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五年級弟子規做好事的作文300字
近我讀本書叫——《弟規》弟規我幫助像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父母內教導我做道理我應容該恭敬聆聽父母責備應虛接受強詞奪理使父母氣、傷現實面我都沒做秒始我要孝順爸爸媽媽犯錯誤我定主認錯管爸爸媽媽罵、打我我都抱怨爸爸媽媽都叫我做道理《弟規》教我做要驕傲自要謙虛比吧比考100卻驕傲炫耀另考100卻坐位置甜甜笑驕傲謙虛區別吧句叫謙虛使進步驕傲使落些道理讓我深受啟發
⑵ 《踐行弟子規》作文400字
踐行弟子規
昨天下午我們學校舉行了踐行弟子規活動啟動儀式。聽了學校領導的發言講話,我真是受益匪淺啊!
我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自從進了小學大門到現在,我經常受到老師的誇獎,同學們的稱贊。父母也經常在大人面前說我懂事。我心裡聽到這些話,甜滋滋的。賈校長說:「好習慣是每個人走向成功的大門。」我想:是呀,我的學習成績優秀,同學們都樂意和我交朋友,老師大人們都喜歡我,我所取得的進步都是離不開那些好習慣啊!
學生代表張岩松說:「壞習慣就好像田地里的雜草,好習慣就好象田地里的莊稼,如果不給田裡種上莊稼,就會雜草叢生;如果不養成好習慣,壞習慣就會阻礙我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可是有時我發現在課間休息時間,有的同學在走廊里追打吵鬧,這影響到了其他同學休息,是一種很不文明的現象。而我們學校的值日幹部在平時的檢查中也經常發現,在早晨開校門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擁擠在門口你推我擠,還有一部分同學進校時奔跑,如果萬一有同學摔倒,結果是不堪設想的,所以我們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學校的「日常行為規范」中也有規定:上下樓梯靠右走,切不可蜂擁而下、互相推擠;上學進校門和放學出校門要有秩序,出了校門馬上疏散,不得在校門外停留;下課時不能在走廊、公共場地上互相追逐。這些壞習慣給我們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要時刻牢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呀!
我想,我們小學生們應該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養成文明禮貌,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好品德,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有益於社會的人。讓弟子規伴隨我們長大成人,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讓良好的習慣伴隨我們走向成功之路吧!
⑶ 關於弟子規踐行內容的作文200—300字之間的
「弟子規抄,聖人訓,首孝悌襲,次謹信……」我讀了《弟子規》之後想要向同學們推薦這本書。
《弟子規》是由《三字經》編寫的,看了這本書後,我覺得禮儀規范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還有我覺得道德品質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只有擁有了謙虛和寬容的心,才會在今後的工作中被人尊敬。學習弟子規將對我們今後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幫助,並且會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質,對我們小學生來說,這是有必要的。這本書不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和關心兄弟姐妹,如何禮貌待人和為人處事……
這本書還講了我們要講究儀表,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對我們今後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覺得在今後的學習上和個人生活習慣上要做的事還很多,今後我一定要更加尊敬師長,孝敬父母,跟同學友好相處,我們人人都要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世界才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和諧。
讀了《弟子規》真是受益匪淺!
⑷ 弟子規作文三百字左右
讀《弟子規》有感讀《弟子規》有感青海省西寧市曉泉小學三一班馬玉喆《弟子規》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學完這一則,我為自己平時的表現而感到慚愧。平日里,我媽媽叫我去做事,比如取東西、倒垃圾,我每次都不立刻起身去做而是每次都說:「等一下」。媽媽喊叫幾遍,我才很不情願的起身或者乾脆就裝作沒聽見。記得有一次,我在寫作業,妹妹跑來,拿桌子上她的玩具車時,把我心愛的鋼筆碰倒摔到地上,我一看筆尖摔壞了,這是媽媽送我的生日禮物,所以我非常生氣。「你這是故意的」「是我不小心的」,正當我倆吵得不可開交時,媽媽進來了,問我怎麼回事,我說她把我的鋼筆摔壞了。「我是不小心的」她又說。這時媽媽對我說:「你就讓著她點吧,她是你妹妹,已經摔壞了,明天我再給你買一支。」「不,我就要這個,讓她給我賠!」媽媽勸了我半天,可我還是不肯原諒妹妹,媽媽很失望的樣子,抱起妹妹走了,只剩下我和摔壞的鋼筆。通過這則《弟子規》的學習,我知道應該怎樣做了,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吞吞吐吐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無理取鬧,使父母生氣、傷心、失望。我決心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
⑸ 作文300字給朋友推薦一本弟子規
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的瑰寶,凝聚著儒家千年處世哲學與生存智慧。
「孝」、「悌」、「仁」、「愛」是《弟子規》的核心思想。 它教導我們在家中要孝順父母,體諒父母,出門在外要敬重兄長,說話也要恭敬、謹慎。為人處世要講誠信,要博愛大眾,親近仁義,親近那些親近有仁德的人。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做到「有則改,無加警」。假如還有餘力的話,那麼,再去讀其他的書,去講求其他的學問。
也許《弟子規》在中國古典文學的滔滔大河中無法與那些動輒上千年歷史的經典古著相比擬,但它也給我們很多啟迪,很多遐思,因為貫穿這本書始終的是儒家千年的智慧,是孔子的處世哲學。
讀了《弟子規》,我明白了什麼是「孝」。《弟子規》講:"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也就是說,如果尊長生病了,小輩要先把葯嘗一嘗,要白天黑夜伺候在病人身邊,不要離開尊長的病床。看到這句,我十分後悔而且愧疚。這長輩生病放在現在,就說最親的父母生病了。也只是草草地問下父母身體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吃葯、去醫院。父母通常也會為了孩子不擔心,說沒事。在這之後,我們還會心中惦記著他們的病情嗎?我在看《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的時候還看到一個非常感人的名叫《卧冰求鯉》的故事。說的是王祥早年喪母,他的繼母朱氏並不慈愛,經常在王祥的父親面前說這個兒子的不好。所以王祥從小連父愛都沒有。但是父母患病的時候,王祥依然衣不解帶的伺候。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王祥都拚命滿足。有一年冬天,繼母依然想吃鯉魚,可河水已經結了厚厚的冰,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祈禱,突然冰裂開了,跳出兩尾鯉魚。這個故事也被列入了《二十四孝》中。在我理解,「孝」也就是要滿足父母的喜好,讓父母開心,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哪怕再小,再微不足道,小輩去做之前,也要去徵求一下長輩的意見,不要擅自主張。否則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自說自話,不問別人意見,自己就做了。如果這么做的話,就"子道虧"了。
我們應當繼承和弘揚。則對待兄弟姐妹,親朋好友也 應該尊敬,禮貌,對待老人更應該尊敬,做 「敬老尊賢」。
我們學習《弟子規》,不僅僅要背誦,而且還要深入理解,貫徹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這樣明天才會更美好。
⑹ 300字弟子規作文
最佳答案檢舉 讀了《弟子規》中的其中一篇—入則孝。這一篇章令我頗有感受。
如今,許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獨生子,總是被父母護著、寵著、溺愛著,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漸淡忘了—「孝」這個字眼。
也許,許多人都讀過《弟子規》,而真正能按按照書上說得去做又能有幾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名,行勿懶」父母都對孩子體貼之微,千依百順。左一聲「媽媽」又一聲「爸爸」讓父母為了自己的一點小事奔波勞累。但是當父母請你幫著買個東西,干個家務,卻總找個借口辭掉。
「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需順從。」有時,父母出於關心,多叮囑兩句,做錯了事多教育兩句,我們就會不厭其煩的說父母過於嘮叨,有時還頂幾句嘴,狡辯是非,「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溫暖,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這就是這句話的意思。子女要無微不至的照顧父母,要讓他們感到舒適。而現在,大多是父母對子女關愛有加,這樣照顧著我們,又有多少子女能這樣的照顧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養育了我們,是父母教育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父母是世上最愛我們、最疼我們的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一舉一動無不牽扯著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報答父母,報答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讓每一個子女都報答父母吧!
⑺ 以弟子規與禮儀為話題的作文300字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學《弟子規》,一般的人聽到「弟子」,他會有錯誤的認知,覺得是誰學的?小孩學的。其實這個「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聖賢人的學生都叫弟子。北京弟子規教育培訓中心鄧衛東老師指出,「弟子」的意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一級;在社會中,指公民。規」也是會意字,左邊一個「夫」,右邊一個「見」,叫大丈夫的見解。當然大丈夫的見解一定是隨順聖賢教誨,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做事、來處事待人。
台灣孔子學院特聘教授李耀君先生奔波於海峽兩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弟子規》等經典。他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方面綜合闡述,引經據典,縱橫闡述,全面深刻地論證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李耀君先生認為,只有全社會總動員,全民族共學習和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⑻ 求《踐行《弟子規》故事案例》作文,字數300至400
《弟子規》作文
《弟子規》是一本既古老,又時尚的讀物,也是我最喜歡的讀物。《弟子規》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因為它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並且還會帶鄰我們鄰略人世的真諦。
《弟子規》里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親切教導。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時候,應該及時趕到;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不能推遲;父母教你的時候,必須靜靜地聽;父母責罵你的時,必須順著他們的意思。是呀,父母是把我們生出來的人,沒有父母,也沒有我們。父母把我們養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時時刻刻,都要順著父母的意思去做。即使不能完成,也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它。即使父母做錯了,也不能責怪他們。
有一次,我和母親吵架了。我把英語書放在了家裡。我打電話回家,媽媽不在。早讀課時,我被老師罰站了出來。母親在我垂頭喪氣之時,趕到了我的班級。媽媽問:「發生什麼事了?」我說:「我把英語書漏在了家裡……」慈祥的母親馬上跑回家,把我的英語書帶了回來。那時我的心目中,母親是一位頂天立地、親切和藹的好母親。可是,放學回家後。一切都改變了。母親對我說:「早知道你那麼粗心就不應該幫你那那本書,讓你試一試那是什麼滋味。」母親既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我非常生氣,和母親吵了起來。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自己真的做錯了。我不應該和母親吵架。因為,如果沒有母親,我可能要被老師罰站整個上午。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妾,奚可焉」,又讓我明白了,自己說出的話,要一信用為主,欺騙別人,不能饒恕。守信用,對於交朋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守信用,欺騙了別人,別人就會很討厭你。
有一次,表哥說要來我們家玩。可是,我等足了整個下午,脖子都等長了,可遲遲看不到表哥的身影。我想,他不會來了,太陽都快下山了。我悶悶不樂地打開電視機看著電視。過了一會兒,我又去做作業。當我做完作業的時候,一陣微小的聲音飛進了我的耳朵,還喊著我的名字。當我四周周圍看的時候,一個高大的身影在我面前出現了,他穿著T襯衫、戴著一頂帽子、穿著運動鞋,臉上表現出絲毫微笑的感覺。啊!是表哥!我動起了自己拳頭,跟他大了起來。這是我每次和表哥見面的見面禮。他在我家待的時間不長,但他還是趕來了。因為老師叫表哥回學校,所以他才那麼遲來。這是友誼之間的見證——信用。
我徜徉在《弟子規》的世界中,一天一天地成長。它將伴隨著我們走過生活中的每一天!
弟子規心得
讀了《弟子規》中的其中一篇—入則孝。這一篇章令我頗有感受。 如今,許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獨生子,總是被父母護著、寵著、溺愛著,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漸淡忘了—「孝」這個字眼。 也許,許多人都讀過《弟子規》,而真正能按按照書上說得去做又能有幾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名,行勿懶」父母都對孩子體貼之微,千依百順。左一聲「媽媽」又一聲「爸爸」讓父母為了自己的一點小事奔波勞累。但是當父母請你幫著買個東西,干個家務,卻總找個借口辭掉。 「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需順從。」有時,父母出於關心,多叮囑兩句,做錯了事多教育兩句,我們就會不厭其煩的說父母過於嘮叨,有時還頂幾句嘴,狡辯是非,「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溫暖,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這就是這句話的意思。子女要無微不至的照顧父母,要讓他們感到舒適。而現在,大多是父母對子女關愛有加,這樣照顧著我們,又有多少子女能這樣的照顧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養育了我們,是父母教育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父母是世上最愛我們、最疼我們的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一舉一動無不牽扯著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報答父母,報答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讓每一個子女都報答父母吧!
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
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對它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其中的 「入則孝」 、「出則悌」 、「謹」 、「信」 、「泛愛眾」 、「親仁」 、 「餘力學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說的「道德」 。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我也反復拜讀了蔡禮旭老師的《幸福美滿的人生》這一寶書,越讀越感到它的確是人生智慧處世寶典。蔡老師的「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德」是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做人的原則。其精髓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關系。它教我們如何修身,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翻開《弟子規》一讀,就彷彿置身於文明當中,置身於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讓我們寫《弟子規》的讀後感,在我的姐姐的引導下,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弟子」也有「規」。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弟子規》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結鈕扣,有定位,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順便說一個故事:以前著名詩人王安石是當時國家的重臣,可他有一個壞習慣:不愛洗澡。有一次,國家開大會,他也參加了。正當國王在大會上公開地對王安石說話時,一隻虱子,從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臉上,會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這件事就傳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話。所以我們要吸取教訓,不然也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笑話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你會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親仁,當然好,好日來,壞日少」我們可要努力啊!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這就是我的讀後感。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要以它作為行為准則。
今天早上我背誦了弟子規的總敘和入則孝,雖背的滾瓜爛熟,但其中的意思一點也不理解,經過訪問同學,使我明白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信。他的意思是說「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生活中小心謹慎。讀完後是我非常震驚,又非常羞恥,因為自己以前總以為父母把自己生下來不是上天的安排,父母理應對自己好,父母關心自己是理所應當的,現在大徹大悟,自己的所作所為全是不對的,真是對不起父母的大恩大德呀!以後一定要好好的感恩父母,要坐在行動上。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一句話是說:「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以前自己非常自私,對誰都不好,別人一對不起自己,就憎恨他,甚至從不再搭理他,自己還總是自以為是,有一點成績就不知自己是誰了,只知道自己今天學了,就不學了。盡管沒學會仍裝著學會了,當別人來幫自己時,自己卻自學非學,有人請叫自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真是沒法說。以後一定改這些臭毛病,一定讓好的習慣代替他。
弟子規真是博大精深,他不僅時一本好書,而且教育了炎黃後代
⑼ 300字弟子規作文
最佳答案檢舉
讀了《弟子規》中的其中一篇—入則孝。這一篇章令我頗有感受。
如今,許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獨生子,總是被父母護著、寵著、溺愛著,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漸淡忘了—「孝」這個字眼。
也許,許多人都讀過《弟子規》,而真正能按按照書上說得去做又能有幾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名,行勿懶」父母都對孩子體貼之微,千依百順。左一聲「媽媽」又一聲「爸爸」讓父母為了自己的一點小事奔波勞累。但是當父母請你幫著買個東西,干個家務,卻總找個借口辭掉。
「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需順從。」有時,父母出於關心,多叮囑兩句,做錯了事多教育兩句,我們就會不厭其煩的說父母過於嘮叨,有時還頂幾句嘴,狡辯是非,「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溫暖,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這就是這句話的意思。子女要無微不至的照顧父母,要讓他們感到舒適。而現在,大多是父母對子女關愛有加,這樣照顧著我們,又有多少子女能這樣的照顧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養育了我們,是父母教育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父母是世上最愛我們、最疼我們的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一舉一動無不牽扯著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報答父母,報答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讓每一個子女都報答父母吧!
⑽ 踐行弟子規作文
弟子規,這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給我們的禮儀。弟子規,顧名思義,這是作為學生的規范。它雖簡短精悍,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文明的靈魂,讀起來朗朗上口,直入人心。這是聖賢之人都應學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是學生文化的瑰寶。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輕聲讀著弟子規的總敘,我就明白了許多的道理,她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禮儀略成了24個字,雖然短短24字,卻也已經樹立了我文明的態度。弟子規,是聖人對我們的教誨,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接著要小心謹慎,誠實守信。和大眾相處要平等博愛,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餘的時間與精力,要向多方面學習。
弟子規告誡我們,如果父母在呼喚我們,我們不要遲鈍,要迅速,父母有事交代我們,要立刻去做,不要懶惰。父母在對我們的教導時,要恭敬的傾聽,做錯了事,父母對我們責罵時,要接受,不要強詞奪理。我們要孝敬父母,要遵循父母;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妹,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不要因為一些小矛盾傷了和氣;與人相處不斤斤計思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沖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早上要早點起床,晚上也別很早就睡覺。
我們還要注意,因為時光寶貴,轉瞬即逝,應當好好珍惜和努力。早晨起床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個好的開始。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健康德日進,的確,正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樣,我們要珍惜時間,老了,時間就一去不復返了。身體健康更重要,是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的東西;開口說話,誠信為是最重要的,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一言一行都要謹慎,不要誇下海口,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骯臟粗俗的話,都不要去沾染。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只有守信用,朋友才會信任你。並且要說到做到,更不要說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些不好的言語,更不要去學習,去聽取。
並且,我們還要知道,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注重的都應是他的德行,而不是它的容貌。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讓人們之所以欣賞佩服,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為他很會說大話。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不管你是哪個種族的,都是同類,因該和睦相處,互相合作。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愛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因為他說話公正無私沒有隱瞞,又不討好他人。所以大家才會起敬畏之心。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真是再好不過了,因為他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為不肖的小人會趁虛而入,跑來親近我們,日積月累,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影響,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不良習氣的人在一起,只會令你誤入歧途;而與德行好的人物在一起,你也會變得更有德行。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本分,一味死讀書,縱然有些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對的。正如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弟子規,這就是學生的傳統,學生的文明,我們要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就像弟子規餘力學文的片段所說,不要一味地死讀它。讓我們一起置身於弟子規的文明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