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民字的由來寫作文

民字的由來寫作文

發布時間:2021-01-16 17:59:39

1. 以民族民化民俗為主題寫作文800字

土家族民族文化

恩施擁有許多絢麗多彩的土家民族文化,如擺手舞、土家民歌版、吊腳樓、風雨橋、西蘭卡普權等。這里略述一二。

擺手舞

土家族民間舞蹈擺手舞已經普及了,我們恩施許多學校的學生都會跳擺手舞,。我們學校在早操和課間操都會跳。擺手舞有許多動作:擺手、撒種、插秧、收割、挑谷、紡紗、織布、小拜年和推磨等,其中做的最多的還是擺手這一個動作。擺手是第一個動作,也是最後一個動作。擺手是左手在前,右手在後,蹲下、站立後雙手向前敞開,收回時雙腳一起蹲下,再站起時,敞開的手收回,右手在前左手在後。這個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還是有些難的。

吊腳樓

恩施土家族的民居建築有極具土家族文化內涵的土家吊腳樓。吊腳樓中有三間正屋,中間一大間叫「堂屋」,左右兩邊叫「橈間」,用來做卧室、火坑或廚房。正屋兩端有廂房,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上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都在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的上面住人,下面喂牲畜,堆放雜物。吊腳樓有很多形式:單吊式、雙吊式、四合水式。吊腳樓一般都有走廊,它們的走廊圖案大多以「萬字格」、「壽字框」來寓意吉祥之意。

土家族還有許許多多有趣的民族風情和文化為外地人觀賞。如果有機會,大家都可以來玩喲!

2. 關於以民為本的1000字作文

《國家強大,以民為本》
民本思想是儒家的思想的精華,是統治階級的主導思想。
趙威後在會見齊國的使臣的時候,首先關愛的百姓的生活,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關心百姓,關愛百姓的生活,體恤百姓的疾苦,了解百姓的收入;這些正是領導的風范,是工作的指南。
從這些對話就可以看出,這些對話體現了正面刻畫人物的特點。例如: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
因為,「衣、食、住、行」是百姓的基礎,百姓是國家的基礎,沒有百姓就沒有國家,沒有百姓的生活的安定,就不會有和平的環境;沒有衣食的生活就不會有團結的發展。可見,作者通過趙威後與齊使的問答,委婉地批評了齊國政治失當,贊揚了趙威後的「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趙威後又提出了「養民」「息民」「孝敬父母」的工作方法。可見,這些言論,反映了她對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的繁榮的清醒的認識和對「民本思想」的高度重視。
那麼,只要是關心百姓的生活就是「民本思想」嗎?就是領導的工作作風嗎?在我們的領導集體里,焦裕錄就是典型的榜樣。工作中深入到群眾的生活中去,與百姓穿一樣的衣服(這一點是封建制度與現代制度的不同),與群眾住一樣環境的房屋,與群眾肩並肩地走,與群眾手拉手地說,與群眾樂能樂的事……這樣的領導正是群眾的貼心人,正是群眾的領路人,正是群眾生活的帶頭人。他們關心群眾的生活,了解群眾的疾苦,把握群眾前進的方向,富裕群眾的飯食,飽暖群眾的衣著,發展群眾的行路,這些黨的好乾部,貫徹是黨的新時代的富民政策;我黨的集體需要的是這樣的好乾部,我國的建設需要的是這樣的好領導,這些不正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民本思想」的體現嗎?

3. 民風民俗的作文500字

給你點素材
關於春節來歷的傳說有很多,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以萬年的故事較為普及。我就選擇這個故事進行了深入的了解,這個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著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砍柴挖葯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想把節令定準,可是,不知從哪裡下手。
一天,萬年上山砍柴,坐在樹下歇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就制了一個日晷,測日影計算一天的長短。可是,天有雲陰霧雨,影響測記。他就想再做一件記時器具,好彌補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葯,來到泉邊喝水,崖上的泉水有節奏地滴答滴答地響著,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著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陣,回到家裡,畫了畫,試了試,做成了五層漏壺。從此,他測日影,望漏水,勤勤奮奮。慢慢的,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從頭重復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節令失常,使他很著急,就召集百官,朝議節令失常之困。節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運行的規律,就說是人們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誠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寬恕。祖乙就齋素沐浴,領百官去天壇祭祀,並傳諭全國,設台祭天。但祭來祭去,不見收效,時令照舊很亂;各地的老百姓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膽汁拌黃連,苦中加苦。萬年忍不住了,就帶著他的日晷和漏壺拜見天子。萬年見了天子,說了冬至點,講了日月運行周期。祖乙聽罷,心中大喜,即令大興土木,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上日晷台,造上漏壺亭。又撥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萬年讓六個童子守日晷,六個童子守漏壺,精心記錄,按時報告。
一天,祖乙讓阿衡去日月閣詢問制歷情況,萬年指著草歷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一聽,深覺是理,心中卻不安起來。他暗想:要是萬年把節令定準,天子心喜,重用萬年,誰還聽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萬年除掉。一天阿衡打聽出一個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請到家裡,擺上酒筵,說明原由,許以重禮。刺客答應當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興離開了阿衡,向日月閣奔去。怎奈天壇周圍,日月閣下,有衛士嚴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閣上正觀星象的萬年射去。誰知刺客喝酒過多,眼睛發昏,飛箭只射中萬年的胳膊。萬年哎呀一聲倒在地上,眾童子急呼拿賊。衛士們聽到喊聲,一齊出動,捉住刺客,扭見天子。祖乙問明實情,傳令將阿衡收了監,又立印出宮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非常感動,指著申星說:「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夜交子時,舊歲已完,時又始春,望天子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愛卿入閣,三載不出,披肝瀝膽,以月圓為准制出太陰歷,真是功高德重。如今愛卿被奸佞暗算,且隨我到宮中調養吧。」萬年說:「太陰歷雖然草創,但還不十分准確,歲尾還剩有點滴時辰。如不把這歲末尾時潤進去,日月如梭,過來過去又會錯歷。臣負眾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願碎心日月閣,細心推算,把草歷定準。」
就這樣,萬年在日月閣中,仔細觀察草木麥菽的榮枯,精心推算,把歲末尾時積日成月潤了進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壇行祭,祭罷天神,又登上日月閣,把祭神的五月鮮桃賜給萬年。萬年獻上太陰歷,祖乙望著日夜操勞的萬年,眉也白了,須也白了,深受感動,就把太陰歷定名為萬年歷,還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因此,後來人們也把春節稱做年,每每過年之時屋裡掛上壽星圖,象徵新歲添壽,也是對功高德重的萬年寄以懷念之情。

民俗之一――貼春聯。帖春聯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每張春聯上都寫著祝福的話語,但各有不同,耐人尋味,有的春聯上寫著:「和風吹綠江南柳,春雨催開塞北花」,有的春聯上寫著:「水水山山處處畫,家家戶戶年年豐」。短短兩句,寫活了新春佳節人們心中的美好心願。
聽爺爺說,春聯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中的新桃和舊符便是春聯的原型了。春聯也是對聯的一種,其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從五代十國時開始,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時期還在明清兩代。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在一年除夕之前,傳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除夕夜,他親自微服出巡,以體實情。一次他發現一家未貼春聯,問後方知是一閹豬者,不知該怎麼將自己的經營內容寫進聯句。朱元璋聽後,尋思片刻,為閹豬者題聯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此可見,朱元璋這位馬上皇帝,在弘揚和發展春聯事業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到了康乾盛世,春聯藝術日見完美。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聯的高手,他題的鎮江金山七峰閣聯,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聯:「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春聯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春聯這一古老的長青之樹,必將在新的世紀中展示誘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帖門神。門神也是和春聯有著同樣地位的一件春節必備品,但是隨著文化的發展,它已經不多見了。我個人認為它的衰弱應該是因為現代建築對於大門的改革,門神的畫像很難在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漸消散了。經過多方尋找,我終於看到了它。聽賣畫人介紹,這是神茶及郁壘的畫像,他們一個手執鋼鞭,一個腰帶鐵鐧,大有怒發沖冠之勢。通過資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採摘野果,摘種桃樹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一天,鬼王想在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卻被兩兄弟打了一頓,鬼王一氣之下,現出原形,在晚上闖進了兩兄弟的住所。兩兄弟沉著冷靜,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餵了老虎,眾鬼便對他們俯首聽命。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桃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

民俗之三――帖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也是我國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根植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流傳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剪紙藝術作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間正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存在、發展著,時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極大的顯示。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把剪刀,一張小紙,就能裁出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剪紙作品。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動物,它們各個惟妙惟肖,猶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春節這個喜慶的日子裡,我們就能在各家各戶的窗戶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紙作品――窗花。

民俗之四――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舊時,家家戶戶在春節里,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起了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較富貴人家,在廳房總喜歡懸掛老壽星、紫微星、福、祿、壽等。梅蘭竹菊等花鳥圖,自然亦在歡迎之列。現在街市上較常見的就有《子魚卧蓮》(一個胖娃娃,手抱著一個大金魚,卧在連花上嬉戲)、《鳳凰來儀》(圖畫左側有一岩石,上立以五彩風,右兩少年,互相談論附圖)、《年年有餘》了,或是描寫《白蛇傳》、《西遊記》、《水滸傳》里的故事情節的年畫。

民俗之五――壓歲錢。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春節孩子們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發壓歲錢了。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 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給壓歲錢雖好,沿襲了傳統,也表現了長輩們對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但是,現在的家長往往很大方,出手就是個一百兩百,甚至於上千,這樣不但會讓孩子將其花在不正當的地方,更會使他們那養成大手大腳、浪費錢財的習慣。所以說,家長在給孩子壓歲錢時一不要給太多,二要引導他們將錢用在正確的地方。

民俗之六――中國結。遍穿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中國結的身影,傳說中國結是由一個和尚在閑暇之餘用一根繩編出一個整結,然後串上名貴的佛飾品,在按上編出「王」字的穗,流傳至今。當時的和尚,為了體現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線編出來的,穗上為了體現他「至高無上」的信仰故編出「王」字。後來,逐漸流入社會,中國結的意義也從信仰改變為中國人對親情、友情、愛情的「一心一意」及擁有者「至高無上」身份的象徵。從大致小,從粗到細,大紅色的中國結透露出中國文化的深邃。

收集資料:
一、 迎春詩歌:
輕輕點開網路,一系列關於迎春詩作的網路頓時映入眼簾。
《七律 春節話時尚》
三十團年飯店筵,南來北往火鍋煎。
少兒游戲愉除夕,網路成人不夜天。
桌面麻將聲繞繞,窗簾煙火蝶翩翩。
閑遐七日焉時尚?送舊迎新另類篇。
這首詩形象地刻畫出了現代人心中的新春佳節。
《五律 拜年》
金猴春意鬧,紅蝶結團圓。
初二晨曦啟,俏裝月鏡前。
祝願雙手奉,老母笑容鮮。
兒女頻頻喊,歡聲齊拜年。
《七律溫馨除夕》
綵線拋花頻吐蕊,烹漿煮酒滿堂親。
斟杯笑語慶團聚,把盞聲潮拜歲新。
姐妹相攜慈母暖,連襟康泰合家珍。
平常日子和為貴,風雨同舟萬代春。
這兩首詩寫活了新春佳節全家團圓的美好心情。
二、春聯:
春種人人用科技 春暖神州百卉艷 放開改革陽春曲
冬來戶戶過豐年 官清大地萬民安 兩制三通白雪歌
興邦有法千般好 翠柏蒼松兆福壽 國興特色三江暖
為政無私萬里春 金樽檀板慶新春 日燦神州萬里春
朝霞燦燦三春景 龍飛鳳舞昇平世 善政和風指海峽
旭日彤彤九域天 柳綠桃紅艷麗春 紅心桃李報春暉
特色福州富四海 美酒紅燈歌盛世 和風吹綠江南柳
小康歲月樂千家 銀箏銅鼓報新春 春雨催開塞北花
春風時雨花千樹 日麗三湘春駘盪 春風吹柳千枝綠
子孝孫賢福滿門 龍騰四水歲崢嶸 時雨澆苗萬畝新

結論:在中國古代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裡,孕育了形式各異的民族民風民俗,例如春聯、年畫、剪紙、門神等,它們充分反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特色。我們作為這些寶貴文化的繼承人,要將其發揚光大。
經過這次調查,我遍覽了中國從古至今的民風民俗,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真為我國擁有的、祖祖輩輩積累下來的、悠久的歷史文化而感到自豪!

4. 描寫民風民俗 作文400字啊

「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而滿族,就是這56 朵花中艷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綉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 緊腰身、下擺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婦女旗袍的裝飾性比男性旗袍更強。領子、前襟和袖口都綉花裝飾。鑲嵌幾道花紋或彩牙兒,俗稱「畫道兒」或「狗牙兒」。
滿族婦女的服裝十分漂亮,滿族男子的服裝也很不錯。
歷史上的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
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一種褂子。馬褂分為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後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為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的男子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絲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發。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艷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5. 關於中國56個民族由來的作文500字

1 、阿昌族:分布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制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 白族:分布在雲南、貴族、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雲南、青海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以打刀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語言.——羊皮襖、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雲南,人口8.2萬余,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彈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貴族、雲南等地,人口25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享有「水稻民族」之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石板屋、綉花、雕刻面具
6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19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種水稻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跳板、長鼓舞
7 、達斡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剪紙,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0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竹樓和竹橋顯示出了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孔雀舞、夾籮飯,潑水節
9 、德昂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於種茶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象腳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鄉的主要標志,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浸泡蘆笙,攔路迎賓
11、東鄉族:主要分布甘肅、寧夏、新疆等地,人口3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瓜果.有自己的語言.
12、獨龍族:分布在雲南,人口0.5萬餘人,他們保持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首先風尚.絕少發生盜竊現象.有自己的語言.——織獨龍毯,烤烙餅
13、鄂倫春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0.6萬餘人,主要從事狩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毛皮服飾,篝火節
14、俄羅斯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1.3萬餘人,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拉手風琴,烤麵包
15、鄂溫克族:分布在內蒙古、和黑龍江,人口2.6萬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馴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灣省,其餘少數分散居住在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人口約40人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和漁獵業,有自己的語言.——竿球,龍舟,編織
17、仡佬族:分布在貴州、廣西、雲南等地,人口約4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糯米團,地戲
18、哈尼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25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梯田,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19、哈薩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約1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善刺綉,綉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剪羊毛,彈唱,刺綉
20、漢 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人口10.4億餘人,經濟、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廟會,舞龍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龍江省,人口0.4萬餘人,是中國北方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製作魚皮衣服,漁鄉,善食生魚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其餘散居全國各地,人口860萬餘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諾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有自己的語言.——樂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廣西,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沿海漁業,兼營農業和鹽業,有自己的語言.——哈亭,彈奏獨弦舞,踩高蹺
25、景頗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1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目腦縱歌,跳孔雀舞
26、柯爾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龍江,人口14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禮
27、拉祜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4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萬餘人,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5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上刀桿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萬餘人,主要從農業和狩獵,有自己的語言.
31、滿 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約98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漁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穿旗袍,薩滿舞,二貴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廣西,人口7.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飼養菜牛和編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語言.——分龍節舞龍
33、門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約0.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擅長編制竹藤器和製作木碗.有自己的語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內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萬餘人,以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馬頭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車
35、苗 族:分布在貴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刺綉、桃花織、錦蠟染和銀飾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吹蘆笙,吊角樓
36、仫佬族:分布在廣西,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語言.
37、納西族:分布在雲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東巴舞,臘染
38、怒 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織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雲南、四川,人口2.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吹葫蘆笙,彈唱,集體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產,有自己的語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8.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藝也發達,有自己的語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除種水稻外,還普遍種植茶樹、甘蔗等經濟作物,有自己的語言.
43、水 族、分布在貴州、廣西等地,人口3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語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45、塔塔爾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萬餘人,以經營商業為主,兼營手工業和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1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會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萬餘人,土家織綿以其「色彩斑斕,做工精巧」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擺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雲南,人口35萬餘人,從事農業,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國民族舞蹈中獲獎,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甩發舞
49、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糧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語言.——手鼓舞
50、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約1.4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51、錫伯族: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約17萬餘人,主要從事漁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52、瑤 族: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等地,人口1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盤王節、長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657萬餘人,喜食「砣砣肉」,愛飲「桿桿酒」,舞蹈音樂獨具特色,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虎節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肅,人口約1.2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崇尚騎馬和射箭,有自己的語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等地,人口459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舞,布達拉宮
56、壯 族:分布在廣西、雲南等地,人口1555萬餘人,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錦」享譽海內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6. 關於民家的作文5oo字

關於家的作文600字一:家

家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長而精彩的人生插曲。它承受著我們的一切。當我們內心受到創傷,受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必傷心,因為家成了我們的夥伴,我們的知己。長夜裡,獨自一人坐在家裡向家輕聲訴說,讓家來聆聽我們的故事,我們的歌。家也是治療傷痛的最好地方,它會為我們撫平難以癒合的傷口,讓傷痛只留在昨天,讓我們的今天更加精彩。家是什麼?是難舍的親情,是溫馨的集體,是親愛的祖國。在這里,父母用慈愛的傘為兒女撐起一方晴空,兒女用孝順的心給父母奉上一縷慰藉;在這里,洋溢著濃濃的師生之情,夥伴之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都有種無法形容的親切感。我的家就像一個小小的避風港,使我幼小的心靈得到撫慰,使我感到親情的溫暖,使我對於下一次的拼搏充滿了自信……

家是我們無話不說的會議室,家是我們遮風避雨的地方,在我們落魄時,家是我們最好的補神處,家總是那樣的可愛,即使遠在他鄉的我們卻依然不忘家的溫暖;家不需要偽裝,家是可以容得下我們一切行為的地方,家是父母的心血,家不能沒有我們,我們更不能沒有家,我愛家,因為家真的太可愛了。

在家面前我們不需要偽裝,只需要坦然相待,每當我們從街上回來的時候家總是「笑呵呵地看著我們」家體現著全家和睦宗旨,更表達了家是我們無法離開的地方,家謝謝你。

家是幸福的,有家的人們珍惜吧!不要失去了再去珍惜。因為家真的太可愛了,我們不可以失去它,我們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當你看到家時,你就會真的笑起來的,因為它總是笑著面對我們。

關於家的作文600字二:最小國——家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聽著動人的旋律,走在空曠的操場上深思,你有多久沒回家了?你還知道家的感覺么?

在家中,有媽媽操勞的身影,有爸爸勤勞的背影,有弟弟妹妹歡樂的笑聲,這就是家……

幼時的我,不懂什麼叫家,只曉得家是個睡覺的地方。

每天清晨,媽媽就會喊我起床,那是的我很懶,總想多在床上待會,並且嫌棄媽媽那嘮叨的聲音。傍晚,寫作業的時候,爸爸總會在旁邊指導我,當我長時間做不會的時候,怒氣下,我會將書本狠狠的摔在桌子上,離開。當我為一件事苦惱時,弟弟總會來到我身邊,拽著我出去玩,我都會嫌他煩,將他甩開。而現在,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想家時,僅存的那點安慰,總想著,家的感覺多好啊!

我曾讀過一篇文章叫《畫框里的貓》,它講述了一個叛逆女孩,在與媽媽多次爭吵後離家出走,最後醒悟的故事,而令她覺醒的我想就是那個他朋友錄的短片,短片上反映了他母親一天做的事情:急匆匆地回家,圍著圍裙做飯,在集市上和商販討價還價……

我想,當你離開家的時候,就會體會到那遊子思家的心,就像你是中國人,即使你走到天涯海角,你的祖國,你的家,永遠是你的港灣。

朋友,如果你累了,就回來歇歇吧,如果你煩了,就回來訴訴衷腸吧,如果你想家了,就回來看看吧!

遊子們,該回家了!

關於家的作文600字三:溫馨的家

家,一直都是一個神秘的的地方,一個給人以溫暖的避風港,一個你棲息的永久港灣,一個讓人溫馨的字眼。

家,一個溫馨、幸福、美滿的家,是每一個人都十分嚮往的。當你遇到挫折與失敗時,家,是你溫暖的避風港,在那裡,你可以在那裡得到安慰,得到暫時的休憩,足以讓你重新鼓起勇氣,從頭來過;當你受挫與失落時,家,是你暖暖的小窩,在那裡,你可以得到勇氣,得到暫時的安穩,足以讓重新振作起來,從零開始;當你在感情上遇到挫敗或受傷時,家,是你軟軟的抱枕,你可以在那裡得到暫時的發泄,得到一點點自己的空間;當你成功或成就時,家,是你最想念的地方,在那裡,你可以和你的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悅,可以和兄弟姐妹一起享受你成就的果實。

家,一直都是那麼溫馨的地方,一直都是那麼令人神往。好久沒有回家看看了,此時此刻,真的好想家,好想爸爸,奶奶,叔叔,弟弟妹妹們。就要過月半了,我應該回去和他們好好的聚一聚,談一談,敘一敘。三年了,三年都沒有和家人在一起過月半了,真的很懷念那種溫馨的日子。上初中以後,經常不回家,就別提上高中以後了。好多節日,我都因為學業或是因為自己對家的認識不夠,都錯過了和家人在一起團聚的日子。我漸漸地,走得離家越來越遙遠,以後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的時間雖然還有很多,但我不能浪費或是錯過每一次可能的機會。

如果說家是一個美麗的人兒,那麼思鄉是一條長長的線,無論你走得多遠,無論你飛得多高,家永遠是你最思念的地方。

關於家的作文600字四:家

有一個地方,它永遠是溫馨的,它可以為你遮風擋雨,使你疲勞的棲息地。是你苦惱時的發泄地,他永遠不會因為你的無知而搖頭,他只會在默默地鼓勵你,它給你的寬容比天還高,比海還深,他在你我心中是神聖之地。這個地方,就是家。

家,熟悉而親切,在家裡,你感受到的只會是奧意。在家裡,你體驗到的是生命的無極限,雖短暫,但充滿刺激。在家裡,你的心是寬的,自我感覺永遠是那麼好。家,也是一種團結的象徵,同時也是一種家人和睦的象徵,家人的和氣,是襯托家的形象的,家人的和氣,也是預示著工作得順心,學習得舒心,這簡直是照應了我們中國的那句古話:家和萬事興。

有一種愛,是在家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家人的問候與關心,雖然只是幾句的叮囑與祝福,但它包含了一種深情。

有一段話是用來形容母愛的:有一種愛,它可以讓你索取,卻不要你任何回報,有一種人,她永遠站在你心中,你願意用一生去愛她。

家,是一個人暢談的地方,在家裡,你與親人間,可以隨意的聊天。在家裡,責備也是一種愛,家,就是愛的發源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家得好與壞並沒什麼,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家是最好的。家裡的飯是熱的,家裡的床是暖的,燈是亮的,這些只是很小的需求,但,這些都是有愛的,這就足夠了。

有人說家是航海的指南針,可以引導你走出大風大浪;有人說家是避風的港灣,可以讓你順利返航;有人說家是一盞希望之燈,它可以照亮你前方的路。

而在我心中,家是一種寄託,美麗的寄託。

關於家的作文600字五:家

一碗面,家的味道;

一封信,家的問候。

一杯咖啡,是我對家濃郁的思念;

一杯紅酒,系著我對家的血淋淋的深情。

一個永久的場所,是心永久的寄宿,那兒沒有乖戾的微笑,沒有惱人的喧囂,那是心永久凈化的樂園。在那裡,懲罰是因為愛,斥責是因為疼,那裡就是我們永久的家。

每當生活向我丟來一把刀時,家總是首先抓住刀刃,而把刀柄指向我,從而讓我多次逃離死亡的萬丈深淵。

幼稚的我,帶著單純的幻想來到了遙遠的城市,在這異鄉,我的體重下降,我的心也疲憊,走在陌生的路上,呼吸著陌生的氣息,家的芬芳蔓延在心底,想媽媽的嘮叨,爸爸的關愛,姐姐的微笑,弟弟的淘氣,家中的一切,包括那年邁的狗和兩條一拽一拽走路的小狗(才一個月大)。

我嚮往,我憧憬,只想快點回到魂牽夢繞的家,汲取家的溫暖。

那條深巷,門前熟悉的冬青,嫵媚的花朵,記憶深處的花香。那年那月那片星空下,家中賞月,靜謐的庭院,狗尾巴一晃一晃留下的投影,樹的頂端是心曾依附的高度,窗前的那顆星是兒時最博大的夢想,如今,我的心只是那根老樹根系,在家的懷抱根深蒂固……

一個人,停留在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感情的城市,像一葉孤舟在蒼茫的大海上游盪,只能隨波逐流。對著話筒,聽著親人熟悉的被扭曲的鄉音,想像著親人慈祥的面容,內心勾勒出家的藍圖,家中的親人,我多希望此時此刻能摸到你們那可愛的臉啊!

家,我心嚮往,家,我心依靠,家,我心聖潔的土地……

7. 寫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民族風俗習慣作文漢族300字

每年農來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源農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准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准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鍾聲一響,人
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這就是我們的春節

8. 寫一篇關於阿昌族民風民俗的作文節日風俗由來600字

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有許多優良的傳統禮儀。有客來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飯禮讓上座,如客人年輕,輩分小可推辭坐邊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
阿昌族待客有勸飯習俗,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遇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手捧碗相接;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為恭敬。通常勸飯是象徵性的,通過勸飯講情說意,乃至唱勸飯山歌抒情,表示歡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緣由。
阿昌族解除婚約婚誓,須退回盟誓的相片及頭發。忌燒毀相片、頭發,否則認為照片及頭發燒毀後,人會大病乃至會瘋。
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門習俗,上門男子須改名隨女方姓。婚禮舉行3天。在婚禮中新娘、新郎逐桌去敬糖茶,客人喝畢放少許錢幣於杯中。
阿昌族男女青年結婚的婚宴上,首先要請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並擺上一盤用豬腦拌制的冷盤,酒宴後舅舅要送新娘一條約4.5千克的帶豬尾巴的後腿,稱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遠不忘娘家的養育之恩。
阿昌族歷史上曾有搶婚和逃婚和習俗。搶婚一般由以下兩種原因引起:一是男女深戀,但女方父母不同意,兩人只好商定由男方來搶婚,造成既成事實後,迫使女方父母同意;二是訂下婚約後姑娘反悔,男方不甘心,只好強搶,迫使姑娘就範。逃婚一般發生在雙方父母都不同意的情況下,戀人只好雙雙逃走,以此爭取婚姻的自由。
上述習俗由於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變化,現已基本絕跡。
阿昌族結婚按長幼順序進行,如長子未婚,次子和次女也不能結婚,姐姐未嫁,妹妹和弟弟也不能先於姐姐結婚。如弟妹先於哥姐結婚,則要舉行"跨越禮"和給哥姐一些錢,以對哥姐表示道歉和尊敬。
阿昌族的小夥子在娶親的時候,要請兩個手腳麻利,動作敏捷的陪郎幫著撐雨傘。因為當新郎要進姑娘家的堂屋時,新娘寨子的年輕姑娘們都要從廊檐兩旁向他潑清水,如果新郎被淋濕了,就會被人看不起;如果新郎滴水未沾,連陪郎也會得意驕傲。
據說,這傘是保護新郎免遭傷害的工具。在很久以前,有個阿昌族的小妹妹叫臘咪,在她六七歲時父母雙亡,靠著哥哥過日子。十六歲時,兩個哥哥分家,她便跟大哥在一起生活。
有一天,外寨一家叫臘納的來向臘咪的哥哥提親。因為要娶臘咪的這個小夥子平時嬌生慣養,脾氣不好,甚至連開銷都不會算。為了能娶到臘咪,臘納家的財禮給得十分豐厚,兄弟倆一算,除了辦嫁妝外還能剩下一些用,也就爽快地答應了。
臘咪看不上這個小夥子,她喜歡一個叫臘舍的年輕人。一次對歌後,倆人交換了定情物,並約定了下次見面的日子。臘咪的兩個哥哥知道臘舍把妹妹拐走了,而且臘舍家也送齊了財禮,心裡很不情願。兩個嫂子見臘咪找了這樣一個標致能乾的小夥子也很嫉妒,就火上澆油,於是兄弟倆就想害死臘舍。
認親的那天,天還很早,臘舍就到了臘咪的寨子。但臘咪的兩個哥哥不讓他進門,說"臘舍是晚上把人領走的,天黑了才能讓他進家門。"
好容易等到天黑下來,臘舍的夥伴放著鞭炮,吹著嗩吶,熱熱鬧鬧地進了臘咪家,臘舍高高興興地走上坷頭,正想拱手作揖,突然幾盆冷水從廊檐兩旁劈頭蓋腦地潑下來,只見眼前閃來兩條白光,臘舍一聲慘叫就倒下了。臘咪聽到這個消息後便把自己勒死了。
後來,人們為了保障新郎的人身安全,就在新郎到達新娘家門口時撐起傘來遮住新郎,叫做:傘護新郎保全身。因此,這種特殊用處的傘實際是阿昌族新郎的護身符。
喪葬
阿昌族行土葬。少數患惡病或婦女難產而亡者,須先行火葬再棺木土葬。死於寨外者,忌抬回寨內。人死後殮棺時屍體忌人、貓、狗等動物跨越。死者可帶生前喜愛之物殉葬,但忌帶金屬物,故死者生前鑲牙也得敲掉。
阿昌族在舉行喪禮時多由"活袍"主持,徹夜誦經,敲鑼奏哀樂,高唱"孝歌"。出殯後,禁忌動鑼、抬喪棒等,否則認為寨中又會死人。

9. 寫民間風俗的作文 500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葯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症。適用於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庄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庄頭的種花女。 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
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調查情況:關於春節來歷的傳說有很多,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以萬年的故事較為普及。我就選擇這個故事進行了深入的了解,這個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著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砍柴挖葯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想把節令定準,可是,不知從哪裡下手。 一天,萬年上山砍柴,坐在樹下歇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就制了一個日晷,測日影計算一天的長短。可是,天有雲陰霧雨,影響測記。他就想再做一件記時器具,好彌補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葯,來到泉邊喝水,崖上的泉水有節奏地滴答滴答地響著,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著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陣,回到家裡,畫了畫,試了試,做成了五層漏壺。從此,他測日影,望漏水,勤勤奮奮。慢慢的,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從頭重復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節令失常,使他很著急,就召集百官,朝議節令失常之困。節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運行的規律,就說是人們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誠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寬恕。祖乙就齋素沐浴,領百官去天壇祭祀,並傳諭全國,設台祭天。但祭來祭去,不見收效,時令照舊很亂;各地的老百姓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膽汁拌黃連,苦中加苦。萬年忍不住了,就帶著他的日晷和漏壺拜見天子。萬年見了天子,說了冬至點,講了日月運行周期。祖乙聽罷,心中大喜,即令大興土木,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上日晷台,造上漏壺亭。又撥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萬年讓六個童子守日晷,六個童子守漏壺,精心記錄,按時報告。
一天,祖乙讓阿衡去日月閣詢問制歷情況,萬年指著草歷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一聽,深覺是理,心中卻不安起來。他暗想:要是萬年把節令定準,天子心喜,重用萬年,誰還聽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萬年除掉。一天阿衡打聽出一個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請到家裡,擺上酒筵,說明原由,許以重禮。刺客答應當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興離開了阿衡,向日月閣奔去。怎奈天壇周圍,日月閣下,有衛士嚴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閣上正觀星象的萬年射去。誰知刺客喝酒過多,眼睛發昏,飛箭只射中萬年的胳膊。萬年哎呀一聲倒在地上,眾童子急呼拿賊。衛士們聽到喊聲,一齊出動,捉住刺客,扭見天子。祖乙問明實情,傳令將阿衡收了監,又立印出宮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非常感動,指著申星說:「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夜交子時,舊歲已完,時又始春,望天子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愛卿入閣,三載不出,披肝瀝膽,以月圓為准制出太陰歷,真是功高德重。如今愛卿被奸佞暗算,且隨我到宮中調養吧。」萬年說:「太陰歷雖然草創,但還不十分准確,歲尾還剩有點滴時辰。如不把這歲末尾時潤進去,日月如梭,過來過去又會錯歷。臣負眾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願碎心日月閣,細心推算,把草歷定準。」
就這樣,萬年在日月閣中,仔細觀察草木麥菽的榮枯,精心推算,把歲末尾時積日成月潤了進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壇行祭,祭罷天神,又登上日月閣,把祭神的五月鮮桃賜給萬年。萬年獻上太陰歷,祖乙望著日夜操勞的萬年,眉也白了,須也白了,深受感動,就把太陰歷定名為萬年歷,還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因此,後來人們也把春節稱做年,每每過年之時屋裡掛上壽星圖,象徵新歲添壽,也是對功高德重的萬年寄以懷念之情。

民俗之一――貼春聯。帖春聯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每張春聯上都寫著祝福的話語,但各有不同,耐人尋味,有的春聯上寫著:「和風吹綠江南柳,春雨催開塞北花」,有的春聯上寫著:「水水山山處處畫,家家戶戶年年豐」。短短兩句,寫活了新春佳節人們心中的美好心願。
聽爺爺說,春聯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中的新桃和舊符便是春聯的原型了。春聯也是對聯的一種,其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從五代十國時開始,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時期還在明清兩代。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在一年除夕之前,傳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除夕夜,他親自微服出巡,以體實情。一次他發現一家未貼春聯,問後方知是一閹豬者,不知該怎麼將自己的經營內容寫進聯句。朱元璋聽後,尋思片刻,為閹豬者題聯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此可見,朱元璋這位馬上皇帝,在弘揚和發展春聯事業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到了康乾盛世,春聯藝術日見完美。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聯的高手,他題的鎮江金山七峰閣聯,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聯:「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春聯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春聯這一古老的長青之樹,必將在新的世紀中展示誘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帖門神。門神也是和春聯有著同樣地位的一件春節必備品,但是隨著文化的發展,它已經不多見了。我個人認為它的衰弱應該是因為現代建築對於大門的改革,門神的畫像很難在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漸消散了。經過多方尋找,我終於看到了它。聽賣畫人介紹,這是神茶及郁壘的畫像,他們一個手執鋼鞭,一個腰帶鐵鐧,大有怒發沖冠之勢。通過資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採摘野果,摘種桃樹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一天,鬼王想在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卻被兩兄弟打了一頓,鬼王一氣之下,現出原形,在晚上闖進了兩兄弟的住所。兩兄弟沉著冷靜,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餵了老虎,眾鬼便對他們俯首聽命。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桃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

民俗之三――帖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也是我國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根植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流傳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剪紙藝術作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間正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存在、發展著,時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極大的顯示。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把剪刀,一張小紙,就能裁出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剪紙作品。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動物,它們各個惟妙惟肖,猶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春節這個喜慶的日子裡,我們就能在各家各戶的窗戶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紙作品――窗花。

民俗之四――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舊時,家家戶戶在春節里,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起了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較富貴人家,在廳房總喜歡懸掛老壽星、紫微星、福、祿、壽等。梅蘭竹菊等花鳥圖,自然亦在歡迎之列。現在街市上較常見的就有《子魚卧蓮》(一個胖娃娃,手抱著一個大金魚,卧在連花上嬉戲)、《鳳凰來儀》(圖畫左側有一岩石,上立以五彩風,右兩少年,互相談論 附圖)、《年年有餘》了,或是描寫《白蛇傳》、《西遊記》、《水滸傳》里的故事情節的年畫。

民俗之五――壓歲錢。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春節孩子們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發壓歲錢了。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給壓歲錢雖好,沿襲了傳統,也表現了長輩們對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但是,現在的家長往往很大方,出手就是個一百兩百,甚至於上千,這樣不但會讓孩子將其花在不正當的地方,更會使他們那養成大手大腳、浪費錢財的習慣。所以說,家長在給孩子壓歲錢時一不要給太多,二要引導他們將錢用在正確的地方。

民俗之六――中國結。遍穿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中國結的身影,傳說中國結是由一個和尚在閑暇之餘用一根繩編出一個整結,然後串上名貴的佛飾品,在按上編出「王」字的穗,流傳至今。當時的和尚,為了體現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線編出來的,穗上為了體現他「至高無上」的信仰故編出「王」字。 後來,逐漸流入社會,中國結的意義也從信仰改變為中國人對親情、友情、愛情的「一心一意」及擁有者「至高無上」身份的象徵。從大致小,從粗到細,大紅色的中國結透露出中國文化的深邃。

收集資料:
一、 迎春詩歌:
輕輕點開網路,一系列關於迎春詩作的網路頓時映入眼簾。
《七律 春節話時尚》 三十團年飯店筵,南來北往火鍋煎。 少兒游戲愉除夕,網路成人不夜天。 桌面麻將聲繞繞,窗簾煙火蝶翩翩。 閑遐七日焉時尚?送舊迎新另類篇。 這首詩形象地刻畫出了現代人心中的新春佳節。
《五律 拜年》 金猴春意鬧,紅蝶結團圓。 初二晨曦啟,俏裝月鏡前。 祝願雙手奉,老母笑容鮮。 兒女頻頻喊,歡聲齊拜年。 《七律溫馨除夕》 綵線拋花頻吐蕊,烹漿煮酒滿堂親。 斟杯笑語慶團聚,把盞聲潮拜歲新。 姐妹相攜慈母暖,連襟康泰合家珍。 平常日子和為貴,風雨同舟萬代春。 這兩首詩寫活了新春佳節全家團圓的美好心情。
二、春聯:
春種人人用科技 春暖神州百卉艷 放開改革陽春曲
冬來戶戶過豐年 官清大地萬民安 兩制三通白雪歌
興邦有法千般好 翠柏蒼松兆福壽 國興特色三江暖
為政無私萬里春 金樽檀板慶新春 日燦神州萬里春 朝霞燦燦三春景 龍飛鳳舞昇平世 善政和風指海峽
旭日彤彤九域天 柳綠桃紅艷麗春 紅心桃李報春暉 特色福州富四海 美酒紅燈歌盛世 和風吹綠江南柳
小康歲月樂千家 銀箏銅鼓報新春 春雨催開塞北花 春風時雨花千樹 日麗三湘春駘盪 春風吹柳千枝綠
子孝孫賢福滿門 龍騰四水歲崢嶸 時雨澆苗萬畝新
結論:在中國古代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裡,孕育了形式各異的民族民風民俗,例如春聯、年畫、剪紙、門神等,它們充分反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特色。我們作為這些寶貴文化的繼承人,要將其發揚光大。
經過這次調查,我遍覽了中國從古至今的民風民俗,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真為我國擁有的、祖祖輩輩積累下來的、悠久的歷史文化而感到自豪!
種花,是個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圍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情。不一樣的風俗造就了不一樣的節日風俗而提到節日風俗,我首先會想到逛廟會,逛廟會這北京風俗相信大家已經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見識過的估計也不多,那就讓我帶領大家去觀賞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內城外寺院都舉辦廟會,廟會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廟門外小攤便吆喝起來,一條街被擠得水泄不通,滿懷的好心情,漫步走進廟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絨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滿目,使人眼花繚亂。玲瓏剔透的玩意兒排放在貨櫃上,整齊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參觀完精緻的工藝品,便來到食品一條街准備飽餐一頓,這里四處飄香,十里之外也能聞著香味趕來。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經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這里來,品味各色佳餚,定是舒服!聽聞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找了幾家老手,一連要了十幾串,坐在小椅上邊吃邊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連的羊肉串下肚,都還不過癮,誰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飽喝足,隨我往前繼續觀賞,一路小跑,便來到兒童天地,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種有獎游戲,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氣槍打靶」、「綿羊拉車」、「力劈華山」,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廟會游戲有的刺激,有的有趣,無不讓人張大嘴巴睜大眼睛,大飽眼福, 其樂無窮,我
雖然沒玩(感覺忒幼稚!)但這些活動卻讓無數的小孩子歡天喜地。

玩夠了,告別游樂場,隨我一同去聽「國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諦 。不早早趕到演出戲場,那還真是難以看到台上演員的表演,劇場是十里八層被文藝愛好者圍得水泄不通。這兒的節目豐富多彩,層出不窮,有京劇、評劇、相聲、小品、啞劇等,一個連一個,讓台下的觀眾過足了癮,熟悉的哼上兩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劃,跟著旋律,搖頭晃腦,享受京劇的音韻,小品的歡快。演完一出,拍手聲響遍了整個場地,久久回盪在廟會的上空。

我東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卻也樂在其中,雖然沒有鞭炮的喜慶,但也不失節日的氣氛,反而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老廟會,新廟會,東西南北大聚會,它有它的獨特風韻,它有它的熱鬧。祖國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風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風情,卻讓我為之一爽!

10. 描寫民族民俗的作文(400字以上)

德昂族德昂人也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屆時,每家的晚輩年輕人要准備一盆熱水,端來放在堂屋中央,把家裡的父母等長輩請出來坐在堂上,向他們叩頭請罪,請他們原諒晚輩的一年來不孝順的地方。長輩們也要檢討一年來在為晚輩樹立榜樣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後,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同時互祝來年在和睦、勤勞的氣氛中度過。如果父母去世,兄長、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為洗手洗腳的對象。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待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一種習俗。[編輯本段]藏 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內褲不能晾在人人經過的地方。4、不能在屋裡吹口哨或大聲哭叫。5、家裡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後及藏歷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6、外人不能當著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線、織毛衣、地毯等。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裡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9、過了中午以後,不能把家裡的任何財產拿出去。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嘩。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12、家裡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著頭發出門。14、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後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裡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茶。[編輯本段]彝 族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裡,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三.香港年俗農歷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歷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歷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歷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裡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歷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在香港過農歷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編輯本段]澳門年俗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脆是以示吉利。 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發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政府允許公務員"博彩"(賭博)。 "開年"過後,澳門又完全回到中國傳統春節習俗中,直至元宵佳節,也是煙節爆竹,玩龍舞獅,歡天喜地。[編輯本段]部分台灣春節習俗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大陸民間大同小異。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台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裡的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編輯本段]有趣的江蘇春節習俗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 ",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閑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編輯本段]桂林春節習俗從"小年夜"到除夕:春節踏著農歷12月24日零時的鍾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裡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凈凈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餚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徵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這喜炮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著,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猶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許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溫暖吧。愛火就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編輯本段]中國少數民族春節習俗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還有55個

閱讀全文

與民字的由來寫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