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務員在機關公文寫作方面的體會
如何在新的崗位再創輝煌,是我必須認真面對的現實問題。我及時調整心態,找准位置,從零開始,很快打開了工作局面。近兩年來,本人先後獨立或參與起草公文材料100多份,其中有的材料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有10多篇工作研討文章被有關刊物採用。回想自己從事公文寫作的經歷,感慨頗多:既有挑燈夜戰的辛勞,也有工作受到肯定的快樂;既有文章被採用的成就感,也有材料推倒重來的苦惱;既有質量上乘的佳作,也有質量欠佳的次品。在此,筆者願與公文初學者一道探討如何盡快「上路」的問題,如果能對大家有所裨益的話,那將是我莫大的欣慰。
一、積攢「下鍋米」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把它借用到公文寫作中,「巧婦」即公文起草者,「米」就是平日積累的有用資料。起草公文材料時的文思泉湧,源於平時的學習與積累。誰學習得多、積累得好,誰起草公文材料就省時省力。公文寫作不是「有感而發、為己立言」,而是「奉命作文,代人立言」,所謂「公文姓公,言不由衷,一聲令下,筆快如風」,也就是說,不管你想寫不想寫,有感沒有感,都得按時拿出來。如果平時沒有積累,遇有緊急任務恐怕難以勝任,甚至會誤事。因此,作為機關文字工作者,平時應特別注意有關資料的積累。
首先是素材的積累。這里所說的素材特指公文起草中可能會用到的資料。積累公文寫作素材,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與思考,時刻關注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關注本地區、本單位的中心工作,關注領導人的重要活動,關注人民群眾的心聲,等等,並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和所感及時記載下來,形成文字素材,或將有關書籍、報紙、雜志上的有用資料裁剪下來,並分門別類地粘貼在專門的本子上。久而久之,聚腋成裘,這些就裝滿了你素材的倉庫,起草公文時就不愁沒有「下鍋米」了。
其次是思想的積累。所謂思想,是指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就公文材料來說,思想往往是公文的主旨、靈魂。每個有志於搞好機關文字工作的同志,要通過閱讀文件、參加會議、參觀考察、下基層調研等多種渠道,及時捕捉閃現思想火花的新思路、新觀念、新見解,並用專門的本子或卡片把它記載下來,形成自己的公文寫作思想庫。比如,在起草某個領導人講話稿時,就可以從中找出領導人平時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意見等,甚至可以把它作為這個講話的觀點或一個標題。
再次是論述的積累。在公文材料起草過程中,有時要對某些問題進行論述,現編現寫,費時費力,有時還論述不完整、不到位。如果平時有這方面的積累,一旦要論述某個問題時,就會很方便。比如,要論述那些「年年歲歲花相似」反復講的有關抓落實、提高機關效能、加強作風建設、工作創新等話題,如果參照有關論述資料,並結合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和新的實踐,恰到好處地加以改造,就可以收到「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效果。
此外,還有語言的積累。文字工作者必須重視語言積累,在大量的閱讀中多積累一些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生動鮮活的群眾語言等,如能在公文起草中恰當引用,就會使我們的公文材料增色不少。
二、學做「模仿秀」
模仿本義是指有意或無意仿效他人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行與對方相似。把模仿用在公文寫作中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當代著名作家茅盾認為:「模仿是學習的最初形式。」學習繪畫要求臨摹,學習書法要求臨帖,同樣地,初學公文寫作也離不開仿寫。當年本人學習公文寫作,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可謂公文寫作「模仿秀」。那時,我在海軍某部當排長,因在報刊上發表了幾篇「豆腐塊」文章,便被上級機關破格調去了。一天,政治部主任對我說:「從一定意義上講,機關工作就是搞文字工作,無論上情下達,下情上報,交流情況,推廣經驗,都離不開公文。做機關工作必須過文字關,過不了關,就請離開機關。」我當然希望留在大機關工作,也很想干一番事業。如何盡快提高公文寫作水平,就成了我當時的頭等大事。許多「老機關」也告訴我,他們學習公文寫作也是從仿寫開始的。於是,我便當起了「模仿秀」。
先是對句子的仿寫,在公文寫作過程中,參考優秀公文的某個句式或句子進行模仿、改寫。然後進行「片斷」
模仿,即對一些公文範文中的某一段或幾段進行仿寫。最後,便是對全文的模仿,包括對立意構思、謀篇布局、段落結構、開頭結尾、過渡照應、句式表達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仿寫,並在一次次的仿寫過程中認真揣摩、領悟,不斷熟悉掌握公文寫作的基本知識和技巧。記得自己起草的第一篇公文是××政治部《關於表彰××年度先進團組織和優秀團幹部的通報》,基本上是按照以往通報範文仿寫下來的,沒有原文照抄,而是結合當年工作特點用全新的語言表述,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就是起草難度較大的領導人講話稿,也是可以模仿的。一般說,領導人講話稿往往在開始部分講意義、談認識,統一思想,講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什麼的。在中間部分,根據上級指示要求和該項工作的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若干條意見,這往往要涉及到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工作指標、完成時限、責任主體、方法步驟等內容。在最後部分,要總括全文要旨,或提出要求,或號召鼓勁,或提出保障性措施等。這樣,在具體起草時,可以多找一些類似問題的領導講話稿學習參考,以便開啟思路,觸類旁通。不過要注意,作為公文初學者,學習借鑒範文進行仿寫或改寫,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允許的。但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階段,每次動筆都*模仿,不仿就不會寫,那就成問題了。這好比小孩學步,開始時可以藉助學步車走路,但長大後必須獨立行走。
三、勤練「手中筆」
魯迅在談自己的寫作體會時曾說:「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的。」一些公文寫作「高手」,也坦言其過硬的功夫來自於堅持不懈地練筆。唯有堅持勤練筆,才能做到厚積薄發,倚馬可待。
「常看胸中有本,常寫筆下生花」。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練筆呢?這就要求公文初學者首先要「從讀悟寫」,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認真閱讀政治理論書籍和公文寫作及其它方面的書籍,不斷擴大知識面,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和文化素養,並深刻領悟、細心體會公文或其它文章的寫作技巧,真正把練筆建立在理解、吸收和積累基礎上。其次要「常練常寫」,如緊緊圍繞一個中心、一種觀點、一件事情、一個景物、一個場面等,或記敘、或說明、或議論或抒情。如果工作確實忙,也要記下當天的流水賬或抄幾句名言警句、精彩段子,關鍵是要堅持不懈地練筆。與此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練寫機關常用公文,比如,黨政機關的20多種公文,可以試著都寫一寫,寫成後對照業務書籍看像不像,並請人評判看寫得好不好。再次要「主動求寫」,平時要做好公文寫作的准備,一有任務即能「出擊」,一旦承擔下來,就要全身心投入,竭盡全力,用自己的最高水平寫出合格的公文來。閑時,要盡可能地爭取練寫機會,積極參與公文材料的寫作,不要怕苦怕累,不要「見了材料就躲」。這樣堅持練筆,才能使自己逐步成為寫作的能手和高手。
四、寫好「豆腐塊」
有的同志對寫「豆腐塊」文章不屑一顧,甚至存在偏見,認為反映不出水平,只有寫出「長文章」才有分量,見功力。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高品位的「豆腐塊」、千字文,往往是數千言甚至上萬言的凝練,能寫短文章,不但是作者深厚文字功底和嚴謹學風的體現,也是一個人的治學態度和做人態度的體現。當前,許多專家、學者強烈呼籲學術界端正文風,不僅要多寫普通人看得懂的「小文章」,更要寫好「小文章」。做學問的最高境界是深入淺出。鄧小平同志的文章和講話看似大白話,但實則充滿哲理,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這是一種境界。古今中外,不少流傳千古的名篇,篇幅都不長,有的甚至是「豆腐塊」。因此,千萬別小看了「豆腐塊」,真正要寫好它,也是很不容易的。
剛從事公文寫作的同志,最好先寫一些簡短的公文或其它小文章,比如,起草有關通知、請示、批復等難度不大的公文。一般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基本能掌握其寫作要領。接下來,開始寫一些難度稍大些的信息、情況反映、會議紀要、計劃、事跡材料等,並經過兩三年的磨練摔打,打下較好的公文寫作基礎。在有了一定基礎並站穩了腳跟後,便可以寫工作報告、總結、意見、決定、領導人講話、典型經驗等難度較大的公文材料了。總之,公文寫作遵循「由小到大、從簡到繁、由少到多、由粗到細」的規律,這是每個從事文字工作的同志都必須經歷的寫作過程。我的處女作就是一篇「豆腐塊」,不到500字,刊登在當年的《函授通訊》上!正是因為有了它,才有了我後來一篇篇文章見諸報刊,才支撐著我樂於從事機關文字工作。
五、蛋里「挑骨頭」
一般理解,「雞蛋里挑骨頭」與「吹毛求疵」是同義語,比喻條件過於苛刻,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如果用這種態度對待他人是不可取的,但用來對待自己的作品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古人雲:「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須頻改之方入妙耳」。大凡文章大家對自己的作品無不是改了又改,才拿出來發表的。公文作品不是哪個人的成果,往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寫成後免不了要反復修改,「一遍成」的公文材料是極少見的。修改既可以彌補一次思維的不足,又可以使公文材料逐步接近完善,使我們的寫作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說,公文是「三分寫、七分改」。
這里,關鍵是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自己要認真、反復地修改。既要看題目是否精當、凝煉生動,與材料吻合,又要看謀篇布局有沒有問題,結構是否合理,次序是否順暢;既要看事實是否確鑿,有關數字、人名、職務、單位、地名等是否有誤,又要看結論是否准確,文中提法是否違背上級有關精神,是否與現行的法律、政策、規定相抵觸;既要看內容是否完整,有沒有缺項和自相矛盾的地,又要看語言表述是否得體,各個句子銜接得是否自然,有沒有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的錯誤等,不厭其煩,反復修改,直到發揮出了最高水平、自己改不動為止。
另一方面,是請內行人挑毛病,幫助修改。俗話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自己寫的東西,不容易看出毛病,只有讓別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好與不好。有的同志對自己寫的公文材料,不敢拿出來,不想讓人改,或固執己見,或怕人笑話,或怕人挑刺。須知,公文材料拿出來討論,幾乎沒有不遇到「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時候,越是初學者,這種情況越多。公文材料中那些不太成熟、不太高明甚至有毛病的地方,經別人留情或不留情的指點,就會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和財富,也有益於提高公文材料的質量。因此,對別人挑刺,哪怕是「雞蛋里挑骨頭」,我們也應該感到高興,表示感謝!這里,關鍵是要放得下架子,謙虛一點,耳根軟一點,切不可自以為是。此外,對「高手」修改後的底稿,千萬不要扔掉或束之高閣,要仔細揣摸、領悟其中的道理。
筆者在機關「爬格子」已近五載,個中辛苦自不待言。回想歷歷往事,感慨頗多:既有文章被採用的成就感,也有另起爐灶的苦惱;既有挑燈夜戰的辛苦,也有得到領導首肯的快樂。筆者認為,公文寫作是秘書的看家本領和第一要務,文秘人員要提高以文輔政水平,為領導當好參謀助手,必須做到熟讀、精思、勤練、多改。
一、熟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認為讀書須在熟讀、深思上下苦功:「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博覽群書,博古通今,博聞強記,最終達到博學多才。一個人文章寫得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讀書的多與寡。筆者自參加工作以來,從不打牌、唱歌、跳舞,利用辦公室報刊齊、資料全、視野廣、渠道寬的優勢,不斷豐富自己的「資料庫」,充實自己的「圖書館」,在積累中擴充內涵,增強底蘊。我堅持每天晚上讀3個小時的書籍或報刊。平時,我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報刊重要言論,加強理論修養,提高政策水平;學習優秀作品,有意識地選讀一些範文,閱讀上級的重要文件、領導講話稿及內部資料,了解公文的基本格式、構成要素、語言特點、版式字體等基本知識;了解本地本部門工作,學習本職業務知識,汲取營養;多學哲學,運用發展的、聯系的、全面的、系統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思考問題。
二、精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精思是學習之要。提高能力,光讀書不行,讀死書、死讀書更不行,必須學會思考。馬克思曾說:「思考是無上的樂事。」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行動之先,以深思為佳。」英國作家波爾克指出:「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因此,秘書人員必須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學思並重,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做到「閑時多謀、忙時善斷」。「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識、見識、膽識,都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也只有付諸實踐才能彰顯其價值,轉化為財富。要善於把握領導決策的需求,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未雨綢繆。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多到「深水區」去「補氧」,多到工作一線去「充血」。在工作中,深入實際,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先進性教育活動、推進新型工業化等課題開展調查研究,收集、整理先進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思路,著力拓寬調研領域,形成自己的公文寫作思想庫,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三、勤練:常看胸中有本,常寫筆下生花
鋼槍越打越響,筆頭越寫越暢。寫作說到底是一種技能,而技能的提高就是要反復練習。唐代大詩人賈島曾經說過:「一日不做詩,心源如廢井。」魯迅先生談自己的寫作體會時曾說:「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的。」惟有勤於筆耕,才能做到厚積薄發。為培養寫作興趣,我先從「豆腐塊」寫起,到後來,我起草萬余字的工作報告也覺得比較輕松,品嘗到那種靈感被挖掘的快樂,如肩頭卸下千斤重擔,如馬拉松賽跑抵達終點,如魯賓遜離開荒島,不亦快哉!我始終樹立「多幹事才能快提高,干大事才有大作為」的思想,珍惜每一次寫作機會,主動攬活干,在寫作中鍛煉筆力。精品佳作巧中求。在寫作時,我精心確定寫作思路,准確領會領導意圖,仔細醞釀打好腹稿,詳細擬訂寫作提綱,力求做到文由心生、筆隨意至。為黨立言,責任在肩。工作中,我從不「見了材料就躲」,而是盡可能地爭取練寫機會,積極參與公文寫作,勤練「手中筆」。領導們經常交任務、壓擔子,有時萬字文稿,催要火急,經常要「開夜車」,日久便達到熟能生巧、運用自如的境界。我先後在鄉鎮、縣檢察院、縣政府辦、縣委組織部、市委辦等單位從事文字工作,獨立起草或參與起草公文材料300多份,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新聞稿件和理論文章400多篇,多篇調研文章在省里獲獎。
四、多改: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文章不厭千回改。公文是「三分寫,七分改」。修改的過程,就是檢驗和綜合運用寫作知識與技巧的過程。寫公文雖不像作詩那樣講究韻味,然亦須字斟句酌。我在最初從事公文寫作時,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如同「趕鴨子上架」,拿出的稿子,自己看著也不滿意,又改不到位,導致負責把關的領導花費很多精力去修改。面對一些修改難度大的文稿,我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能「橫眉冷對草稿紙,俯首光啃鋼筆帽」。隨著時間的推移,寫作的實踐經驗逐漸豐富,文稿送到領導那裡「成活率」也越來越高。唐代詩人杜牧有句名言:「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兵衛。」就是說大凡寫文章應以立意為主,以氣勢為輔,以辭彩語句章法為技巧。這對我們很有啟迪意義。我在公文修改過程中,主要是圍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一是檢查立意是否深刻;二是檢查內容是否全面深刻;三是檢查結構是否清晰合理;四是檢查語言是否平實莊重;五是檢查詳略是否得當;六是檢查論述是否精闢。同時,我虛心向機關「大手筆」請教,得到高手指點與斧正,寥寥數語,茅塞頓開,稍作修改,大為增色。經過一番摸爬滾打,千錘百煉,自己的公文寫作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明顯提升。
『貳』 學習公文寫作總結
應用寫作學習心得
應用寫作原本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概念,大學畢業工作後,我在單位的人事科呆過一段兒時間,頭頭兒時不時讓我起草個文件,寫個發言稿或者階段性的工作總結,開會的時候有時也讓作個記錄。這也算是和應用寫作開始有了接觸,不過我是學理科的,對應用寫作的要求不甚了了。我當時的做法是模仿,我每次寫這些東西時,總是借來相關的已有的材料,比如:起草文件,我就找來原來已有的類似的文件,照貓畫虎,「描摹」而成。至於其他的總結和會議記錄等等,也沒什麼要求,那就按自己的理解任意發揮。好在領導對此要求也不嚴格,也應付了下來。後來,離開了行政科室,從事業務工作,自然和這些公文接觸就少了,但平時的工作報告,年末的年終總結,以及寫個請假條,填寫考核表格等等也是少不了的。從此我對應用寫作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但尚缺乏系統的學習。本學期開設了應用寫作課程,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應用文的寫作在工作中往往接觸得最多,用處是很大的。
雖然後半學期受到「非典」因素干擾停課,但通過在課上孫老師生動的講解和課下的自學以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是有了一些收獲。
一、應用寫作時的「非我」心態
一般文體的寫作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達自己,或者抒發自己的感想心緒,或者闡述自己的觀點,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說明,即使新聞、紀實文學之類的文體,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視野,去所觀、所思、所感,再進而付諸筆端。
應用文寫作一般(除了個人總結、書信)是要站在某一群體、某一組織、某一集團的位置上,它所傳達的是被代表的單位的發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團性質的或者眾多個體的。所以在寫作時不要總想著自己,而要多考慮文中所代表的單位的立場,因為表達的是「非我」,而非「自我」。
比如:給領導草擬文件,一定弄清楚他的意圖,不然急急忙忙去寫,接著恐怕要經歷多次「返工」的痛苦經歷。因為你是給領導寫的,領導又是從單位和自己的行政思想出發來共同完成這份文件。
再比如寫請示、公函、報告、簡報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單位與所發的單位之間的關系,如隸屬關系、行政級別關系、業務工作關系等等,據此才能採取合適的文體,在文中使用相應的語氣和措辭,這樣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則可能一個細小的疏忽,可能會釀成大錯。在課上孫老師舉了很多例子,正說明了這一點,應用寫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
二、應用寫作—— 「死板」而不乏「靈活」的寫作
無論是公文、專用文件、規章制度和日常應用文,人們在長期的寫作過程中,一些格式和要求約定俗成,甚至一些公文的格式政府部門有明確的規定,因此,我們應用寫作時往往不能亂來,必須遵守規則。這不同於文學創作,個人可以有較大的發揮空間,無論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可以打破陳規,不斷創新。且不可對規則置若罔聞,否則會造成寫作上的失敗。
但這並不是說,應用文寫作就沒有我們可以發揮的空間了,我認為除了形式上的較多的約束外,在內容上除了注意一些語氣的東西,這裡面還是有一定的空間去馳騁的,當然畢竟應用文不是其他的文學作品,有那麼多可以發揮的地方,還是以實用為上。
應用文的寫作格式和要求,具體不同的文體不盡相同,初學者不免眼花繚亂,不勝其煩,對於這些規則,我覺得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因為即使死記住,也往往不能靈活應用。最好的方法是找來一些標准範文去看,對照規則去看,多想想為什麼這樣,最好能理解這樣要求的合理性,當然對於一些習慣性的東西,記住就是了。然後,可以不看規則去寫一兩篇相同文體的,在對照規則和範文去檢查。我覺得在反復實踐中去理解記憶比較好。在課上,孫老師給我們一些有問題的材料,去挑錯,這也是個相當不錯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我們快速掌握應用文的寫作要領。
三、應用寫作的「朴實」文風
我們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歡文辭華美、韻味雋永的文學作品,因為這些作品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極大的藝術享受和精神愉悅,但應用寫作不太追求辭藻的華麗,它的文風相對來說就要朴實無華一些,基本上很少在詞句上粉飾雕琢。我們很多同學,特別是原來文學功底較深的,往往有唯美主義的傾向,總喜歡寫東西寫得很藝術化,文中使用大量的修辭手法,什麼比喻、誇張、擬人等等,堆砌許多優美的詞句和典故。如果這樣來寫小說、詩歌、散文,只要使用適時適地,自然是很好的。但應用寫作追求一個「實」字,應用文不是供人們把玩鑒賞的藝術品,它和人們的社會生活結合得非常緊密,它是一種應用文體,是為了實際工作、實際生活而使用,是傳遞交流信息、商洽處理問題的一種工具。因此,寫應用文時一定要避免那種不合適的文風。切記洗盡鉛華、天然雕飾也是一種好的文風。
但是不是應用文寫出來都是給人一種乾巴巴、讀來索然無味的感覺?我認為,既然文章總是要讓人來讀的,包括應用文也是要有相關的人員去閱讀,那麼不可避免就要考慮人的閱讀心理,要有某種趣味性,讓人願意讀下來。我見過一些人的工作報告,內容上程式化的東西很多,如「在……親切關懷下,在……的領導下,在……的協助下,在……的配合下,我們經過了……,克服了……,打破了……,最終……,」這些教條化的東西一多起來,讓人根本就讀不下去,除了感到枯燥以外,這裡面缺乏完成工作的真情實感,感覺是一種應付的態度,對書寫者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在符合規定的格式和要求下,盡量把內容寫得生動有趣些,是必不可少的。
四、應用文的「單義性」
許多文學作品寓意深刻、內涵豐富,不同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心理感受和理解去詮釋其中的意義,這樣同樣的一部作品,可能有不同甚至是大相徑庭的理解。應用文一定要避免這種「多義性」,意義一定要明確,避免產生歧義,給不同的閱讀者有這樣那樣的解釋,否則,會造成工作中的極大混亂,比如制定的規章制度,在用詞上用了一些摸稜兩可的詞彙,給人理解上有不同的說法,就會在執行規章制度的過程中,造成麻煩。再比如一些待簽訂的合同,一定要逐字逐句地檢查有無漏洞,反復斟酌,有無邏輯錯誤和未考慮到的情況,否則一個很小的紕漏,會帶來極大的損失,在這方面的教訓是很慘痛的。寫應用文時一定要注意表述上的准確性,避免詞不達意。
一、應用寫作的涵義及實用型文章的特徵
人們通常把實用型文章的寫作稱為應用寫作,而實用型文章是同欣賞型文章相對而言的,是指為解決實際問題而撰寫的各類文章,是在社會生活中有著特定的用途的文章。實用型文章一般被通稱為應用文。
從總體上說,實用型文章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體現出兩大特徵:一是從內容方面來看,實用型文章是為解決某個具體問題或處理某項具體工作而撰寫的應用文,其內容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是現實生活內容的反映;二是從形式方面來看,實用型文章大都有著固定的體式,帶有一定的程式化特點。
具體地說,主旨、材料、結構、語言是一切文章的構成要素,實用型文章的特徵就分別體現在這四個方面。
(一)主指單一、集中、明確
主指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作者的意圖、主張或看法在文章中的體現。單一、集中、明確是應用文主旨的特點,同時,也可以說是對應用文主旨的要求。
所謂單一,是說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只能圍繞著一個主題把問題說清說透。
所謂集中,是說一篇應用文只能有一個中心,而這個中心應是全文的統帥。
所謂明確,是說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的意圖和主張是什麼,要使讀者一看便知。
(二)材料多樣、真實、有力
材料是構成文章內容,形成、支撐並表達主旨的各種事實與理論。善於從材料出發,注意讓材料說話,才能言之有據,言之有物,寫出內容充實、豐富,有較強的說服力的文章。
從材料本身的形態來看,事實與理論是材料的兩大類型。如果再作進一步劃分,事實則有事件與情況、實物與現象等許多種,理論則有方針、政策、規定及概念、原理、學說等等。從材料的來源來看,有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之分。不同類型的材料往往要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取,觀察、實驗和調查是在實踐中獲取事實材料的主要途徑,是得到寶貴的第一手資料的重要渠道;查閱文獻則能夠集中獲取理論材料,第二手材料主要由此或通過調查得到。
真實是實用型文章的生命,而材料的真實又是使文章具有真實性的首要條件。
有力是實用型文章的材料所應具備的另一個特點。有力首先是說材料要能為主旨所統率,而不是游離於主旨之外,或同主旨相悖;其次要求所用材料為主旨的表達所必需,而不是可有可無。
(三)結構合理、謹嚴、固定
簡單地說,結構是文章的內容構造;安排結構,就是根據主旨表達的需要,合理地組織材料。
從根本上說,結構合理就是指結構的安排符合客觀事物的構成和發展規律。
就其本質而言,實用型文章應該是一種邏輯構成,而邏輯構成則要講求謹嚴性,而不能流於鬆散無序。
固定是實用型文章結構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在長期的寫作實踐中,各類實用型文章大都形成了統一的構成格式。
程式化是文藝創造所應力避的一種傾向,但卻是應用寫作所不能背離的規律。結構固定,格式規范,是各類實用型文章非常重要的一個特徵。
(四)語言准確、簡明、平易、莊重
語言是思想的外衣、信息的載體、交際的工具,離開語言,寫作就無法進行。
實用型文章的語言准確除了是指用詞造句恰當、貼切、得體之外,還有其特殊的含義。首先,專業術語和行業用語的大量使用,會增強應用文語言的准確性,或者說是應用文語言具有準確性的體現。專業術語和行業用語,是指用於特定的學科、專業領域或社會行業的意義確定的專門性詞語。
任何文章的語言,都應當具有簡明性。而在以高效、快速地傳遞信息為任務,所謂的語言簡明,就是能用盡可能少的語言材料,把盡可能多的信息明明白白地傳遞給讀者。
平易即平實自然、曉暢易懂。文章語言的平易首先表現在用語的直白上。
應用文特別是用於工作的應用文大都應當帶有一種莊重的風格,而語言的莊重正是形成文章的莊重風格的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總之,主旨單一、集中、明確,材料多樣、真實、有力,結構合理、謹嚴、固定,語言准確、簡明、平易、莊重,是應用文所應具備的基本特徵,也是對應用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二、提高實用型文章寫作水平的主要途徑
(一)要研究問題,把握情況
(二)要領會政策,熟悉規定
(三)要錘煉思維能力,加強語言修養
(四)要掌握規律,了解規定
(五)要善於借鑒,勤於實踐
『叄』 之前朋友圈裡面有一篇公文寫作類文章找不到了,請各位大神幫忙看看
冷,從掌心傳輸到心,在心底慢慢散開,擴散著,充斥著全身,不禁一顫。有一些人失去了,或許真的就永遠失去了。哽咽著挽留,只是徒勞的慰藉而已,留給自己的只是一片枉然的滿懷愁緒罷了。——題記一個人在街上漫無目地的亂逛著,耳機里放著阿桑用她那獨特低啞的嗓音唱著「你聽寂寞在唱歌,輕輕的」晚風輕輕的吹拂著,很冷,很冷努力讓自己想著其他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卻原來都是徒勞。他的樣子還在我的腦海里徘徊,揮之不去。那些曾經擁有過的,成了生命里既溫暖又寂冷的痛。曾經以為自己不會因他的離去而感到傷痛,以為自己喜歡好聚好散。可誰曾想到,失去他以後我才懂得思念和珍惜。生命中有些場景我無法忘記,也不敢去想。因為那個場景帶給我的只會是傷痛。雖然,流淚了,可淚幹了,就沒了。雖然,心痛了,可痛過了,就好了。可是,想你了,該怎麼?離分手已經過去好幾天了,當初分手的那一幕彷彿還在眼前。可我還是剋制不住自己去想你,想你的笑,想你的一切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這樣就不會有散的宴席;這樣就不會有傷心,有痛苦;這樣就不會那麼在乎。或者人生就不該見。只是已經見了,只是已經往心裡去了。手機一直處於開機狀態,心裡還存有一點點的奢望,奢望你能打個電話、或發個簡訊。一直都是那麼的安靜,一直都是那樣的冰冷。心、徹底寒了。本就不該有幻想,本就不該有期望。越多的希望只是換來無盡的悲涼。一直以來我的希望就從沒實現過。我應該知道的,只是我不願相信,只是一次次的自欺欺人,不肯醒來。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該死的期望,該死的痛。回到家裡,沒有你的房間是空曠的,沒有你的房間是漆黑的,沒有你的房間是空寂的,房間里只有我的哭泣,蜷縮在一角,只有這一角屬於我,我的心好冷,等著你來疼、可惜,你永遠都不會回來了現在,我才明白,在青春期這個美好的時期里,我們不是叛逆,而是寂寞!是的,我寂寞了,寂寞到想你,寂寞到想你想到發瘋了。
『肆』 公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1、寫作基礎知識
主題是文章的統帥和綱領,是文章的核心;主題源於材料,主題不能先行,必須從實際出發,從材料中引出主題。實用文體主題的表現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闡述;②單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標題。
文章結構安排的環節主要包括:選擇角度;設置線索;安排層次;劃分段落;設計開頭與結尾;處理過渡和照應等。文章的結構應達到嚴謹(嚴密精細,無懈可擊)、自然(順理成章,開闔自如)、完整(勻稱飽滿,首尾圓合)、統一(和諧一致,通篇一貫,決不相互抵觸,自相矛盾)
文章常用的表達方法有敘述、描寫、議論、說明,其中議論的方法又可具體分為:①例證法;②喻證法;③類比法;④對比法;⑤反駁法;⑥歸謬法。
語言運用的基本要求:合體、得體,准確、順達,簡潔、明快,生動、有力。
2、公文的特點和種類
公文,也稱公務文件,是在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規范體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記錄,其區別於圖書、情報、資料等事物的個性點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發;②具有法定的現實執行效用;③具有規范的體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據不同的標准,公文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如下分類:
(1)根據形成和作用的公務活動領域,公文可分為通用公文和專用公文兩類。
(2)根據內容涉及國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為對外公開、限國內公開、內部使用、秘密、機密、絕密六類
(3)根據行文方向,公文可分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類。
(4)根據內容的性質,公文可分為規范性、領導指導性、公布性、陳述呈請性、商洽性、證明性公文。
(5)根據處理時限的要求,公文可分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類。
(6)根據來源,在一個機關內部可將公文分為收文、發文兩類。
3、政府系統的通用公文文種
(1)規范性文件
條例。用於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統的規定,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規章不得稱「條例」。
規定。用於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規定。
辦法。用於對某一項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的規定。
(2)領導指導性文件
命令(令)。用於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旅行重大強制性行政措施;獎懲有關人員;撤銷下級機關不適當的決定。
決定。用於對重要事項或重大行動作出安排。
指示。用於對下級機關布置工作,闡明工作活動的指導原則。
批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
通知。用於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發布規章;傳達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有關單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執行的事項;任免和聘用幹部。
通報。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情況。
(3)公布性文件
公告。用於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法定事項。
通告。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
(4)陳述呈請性文件
議案。用於各級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
請示。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
報告。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或者建議,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調查報告。用於反映調查研究的成果,揭示事物的真相與規律。
(5)商洽性文件
函。用於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答、詢問和答復問題;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准等。
(6)會議文件
會議紀要。用於記載和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
4、黨政機關的通用公文文體
(1)規范性文件
條例。用於黨的中央組織制定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規章制度。
規定。用於對特定范圍內的工作和事務制定具有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2)領導指導性文件
決議。用於經會議討論通過的重要決策事項。
決定。用於對重要事項作出決策和安排。
指示。用於對下級機關布置工作,提出開展工作的原則和要求。
意見。對於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
通知。用於發布黨內法規、任免幹部、傳達上級機關的指示、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發布要求下級機關辦理和有關單位共同執行或者周知的事項。
通報。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況。
批復。用於答復下級機關的請示。
(3)公布性文件
公報。用於公開發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件。
(4)陳述呈請情文件
報告。用於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
請示。用於向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
(5)商洽性工作
函。用於機關之間的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向無隸屬關系的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准等。
(6)會議文件
會議紀要。用於記載會議主要精神和議定事項。
5、公文文體與結構常識
應用文體區別於其他文體的特殊屬性主要有直接應用性、全面真實性、結構格式的規范性。
公文屬於特殊應用文,其區別於一般應用文的特殊性特徵表現為:被強制性規定採用白話文形式;兼用議論、說明、敘述三種基本表達方法。
公文的基本組成部分有:標題、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簽署、主題詞。
公文的其他組成部分有文頭、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保密等級、緊急程度、主送機關、附件及其標記、抄送機關、注釋、印發說明等。
印章或簽署均為證實公文作者合法性、真實性及公文效力的標志。
6、公文格式排版規定
保密等級:「絕密」「機密」「秘密」標注後,加「★」,必要時加期限(如機密★5年),3號或4號黑體。
緊急程度:「急」或「特急」,在保密等級下一行,字型大小字體同保密等級。
發文字型大小:位於文頭下方,居中;如有簽發人,居左,兩者排一行,3號或4號仿宋字。
簽發人:發文字型大小右側,空一格,字型大小字體同發文字型大小。
標題:標題由作事、事由、文種組成(可省),字數一般不超過50字;除出現法規、規章的標題外,不用書名號;具體形式有齊肩形、正梯形、倒梯形、除號形,公文如經會議討論通過或批準的,應加題注,即用圓括弧居中
附件:附件應標明標題、件數、份數。在正文以下日期以上,排出附件號。
注釋:注釋排在日期下方,用4號或小4號仿宋體。
7、公文的稿本
(1)草稿。不具備正式公文效用,常有「討論稿」「徵求意見稿」「送審稿」「草稿」「初稿」「二稿」「三稿」等稿本標記。
(2)定稿。具備正式公文效用,是製作公文正本的標准依據。有法定的生效標志(簽發等)。
(3)正本。正本是格式正規並有印章或簽署等表明真實性、權威性、有效性的標。
(4)試行本。在試驗期間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力。
(5)暫行本。在規定的暫行時間內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6)副本。正本復份(與正本同時印刷)在外形上與正本沒有區別,具有相同的法律效用;作為復印件的公文副本(如抄本、復印件)不具備公文的法定效用,需加註「副本」字樣標記。
(7)修訂本。可以標題結尾處標作:「(修訂本)」,也可在標題下做題注,在圓括弧內註明「某年某月修訂」。
8、公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合「法」、求實、合體、簡明、嚴謹、准確、規范、完整、清晰、耐久。
9、行文規則
可以採用越級行文方式的情況:一是由於情況特殊緊急,如逐級上報下達會延誤時機造成重大損失;二是經多次請示直接上級機關而問題長期未予解決;三是有上級機關交辦並指定直接越級上報的具體事項;四是出現需要直接詢問、答復或聯系不涉及被越過的機關職權范圍的具體事項;五是需要檢舉、控告直接上級機關等。
行政機關不能逕向黨的組織發布指令性公文,一般也不得以行政機關名義逕向黨的組織報告工作或請求指示或批准。
10、公文寫作的語言運用
公文語言的特點:莊重、准確、朴實、精練、嚴謹、規范。
公文中需用歷史年號時,要先標出公歷年份,再注歷史年號並加圓括弧,如1912年(民國元年)。
數量表示時,表示增加時用倍數或分數,表示減少時只能用分數。
11、各種文種的撰寫
(1)規范性公文。規范性公文一般包括文件標題、發布或通過或批準的日期、章題、正文;規范性公文的標題由事由(問題)、文種兩部分構成;正文中開始部分的制定目的是規范性公文的核心內容與指導性「綱領」。
(2)決定。標題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組成。
(3)決議。其性質、功用與決定沒有大的差別,特點在於必須經過會議討論通過或批准。
(4)通知。標題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組成。
(5)通報。標題由發文機關、表彰或批評的對象與事實性質(情況)以及文種(通報)。
(6)批復。標題寫明發文機關、事由、文種,必要時也可在標題中標明「同意」「批准」與否的態度。
(7)通告。標題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構成,有時可省略事由或只標注文種。
(8)請示。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與文種構成。
(9)函。依格式正規、鄭重的程度,函有公函、便函之分;依行文主動與否,函又可分為發函、復函。格式正規、鄭得、涉及相對重要問題的是公函;相對靈活(略去標題、發文字型大小等)並涉及一般具體事項的是便函。
12、公文處理的基本原則
(1)法制原則。指處理方法手段、程序手續、行為准則與法規化、制度化。(2)實事求是原則;(3)全面技師原則;(4)時效原則;(5)集中統一原則;(6)黨政分工原則;(7)保密原則;(8)簡化原則
13、收文處理的一般過程
(1)公文的收受與分流
簽收。指履行規定的確認、清點、核對、檢查、簽注手續後,收到公文。登記形式有薄式、卡片式、聯單式
外收文登記。由外收發人員在完成簽收工作後,對收文情況做簡要記載。
啟封。外收文登記完成後,統一交由內收發人員,統一啟封或徑送有關領導親啟。
內收文登記。由內收發人員對收文情況做詳細記載。
分辦。有關人員將公文分送有關領導、有關部門工作人員閱知辦理。
摘編。文件管理人員對部分准備投入辦理過程的重要文件編寫文摘、提要、綜述、匯集有關數據資料。
(2)辦理收文
擬辦。由部門負責人或有關具體工作人員提出處置意見,供有關領導審核定奪。
批辦。機關領導者或部門負責人提出處置意見。
承辦。有關工作人員按意見具體處置公文所針對的事務和問題。
注辦。由承辦人簽注公文承辦情況,以備忘待查。
(3)組織傳閱與催辦查辦
組織傳閱。使公文有工作人員中的有效傳閱活動。
催辦。由公文處理管理機構或承辦人對公文承辦過程實施的催促檢查。
查辦。由公文處理管理機構或其他專門組織對重要公文實際執行情況進行的核查協辦工作。
(4)處置辦畢公文
包括:閱卷歸檔、清退、暫存、銷毀。
14、發文處理程序與方法
(1)文稿形成
擬稿。撰擬公文文稿。
會商。當公文內容涉及其他有關同級或不相隸屬機關或部門的職權范圍,需徵得其同意和協助。
核稿。文稿在送交有關領導簽發或會議通過前,由專人進行全面核查。
簽發。指由機關領導人或被授以專門許可權的部門負責人對文稿終審核准之後,批註正式定稿。按簽發人身份、地位及工作程序的不同,簽發分為正簽、代簽、核簽、會簽等數種。
(2)公文的製作
注發。定稿形成後,批註繕寫印發要求的活動,以使簽發意見進一步具體化、技術化。
繕印。製作供對外發出的公文。
用印或簽署。在印畢的公文上蓋發文機關公章,或請有關領導簽名。
(3)公文的對外傳遞
分裝。按規定具體揀配和封裝公文。
發出。將分裝完畢的公文以適當的方式發給受文者。
(4)處置辦畢公文
包括:閱卷歸檔、暫存、銷毀。
15、公文銷毀的方式和范圍
銷毀的主要方式有:焚毀、重新製成紙漿、粉碎、清洗消磁(磁碟、磁鼓、磁帶)。
以各種方式銷毀公文均應履行如下程序手續:由文書部門組織對公文進行鑒定;確認應銷毀後逐文逐件核定造冊;呈請本機關或上級機關有關領導審定批准;獲准後再行銷毀。任何個人均不得私自銷毀公文。
『伍』 公文寫作看哪些書可以盡快提高
人民日報頭版其評論員文章、地方黨刊等
一、分析其文章結構,有那幾個大塊版;
二、權注意其上下文的轉承;
三、最好能開口讀,避免用方言,可以避免自己寫文章的口語出現的問題。
再就是自己每次寫文章的時候注意文章的目的、對象、意義,說白了就是文章是誰要你寫,看的對象是誰,要達到什麼要求都一定要明確。
多實踐,再請其他人多修改,相信你會不斷的提高。
『陸』 事業單位 公文寫作 給點參考
公文寫作我熟悉,只能給你說一下這個東西。
我認為主要是平時的積累,另外要先弄清楚領導的意圖。具體的寫作方法、過程:
一、領導交辦
公文的加工廠是各級領導機關。領導交辦是公文寫作的起點。這是同作家搞創作、科學家寫學術報告、記者采寫新聞以及私務文書寫作活動有重大區別。因為公文不是記敘個人的見聞,也不是為了闡發個人的見解,而是秉承機關領導的旨意,根據工作需要而撰制的。撰稿者的職責就是體現領導者的意圖。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撰制公文就是做「奉命文章」,是「遵命文章」。
領導交辦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機關領導人對起草公文的任務、內容和要求有明確的交代;二是根據領導層的會議決定而承辦擬稿任務;三是以規章制度和先例為依據(如定期向上級機關報告工作),不待領導交辦或請示即可先行准備撰寫;四是寫作人員提出預案供領導批准。第一、二種情形是「遵命寫作」自不待言,第三種情形看來不是「遵命」實際上命令早載之於文字、制度化了;第四情形體現出寫作者的參謀作用,而決策仍是領導。
二、醞釀准備
擬稿的准備,也就是精神產品生產的「備料」工作,因為沒有原材料的准備,就無法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1、領會領導意圖,明確行文目的。領導意圖決定行文目的,明確了行文目的,才能把握寫作的主旨。這是准備工作中的關鍵一步。一些親自動手起草公文的領導同志,同起草公文的同志一起研討文稿的指導思想,這是應該提倡的。但是,在相當多的情況下,領導同志在交擬起草任務時,只出一個題目,說明要定什麼,至於為什麼要寫,達到什麼目的,則涉及不多。因此需要細心體察。即使領導同志對定作的要求講得很具體,很詳盡,也有個正確深入地領導領導意圖的過程。所謂領會領導的意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擬文的目的是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也就是弄清公文的主旨;與主旨有關的發文背景是什麼、有什麼現實和歷史依據,也就是弄清行文的客觀必要性;與公文內容相關聯的發文對象、發文范圍是什麼,應採取什麼樣的發文形式,也就是弄清行文關系及文種。在領導談行文意圖時,往往有些新鮮的能反映問題實頎的思想、語言,如煉鋼爐前飛濺的火花,稍縱即逝,撰稿人員要善於抓住,因為他們往往成為文稿的「點睛之筆」。
2、調查研究,搜集材料。圍繞公文的寫作目的,搜集和掌握有關材料,是寫作公文的基本功。毛澤東同志說:「不憑主觀想像,不憑一時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佔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引出正確的結論。這種結論,不是甲乙丙丁的現象羅列,也不是誇誇其談的濫調文章,而是科學的結論。」因此,我們撰寫公文,如果不是以充分准確的材料為依據,而是憑一時的熱情和主觀想像去硬寫,或者對獲取的材料不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綜合,那寫出來的東西必然流於假、大、空。獲取寫作公文的材料,一靠直接調查,就是深入到有關地方、部門和單位去,到公文的制發對象中去,了解第一手材料;二靠間接調查,即查閱有關第二手材料。調查研究的主要內容:一是檢驗行文意圖同實際情況是否吻合,是否是實踐中提出並要求解決的緊迫問題;二是解決問題的時機和條件是否成熟,有什麼經驗可資借鑒,還要採取什麼措施;三是中央和上級機關的有關政策規定如何結合本地實際加以具體化;四是解決問題的政策措施、辦法所依據的基本理論是否正確。通過這些方面的調查研究,保證所表達的意圖、道理和引用的典型資料有確定的依據,保證公文所提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為了寫好公文在寫作前有針對性地搜集材料,這固然很重要,便更重要的,材料要靠平時積累。古人講「積學以儲寶」,就是說要象儲備寶物那樣積累知識。
3、理順思路,醞釀提綱。明確了行文目的,又掌握了豐富的材料,就可以進入構思。所謂構思,就是寫作者進入正式寫作之前,把思路理順,即先講什麼、後講什麼、提出和解決什麼問題,提倡什麼,反對什麼,闡述什麼觀點和主張,都要從無序中順出個頭緒來。在理順思路的過程中,要通觀全局,著眼於有利於表現公文的主旨,思考結構如何安排,要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多方面地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要注意剪裁,有取有舍,思想既能放得開,也能收攏來。有人把構思看得很神秘,似乎文章是從腦子里鑽出來的。當然,構思必須充分利用腦子這個加工廠,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但是如果沒有材料,這個加工廠是會停工的。南朝的文化家劉勰曾說:「思理為妙,神與物游」。意思是說,構思的奧妙,在於精神與客觀事物互相交往。此話講得很對。
理順思路的過程,也是醞釀撰寫提綱的過程。構思完成了,提綱也就好寫了。構思見之於思想,提綱見之於文字。提綱應當「撮詞以舉要」,即用精當簡練的文字表現豐富的思想,列出文稿的要點。比如,採取什麼標題,分哪幾個問題去寫,每個問題寫幾個方面,運用哪些材料。提綱擬就後要請領導同志審定,這樣撰寫公文會更加符合領導的意圖,也可以避免起草中走大的彎路。
三、草擬初稿
這是撰寫公文的中心環節,好比生孩子,醞釀准備是「十月懷胎」,草擬初稿是「一朝分娩」。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1、全神貫注,一氣呵成。撰寫公文的起點處於「要我寫」的狀態,那麼經過充分醞釀准備,進入寫作心境後就能化為「我要寫」的狀態。撰寫者要抓住這個時機,奮筆疾書,力爭一氣呵成。要圍繞主題,依照提綱順序,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援筆抻紙,信手寫來,不必過於拘謹。魯訊曾批評「十步九回頭」的寫作方法,認為那是一種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切忌在寫作中左顧右盼,心不在焉,寫寫停停。當然也不能倉促從事,硬湊成章。
2、著筆部分,胸有全局。草擬公文時要力求寫好每一句話,每個層次,每個段落,同時注意句與句、段與段、優與篇之間的照應和協調,並用主題思想加以統率。不能是在著筆部分時,要想到全局。這樣寫下來,才能產生防止離題萬里、順序顛倒、前後重復等弊病,做到層次清晰、段落完整、全篇貫通。
3、敘述、說理、表明目的。公文寫作一般離不開敘述、說理、目的三個方面的內容。敘述要求擺出事實,提出問題,並圍繞公文中心主題選用材料。說理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講清道理,具有說服力。敘事、說明總要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對某一事項作出明確的結論。
四、反復修改
1、修改的內容。主要包括:錘煉主旨,修正觀點,取捨材料,調整結構,推敲文字。
2、修改的方式。從改稿的角度看,就是增、刪、改、調。從改稿的角度看,可以請人改,也可以提請領導集體改,也可以請群眾當先生。
3、修改的符號,使用規范的寫法。
就這么多吧。祝你成功!!
『柒』 公文寫作和文學寫作的區別
公文寫作和文學寫作的區別如下:
一、功用性不同。
1、文學寫作是為抒發作者主觀感情,反映現實生活, 進行藝術創作而寫的。是以審美為宗旨,往往是能夠帶動讓人情緒變化。
2、公文寫作是為了處理公務和事務而寫的。是以實用為宗旨,是要傳達撰寫者、組織的信息。
二、真實性不同。
1、文學寫作為了閱讀效果,不可能對現實生活100%還原。
2、公文在真實性上要求嚴格,必須達到100%還原。
三、表達方式不同。
1、文學作品要表達作者思想,更側重於抒情。為塑造形象、人物以及細節,又要有細節描寫;或借景抒情;或動靜結合的描寫。
2、公文寫作沒有抒情的表達方式。寫作風格要客觀,實事求是。不能有抒情,不能帶有個人主觀的
感情色彩。較少運用描寫及抒情。
四、表現形式不同。
1、文學寫作鼓勵創作性, 文學寫作個性張揚、形式靈活、寫法多樣。
2、公文寫作的程式化特點比較明顯。寫作格式化思維明顯,邏輯性強,結構嚴謹,有固定的和慣用的體式和格式。從公文文面格式處理上看, 公文格式具有規范化和標准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