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考語文總復習資料
虛詞簡介:
詞類
作用
例詞
語法特點 / 舉例
副詞
表示程度
很 挺 太 稍微 十分 極
非常 更加
(1)副詞主要修飾動詞或形容詞,一般不能修飾名詞。(如可以說「他剛離開」、「你很好」、不能說「剛門」「很電視」)
(2) 不能重迭,也不能用肯定或否定 相迭來表疑問。
(3) 除「不」、「沒有」、「一定」等少數副詞外,副詞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和作主語、謂語。
表示情狀
親自 互相 肆意 陸續
趕緊 悄悄 竭力
表示時間頻率
剛才 立刻 已經 曾經
再三 還 屢次
表示範圍
都 全部 只 僅僅 也
表示肯定否定
必 必定 不 沒 沒有 莫
表示語氣
難道 究竟 也許 偏偏
莫非 豈 大概
介詞
表示時間
從 到 在 當
(1) 不能單獨使用。
(2) 介詞後面不能帶時態助詞「著、了、過」。
(3) 不能加表示趨向的動詞「來」、「上」、「下」等。
表示處所方向
向 由 往 朝
表示依據方式
按 按照 根據 本著
表示原因目的
因 由於 為 為了 為著
表示被動
被 給 讓 叫
表示對象、關聯
把 將 替 對於 關於
表示比較
比 跟 和 同 與
表示排除
除 除了 除去
連詞
連接詞和短語
和 跟 同 與 及 以及 並 並且 而 而且 或 或者 還是
(1)只有連接作用,沒有修飾作。
(2)不能單獨回答問題。
(3)可以單獨使用,也可成對搭配使用。
「既然……就 」「因為……所以 」。
連接分句
不但 而且 雖然 但是
假使 既然 如果 因為
所以 盡管 即使 不論
連接句子或段落
但是 所以 然而 因此
助詞
結構助詞
的 地 得 所 似的
(1)獨立性最差,意義不常附在別的詞和短語後面。
(2)除「所」外,都念輕聲。
(3)結構助詞「的」「地」「得」「所」分別用作定語、狀語、補語的標志。
(4)「所」常放在動詞前,構成短語,常作定語。如(「所見所聞 」「為情所困」)
(5)「似的」經常附在詞語後,使整個結構具有描寫、比喻的作用。(他瘋子似的笑著。)
(6)時態助詞常附在動詞後,「著」表示動作還在進行,「了」表示 已完成,「過」表示動作已成過去。(「他駕著車。」「他走了。 」「他昨天來過。」
(7)語氣助詞常用在句尾表示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語氣。(「這是為什麼?」「你先走吧!」)
時態助詞
著 了 過
語氣助詞
的 了 吧 嗎 啊 也罷
嘆詞
表示悲傷痛苦
唉 哎喲 啊
一般用於句首,作獨立語,也有放在句中或句末。
表示憤怒鄙視
呸 哼
表示驚話喜悅
唉呀 啊呀 哈
表示呼喚應答
喂 嗯
表示了解醒悟
噢 哦
(二)詞的兼類
有些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分屬於不同詞類,充當不同的句子成分,具有
不同的詞義。這叫詞的兼類。如:
例:進步
1 他的思想很進步。 (形容詞)
2 通過老師的幫助,家強進步起來了。 (動詞)
3 本學期,家強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名詞)
要正確判斷詞性,特別是一些有兼類詞的詞性,一定要把它放在語言環境中來考察。
三、成語
1成語的定義: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成語大多由四字組成。
2成語的運用,需要注意:
第一,必須在了解成語的字面意義的基礎上,弄清它的實際意義。有的成語所表示的意思,與它的字面意義是一致的,只要了解它的字面意義及相互關系,就能理解其義,例如:發號施令、唯利是圖等。有的成語實際意義跟字面意義不一致,用的是比喻義或者引申義。如:緣木求魚,字面意義是「爬到樹上去求魚」,其比喻義是「做事的方向、方法不正確。」
第二,成語有其確定的字形和讀音,不能寫錯讀錯。如:不求甚(不能寫成「深」)解、不省(不能寫成「醒」)人事、一暴(pù)十寒。
3成語的作用:成語言簡意賅,如使用得多,可以使言語簡潔,增強表達修辭效果。
四、短語的構成
1短語是由詞和片語合而成的,按詞與片語合的結構關系,可以把短語分為以下幾類:並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主謂短語、方位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同位短語、固定短語。
1。並列短語:詞與詞之間有並列關系。如:高山流水、此起彼伏等;
2。偏正短語:前面的詞修飾、限制後面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如他的鋼筆、慢
慢的走等;
3。動賓短語:前面的動詞支配或關涉後面的詞。如打開窗戶、趕蚊子等;
4。後補短語:後面的詞補充說明前面的動詞或形容詞。 如熱死了等;
5。主謂短語:後面的詞陳述前面的詞,前後有被陳述和陳述關系。 如窗戶打開、
太陽出來等;
6。方位短語:名詞或動詞後面帶上方位名詞。如晚飯後、花樹下等;
7。介賓短語:有介詞和名詞或代詞等結合構成。 如從這里起、跟我來等;
8。的字短語:由名詞、動詞、形容詞或代詞等帶上結構助詞「的」構成。 如要飯的、
教書的等。
9同位短語:短語的前後兩部分同指一個對象,如往往由名詞加名詞、代詞加名
詞、代詞加代詞構成。如你們幾位、船長老張、首都北京等。
五、句子
1句子和句子成分:
句子由短語構成,是具有特定句調、能夠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的語言單位。句子成分是句子的組成部分,它是由句子或短語內部組成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決定的。句子成分主要有:主語,用「 」表示;謂語,用「 」表示;賓語,用「 」表示;定語,用「( )」表示;狀語,用「[ ]」表示;補語,用「< >」表示。如:(帥氣的)我[真的]愛<死了> (美麗的)她。
2句子的類型:
根據語氣可以把句子分成四種類型。
(一)陳述句
陳述句是敘述說明一件事物的句子。它的後面用句號表示,語調一般是平的。有的陳述句表示肯定的語氣,如「造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小樹長高了」。有的陳述句表示否定的語氣,如「他沒有參加會議」,「我不認識這位同志」,有的陳述句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語氣,如「侵略者肆意挑釁,我們不得不還擊」,「四化建設非搞好不可」,「鄉親們沒有不誇雨來聰明的」。
(二)祈使句
表示命令、請求、禁止或勸阻語氣的句子叫祈使句。祈使句常常是要求別人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句末用句號或嘆號。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言詞肯定,堅定不移,主語常常被省略。如「立正、出發!」「把他帶走!」
表示請求的祈使句語氣比較緩和,如「快走吧!」「老大爺,進來喝口茶歇歇吧!」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語氣較強硬,大多沒有主語。如「不要攀折花木!」「禁止吸煙!」
表示勸阻的祈使句語氣較緩和,有商量的口氣。如「以後別遲到啦!」
(三)疑問句
疑問句是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句子,句末用問號表示。如「這是誰的書包?」「你到公園去嗎?」
(四)感嘆句
表示感嘆語氣的句子是感嘆句,句末用嘆號。如「這些花真美啊!」表示了贊美的語氣。「這么做太不像話了!」表示譴責的語氣。
3句式的轉換:
常見的句式轉換有主動句和被動的轉換、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轉換、陳述句和反問句的轉換等。句式轉換應該注意的問題:
A、變換後的句子一定要保留願意,不能改變原句的基本意思。因此與句式變換無關的文字可原封不動,必要時個別文字可以增、刪、換、調,但變動不要太多。
B、分析句意要把握語境,不能只看形式。
C、各種句式不能混淆起來。
4仿寫句子:
一是審清題干要求。例如是仿寫一句還是幾句,仿寫單一的句子,還是在一個語段中仿寫其中的某一部分或畫劃線句等,再審一下題干在話題、修辭方面有沒有要求,題乾的要求比較直接明顯,我們稱之為「顯性要求」。
二是審清所給例句特點。如句子結構、修辭手法、內容方面有何要求。例句的特點與要求沒有在題干中表現出來,容易為學生所忽視,我們稱之為「隱性要求」。
做仿寫題要切記無論題目有無要求,都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思考:
(1)話題:是沿用原來話題,還是變換話題。
(2)修辭:題干對修辭有無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種修辭。
(3)句式:主要審清例句是單句還是復句,如果是復句,屬何種復句,仿寫句子要與例句盡最大可能保持一致。
(4)內容:例句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有何內在聯系,這對仿寫句的內容隱含了哪些要求。如果是仿寫語段的某一部分,續寫語段,那就要求仿寫句不僅要與被仿寫部分在句式結構、思想內容等方面保持一致,還要與整個語段保持連貫、協調一致。
5常見的病句類型
a語序不當:如:我國的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又如:大家教化呢廣泛的意見。
b搭配不當:如同學們把教室打掃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又如自己有雙聰明靈巧的小手,什麼都能造出來。
c成分殘缺或贅余:如舊社會,勞動人民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又如:校黨委發動了全校師生開展學習雷鋒同志。
d結構混亂:如對於在調查工作這個問題上,我曾欠周全的考慮。
e表意不明:如妹妹找不到爸爸媽媽心裡著急得很。
f不合邏輯:如學習成績的好壞是三好學生的重要條件。又如:我國有世界上沒有的萬里長城。
g用詞不當:如他的爸爸仍然健在,享年83歲,精神尚佳。
h重復多餘:如籃球場上十位隊員在激烈地打比賽。
六、復句
復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句組成。組成復句的單句叫分句,分句表示句子沒有完全結束的語調,分句後面一般都有一個較短的停頓,書面上用句中標點(逗號,分號等)表示。
(一)根據復句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為兩大類:
⒈由單句直接組合而成的。如:
a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b老師走進教室,來到講台前,認真地講起課來。
這樣的復句靠分句間的語序來聯系,沒有明顯的邏輯關系,要根據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⒉藉助虛片語合成的。如:
a我們不僅要專心聽講,還要多動腦筋。
b只要堅持鍛煉身體,就能增強體質。
這種復句,分句之間的聯系靠虛詞,而主要的虛詞是連詞和副詞,還有部分起關聯作用的短語,統稱關聯詞語。這類復句由於關聯詞語的作用,結構顯得嚴密,分句之間邏輯關聯的較明確,我們應根據分句之間的語義和不同的邏輯關系,正確選用關聯詞語,不能任意組合。
(二)復句有哪些基本類型
根據分句之間不同的語義和邏輯不同,我們可以把復句分成以下八種類型:
⒈並列復句。它的各個分句表示幾個意義相關的情況,或者是一件事情的幾個方面,它們之間沒有主次之分都是並列地組合在一起。如:我們一邊走,一邊高興地談笑著。
⒉承接復句。它的各個分句表示幾個連續的動作,或者是先後發生的幾種情況,它們之間是前後相接的。如:電光閃閃,雷聲隆隆,一會兒下起了瓢潑大雨。
⒊選擇復句。它的各個分句表示事物存在著多種可能的情況,其中至少有一種情況存在,或者需要選擇或取捨。如:星期天,我們是去郊遊呢,還是去圖書館?
⒋遞進復句。它的各個分句在意義上程度一個比一個深。如:美不美不光在外表,還看能不能為人們做事。
⒌轉折復句。它的兩個分句表示兩個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它們在意義上是相對或相反的,如:雖然他個兒長得矮小,但是力氣可大著呢!
⒍因果復句。它的兩個分句這間存在著因果關系,有時前一分句說因,後一分句說果;有時前一分句說根據,後一分句說結論。
如:困為雷鋒叔叔為人民做許多好事,所以人民永遠懷念他。
⒎假設復句。它的各個分句表示假設因果關系。前一分句提出一個假設的原因或情況,後一分句說由於這個假設或原因所產生的結果。如:要是你能刻苦學習,成績就會提高。
⒏條件復句。它的各個分句表示條件因果關系。前一部分提出一個條件,後一部分說明在這個條件下產生的結果。如:
a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b無論困難多大,他都能克服。
(三)多重復句及分析
多重復句是指分句之間的關系在兩個層次以上的復句。分析多重復句的層次和關系,可採用「劃線法」用「|」劃出第一層,並註明關系:有「||」劃出第二層,並註明關系:以此類推。
分析多面復句的步驟:第一步要統觀全局,從總體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層的有關分句。弄清分句之間的關系;第二步再對第一層次的各個分句作分析,看它們是不是復句,如果是復句,再找出這些分句構成這個復句的分句,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這便是第二層次:以此類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單句為止。
分析多重復句,要一看分號,二看關聯詞語,三看邏輯關系。有分號,就在分號那劃一層。如果一個復句沒有關聯詞語,那就看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
例如:
有一些人懷念他們的過去,|| 但是過去的東西永遠不會再來,┃因此他們感
轉折 因果
到將來的渺茫。||從不把希望寄託在將來。
因果
⑵ 中考語文字詞的總復習的總復習
每天,要多看多背。可以的話可以讓家人幫你聽寫。每天反復的復習, 還有那些易錯的字詞要多看。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蘇教版中考語文總復習
一、梳理課本,使本學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系統化。
二、分項復習
1、基礎知專識積累及運用
A、閱讀本冊所有的屬生字,記住它們的音、形、義。
B、古詩文默寫:應該認真地背誦,正確規范地書寫。
C、綜合性學習活動:把本學期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整理一下,梳理出老師平時強調的知識點。
D、文學常識:找出本冊書的重要作者,掌握他們的「名、時、地、評、作」等內容。
E、名著閱讀:在閱讀了原著的基礎上梳理出知識短文中的知識點,並牢記。
2、現代文閱讀:主要是課內,選取課文的重點段,溫習學習時的課文批註。
3、文言文閱讀:
注意文言詞、句的解釋及重點語段的理解並能概括出全文和每段的大意。
⑷ 中考語文總復習資料
2009年中考語文總復習基礎練習古文專題
一、(舟山)《馬說》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9-25題。
(一)(11分)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 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⑴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執策而臨之( )
20.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麼做?(2分)
(二)(9分)
閡縣林琴南孝廉紓①六七歲時,從師讀。師貧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歸,以襪實米,滿之,負以致師。師怒,謂其竊,卻弗受。林歸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豈束修③之禮?」即呼備④,齎⑤米一石致之塾,師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紓(shū):林紓,字琴南,福建閡縣(今福州人)。近代文學家,尤以翻譯外國小說名世。孝廉,明清時對舉人的稱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條干肉,後來通常指學生拜師或親友之間贈送的禮物。④呼備:叫人准備。⑤齎(jī):攜帶。
23.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3分)
⑴從師讀( ) ⑵以襪實米( )⑶負以致師( )
24.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豈束修之禮?
25.林琴南為什麼急忙回家取米送給老師?從中看出林琴南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答案:
19.⑴通「飼」,喂養(喂) ⑵鞭打(駕馭) ⑶通曉(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對
20.想要與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託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或「對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態平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
(二)(9分)
23.⑴跟從(跟) ⑵裝滿(裝) ⑶背(背著)
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這能作為送給老師的禮物嗎?(或「你的想法本來是好的,但這能作為學生拜師的禮物嗎?」)
25.因為他得知老師沒有米煮飯,想幫助老師。(或「因為他得知老師家很窮,沒有米煮飯」。)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二、、(湛江))
閱讀(出師表》(節選),回答18叫2題。(14分)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諱、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諱、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18.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
(1)猥自枉屈 猥: (2)以咨善道 諏:
(3)以彰其咎 彰: (4)此臣所以報先帝 所以:
1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以傷先帝之明 蓋亦以精力白致者
B.若無興德之言 何陋之有?
C.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D.恐託付不效 不效則治臣之罪
20.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遂許先帝以驅馳
C.夙夜憂嘆 D.臨表涕零
21.請將文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一句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答:
語文試卷 第5頁 (共6頁)
22. (1)選文第2段 「臨崩寄臣以大事」 中的「大事」具體指什麼? (2)從作者回憶的顧茅廬、臨危受命、臨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們可以體會其怎樣的情感? (4分)
答:(1)
(2 )
(二)閱讀(呂蒙的故事》一文,回答23--25題。(6分)
寧(即甘寧)廚下兒曾有過,走投呂蒙。蒙恐寧殺之,故不即還。後寧齎禮(贈送禮物)禮蒙母,乃出廚下兒還寧。寧許蒙不殺。斯須(一會兒)還船,縛至桑樹,自挽弓射殺之。畢,解衣卧船中。蒙大怒,擊鼓會兵,欲就船攻寧。寧聞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赤腳步行)出諫蒙曰:「至尊(指吳主孫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聞母言,即豁然意釋, 自至寧船,笑呼之曰:「興霸(甘寧的字),老母待卿食,急(趕快)上!」寧涕泣噓欷(哽咽,抽噎)曰:「負卿!」與蒙俱還見母,歡宴竟日。
2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寧廚下兒曾有過 過:過失 B. 寧許蒙不殺 許:答應
C.蒙母徒跣山諫蒙曰 諫:進諫 D.屬汝以大事 屬: 通「囑」,囑托
24.請將「蒙大怒,擊鼓會兵,欲就船攻寧」一句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譯文:
25.文中呂蒙形象鮮明,試概括這一人物性格特點,並作簡要分析。(2分)
答:
答案:
18、(1)降低身份 (2)詢問 (3)表明,顯揚 (4)……的原因(每小題1分,共4分。)
19、D(A中兩個「以」的意思分別為「以致」、「憑」;B中第一個「之」是結構助詞,可譯為「的」,第二個「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C中的兩個「顧」字的意思分別為「拜訪」、「難道」:D中兩個「效」字的意思都是「實現」。)
20、C(「夙夜」的古今義都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義為「地位卑微, 目光短淺」,今義是指品德低劣;「驅馳」的古義為「奔走效勞」,今義是「驅趕,奔走」;「涕」的古義為「眼淚」,今義是「鼻涕」。)
21、我在戰事失敗(或兵敗)的時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東吳)。(「於」、「際」翻譯錯誤每個扣0.5分,缺主語扣1分。句式不順不對扣1分。)
22、(1)白帝城(劉備)託孤,興復漢室(各1分) (2)對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報答)劉備父子之情。(每層意思佔1分。用文中的「報先帝而忠陛下」亦可。)
23、C(「諫」應為「勸說」的意思。)
24、呂蒙大怒,擂起戰鼓,調動軍隊,打算上船攻打甘寧。(錯譯「兵」、「就」的意思各扣0.5分,句式不順扣1分。)
25、呂蒙性格: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深明大義、顧全大局。(1分。答對性格中的一點得1分,每多答對一點加1分,附加分不得超過2分。)在甘寧背信棄義的情況F,呂蒙能聽從母親的意見,以國事為重,不以私怒而攻殺甘寧。(]分。)
三、
(揚州)《黔之驢》
閱讀下面的兩段文言文,完成13-16題。(14分)
【甲】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⑸ 備戰中考,初三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需要怎麼樣進行總復習呢
中考語文知識點繁多而瑣碎,往往讓人覺得無從下手。初三學生需要明白,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能力大廈的地基。對待中考語文學習,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初三學生要明白中考語文基礎知識是高分關鍵。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初三學生需要靜下心來,用端正的學習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拼得扎實的語文基礎,蓄積厚積薄發的爆發力。
⑹ 中考語文總復習資料
語文:
把握重點 巧用方法
現在中考已經進入沖刺階段,當前同學們對語文復習存在著這樣 兩種心態:一部分同學認為語文知識點繁多,而且中考側重考查學生的課外遷移能力,考查課本的內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復習語文時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認真復習課本的知識後,也做了大量的閱讀題,考試卻不見成效,感覺語文復習無從下手,於是乾脆放棄。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實際上,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一樣,有自身的知識系統和復習規律。從前幾年學生復習情況來看,在沖刺階段,若能夠按照老師的復習計劃,復習形成知識網路,答題依據正確的技巧方法,穩扎穩打,考試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試中是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的。
那麼,在最後的沖刺階段,應該講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結合我們學校老師在最後復習階段的幾點做法,簡單談談:
首先,應認真「吃」透近兩年中考題。 近兩年的中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試卷分為「積累」、「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測試目的明確: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課內外文言文的閱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閱讀,最後是話題作文的寫作。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近兩年的中考試題,應該怎樣分析?現僅就試卷的四大板塊簡單說明。
一、積累部分。考試的范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不但篇篇背誦,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
要時時「溫故」。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
二、文言文部分。課內文言文考試的范圍是初中教讀篇目。復習時一要抓好重點。根據考綱的考查范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取捨、側重。一般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實詞則常常考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對句子的考查則側重於關鍵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對內容考查就與現代文基本相似。從字、詞、句到文學常識以至思想感情、表現手法等,都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二要選好篇目。選取教讀篇目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兩年的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大多選擇故事型的文段。內容比較淺顯,考察內容基本與課內部分相似。做題時一定要注意與課內學過的課文或知識點相聯系,注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
文言文閱讀題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翻譯類。此類題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2)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並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注意翻譯時應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往往是得分點。(3)還可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4)另外還要注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偏義復詞等特殊現象。(5)若直譯不通,則用意譯。須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聯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想。二是啟示類。解答這類題目時要注意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系文章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答。
三、現代文閱讀部分。要把握「考點」,掌握答題技巧。 近兩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大多是一篇偏重於議論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學類的文章。因此,在最後復習中,在課外選段上應盡量多選取這兩種類型的文章進行練習。另外,在閱讀題目的設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考查。做題時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時這也是我們檢驗解答效果的唯一標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側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的篩選,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閱讀復習中,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麼」「為什麼要寫」這兩個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線
索找答案。比如,整體感知類的題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或者「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等問題。做此類題,答題時應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看標題,二看開頭、結尾,三找議論、
抒情的語句。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記於心。再比如,同學們認為最難回答的「理解句子含義及作用」這一類題目,我們可以這樣作答:先觀察句子的特點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結構上的作用;結合語境,抓住句子表達時最關鍵的詞語,指出其語境意。此類題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達中起關鍵作用的語句,或是一些運用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點是做好此類題目的要訣。凡述種種題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閱讀題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話題」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後階段要多讀書看報,開拓自己視野、了解時代信息、把握時代脈搏,並學習別人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為寫作積累素材,補充新鮮血液。雖學習比較緊張,但仍要每天「擠」出十到二十分鍾的時間來看書讀報。在寫作中,要善於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大題化小,以小見大,學會「一滴水裡見陽光」「半瓣花上說人情」;善於聯想,張揚個性。讓文章體現出你真摯的感情,豐厚的文學積淀,做到文質兼美,富有生活氣息。
其次,在復習中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歷年的答卷中都存在著一些考生不認真看原文,不能認真審題的毛病。平時做閱讀練習,一定要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抓准題眼、抓住關鍵詞句,再作答。另外,書寫也應重視,若平時書寫潦草,則會在積累中出現錯別字,在寫作中丟掉書寫分。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若平時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書寫的習慣,考試時也就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丟分。
總之,「厚積而薄發」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徵。提高語文成績,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正確的答題思路,以及較強的理解表達能力。當然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復習中有所側重。若三者都能兼顧,相信你一定會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制定計劃 勤於復習
中考臨近,有些同學開始緊張慌亂起來,對下一步的語文復習感到有些困惑,總覺束手無策。在此,我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就語文復習談幾點自己的意見,希望能為同學們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