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06年中考語文北京試題
考了不就知道了....
❷ 近十年北京語文中考作文題目
2002年西城題目---我與藝術(體育) 2009年北京題目內---- ----並沒有結束
2003北京題目---喝彩 2010年北京題目-----凝聚
2004年北京題目--- -----需要我容 2011年北京題目----日積月累
2005年北京題目----開端
2006年北京題目---勞動
2007年北京題目---家庭需要我(大綱卷) // 動力來自於-----(課標卷)
2008年北京題目---向前!向前!向前!
❸ 歷年北京中考語文文言文考了什麼
近五年北京市中考試題——文言文閱讀
07年四、文言文閱讀(共9分)
閱讀《桃花源記》選段,完成第10-13題。
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①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不迷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①[余]有版本寫作"餘"。
10.下列各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良田 無論 B.絕境 問津
C.問訊 間隔 D.交通 妻子
1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1)便要還家 要:
(2)欣然規往 規: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2分)
(1)才通人 翻譯:
(2)便扶向路 翻譯:
13.請你用自己的話,說出桃花源人與漁人的交談都涉及了哪些內容。(3分)
答:
四、本題共9分
10答案:D 11答案:(1)邀請 (2)計劃;打算
12.答案:(1)僅容一個人通過。(2)就順原路回去。
13.答案要點:①桃花源人問漁人從哪裡來。②挑花源人向漁人說明自己來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漁人詢問外界的情況。④桃花源人囑咐漁人不要向別人提起這里的情況。
08年四、文言文閱讀(共9分)
閱讀《岳陽樓記》選段,完成第10—12題。
若夫淫①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②,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① [淫]有版本寫作「霪」。②[曜]有版本寫作「耀」。
10.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3分)
(1)檣傾揖摧 摧:________
(2)浮光躍金 金:________
(3)把酒臨風 把:________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3分)
(l)山嶽潛形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長煙一空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靜影沉璧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登樓者面對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極而悲」,或「其喜洋洋」,這樣的情懷分別源自他們怎樣的人生經歷或思考?(用原文回答)(3分)
「感極而悲」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喜洋洋」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閱讀(共9分)
10.答案:(1)斷折 (2)金色 (3)持(執)
(共3分。共3道小題,每小題l 分)
11.答案:(l)山嶽隱沒了形體。(2)大片煙霧完全消散。(3)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共3分。共3道小題,每小題1分)
12.答案:「感極而悲」源自: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其喜洋洋」源自:寵辱偕忘
(共3分。共3句,每句1分,多答l句扣1分,扣完為止)
09年四、文言文閱讀(共9分)
閱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完成第10—12題。
①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高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0.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舜發於畎畝之中 發:______________
(2)人恆過然後能改 過:______________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
(1)餓其體膚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亂其所為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閱讀第②段,說出就「國」而言,「死於安樂」中的「安樂」指的是什麼。(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閱讀
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錯誤(或:犯過失)
11.答案:(1)使他經受飢餓(之苦)。(或: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身體消瘦)(2)使他做事不順。(或:所行不順,使所做的事顛倒錯亂。/在他做事時,使他所做的事不順利。/所行不順,使他的經歷總是不順暢如意)
12.答案:無法家拂士,無敵國外患。
10年四、文言文閱讀(共8分)
閱讀《陳涉世家》(節選),完成第10~12題。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①。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②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陳勝、吳廣喜,念貴,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④「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
【注】①有教材為「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②有教材此處為逗號。③有教材此處為嘆號。④有教材此處有冒號。
10.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今亡亦死 亡:
(2)宜多應者 應: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
(1)上使外將兵 翻譯:
(2)置人所罾魚腹中 翻譯:
12.閱讀選文,寫出引發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閱讀
10.答案:(1)逃亡(逃走) (2)響應
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2)放在別人所捕(獲)的魚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斬。(或: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11年四、文言文閱讀(共8分)
閱讀《魚我所欲也》(節選),完成第12~14題。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①
萬鍾則不辨②禮義而受之。③萬鍾於我何加焉?④為宮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向⑦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為"辯"。③有教材為逗號。④有教材為嘆號。⑤有教材為逗號。⑥有教材為逗號。⑦有教材為"鄉"。⑧有教材為冒號。
1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蹴爾而與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2分)
呼爾而與之翻譯:
14."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麼?(用原文回答)(4分)
四、文言文閱讀(共8分)
12.(1)及,到踐踏(用腳踢;踢)(2)停止。這里是"止而不為"的意思。(放棄;止)
13.輕蔑地呼喝著給他吃(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吆喝著給他)。
14.(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有需要再聯系哦好
❹ 誰有歷屆北京中考語文作文題目
歷年北京中考作文題目一覽
2010年北京中考作文
21.凝聚親情,才會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誼,才會有溫馨的集體;凝聚愛心,才會有和諧的社會;
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夠戰勝困難,實現理想販販販請請以凝聚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
(2)不限文體(詩歌除外)。
(3)字數在600-1000之間。
(4)作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2009年北京中考作文
21.題目: 並沒有結束
要求:
(1)將題目補充完整並抄寫在答題卡上。
(2)不限文體(詩歌除外)。
(3)字數在600-1000之間。
(4)作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2008年北京中考作文
22.題目:向前,向前,向前!
要求:
(l)將題目抄寫在作文紙上。
(2)不限文體(詩歌除外)。
(3)不少於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2007年北京中考作文
23.題目:動力來自
要求:
(1)將題目補充完整,構成你的作文題目,並抄寫在作文紙上。
(2)不限文體(詩歌除外)。
(3)不少於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2006年北京中考作文
大綱卷:
題目:勞動________________
勞動,是人類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的活動。勞動伴隨著人們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勞動帶給人們的有許多許多……
請結合自己的經歷或感受,寫一篇文章。
要求:
1.將題目補充完整,以構成你的作文題目,並抄寫在作文紙上。
2.不限文體(詩歌除外)。
3.不少於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課標卷:
2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英國媒體有這樣一則報道:在幾十米高的海浪襲向泰國普吉島的一個海灘之前,英國一位年僅10歲的女孩蒂莉史密斯,憑借自己在學校里所學的地理知識,預測出將有威力強大的海嘯發生。她立即讓父母發出警報,疏散了誨灘上的遊客,從而挽救了100多名遊客的生命。這則報道喚起了你的哪些回憶,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經歷或感受,從沉著、自信、關愛、知識的力量中選擇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2)將自擬的題目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3)不少於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所在學校的名稱和人物的真實姓名。
2005年北京中考作文
開端是(事情的)開頭。春天,是一年四季的開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開端。萬事皆有開端;開端蘊含希望……請你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感受,以"開端"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體(詩歌除外)
2.不少於600字。
3.作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2004年北京中考作文
題目: 需要我
要求:
1.在橫線上填入恰當的詞語,使題目完整。
2.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3.文中不能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2003年年北京中考作文
在遼闊的神州大地上,在平凡的學習過程中,你一定聽到過或看見過許許多多值得大聲叫好的人和事、景與物。那麼,請說說你最想喝彩的是什麼。
當然,如果你對"喝彩"有自己的認識,也請暢所欲言,發表看法。
要求:
1.以"喝彩"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2.思想內容積極向上;
3.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於600字;
4.文中不得寫出區(縣)、學校的名稱和師生的真實姓名。
❺ 歷年北京中考語文文言文 文言文題目
閱讀《桃花源記》
(節選)
,完成第
12-14
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
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2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2分)(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絕境
(2)未果,尋病終
尋: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14作者筆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現在哪裡?(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甲〕
若夫淫雨霏霏,
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
日星隱曜,
山嶽潛形;
商旅不行,
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
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漁歌互答,
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
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
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
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范仲淹《岳陽樓記》
)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
山間之四時也。
朝而往,
暮而歸,
四時之景不同,
而樂亦無窮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
9
.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
4
分)
①春和景
.
明
景:
②四時之景
.
不同
景:
③而或
.
長煙一空
或:
④把
.
酒臨風
把:
10.
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
4
分)
①微斯人,吾誰與歸?
②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11.
下列句中「/」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
分)
A
.若夫/淫雨霏霏
B.
感極而/悲者矣
C.
其/喜洋洋者矣
D.
四時之景/不同
12.
比較甲乙兩個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13.乙段中「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的「樂」與甲段中作者的「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樂」,內涵有什麼不同?(2分)
❻ 2013年北京市中考語文答案
why you so d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