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學習生活的古詩 要經典有意義 容易寫成作文的
一、積累古詩文是為了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
當前語文教學中,每位老師都很重視古詩文的積累。可許多老師都覺得之所以要積累:一是課標中規定要積累,二是要考試。正因為要考試,所以才要積累。這樣一來古詩文的積累功利色彩濃厚,而這功利又掩蓋了古詩文積累的實質。那麼古詩文積累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因此古詩文積累的目的就應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如果再深入一步,把古詩文積累放在「培養學生基本語文素養」這個大背景下考察,古詩文積累的最終目的就應是著眼學生的長遠發展,學習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積蓄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樣一來古詩文積累的目的意義自然就明確了,而其基本任務就是背上優秀的名家名篇,其教學核心就應是引導學生鑒賞體驗古詩文所描寫的意境,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受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
二、古詩文積累應是一種文化傳承
優秀的古詩文都是中華智慧的結晶,都堪稱藝術經典。古詩文的積累不是外顯的實用,而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朱自清在《經典常談》的序里說:「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國教授說過,閱讀經典的用處,就在教人見識經典一番。這是很明達的議論。再說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至少對於本國的經典也有接觸的義務。」這一段話明白的告訴我們「閱讀經典不在實用而在文化」,積累古詩文同閱讀經典一樣不在實用,而在文化。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言:「若講實用,似乎是沒有,有實用的東西都收納在各種學科里了;可是有無用之用。」那麼什麼是「無用之用」呢?比如說:有些人不怕千辛萬苦,千里迢迢到泰山去看日出,或者跑到西安去看秦兵馬俑,到海邊去看海。這些在專講實用的看來,他們乾的完全沒有實用,只是那股傻勁兒令人佩服。可是他們從泰山下來,從海邊返轉,胸襟擴大了,眼界開闊了,目光深遠了,雖然還是各自做他們的事兒,卻有了一種新的精神。「這就是所謂的無用之用。」(葉聖陶語)古詩文的積累就好比帶學生到泰山看日出,到海邊去看海,讓學生擴大胸襟,開闊眼界,去體驗一種新的精神,一種新的境界。比如讀了鄭板橋的《竹石》,不僅體會到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以及它不屈不撓的精神,更領悟到了作者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從而堅定了自己的生活信念,要做一個像竹子那樣認定目標能經受住任何生活磨練的人。這不僅是古詩文的積累,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民族精神的延續。這就是古詩文積累的無用之用。
三、古詩文積累更應立足感悟和體驗
那麼古詩文積累怎麼才能達到這種「無用之用」呢?古詩文是一種特殊的體裁樣式,古人大都通過詩歌來描述一種意境,通過這一意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寄託自己的情思,抒發自己的志向。或詠物,或言志,或描寫山水,或抒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不一而足。但無一例外,都是通過事、景、物等來創造意境,表情達意。而這就要靠讀者細細揣摩,慢慢體會。通過朗讀、感悟,才能體會詩歌的意境,才能達到「無用之用」。而簡單識記是不能達到此目的,因此教學中要採取以下一些策略。
1、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古詩文積累中存在著一種不良的傾向,那就是大部分學生都是被動的接受以應付考試。積累時缺乏主動性、自覺性,為了積累而積累。教學的效果不甚理想,學生背的苦,老師督促難。針對這一傾向,教學中我們就應注意改變積累的策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需要是最原始的動力。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研究人本身具有的七種需要(如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等)中得出結論: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一個人追求的最高目標。因此,積累中我們應通過範例,引導學生挖掘詩歌本身所富含的文化內涵,讓學生溶入詩歌所描寫的情境中,去實現或滿足自我的需要。從而在學習生活中,能主動地去探索積累優秀的古詩文,達到課標所規定的要求。
2、變短期發展為立足長遠。在古詩文積累中,有一部分老師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兩年內就讓學生背上全部要背的古詩文。因此便打著積累的幌子,讓學生生吞活剝大量的古詩,人為加重學生的負擔。這是教學的一種短視行為。這樣的積累不能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反而像列·符·贊可夫所說:「逐字死記課文的傾向,不僅損害他們對課文意思的理解,而且一經養成習慣,就會對他們小學畢業後在較高年級掌握科學基礎知識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古詩文的積累不僅要記住古詩文,而更「應是學生自己進行思考,這種思考是一種生氣勃勃的創造,是藉助語言對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象的認識。」(蘇霍姆林斯基語)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調動多種感觀,通過讀、思、悟、議、誦等環節,進入詩歌所描寫的情境,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讓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對詩歌進行再創造,比如改寫、擴寫、反思、辯論。從而深化學生的認識,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做好准備。
3、變即興所為為有機指導。新課標規定學生1—6年級積累優秀的古詩文160篇(段),而附錄中僅推薦了70篇。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古詩文都是老師即興所為,想到什麼就積累什麼,缺乏計劃性,缺少針對性。因此在古詩文積累中,老師要加強指導,定期向學生推薦積累的篇目。同時,老師通過古詩文閱讀欣賞課,古詩文交流等活動組織學生閱讀理解古文,保證古詩文積累的效果。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詩歌星光燦爛。它不僅傳承民族的歷史,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閱讀積累優秀的古詩文,不僅是了解民族的歷史,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文化傳播者肩負的責任。
2. 朱熹的《觀書有感》中的詩句「————」就告訴我們要寫出鮮活的作文,就得投身生活實踐
揭示深抄
觀書有感二首 【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觀書有感二首》所蘊含的道理屬於美學原理范疇,其一首的說理角度是欣賞美,其二首的說理角度是創作美,這種美學原理是帶有一定普適性的。如果將「書」理解為「書本」,而且書本的內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諸如醫書、哲學書、史書、科技書等等,而是僅僅就文學內容諸如詩詞曲賦散文等等體現文學藝術美的方面,那麼,也可以認為「源頭活水」表達了「不竭的文思」。
從題目看,這兩首詩是談觀書體會的,意在講道理,發議論。弄不好,很可能寫成「語錄講義之押韻者」。但作者寫的卻是詩,因為是從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讓形象本身來說話。 第一首詩是抒發讀書體會的哲理詩,描繪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時,又蘊涵了理性的東西。第二首詩也是藉助形象說理的詩。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習有關的道理。
3. 如何靈活運用古詩詞寫作文
啊,其實我慣用抄的是把詩詞分成幾個詞聯用,如溫庭筠【瑤瑟怨】「碧天如水夜雲輕」一句。
就可以寫成:
「碧天如水,長空澄碧,是夢是幻,夜月飄忽不定的進了我的眼,融入我的心。」
簡單來說,就是擴句、擴句。
不過要是你想要引用的話,就可以在排比和反復的基礎上改一改句式。
如:
那是「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琵琶聲?(出自琵琶行)
還是「道一聲好去」的無奈之聲?(出自一首元曲,記不清楚)
抑或,是「蕭蕭班馬鳴」的廣袤?(出自李白 送友人)
又是「不用清歌也淚垂」的無聲?(出自什麼記不得了,反正是宋詞。)
還可以加以更多的變化,但是這樣必須是相近的事物,有點難想呃。
我是初一學生的水平,如果你是高中生甚至大學生的話,那應該了解的更多,只要自行帶入就可以了(*^__^*)
另,
文章要古意的話,只要盡量在字里行間體現出古風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引用啊。
咱追求的較高境界,就像E大的【盛唐夜唱】,沒有一句是完全引用的,但句句都引經據典,都是有典故的!如果可以用到這個地步,你就強大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
4. 運用古詩文的作文 化用引用都可以 以「友情、親情、愛情」為話題 寫一段文字 200字左右
有人說抄友情如歌,就像王渤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般的美好,歲月是把無情的割刀,在生活中,我們要用尊重的心態去對待我們身邊的朋友。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當步入社會,這些真理也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實踐了。有人拿友情和親情相比,再好的朋友也難做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關愛,母愛是偉大的,是世間任何感情所不能替代的,當走向遠方我們又將會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相望。自古以來,就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如牛郎織女的美麗淵源,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事詩經的愛情宣言。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些都給予了我們偉大的愛情啟發。因此我們既不能混淆三者之間的關系,又要正確對待
5. 寫古詩在我的生活中有什麼影響的作文怎麼寫
古典詩詞,我的陽光
早晨,我們頂著朝陽上課,傍晚,我們隨著夕陽回家,太陽,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給予我力量,但是,在心中,還有一屢陽光滋潤這我,這就是古詩詞它照耀著我,帶領著我前進,滋潤著我的人生.
自從小時侯咿呀學語開始,「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便描繪出了我的心思,「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成了我的志向,「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我的性格,「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成了我的座佑銘,激勵我奮進。
長大了,詩詞的接觸面廣了,也涉獵了歷史,品讀了人物,從「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品出了黃巢的霸氣;從「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中看破了李白的人生哲理,從「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中領略到辛棄疾的風度,還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中頓悟了蘇軾身在高處的孤寂。
詩也影響著我,我羨慕李白貴妃研磨,力士脫靴的肆意,欣賞杜甫身系天下,憂國憂民的情懷,嚮往蘇軾詩情畫意,春華秋月的生活,學習王昌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多麼倜儻;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多麼憂郁;「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多麼雅緻,「洛陽親友如相知,一片冰心在玉壺。」多麼高尚。
詩也是人性的表達,精神的寄託,如果沒有詩,誰能夠知道一代梟雄曹操看到「百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後發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感慨,怎麼能看出龔自珍「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哀求,又怎能看出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傲氣。
我的生活充滿詩意,詩詞點綴了我的生活,增添了我的生命色彩。啊,古詩詞,你是七彩之光匯集後的亮點,是中國文化的燦爛光輝,我的詩詞,我的太陽!
望採納
6. 怎麼用詩歌開頭寫作文
詩歌在中國文化的寶庫中,就像一顆明珠,散發出璀璨的光輝。本學期我們展開了「與詩同行」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走進了詩歌的國度,去欣賞詩歌,體會詩歌所描述的意境,領略詩歌獨有的魅力。
首先,我們分了組,制定活動計劃,如:我們這組就由張兵等人收集現代詩,柯霽虹等人收集古詩,等一切都准備就緒後,就開始行動了,大家按資料內容進行了歸類,在網上將有關詩歌簡介和詩歌背景的資料整理成文。如:李白《贈汪倫》我們就是通過收集來的資料,品出了作者對朋友依依不捨的情感。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還收獲了許多了知識,我們了解了詩歌的起源,學習了如何去欣賞詩歌,嘗試了自己寫詩,欣賞詩歌的方法有很多,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平時欣賞詩歌時總結出來。嘗試自己寫詩也讓我明白了寫詩不一定要用多麼華麗的詞語,而是要寫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活動結束後,我進一步感受了中國詩歌帶給人美的享受,也讓我明白了讀一首詩,並不僅僅限於把這首詩背熟,而是要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掌握並欣賞詩歌的方法,這樣才算真正弄懂了一首詩。
這次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們對詩歌的熱情還沒有消逝,我們要多讀詩,品味其中美好的樂趣,將詩歌陪伴我們一生。
生活中處處有詩歌。有天真的兒歌、典雅的古詩、樸素的民歌,常在我們耳邊回響。在詩歌的海洋里,有無數珍寶。我們組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的活動,對詩歌的了解有了更深的認識,可以說是獲益良多。
我們小組的活動在上周開始。通過閱讀提供的材料和搜集詩歌各個方面的知識,對資料進行了分類、整理和編排,還了解了唐詩、宋詞、元曲的不同之處。最後,還製作了詩集等,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在本次活動中,我收獲豐富。其中,我了解到唐宋八大家是:歐陽修、柳宗元、王安石等詩人。我還知道了一些詩人的別號特別有趣:詩狂——賀知章,詩魔——白居易,詩仙——李白……除此之外,通過閱讀課外有關詩歌的書籍,我明白了詞又叫做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許多活動流程都是要通過小組相互合作才可以順利完成。從中,我體會到團隊精神及合作的重要性。俗話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孤零零的一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可是,在活動的過程中,也有許多做得不足的地方:有的同學在搗亂、嬉戲,搜集的資料不正確、不充足等。經過組長的制止和修正才得以解決。希望今後有待改進,在本次活動中,我們還未發揮的最好,相信下次的活動,我們會有更大的進步!
漫步詩園意未盡,生活中處處充滿詩情畫意,處處都是詩歌的百花園,讓詩歌伴隨我們一生!
與詩同行,我們感悟到美麗的人生;與詩同行,我們追求著生命的芳香。本學期,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以「輕叩詩歌的大門」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通過閱讀,我們了解到: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課堂上,觀看著精美的ppt,聽著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解,我們學習了古典詩歌的分類、理解詩歌的方法以及現代詩歌的寫作手法,並對各朝代的詩人做了進一步認識……這些都使我們的想像力有了豐富的延伸,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很大幫助。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還背誦、欣賞了許多詩歌。輕閉雙眼,伴隨著一個個優美的文字,盡情暢游在詩的海洋之中,我看見了青天中的一行白鷺;看見了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我體會到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放和灑脫;體會到了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和細膩。我更感受到了曹孟德橫槊賦詩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喟;感受到了李太白對生命短暫的那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情思;感受到了白居易筆下那琵琶女潯陽江畔的凄涼之音;感受到了蘇東坡對人生如夢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無可奈何;感受到了李清照那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幽思;還感受到了李商隱那秋影不散霜飛晚,留待殘荷聽雨聲的蕭瑟……這些千錘百煉出的文字精華,如激情燃燒的火焰,似靈感孕育的珍珠,讓我們一詠而三嘆之,久久難以忘懷!
指尖穿過唐朝的風、宋朝的雨,唇齒間彌漫著淡淡的墨香。輕叩詩歌的大門,讓我們一同踏進浪漫而綺麗的詩歌殿堂,去放飛我們的思想,凈化我們的心靈吧!
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結束了。通過這一次綜合性學習,我們廣泛地閱讀了詩歌,不僅拓展了知識面,而且還深深地感受到祖國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詩中所蘊含的美麗與感情,了解詩歌的內涵,真是受益匪淺。
我們學到了很多詩歌,還學會了詩歌的分類,這樣更有助於我們學習詩歌,也收集了很多有關詩歌的故事。在學習了寫詩歌的方法之後,我們還試著自己寫了幾首童趣盎然的小詩,感受了一回當「小詩人」的感覺。我們的詩中雖然還有著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間都洋溢著童趣,令我們自己贊嘆不已。
詩歌是一個充滿了詩情畫意,充滿了自己的渴望,在詩歌里,我們可以放飛自己的心靈,我們的思維可以跳躍,我們的想像力得到了豐富的伸展,我們可以在詩歌里表達自己的渴望與情感。
我們還學會了如何理解詩歌的寓意:聯系生活實際讀、不同的詩比較著讀、邊描繪畫面邊讀等,這些都是我們通過學習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詩歌,也可以讓我們走進詩的意境中去,感受詩人當時的情感。
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知道了詩歌的特點:
1。現代詩一般以句子,片語為詩行,縱向排列。
2。現代詩篇無定句,句無定字,形成長短不一,參差錯落的詩行。
3。現代詩的段落可以整首詩為一段(節),也可以一首詩分為若干段(節)。
4。要懂得現代詩的押韻,押韻讓句子更優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現代詩要精煉,不要拖泥帶水,要用最簡潔的文字容納最豐富的內容。
我覺得徜徉在詩歌海洋里的感覺,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詩歌比作海洋,我覺得我只得到了滄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詩歌比作花園,我得到的僅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還得繼續在詩的海洋里遨遊,盡情地享受詩歌無窮的魅力。
輕叩詩歌的大門,我們門前就出現了一個美麗的詩世界。讓我們盪漾在詩歌的百花園中,讓生活充滿詩意吧!詩歌的殿堂通向遙遠的地方,通過本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為了更好地進行本次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老師叫我們通過閱讀報紙、雜志和書籍等搜集有關詩歌知識和故事。然後摘抄自己的詩歌,舉行一個「詩歌欣賞、朗誦大會」。
通過了這次詩歌朗誦會,我的收獲很大,不僅學會了很多詩歌,還學會了詩歌分類,也搜集很多有關詩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自己寫詩歌。在寫詩里,我們可以放飛我們的心靈,我們的思維可以跳躍,我們還可以在詩歌里表達自己的渴望與情感。
在這里我想提建議;如果在同學朗誦的時候播放音樂就更好了。
雖然這次活動時間很短暫,但輕叩詩歌的大門,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個美麗的詩歌世界,從而讓我挖掘了詩歌的海洋中有無數的珍寶。讓我們徜徉在詩歌的百花園中,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詩意,讓詩意陪伴我們的成長吧!
7. 800字作文:將一首古詩,結合聯想想像及生活經驗寫出自己感悟出的哲理或體會到的情感.
中國素稱詩國,古詩可說是我國文化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瑰寶。它語言精煉概括,高度濃縮,內容卻相當厚實: 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無所不包。誦讀積累古詩,不但可以發展學生的想像力、積淀學生語感,而且還能夯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同過古詩擴寫,既可以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經過幾年的教研實踐,筆者認為指導古詩擴的關鍵是要開展多種渠道,引導學生想像,然後在此基礎上加以巧妙指導,使之形而成文。
引發想像可按如下三方面進行:
一、挖掘空白之處想像
詩的藝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空白的藝術:故事情節的空白、人物描寫的空白、心理活動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等。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和挖掘這些空白,根據詩的敘事表達、風景描寫、情感抒發、哲理升華、綜合包容這五個類別,讓學生以類想像,於想像回味之中具體感知意象,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為擴寫打下基礎。
1.抓住「形象空白」想像 有的古詩並不鋪排直敘,而通過勾勒或切中肯綮,追求詩外的意趣風貌。詩中所描繪的形象往往刻畫不細,常帶著某種朦朧性,留待於師生同去補充想像創造空靈豐富的藝術境界。如《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中,那紙鳶是怎樣的?孩子們是如何放得?當時情形如何?那「草長鶯飛」「拂堤楊柳醉春煙」到底是如何之美?在這二月天里,可能還會有哪些景緻?等等,詩中都未從細處雕琢。教師可抓住這些「形象空白」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像,把細節補充出來。
2.緊扣「情感空白」想像 「情動則辭發」。古詩擴寫教學中,教師應重在展示意境,使讀者與詩人感同身受。語言是傳情達意之工具,但有些復雜的、微妙的、激越的情懷,語言卻不能直抒盡傳,從而為讀者設置下情感上的空白。如《泊船瓜州》,詩人王安石借「春風又綠江南岸」之景,抒發「明月何時照我還」之情。春綠江南的景象到底怎樣?
春意盎然,本是賞心悅目之事,詩人又怎會流露出何時還鄉的憂郁?他當時心理活動怎樣?形象怎樣?通過對「空白」的想像,師生共同把詩人擔心變法失敗、前程難卜的抑鬱情緒和思鄉情懷描繪出來了。
3.圍繞「哲理空白」想像 古詩中的哲理,往往寓於形象之中,其「空白」地帶更廣。
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使其感受詩的底蘊,進行恰當的聯想。鄭燮《竹石》是一首深蘊哲理的古詩,作者的意圖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這就要教師指導學生體味詩句,想像竹子「千磨萬劫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的情形,然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從而由詩的物象提煉和升華為一種普遍的哲理:無論立志還是求學都應「咬定青山不放鬆」,鎖定目標便當鍥而不舍。在教學中,教師只要重視挖掘詩的深層底蘊,進行再造想像,學生就會領略詩中的真意。
二、藉助電教媒體想像
「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花中蜜,體匿性存,元痕有味。對於出涉人生、缺乏生活經驗和文學理解能力的小學生來說,要於「體匿」「元痕」之中體會「性」「味」,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深入體會詩的意境和領悟詩人的情懷,需要教師架起一座橋梁來跨越這條鴻溝。在古詩擴寫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手段,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能較完美地展現古詩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擴寫古詩的水
8. 怎樣用詩句寫作文
1、「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該句出自宋·朱熹《觀書有感》,喻意為只有不斷從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更新知識,才能取得新的進步。
考點透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應該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而不斷擴展和向前推移。該句給我們的啟示是,人的認識應該不斷的深化和向前推移,這樣才能保持「清如許」,永不過時。
2、「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
該句出自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其意為竹林外斜橫出兩三枝艷麗的桃花,春天的江水變暖鴨子最先知曉。
考點透視:唯物辯證法聯系的觀點認為,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間的聯系形式具有多樣性,其中有一種重要的聯系形式就是因果聯系,即事物之間那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春江水暖」和「鴨先知」之間就是這種聯系。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該句出自唐·白居易«賦得古原送別»,其意為野火燒不絕那些頑強的野草,只要春風一吹,便又蓬勃地生長出來。
考點透視:唯物辯證法認為,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東西,它的成長是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發展過程,我們要努力促進舊事物滅亡和新事物的產生,這首名句的寓意為新生事物不可戰勝。
4、「九仞之積,猶虧一簣之功」
該句出自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其意為:堆積九仞高的山,還差一筐土就不能成功。
考點透視: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變化是從量變開始,不, 有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質變發生,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准備,質變又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該句寓示人們,只有量變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平時要注意量的積累。
5、「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該句出自唐李白«行路難»,其意為:乘長風破萬里浪的時機一定會到來。
考點透視: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而發展的,道路則是迂迴曲折的,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因此我們要正確對待前進中的困難和曲折,不能灰心喪氣。「長風破浪會有時」寓示的就是這個道理。
6、「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該句出自宋蘇洵«辨奸論»,其意為:月亮周圍出現暈圈就要起風,柱子下面的石基潮濕就要下雨。
考點透視: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本質和現象是不可分的,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現象總是本質的表現,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們通過對「月暈」和「礎潤」的分析,認識到大氣運行的規律性,從而預見到天要刮風和下雨。
7、「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該句出自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其意為:從書上學到的知識終究顯得淺薄,要真正弄懂所學的知識,必須親自參加實踐。
考點透視: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人的認識只有回到實踐中才能得到深化。該句強調了實踐的觀點。
8、「採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
該句出自唐羅隱«蜂»,其喻意為:辛勤為民毫無私心的高尚情操。
考點透視: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該句折射出一種高尚的人生價值取向。
9、「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該句出自唐王翰«涼州詞»,其意為:喝醉了躺倒在沙場上,請不要見笑,自古以來沙場征戰,有幾人能活者回來?
考點透視:不同的價值 個人與社會有著不同的導向作用,對人生選擇和人生道路的選擇也有很需要影響,該名句反映了守邊衛國的將士們那種視死如歸的價值觀。
9. 用古詩寫作文!!
用古詩寫作文
鋤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是李紳青年時目睹農民每天做農活缺吃不飽,穿不暖,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來的。
這首詩描寫了農民種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農民在驕陽底下幹活,條件非常艱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糧食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也不珍惜糧食。
詩的開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兩句,是寫詩人李紳在田野里看見農民扛著鋤頭,在太陽底下幹活,種糧食。由於非常炎熱,汗水從農民的臉頰一直不停地流到莊家地里,不禁產生了同情與憐憫之心。詩的後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意思是:有誰知道人們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呢?這是一個反問句,通過這個反問句,詩人強烈地表達了痛恨不珍惜糧食的人,同時要求人們珍惜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
現在農民種地不再那麼辛苦了,可是節約糧食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而浪費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節約糧食、不浪費糧食,應該從小做起、從我做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句詩詞的真正含義,在於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節約、不浪費,同時它也包含了一個人的素質、品質!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絕句》是「詩聖」——唐朝大詩人杜甫描寫春天美景的詩歌。春天陽光明媚,江山秀麗如畫,春風送來陣陣花草的芳香。銜泥築巢的燕子飛來飛去,暖暖的沙灘上睡著鴛鴦``````詩句相映成趣,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
詩人用簡短的詩句描述了春天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飽經離亂漂泊之苦的詩人在相對安定和平的環境中的喜悅心情。杜甫一生顛沛流漓,嚮往春天般溫暖、幸福的生活。讓我們也一起感受春的美好,珍惜每個春天,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吧!名師點評:你的表達能力很強,把握古人詩詞的能力也非常強。這首美麗的古詩,被你幾乎用同樣美麗的語言「轉譯」出來,仍舊留有散發著是余香。美極了!「春天陽光明媚,江山秀麗如畫,春風送來陣陣花草的芳香。銜泥築巢的燕子飛來飛去,暖暖的沙灘上睡著鴛鴦」這段理解准確恰當。「詩人用簡短的詩句描述了春天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飽經離亂漂泊之苦的詩人在相對安定和平的環境中的喜悅心情」對詩人和詩文的把握都很准確。你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