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屆中考文言文的三峽試題
《三峽》練習題
1、填空題。
①《三峽》選自《 》,三峽是 、 和 的總稱,在重慶。市 和湖北宜昌之間。作者 是 (朝代) 學家。
②《三峽》一文中總寫三峽地貌的句子是
2、解釋下列紅體字的意思。
①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 ②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
③絕( )多生怪柏( )( ) ④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 )( )
⑤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 ⑥猿鳴三聲淚沾裳( )
⑦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 ⑧自三峽七百里中( )
⑨或王命急宣 ( ) ⑩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
3.翻譯下列詞句: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風煙俱盡,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
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4.文末描寫「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凸現了三峽什麼特點?
5、《三峽》一文中有「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兩句,由此我們可以聯想起李白的一首詩,這首詩的內容是什麼?請默寫出來,能說出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嗎?
6、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聞名於世,並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游詞,向前來觀光的遊客介紹三峽的風景特點和時代變化。
示例:各位旅客,歡迎你們來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迴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秋景凄寒,猿鳴哀轉。走進三峽人家,品嘗金黃蜜桔;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常游此地。
讀《三峽》與《與朱元思書》回答
風煙俱盡,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狼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擊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物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沿泝阻絕( ) 直視無礙( )窺谷忘反( )屬引凄異( )( )
2、翻譯句子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3、下列加點詞語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B、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C、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D、旦日,卒中往往語
4、(1)兩文都寫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連綿、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徵。(2)兩文都寫了猿鳴,但寫作目的不同,《三峽》通過猿鳴烘托環境 的 ,《與朱元思書》則通過猿鳴表現 。
5、判斷分析有誤的一項 ( )
A、「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通過「游魚細石」寫出水的清澈。
B、「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韻律。
C、「泉水擊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運用擬聲疊詞,構成一幅音韻和諧的畫面。
D、「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託了山的高聳。
6、兩文都描寫了奇山異水,但思想感情有差異,請結合原文的語句說說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
② 中考文言文課外閱讀試題精選的目錄
(一)魯人鋸竿
(二)郊島孰貧
(三)短文兩篇
(四)楊布打狗
(五)於瑜欲漁
(六)毀目避役
(七)愚人認兄
(八)涸轍之鮒
(九)季布辭官
(十)范仲淹有志天下
(十一)王安石絕句改字
(十二)盜牛改過
(十三)師曠論學
(十四)狼
(十五)岳飛二三事
(十六)推敲
(十七)戴嵩畫牛
(十八)木蘭從軍
(十九)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二十)知音
(二一)好書者三病
(二二)施氏食獅史
(二三)宋人獻玉
(二四)晏子使楚
(二五)狼軍師
(二六)書黃筌雀
(二七)紙上談兵
(二八)紀昌學射
(二九)管仲禁厚葬
(三十)黠鼠賦(節選)
(三一)諸葛亮二三事
(三二)晏子解人
(三三)齊人攫金
(三四)畫竹
(三五)禮論(節選)
(三六)君子必慎其所處
(三七)腹稿
(三八)晏子春秋(節選)
(三九)賣柴翁
(四十)多多益善
(四一)雄雞斷尾
(四二)吳起攻亭
(四三)曾子殺彘
(四四)北人食菱
(四五)河中石獸
(四六)三令五申
(四七)名落孫山
(四八)論語(節選)
(四九)動簡論難
(五十)說虎
(五一)居安思危
(五二)五十步笑百步
(五三)掣肘
(五四)食人之稼
(五五)陳元方
(五六)三人成虎
(五七)蕭何追韓信
(五八)辭達
(五九)張良拾履
(六十)永之氓為錢溺死
(六一)陳太丘與友期行
(六二)帝王皆為賊
(六三)霍光
(六四)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六五)為學一首示子侄
(六六)太宗駿馬
(六七)諸葛亮興復漢室之論
(六八)范縝
(六九)長者子捉船
……
附:2006年中考文言文閱讀真題精選
參考答案
③ 2014年中考宴子使楚文言文
2014年中考文言文試題匯編《晏子使楚》
【甲】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巨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乙】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5.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
①何坐
②聖人非所與熙也
③生以鄉人子謁余
④言和而色夷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譯文:
②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譯文:
7.如果去掉【甲】文中加框的「酒酣」一句,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4分)
答:
8.楚王稱晏子為「聖人」,馬生求學過程中「流輩甚稱其賢」,結合選文內容,談談晏子與馬生獲得如此高評價的共同原因有哪些。(5分)
答:
5、(4分)①犯罪 ②同「嬉」,開玩笑 ③拜見 ④平和
(評分說明:若使用意思相同、相近的解釋也可,每詞1分。)
6、(4分)
①莫非楚國的水土使得百姓善於偷東西嗎? (評分說明:抓住關鍵詞「得無」、「善」,得無:莫非,善:善於、擅長、長於、喜好等。解釋有誤一個扣1分,2分扣完為止。)
②寫了一封長信作為(表示敬意的)見面禮物,言辭很流暢、通達。 (評分說明:抓住關鍵詞「書」、「以為」,書:信,以為:以之為,把它當作,作為等。解釋有誤一個扣1分,2分扣完為止。)
7、楚王本想趁「酒酣」之時羞辱晏子,使之沒有時間作出反應(「酒酣」之時是楚王認為羞辱晏子的最佳時機)(1分),這樣寫可以表現楚王的狡詐(1分),同時更加襯托出晏子的沉著機智,善於辭令(1分),如果去掉,就沒有這樣的效果,同時也不具體。(1分) (評分說明:如果學生從情節方面作答,如果為下文「楚王為自我下台階、自我解嘲作鋪墊」也可得1分。)
8、①他們在與人交往時都能注意自己身份(他們的言行符合自己的身份特點)如晏子以「使臣」的身份見楚王,馬生以「鄉人子」的身份見宋濂。②他們都很有禮貌、態度恭敬。如晏子「避席而對」,馬生「撰長書以為贄」「言和而色夷」。③他們都善於言辭如晏子以橘設喻,巧妙反擊,馬生「辭甚暢達」等。④他們都專心學習,善學善用。如晏子「習辭」以橘設喻,馬生「用心於學甚勞」等。
(評分說明: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二點得3分,答出三點得4分,答出四點得5分。)
④ 求2014屆新版中考文言文詩文考試篇目點擊所有古文的閱讀指南
你可以猜意思,不必每個都知道。篇目有文徵明習字、
⑤ 桃花源記的中考文言文試題
桃花源記是中考重點,
所以這方面的題目比較多,
我給你一些,你參考一下:
⑥ 2014年杭州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連處士墓表答案
精銳教育提醒你: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必以處士為法 法:標准,規范
B.卒而反葬應山 反:反而,卻
C.悉散以賙鄉里 賙:周濟
D.乃表其墓 表:作動詞,樹碑刻文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連處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組是(3分)
①以一布衣終於家 ②處士供養左右十餘年 ③因不復仕進
④出谷萬斛以糶 ⑤厚遺以遣之 ⑥為之罷市三日
A.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連舜賓居住在應山縣,一生都沒有做官,然而當地人都很尊敬他,因為他為人高尚,達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連舜賓參加科舉考試而沒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親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邊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進取。
C.連舜賓曾經到信陽辦事,遇到了強盜,他的僕人告訴他強盜來了,但是強盜知道他的名聲,因而並沒有侵擾他。
D.歐陽修擔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連舜賓的事跡會漸漸散失,應山的人不能夠詳細了解,因而寫下這篇文章來告訴後人。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其所謂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歟!(3分)
▲ ▲
(2)歲飢,出谷萬斛以糶,而市谷之價卒不能增。(4分)
▲ ▲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歸應山。(3分)
▲ ▲
參考答案:
5.(3分)B(反,通「返」,回到。)
6.(3分)C(①是說連處士的身份;③說明連處士不當官的原因;⑥主語是集市上的人,不是連處士。)
7.(3分)C(「告以處士」不是告訴處士,而是把連處士的身份告訴強盜。)
8.(1)(3分)大概就是所說的親身去做,無須多言自然能取信於人吧!(「其……歟」「躬」「信」各1分)
(2)(4分)年成不好,(連處士)拿出一萬斛谷去賣,因而市面上谷的價錢最終沒有上漲。
(「歲飢」「糶」「卒」各1分,語句通順1分。「市谷之價」翻譯成「購買穀子的價格」亦可)
(3)(3分)(連處士)前去看望弟弟,(結果)得病死去了,(人們)把他的靈柩送回了應山。
(「省」1分,補出「連處士」1分,語句通順1分。)
【參考譯文】
連處士是應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裡,但是應山的人到現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導他們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親近朋友,恭敬嚴謹守禮謙讓並且溫和仁愛,一定拿連處士作為榜樣。說:「做人象連公那樣,就足夠了!」那些鰥寡孤獨和遭遇荒年貧困飢餓的人,都說:「自從連公去世以後,我們這些人沒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來活命了,讓我們太遺憾了!」唉!連處士住在應山,沒有發布過什麼政令實施過什麼恩威來親近那裡的百姓,卻能讓人這樣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說的親身去做,無須多言自然能取信於人吧!
連處士,名舜賓,字輔之。他的祖先是閩地人,他的祖父連光裕曾經擔任過應山縣的縣令,後來又擔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從連光裕歸葬應山後,他們就把家安在了應山。處士年輕的時候曾應舉鄉試(《毛詩》是當時的考綱),沒有考中,並且他的父親連正因為有病卧床在家,連處士在他父親身邊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進取。父親去世後,家裡本來有很多錢財,都散發出去來周濟鄉鄰,拿學問來教導他的兩個兒子,說:「這兩個孩子才是我的財產啊!」年成不好,拿出一萬斛谷去賣,因而市面上谷的價錢最終沒有上漲,連鄰近縣的百姓都依賴他。有一個盜賊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緊急。盜賊走投無路,只好自己把牛給送了回來。處士為此很慚愧並道歉說:「麻煩你送牛了。」贈送他很豐厚的禮物送走了他。曾經因為有事到信陽去,在西關遇到了盜賊。身邊的人告訴盜賊說這是連處士,盜賊說:「這人是一位長者,不可以侵犯。」就離開了。
處士有個弟弟住在雲夢縣,(連處士)前去看望弟弟,(結果)得病死去了,(人們)把他的靈柩送回了應山。應山縣的人到距離縣城幾十里外的地方去哭著迎接靈柩,很多人爭著抬著棺材回來。經過縣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並且罷市三天,說:「應該為連公舉辦喪事。」處士生四個孩子,叫連庶、連庠、連庸、連膺。以學問教導的兩個孩子後來都中了進士,現在連庶擔任壽春縣令,連庠擔任宜城縣令。
連處士在天聖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慶歷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陸蔽山的南坡。自從他死後到現在二十年了,那些認識連處士的應山縣老年人,還有那些曾經依賴連處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還健在;那些聽說過連處士為人做事的年輕人,離連處士的生活的年代還不算遠。如果再過三四代到了孫子曾孫子輩,關於連處士的傳聞,有時會有遺漏,那就恐怕應山的人不再能夠詳細了解連處士了。於是就在他的墓前樹碑刻文表彰他,來告訴後世的人。慶歷八年閏正月一日,廬陵歐陽修記述。
⑦ 誰有15個歷屆中考文言文試題和答案
字數不夠,就這些
〔甲〕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日,問宋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②欺。」間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學家。〔甲〕文寫宋濂 的故事;〔乙〕文寫宋濂 的故事。
2、下面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益慕聖賢之道 不足為外人道也 B、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盡粟一石
C、帝問其故 廣故數言欲亡 D、俯身傾耳以請 策之不以其道
3、解釋下面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患: (2)色愈恭,禮愈至 至:
(3)濂具以實對 具: (4)間問群臣臧否 臧否:
4、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加點詞語必須准確譯出。
(1)俟其欣悅,則又請焉。(2)誠然,卿不朕欺。
5、選擇一個角度,談談你讀了〔甲〕文或〔乙〕文後獲得的啟示。
1、艱難(謙恭)求學 誠實待君
2、B
3、(1)擔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惡
4、(1)等到他(老師)高興了,就又去請教。
⑧ 2014牡丹中考文言文翻譯
國傳統吉祥圖案之二十八:正午牡丹 圖案:牡丹、貓。 解題:牡丹,落葉灌木。品種很多,花大而艷麗,是著名觀賞花。牡丹向來比作花中之王,具豐腴之姿、有富貴之態。無論擺設、入畫,極富麗堂皇之致。又稱「國色天香」。唐劉禹錫詩:「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初夏正午是牡丹開得最鮮艷之時。活到八九十歲的長壽老人,俗稱「耄耋」。貓與「耄」諧音。畫牡丹和貓隱寓福壽雙全。 歐陽公嘗得一古畫牡丹叢:歐陽修曾經得到一幅畫有一叢牡丹花的古畫 其下有一貓—:花叢下面有一隻貓 未知其精粗:歐陽修不知道這幅畫的水平怎樣 丞相正肅吳公與歐公姻家:丞相吳育與歐陽修是親家 一見,曰:「此正午牡丹也:一天看了這幅畫,說,這畫的是正午時候的牡丹花. 何以明之:用什麼來證明他呢 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時花也:這花中的花瓣都散開著,而且顏色枯澀,沒有光澤,這是太陽正中時候的花. 貓眼黑睛如線,此正午之貓眼也:畫中貓的黑眼珠眯著,好像一條線,這也是正午時候的貓眼. 有帶露花,則房斂而色澤:如果是帶有露水的花,那麼花房是聚攏著的,而且顏色顯得光澤滋潤. 貓眼早暮則睛圓,日漸中狹長,正午則如一線耳。」:貓的眼珠早晚都是圓的,太陽漸漸移向正中,貓眼珠漸漸變成狹長,到了正午就像一條線了. 這也就是古人善於探求繪畫的樂趣啊。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