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作文大全 > 客家擂茶作文大全

客家擂茶作文大全

發布時間:2021-01-07 09:49:18

㈠ 作文:苦竹的擂茶450字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陸河,也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飲食——擂茶。在祖國博大精湛的茶藝中,擂茶是一枝獨秀的奇葩。做擂茶有必不可少的兩樣工具,擂茶缽和擂茶棒。擂茶的做法是:先放一點茶葉到擂茶缽,用擂茶棒把茶葉弄碎後。在連續放入擂茶缽,轉到成糊狀後,在加入兩大把花生後,用擂茶棒把花生搗碎,再轉碎。轉成糊狀後加入沸水。這樣,擂茶就完成了!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所以,喝擂茶已經成了客家人的習慣。招待客人用熱騰騰的擂茶來招待他們,見客人碗中的沒了茶,便再添一些擂茶!
我們陸河還是「青梅之鄉」呢!青梅具有獨特的葯用價值,富含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的營養保健功能,被譽為「涼果之王」、「天然保健食品」。生產的青梅有許多種類品:青梅汁、鹹水梅、梅胚、咸梅干……
陸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陸河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㈡ 求寫梅州客家小吃的作文,400字~

客家涼粉
說到涼粉,客家人應該都知道。這次我跟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梅州特色小吃涼粉吧!
「涼粉」是我們的家鄉話發音的,但是在別的地方這種粉叫做「仙人粉」。或「仙人粉」,仙人凍「。製作起來很簡單,做仙人粉需要的材料只需仙人草和水。先把採下來的仙人草晾乾,再把仙人草和水放在鍋里熬,熬到仙人草梗的皮起粘,用手輕輕一捻既「棉」,就可一收工了。怎麼樣,很簡單吧。
涼粉在安遠很受歡迎是客家人喜歡的夏季清涼飲料,在我們這可以說的上是五步一家攤,十步一處店了。夏天到處都是賣涼粉的,它物美價廉,一碗只要五毛錢就可以了,非常便宜。 我就忠實涼粉。一到夏天,我總要喝上好幾碗。涼之後,甜之後涼粉下肚——涼粉不僅僅好喝,而且有去暑,消熱的功效。傳說啊,有一位小夥子,他的母親中暑了,於是他就背著母親去治病,可是沒想到中間連他也中暑了,然後倒在了地上,他醒來後發現了旁邊有一大片鮮嫩的青草,他經不住誘惑摘下了一棵嘗了嘗,感到嘴裡涼涼的,然後自己的病就好了,他又背著母親回到家裡,把那草熬成可一碗水給母親喝,母親的病也好了,於是這種草就家喻戶曉了。正因為它有這中功效,大家都稱他為「仙人草」。
如果你也想品嘗這美味,就來我們安遠做客,我一定帶你去喝正宗的涼粉,保你喝了還想喝。

㈢ 我要有關於客家人過年的風俗的作文

古代都有說:潮州九縣不同音,潮汕各縣也都有夾雜說兩種方言的居民,所以也有的人稱之為:「半山客」。當然各縣風俗習慣也有所不同的,但總的來說也是大同小異的。

就拿我們客家人風俗來說吧:到了十二月二十五後,我們都叫「入年價」意思就是過了今天新年就算是到來了,所以各家各戶都會在自己的家裡,打掃衛生,辦年貨,釀豆腐,做煎堆(年糕)...到了年三十那天,我們會全家早早的起床,家裡每個人都各忙各的,我還記得在我小時候,年三十是最開心,最高興的,吃完午飯後,我跟爸爸就一起把新的春聯貼在門上,然後家裡每個人都很早的就洗澡,再穿上新衣服.這時小孩們就等著大人們給我們壓歲錢了。這時也媽媽就開始張羅我們的年夜飯了,在吃年夜飯前,我們還要依照風俗先拜祭一下祖先。

到了年三十的除夕之夜,各家各戶都會在子時一到時,爭搶第一個點放鞭炮:我們當地叫「打頭炮」。誰家最先點鳴頭炮就表示一定會行好運!而到了年初一的早上,起床後,打開門的第一件事也是放一串鞭炮:這就叫開門炮(也叫開門紅)。而每年春節的年初一和年初二,客家人在過去有不動掃帚的習俗。各家不管居室、庭院的地面,盡管堆滿厚厚的爆竹屑、果皮、煙頭、糖果紙、花生殼,都不能掃地。客家人認為在這兩天內掃地,會掃走家中的財氣。這個習俗由來已久。

客家人把年初三稱為「窮鬼日」,那天,把堆積的穢物徹底干凈地清掃出去,叫「送窮鬼」。而在這一天,客家人也是不出門的。

到了正月初四「弦架開」(即年假開)。這一天傳說是上天匯報的神明落地的一天,過去迷信的拜神者,都一早就上神廟燒香祝福,有些還把全家的生辰年庚八字,寫在紅帖上,縛於神轎上,向神許願,希望他「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安」。各行各業在新開市中,都有點「訣術」,教書的喜在筆筒上貼起「新春開筆硯,諸事皆逐意」的小紅聯;做生意的則一早起來就掃地,自外朝里掃,表示要把財掃進來,棲楹牆壁則貼上「開門掃地財長聚,貨如輪轉大利市」等吉利紅聯;農民則說這一天要吃蒜和豬腸,說吃了豬腸、蒜,新年做起事來「長長有和算」。總之,自除夕至正月初四年假開,人人都盼著爭個好頭彩。而年初四,正月大頭,很多人也在這天選擇轉外家(回娘家)。我跟媽媽就是經常在這天去外公家拜年的。

到了年初七,在這天我們那要做叫做:「七樣菜茶」的主食。也就是客家擂茶的一種素食,用的料是用七種蔬菜等配製而成的。配菜有:蔥(表示聰明),蒜(表示會算數),蕎(表示乖巧),生菜(表示生財)...大概意思就是這些,還有個意思就是在過年的幾天里,每餐都是吃的葷腥食物,做「七樣菜茶」是為了清理一下充滿葷膩的肚子...

潮汕和客家人的地方風俗有很多,這些只是我們那裡比較常見的過年傳統習俗。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信仰的一個民主國家。每個不同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習俗。這些也都是我們五千年文明古國和老祖宗遺傳下來的亮麗的瑰寶。也是我們心中的非物質文化的遺產。像我們這些地區和民族的習俗,也固然有它的一些可取之處,我想我們也應該的把它們保存下來發揚光大。

㈣ 求閩西的民風民俗作文650字,急急急急!!

閩西客家民俗

歷史
福建客家人大量是唐宋以後陸續從河南、安徽等地遷入的,主要分布在閩西的寧化、長汀、武平、上杭、永定、龍岩、連城以及三明、清流、平和、南靖、詔安等地。客家在家族制度、婚喪喜慶、生活習慣等方面都以中原漢人風俗為基礎,吸收融合多處遷移地和閩西土著的習俗,形成獨特的風俗。
閩西客家人的婚禮多在夜間舉行,奇特有趣。入夜,男家的迎親隊伍才能抵達女家。女方把家中燈火全部吹滅,要等男方進門用帶來的燈火將女家燈火點亮,新娘才能出門。出門前新娘要站在畫有八卦太極圖的米篩中,脫去舊鞋換上新鞋,稱「過米篩」,象徵辭故土創新業。接著,新娘由父親背出家門,上車(古時用轎)後娘家人把水潑到車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在夫家紮根。新娘上車時要放聲慟哭,表示捨不得離別父母,有孝心,婚後有好運,稱作「哭好命」。
不管路近路遠,新娘都要在天亮前到達男家。路上還要避免和別的迎親隊伍相遇而沖喜,一旦遇上,兩個新娘就要互相交換手帕以示友好。到男家後,新娘由一個多子有福氣的婦人端著盛有柑桔的圓盤(寓甘甜、吉祥)牽引下車,跨過燃燒著木炭的火爐進門,以示帶來興旺。並用米篩遮其上方或踩在腳下,叫「遮米篩」,意為夫唱婦隨;也有改用雨傘遮住,慢步入門。新郎新娘進入廳堂拜堂,男家便開始宴請親朋。宴席上母舅坐在首席上位,上菜時唱道「食雞,新郎新娘好夫妻」;「食豬心,全家結同心」;「食豬肚,子孫大起步(有出息)」等,母舅挾菜後眾人才能動手。

節日
客家人歲時節令繁多,一年有大小35個,如大年初一,客家人先要祭祀祖先,再到廟堂進香,在說話做事上也有許多禁忌;初二起有「新正祭墓」的習俗,各家各戶備上三牲、香燭上祖墳祭掃;初三是「窮日」,一般不出門;初五「開小正」,開始生產經營活動;初七,婦女們早出採集菠菜、芹菜、茴香、蔥蒜、韭菜、芥菜、白菜等7樣菜,共煮而食,以求勤勞聰明、發財得利;正月十五,慶元霄,「開大正」,各行各業全面恢復正常。此外,還有五月初七,木匠師傅紀念巧聖先師誕辰;五月十三日,經商者紀念關帝誕辰;七月七日,供奉織女「七星娘」;八月十五,中秋節婦女請「菜籃神」、掃帚神、笠神、桌神等;九月十三日,鐵匠祭祀爐公先師;九月十四日,泥木匠祭祀柯葉先師,等等。
客家人非常重視聚族而居的傳統。大型的、封閉式的土樓最集中地反映了他們同族聚居的特點,一般土樓的平均居住人口都有上百人。

飲食
客家食文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菜餚豐盛、濃郁,節日時特別是過春節,家家都少不了煮一大鍋燜豬肉;類似的大鍋菜還有釀豆腐、酸菜筍、紅燒狗肉等。菜餚中多用筍,歷史上客家人還研製了各式各樣的乾菜,如武平豬膽干、上杭蘿卜干、永定菜乾、連城番薯干、寧化老鼠干、長汀豆腐乾、明溪肉脯干、清流辣椒乾等,合稱閩西「八大幹」。因這些地方古屬汀州,故又稱「汀州八干」或「汀州八大幹」。傳統的民間宴席流行「八大碗」、「五大盤」。頭碗菜一般都是釀豆腐,傳說乾隆皇帝愛吃釀豆腐,所以這碗菜在這里被稱為「皇帝菜」,身價倍增,非頭碗上桌不可。
擂茶是客家的特殊飲品。據說起源於商代伊尹發明湯液後的葯飲,現以客家祖地石碧一帶為正宗。擂茶製作是將茶葉、曲、鹽一同放入陶制的擂缽內,用樟、楠、楓、茶等樹木製成的擂持擂製成茶泥,加上香料、食品,注入沸水蓋好,幾分鍾後即可食用。配料多樣,日常食品都可使用,分為葷茶、素茶、葯茶、主食茶、輔食茶、自用茶、待客茶等。特點是茶味郁香,清心爽口,既是飲料,又可當飯。

音樂
一番又一番,演奏和諧盛世的歡樂,所有的苦難已從絲弦上,輕輕地撥落,而全部幸福,正從心底里,汩汩地湧出……金秋十月,閩西客家藝術團在世界文化遺產永定客家土樓「振成樓」為遊客表演閩西客家十番音樂,博得遊客陣陣掌聲。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十番」又稱「客家十歡」「打十般」「十樣景」「集歡」「國樂」「十班」「集番」「協番」等。之所以稱為「十番」,是因為樂隊演奏時使用二胡、吊規、椰胡、板胡、月琴、三弦、揚琴、琵琶、竹笛、嗩吶等管弦樂器及板、堂鼓、堂鑼、小鈸、碰鈴等打擊樂器共10餘件,「十」是泛指,並非一定是10人演奏10件樂器。樂隊的組合,除二胡、揚琴、月琴、竹笛及小鑼鼓鈸等主奏樂器必須外,其餘則根據樂隊所擁有的掌握樂器的人才不同而有所增減,可七八人,也可十五六人。它是一種民間音樂,原用工尺譜記錄,不能演唱,但可以吟誦,以行進式演奏為主,主要用於祝賀迎親、壽宴、生日、金榜題名等喜事。
據有關史料記載,「十番」在閩西至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主要流傳於閩西客家的永定、長汀、連城、上杭、武平等縣,深得群眾喜愛,不論城鎮和鄉村,幾乎都有演奏十番音樂的班社,多為業余自娛自樂的組合。革命戰爭年代,一批文藝工作者用「舊瓶裝新酒」的形式,用閩西人民喜聞樂見的十番樂曲,填上革命新詞,如廣為流傳的歌曲《送郎當紅軍》用的就是十番音樂的曲調等,用以宣傳革命道理,鼓舞群眾鬥志,發揮了很大作用,成為我國民族民間傳統文藝與革命斗爭緊密結合的成功範例,也為閩西客家十番音樂增添了燦爛光輝。

服飾
客家婦女的涼帽也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種獨特而別致的圓形斗笠,用薄薄的蔑片或麥稈編成。斗笠的頂部縫有布塊,有的還綉著花(多為梅花);邊沿四周,除正面外,還垂掛著5寸來長色彩不同、折疊均勻的布。年輕未婚的姑娘們要在垂布的兩端編織兩條五顏六色的綵帶,所以,由此就可以看出客家姑娘是否有了婆家。這種斗笠特別能遮陽,笠沿垂掛的色布和飄帶還能招來絲絲微風。客家人習慣稱之為「涼帽」,現在仍為永定、武平、上杭、長汀等縣的許多婦女所喜歡。

(其實我是從網路里搜來的,希望能幫到樓主)

㈤ 五行俠作文1000字

春花秋月無情,滄海桑田巨變.世間上許多國度,都發生過文明的"顛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發生過文化的"斷裂".然而,若從神農時代算,中國茶文化已經歷悠悠四,五千載的歲月.
到底中國茶文化有怎樣的不老"基因",長生"密碼",使其在漫長歲月中,歷舊弘親友,生生不已
然而這些似乎並非世人所關注的,人們只注意茶的喝,卻沒留意到在每一杯茶的背後都富含著茶的文化.
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奇芭,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重拾古老的茶文化,領略茶的真境地.
下面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中國茶史!
悠悠千截起神農,源遠流長至如今
—中國茶史
神農時代—茶葉的開始
茶葉起源於公元前28世紀的神農時代,《神農百草經》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說.
西周—茶葉作為貢品
據《華陽國志》記截:約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代位時,巴蜀一帶元把茶葉作為納貢珍品.
東周—茶葉作為菜餚湯料
春秋時期嬰相公竟公時有"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
西漢—茶葉進行商貿
公元前59年,《僮約》已有"烹茶盡具","武明買茶"的記載
東漢—茶葉葯理功效的記述
華佗在《食倫》中提出"苦茶久食,益意思"
隋—由葯用飲料變成社交飲料
當時茶的飲用已開始普及,隋文帝患病,烹茗草服之見效,於是人們竟相彩.
唐—飲茶風俗漸及人文
茶在唐朝已擴大普及,開始平民化.唐玄宗所撰《開元文字音義》首次把"荼"變成"茶",公元8世紀後陸羽《茶經》問世,且茶葉傳入日本,成通年出現專用茶具
宋—茶文化的弘揚
明—請
茶葉開始在各國銷售,傳播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中國茶藝
了解了四五千年的茶史後,是否對茶有了一番新認識,原來自己所喝的茶,在四千多年前已有了,也可算是種文物吧
若茶史的悠久使你感嘆,那麼中國茶藝的博大精深則更讓你驚嘆了.
首先"茶藝"一詞的來源就有一個發展過程.
起碼在唐代,"藝"字就與"茶"字發生聯姻.陸羽《茶經.一之一源》載:"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采."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茶"與"藝"同時出現的情況.這里的"藝"是指種植而言.
宋代之際,"藝"與烹茶,飲茶聯系在一起.陶谷《茗茶茚錄.乳妖》載吳僧文了善烹茶,高保勉"延置紫雲庵,日試其藝";陳師道撰《茶經.序》,復有"茶為之藝"說.這兩處的意義均為"烹茶"之意,"飲茶"之意,可以說開啟了後世稱品飲程式為"茶藝"的先河.
在這之後,"藝茶"之說頻頻出現.錢椿年編,顧元慶刪校的《茶譜》就有"藝茶"條:"藝茶欲茂,法如種瓜.三歲可采,陽崖陰林,紫者為上,綠者次之."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任果,檀萃編《番禺縣志》記敘"河南茶"時載:"謂茶產珠江之南,故名,其北土沃而人勤,多藝茶."
那該如何定義"茶藝"呢
對於"茶藝"的理解,歷來就是諸說並起,塵埃未定.但是,大體說來不過是廣義說,狹義說和兩者並存說.
當茶藝在台灣開始廣泛使用之時,對其理解就有不同的看法.吳振鐸先生是持廣義之說者.他在《中華茶藝雜志創刊詞》中說:"'茶藝'是茶葉產,制,銷的技藝與飲茶生活藝術之溶化與升華的總稱;是廣義的'茶道',與農業,藝術,文學等有密切的關聯.'茶藝'與我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載《中華茶藝協會專刊》第一集,1987年10月初版)此說把茶學,茶業經貿學和茶文化的各種因子組合在一起,未免流於寬泛.
台灣茶藝專家季野先生則提出:"茶藝學".他認為:"茶藝是以茶為主體,將藝術溶入生活以豐富生活的一種人文主張,其目的在於生活而不在於茶."(《茶藝信箱》,台灣茶與藝術雜志社,1988年出版)此說把茶藝獨立出來,又強調其人文內核,但將生活與茶割裂開來,似又不可取.
一千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我們認為最合理定義的是《中國茶葉大辭典》中(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中茶藝的解釋:"茶藝是指泡茶與飲茶的技藝.這句話其實有三方面含義:
一是把茶藝的范圍僅僅界定在泡茶和飲茶范疇,種茶,賣茶和其他方面的用茶都不包括在此行列之內.
二是指茶藝包括泡茶和飲茶的技巧."技"有多方面的含義,《漢語大詞典》解釋其中之一為"才能,技巧".
三是指茶藝包括泡茶,飲茶的藝術.
其於這樣的認識,我們認為茶藝的內涵,應該是泡茶,飲茶直接相關的技巧與藝術方面的內容.
和茶藝意義一樣,茶藝的分類也是各執一詞.
童啟慶教授在《習茶》(浙江攝影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中把茶藝分為清飲茶沖泡法,添加茶沖泡法,配料茶製作法和冰茶製作法.
范增平先生在《中華茶藝學》(台海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中認為:從時間上看,茶藝可分為古代茶藝與現代茶藝;從形式上看,茶藝則可分為表演茶藝與生活茶藝;從地域上來看,茶藝則可分為民俗茶藝與民族茶藝;若從社會階層上來看,茶藝又可非為宮廷茶藝,民間茶藝,寺廟茶藝等.
綜合起各個專家的說法,以及茶藝各層面的屬性,我們認為茶藝的分類由以下10點來分.
以茶事功能來分:可分為生活型茶藝,經營型茶藝,表演型茶藝.
以茶葉種類來分:一般是按照基本茶類,即六大茶類再來細分,如紅茶茶藝,烏龍茶藝.還有再加工茶類的茶藝,如花茶也有茶藝表演.
以茶葉種類來分:主要有壺泡法(包括紫砂壺小壺沖泡,瓷器大壺沖泡),還有蓋碗杯茶藝和玻璃杯茶藝.
以沖泡方式來分:包括烹茶法,點茶法,泡茶法,冷飲法等.
以社會階層來分:包括宮廷茶藝,文士茶藝,宗教茶藝,民間茶藝等.
以飲茶人群來分:主要是一些特殊人員群體的茶藝,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少兒茶藝,傷殘人員群體的茶藝等.
以民族來分:如漢族茶藝,少數民族茶藝.少數民族茶藝當中又包括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回族,白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傣族,裕固族,納西族,基諾族,布朗族,彝族,景頗族,佤族茶藝等.如大家所熟知的蒙古族咸奶茶,藏族酥油茶,白族三道茶,納西族龍虎鬥,基諾族涼拌茶,都曾有茶藝表演.
以民俗來分:如客家擂茶,惠安女茶俗,新娘茶等.
以地域來分:如北京蓋碗茶,西湖龍井茶藝,婺源文土茶,修水禮賓茶等.
10)以時期來分:一是古代茶藝,二是當代茶藝.古代茶藝又根據歷史時期分為唐代茶藝,宋代茶藝,明代茶藝,清代茶藝等.
但無論茶藝如何分,分成多少個派別,它們都體現了中國茶藝的共性和個性的和諧
統一.這主要為:
一是哲理為先.中國茶藝最重要的是道法自然,崇沿簡凈.道法自然,就是與自然相一致,相契合,物我兩忘,發自心性.崇尚簡凈是簡為德,心靜如水,怡然自得,返樸歸真.
二是審美為重.中國茶藝之美表現在自由曠達,毫不造作,注重內省,不拘一格.所以,中國茶藝雖然有規劃要求,但不僵化,不凝滯,而是充滿著生活的氣息,生命的活力.
三是個性為要.中國茶藝表現出注重意境,百花齊放.茶藝多姿多彩,儒雅含蓄與熱情奔放,空靈玄妙與禪機逼人,繽紛錯彩與清麗脫俗,各種風格都能一一展現.
四是實用為佳.茶是用來喝的,是開門七件事之一,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中國茶藝不伏關注沖泡過程,同時把茶的滋味感覺,心理感受,都很好地融為一體,追求一種極好的生活享受.
探幽攬勝,吾道吾適
——中國茶道
談到茶藝,就不得不說到茶道,很多人都認為茶藝和茶道是同一概念,但實質不然,茶藝和茶道都是茶文化的核心,茶藝注重於喝茶的技巧,藝術享受,而茶道更注重於喝茶過程中對一種哲理性的領悟.有道無藝,那隻是空洞的理論,有藝無道,藝則無精無神.
下面我們從茶道一詞的來源來認識它.
茶道來源在學術界有2種爭議,第一種是持"皎然說"的.
持"皎然說"的,以皎然的詩作為據.皎然,本姓謝,字清晝.他曾作勸慰好友崔使君詩《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其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孰知茶道全爾真,惟有丹丘得如此."
持"封演說"的,以封演的著作為證.今存《封氏聞見記》十卷.其中雲:
"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
道一詞來源的已是悠悠千載的事了,爭論亦無益,倒不如把精力轉移到茶道的意義上來.
於"茶道"一詞的定義,當代的專家,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
有"當代茶聖"之譽的吳覺農先生在《茶經述評》一書中雲:
(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作家周作人先生在《恬適人生-吃茶》中說: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忙裡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的現實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是日本之"象徵的文化"里的一種代表藝術.
種茶道體現的也是人們在品茗過程中的心靈感受,仍屬精神范疇.
(雖然對茶道意義有不少真知灼見,但茶道內涵我們仍未探究到其深處,故不作定論)
,茶道,茶道是否會與道家,道教有關聯呢 的確,在茶道發展過程中,道家,道教對其影響是最深遠的.
予人之印象,往往都有些浪漫精神與玄靜氣質,而這種特殊的表徵就與道家思想有很大的關系,也可以說這就是茶道在茶人身上的形象表現.老莊之說,教人以清心寡慾:"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老子》)這一思想觀念進入茶的世界,便自然地與茶"性儉"相和,而為"茶道"之說又充實了內容.當然道家之說中予茶道影響最大的還得說是那種對自然的追求,對自由的嚮往和對無拘無束生活方式的肯定.正是道家的這些思想主張在中華大地的盛行,使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精神感悟方面有了許多"中國特色",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茶道"才能產生出現於中國.
虛,靜在道教徒眼中是長生之本,超越之基:"靜則無為,躁則有欲.有欲生,無為長存."(《道德真經玄德疏》)人們通過收視返聽,靜心守一之法,使人心處於外無可欲之境,內無能欲之心.
因而道家的"虛靜"思想自然而然地會潛移默化地與茶之"靜"性相通相連,構成茶道的中"靜"之根本."人們一旦發現茶的'性之所近'——近於人性中靜,清,虛,淡的一面時,也就決定了茶的自然本性與人文精神的結合,成為一種實然形態.也就是說,決定了一種文化——一種新的文化形態的出現."而"茶人需要的正是這種虛靜醇和的境界,因為藝術的鑒賞不能雜以利慾之念,一切都要極其自然需真摯.因而必須發行'入靜',法凈身必,純而不雜,如此才能與天地萬物'合一',亦即暢達對象之中,不禁'品'出茶之滋味,而且'品'出茶的精神,達到形神相融的情態."——賴功歐
葉嘉飄香存典籍,意蘊內涵得三昧
——茶藝與茶道
所謂茶道,其實是指品茗的方式及意境最早出現"茶道"一說是在〈封氏穩見記〉中的"因鴻漸之論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鴻漸就是陸羽)
經陸羽大力提倡,茶道在宋唐時期已十分盛行,日本的留學生把茶的一切帶回日本,後日本僧侶最澄來我過研習,歸國時帶回茶種,此為如今日本最古老茶國,15世紀奈良村田的珠光氏綜合了"茶數寄"與"茶寄合"再吹收我國儒家,佛教的文化優點,倡導"奠茶莫湯","一味同心"的精神,創建了日本的茶道."
由於日本的沿襲,"茶道"成為日本人品茗之道的代稱,而中國則慣用"茶藝"來稱之.
茶藝更偏重於生活藝術上的享受,一般而言,當茶作為解渴飲料時,為"喝茶",如細細品味,則為"品茗"若再探究茶葉品質,沖泡技術,茶具鑒賞,品茶環境及茶在人際間的關系.那就進入"茶藝"的境界了.
國學大師林荊南先生以"美鍵性論"四字概括我國的茶藝.
美:為美律,治茶時態度必須從容,並且連貫而下,能顯示幽雅的旋律美,造良好的氣氛.
健:健康是治茶之大本.
性:茶的妙用在於"養性".品茗時,能由情趣中培養靈泉,持之以恆能了悟禪理,實為修身養性之佳法.
論:茶可做為人際關系和睦的橋梁,古代有臣進貢茶以事君,也有君賜茶以愛臣,以今日觀點來說,茶能使朋友之間的暢談更深親友間的情感交流更濃.
茶道在我國更多的是自由品茗者發揮,除了尊守互尊互敬的原則情趣配合之外,都是隨興而至,人名將茶融入生活中,沒有宗教色彩可在茶中加姜,棗,蔥,或調以茉莉,薄荷,這其實與我國民族自然謙和,不重形式有關,而日本茶道中,品茗者的一舉一動都要依照十分嚴格的規定.
尾 聲
茶葉和水才能溶出恰當的顏色,每一杯,都有難言的意趣,澀是青春的感覺,苦是半身的基調,彌漫的香氣是日子溢的歡愉,最後留在齒頰的甜味恰是終了所得.
中國茶文化就像悠悠清茗香一樣,它源遠流長,從歷史的過去一直飄到現代,想必它仍會繼續飄,飄過每個人心中.

㈥ 關干擂茶的作文

煮擂茶是家鄉客家人的飲食習慣,也許是傳統習慣的影響,家鄉人從小孩到老人,都非常喜歡吃擂茶。在老家的城鎮鄉村,家家戶戶都沿襲著煮擂茶的習慣,用擂茶款待客人是家鄉客家人盛情的標志。

擂茶,顧名思義就是用茶葉擂碎泡製的茶。擂茶的工具主要是陶制擂茶缽和木製擂茶棒。擂茶缽是特製的,缽內有一道道像草席紋般的缽牙,通過擂茶棒在缽內的不停轉動,才能把茶葉、花生、芝麻等擂成末。現在也有些人圖省事,採用粉碎機粉碎茶葉,但卻少了用擂茶缽擂出的那股天然香味,故大多還是採用傳統的擂茶方法。
擂茶用的材料有:茶葉、金不換、芫荽、花生仁、芝麻、胡椒粒和蝦肉,(如果能放些苦櫪心和紫蘇葉等,味道會更香)。把上述材料一起放進擂茶缽,加上少許涼開水,用擂茶棒不停地轉動打磨,直至成為茶菜泥備用。然後是炒制配菜。上乘的擂茶要求蔬菜種類越多越好,今天我們用的是小白菜、長豆角、韭菜、生菜、蔥、蕎頭和蘿卜干、河蝦、花生等。菜蔬分別切碎炒熟,蝦豆類則要爆香,然後分別裝盤,擺在桌上,各人吃時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取用,這種方式一如自助餐。把剛燒開的一大壺水倒進擂茶缽,不停地用擂茶棒攪拌,讓菜泥溶化在水中,即成一缽擂茶水。吃時,各人從擺在桌上的菜中選取自己喜歡的,放些香脆花生米,再加上滾熱的擂茶水,這就是擂茶了,米飯可依各人胃口添加。

擂茶這種鄉野飲食,看起來不太雅觀,像一缽大雜燴,初吃的人對此有些驚奇。其實,擂茶中吃不中看。看起來倒胃口,吃起來很香,很吊胃口,越吃越愛吃。擂茶容易消化,平常兩碗的飯量,吃擂茶可得增加到三四碗,甚至五六碗,也不覺得肚子飽脹。 小時候,生活較緊,家裡經常煮擂茶,但那時僅配以花生或芝麻和茶葉擂成茶泥,再倒入滾燙的白粥攪伴調味,但成為一缽擂茶粥,所以對擂茶印象很深。家鄉人對擂茶之所以百吃不厭,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風味獨特,口感好。用多種天然材料配製的茶水,五味俱全,清甘可口,讓人回味無窮。二是綠色食譜,營養功能高。用多種蔬菜和野菜組成的配菜,均為綠色食品,容易消化,也是清腸健胃的良方。夏天吃擂茶可消暑,冬天吃擂茶可溫身,還可以去油膩增食慾,多吃擂茶亦可減肥益壽。旅居海外、內地的家鄉人,通過一起吃擂茶,來感受那濃濃的親情和鄉情,同時表達對家鄉的無限眷戀和殷切感情。

㈦ 我要寫陸河的春節作文四百字,是初一到初十,除夕什麼的

過年是客家人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陸河人過年習俗歸納起來,大致有節前准備、三十下午祭祖、除夕吃團年飯、守歲、燒鞭炮(開門炮)、初一吃齋、初二開年、初三送窮鬼、初四回娘家、初七過人日(吃七樣菜茶)、十五過月半(鬧元宵)。
農歷十二月廿五日謂之「入年價」,三十下午,各家用最肥大的閹雞、豬肉、蛋品、米粄酒類到本宗公廳或祠堂集體祭祖。這是客家人受傳統的儒家人倫思想影響,保留著極其鄭重的敬祖禮節。從古及今,誰也不敢怠慢,一代一代地傳下來。祭祖歸來,合家圍坐一桌吃團年飯、圍爐守歲,共敘天倫之樂。正月初一早,每個家庭都要鄭重其事地選好開門時辰,最早在春歲除夕十一時三十分,最慢者在卯時上四刻,打開大門後點燃串炮,這正是炮竹一聲除舊歲之意,也預示新的一年開始。說到「燒串炮」,則追溯到「燒青竹驅邪祟」的傳說。有史載:李畋居山中,鄰人仲叟為山臊而祟,畋令旦夕於庭中用青竹投火中,竹在烈火中受熱爆破,發出「噼!噼!啪!啪!」之響聲,鬼祟乃驚遁,至晚果安然無事。後人誤以為爆竹可以驅邪祟,遺俗相傳至今日。
初一吃齋之俗與宗教有密切關系。客家地區以前民間信佛道者甚多,但多不出家。即使不是信徒,也受到佛道一些影響,延而習之,即形成了一種地方風俗習慣。初一早起,家中主事者則虔誠地嗽口洗面,鄭重其事地向神明、祖先頂禮膜拜,拜畢全家共吃第一餐齋。至初二日民間謂之「開年」,此時重新殺雞鴨,是日天未亮就食「開年飯」。
「初三窮鬼日」。正月初三,這天即把家中、門外堆積的爆竹紙屑或其它垃圾污物全部清掃,俗稱「送窮鬼」。是日既不外出做客,也不歡迎客人到來。此俗,如今已不盛行。
「初四回娘家」。經過自農歷十二月到正月初三一連一個余月的緊張活動,家庭主婦,至初四日方稍為有閑暇,帶著禮品回娘家(轉外家),住上幾日,最慢於初六日又要回到家中。因古有遺俗,稱之「七不出、八不回」。其意初六不回,則要待到初九日,如初九日不回,須待到十一日了。因當地稱初十日為「小天穿」,不利外出。
正月初七過人日,吃七樣菜茶。「正月初七是人日」,顧名思義,人日即人的生日。據傳天地初開,萬物滋生。一日生雞、二日生狗、三日生豬、四日生羊、五日生牛、六日生馬、七日生人、八日生谷,所以初七日是人日,這是萬物出生中最靈的一天。陸河人在這一天上午要煮「七樣菜茶」為主吃。「七樣菜」即蒜子、芥蘭菜、荷蘭豆、脈子菜、生艾、茴香菜、薄荷等。家庭較富者則外加以蝦仁、魷魚、香菇加油炒熟,然後用上好幼茶(綠茶)、芝麻、花生放入陶制瓦缽內,用擂茶棍仔細擂成糊狀,沖進滾燙開水即成香噴噴的客家擂茶。七樣菜泡入茶中或加入米飯,或入炒米花,由各人所好。這種茶既香醇可口,也清熱散寒,驅邪扶正,沁人心脾,為客家人世代相傳的,中國獨一無二的民間美食。
客家擂茶,源遠流長,待另一章再作專題介紹。
正月十三迎神、做丁酒。
正月十三日農村習慣叫做「開燈日」。有何出處待考中。這一天是迎神和做丁酒。
迎神,即把山間廟中的「王爺」、「帝爺」等用轎子抬回村裡來,安放在已預先搭好的帳蓬屋裡,這種屋即叫「燈棚」。燈棚門口貼著大紅對聯,內容大多是贊美吉利之詞。
迎神當天,天剛蒙蒙亮,人們便聚集在燈棚前准備迎神,每家主事者都帶著香火,提著燈籠,按排列順序整好隊伍。帶頭者為迎神主事,他提著「籮格」①和大燈籠。接著是打頓子銃的人(外地稱三靶連銃),接著是十幾面以至幾十面旌旗,抬神轎、打鑼鼓的,最後是參加迎神的群眾。三聲頓銃,隊伍便浩浩盪盪地出發了。一路上炮聲隆隆,鑼鼓喧天,旌旗招展,火光閃閃熱鬧非凡。把神迎至「燈棚」,人們便爭先上香,然後由主事主持集體朝拜。燈棚前幾十張八仙桌上擺滿祭品,非常豐盛,拜畢,迎神即告結束。午間,燈棚前的戲台上或演木偶或演漢劇,四鄉八里村民雲集此處興致勃勃觀看演出。
下午,按慣例,去歲娶老婆生有男孩者,須在燈棚做丁酒,即為添丁進喜,此俗現在只有個別鄉鎮的村寨流行。
正月十五鬧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上元節,亦叫元宵節,俗稱「正月半」。這一天,陸河農村、城鎮居民的食物以「菜包粄」為主。一大清早, 家庭婦女則要動手准備做粄的菜料。一般人家均以鮮大蒜莖搗碎、豆腐丁拌勻調味為餡,粄坯則採用白米粉下鍋調適當水,加火烹熟, 謂之「烹坯」。最後家庭主婦邀請鄰里嬸嫂們包將起來。做好的生粄,再下鍋蒸熟。清爽可口香氣襲人的「菜包粄」出籠了。此粄多食不膩,越食越想食。當地流傳這么一句「唔怕媳婦做一晝,不用家倌②嘴一扭③」。陸河這一地道風味小食遠近聞名,來陸河者都想親口嘗一嘗。更有久居海外的華僑及港、澳、台同胞回到故鄉,必要飽吃幾頓。
正月十五日,按過去習俗,農家必做二件事:一是到竹林里砍一根濃綠出尾的竹尾,插在雞棲上;二到麥地里挑四穗最大的麥穗,插在大門上方兩側。所做一切,是農民們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之意。
入夜,男女老幼,乘著月色到早已搭置的燈棚觀看花燈、鬧元宵。通常,花燈會形式多樣,五彩繽紛。其集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民族性於一體,深受群眾歡迎。諸如嫦娥奔月、雙龍戲珠、八仙過海、西遊記、謎燈、走馬燈等等。真謂是燈棚處處樂聲悠悠,人聲鼎沸通宵達旦,火樹銀花不夜天。

㈧ 擂茶粥 作文

煮擂茶是家鄉客家人的飲食習慣,也許是傳統習慣的影響,家鄉人從小孩到老人,都非常喜歡吃擂茶。在老家的城鎮鄉村,家家戶戶都沿襲著煮擂茶的習慣,用擂茶款待客人是家鄉客家人盛情的標志。

擂茶,顧名思義就是用茶葉擂碎泡製的茶。擂茶的工具主要是陶制擂茶缽和木製擂茶棒。擂茶缽是特製的,缽內有一道道像草席紋般的缽牙,通過擂茶棒在缽內的不停轉動,才能把茶葉、花生、芝麻等擂成末。現在也有些人圖省事,採用粉碎機粉碎茶葉,但卻少了用擂茶缽擂出的那股天然香味,故大多還是採用傳統的擂茶方法。
擂茶用的材料有:茶葉、金不換、芫荽、花生仁、芝麻、胡椒粒和蝦肉,(如果能放些苦櫪心和紫蘇葉等,味道會更香)。把上述材料一起放進擂茶缽,加上少許涼開水,用擂茶棒不停地轉動打磨,直至成為茶菜泥備用。然後是炒制配菜。上乘的擂茶要求蔬菜種類越多越好,今天我們用的是小白菜、長豆角、韭菜、生菜、蔥、蕎頭和蘿卜干、河蝦、花生等。菜蔬分別切碎炒熟,蝦豆類則要爆香,然後分別裝盤,擺在桌上,各人吃時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取用,這種方式一如自助餐。把剛燒開的一大壺水倒進擂茶缽,不停地用擂茶棒攪拌,讓菜泥溶化在水中,即成一缽擂茶水。吃時,各人從擺在桌上的菜中選取自己喜歡的,放些香脆花生米,再加上滾熱的擂茶水,這就是擂茶了,米飯可依各人胃口添加。

擂茶這種鄉野飲食,看起來不太雅觀,像一缽大雜燴,初吃的人對此有些驚奇。其實,擂茶中吃不中看。看起來倒胃口,吃起來很香,很吊胃口,越吃越愛吃。擂茶容易消化,平常兩碗的飯量,吃擂茶可得增加到三四碗,甚至五六碗,也不覺得肚子飽脹。 小時候,生活較緊,家裡經常煮擂茶,但那時僅配以花生或芝麻和茶葉擂成茶泥,再倒入滾燙的白粥攪伴調味,但成為一缽擂茶粥,所以對擂茶印象很深。家鄉人對擂茶之所以百吃不厭,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風味獨特,口感好。用多種天然材料配製的茶水,五味俱全,清甘可口,讓人回味無窮。二是綠色食譜,營養功能高。用多種蔬菜和野菜組成的配菜,均為綠色食品,容易消化,也是清腸健胃的良方。夏天吃擂茶可消暑,冬天吃擂茶可溫身,還可以去油膩增食慾,多吃擂茶亦可減肥益壽。旅居海外、內地的家鄉人,通過一起吃擂茶,來感受那濃濃的親情和鄉情,同時表達對家鄉的無限眷戀和殷切感情。

㈨ 有我們這里的擂茶作文嗎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陸河,也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飲食——擂茶。在祖國博大精湛的茶藝中,擂茶是一枝獨秀的奇葩。做擂茶有必不可少的兩樣工具,擂茶缽和擂茶棒。擂茶的做法是:先放一點茶葉到擂茶缽,用擂茶棒把茶葉弄碎後。在連續放入擂茶缽,轉到成糊狀後,在加入兩大把花生後,用擂茶棒把花生搗碎,再轉碎。轉成糊狀後加入沸水。這樣,擂茶就完成了!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所以,喝擂茶已經成了客家人的習慣。招待客人用熱騰騰的擂茶來招待他們,見客人碗中的沒了茶,便再添一些擂茶!
我們陸河還是「青梅之鄉」呢!青梅具有獨特的葯用價值,富含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的營養保健功能,被譽為「涼果之王」、「天然保健食品」。生產的青梅有許多種類品:青梅汁、鹹水梅、梅胚、咸梅干……

閱讀全文

與客家擂茶作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