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謝淑華觀後感450字作文
謝淑華,女,1951年1 月出生,大專文化,中共黨員,退休幹部。住豐縣錦綉水岸小區,謝淑華一家四世同堂,其樂融融。他們夫妻互敬互愛,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兩個兒子自主創業,誠信經營,家庭幸福。2013年4月24日,63歲的她和90歲的母親許美榮老人,參加了由中華孝道促進會主辦的「拉著媽媽去北京」活動,徒步2萬余里路,往返20多個省,3個直轄市,沿途應邀做了100餘場報告,新華網、人民網等240多家媒體進行了采訪和報道。趙忠祥在河南衛視《中國感動》欄目對她們進行了專題采訪,2013年3月4日,她和老母親走進中央電視台《向幸福出發》欄目,其孝行天下的事跡更是感動了全國無數觀眾,也成為豐縣婦女驕傲,在她的影響下,豐縣婦聯成立了一支感恩孝老志願者隊伍,目前已有60多名成員,主要是致力於關愛老人、幫扶老人、孝敬老人,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向社會宣傳尊老愛老良好風尚。
孝心不能等
她是豐縣商業職工學校的一名退休幹部。母親許美榮已年屆九旬,年輕時含辛茹苦養大六個兒女。母親曾感慨:生活好了,自己卻老了,一輩子圍著鍋台轉,沒有出過遠門。母親想出去看風景的想法,她一直記在心裡。她家有小汽車,但是母親暈車坐不了,「一坐上車就難受,下了車暈得不能抬頭,回到家躺在床上兩三天還起不來」。母親沒想到,女兒去年春天的一個決定,讓她的願望最終實現了。
2013年清明時節,她到徐州參加了一場傳統文化論壇,見到了拉著八旬老母親周遊全國的王凱、王銳兄弟。兩位孝子的事跡讓她深受觸動,「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急迫感,讓她當即決定加入王凱兄弟倆發起的「感恩號」車隊,也要「拉著媽媽去北京」。活動發起人王銳懷疑地說:「大姐你都63歲了,能走得動嗎?」她說:「她有這份孝心,一定能走動;她不但走得動,還不拖大家的後腿。」後來,她果然踐行諾言,成了這個「感恩號」車隊的排頭兵。
2013年4月19日下午,臨行前,小兒媳抱著她哭了:「你給姥姥再多的錢,她們都支持;可你拉板車帶姥姥出這么遠的門,她們不放心。」可她已鐵了心要去。在她眼裡,孝心不能再等,也不容再等,「金山銀山不如給母親一個靠山,給母親再多的錢不如給她一個笑臉。
2014年是個令人難忘的馬年春節,她們就在海南島度過。年夜飯的餐桌上依然有母親愛吃的家鄉味道的餃子,還多了母親沒見過的海鮮和水果。那時,她們住的地方推開窗就可以看見成片的椰子樹、龍眼樹以及一望無際的大海,「這是母親夢寐以求卻又想像不到的場景」。這里,距離她們的老家豐縣有4400多里。
孝行感天下
對她而言,這是一次以孝道為主題的長征,也漸漸從最初的踐行者成了播撒孝義的佈道者。
2013年4月24日,隨「感恩號」車隊從上海啟程,一路拉車向北,歷經43天於6月3日到達北京;同年9月17日,從北京轉而向南,2014年1月11日成功抵達祖國的最南端海南島。
一路上,無論北上還是南下,她抬頭拉車,老母親沿途看景。她們經常早上5點多就起床,平均每天行走近百里,趕不到飯店,就支鍋生火,自己做飯,有時也拿方便麵對付一頓。「苦當然苦,看到母親那麼高興就不覺得苦了。」 「旅遊最高興了。」母親的話簡短,直白,透著歡喜。走鄭州,少林寺里誦佛經;到武漢,戶部巷中吃熱乾麵;在長沙,橘子洲頭看毛主席像……每到一處景點,老人都興奮得像個孩子,眼睛裡充滿了好奇,生怕看漏了什麼。
踐行孝道不孤獨。她拉的板車上印著兩行字:「落實弟子規,做好中國人」。許多開車經過的司機,迎頭碰面的行人看到標語,看到她們都伸大拇指。她清楚記得,從上海向北走南京時,一位飯店老闆給她們上了一桌子菜,吃完硬是不收錢,說他們的老人不在身邊,想藉此機會對這個幸福的老人盡個心,也給自己的女兒立個榜樣;等從北京往南走到石家莊時,有一個范老師迎了她幾十里路,臨走時又送了近百里,一直拉著板車不鬆手,腳上打了血泡也不願回去。
她應邀在全國各地機關、企業、社區、學校、農村、監獄傳播孝道文化,開設道德講堂500餘次,影響了全國各界人士百千萬人。9月30日,她帶著媽媽走進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與著名演員凱麗一起錄制《九九艷陽天》孝老愛親專題節目,10月2日在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播出。
2014年,她被評為「有情有義豐縣人——孝老愛親之星」,她的家庭被評為市、縣最美家庭。
孝道無國界
去年9月24日至26日,由人民網韓國公司與韓國「善意回帖運動」本部共同在首爾RAUM藝術中心舉辦的「感動中國的人力車孝女謝淑華母女韓國特約演講活動」。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總領事董敏傑、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委員長崔成俊等中韓兩國政、經、媒體等各界人士100餘人出席。她在演講中,介紹了自己為報答母恩,用人力車拉著年過九旬的老母游歷祖國河山的事跡,深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在為期3天的行程里,韓國國家廣播電視台KBS將派記者對她母女在韓國的重要活動進行全程跟蹤報道,《朝鮮日報》、YTN電視台等多家主流媒體將對本次活動進行詳細報道。9月29日晚,中央電視台四套中國新聞節目予以報道。10月18日,受謝淑華韓國之行孝道傳播影響,韓國長壽石床有限公司委派技術專家不遠萬里來到江蘇豐縣為其母親贈送了長壽保溫床,加強了中韓兩國民間交流。
⑵ 少年的榮耀讀後感450字作文
《少年的榮耀》是一本抗日題材的書。
本書描寫了因為日本壞蛋的入侵,給當時的中國小朋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小朋友應該開心的去上學、放學,再去找同學玩。可因為日本鬼子的入侵,中國進入戰爭後,小朋友都不敢去大搖大擺的在外面玩了,這些快樂卻都不存在了,可見戰爭是多麼可怕,日本鬼子是多麼壞。
沙良是本書的主人公,他很勇敢,戰亂中他曾多次遇險,他一點也不怕敵人,最後還是以自己的智慧來化險為夷的。他還很聰明,在危險時他總能想出辦法成功達到目的,最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獲得了勝利。本書營造了一位把日本鬼子趕出村的勇敢少年形象。我發現小說體現了戰爭是很可怕的,但在戰爭中的人確實很堅強的。沙良通過戰爭,使自己變強變勇敢。我也通過克服了對黑暗的恐懼,從而變得勇敢,不再會怕黑了。我還從沙良身上學到了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而應該要迎難而上,多動腦筋,才能把困難克服了。
⑶ 小學六年級作文讀後感400字
望樓主採納!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流落孤島,他為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岩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孫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盡量大些,裡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牆,作防禦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塌方。魯濱孫不但把落下來的鬆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孫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一次,魯濱孫無意中掉在牆角的谷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干,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孫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斗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孫成為了種田高手。知道什麼時候下種,現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獲兩次。永不放棄,魯濱孫有了生活的口糧。造船回鄉,魯濱孫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魯濱孫是個偉大的人,堅毅的人,孤身一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7年。他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他在逆境中鍛煉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這本書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幹才能讓我們擺脫困境,實干比信念更重要……我的人生也會隨著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歡迎訪問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hui1995明天過後V
⑷ 六年級作文讀了《生命的抉擇讀後感》450字
如果,我可以自由的選擇,沒有任何牽絆,我願過的是散漫漂泊或可安定卻不能一成不變的另一種人生。而,前世今生的命中註定,有些路一定要走,有些人註定要相逢或者分離,只有堅強的面對,才能更好的生活。
"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意義」這樣的問題。自己也覺得可笑,可是忽然發現,這個問題是不能多想,否則,會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動力。人,來到這世上走一遭,遇見很多人,遭遇很多事,可是最終,無論是人還是事,都會成為過往雲煙;
生命不再的時候,留下的沒有什麼。
人生,真的可以由自己來決定好壞,而完全不必去在意別人的評論,更沒有必要為了迎合別人
而活著。要做一個完全的自己,愛自己的家人、忠心於自己的愛人、誠摯的對待真心相交的友人,
充實、坦盪、寬容的生活,才會迎來永久的快樂!
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會做到這些,這樣我就足夠幸福塌實的生活存在了.有時有些事情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想不想的問題.就象那位朋友說的活著就是為了不甘心,人活一口氣啊.累就累在能否喘的過來這口一輩子都想爭的這口氣上.
過程是讓人值得回憶留戀的 美好的,但沒有好的結果就往往會讓自己覺得心裡不平衡呢.所以接下來、還得為爭這口氣生活一輩子啊.沒有期待,沒有信心的時候覺得這又是何必呢,這不是跟自己慪氣嘛,有吃有喝不也照舊快樂一輩子嗎.什麼都沒有什和什麼都有最後不都是煙消雲散,過眼雲煙嗎,其最終結果不都一樣嗎,你說這可笑不可笑啊.哎 這些東西真不能多想,否則真是活著沒有信心,死了又沒有決心,半死不活的鬧心啊.
⑸ 誰有寫讀後感的作文(450字)
暑假裡,我讀了《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書中的故事十分精彩,內容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內理。
這本書容主要寫了出生在英國商人家庭的魯賓遜,由於不願意和他父親一樣,所以離家做了一名船員。在一次航海中,他們不幸遇上了龍卷風,魯賓遜和船被海水沖到了一個荒島上,船上只有魯賓遜一個人活了下來。當時他身上只有一把小刀、一個煙斗和一小匣煙葉就別無他物。但是他並沒放棄生的希望,他到船上把能帶下來的東西都帶了下來。就這樣,他開始在島上建帳篷、圍籬笆、制器具、種糧食、養牲畜,並在島上建設自己的家園。後來,他救了一個黑人,並給他取名叫"星期五",從此他便有了一個新的夥伴。最後,他和星期五救下了一個被水手背叛的船長,他們共同奪回了船隻,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我讀完了這本書後,真不敢相信主人公魯賓遜的生存能力這樣強。居然能在一荒無人煙的島上做麵包、擠羊奶、把葡萄做成葡萄乾。真是讓人不相信。我真的很佩服魯賓遜這個人,因為他讓我們知道了遇到苦難不要慌,只要堅持就會有辦法的。
聽了我的介紹,你們肯定也很想看看這本書吧。那就快去看看吧,別忘了看完以後要寫讀後感哦。
⑹ 讀後感作文450字左右
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
我彷彿看到輪船甲板上站著這樣的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從而開始了一次與死神決斗的生存大挑戰。種種的不幸與困難並沒有壓倒魯濱孫,反而使他更加堅強。上蒼給予魯濱孫的困難,對於他也更具有挑戰性!
風暴海嘯,全船除魯濱孫無一倖免,真正的生存挑戰才剛剛開始!
流落孤島,他為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岩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孫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盡量大些,裡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牆,作防禦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塌方。魯濱孫不但把落下來的鬆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孫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一次,魯濱孫無意中掉在牆角的谷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干,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孫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斗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孫成為了種田高手。知道什麼時候下種,現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獲兩次。永不放棄,魯濱孫有了生活的口糧。
造船回鄉,魯濱孫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魯濱孫是個偉大的人,堅毅的人,孤身一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7年。他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他在逆境中鍛煉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這本書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幹才能讓我們擺脫困境,實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會隨著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
⑺ 《成語故事》讀後感作文450字
點評:成語,四字一抄語襲,這四個字意味深長,情深義重,每一個成語都呈現出自己的故事,呈現出自己的思想,我想,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喜歡的成語故事吧!
小作者的這篇文章,就是呈現自己對於《成語故事》的思想情感和感受,小作者不僅為我們呈現了《成語故事》的學習過程,同時,也為我們呈現了自己所看到的主要故事內容,從這些故事之中,我們感受到小作者的思想情感,還是值得肯定的哦!
看到小作者寫的這篇讀後感,我也是滿心歡喜的,也希望能夠認真的去閱讀這本書,去感觸成語故事,希望未來能夠看到更多的書籍,最多的故事!
⑻ 美麗童年觀後感作文450字
要點:首先簡要介紹電影主要內容,然後通過其中某個情節聯系自己親身經歷,最後通過觀影有怎樣的收獲。
正文: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美麗童年》。
這是一部感人的親情電影。為什麼說這部電影感人呢?下面就聽我說說這部電影吧。它講述了小主人公覃月與母親、與小夥伴之間矛盾的產生與最終的化解。9歲的覃月生活於一個打工家庭,媽媽是一名清潔工,面對家境優越的班長的挑釁,覃月謊稱媽媽是空嫂。
從此,覃月經歷一段艱難的心路,母女關系也經受煎熬與考驗,在小夥伴面前也面臨重大的信任危機。不過,覃月雖然飽受謊言的困憂,但最終選擇與母親重歸於好,與小夥伴們重建信任。
看到小主人公覃月說謊後的心理煎熬與成長,我觸動太大了,不禁想到了二年級時曾經做過的一件事。一次期末考試前,媽媽許下諾言:如果我語數考了滿分,就會獎勵我一塊心愛的滑板。試卷發下來了,我的數學一百分;語文由於粗心大意寫錯了一個生字,被扣了一分。
怎麼辦?滑板不是泡湯了嗎?不,我一定要想辦法才行。這時,我腦袋急轉彎想出了「偷梁換柱」法,我先偷偷用橡皮把語文試卷上的錯生字擦得乾乾凈凈,接著工工整整地寫上正確的字,然後找語文老師改分。
看到語文老師用紅筆改寫的大大的「100"的時候,我心中暗喜:我終於夢想成真了!現在回想此事,我是多麼自私,多麼要面子,多麼不誠實啊!我感到非常慚愧。
電影還有一處特別感人。覃月媽媽是一名城市保潔工,生活比較困難,一家人居住在貧農意里,但她愛崗敬業,起早摸黑辛勤工作,自食其力,為人善良。
有一次,她在馬路撿到二十萬現金,毫不猶豫地將巨款歸還失主。對於覃月媽媽這樣的家庭來說,這筆錢將會讓生活帶來意料不到的驚喜,但她的善良並沒有被虛榮心所侵蝕。
此時此刻,我聯想到自己昨天不該做的貪心事。昨天早上,我在學校操場看到一張一百元錢,我先一腳把它踩住,看到周圍沒有同學,沒被人發現,便鬼使神差地藏入囊中。後來學校領導在廣插:「同學們,誰今早在校園里撿到小華同學校服費(100元)的請交還給失主,好嗎?謝謝!」
我卻把它當作耳邊風,心想:路上撿到寶,問天問地拿不到。我在電影里看到覃月媽媽撿到巨款都交給失主,而我卻…..我應該要向覃媽媽學習!一看完電影,我就把一百元交還失主,做了一名拾金不昧的好孩子。
看了《美麗童年》,我獲益良多,它使我知道了親情無價,做人要誠實善良。
⑼ 作文:讀什麼有感450字
《朝花夕拾》讀後感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著從字里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裡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裡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裡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從書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朴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著鴨子從身前游過,頒著手指頭細數「一隻,兩只。。。。。。」;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看著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里,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⑽ 《辛家灣》讀後感的作文450字
是老師交代的年末任務吧,下面是一個大概的寫法: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專。簡述原文有屬關內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2)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
(3)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一: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
二:要准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需要原創定製的話,看頭像內扣扣,希望採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