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別了,語文課》和《最後一課》在內容和寫作方法的共同點
從標題看,都是最後一節課
從內容看,一節是語文,一節
是法語課。方法都是運用了
描寫。
2. 最後一課的原文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裡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婉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裡思量:「又出了什麼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裡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趕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兒,靜一點兒……」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進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麼紅,心多麼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麼。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郎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
最使我吃驚的是,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裡萬分
3. 語文課本中的最後一課 為什麼刪除了。
阿爾薩斯(Région Alsace)法國東北部地區名及舊省名。隔萊茵河與德國相望。被萊茵河南北分成兩版個部權分:北部的下萊茵省和南部的上萊茵省。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分布在萊茵河谷地。面積8,280平方公里。人口156.6萬(1982年)。17世紀以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領土,以說德語居民為主,後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領地,三十年戰爭後根據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割讓給法國(首府斯特拉斯堡到路易十四時代才被法國吞並)。長時期當地居民不斷抵製法國統治者強加於他們的語言與習俗。和洛林一樣都在普法戰爭(1870-1871年)後割讓給普魯士,一戰結束後屬法國領土,二戰初期重歸納粹德國,至二戰結束再次被法國奪回。
4. 最後一課和別了語文課有哪些共同點
最後一課與別了語文課,
兩篇文章的內容和主題相似,
都是講最後一堂上母語課,
表現了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5. 我需要百度文庫里的一篇ppt。題目是「2014年笑傲高考——高考語文最後一課」。有的請發給我
2014年笑傲高考——高考語文最後一課.ppt
文庫文檔已下載發送
搞定請及時採納
6. 別了,語文課和最後一課在表達上區別
別了,語文課。指的是跟語文課說再見,以後可能再也不學語文了。「最後一課」指的是本學年或本階段最後一堂課,寓意要開始新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