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描述京劇的作文
高速精緻的作文,你很喜歡京劇嗎?你很喜歡寫作文嗎?就是這個問題,你不用非這么大的心跑這個地方來提問,在網上直接一搜就出來了,希望你能說到自己想要問的問題,謝謝
『貳』 京劇作文
京劇藝術誕生二百多年以來,在燕趙大地上經歷了發展繁榮的過程。從傳統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農夫漁樵、神仙鬼怪的古老故事,到《節振國》、《八一風暴》、《戰洪圖》以及《沙家浜》、《紅燈記》、《平原作戰》等歌頌當代英豪動人事跡的現代京劇,京劇這門古老又年輕的藝術,在燕趙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精彩華章。
源遠流長的國粹藝術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八旬萬壽,江南徽班沿水道、陸道進京,參加慶祝活動。途經河北,演於水陸碼頭,隨即將二簧帶入河北境內。此後皮簧逐漸在京、津、河北一帶流行。同治年間,河北鄉間出現皮簧子弟會,從同治到光緒年間,有許多河北梆子演員兼習皮簧,皮簧藉助梆子的勢力流向河北民間,光緒十七年(1891年),田際雲的王成班首倡了梆子和皮簧「兩下鍋」的演出方式,許多戲班爭相效法。從此皮簧腔大量流入河北各地。
建國初期,京劇在河北境內的專業劇團數量已達五十多個,省直和各地市都有京劇團。1953年後,京劇不再與其他劇種合演。1966年以後,河北省京劇院、唐山市京劇團和張家口市京劇團都在全國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十年動亂」期間,一些地方戲劇團,迫於形勢紛紛改習京劇,但所演劇目僅有八出樣板戲。然而業余京劇團和票社卻遍布全省城鄉。
京劇傳入河北後,對河北地方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京劇的劇目、化妝、服裝、表演程式、音樂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河北的地方劇種。
繁榮發展的創作和演出
伴著共和國的腳步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河北省京劇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創作、演出過大量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40年代末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曾觀看過該團演出的《花木蘭》、《三岔口》、《打焦贊》、《借東風》等劇目。
建國後至1978年底,河北省京劇院始終堅持為群眾創作演出。該團演出的《梁紅玉抗金兵》、《三打祝家莊》、《血淚仇》等戲曾轟動一時。《戰洪圖》、《八一風暴》、《沙家浜》、《紅燈記》、《杜鵑山》等戲都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改革開放後一些老戲重新在京劇舞台上演,《逼上樑山》經省京首演後,場場爆滿。其中《秦英征西》在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巡迴演出300多場,觀者如雲。
我省地方京劇團先後推出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好戲,主要有:唐山市京劇團創作改編的《節振國》、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創作改編的《霓虹燈下的哨兵》、《橋頭鎮》、張家口市京劇團改編演出的《八一風暴》等。這些劇目曾在全國產生較大的反響,其中《節振國》曾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成戲曲片。
名角薈萃的演員陣容
自皮簧戲發展成京劇之後,全國各地的京劇班中大都有河北籍藝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二奎、蓋叫天、李萬春、郝壽臣、尚小雲、荀慧生、李少春、李桂春(小達子)、姜妙香、張世麟等均系河北人。河北省的武戲演員在全國的影響頗大。
河北省京劇院在不同的時期均有一批著名藝術家和優秀演員,如宋德珠、貫盛習、羅蕙蘭、安榮卿、郭景春、祝元昆、肖月珠等都是享譽省內外的知名演員。其中出生於京劇世家的貫盛習嗓音洪亮,武功扎實,做工穩健。他主演的《雙投唐》、《定軍山》、《失空斬》以及現代戲《紅旗譜》、《戰洪圖》等在當時反響很大。
「四大須生」之一的奚嘯伯先生曾工作過的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即現在石家莊市京劇團的前身,1957年至十年動亂之前,奚嘯伯先生偕該團演員在石上演了多部奚派名劇《失空斬》、《白帝城》、《范進中舉》、《將相和》等,盛況空前,奚嘯伯先生還帶團前往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山東、東北等地巡演,每到一地都在當地引起轟動。在此期間,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引進了一批來自榮春社和中華戲校科班出身的演員,像高永琪、楊玉娟、時榮章等,當時的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可謂實力雄厚、聲望一流。
原省文化廳副廳長王正西在回憶這一階段我省京劇院團的發展情況時介紹說:從建國後至1978年年底,我省的京劇藝術經歷了兩個從恢復到發展的時期,一次是建國後到「十年動亂」之前,一次是「十年動亂」結束後。這期間全省各地京劇院團除恢復改編了一批傳統戲之外,還新創或排演了《節振國》、《八一風暴》、《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現代戲,都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叄』 京劇的作文600字
京劇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後大量吸收當時在北京流行的崑曲、京腔、秦腔等各種戲曲藝術的成就,同時又受到北京的語言、風俗等地方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
古徽州的戲曲活動比較早,明代中期已呈勢頭。歙人,嘉靖年間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傑出的劇作家。他雖身任武職,也作文,也寫詩,尤擅長雜劇,著有《高唐夢》、《五湖游》、《洛水悲》等歷史劇,在徽州一帶上演盛行。進入清代,徽州的戲曲活動更是方興未艾,其主要是與徽州的「處者以學,行者以商」,「商而兼出」,合商業資本和豪紳巨族於一身的思想有關,在發展徽商經濟的同時,促進了戲曲文化的大發展,寓教於樂之中。
徽劇的形成,是在徽腔與青陽腔結合的基礎上,同亂彈、吹腔交流融合,並受崑腔的一定影響,才有了徽班與徽幫。當時著名的有慶升、彩慶、同慶、陽春等四個班社。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繼進京演出,轟動京師。後又於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演變為京劇。
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 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 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 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凈(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滿意望採納,謝謝!
『肆』 戲曲大舞台 作文 800字
「戲曲」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詞,只是一個上代人愛看的節目,遠遠不及現代的動畫片,所以我從來沒有看過,根本不了解「戲曲」的所有相關資料。
小時候,在沉悶的假期里,按動電視遙控器,不時地會發現有一些關於「社戲」的節目,但我卻毫不猶豫地跳過了,看那些有趣的動畫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來自社戲。比如黃梅戲《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媽媽嘴邊掛著,不時還會哼兩下: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從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
我非常需要認識「社戲」,恰好我上了一節關於「社戲」的課。
課上,我們先聽了一首歌叫《唱臉譜》,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歌里有現代的音調,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來是交流資料,因為我准備充分,自然也會學得很好。
社戲的角色分四大類:生旦凈丑,是按胡須的顏色分的。「生」分為老生(須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搖旦);「凈」分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劇的角色。我國講究用「唱念做打」四種藝術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人物。
我們還欣賞了幾種戲曲劇的簡介:昆劇——中國戲曲之母;京劇——東方「歌劇」;黃梅戲——芬芳的泥土氣息。我們欣賞了我最熟悉的黃梅戲《天仙配》、粵劇《分飛燕》、豫劇《花木蘭》。
我們還學了京劇的臉譜:在人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性質、角色和命運。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凶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許多地方戲中都保留了這種傳統。
「戲曲」這個詞突然變新鮮了,我真想回到從前,看那古代的戲曲表演。
戲曲的角色分為四大類:生,旦,凈,丑,這還是我小學音樂參加公開課時,老師讓我們記下的,還別說,我真的知道關於戲曲知識的只有這些,因為我從不關心戲曲,對它的印象只是兩個無聊的熱門在無聊的說唱著,每次「掃盪」但是頻道時,看到它後,變好不猶豫的跳過了。
唯一的一次轉折還是在這次語文課上,是「戲曲大舞台」這一綜合實踐課上,老師先放了一段段「討人喜歡」的戲曲,這聲音可好聽呢!所以,我認為:反正都是學,還不如好好借著這次機會研究一下,何況它還這么好聽呢!
於是,我便真的好好學了。
上完這節課,我頗有感觸:難怪戲曲能從封建社會一直流傳了幾百年至今!因為它是古代勞動人民在閑娛時間創作出來的,內容多為人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比如《天仙配》中的一句:「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你好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心中對生活那淳樸的嚮往,因為戲曲「順」民意,「得」民心,所以才能流傳甚廣,所以才能格外動聽。可惜現在的青年只痴迷於流行音樂,一點也不重視這美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最為璀璨的明星——戲曲!
不管別人怎樣對待它,反正,我是愛上它了,單從這次語文課!
仙居古鎮的路是泥濘的,雨天幾乎難走人;仙居古鎮的路是狹窄的,小車幾乎難停靠;仙居古鎮的路是冷清的,行路幾乎難遇人。
我獨自在古鎮走著,一座高大寬闊的古園吸引了我。跨過半膝高的門檻,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別致的戲台。「哦,是戲院。」
五丈高的戲台,散發著神秘的而古樸的氣息,我忍不住東張西望,左摸右敲。
「喂,你干什麼?!」
我猛一回頭,驀地發現戲台下已是人山人海。喝茶的,嗑瓜子的,聊天的,拉二胡的……有頭發花白的老人,身強力壯的青年,衣著高貴的富人,衣衫襤褸的窮人……戲台上方,依然人如雲煙。很多人都在上方伸著腦袋,似乎在等待些什麼。孩子們在人群中嬉戲打鬧,一片嘈雜;鄰邊兒有個大媽,同樣在向外張望,還嗑起了瓜子,一個勁兒地往下吐。台下的人都好不情願地看瓜子殼零零落落地往下掉,一下子翻了臉,吵得不可開交,到處是鬧哄哄的一片。
「嗆嗆嗆嗆一噌——」全場驟然鴉雀無聲。我也慌忙後退了幾步,想探個究竟。只見一個「紅眼」俏女邁著扭捏的碎步出場了。著裝很是簡單,僅陳舊破爛的戲服,臉上幾抹淡淡的妝術,便繪成了一個角色。她先是用手在臉上遮遮掩掩的,之後竟然在原地兜起了圈子,白色的大褂,跟著她飄。耳邊響起一陣如雷掌聲。台下一人大吼:「祝英台,好!」
原來是「梁祝」,我擦亮了眼。
祝英台蹺著蘭花指左一點,右一指,那表情極為誇張,紅色的粉底反襯著柳般細目,櫻桃小嘴念著歌樣的戲詞,慢慢吟唱著,一個字似乎拖上了幾分鍾。那永遠捕捉不到的眼珠子羞答答轉著。
許久,「藍袍」俊生大模大樣從後台繞出來,和著祝英台的曲調唱起來,唱得剛強有力。想必此人就是梁山伯。
若祝英台是柔美,他則是剛毅,兩者結合就是纏綿。場下幾十個人都激動地吼起來,掌聲似乎從未停過。
「喂,孩子你在干什麼呢?發什麼呆呀?」
我恍惚了一下,驟驚。戲曲聲停了,掌聲停了。台上台下所有人都似乎與梁祝一同「化蝶」了,就連那住大媽吐得一地的瓜子殼都不翼而飛了。
整所園子依舊冷清冷清的,泥濘泥濘的。
惟剩下眼前這個並不相識的百歲老人茫然的眼神。
我問這里過去干嗎用,他說表演越劇;我又問這里現在干嗎用,他說這是他們住的地方。
據說,留守下來的除上百歲老人便是不滿十歲的孩童,壯年男女都去了新城。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里的人越來越少。沒人聽戲劇,戲台也成了沒用的東西了。
但是無論再殘舊、泥濘、冷清……久經歲月的滄桑的一磚一瓦見證了戲曲藝術舊時的輝煌。台下現在只有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和一個年幼的我,在傾聽著若隱若現的吟唱聲……
現代青年追求流行樂,搖滾樂,追求非主流,另類,追求快感刺激。當然忍受不了戲曲那悠悠慢慢的的唱速,咿咿呀呀的唱腔。實話實說,我也不愛看戲。但在我小學時我曾發生了一件關於戲曲的事情,至今使我回味無窮,難以忘卻。
那是三四年級的事了,我們班舉行了一次班會,同學們可以上台跳演節目,我就表演了「唱臉譜」。聽起來不可思議吧,可事實就是這樣,往往事實會超乎人們所料,讓人大吃一驚。其實,我也不明白當初我為什麼要選擇這首歌,為什麼在浩如煙海的歌海中偏偏選擇了這首,也許,還真是戲曲那獨特的魅力吸引了我,是我鬼迷心竅了吧!哈,這一切都無從考證了。我只知道,這件事在同學中引起巨大反響,這首歌震驚了他們,這件事一直深深刻在他們心中。以至於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做起「戲曲大舞台」這個實踐活動時,很多與我小學就是同學的同學,竟提起這件事,開玩笑似的要我再唱一次。
記得當初我決定了表演這個節目,緊張而又刻苦的練習開來。我是從電腦上學的,盡管設置的速度是最慢的,仍跟不上歌曲速度。我曾因自己的糟糕表現失去信心,擔心我表演時是什麼「笑果」。但我最終堅持了下來。
那節班會課上,我自信的走上講台,自己給自己報了幕(我是主持人)便「驚艷」亮相,拉開架勢(現在想來動作一定很別扭),唱了起來。我幻想著自己是巨星是大師,萬眾矚目,星光閃耀。我看到台下同學眼發直,以為我表演的多麼好,使得同學們這么興奮。可事實上,在一個如此流行音樂與現代舞蹈雲集的舞台上,居然有一個人唱戲,這個人還是他們眼中文靜的,默默無聞的,成績優秀的朱同學,驚訝成都當然會乘火箭上升。後來,在同學們驚喜而又敬佩(我真是勇氣可嘉,找死)的目光中,我走下講台。這絕對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次鍛煉。
那次表演,我接受了戲曲,戲曲也接受了我,我們配合的是那樣默契!我永生不會忘記這件事,但我再不會像從前那樣做了,我不會再嘗試戲曲。因為,還是實話實說,我不喜歡戲曲了。
不過,那種悠然自得,那種絢麗色彩,那種美麗而古老的神韻,的確不錯,很可惜,我實在不感興趣。還是順其自然吧,畢竟每個人愛好不同,我尊重我的選擇,肯定我的選擇!
『伍』 求一篇題目《我與京劇》的作文
現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歡京劇,可我對京劇卻十分感興趣。 我對京劇感興趣都是受了爺爺奶奶的影響。他們酷愛京劇,只要電視里有京劇節目,如《九州戲苑》之類的,他們總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發現,京劇中有許多傳統文化的精華。 可說實在的,我對京劇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劇講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劇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為一談,甚至有時統稱她們為「小旦」。完整的戲我只看過三部:《秦香蓮》、《九江口》、《九道本》。現在文藝節目或是綜藝晚會中所演出的京劇,大多是名劇名段,像這樣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較喜歡的是《鎖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蘇三離了洪洞縣」一段。 有人認為京劇節奏慢,聽著不耐煩。其實不然,京劇節奏感強,速度有快有慢,但這都是根據劇情而定的。快,快得讓你聽都來不及聽,還沒弄明白是什麼意思,它已經唱過去了。像《秦香蓮》中「駙馬爺近前看端詳」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電視機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話,那是根本聽不清的。為什麼這樣快呢?就是為了表達包公憤怒的感情和急於讓陳世美認下秦香蓮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個字拖半分鍾的音。像《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的唱詞多慢啊,這是為了體現楊貴妃那雍容華貴的氣質和失落的心情。 總之,京劇藝術極富魅力,只要細細鑒賞,就能發現無窮無盡的妙處來。我會繼續看京劇、研究京劇的,並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劇,喜愛京劇。
『陸』 關於京劇的作文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京劇則產於我們祖國的首都——北京。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的瑰寶——「國粹」京劇的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吧!
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採眾長,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瑰寶。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京劇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
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台本戲。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
京劇的戲劇情節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敘事過程中展現優美,它不用緊張、激烈、刺激的劇情吸引觀眾;京劇的音樂伴奏是安穩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給人一種天衣無縫的安穩感覺;京劇的表演風格是安詳的,既不過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嘆,從不強調暴力和血腥。
京劇在發展,在創新,在與時俱進,並沒有安於現狀,安常處順;京劇在推陳出新,並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中,弘揚安和、安穩、安詳的風貌,才能安坐戲劇舞台「國粹」的王座安然不動!
京劇是國粹,是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遺憾的是現在許多青少年對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歡聽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看「超女」……他們並不喜歡聽戲劇,更不要說看我國的「國粹」——京劇了。很多人都認為京劇和無聊,很老土,不如現在的音樂那麼有趣,那麼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聽戲劇,而拋棄了我們的「國粹」,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劇,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
『柒』 我的理想是唱京劇作文800字不要敘述文、散文,要事情起因和過程。
我大概受童年時代家鄉戲的影響和熏染,非常喜歡「文革」時興起的京劇。原來社會上時興的豫劇、呂劇、黃梅戲等被當成「四舊」,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便是京劇唱腔五個革命樣板戲。1968年秋季,我所在的坦克部隊從徐州移防到內蒙,我任連隊副指導員,專抓文娛宣傳工作,我帶頭學唱京劇,並帶領大家學唱京劇《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中的唱段。我們置身內蒙大草原,胸懷保衛祖國北部邊疆的豪情壯志,把雄壯嘹亮的歌唱傳遍軍營、行軍路上和訓練場地。
我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後,在廣播和舞台上唱的全是京劇樣板戲,我對唱京劇的興趣有增無減,時常在公開場合閃亮登場。有時在開會前先唱一段京劇,活躍一下會場氣氛。我最拿手的便是《智取威虎山》「定計」中的那段唱。平時,我還喜歡一人獨自學唱。騎著自行車走在路上,邊走邊唱,入痴入迷,有時騎過了頭還不知道。為了提高水平,還隨著收音機和電視機的節拍學唱。
京劇是國粹,是傳統文化,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隨著時代的潮流,京劇得到振興和全面發展。京劇文化博大精深,對於我來說,只是喜歡而已,尤其是對傳統京劇的流派、唱腔、板眼等更是門外漢。但是傳統京劇的劇情和唱腔常吸引著我。如京劇《洪羊洞》楊延昭以敘事的情緒唱道:「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閑空,我也征服了塞北西東,封過到節度使皇王恩重……」楊延昭的唱腔充滿深沉、滄涼,是心理病態的釋懷。
在京劇《野竹林》中,林沖在草料場倖免火燒,聯想遭遇,面對蒼天的那段唱,充滿了憤懣和遺恨,令人同情。
京劇《貴妃醉酒》是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的拿手好戲,演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相約,在百花亭飲酒賞月。但明皇於中途爽約,駕轉西宮,貴妃頓生幽怨,借酒澆愁,不覺酩酊大醉,最後悻悻回宮。情節並不復雜,可是把一個深宮貴妃的種種情態和從得意到失寵的心理變化,表現得淋漓盡致。《貴妃醉酒》層次分明,細致入微她刻畫了貴妃心理狀態的微妙變化。特別是運用唱、念交插和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把人物內心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
『捌』 一篇關於京劇的作文
今天,我們在語抄文課上學習了襲《京劇《赤桑鎮》選段》,又聽了這一段,這激起了我對京劇深深的興趣,我回家上網查了查,我了解到: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之一,他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道光二十年以後,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了京劇,它至今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因為主要唱腔有二黃和西皮兩個系統,所以又稱它為皮黃。
我發現早期的京劇角色劃分得很嚴格,那時分別有生、旦、凈、末、丑、武行、流行(龍套)七大行,不過到現在只有生、旦、凈、丑四行。我問爸爸,他還說京劇到現在還有末角。京劇的四大徽班分別是三慶、四喜、和春、春台,清乾隆五十五年,在安徽享用盛名的三慶班首次進京。京劇擅長表現歷史題材,大多數都是文章、書、小說的內容情節改編的。
我最喜歡唱旦角的梅蘭芳,他是京劇藝術最卓越的表演藝術家之一,抗戰期間,他為了不給日本人唱戲,自己留上了胡須,我曾經讀過一篇關於梅蘭芳的文章《藝術不是金錢能收買的》,他代表劇目前有《宇宙峰》、《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
我深深地領略到了京劇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