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寫作文經常寫到一半就寫不下去了怎麼辦而且我不知道作為一名初三生
你可以多去看看以來前寫過源的文章,跟別人寫過的文章進行對比,你會發現自己在很多地方缺了很多東西,比如在一些地方缺些描寫之類的,再者,如果是沒什麼東西寫了,建議平時多多看作文書,多多收集下素材,好讓你在考試上不會有寫不下去的時候。
❷ 作文寫不下去怎麼辦
第一招:增加排比段法 假如你寫的是散文或議論文,你不妨試著給文章再增加一個或幾個排比段, 讓文章的內容更充實。如《理想的階梯》一文,作者用排比段的方法寫成: 理想的階梯,屬於刻苦勤奮的人…… 理想的階梯,屬於珍惜時間的人…… 理想的階梯,屬於迎難而上的人…… 假如再增加一段,我們可以這樣寫:「理想的階梯,屬於與時俱進的人……」或「理想的階梯,屬於敢疑善問的人……」 第二招:插敘引用法 所謂插敘法,是指在敘述主要事件(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插入與主要事件有關的另一件事,把這一件事敘述完之後,再接著寫原來的主要事件。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充實文章的內容。如課文《羚羊木雕》,作者在敘述父母逼「我」去同學萬芳家要回羚羊木雕的過程中,不惜花費佔全文1/3的篇幅,插敘交代「我」之所以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好朋友萬芳的原因——「我」上體育課時,剛買的新 運動褲不小心 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萬芳為了不讓「我」回家挨罵,就把她的新運動褲換給了「我」,以致她回家受了媽媽的懲罰。這段插敘不但交代了「我」送羚羊木雕的原因,而且富有懸念,對中心事件起到了補充說明的作用,也使文章的內容更加充實。而引用還能夠增添語言的厚實感。如一位同學在《青春,就是幸福》中這樣寫道:「青春是公平的。上帝把她均勻地分給每一個人,不論富貧智愚,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因而才有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慨嘆,才有了『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的勸勉,也才有了『百年容易過,青春不再來』的忠告。」這里的引用就顯得言約意豐 ,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招:設問過渡法 有時作文寫不下去,可以針對所寫的內容設計一兩個設問句,通過自問自答自然地過渡到下文。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開篇兩段寫了清朝留學生在東京不務正業的留學生活後,運用了一個獨立成段的設問句:「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自然地引出下文作者在仙台的所見、所聞與所感。又如一位同學寫的《微笑的記憶》一文,中間就有這么一句:「你也許會微微一笑,微笑能讓人心潮起伏嗎?」自然地引出下文:「當一顆心走到絕望的邊緣時,一個微笑能喚回他對生活的渴望……當理想的羽翼遭到風雨的摧殘時,一個微笑能讓翅膀再次充滿翱翔的力量……當一個人背著追求的行囊在迷惘中徘徊時,一個微笑能使那顆迷失的心重新找到前進的方向……」具體地闡述微笑的價值、作用和意義,鼓勵人們用微笑面對生活。 第四招:增加事例法 寫記敘文,增加事例可以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寫說明文,增加事例可以使說明對象的特徵更加清晰、更加具體;寫議論文,增加事例可以使論據更加充分、更有說服力,如果前文舉的是正面例子,接下來就可以舉反面例子,反之亦然。如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就敘述了7件事來表現阿長的性格和她對「我」的關愛。 第五招:環境描寫法 有時可以插入適當的環境描寫,來烘托現場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進一步豐富文章內容。如有一位同學寫《走進秋天》篇末再次進行環境描寫:「趁著燦爛的陽光,抬頭一望,好一片蔚藍的天空!高高的,遠遠的,像平靜的湖面。幾朵白雲飄在湖面上,悠然自得。天空時而飛過一隻小鳥,越飛越高,最後小鳥的影子縮為一點。白雲仍是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偶爾,天幕降下來的時候,天地間浮起一層灰沙,空中飄起了濛濛細雨。在朦朧的雨霧中,天與地的界線已不分明,只聽見秋風柔柔地吹著,透過臉頰,鑽進衣領。」讓讀者再次感受秋景,既照應開頭又升華主題。 第六招:議論抒情結合法 不少同學有一個通病,就是在敘事寫人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議論和抒情。其實,在一件事記敘後,你總得有一個態度或評價,把它們寫出來就是議論,它是記敘的深入和升華;同樣,針對某人、某景或某物抒發內心的感受,則是抒情,它是作者內心情感的體現。如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在敘述韓麥爾先生給「我們」上「最後一課」的過程中,就有這樣一段議論:「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這段深情的議論,生動地表現了「我」對韓麥爾先生上「最後一課」的感受和評價。它不是可有可無的無病呻吟,而是飽含著「我」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從而進一步表現小說的主題。 當然,還會有其他一些方法,只要大家善於運用與總結,說不定你的作文還真能夠出彩呢!
❸ 如果寫作文時提不起精神,沒興趣寫下去怎麼辦
寫作積累具體有四個方面:
一是材料的積累.材料是寫作之源.寫作材料主要來源於社會生活.在活生生的現實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學生要學會時時處處留心周圍各種各樣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捕捉生活熱點,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識的捕捉有意義的事,有趣的人,並隨手記下.這樣,發現多了,積累也就多了.閱讀和聽取,則是獲取寫作材料的另一途徑.對於生活范圍較小,生活經歷有限的中學生來說,從這一源頭獲取材料最為廣泛.閱讀書籍報刊,聽取軼聞逸事,可以使他們獲得許多無法親身接觸到的材料.可見,學生要養成勤於閱讀的習慣.通過留心生活,精於閱讀,學生材料積累多了,便不再會出現無話可說的狀況,而是潑灑成文.
二是語言的積累.語言是文章這所房子的磚瓦,中學生要有意識的積累語言,讀書看報,碰到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句;聽廣播看電視,甚至聽別人說活,得到的美妙言語,都要記下來.平時碰到的成語、歇後語、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認為生動美妙的,就積累.這樣,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從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語言詞典.同時,生活中碰到的生字詞,要查字典.經過積累,語言豐富了,寫作文時自然左右逢源.
三是情感的積累.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寫作者只有將自己的情感體驗,自己的真情、深情、純情、至情(如對師長的敬愛,對同學的友愛,對弱者的同情,對壞人的憎惡等等)付諸寫作對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動心.可見,寫好作文,中學生必須有情感的積淀.而事實上,情感積累豐富了,寫作時人稟七情就能自然流淌,進入一種情不能已的境界,寫出的文章生動感人.
實現寫作的積累,要達到三個要求:一、量要大,量的保證,才能帶來質的變化.教師要鼓勵學生勤動筆,將自己發現的東西記在其專為寫作積累而准備的本子上.二、范圍要廣.為了積累,學生生活視野閱讀視野要寬.教師可以組織各種活動,以擴大學生的生活圈子;可以建立班級書庫,實現資源共享,為學生的積累興趣,鼓勵學生養成積累的習慣.
❹ 作文寫不滿,編不下去了
古希臘有這樣的一個傳說:將自己的心願寫在紙上,裝進透明的玻璃瓶內,放入大海。瓶子載著心願飄向遠方,看到的人越多,夢想成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也來許個願,讓我的漂流瓶也飄落人海。我的願望很簡單,也許也不簡單,而且還很難。我希望做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好了!理由非常簡單:
一,我好玩。在小時候,我就和鄰家的小朋友一起瘋,一起鬧。在幼兒院里,吵吵鬧鬧的總是有我。記得有一次和哥哥一起玩滑梯,我跟他鬧了起來,他拽著我的膀子不讓我滑,我們倆一使勁,遭殃的可是我,手臂脫臼,上了醫院。為了這件事媽媽說了我許久,說我像個假小子,太淘氣了,沒有女孩的樣子。我悔改了很多。現在我這么大了,媽媽不給玩兒了,但還是想著玩兒。在幼兒時期,我們無拘無束,沒有作業的困擾,想玩就玩呢!
二,我天真。現在學習緊張,很少出門,可把我給急死了,靜不下心來,動不動就想動一下。家裡的東西幾乎被我弄的傷痕累累,我到現在還想小孩子一樣有好奇心呢!總想著許多的問題,什麼時候給嫦娥發個E-mail,問她要一點天上的月餅。想問螞蟻是喝雪碧還是可樂。有時自己幻想自己是一位仙子,用鉛筆當魔法棒。沒事時,把毛毛熊們擺成一排,那書本給他們上課。
三,沒有學習的困擾。在學校學習動不動就有考試,考不好回家爸爸媽媽又不高興,整天就泡在題海中,背負著那些知識。在幼兒園里,我們只需要聽聽故事,玩玩玩具,不用想那麼多的公式與技巧。
四,我喜歡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無憂無慮,非常快樂。在童年裡,我都許多有趣,愚昧,搞笑,天真的事情讓我記憶猶新,回味無窮!有一次,我看到媽媽做菜時,放調味料,就想自己製作一個新式的濃湯,把所有的調料都放進去和牛奶攪拌,還自稱大廚呢!製作了一個「慧慧濃湯」。哈哈哈,想起來就好笑。
五,我是個孩子。我有理由懷念我的童年,喜歡我的童年,享受我的童年。
我封口了,我把瓶子拋進大海,讓它漂吧,漂吧......漂得遠些......所有看到它的朋友們,再封上它,再讓它漂吧,讓更多的朋友知道.......
❺ 怎麼才能寫好作文 當我每次寫作文時 總感到寫不下去 起了一個挺好的提綱卻只能寫2,300字
多看書,看散文、詩歌、小說等都能幫助你寫好作文的
寫出你最真實感受再用文字去點綴
一 要積累作文材料
積累豐富的作文材料是寫好作文的首要條件。許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腦子有一個豐富的材料庫,寫起文章來,就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同學們要寫好作文,也必須花大力氣積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說:「一個作家應該有三個倉庫:一個直接材料的倉庫裝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一個間接倉庫裝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材料,另一個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語言的倉庫。有了這三種,寫起來就比較容易。」這段話中說的前兩個倉庫正是同學們寫好作文應必備的。
1、積累「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堅持寫觀察日記。同學們寫日記的通病是記流水帳,自己覺得沒意思,也就懶得寫了。建議你們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寫:「你要仔細觀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麼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要天天記,養成一種習慣。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能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裡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如果沒有這種積累,就寫不豐富。」
|2、積累「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材料」,一方面靠課內閱讀,把語文課堂中的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另一方面還要靠課外閱讀,堅持寫摘錄式的讀書筆記。如果每段摘錄用一張紙片,就是讀書卡片。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記憶力再強,時間長了,要記的內容多了,總會遺忘一些。如果一邊讀書,一邊把認為很精彩的內容摘錄下來,不僅能避免遺忘,而且翻閱起來也很方便。
所謂值得摘錄的「精彩內容」。與閱讀者的興趣、愛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關,並無統一標准。一般來說,精彩警策的語句,生動形象的描寫,新穎深刻的觀點,活潑有趣的對話乃至優美的詞語,都可以分類摘錄。為了以後查閱方便,在摘錄原文的後面註明材料的出處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學寫過摘錄或讀書筆記,但堅持寫的不多。一項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廢是很可惜的。有人統計:馬克思寫《資本論》,寫過「摘要」的書籍多達1500多種;列寧寫《哲學筆記》,直接引用的哲學著作多達數十種。像革命導師那樣,堅持寫摘錄式讀書筆記吧,它能使你成為聰明、充實、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後寫作時文思敏捷筆下生花。
二 要按循序漸進的規律訓練
提高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長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訓練的序列。怎樣的序列是最合理的,從眾多寫作人才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異彩紛飛的「序列」,還很難談那一種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下面介紹「七先七後」的訓練序列,也許是比較具有普通意義的一種,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情況,參考使用。
1 先練習寫記敘、描寫文章,後練習寫說明、議論的文章。
2 先練習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後練習寫別人轉述的事
3 先側重訓練觀察和積累,後側重訓練分析和表達。
4 先練習寫單純的事,後練習寫復雜的事。
5 先不受寫作「框框」的限制,放開膽子寫;後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點作規范訓練。
6 先「模仿」,寫依樣畫葫蘆的文章;後「創造」,寫新穎別致的文章。
7 先力求把文章寫長,強調擴展與鋪陳;後力求把文章寫短,講究簡潔凝煉。
以上「七先七後」,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具體到抽象,和能力培養的規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至於以何時或達到何種程度作為先與後的界限,這又是個不能「一刀切」的問題,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有的同學將上述七先七後交替反復安排,如模仿創造再模仿再創造,也未嘗不可。
三 要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同學們從小學進入初中後,作文訓練踏上新的歷程,要特別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寫作習慣。從作文比賽獲獎同學的寫作經驗中,我們總結出下面七條良好的寫作習慣,供同學們參考。
1 「天天動筆,多少寫一點」的習慣。不少獲獎同學說他們的作文獲獎,歸功於他們堅持寫日記,時間多則多寫,時間緊則少寫,哪怕少到幾十個字,也從不間斷。這的確是經驗之談。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天天動筆,即能使筆頭子練得更靈巧,還能積累許多作文素材。
2 「通篇構思,寫作文提綱」的習慣。寫作文切忌寫了上段還不知道下段寫什麼,一定要通篇構思,並且用提綱的形式把構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來。長期從事寫作的人動筆前也是有提綱,不過有的把提綱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罷了。
3 「默誦文章初稿」的習慣。古代寫詩,有「吟」和「哼」的習慣,因為有很多毛病是「看」不出問題來的,念出聲。如果是在考場上,就只能默讀,才能發現句子是否順通,語氣是否連貫,文脈是否流暢,音韻是否和諧。
4 「認真修改」的習慣。古人雲:「文章不厭百回改」,這是寫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經驗。如果沒有這個習慣,要寫好文章幾乎是不可能的。
5 「不說假話」的習慣。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點虛假都騙不過讀者的眼睛。如果同學們初學寫作就染上無病呻吟的絕症,作文的前途幾乎就沒有好起來的希望了。
6「不要硬寫,強迫自己寫」的習慣。魯迅說寫不下去不要硬寫,當然是對的,因為硬寫出來的東西免不了虛假。但是,同學們面隊老師的作文命題,如果一時寫不下去,切不可借「不要硬寫」為由而不交卷。一時寫不下去,放一會兒是可以的,但要強迫自己去思考,去徹底清查你的「材料庫」,一定能找到符合命題的材料。經過多次「強迫自己寫」,思路打開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7 「保持文面整潔,書寫力求規范」的習慣。現在的青年學生一般很注意自己的儀表,這是無可非議的。「文面」整潔和書寫規范就是作文的儀表,自然是非講究不可的。謝謝!!求採納!!!
❻ 作文寫到一半寫不下去是什麼原因
寫作文最好先擬定一個提綱,不要邊想邊寫,這樣:1.容易跑題2.容易沒有連續性。
寫提綱後就像構造一個人一樣,已經搭起骨骼,其餘的的就是豐富完善工作,不至於寫不下去。
❼ 寫文章寫到一半寫不下去了怎麼辦
我上過幾節作文培訓課.好像講過這種問題..找筆記先...哦..根據作文的題目版,找到作文題目的重點,然後圍繞權著題目重點,把你想寫的內容{一定要記住圍繞著題目重點}在大腦裡面想好要寫的,然後列出大概的提綱,防止寫了一半又忘了...接著在寫的時候,再想一下就行了.
❽ 我要篇作文寫不下去了,怎麼辦
第一招:增加排比段法
假如你寫的是散文或議論文,你不妨試著給文章再增加一個或幾個排比段,
讓文章的內容更充實。如《理想的階梯》一文,作者用排比段的方法寫成:
理想的階梯,屬於刻苦勤奮的人……
理想的階梯,屬於珍惜時間的人……
理想的階梯,屬於迎難而上的人……
假如再增加一段,我們可以這樣寫:「理想的階梯,屬於與時俱進的人……」或「理想的階梯,屬於敢疑善問的人……」
第二招:插敘引用法
所謂插敘法,是指在敘述主要事件(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插入與主要事件有關的另一件事,把這一件事敘述完之後,再接著寫原來的主要事件。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充實文章的內容。如課文《羚羊木雕》,作者在敘述父母逼「我」去同學萬芳家要回羚羊木雕的過程中,不惜花費佔全文1/3的篇幅,插敘交代「我」之所以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好朋友萬芳的原因——「我」上體育課時,剛買的新
運動褲不小心
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萬芳為了不讓「我」回家挨罵,就把她的新運動褲換給了「我」,以致她回家受了媽媽的懲罰。這段插敘不但交代了「我」送羚羊木雕的原因,而且富有懸念,對中心事件起到了補充說明的作用,也使文章的內容更加充實。而引用還能夠增添語言的厚實感。如一位同學在《青春,就是幸福》中這樣寫道:「青春是公平的。上帝把她均勻地分給每一個人,不論富貧智愚,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因而才有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慨嘆,才有了『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的勸勉,也才有了『百年容易過,青春不再來』的忠告。」這里的引用就顯得言約意豐
,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招:設問過渡法
有時作文寫不下去,可以針對所寫的內容設計一兩個設問句,通過自問自答自然地過渡到下文。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開篇兩段寫了清朝留學生在東京不務正業的留學生活後,運用了一個獨立成段的設問句:「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自然地引出下文作者在仙台的所見、所聞與所感。又如一位同學寫的《微笑的記憶》一文,中間就有這么一句:「你也許會微微一笑,微笑能讓人心潮起伏嗎?」自然地引出下文:「當一顆心走到絕望的邊緣時,一個微笑能喚回他對生活的渴望……當理想的羽翼遭到風雨的摧殘時,一個微笑能讓翅膀再次充滿翱翔的力量……當一個人背著追求的行囊在迷惘中徘徊時,一個微笑能使那顆迷失的心重新找到前進的方向……」具體地闡述微笑的價值、作用和意義,鼓勵人們用微笑面對生活。
第四招:增加事例法
寫記敘文,增加事例可以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寫說明文,增加事例可以使說明對象的特徵更加清晰、更加具體;寫議論文,增加事例可以使論據更加充分、更有說服力,如果前文舉的是正面例子,接下來就可以舉反面例子,反之亦然。如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就敘述了7件事來表現阿長的性格和她對「我」的關愛。
第五招:環境描寫法
有時可以插入適當的環境描寫,來烘托現場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進一步豐富文章內容。如有一位同學寫《走進秋天》篇末再次進行環境描寫:「趁著燦爛的陽光,抬頭一望,好一片蔚藍的天空!高高的,遠遠的,像平靜的湖面。幾朵白雲飄在湖面上,悠然自得。天空時而飛過一隻小鳥,越飛越高,最後小鳥的影子縮為一點。白雲仍是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偶爾,天幕降下來的時候,天地間浮起一層灰沙,空中飄起了濛濛細雨。在朦朧的雨霧中,天與地的界線已不分明,只聽見秋風柔柔地吹著,透過臉頰,鑽進衣領。」讓讀者再次感受秋景,既照應開頭又升華主題。
第六招:議論抒情結合法
不少同學有一個通病,就是在敘事寫人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議論和抒情。其實,在一件事記敘後,你總得有一個態度或評價,把它們寫出來就是議論,它是記敘的深入和升華;同樣,針對某人、某景或某物抒發內心的感受,則是抒情,它是作者內心情感的體現。如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在敘述韓麥爾先生給「我們」上「最後一課」的過程中,就有這樣一段議論:「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這段深情的議論,生動地表現了「我」對韓麥爾先生上「最後一課」的感受和評價。它不是可有可無的無病呻吟,而是飽含著「我」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從而進一步表現小說的主題。
當然,還會有其他一些方法,只要大家善於運用與總結,說不定你的作文還真能夠出彩呢!
❾ 寫作寫不下去怎麼辦
這是屬於卡文了吧,你應該是沒有動力寫下去了。
推薦幾個方法:
1.不要把寫作當回成是賺錢的工作,把答它當成一種興趣,融入到你的生活中去。
2.多看看一些優秀的作品,學習他們的長處。
3.即使只有一個人在看你的書,也要堅持下去,至少對讀者負責吧。
4.提高自己的文筆才是最重要的。
5.如果寫作寫到很煩時,不凡出去散散心,說不定就會有思路了
❿ 寫給學不下去的你作文
期中考試過後的那天下午,我們初一年級全體師生在行政大樓報告廳觀看了關於交通安全電影——《生命斑馬線》,其中情節鏡頭,引發深思,感悟多多。
影片中的牛軍是位卡車老司機,十幾年來行車數十萬公里從沒出過事故,可就在那天,他急忙趕回家時又十分疲勞,途中已發生險情,差點一頭扎進路邊樹叢,此時,有人勸他先睡一會兒,但是他仗著自己的經驗,繼續上路了……因為昏昏欲睡,在十字路口處與一輛中巴校車相撞,校車側翻,傷亡重大。
如今,人類擺脫了原始,步入了文明。我們面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強了;面對疾病的能力強了;沒有了大的戰爭,但車輪卻碾壓了一朵朵生命之花。究其原因,無非就是疲勞駕駛,酒後駕駛,不遵守交通規則等等所致。
我想,汽車是為了人們出行更快捷。開車前,就應該不熬夜,休息好,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不搶道,不隨意變道,不要開車去趕飛機似的,要把安全行車放在第一位。這樣既安全,又舒服,何樂而不為呢!
發生了車禍,小則損失了經濟,浪費了處理後續事情的精力;出了車禍,受害的不止是司機,乘客,也不只是皮肉筋骨的痛苦,所有親人的心靈都會受到折磨,家人更會悲痛,害人害己。影片中的牛軍,就因車禍失去了它的女兒,因負債連愛人也走了,自己受到了法律審判;學生丹丹,被車禍奪走了生命,也給她父母全家留下嚴重的傷害,「車禍猛於虎」啊!
有資料表明,我國每年有近十萬人喪生於車禍,每天平均三百人左右。對比洪澇災害,礦難和現下的禽流感等的傷亡,更要可怕恐懼,有過之,無不及。由此,使我聯想到了安全交通不僅是司機,也是?案魴腥碩急匭胗Ω米袷氐摹D侵?ldquo;中國式過馬路」的情景,不僅是對安全出行意識的淡薄,也會給親人家人帶來擔憂,後患無窮。說到底,千萬不要心懷僥幸,拿了自己的生命去搶時間過馬路。我們應該牢記「寧等三分,不搶一秒」,遵守交通法規、宣傳交通法規從我做起,讓每個人「安全出行」四字永駐心底,讓馬路殺手遠離我們,讓「中國式過馬路」從此絕跡。
通過觀看《生命斑馬線》,讓我進一步知道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牢記安全第一,珍愛生命,生命斑馬線必能安全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