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地圖寫作文
例如:復
看完亞洲杯足球賽,知道世界制上不僅有中國,還有很多國家,媽媽說:「世界上還有七個大州,四個大洋呢。你去看看在圖吧!」我看起了地圖。
看地圖要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首先我看到的是地球上大部分都是藍色的,原來藍色的是海洋,其它顏色是陸地,海洋上地球面積的70%,陸地只佔地球面積的30%,所以從太空中看地球是一個藍色的大球。
我再仔細看,在很多小字中,看到了七大州,它們是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還找到四大洋,有大洋洲,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媽媽告訴我:「北冰洋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一年四季都被冰雪覆蓋著。」我想挨著北冰洋的俄羅斯也一定很冷。聽媽媽說北冰洋還有我國的考察團呢,在這么冷的環境下工作,叔叔阿姨們多辛苦呀。
看完地圖,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沒想到這小小的地圖,卻包括著那麼國家,真讓我大開眼界。
Ⅱ 怎樣寫看圖作文
看圖作文,就是根據提供的一幅或一組圖畫,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像和聯想,然後圍繞圖的中心,精心構思,用自己的話有條理,有重點地把圖畫的內容及要表達的思想准確地反映出來。
對小學生來說,寫看圖作文有什麼好處呢?
一、能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
寫看圖作文的時候,在下筆之前,首先要觀察眼前的圖畫,這樣才能下筆寫文章。怎樣觀察?先觀察什麼?後觀察什麼?主要觀察什麼?哪些是次要的?這樣經過長期的看圖作文訓練,觀察能力就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能發揮我們的想像力。
看圖作文,我們並不是象照相機一樣將圖的內容紋絲不動的攝下來,要使它成為一篇有中心,有條理,內容具體,結構完整的一篇文章,讓圖中人物活靈活現,讓圖中故事有頭有尾,必須通過聯想和想像。
看圖作文是命題作文的基礎,是觀察、思維、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在小學階段作文訓練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一些省市、區縣的小學畢業匯考中,甚至中考、高考中也常出現看圖作文這種形式。因此,從小學起訓練好看圖作文是十分重要的。
看圖作文就形式而言有兩種:單圖作文和連圖作文。單圖作文要求圍繞圖的中心表達,准確而有層次地寫清楚圖的內容,看圖作文要求先看懂每一幅畫面的內容,研究畫面與畫面之間的聯系和變化,然後從整體上把握這幾幅畫面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
看圖作文從表達方式上分。可分為記敘性的、描寫性的、說明性的、說理性的等幾類。小學階段主要是訓練記敘性的看圖作文,但描寫性的、說明性的和較淺易的說理性的看圖作文也不容忽視。
那麼,怎樣進行看圖作文呢?看圖作文也是作文,它和其他形式的作文一樣,都要求達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具體,條理清楚,詳略得當,語句通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但是,看圖作文畢竟是看圖作文,它有自己和別人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特點看圖。【
我們認為要寫好看圖作文,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
第一,認真觀察,理解畫面:
我們觀察圖畫,要有整體觀念,要統觀全貌,不能只觀察一個部分,一個局部。看單幅圖是這樣,看多幅圖也是這樣。看單幅圖,要從整體出發,先將整個畫面總的看一看,了解主要內容,然後再按一定的順序,把畫面的具體內容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清楚,最後再回到整體上來。看多幅圖,也要用「整體----部分----整體」的方法觀察,先要統觀幾幅圖畫,看這幾幅圖合在一起講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然後再按照看單圖的方法,逐幅仔細觀察,看懂每幅圖的內容,最後還要統觀全局。
其次,要有順序的觀察。
我們這里講的觀察順序,是指具體的觀察線路,先看什麼,後看什麼。多幅圖是要從第一幅看起的,依次看到最後,這是不用多說的了。單幅圖觀察順序就很多了,有的圖畫需要從上往下的,也有的畫需要從下往上看,有的圖畫是從遠處往近處看的,也有的畫需要從近處往遠處看,還有從左往右看的,從右向左看的,由物及人的,也學有的圖畫,幾種觀察順序都要用上。
再有,要有重點地觀察。
一幅圖畫和一篇文章一樣,作畫的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為了達到自己的繪畫目的,畫面的內容必定有輕重之分,這往從形象的大小,位置的遠近等方面來表現。我們在作文之前,面對一組圖畫或一幅圖畫,必須要了解作畫人的意圖,掌握圖畫的的重點,只有把這些方面都搞清楚了,我們的作文才會和作畫人的原意相吻合。再從寫文章的角度看,重點突出了,文章的主次就分明了,詳略也會得當了。
第二,要發揮聯想和想像力。
看圖作文中的想像,就是從眼前所展現的畫面的內容出發,在已有知識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想出不在眼前的新的人、事、景、物的具體形象。
看圖作文中的聯想,就是由眼前的畫面內容引發,想到與此相關的另外的一些人、事、景、物的具體形象。
我們知道,提供給我們作文的圖畫有兩種,一種是單幅的,另一種是多幅的。多幅圖畫的的各幅圖之間是互相聯系的,但是,如果把多幅圖和寫出來的文章一一對照,我們會發現,圖與圖之間還有無法畫出來或沒有畫出來的內容,也就是說,圖與圖之間有跳躍性,不象文章那樣緊密相連。
以上介紹的僅是看圖作文時的一些基本知識,還需要同學們在實踐中不斷地練筆和總結,我們還將對各類不同的看圖作文進行分類指導。
Ⅲ 識圖寫作文,不要詩歌形式,拜託了
學校一年一度的運動會終於到來了。 那一天,校園里彩旗飄揚,運動員進行曲讓我們內感覺充滿了活力。首容先進行的是開幕式,我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過主席台,我們大聲地喊著我們班的口號:「二班、二班,非同一般!頑強拼搏,展現自我!」其他班的同學也排著整齊的隊伍,嘴裡也喊著自班的口號。開幕式結束後,讓人緊張地比賽開始了。 那天的運動會項目可多了,有跳繩、接力賽、短跑、長跑、跳遠、擲鉛球……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跳繩和接力賽。跳繩比賽開始了,我們班的曹藝同學跳得非常快,只見他把繩甩成一個圓圈,並且把自己緊緊地包圍著。比賽結束了,我們班的曹藝同學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大家為他高興得跳了起來。 緊接著接力賽又開始了。發令老師的槍聲一響,只見我們班的一位女生緊握接力棒像離弦的箭一樣沖了出去,把接力棒遞給了下一位同學,我們也在一旁不停地叫著加油!加油!眼看我們班能得到第二名了,沒想到有一位同學掉棒了,最後我們連第二名也丟了。唉,真可惜呀! 運動會結束了,同學們雖然很累,
Ⅳ 識圖與構造的學習思路作文
建築識圖與構造復習
一、投影法的分類
中心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斜投影法
正投影法
二、正內投影的基本特徵:容真實性、積聚性、類似性。
三、三個投影圖之間存在的投影關系: 長對正
高平齊
寬相等
直線對H面的傾角用α表示,對V面的傾角用β表示,對W面的
傾角用γ表示。
剖面圖的形成
定義:假想用剖切平面剖開物體,將處在觀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間的部分移去,將剩餘的部分像投影面進行投影,所成的圖形為剖面圖。
斷面圖的形成
假想用一個剖切平面將物體剖開,只繪出剖切平面到部分的圖形稱為斷面圖。
Ⅳ 看圖寫作文
一篇文章構段如何,可真接影響文章的質量。有的同學在作文時,就不願在構段上下工夫,往往整篇文章一貫到底,或者三分式(開頭、中間、結尾),或多段式(一兩句一分段),結果大大削減了文章的可讀性。南朝齊、梁時期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說:「積句而為章,積章而成篇。」我們如果把段寫好了,文章也就成功了,如果寫不好段,主題、文辭再好,文章仍然可能是雜亂無章的。段是構成文章的基礎,文章技巧也多體現在段的變化上。因此,寫文章要特別重視構段。自己平常在寫作訓練中就可以以如何構段作為重點。每段寫什麼,哪些地方詳寫,哪此地方略寫,以及段與段之間的過渡、銜接等都要精心設計。
還有,講究一定的構段方法,讓段落在文章中充滿了情與理的厚重性,往往會打造出作文的亮點。下面本人就作文教學實踐經歷,談談以下七種構段(針對主體段)方法:
一、反向辯論,顯示獨特的思維角度
我們都知道「王戎苦李」的故事:王戎七歲的時候,和小朋友們一道玩耍,看見路邊有株李樹,結了很多李子,枝條都被壓斷了。那些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這樹長在大路邊上,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果然是這樣。
這個故事寫王戎小時候,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如果作文里僅是稱贊王戎,那便顯得一般而乏味了。如果嘗試從「苦李」角度思考,那構思構段往往新穎獨特。如:
「然而,可別讓等待走進一個套子中。譬如說,道旁的「苦李」有一天真變成了甜李,但過路人乃至以後很多的過路人,因為王戎這孩子的「偉大發現」,都已認定李子一定是苦的,這樣,早已甜起來的李樹唯有繼續等在冷冷的月光下、目光下。在這等待中,哲人聽出了悲泣,學者聽出了孤憤,天才聽出了失敗,微笑聽出了唏噓,積蓄飽滿聽出了寂寞空虛……啊,當鮮花亮麗時節,誰來欣賞?當「高山流水」破空而下時,誰來傾聽?怕只剩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罷了。」(《解讀等待》)
二、引用詩句,排比點例,加強議論氣勢
如在《角色與本色》一文中,在主體某段里引用與人物有關的詩句,以評論為主,用排比手法由古到今舉例突出角色中的「本色」特質,從而加強文章的議論氣勢。
「時窮節乃見」,「路遙知馬力」,關羽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義絕雲天,為的是找回「桃園三結義」的情;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有變法便有流血和犧牲,他的血澆出後來的中國奮發圖強之花;大丈夫一言九鼎,承諾如山重,虧待了自己,贏得了誠信,現在的企業老總是何等聰明……在角色中,在演繹中,他們在深深地體現出「本色」——我真心的靈魂在跳動,我真誠的個性在張揚。
什麼是點例?點例是與繁例相對而言的。繁例是敘述較為詳盡,所用文字較多的例證,點例是敘述較為簡略,所用文字極少的例證。運用繁例,一般一段只用一例;運用點例,一段可以連續使用三至五個相關的事例。而上面文段巧用點例,並結合詩文列舉,使材料豐富、形象豐滿,意蘊深刻、文采斐然。
三、綵線串珠,列舉生活細節,彰顯哲理和動人情味
有時用來證明分論點的材料不必驚天動地,列舉身邊的瑣屑小事即可。這些「小事」宛如散落一地的珍珠,主旨句(分論點)就是一條綵線,只要能夠發揮綵線的作用,就能串成精美的項鏈。「綵線串珠法」就是圍繞一個分論點,恰當地組織大量的瑣碎的細節材料來展開論證的方法。關鍵是如何組織,使材料有情、有理、有序。如:
「在生活上取得獨立,必須靠自身的力量。也許,你每天早上起來都聞到早餐的香味,每天放學後都有父母接你放學,每天洗澡前都有人幫你找好了衣服。但是,請你記住,溫室里的花朵不能健康成長。你要靠自己的力量,在生活中取得獨立。因此,你可以嘗試著自己搭公共汽車回家,你可以自己整理好自己的衣服。經歷了風吹雨打的小草才能更加頑強,溫室里的花朵則容易凋零枯萎。因此,在生活上,要時刻記住依靠自身的力量,才能茁壯成長,取得獨立。」(《靠自身的力量》)
四、事例引路,假設說理在後,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事例)李世民懂得鏡子的作用,能把魏徵批評他的話寫在屏風上,當作「鏡子」,隨時對照。又能看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難道不是一個很會「照鏡子」的人嗎?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為鏡」「以古為鏡」,學會在人們的各種批評、意見中認識自己,而成為一代名君。(假言說理)假如當初唐太宗非但不聽取魏徵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處被照,短處被揭,惱羞成怒而將「鏡子」棄之,砸之,又哪能出現「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假設說理,即用假設性的語言,把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揭示出來,使別人信服。標志性詞語通常為「如果……那麼……」「假如(倘若)……怎能……」等。進行假設性的分析,如果你舉的例子是正面的,那麼你就從反面來假設分析;你舉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從正面來進行假設。這種方法能進一步揭示論點與論據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但事例最好能用新例引路,再作議論,進一步揭示論點與論據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上面語段先用「李世民懂得鏡子的作用」之正例,然後從反面來假設分析,很好地論證「學會『照鏡子』方能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己」這個觀點。
五、聯想巧串名句,由小而大,由淺入深,挖掘話題深義。
每次讀到柳永的《雨霖鈴》,總有種說不出的痛。「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無語中,那離愁別緒的幽怨就在眼神里傳遞和交流著。《古詩十九首》的「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那脈脈情意如熾,但更傳遞著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仇恨一旦點燃,冤冤相報,冤家路窄,卻會爆發成綿綿不絕的火山,火山之燃起,便會產生一大片的災難和傷害。可見,無數的怨、苦、恨一經傳遞,其中的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一灣淺淺的海峽,隔斷了兩岸的傳遞——「我在這頭,母親有那頭」、「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可誰又能否認,這其中不在時時傳遞著濃濃的渴望?渴望共識,渴望回家,渴望「大中國」。既然都是龍的傳人,我們還有什麼放不開、想不通的?既然是血濃於水,我們就一定能實現「血濃於水」的心願!(《中國點亮了世界》)
聯想各種的「傳遞」之情,恰當地引用古詩文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可以體現作者深厚的文學積淀和良好的文學素養,同時也為文章平添一抹亮色,再逐漸將其思想放大,提高到一個深刻的層次,這種構段方法效果不錯。
六、發揮想像,豐富細節,讓文章畫面「活」起來
考場記敘文的大忌是概括敘述,枯燥乏味。要得高分,必須努力把文章寫得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怎樣才能做到這樣?只有充分發揮想像,讓畫面活起來。議論文中適當使用描寫,也可以增加文采,充實內容,使文章更生動更感人。如:
東山出生在神戶的海邊,那裡是他永遠的故鄉,也是他的起點。「我成長在東西方的結合點上,對異國的憧憬和對故鄉的依戀,就是我的宿命。」從此他命中註定顛沛流離。當戰爭奪去他的親人,扼滅他的名聲的時候,他正在日本某個角落的小山坡上,踏著白雪,凝視著一株孱弱地挺直了身的芒草。他懷著感恩的心,恬靜地感受著一顆弱小的生命的堅忍以及大自然的無常。從此他開始了他的旅行,然後再也沒有停下。直到背了滿身的盛名與贊譽,他的腳步依然輕盈,他的目光從未離開過他心靈的聖土,那是他用他的畫筆,他的文字甚至他的靈魂一同構築並永遠守護的事物。它的色彩是鮮活的,是真實的,模糊的,也是淡遠而陌生的。它在每個人的心裡,每個人靈魂的底層,正在等待著一次誠摯的感動把它喚醒。」
(《大自然的朝聖路》)
通過嫻熟的畫面描寫,努力刻畫並「復活」了東山的形象,使東山的思想輪廓在讀者心目中特別深刻,更體現出作者對他的審美思考,也很好表達了作者對東山的贊美之情。
七、正反對比,雙管齊下,反復剖析事理見功夫
「要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就要讓樂觀的旗幟永遠飄揚。悲觀只能產生平庸,樂觀才能造就優秀。從平庸的人那裡,我們很容易找到悲觀的影子;從優秀的人那裡,我們不難發現樂觀的精神。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在悲觀的人眼裡,原來可能的事也能變成不可能;在樂觀的人眼裡,原來不可能的事也能變成可能。悲觀的人,即使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樂觀的人,即使所受的磨難無量,前途更無量。因此,航行在生活的海洋中,我們要選擇樂觀,要讓樂觀的大旗在我們的桅桿上高高飄揚。」(《讓樂觀的旗幟高高飄揚》)
上面這個語段,分論點是提倡樂觀的生活態度,作者沒有列舉蘇軾屢遭貶謫,依然高唱「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等事例,而是把樂觀和悲觀聯系起來,正反對比,雙管齊下,反復比較二者的不同結果,鮮明而有力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這種抽象說理的方法運用得當,不但沒有空泛議論的毛病,反而能充分表現我們的思維深度和語言機智,以精彩的警句贏得評卷老師的青睞。
以上七種結構技法,我們可以逐一掌握其要點,有選擇地用於自己的作文語段實踐當中。譬如說,你如果採用三個主體語段,或採用綵線串珠法彰顯在先,或採用點例排比法增色隨後,或採用正反對比法剖析最後增強,完全在自我靈活運用中。採用這些構段法行文,你的文章會顯得論述不空乏枯燥,說理卻有條不紊,每個作文塊(語段)都有特色,會很吸引著評卷教師的眼球,從而奪得考場作文高分。
Ⅵ 根據圖片寫一篇作文。60詞
矮油,這不都是關於生態保護的圖呀。
由於不能全給你寫了,所以我給你寫寫後面的內容,前面一段是寫圖上的內容。後來呢·····
------------------------------(這里寫圖上的內容)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
Ⅶ 一年級識字五看圖寫作文
要下雨了,遠處的高山連綿不斷,樹木高大蒼勁,燕子哥哥對燕子妹妹說:「妹妹,專我們這樣飛太累了,屬我們還是飛低一點吧?」燕子妹妹說:「好吧,這樣我們還可以多吃蟲子呢。」池塘里,小魚很不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好悶呀,都不能透過氣了!」魚媽媽說:「那你跟媽媽跳上海面去透透氣吧!」小魚答應了,他跟媽媽跳上了海面,海面盪漾起了兩朵水花,小魚又說:「現在,我舒服多了。」山坡上,三隻小螞蟻在搬家,最前面的那隻小螞蟻扛著一袋糧食,後面兩只小螞蟻在搬一個小箱子,最前面的那隻小螞蟻說:「伙計們,加油,我們盡快找到新家吧!」另一隻螞蟻說:「嗯,加油!」不一會兒,雨,就嘩嘩地下了起來了。
Ⅷ 看圖寫作高中作文
可以參考一下:
誘惑是什麼?古人說:「誘惑如陷阱,會把人毀滅」;詩人泰戈爾說:「頂不住眼前的誘惑,就會失去未來的幸福」;余秋雨說:「誘惑是無底的崖谷,墜下去粉身碎骨」。紛繁世界,人人都面對誘惑,無論是生理的、心理的、身體的、精神的,種種誘惑充斥著每個人的生活。而有誘惑就必有慾望,它們就如孿生兄弟,形影不離。面對同樣的誘惑,每個人的反應卻是不一樣的,人生的成敗無非就是看你對誘惑有沒有足夠的定力和特有的灑脫。當你誘而不惑時,那是催人向上的誘惑,當你誘而被惑時,就會一失足成千古恨,毀了自己。
人類是佔有欲很強的動物,因為私心,因為有太多的不滿足,因為世界上有太多的新鮮事物,從小到大,我們的人生都充滿了各種誘惑。不管你承認與否,你的所作所為都有一定的誘因,只不過你沒有發覺而已。荀子說:「人生而有欲。」人有七情六慾,有環境、性格、家人、社會等因素造成的不同的個人慾望,也正是因為有慾望,才會去為之奮斗,才會進步,但這不等於慾望可以無度。
對人來說,誘惑就如一壇美味甘醇的美酒,嘗一口,美味無比,再嘗一口還是清涼爽口,再喝一口,就會為之神魂顛倒,在自己喝得酩酊大醉,迷迷糊糊時,就會陷入美麗而又深不可測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誘惑,又如蒙娜麗莎的微笑,在你為她迷人微笑而痴迷的時候,她已把長刀刺向你。縱觀古今,因不能節制慾望而身敗名裂,甚至招致殺身之禍的人不勝枚舉。
人生在世,處處隱藏著誘惑。誘惑是某種事物、某種場景、某種意識形態觸動了自己那根敏感的神經後,讓自己的身心得到短暫的快感的毒葯。誘惑不過是你眼前的海市蜃樓,當你沉浸於得到小利而沾沾自喜的境界時,禍患也就趁虛而入,侵入你的五臟六腑,你將會為這曇花一現的擁有付出沉重的代價。
誘惑的力量是無法言語的,它可以讓人喪心病狂,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害他人性命。面對一個饅頭,兩個人可以分而食之,而面對金錢的誘惑,卻勾心鬥角,爭個你死我活,斷送自己的性命。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上,每個人都會面對很多誘惑:炎炎夏日,冰櫥里琳琅滿目的冰激凌是一種誘惑;商場中,各式各樣的服裝是一種誘惑;官場上,炙手可熱的權力是一種誘惑;而對他人擁有的車、房、錢,更是一種誘惑……而金錢產生的誘惑,使多少達官貴人鋃鐺入獄,多少人丟了性命;美色的誘惑,使多少人不顧廉恥,不顧人倫,甚至鋌而走險,走上犯罪的道路;權利的誘惑,使多少人挖空心思布設陷阱,用不正當的手段牟取私利。
誘惑能使人失去自我,一不小心就會掉入生活水平的深淵中。誘惑如惡魔,撕扯著人原本純真的心靈;誘惑又如毒葯,湮滅著人的靈魂;誘惑更如巨獅,吞噬著人和生命,最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落得雞飛蛋打的結果。
生活因為有了遺憾才會完美。誘惑,來源我們的內心,來源我們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對物慾的追求和貪婪,但這樣的追逐何時是個頭?不如滿足於自己所得,珍惜已有,不去羨慕別人的生活,不因受他人的誘惑而痛苦,不被外界的誘惑左右自己的思想,固守做人的原則,守住心靈的防線,這樣的人生才會精彩,才有意義,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英國的人文主義學者莫爾說過:「人這一生最艱難的就是選擇。」對一件東西的肯定就是對另一件東西的否定,選擇就表明你必須放棄一樣。在一粒芝麻與一個西瓜之間,你一定明白什麼是明智的選擇,但面對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誘惑,我們也只能做兩件事,一是接受,二是拒絕。接受了是一個結果,拒絕了就是另外一種結果。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學會說不吧!那樣你的生活將會美好得多。」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對各種誘惑,我們也要學會對誘惑說不,遠離危險!
在懸崖旁邊有一堆黃金,很危險,想要得到黃金,隨時都有掉下去的可能,但如果能拿到黃金,就衣食無憂。第一種人是面對誘惑。鋌而走險,以僥幸的心理去取黃金;第二種人會想到危險,但還是有想去試試的心理;第三種人會遠離懸崖,而且是越遠越好,不去想那天上掉下餡餅的好處。但古往今來,誘惑「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剋制慾望、抵抗誘惑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夏娃因擋不住蘋果的誘惑,被逐出了伊甸園;和珅因擋不住金錢的誘惑,成了人人唾罵的大貪官;商紂王因擋不住酒池肉林的誘惑丟失了大好江山;呂布因抵擋不住美女的誘惑,最終落了個英年早逝的下場。
誘惑是心靈深處最黑暗的魔鬼,一旦被觸及,如控制不好,就無法擺脫,無法壓抑,更無法抗拒,只得變成它的奴隸。但反過來想其實誘惑的惡果是自己給自己的,面對金錢,有人視財如命,永不滿足,也有人視其如糞土,懂得去布施。這只能說明一個人的心性決定其對誘惑的選擇。陶淵明拒絕了「五斗米」的誘惑,「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成千古佳話;文天祥拒絕了「萬戶侯」的誘惑,「人生自古誰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流芳百世!
Ⅸ 看圖片寫一篇120詞左右的作文,要敘述圖片上有什麼,代表了什麼含義,和你自己的理解,急求!
自己摘抄 總和成自己的文章
世界電信行業發展史
2004-11-7
從「周幽王烽火戲諸候」到「竹信」,從「漂流瓶」到人類歷史上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百年間,通信技術藉助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現在,讓我們回過頭,看一看這一路上的風景。
中外電信史漫談
據考,中國古代的商周時期人們就知道用烽火來遠距離傳遞消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戲諸候」的故事。在國際電信聯盟出版的《電話一百年》一書中提到,公元968年,中國人發明了一種叫「竹信」的東西,它被認為是今天電話的雛形。雖然這些故事都反映了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但是,要想了解近代電信科技的發展歷史,我們還是得從歐洲說起。
起源於歐洲
1793年,法國查佩兄弟倆在巴黎和里爾之間架設了一條230千米長的接力方式傳送信息的托架式線路。這是一種由16個信號塔組成的通信系統。信號機由信號員在下邊通過繩子和滑輪,操縱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關的信息。當時,法國和奧地利正在作戰,信號系統只用一個小時就把從奧軍手中奪取埃斯河畔孔代的勝利消息傳到巴黎。以後,比利時、荷蘭、義大利、德國及俄國等也先後建立了這樣的通信系統。據說查佩兩兄弟之一是第一個使用「電報」這個詞的人。
歐洲對於遠距離傳送聲音的研究始於17世紀。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羅伯特•胡克首先提出了遠距離傳送話音的建議。而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話筒接力傳送語音信息的辦法,並且把這種通信方式稱為—Telephone,一直延用至今。
1832年,美國醫生傑克遜在大西洋中航行的一艘郵船上,給旅客們講電磁鐵原理,旅客中41歲的美國畫家莫爾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當時法國的信號機體系只能憑視力所及傳訊數英里,莫爾斯夢想著用電流傳輸電磁信號,瞬息之間把消息傳送到數千英里之外。從此以後,莫爾斯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莫爾斯從在電線中流動的電流在電線突然截止時會迸出火花這一事實得到啟發:如果將電流截止片刻發出火花作為一種信號,電流接通而沒有火花作為另一種信號,電流接通時間加長又作為一種信號,這三種信號組合起來,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數字,文字就可以通過電流在電線中傳到遠處了。1837年,莫爾斯終於設計出了著名的莫爾斯電碼,它是利用「點」、「劃」和「間隔」的不同組合來表示字母、數字、標點和符號。1844年5月24日,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里,莫爾斯親手操縱著電報機,隨著一連串的「點」、「劃」信號的發出,遠在64公里外的巴爾的摩城收到由「嘀」、「嗒」聲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電報。
誰發明了電話?
目前,大家公認的電話發明人是貝爾,他是在1876年2月14日在美國專利局申請電話專利權的。其實,就在他提出申請兩小時之後,一個名叫E•格雷的人也申請了電話專利權。
在他們兩個之前,歐洲已經有很多人在進行這方面的設想和研究。早在1854年,電話原理就已由法國人鮑薩爾設想出來了,6年之後德國人賴伊斯又重復了這個設想。原理是:將兩塊薄金屬片用電線相連,一方發出聲音時,金屬片振動,變成電,傳給對方。但這僅僅是一種設想,問題是送話器和受話器的構造,怎樣才能把聲音這種機械能轉換成電能,並進行傳送。
最初,貝爾用電磁開關來形成一開一閉的脈沖信號,但是這對於聲波這樣高的頻率,這個方法顯然是行不通的。最後的成功源於一個偶然的發現,1875年6月2日,在一次試驗中,他把金屬片連接在電磁開關上,沒想到在這種狀態下,聲音奇妙地變成了電流。分析原理,原來是由於金屬片因聲音而振動,在其相連的電磁開關線圈中感生了電流。現在看來,這原理就是一個學過初中物理的學生也知道,但是那個時候這對於貝爾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發現。
格雷的設計原理與貝爾有所不同,是利用送話器內部液體的電阻變化,而受話器則與貝爾的完全相同。1877年,愛迪生又取得了發明碳粒送話器的專利。同時,還有很多人對電話的工作方式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改進。專利之爭錯綜復雜,直到1892年才算告一段落。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原因是,當時美國最大的西部聯合電報公司買下了格雷和愛迪生的專利權,與貝爾的電話公司對抗。長時期專利之爭的結果是雙方達成一項協議,西部聯合電報公司完全承認貝爾的專利權,從此不再染指電話業,交換條件是17年之內分享貝爾電話公司收入的20%。
技術發展
電話發明後的幾十年裡,圍繞著電話的經營、技術等問題,大量的專利被申請,Strowger的「自動撥號系統」減少了人工接線帶來的種種問題,干電池的應用縮小了電話的體積,裝載線圈的應用減少了長距離傳輸的信號損失。1906年,Lee De發明了電子試管,它的擴音功能領導了電話服務的方向。後來貝爾電話實驗室據此製成了電子三極體,這項研究具有重大意義。1915年1月25日,第一條跨區電話線在紐約和舊金山之間開通。它使用了2500噸銅絲,13萬根電線桿和無數的裝載線圈,沿途使用了3部真空管擴音機來加強信號。1948年7月1日,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發明了晶體管。這不僅僅對於電話發展有重大意義,對於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巨大的影響。其後幾十年裡,又有大量新技術出現,例如集成電路的生產和光纖的應用,這些都對通信系統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電話在中國
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在中國掠奪土地和財富的同時,也為中國帶來了近代的郵政和電信。1900年,我國第一部市內電話在南京問世;1904年至1905年,俄國在煙台至牛庄架設了無線電台。中國古老的郵驛制度和民間通信機構被先進的郵政和電信逐步替代。
中華民國時期,中國的郵電通信仍然在西方列強的控制中。加上連年戰亂,通信設施經常遭到破壞。抗戰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出於戰爭需要和企圖長期統治中國的目的,改造和擴建了電信網路體系,他們利用當時中國經濟、技術的落後和政治制度的腐敗,通過在技術、設備、維修、管理等方面對中國的通信事業進行控制。
1949年以前,中國電信系統發展緩慢,到1949年,中國電話的普及率僅為0.05%,電話用戶只有26萬。
1949以後,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復和發展通信。1958年建起來的北京電報大樓成為新中國通訊發展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十年「文革」,郵電再次遭受打擊,一直虧損,業務發展停滯。到1978年,全國電話普及率僅為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佔世界1/5人口的中國擁有的話機總數還不到世界話機總數的1%,每200人中擁有話機還不到一部,比美國落後75年!交換機自動化比重低,大部分縣城、農村仍在使用「搖把子」,長途傳輸主要靠明線和模擬微波,即使北京每天也有20%的長途電話打不通,15%的要在1小時後才能接通。在電報大樓打電話的人還要帶著午飯去排隊。
1978年,全國電話容量359萬門,用戶214萬,普及率0.43%。
改革開放後,落後的通信網路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政府加快了基礎電信設施的建設,到2003年3月,固定電話用戶數達22562.6億,移 動電話用戶22149.1億戶。
古今中外,多少人曾經為了更快更好地傳遞信息而努力,在電信發展的一百多年時間里,人們嘗試了各種通信方式:最初的電報採用了類似「數字」的表達方式傳送信息;其後以模擬信號傳輸信息的電話出現了;隨著技術的進步,數字方式以其明顯的優越性再次得到重視,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數字移 動電話、光纖數字傳輸……歷史的車輪還在前進。
百年老電話
電話發明至今,從工作原理到外形設計都有不小的變化,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們一起去走走這條電話百年發展的道路。這些電話都是世界各地的古董電話收藏愛好者們的藏品。
1878年,手持電話
這部電話是由Werner Siemens於1878年在德國製造的。它的聽筒和話筒是一個,聽話和說話時交替使用。
1879年,盒式電話
這部電話配備了Viact製造公司生產的磁力發電機由紅木製成,還配有一個柱狀聽筒。
1880年,貝爾電話
這是第一種在歐洲使用的電話。它取代了電報,比裝有手柄的磁力發動機電話先進。
1881、1882年,磁力發電機壁式電話
左面的電話稱為美國貝爾型,1881年製造,由位於哥本哈根的國際貝爾電話公司使用。L.M.Ericsson製造。這款電話在上世紀末盛行。
1885年,「埃菲爾鐵塔」磁力發電機電話
這款電話由L. M. Ericsson於1885年製造。在當時這是第一款放在桌面上的電話。麥克風設在旋轉臂上,曲柄用來接通交換機。
1885、1902年,磁力發電機壁式電話
由Ferdinand E. Stensen於1885年在哥本哈根製造,是最早的一部由丹麥人製造的電話。這款是在霍森的Emil Mdlers電話公司製造的。
1885年,木支架桌式電話
生產廠商及產地不詳。
1892年,電動折疊櫥式桌面電話
這種電話多數用於家庭、賓館和電話亭。
1892年,帶聽筒的「埃菲爾鐵塔式」電話
這是一部真正的經典電話,1892年,由L. M. Ericsson製造。這款電話流傳全世界,生產近百萬台。
1893年,「咖啡壺式」電話
這款電話在丹麥只有幾個樣品,對收藏者來說它最富吸引力和收藏價值。 1899年,數字機械牆式電話
這種數字機械電話有牆式和桌式兩種。
1900年,直立桌式電話
這種圓肚形桌式電話是青銅鍍鎳的。在掛桿下面有一塊結實的電木。它還有一個可以炫耀的外設聽筒。
1900年,直立錐形桌面電話
這部電話有個綽號叫「油壺」,都是因為它的外形。
1900年,20線分離電話
本款是所謂的20線分離電話。只能用於內部通話,由L. M. Ericsson瑞典製造。
1901年,磁力發電機台式電話
本款是1901年由Ferdinand E. Stensens Telefonfabrik在哥本哈根製造的。注意看它的聽筒,單獨掛在掛鉤上。可能是因為當時電話接入質量不高,有時必需用兩只耳朵聽。
1902年,Kellogg角落台式電話
這種角落台式電話多數用於家庭、辦公室和電話亭。它是由美國哈得伍得電話公司製造的。是從加利弗尼亞一個小鎮的農夫手中買到的。
1902年,公用電池牆式電話
這種電話不需轉動手柄,拿起話筒直接與接線員通話。它是從舊金山一個古玩店中買來的。
1904年,磁力發電機共線電話
本款電話在1904由L.M.Ericssom製造。此款電話可由四個用戶共享一根電話線。 1753年2月17日,用電流進行通信的設想首次在一本名為《蘇格蘭人》的雜志上提出,文章署名為C.M.。
1784年8月15日,一種叫「遙望通信」的視覺通信方式首次在法國里爾和巴黎之間使用。
1796年,英國人休斯提出了用話筒接力傳送語音的辦法,並將之命名為Telephone,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1832年,俄國外交家希林製作出用電流計指針偏轉來接收信息的電報機。
1835年,美國人莫爾斯發明了用電磁學原理用於電報傳輸的電報機。
1837年6月,英國人庫克獲得第一個電報發明專利權,他製作的電報機首先在鐵路上獲得使用。
1837~1838年,莫爾斯又發明了將電流「通」和「斷」來編制代表數字和字母的碼—莫爾斯碼。
1843年,莫爾斯修建成了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的電報線路,全長64.4公里。
1844年5月24日,莫爾斯在國會大廈向巴爾的摩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1850年8月28日,第一條海纜由約翰和雅各布•布雷特兄弟倆在法國的格里斯-奈茲海角和英國的李塞蘭海角之間的公海里鋪設,但是,只拍發了幾份電報就中斷了。原來,有個打漁人用拖網鉤起了一段電纜,並截下一節高興地向別人誇耀這種稀少的「海草」標本,驚奇地說那裡裝滿了金子。
1876年3月10日,英國蘇格蘭人貝爾發明電話,「沃森先生,快來幫我」成了人類第一句通過電話傳送的語音。當時貝爾將話筒中的酸液濺到了腿上。
1879年,天津與大沽北塘炮台之間架設了電報線。
1882年2月21日,丹高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外灘設立了電話交換所。
1895年,俄國人波波夫和義大利人馬可尼分別發明了無線電報機。
1897年5月18日,馬可尼進行橫跨布里斯托爾海峽的無線電通信取得成功。
1900年,上海南京電報局開辦市內電話,當時只有16部電話。
1901年,馬可尼實現了隔著大西洋的無線電通信。
1903年,無線電話試驗成功。
1907年11月8日,法國發明家愛德華•貝蘭在法國攝影協會大樓里表演了他的研製成果—相片傳真。
1919年,帕爾姆和貝蘭德發明了「縱橫制接線器」。十年後,瑞典松茲瓦爾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型縱橫制電話局。
1920年7月,中華郵政開辦郵傳電報業務。
1937年,英國人里夫斯提出用脈沖所有組合來傳送語音信息的方法(脈沖編碼調制)。
1945年10月,英國人A•C•克拉克提出靜止衛星通信的設想。
1946年,埃克特和莫奇利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提出了蜂窩通信的概念,將移 動電話的服務區劃分成若干個小區,每個小區設立一個基站,構成蜂窩移 動通信系統。
1950年12月,中國東北長途明線國際干線工程建成,北京到莫斯科有線載波電路開放。
1954年7月,美國海軍利用月球表面對無線電波的反射進行了地球上兩地電話的傳輸試驗。並於1956年在華盛頓和夏威夷之間建立了通信業務。
1956年,在英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大西洋海底鋪設完成了電話電纜,使遠距離的大陸之間電話通信成為現實。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於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1號」。
1958年8月,首部國產12載波電話設備在上海郵電器材廠研製成功。
1960年1月,中國首套1,000門縱橫制自動電話交換機在上海吳淞電話局開通使用。
1960年,美國物理學家梅曼用強大的普通光照到人造寶石上,製造出了比太陽光強1000萬倍的激光。
1962年,美國研究成功了脈碼調制設備,用於電話的多路化通信。
1965年,第一部由計算機控制的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在美國問世,標志著一個電話新時代的開始。
1966年,英籍華人高錕提出以玻璃纖維進行遠距激光通信的設想。
1969年,北京長途電信局安裝成功中國第一套全自動長途電話設備。
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提出了研製ARPA網的計劃,1969年建成並投入運行,標志著計算機通信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1970年,世界上第一部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在法國巴黎開通,這標志著數字電話的全面實用和數字通信新時代的到來。
1972年,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首次提出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的概念。
1974年,中日海底電纜開始建設,這是中國參與建設的首條國際海底電纜。
1975年,中國自行研製設計的縱橫制自動電話交換設備通過國家鑒定,開始批量生產。
1976年3月,中國自己研製的首條大容量傳輸系統—1800路中同軸電纜載波系統在北京、上海、杭州建成投產,全長1700公里。
1982年,歐洲成立了GSM,任務是制訂泛歐移 動通信漫遊的標准。
1982年,中國第一批投幣式公用電話在北京市東、西長安街等繁華街道出現,共22個投幣式公用電話亭。
1982年12月,從日本引進的首個萬門程式控制市話交換系統在福州市電信局投產使用,建成中國首個引進的程式控制電話局。
1983年,AMPS蜂窩系統在美國芝加哥開通。
1904年,「蜘蛛式」民用波段電話
L. M. Ericsson』s第一部民用波段電話。 1905年,芝加哥的樹式桌面電話
這部桌面電話被稱作「大腹便便」,因其手柄的中部隆起而得名。
1905年,門廊對講機
這是一部康涅狄格州電信公司的32門門廊對講機。
1905年,11數字撥號桌式電話
它採用了11個數字撥號的方式。
1907年,「德國模式」的電台波段電話
於1907年在德國由E.Zwuetysch&Co製造,此款電話的出現可以一定程度解決通話等待時間太長的問題。
1907年,磁力發電機式電話
這部電話1907年由L.M.Ericsson製造。值得注意的是:接聽電話時,要將聽筒懸掛在分離的掛鉤上。這是當時電話生產商的統一標准。
1908年,CH-08擴音器電話
由KTAS推出。
1910年,互聯電話
這是一部由S.H. Couch公司生產的直立桌面互聯電話,用於辦公室間的通信。
1912年,辦公用排列機
這部電話通過主機可同時帶有17個分機,每個分機都可以打出去,並且分機之間也可互相接通。
1912年,CH-08壁式電話
此款電話生產於1912年,由丹麥人在哥本哈根製造的,可自動收發電報。
1912年,磁力發電機電話
由在L.M.Ericsson製造的電報傳真電話,經常偏遠地區或小島上使用。
1914年,Magnavox抗噪音桌面電話
這部電話的獨特設計在於當對著話筒說話時,聲音穿過話頂部的小孔使電話中的振動板振動。噪音進入話筒時就會被消掉。其雙旋轉聽筒有助於阻止無用的噪音。
1914年,Magnavox抗噪音桌式電話B1型
同樣具有消除噪音的功能。
1914年,磁力發電機電話
於1914年在HORWENS製造,可以用來電報傳真。
1915年,Veau桌式電話
資料不詳。
1915年,家庭自製壁掛電話
這部電話在東俄勒崗一個廢棄的農場中發現。當地有近20個廢棄的農場的牆上留有掛過電話的痕跡。
1920年,磁力發電機壁式電話
這部電話於1904製造,並於1920更新,配備了可接、聽轉換的旋轉紅色按鈕。
1927年,D-08半自動電話
第一部撥號電話,它的出現將代替交換機的人工呼叫系統。撥號裝置是在1927年安裝的,它真正使用是在1978年。
1927年,交流發電振鈴電話
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丹麥Horsens製造,70年代仍在使用。
1929年,自動壁式電話
資料不詳。
1930年,D-30半自動鍍金電話
此款電話是丹麥企業在1930完成製造的,其特別之處是表面鍍金,而當時多數電話漆黑的,並且此電話有撥號裝置。
1930年,FL-30自動電話
30年代由丹麥製造的,它用字母撥號。同類電話使用了大約48年。
1935年,自動電話
此款電話被用於與偏遠地區的電信交換機的聯絡,它的設計受到30年代美國電話業的影響。
1943年,CB-43型電話
這部電話是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丹麥製造,它內部設計兩種振鈴聲,用於區別市內外來電。
1951年,F-51自動撥號電話
這部電話是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製造的。
1952年,F-52自動撥號電話機
於1952製造,不同於往日黑色電木材料,它是用象牙和較晚一些出現的塑料材料製成。
1956年,「Ericofon」自動撥號電話
此款電話由瑞典L.M.Ericsson設計和製造,命名為Ericofon。它是用新型的材料製成的,比傳統電話的聽筒還輕得多。
1968年,F-68自動撥號電話
這部電話是七十年代最為常見的電話,它最初設計是在六十年代,在丹麥被廣泛製造生產。
1970年,F-68按鈕撥號電話
丹麥首次使用的按鈕電話,這部電話是用數字按鈕代替原來的撥號方式。
1976年,76E/DK80型按鈕撥號電話
在1972由Jutland Telephone公司最初製造的。
1979年,F-79按鈕撥號式計費電話
此款電話介於普通電話與公用電話之間,它主要用於服務場所、旅館等類似地方,可以防盜打電話功能。 1980年,DA-80按鈕撥號電話
這部電話的設計標志著電子學理論真正進入電話行業。
1982年,攜帶型電報電話
此款電話由Ericsson無線系統所製造,當時它只能在丹麥、芬蘭、挪威及瑞典等國家使用,它的出現為以後GSM移 動電話系統開辟了新的天地。
1983年,DanMark 2按鈕電話
DanMark2於1983年製造,是八十年代最先進技術的體現。它具有許多功能,如電話號碼記憶功能、重撥功能、監聽功能、24種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