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l愛蓮說的寫作背景
愛蓮說寫作背景:據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於都,邀餘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游岩題石,並有詩刻石。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贛州府志》記有愛蓮書院,雲:「愛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為督學試院,有周茂叔蓮池遺跡。」又有愛蓮亭條目:「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已建蓮池,並於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愛蓮說》。
(1)愛蓮說寫作文擴展閱讀
愛蓮說藝術特點:
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簡要直切。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現的內容卻是豐富的。這里有愛花史的概述,有對蓮花的描繪,有對諸花的品評,有自己感情的抒發。而這一切,無不是為了突出「愛蓮」的主旨,宜接寫蓮,約佔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詳略得當,而無文意不足。
⑵ 愛蓮說 作文600字
前二天偶然讀到一篇古文,是宋代大哲學家周敦頤寫的《愛蓮說》。雖然有個別地方不太懂,但我還是能體會到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大家都見過蓮花,可又有幾個能體會出蓮花的高潔,蓮花的君子氣概呢?在文中,作者用婉轉的語言表達了對蓮花的贊美之情。文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美麗的蓮花不正像作者所描寫的那樣嗎?
開放的蓮花朵朵清香,打著骨朵的蓮花含苞欲放,楚楚動人。早上的蓮花精神抖擻,朝氣蓬勃;晚上的蓮花,若隱若現,朵朵幽芳。近看蓮花,像一個寧靜素雅的少女;遠看蓮花,好像很多身穿紗裙的女孩在舞蹈。總之,蓮花就是給人一種身心清爽舒暢的感覺。
作者雖寫的是蓮花,但他卻是借蓮花來說做人的道理。「蓮,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君子就是道德高尚,品格正直的人。文中說:「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悲慘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讓,他不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嗎?」他生活在那麼一個悲慘黑暗的社會里,到處充滿著陰謀與欺騙,可他卻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善良人品,不被那些「淤泥」污染。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品格嗎?
我相信,如果人人都像蓮花那樣正直善良,世界的明天就會更美好
⑶ 模仿愛蓮說寫一篇作文400字 愛……說 白話文
哥們時間那麼久了恐怕你已經用不上了,老師歧視我修改後的文,估計認為是抄襲,可是我沒抄,幾篇寫的沒我好的得到了老師的肯定,我非常憂郁。決定普及我的作文,若干年後!說不定同校校友能抄到了我的作文,然後批改那位仁兄的老師正好是我的班主任•••••••
我就幸福了~
愛月說
撩起窗簾,凝望著窗外風景。白日喧囂且車水馬龍的城市此時靜謐無比,勞累一天的人們安詳的沉睡著,也許還做著美夢,第二天他們將會精力充沛的醒來面對一張時間排得滿滿的日程表。抬頭仰望浩瀚夜空,一掛皎潔的明月嵌在深沉暗色的巨大蒼穹,溢出清淺朦朧的月輝。在被黑暗吞沒的城市,幾不可見的闌珊燈火與月光是唯一的光芒。
明月好似一張精緻的長弓,哪位英雄能舉起這張長弓拉弦搭箭射大雕?明月也像一葉扁舟,載著哪位孤獨的人流浪宇宙?明月有時還像一輪玉盤,在中秋佳節眉眼彎彎照耀著團圓的一家人。明月的腰帶時窄時松。這掛明月有多少美麗傳說?傳說後裔之妻嫦娥偷嘗丈夫的不死葯而奔月,從此一生寂寞徘徊於清冷孤寂的月宮,唯一陪伴著她的是玉兔與不停劈砍著桂花樹的吳剛。可嘆嫦娥得了長生卻與親友丈夫分別。這掛明月有多少詩人吟誦?蘇軾曾對月思念胞弟子作水調歌頭,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李白曾月夜花下獨酌吟:「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明月若要是個人,定是個愛害羞的少女,只有在夜晚才會褪下雲朵的面紗,展露出真面目,而白天卻收斂光輝仰慕目光一眨不眨盯著太陽哥哥。
明月無私,在傍晚太陽下崗時代替太陽照亮大地,令黑夜不是那麼觸手五指黑,令迷途人籍著清淺光輝尋著回家路。今日不復昔日夜空繁星如水,天邊寥寥幾顆星子散發著微弱的光芒,再無眾星捧月之景緻。唯有明月仍盡著綿薄之力,在太陽西下時不變的升起,將皎潔月光灑向大地。
若環境益加污染,未來會不會有一日空中再也看不到月亮和太陽?那時人類將會是什麼境況?
⑷ 仿照《愛蓮說》寫作文
伱ゐ什庅崾梅の? 在數不勝數的繁花中,美麗、嬌艷的很多很多。我單單喜歡平凡的梅花,與我志同道合的還有梅妻鶴子的林逋。古代描寫梅花的詩句也是很多的,宋代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是那樣的優美,把梅花的樣子深深刻在了讀者的心中。 梅,一種極為平凡的植物,盛開在令人畏懼的嚴寒,獨占枝頭,不畏不懼。他是冬天的佼佼者,以一身潔白或墨黑所征服花的世界。他由五瓣嬌小的花瓣組成,白梅是那樣的純潔;墨梅是那樣的高貴,在伴有梅花獨有的那種幽香,立刻把人深深吸引著。 冬天,大地萬物都沉睡了,看不見高貴、典雅的玫瑰,看不見出淤泥不染的蓮花,也看不見婀娜多姿的菊花,只有它,一朵朵小小的梅花,正義凜然地聳立在冰雪地的嚴冬。他抬頭挺胸,十分神氣的佔領了整個冬季人們的目光。他不與百花爭春,他只在枯燥的冬天,開放,吐露芬芳,他把冬天點綴得冷艷動人。 梅花以他不怕嚴寒,勇於戰勝生活中一切不利環境而獨占枝頭,我們也該學習他的不怕困難,勇於戰勝挫折。在學習中,我們要加倍努力,更上一層樓;在失敗後,我們要拍拍胸脯,抬起頭,說,我能行;在生活中,我們要勇敢的生存,不被惡勢所擊敗。這就是梅花對我們的啟示。 我愛梅,我愛它的嬌小動人,我愛它的幽雅香氣,我更愛它的不畏嚴寒,勇往直前。 這篇怎麼樣?你看看你吧!
⑸ 愛蓮說的寫作背景
周敦頤寫的
寫作背景:
《愛蓮說》是我國古代散文之精品。全文116字,結構嚴謹,筆意超越,言簡意賅,情景交融,其採用「借影」筆法,以蓮自喻,有著深邃的思想內容。值得知道的是,這篇選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頤於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贛州)道判署內寫作的。
正如《愛蓮說》抒意,周敦頤雖身居官場,卻始終未曾放棄讀書治學,著書立說,教育青年提攜後進。宋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二程——程頤、程顥,便是他在贛州一手培養出來的弟子。他做官也和別人不同,「為政精密,務盡道理」,他在1045年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參軍(一種小官)時,為了一個法不當死的囚犯,和頂頭上司 轉運使王逵據理力爭,並遞上辭呈,不願為官,終於使剛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認自己的錯誤,囚不得死。周敦頤在贛州為官多年,清廉勤勉。《愛蓮說》據傳系他一次游覽於都羅漢岩之後所作。
從《愛蓮說》一文來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蓮,花之君子者也。」以蓮喻道德高尚的人。且正是文如其人,周敦頤一生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黃庭堅稱贊他「人品甚高」,如「光風霽月」。後來,贛州人為紀念他,立了專祠,並在祠後建「濂溪書院」,書院內還鑿有「愛蓮池」。由於幾經兵燹,原來書院、祠和池均已無存。
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今星子縣)郡守,曾在廬山的濂溪書院中立了濂溪祠,刻周敦頤的圖像及一些文章於石壁。此時,周敦頤的曾孫周直卿來到九江,把他曾祖寫的《愛蓮說》墨本送贈,於是就在書院蓮池旁壁上摹刻了此文,流傳千古。
⑹ 愛蓮說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1、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其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襯托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嚴謹。
2、原文全文如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盛愛
一作:甚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4、作者:
周敦頤,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
⑺ 模仿《愛蓮說》寫一篇作文
1. 愛草說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陸上牡丹月季,水中蓮花芬芳;余獨愛草之頑強.
牡丹,盛極一時淪為土;月季,花敗成泥無問津;草,天寒地凍仍出現,烈火熊熊春又生.余謂世人多愛牡丹,為富貴者;略顯草之寒酸,誰又知富貴顯赫只一時,皆是身外物?噫!草之愛,同餘者何人?
2.愛草說
——仿寫《愛蓮說》
世上人間之花草樹木,可愛著無數。有愛樹者,有愛花者,而愛草者無幾,予獨愛草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不爭是非,看似弱不禁風,實則堅強不屈,頑強向上,昂首屹立於天地之間,可敬可嘆矣!
予謂樹,乃高高在上,有權有勢者也;花,乃嬌嫩柔弱之富貴者也;草,乃真高尚者也。噫!從古到今,樹花只好者,不可數也。草之愛寥寥無幾!
3. 愛學說
——仿寫《愛蓮說》(轉)
天下賺錢之法,可行者甚蕃。古讀書人獨愛做官。自開放來,世人甚愛打工。予獨愛學之開拓眼界長見識,開發智力添慧氣。苦讀畢業,好找工作,生活美好,工資特多,但勤奮而不可貪玩焉。
予謂做官,法中過時者也;打工,法中漸淘汰者也;學,法中至上者也。噫!為官之愛,古後鮮有聞。學之愛,同予者有人。打工之愛,宜乎眾矣。
4.愛食說
五湖四海之食,美味者甚蕃。清慈喜獨愛狗不理。自21世紀來,世人盛愛西食。予獨愛中國美食
之出鐵鍋而不染,濯調料而不妖,美味可口,回味無窮,十里飄香,形態各異,可品嘗而不可褻玩焉。
月餅,中秋之主食也;粽子,端午之必備也;西食,營養價值不高也。噫!中國美食之愛,同予者老外也;西食之愛,宜乎眾矣。
⑻ 模仿愛蓮說寫一篇三百字作文
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受人喜愛的花特別的繁多。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專自從唐代以來屬,世上的人們都很喜愛牡丹。我只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污染。蓮花的葉柄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顯得幽香;筆直地挺立在那裡,只可以在遠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人;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後就很少有聽聞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應該是很多了。
⑼ 愛蓮說寫作背景
據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於都,邀餘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游岩題石,並有詩刻石。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贛州府志》記有愛蓮書院,雲:「愛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為督學試院,有周茂叔蓮池遺跡。」又有愛蓮亭條目:「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已建蓮池,並於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愛蓮說》。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白話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
⑽ 以「愛蓮說」為題目寫作文
喜歡荷,喜歡她的淡淡清香,喜歡它的淡淡粉紅,喜歡她的亭亭玉立,喜歡它的濯清蓮而不妖,喜歡它的柔情似水……
眼裡,除了憐愛還是憐愛。就像雨巷裡的那位帶著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夢里,揮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還是她的身影,除了她的俏麗還是她的俏麗。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對這些後宮佳麗,我卻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藝術家,總覺得它們少了點什麼,不能給我完全喜悅的感覺。也許這正是偏愛蓮的原因吧!
情人眼裡出西施。蓮,讓我覺得它就是花中之王,無可比。朋友說我過於喜愛它,忽略了其他花的美麗,也許是吧!暮春三月,百花爭艷,牡丹芍葯,艷麗嫵媚,使人為之震驚;夏日炎炎,紫羅蘭、玉蘭散發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讓人心曠神怡;秋高氣爽,菊獨傲枝頭,正直傲潔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獨自爭妍,不畏嚴寒,吐放清香,贊美之詞不可勝數。但是,我仍固執地認為蓮才是完美。
對蓮的喜愛,使我成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生活中,對事物的是非曲直,我們也常常是不公正。
夜深了,我靜靜地躺在床上,被這個問題煩擾著。回憶的匣子被偷偷地打開,往事,重現眼前。
因對個別人的崇拜,我成為他的守護者,旁人稍有異議,便拳腳相加,小夥伴們對之畏懼,便緘口不語,使我內心稍稍喜悅;因和親密夥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對錯,不分青紅皂白,硬著臉皮要站在朋友一邊;因對個人稍有偏見.一出現可疑之處,聚焦點便投向他;因為自己的喜好盲目順從,人雲亦雲,都不知道在幹些什麼。
猛然發現,曾經,自己是如此沒有主見,成了失根的蘭花,追逐的浮萍,飛舞的秋蓮,因風四散的蒲公英,我又當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認清每一事物,應拋開自我的個人感情,透過現象看本質,讓我們的生活更有主見,更能感覺自己的存在。就像一棵巨松,紮根在山崖之間,不隨山水、颶風而改變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獨自開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沒有人路過,仍開得那麼鮮艷那麼快樂。
愛蓮,卻不溺蓮。愛生活,應該做個公正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