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關於傳統文化滿分作文

關於傳統文化滿分作文

發布時間:2021-01-13 22:12:02

1. 關於生活中傳統文化有哪些的優秀高中作文素材

中國有許多豐富的傳統文化,但我最喜歡的是古詩,它在中華文字出現之時就有了。內我讀過好多容古詩,有《山行》、《望天門山》、《靜夜思》……古詩大多是來抒發感情的,我特別喜歡。
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上了《草》這首詩,它是唐代的詩人白居易寫的,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就寫出了草頑強的生命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就是最好的寫照嗎?竟然連小草都有這么頑強的生命力,我們一定要變得堅強一些,不能讓「野火」傷到我們。
每當過年的時候,我都要去奶奶家,爸爸媽媽離開的時侯,我就會特別傷心,這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會出現在我的腦海里:「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看菊花展嘍!」人們的叫聲把我的腳勾了過去,啊,芙蓉廣場的菊花白如玉,黃如金,紅如火。白菊花那嬌嫩的樣子最引人注目;黃菊花又像磁鐵一樣把人們「吸」了過去;紅色的「大火把」又好像在威脅人們:「誰敢不過來!」菊花美麗動人,我忍不住喊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的詩好優美呀!
古詩就是這樣抑揚頓挫,栩栩如生,古詩陪伴著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它成了我的至愛。

2. 初中以傳統文化消逝為話題的滿分作文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如果沒有了傳統文化,就如同沒有了血脈,中華民族還有多少血脈在流淌
——題記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節日繁多的民族,中國也被稱為文明古國,五千年的古國文化深深紮根在神州大地之上。可是,隨著外文化的傳入,古國文化正在一點點的被代替,一點點的消逝。
外文化的影響
我國歷史悠久,自秦朝開始便與其他國家有所往來。兩漢時期和日本及西亞各國有了聯系。到了後來,物質上的分享已經滿足不了雙方的需要,於是,中外文化由此開始了交流。到了現在,中國的大陸上有了西洋樓,外國也有了唐人街。不過,最大的還是節日上的改變,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紛紛進入了中國。每個中國人似乎都受到了外國文化的影響——愚人節,不知有多少明星在微博上說自己離異,又有不知多少人的友誼受到了傷害;情人節,超市裡的巧克力被瘋狂搶購,畫滿桃心的氣球漫天飛舞。平安夜,幾乎每個學生用禮盒裝著蘋果送給老師。聖誕節的那天,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比過年還熱鬧,聖誕老人的塑像和聖誕樹隨處可見,小孩兒的枕邊,都擺著一隻長長的襪子,下面還壓著一張精心裝飾的願望單。這些在西方國家才有的節日,如一陣風從大洋彼岸吹來,久久不肯散去。而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正在一點點淡忘,就拿過年來說吧,本該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現在,滿城的燈火掩蓋不了一年比一年少的人群,掩蓋不了一年比一年低的歡呼聲,掩蓋不了一年比一年淡的年味兒,人都去哪了?幾乎所有人都呆在了家裡,有的在看春晚,有的再聊天,更多的是在電腦手機前「搶紅包」,難道中國的春節真的會變成「搶紅包節」嗎?
華夏文明的去向
不僅如此,我們的華夏文明被搶走了,佔領了。不久前,韓國居然口出狂言:「春節、元宵節是我們韓國的節日,中國所謂的傳統節日是從韓國傳過去的。」這是從文化上的侵略,更是精神上的侵略。每個中國人看到這條消息時都怒氣沖沖,談論著韓國的種種不是,而忘記了自己的「罪行」。當那些守候在電腦手機前的中國人忙著搶紅包時,殊不知鄰居韓國正年味十足。他們說不定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著春晚。飯後,又到街上散步,放飛孔明燈,馬路上,人們敲著鑼吹著號……這本是中國過年的景象,如今都已經變成人家的了。讓你意想不到的是,一大波一大波的美國人跑到中國看春晚,過春節……我們的傳統節日如一桶水,但盛水的桶有一個洞,水正在一點點流逝。
拯救我們的文化
桶破了,我們就要修補它;水漏了,我們就要重新再挑。中國人應放下手中的手機,和家人一起過春節;中國人,應放下情人節的巧克力,和家人一起過好每一天;中國人,應該放下枕邊的襪子,安安穩穩睡個好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要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丟棄那些並不重要的外國文化。
我們要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我們要拯救正在消逝的傳統節日,我們要讓華夏民族的血脈一直流淌!

3. 關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共建文明精神家園」的作文800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根,滋養著民族之魂,引領我們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在五千年的歷史中應對各種挑戰、天災人禍以及外來侵略,適應形勢的各種變化,創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物質使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出現了無數偉大的人物。

今日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在社會主義大國。21世紀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21世紀頭一個十年,我國GDP「趕日超美」,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步提升。今日的中國是東方雄獅,是初升之日。是騰飛的巨龍!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千年文明古國的大國風范。

「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儀,故謂之中華。」中華民族廣博深厚的精神是我們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洐發展的思想基礎,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維系全體人民的精神紐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正在這種情感上近代歷經磨難的中國至今仍屹立在東方,而不是消逝在歷史長河中。

歷代以來,中華民族涌現了一大批具有濃厚愛國主義情懷的仁人志士。宋代「精忠報國」的岳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爾樂」的范仲淹;明代抗擊倭寇的戚繼光;清代從荷蘭殖民地者中誓死守衛,和敵人同歸於盡的鄧世昌;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用筆作抗戰,喚醒民族的魯迅、老舍等人。

新中國成立以後,一大批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建設祖國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航天之父」「箭之王」錢學森。榮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最高獎」的師昌緒……他們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不朽貢獻,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應該從小樹立愛國意識,銘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這些偉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為祖國更美麗的明天作貢獻。

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崇禮重德,尊師重道是傳統美德。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語,禮貌待人,樂於助人,熱心公益。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教導我們首先要注重個人的修養,同時培養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樣,國家就會長治久安,人民就能生活幸福,安居樂業。

「百善孝為先」,生活中,我們要尊敬長輩和長輩在一起時,要禮貌,遇見長輩要打招呼;進門出門時要告訴長輩……這些雖然只是一些小事,但這些點滴小事的背後包含的是你對長輩的孝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沉澱讓中華文明散發著悠久的韻味,有著聞名於世界的科學技術—四大學科。三大技術,四大發明。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經、史、子、集、書、從書。其中著名的有十三經,《史記》諸子百家,《詩經》等。

先祖給我們留下的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足以讓我們受用終生。傳承這些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不僅要傳承這些文化,更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創新和發展。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讓我們共築中華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4. 關於寫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800字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淀,以百餘年磨難為基點,以五十餘年發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只浴火重生的鳳凰!
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可真是數不計數。如:中國陶瓷、文房四寶、四大發明、皮影、樂器等等。今天,我就著重說一說元雜劇和文房四寶。元雜劇第一人是關漢卿,這位中國第一位戲劇作家一生寫了60多種雜劇,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劇作700年來一直上演不衰。關漢卿的劇作有描寫社會矛盾、歌頌人們斗爭的《竇娥冤》、《蝴蝶夢》、《魯齋郎》等。
文房四寶就是人們說的筆墨、紙、硯。筆因王羲之的緣故,李渡毛筆名聲大振。墨: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紙: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鉛山造紙狀況,對連四紙作了說明,並給予很高評價。硯:星子的金星硯和婺源的龍尾硯都具有1000多年歷史。
是啊,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歷史悠久呀!

篇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裡,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裡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裡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伙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里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篇三:發揮科技優勢 弘揚傳統文化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為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為要,科技為輔?
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現代科技有一種盲目的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而又歆羨的種子。科技強國也被無數國家奉為圭臬。科技霸權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代科技的優勢展露無遺。
但我們就該為此放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並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著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為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淀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的生機。科技賦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傳統文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蘊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著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發揮科技優勢,改造傳統文化,是保持傳統文化生機的不二法門。
同時,傳統文化的道德原則、和諧理念也指引著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走向。先進科技的發展為人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現代建築的發展並隨著鄰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進步伴隨著健康的,電子文檔的的發明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書寫能力的退化。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也只能依靠傳統文化。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令舉世深思的論點:「挽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決21世紀人類的生存問題,必須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學說中汲取智慧。弘揚傳統文化,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指引著科技的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5. 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作文高中800字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台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簡訊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個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鍾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里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6. 求一篇高中水平的關於傳統文化的語文作文,要求800字,文筆優秀。

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一瞬,珍珠的色彩也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也會如此蓬勃。

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正是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形成的。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可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於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幾乎全都置於腦後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到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人在為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提倡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多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傳統的中化文化不能丟!因此,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會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須靠我們用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是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未來!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的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的鴻篇警後人,若不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怎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萬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昔,是誰苦心鑽研十餘載,終使兩星成?是誰奮斗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他們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堅定,他們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於繼承和傳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統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若駕一葉扁舟,但仍能驚動一片大海。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高考滿分作文。。。。。。。。。。。。要不要???

7. 有關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議論文的好題目

《永恆的傳承》
《我們的驕傲》
《不破不立,無本五行》
《去蕪存精》
剛剛想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8. 中華傳統文化優秀作文(300字以上)

傳統文化作文----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可以叫端陽節回,傳說那天是中國古代答偉大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愛國詩人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河裡。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到端午節時,大家就劃著船把飯投進江里,可是後來他們發現投入江里的米飯全被魚吃了。於是,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種長長的葉子里包成四個角的形狀,魚見了以為是菱角,因為菱角有尖尖的刺,魚就不敢再吃了。

直到現在,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吃粽子、賽龍舟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外婆也會把長長的、青青的艾條掛在家門口。我最愛吃的就是大肉粽了,特別是高速公路上的紹興服務區賣的「諸老大」粽子,味道非常鮮美,讓我回味無窮。

9. 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作文

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傳統美德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當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資源。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青少年身上,寄託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 [i] 建設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證,同時也要有文化上保證,講廉政必須講廉政文化。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彌足珍貴的思想寶庫,可以為中國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資源支持。本文要討論的是如何吸取中國傳統精華推動中國廉政文化的建設,並認為中國優秀傳統中有關「立志」、「畏」、「知恥」的論述,對當下廉政文化建設具有直接的關系。 一、志在「立志」 樹立廉政之風,應該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們不主張唯意志論,也不主張精神決定主義,然而人的行動總被意志決定。意志不會憑空產生,意志一旦樹立,就會變成行動的方向與動力。意志有高遠、平庸之分。有高遠的意志,就有明確的生活目標,遠離腐敗與墮落的陷阱。意志,也是一種「關心」將什麼放在心中,耿耿以懷,成為意志高潔低庸的分界。 毛澤東說:「我回憶起有一次在一位青年的家裡,這位青年談起要買肉的事,他在我面前把我的僕人叫來,同僕人討論了半天買肉的事,才叫他去買了一小片肉。我心裡非常不安,以後就不再和這位青年見面了。我和我的朋友們,只高興談論大事情——中國人類的本性和人類社會、世界、宇宙。」 [ii] 在毛澤東看來,關心「人類的本性和人類社會、世界、宇宙」,這樣的人,意志高遠,可與共大事,僅關心個人的物質生活,將其放在生活追求的第一位置,這樣的人連做朋友的資格都沒有。 不能說,毛澤東沒有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他自小讀孔夫子的書,崇拜過曾國藩。他相信過一種理論,即「意志本源論」,意志與精神之間是對立同一的關系,一方面物質決定精神,一方面精神一旦決定,又反過來推動事物的發展變化,影響著生活、工作與行動,成為力量之泉。離開意志,人成為軟骨動物,失去方向與動力。 孔子說:「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這是孔子對他學生曾參說的一番話。一個讀書人,應該將遵行發揚道義作為志向與目標,如果不是這樣,總以穿不上時髦光鮮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覺得羞恥,這個人就不值得與他討論問題,大概作朋友的資格也都沒有。將孔子的話與毛澤東的回憶聯系思考,是不是可以說:毛澤東在立志這個問題上確實受過孔子的影響呢? 《郭沫若傳記》有以下一段記載:一九四六年「皖南事變」中被非法逮捕的葉挺出獄,前後關押達五年零兩個月。當天晚上,沫若去紅岩村看望葉挺,兩人熱烈擁抱,淌著熱淚縱聲歡笑。葉挺第一句話就說:「沫若,記得,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這是葉挺最喜歡的兩句話,當他初任新四軍軍長的時候,郭沫若與他同住在漢口太和街,曾應他的索求,把這兩句話寫成一幅中堂。「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這句話正出自孔子的《論語》。 立志,需要「明志」。儒家之志乃「內聖外王」。中國自古以來沒有自己的主體宗教,然而儒家思想卻有類似宗教的意義。內聖,就是加強自我修養、樹立理想境界、磨礪堅強意志;外王,即是服務社會,管理國家、賓士社會。 [iii]中國傳統文化有「修齊治平」 的說法,即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國家公務員,不是聖人,總當潔身自好,服務國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遠,受腐敗誘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強。即便沒有「聖人」之志,起碼的君子之道還要遵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今天的情況是,不是等到「窮」了以後才獨善其身,而是在「達」的時候既不「兼善天下」,也不「獨善其身」。有道說:「晚景從良,一世之煙花無礙;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一生即便有諸多不是,晚年改錯,總歸可取;有人到了老年失去應有的操守,半世辛勞付之東流。 [iv]傳統告訴我們,保護晚節,是基本的立志,節志晚全,是「底線」的要求。 怎樣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國古代格言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所謂淡泊,就是清簡素樸,少一點私慾。這樣,謀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樣燃燒,浪花一樣翻滾,酒醉一樣躁熱,而像鏡子被擦拭乾凈,像池水被沉澱透明,這時候高遠純潔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現,主宰原本飄盪無主的心。方誌敏在《清貧》一文中寫道:「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今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幹事業更需要耐得住清貧。方誌敏的一生是對中國優秀傳統的最好注腳。歷史告訴我們,無欲則剛,胡長清、成克傑作為典型的腐敗分子為的是貪得無厭,驕奢淫侈。他們以權力為工具,追求享樂、謀取私利,權錢交易、權色交易,以至國家財產嚴重損失。與胡長清「情如手足」的「大款」周雪華在交代他們的犯罪「心路」時說:「我是一個釣者,把有副省長之尊的胡長清釣住了。但有時又想,我也是一條貪吃的魚,這不正是因為他的權力,釣走了我的金錢嗎?」 [v][4]這段話值得我們反復吟味深思。 王陽明是將孔子思想作發揚光大的中國明代思想家,留給後人一本重要著作《傳習錄》。王陽明一生主張「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說,人都有良知,這種良知與生俱來,愈是到了後來,被私慾蒙蔽,人心也就一天天壞下去。他主張在生活中,對後天所染的心靈垃圾作不斷的清除,通過知行合一的工夫至於「致良知」的境界——良知的恢復與重光。「至良知」是崇高的心境,高遠的志向,同時也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立志的思想里程。 王陽明說:立志就要「收放心」。一個人總要清心寡慾,持志不動,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狀態。然而很多時候,人心是浮盪與浮躁的,受聲色犬馬的誘惑,東追西逐,不知所至。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變成發狂的「牲口」,放逐於名疆利場。所以,王陽明說:雞鴨放出去了還要收回來,更何況是自己的心!王陽明的思想對今天還是有用,因為我們的一部分官員的良知真的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就像放出去的雞鴨牛羊,收回來難,也不想收回來。 《論語·學而》載:「吾曰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說一個人要養成「吾曰三省吾身」的習慣,日日反思行為,檢點作風,及時發現不足與錯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總之,在立志這個問題上要討論的問題很多。什麼是志?怎樣立志?要回答這些問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是一個可貴的資源寶庫。這個寶庫不用,那就是「資源浪費」了。 二、畏的哲學 行廉政,拒腐敗,心中應該有個「畏」字。下面我們來說「畏」的哲學。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反復提到的一個問題。我們本來受到的教育是「天不怕,地不怕」、「無所畏懼」、「人有多膽地有多少產」。總的說來是無畏。然而,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真可以「無所畏懼」嗎?也不是。 從宗教學的意義上說,世界上有三個宗教區,這就是基督教區、佛教區與伊斯蘭教區。立一個宗教,就是立一個可以值得畏懼的東西,叫你去怕,用這個來維系社會與人心的秩序。因此,西方人怕上帝,怕了以後入地獄。信佛教的人就怕如來佛,怕一個生報應。伊斯蘭教不像其他兩個教有偶像崇拜,廟宇中不設偶像,就是告訴你安拉無處不在,有個看不到的眼睛,看不到的手在主宰你的命運,讓你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怕字。共產黨人不信神,革命時代講「無法無天」,說的是大無畏的精神。這是當時歷史條件所規定的。然而,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當我們的黨已經成為一個執政黨的時候,就要在心中立個怕字,有個「天」字,這個天不是神,不是佛,不是安拉,是「民」! 陳毅有一首詩,大家都知道。這首詩有以下的句子:「手莫伸,汝言懼捉手不伸,伸手必被捉。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汝言懼捉手不伸,人民咫尺手自縮。」其實這里就說到了一個怕字,一個畏字。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不敢伸手,怕的是「黨與人民在監督」,怕的是「萬目睽睽難逃脫」。 鄧小平在《共產黨員要接受監督》一文中說過: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謹小慎微不好,膽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無所顧忌。小平的話是很有深刻的含義的,其中包含著深刻的辯證法。這就是共產黨一方面要不怕,一方面要有一個怕字放在心頭。說不怕是因為我們正處在改革的時代,許多事情我們是頭一回遇到,這就需要無所畏懼的精神,大膽實踐,勇往直前。說一個怕字,是自我修養而言,凡是遇到個人利益得失的時候,就要三思而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時刻記住,一失足將釀成千古之恨。根本的區別還是為公還是為私。為一個公字,要敢字在前,為一個私字要慎字當頭。有了這樣的自覺,就可以建立起來廉潔的黨風,就使我們的幹部走在河邊不濕鞋。孔子曰:「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矩,在今天來說,就是黨紀國法,就是規范我們行動的規矩。有了這個規矩,對其有敬畏之心,時刻想到「不越矩」,得到的將是更大的精神自由。 [vi] 畏是一個哲學,這哲學是中國傳統提示我們的。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在此三畏之中,孔子強調的是畏天命。他在很多地方說到天命。他說:「五十知天命」(《論語》:《為政》)。他將命與「天」聯系起來,而強調天的可畏可敬:「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天之將喪斯文也,後者不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天生德於予,桓其如予何?」(論語:《述而》) 在孔子看來是「天」是宇宙人間的絕對主宰,是人間倫理的終極根據。天將給予一切,也可以收取一切。天可以認可一切,也可否定一切。如果在人間之上還有一個客觀意志的存在,那麼這個絕對意志就是「天」,具體說來是「天意」,是「天命」,是不為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上蒼意志。 「畏天命」,等於宗教信仰,中國古代沒有宗教的形態,而有宗教哲學。「一句非常簡單的話,越說越使人不懂,就是哲學。」這雖是笑話,也蠻有道理,由此可見哲學之難懂。中國的鄉下人往往是大哲學家,很懂得哲學,因為他相信命。至於命又是什麼?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壞,都認為是命,這就是哲學,他的思想有一個中心。天命也是這樣,這「畏天命」三個字,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這些都是「畏天命」。一個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個人到了無所怕,不會成功的。 上面這些話是台灣一個學者叫南懷瑾說的。有的說得不對,有的說得還有道理。其實我們不妨將天命理解為「規律」,自然的規律,社會的規律;理解為民意,人民的呼聲、人民的意志、輿論與心願;可以理解為全球化的世界的歷史進程與發展趨勢,即所謂的「歷史潮流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里,人民最重要。天命是人民的意願與「命令」。一個人在做腐敗的事情的時候就要有所畏懼,因為他已經在違背規律,違背人心,違背潮流。個人是這樣,政黨也是這樣,沒有一怕字在心裡放著,就會出大問題。孔子說:放於利而行,多怨。這個放,就是放任,就是無所顧忌。當一個人拿著人民給的權利,肆無忌憚地去做營私的買賣,必然召來人民的怨恨。唐代詩人白居易詩雲:「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波浪覆虛舟。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一時來看,貪污腐敗可以得到滿足貪鄙的心理,然而等著他的是火光燒屋、波濤覆舟,引來滅頂之災。 古代有君權神授的說法,實際上現在是「政權民授」。我們手裡有了權,這權是誰給的?是人民給的。民如水,執政者駕著一條船,心裡哪一天,沒有了人民的「天」,水隨時都有「覆舟」的可能,這怕不怕呢?想通了這些,我們的幹部就保得住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抗得住各種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 [vii] 孔子又說到「畏大人」,這個大人並不是一定指官做得大。對父母、長輩、有道德學問的人有所怕,因為他們的人生中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去吸取與參考。第三「畏聖人之言」,這是叫我們去讀書,因為許多總結歷史經驗的好書都是「聖人」,也就是歷史上的有知識有道德的人寫的,從書本上學習,並抱著敬畏之心,按照所說的去實踐。 有了這個三畏,孔子告訴我們還要有「三戒」。孔子說過:「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這就是說:有道德、有學問的君子,應該有三件事情時刻警惕和戒備:年輕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貪圖女色;壯年體魄強壯,精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爭勝奪強;老年疲憊衰弱,不可以貪得無厭。問題就出在到了老年的時候往往特別的貪財。這就是說愈是到了晚年,快到退休年齡的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這時候就要特別做到如履薄冰,將一個畏字,一個戒字放在心上。 許多貪官落馬,走上不歸之路,就是心中少一個畏字。至少是這個畏字沒有對他產生最大的威懾力量。以下是關於成克傑走向路的一個心理記錄:「在成克傑的大力支持下,有一塊地最終以低價改批給銀興公司。不久後的一天,當周坤將一提包錢遞到成克傑手裡時,打開拉鏈後成克傑著實嚇了一跳。他本能地把錢推了回去」,「那一晚,滿屋都是鈔票的墨香,成克傑和李平頭枕著錢,腳踏著錢,身子壓著錢,通晚睡在錢床上真可謂過足了『錢癮』,而錢帶來的不都是快樂,據李平後來交待:『那晚一上床就有種恐懼感』」。然而無論是成克傑的「嚇一跳」與他的情婦的「有種恐懼感」,都沒有讓他們在的道路上站住腳。對他們來說只是出現片刻的猶豫金錢的誘惑力還是把他們帶到了亡的深淵。 [viii] 從一個畏字引出一個戒字還引出「慎獨」的概念。《禮記·中庸》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道義如同人們的性命是不可有一刻離開的。假如這「道義」是可以離開的,那也就不成其為道義了。所以君子找到自己信仰的真理,會將它如生命一樣珍視,每時每刻把它作為生活的指南,行動的准則,時時生怕違背了它,懷著戒慎與恐懼心情。這里又要知道「不睹」與「不聞」是什麼意思。這是說道義、真理作為一個意識思想有的時候看不到與聽不到,處在「隱」與「微」的狀態。然而就是這樣,君子對道義與真理要格外留意,不可以有絲毫的麻痹。用今天的話來說,人常處在兩種狀態之下。一種狀態是有人監督與提醒,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什麼不應該做。這個時候保持頭腦清醒容易做到。然而也有這樣的時候,你是一人獨處,離開了受監督與提醒的環境,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道義與真理不彰不顯,處於「隱微」的狀態,那就全靠你自己了,這就是慎獨。 [ix][8] 三、知恥與道德建設 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和他的一個親屬談話時說過:"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臣下一個個都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而國家還沒有辦法治理他們,那麼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國民黨是這樣,共產黨也會是這樣。殺張子善、劉青山時,我講過,殺了他們就是救了二百個,二千個,二萬個啊。我們共產黨不是明朝的崇禎,我們決不會腐敗到那種程度。誰要是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我毛澤東若是腐敗,人民就割我毛澤東的腦袋"。重溫毛澤東的這句話,使我們明確廉政文化建設與知恥文化的建立有很大的關系。 美國有學者出了一本論述日本文化的書,書名叫《菊花與刀》。書中她定義西方文化是罪的文化,而日本文化是「恥」的文化。西方人那裡對罪有特別的敏感性,基督教文化教育他們,人天生有罪的,這就是原罪。此後的人生中又添加了新的罪。罪的積累將把人帶入地獄。然而在日本文化中,對恥的畏懼卻遠遠超過對罪的恐懼。恥辱作為一種精神緊張,嚴厲地約束著日本人一生的思考與行動。筆者在日本留學生活時也注意到,當一個日本人犯下罪行,他承重難當的不是罪惡引起的內責,而是罪行帶來的恥辱。可以看到,一個政府官吏發生重大錯失,恥辱會讓他走上自殺道路。警視廳將一個貪污犯押上刑車,都要在他的頭上蒙上黑套,並一定將他的領帶卸去,原因也是為防止他自殺免辱。 是令人可怕的,而羞恥可足以讓人去,可見恥給人帶來的壓力有多重,所產生的精神威懾力有多大。 這又使啟發,規范一個社會秩序的有兩個東西,其一是刑法,其二是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規范。恥是文化,不是刑律,但已經成為精神意義上的刑律。其與法律刑制一起擔當著社會秩序的管理工作。其所起到的社會約束作用,有時甚至超過刑律與法制。從社會學的意義上說,前者是物質法制,後者是精神法制。前者是表層法制,後者是深層法制。恥的文化與東方傳統中的倫理理念,就是這樣的精神法制與深層法制。 前面舉的多是日本的例子,其實關於恥的文化,是從中國傳播到日本的。關於恥的文化中國古代典籍中比比皆是。《論語》說:「行己有恥」。孔子這里說的是作為一個人都要有自尊、自愛之心,不要做出令自己感到羞恥的事情。喪失了恥辱心,一個人就到了葯石難救的地步。他還說:「知恥近乎勇」,是說知道什麼是恥辱,這樣的精神自覺會給人帶來勇氣。勝己者,勝人。人最大的勇氣是戰勝自己的勇氣,而這樣的勇氣孔子說是「知恥」的結果。人生道路上有許多陷阱,人們的性格上有許多弱點。中國佛教說:人身上都纏著三條毒蛇,這就是好女色——痴、想權位——嗔、愛金錢——貪。許多人被這三條毒蛇纏的。怎樣才能從三條毒蛇的纏繞中解救出來呢?沒有其他方法,就是需要自己解救自己的勇氣,而這勇氣是從「知恥」的道理中來的。 孟子說,「人不可以無恥」,又說:「羞恥之心,義之端也」。歐陽修也講過,「廉恥,是立(做)人之大節」。這也就是說,自我修養,應該從知恥開始,一旦有了羞恥之心,社會上的道德建設也就開了一個頭。做人有小節大節之分,知道什麼的羞恥是做人的「大節」,萬不可輕視。康有為則講過,「人之有所不為,皆賴有恥心」,「風俗之美,在養民知恥」。這也是說糾正上的風俗,要從之恥做起,讓社會上每一個人都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一個羞恥之心,社會就會有希望,許多新事物、新風尚的推行就會變得容易得多。現在貪官犯贓,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羞恥兩字。法網恢恢總有漏洞,道德自省無處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幹部明德知恥,就不可能從思想根子上鏟除腐敗。 「教人,使人必先知恥;無恥,則無所不為。既知恥,又須養護其知恥之心,督責之使有所畏,榮耀之使有所慕。督責榮耀,皆非所以為教也。」這又告訴我們,必須在社會上培養知恥明德的風氣,重在教育與「督責」。要讓民眾,首先是幹部懂到什麼是可恥,什麼是光榮。要像做啟蒙工作一樣地去做知恥的教育工作。恥字從耳,「恥」字的原義是對可惡不倫之事的輿論鞭打與精神譴責,是罵聲不絕的斥責。社會輿論正在譴責腐敗,力度還要加大,要讓腐敗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一切與此有悖的思想論點都要掃除干凈,諸如「市場經濟必然產生腐敗」、「腐敗搞活經濟」等謬論都會使腐敗分子對自己的作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讓這樣的歪理盛行其道,根治腐敗將只能是一個烏托邦理想。 以上我們重點講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個重要的思想,即「立志」、「畏」與「知恥」。不是說中國傳統文化優秀部分僅此而已,其如大海,選擇以上幾點開展討論,僅是瀚海拾貝。也不是說中國文化傳統對廉政文化建設起支持作用的只有以上諸思想,只是作者認為這三個思想與廉政文化建設具有比較直接的關系,以此舉一反三,直至對中國優秀傳統取得深切體認。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將其作為封建餘孽,批判有餘,承傳不夠。我們要做的是披金淘沙,更新再造,使其中優秀成分復興光大,成為社會主義文明大廈的有益資材。假如我們對傳統文化有了這樣的新認識,假如我們真覺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果真對廉政文化建設有所助益,那麼相信中國廉政文化乃至中國新世紀新文化建設將開拓出一個新的局面。

閱讀全文

與關於傳統文化滿分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