但也有孩子卻缺少這方面的興趣。那麼怎樣更好地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假如你有時間,假如你也喜歡讀書,我建議你與孩子一起讀,然後進行分享,這也是提高孩子閱讀興趣的一種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實在不喜歡讀書,那麼就從《淘氣包馬小跳》讀起吧,這套書一共十幾本,記錄的都是和孩子貼近的學校、家庭生活,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故事書,裡面的主人公出口成章的成語也會給孩子深刻的印象,相信這本是將是引導孩子喜歡讀書的源泉。 無限相信孩子的潛力;永遠不要對孩子失望;決不吝嗇父母的表揚和鼓勵;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
5. 如何指導學生寫創意作文
【如何指導學生寫出個性化作文】
一、 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長期以來一提到寫作文 ,學生普遍存在不願寫作文的想像,老師布置寫作文總是呲牙抽氣,完全是一種應付心理,老師要求寫多少就寫多少,寫完也從來不自己讀一讀作文中到底寫了些什麽,錯別字滿篇,這就是「要我寫」的表現,這樣的作文並不是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作文是一種思維勞動,是生活的本來面貌和學生認識事物觀察事物的綜合心理過程,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沒有學生的積極思考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因而,在寫作文時,要創設具體的情景,找出學生最關心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如:我在讓學生寫一篇關於童年生活的作文時,先讓學生拿一些自己小時侯照的最有意義的照片,並在課堂上讓學生講述發生在照片中的故事,入情入理,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同時,再寫作文時,要讓學生刻服畏難情緒,並在平時 的上課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這樣學生才不會怕作文,才不會背信棄義的寫出自己不願寫的內容,作文才會真正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二、 在作文中要寫出「 真實的我「:
就是在寫作文過程中要說真話,說實話,說心理話,而不是說假話、空話、套話,說違心的話,言不田衷的話。這既是作文個性化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起碼要求。俗話說的作文如做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質,誠實善良的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決定了學生能否在作文中說真話。現在的學生,因為受到了「三點一線」的限制,視野狹隘,寫作文時大多在編故事,什麼尊老愛幼,拾金不昧,車上讓座,大多是空話、套話。這樣的作文只能落入俗套,而不能體現學生作文「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優勢。如果一個學生從小就說假話,沒有誠信,長大後能有益於社會嗎?因而,作文的個性化,要求學生必須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的寫出自己的想法,追求自己內心深出的情感。
三、 作文個性化還必須要有一個「新我」:
就是作文寫作必須要有創新意識。每個人的所見、所聞、經歷,積累肯定是不同的,寫「我」所經歷的生活,如第一次做客,第一次進學校,第一次受表揚,第一次軍訓,第一次旅遊,第一次當上了小記者,第一次當班長……多少生活的浪花,多少歲月的風塵,會直撲我們的筆端。十五六歲的中學生,對人生中的酸、甜、苦、辣總是有著深刻的體味。我的爺爺、我的奶奶、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老師、我的同學、我的朋友、我的理想、我的成功、我的煩惱等等構成了「我」的特點,「我」的個性,只要打開話匣子,說都說不完。寫「新我」,就是要從這些平凡的人生經歷中,寫出有創造性、有個性的文章。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人每天都在改變自己,「 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我讓學生以「環境」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有個學生就獨出心裁,把自己想想成動畫片中的人物,充當環境衛士,引起人們的重視,號召大家都來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凈化周圍的空氣,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因而,社會中不同的個體,都應該對周圍的一切產生新思想,發前人之所未發,寫前人之所未寫,想前人之所以未想,在作文中稱新主意,不落俗套,惟陳言之務去,寫出有聲有色,有情有味,有理有弊的個性作文。
總之,作文個性化,寫「我」是關鍵。用自己的筆,自己的腦,自己的思想,寫出閃煉著自己智慧結晶的作文,這才是作文寫作的目的所在,也是作文個性化的突出特點。唯有此,作文寫作才會上一個
6. 怎樣指導學生寫好寫人的作文
描寫人物是小學作文的必備基本寫作之一,很多的家長都不知道怎樣輔導小學作文的人物描寫。其實任何的寫作都有一定的技巧,在寫記敘文的時候,人物和事件是分不開的,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能夠認清題目的要求。怎樣寫好描寫人物的記敘文?那麼本文就是針對怎樣輔導小學作文有關人物記述文的學做方法。
寫和人物相關的繼續文,沒有像寫記事記敘文那樣,要求必須虛實寫完整,事情貫穿整個文章,寫人的記敘文是通過一個事件或者是幾件事情來對人物進行描寫。
一、通過一件事來寫人
通過事情來描寫人物,一般就是要對人物的某種品質或者是性格特點用事情來突出和表現。用人物的外貌、話語、動作、心理來進行多方面的描寫。要突出典型,所謂的典型就是能充分表現人物思想的事情,將人物的好的思想品質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通過多件事寫人
通過幾件事寫人就是用多件事情來反應一個人的品質,但是對於事情的敘述應該是完整的,將事情的發展寫的清清楚楚,比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也可以通過幾件事情的交叉敘述來對人物進行刻畫。但是同樣要對人物的外貌、行為、話語、心理進行詳細的突出描寫,這樣才能突出人物的品質。
三、怎樣刻畫人物
在敘述過程中寫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的思想和感受、人格特徵外觀、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述,這就是刻畫人物。1.肖像描述,通過容貌、表情、服裝、姿勢、腔調等特徵來描寫。揭示一個人性格的方法,角色的外觀與角色的內心世界密切相關,通過對外觀的描述,使人物形象可以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語言描述既是對話又是獨白。對話是兩個或幾個人之間的對話;獨白指的是人物進行自我對話。人物最能夠表達其內心的活動就是語言,這在表達人物的思想品格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具有個性的語言可以讓人通過聲音就能知道是誰的作用。
怎樣輔導小學作文人物的寫法你學會了嗎?除了以上這兩點之外還有就是對人物心理、行為的描寫,總而言之就是要學會去抓住特點,通過對這些特點用文字能夠清楚的表達,使文章中人物以及人物品質在讀者心中留下難以忘記的印象。
7. 淺談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寫作文
首先復,是指導學生如何制選材的問題。根據習作的訓練要求,先要引導學生認清題目,抓住題眼,明確中心;然後讓學生圍繞中心,從平時觀察到的實踐活動中所掌握到的豐富材料進行選擇材料。只有這樣所選的材料才不脫離中心內容,消除生搬硬套的現象,既真實可信,又生動感人。
其次,是指導學生編寫提綱。要使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有條理,就要使學生懂得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怎樣寫。當然,像記敘文,一可按時間順序,也可倒敘開篇。這就需要事先編好寫作提綱了。有了提綱才能使學生寫的文章有中心、有條理。
再次,是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所謂修改就是更正錯誤,刪去多餘,補充新的內容,直到滿意為止。俗話說: 「文章不厭百回改」,其實好的文章往往是改出來的。
8. 如何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
「寫不具體」可以說是小學生寫作文時存在的最突出而又最普遍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一是指導學生積累素材,為寫具體提供豐富表象;二是讀寫緊密結合,教給學生寫具體的方法;三是精心設計練習,幫助學生突破寫具體的難點。 [關鍵詞]:寫具體 寫作素材 觀察能力 小學生初學作文,往往犯內容空洞的毛病,而且有的學生到小學畢業了,還只能寫三、四百字。其原因都是作文寫不具體。如何指導學生把作文具體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指導積累素材,為「寫具體」提供豐富的表象。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說明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而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主要途徑,是從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能力,尤其對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1、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 豐富多彩的生活、千姿百態的事物是學生寫作的源泉,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多觀察。不僅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還要用腦子去想。要求他們時時留心身邊的人物和事物,從客觀世界中攝取多種營養,不斷充實、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學生一旦養成了隨機觀察的習慣,他們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會不斷增強,從而頭腦里的材料也就越來越豐富,作文時便會「文思泉誦」,得心應手。2、指導學生通過實物觀察 學生憑空想像,是寫不出真實感人的作文的。因此,引導學生觀察時,也可把觀察的實物引進課堂,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可以邊觀察、邊思考、邊表達、邊練筆。一次在寫植物的外形特點時,我把學生帶到校內的花壇邊,望著滿花壇盛開的菊花,學生個個歡呼雀躍,我乘機引導學生按照由上而下的順序觀察了菊花的莖、葉、花等各部分,又引導學生觀察了花的形狀、顏色等特點,通過仔細觀察,再加上老師的及時點撥,學生入了門,上了路,改變了那種一上作文課就愁眉苦臉,無從下筆的局面。3、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 小學生的閱歷是有限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某中意義上彌補了這一局限性,有利於積累材料。在活動中多觀察,教師一定要現場指導,先讓學生說觀察到的事物,然後,糾正觀察的不足及語言組織的不足,使學生及時、准確、生動地把觀察到的事物「翻譯」成語言,養成仔細觀察,捕捉觀察素材,認真思考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 第二,讀寫緊密結合,教給學生「寫具體」的方法。 教育學家葉聖陶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教師應充分利用範文引導學生把閱讀中學到知識和技能,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學生逐步掌握寫具體的方法。如《鳥的天堂》這一課寫作訓練指導的側重點是學習觀察事物要注意靜態和動態。在「讀」的教學中,在分析「靜」態時,先指導學生注意作者的觀察順序:遠看「那是許多枝葉茂盛的榕樹」、近看「真是一株大樹」。這里由遠到近,由整體到部分。部分又分層次:「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指導學生分析動態部分時,注意動詞的運用和寫法。先寫「面」,「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再寫「形和聲」,「有的站在樹枝上叫,另一隻又飛起來。」最後寫「點」:「一隻畫眉鳥飛了起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 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靜態和動態的描寫特點之後,在作文訓練中就運用所學進行仿寫等訓練,並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觀察描寫事物的方法去進行寫作練習。 再如,寫人的文章,主要讓學生懂得如何通過人物具體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來塑造人物形象。記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發展的過程一步一步具體地寫好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狀物的文章,主要讓學生掌握如何把握住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質地等,把事物的特徵反映出來。其次,還可以結合具體的課文幫助學生從表現手法的角度掌握寫具體的方法,如比喻、誇張、擬人等修辭手法以及側面描寫、反面襯托等手法。 第三,精心設計練習,幫助學生突破「寫具體」的難點。 教師應把觀察、閱讀與片斷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指導學生片斷訓練中,運用閱讀中學到的方法,把所見所聞中得到的材料寫具體,如在前面讀寫結合一題中所說的那樣。 無論寫「見」還是寫「聞」,指導時都應力圖使學生寫具體,要重視「細節描寫」。如寫「清晨,我看見老人們在打太極拳」,有位教師就用提問法啟發學生思考:清晨的天氣怎麼樣?什麼樣的老人們在怎樣的地方打拳?打拳時動作、姿勢及其變化情況怎樣?問題中的「怎(么)樣」就是為使學生先具體回憶觀察所得,以利在寫出來時不僅有情節程序,而且有細節描寫。要使學生明白,沒有細節的描寫,要具體生動是不可能的。而要細節描寫,就必須運用具體的回憶聯想以及想像,在腦海中再現視,聽現象。有些文章還要重視「色彩描寫」,描寫色彩對寫景的作用很大,是把文章寫具體生動的途徑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作者對色彩的描寫和對色彩的觀察。如《可愛的草塘》一課中對北大荒的草作了這樣的描寫:「……浪花翠綠翠綠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仔細看那浪花,近處的呈鮮綠色,遠一點是呈翠綠色……」這里短短一節文字中寫了綠草、白雲、藍天。色彩是這樣鮮明,綠色還根據遠近的不同分出鮮綠、翠綠、墨綠。這樣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所以重視「細節描寫」和「色彩描寫」有益於克服內容空洞、抽象的毛病,把文章寫具體。 總之,作文教學要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致力於培養學生自能作文的能力,突出學生的練。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生活實踐,並結合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增加對作文訓練的興趣,這樣學生才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9. 《如何指導學生寫記實作文》心得體會
那麼,怎樣記敘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然而,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敘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記敘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敘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敘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敘的輪廓整理出來。寫記敘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敘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那麼,怎樣安排記敘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1、運用順敘。
順敘,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敘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敘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2、運用倒敘。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
10. 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激發學生的作文欲,與語文教師的引導有直接關系。題目一出,不導則寫,對多數學生來說,則是苦差事。因此,導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不可等閑視之。教學中要想真正落實作文要求, 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習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可談文色變的學生大有人在,老師往往也會感到無從下手,問題出在哪?我認為主要是學生的生活范圍有限,缺乏觀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沒有養成,習作素材有限,心裡有話倒不出。對此,我就對於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的話精闢地道出了習作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關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體驗人間真情,豐富個人情感,積累習作素材,習作時才有事可敘,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聲有色,亦情亦景。才會使讀者讀起來有滋有味,妙趣橫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動手寫寫的好習慣。正所謂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裡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作的泉源,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覺各種事物之間的眾多的關系。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體驗;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置身於大自然中去玩賞,在玩賞中觀察,玩中感悟,賞中習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四帶:帶好自己的眼仔細看;帶好自己的耳認真聽;帶好自己的腦邊想邊體驗;帶好自己的筆做必要的記錄。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寫日記,要學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發現生活中的精彩鏡頭,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剎那,盡量拓寬學生的活動場所。我往往利用課前五分鍾及課外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的日記,師生共同評比,評出具有獨特發現、獨特體驗的好日記。這樣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寫日記不再流於形式,日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了。學生也日漸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為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二、創設情境,感受真實生活
親身經歷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可貴的寫作,有了切身體驗才能動於中,發於言。倘若教師命題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又怎能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呢?學生只能在萬般無奈下去胡編亂造,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語無倫次,前後矛盾,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教師應適當地創設情境,給予學生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用眼、鼻、舌、手去攝取生活素材,讓學生眼中有物,方能筆下有文。特別是聽了齊白堅教授快樂大作文的觀摩課,更是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齊白堅教授善於創設原始的情景,讓學生運用眼、耳、手、鼻、舌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和學生獨特的體驗,適當指導學生寫作的基本要點,放手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高漲情緒中學會作文。回到學校,我馬上利用兩節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吹氣球》比賽,布置了比賽的規則,在三分鍾內誰吹得最大,誰就取勝,當然氣球吹破的被淘汰。在比賽過程中我適當地引導學生做到眼、耳、腦、筆並用,比賽結束後,我便讓學生動手寫作,一節課時間學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寫好了,個個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往日寫作時的愁眉苦臉已盪然無存。
當然,每一次習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後再習作,這就需要老師放慢記憶鏡頭。盡管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但由於心理上的抵觸,無法進入再現情景或再現時印象、感悟不夠深刻。此時,教師必須善於用豐富的語言組織、啟發或用生動的圖片、美妙的音樂讓學生放鬆心情,喚起對當時的人、景、情感的回憶。在教師隨風潛入夜的引導中,往事就猶如電影回放一樣清晰地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中,此時提起筆寫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
人是樁樁全靠衣妝,其實文章也一樣,准確華美的詞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葉聖陶先生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足見積累對寫作的重要性。積累豐富的詞彙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大量閱讀既可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感,又可為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豐富學生的詞彙。反之學生閱讀量太少,積累的詞彙有限,學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壺裡面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不能盡情表達,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吸眾家之所長,要求學生多讀、多想、多記、多用,豐富大腦,寫作時這些好詞佳句就能准確地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當然積累好詞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恆,積少成多。同時還要注意積累的方法。我在指導學生閱讀習作中,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勾、背、寫好詞佳句,積累的內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詩句或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優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細節描寫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開頭和結尾或新穎的題目。平時有空時拿出來讀讀背背並默寫下來。我總是利用課外活動課開放學校圖書館,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每個星期五下午的活動課讓學生展示該星期積累的好詞佳句,表揚課外閱讀量多並做好讀書筆記的同學,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興趣。
四、指導學生審題,明確寫作要點
學生作文中離題、偏題,詳略不當的現象時有發生。可見,學生習作審題是關鍵。每一次作文均有一定的具體要求,習作的重點,教師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否則學生一不留神,就會離題萬里,寫出的文章也就牛頭不對馬嘴了,即使是所寫的文章妙語連珠也是白費功夫了。我在習作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反復讀習作要求,讓學生說說寫作的范圍及要求,弄清是關於寫人、寫事、寫狀物的還是寫景的作文,明確寫作的要點,確立寫作的側重點,並要弄清作文還有哪些限制。其次在審題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寫作的類型,到底是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還是屬於自己命題作文;是屬於想像、自由作文還是看圖作文。教會學生審題之後,教師還要適當指導學生掌握各類習作的要點。小學生作文主要有寫人、記事、狀物、寫景四大類。寫人的文章要善於運用細節表現人物的個性,記敘人物的一、二事,注意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從而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點,做到言如其人,行似其態,必須強調所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與地位。如果是敘事的文章,可以採用總分總的結構來寫,也可以運用首尾照應的寫法,還可以在文章的開頭開門見山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或事情的起因。事情發生的過程是習作的重點,要把其來龍去脈具體生動地敘述出來。關於寫狀物的文章應具體描述物品的顏色、形狀,寫出物品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像,多用一些比喻、擬人等方面的修辭手法,賦予它情感,使所寫的物品躍然紙上,最好能夠做到動靜結合,這樣就會給文章增添一些情趣,有些物品我們可以寫它的獨特用途,從而突出了物品的特點,在字里行間還要滲透作者的情感。如果是寫景的文章,一定要精心設計好寫景的順序,可以按方位順序來進行描寫,也可以按游覽參觀的順序來記敘,還可以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記敘。同時還要注意寄情與景物的描寫中,做到互相交融,將讀者引進身臨其境的境界。在進行景物描寫時,要做到詳略得當,切記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談,應抓住一兩處自己喜愛的,覺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景物進行具體描寫,其他景物可一筆帶過。總之,只要學生明確了各類習作的要點,就猶如心中有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習作教學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一就而蹴的,它需要持久的動力,不懈的努力。廣大教師要勇於探索,精於思考,長期指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習作技巧的指導,相信作文教學一定會跨上一個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