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篇關於學習大學語文的感受的作文 字數在600字左右
早在,大一上學期開學的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語文課本,一直都很嚮往,可是,卻一直都沒有上課。終於,在大一的下學期開始了《大學語文》學習的快樂旅途。時間猶如東流的逝水,匆匆而過,如今,轉眼之間,便已經和大學語文親密接觸快一個學期了,仍然清晰記得,在上第一堂課時,老師的熱情,老師的博聞強記的演說,都已經深深的讓我愛上了《大學語文》這堂課。仍然記得,在上第一堂課時,老師教給我們歷史上最短的詩,是記載在《吳越春秋》中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在老師的精妙演說下,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描述的是一場古代狩獵的情景。這些,都是《大學語文》在第一堂課上,便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也許是,第一堂課的緣故,直到如今我仍然對上課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但是,我更認為的是,是《大學語文》這本書和認真負責的老師,讓我記得了這一堂課。我記得了,小小的教室,坐滿的認真上課的同學。小小的教室,彌漫著認真學習的風氣。我記得了,同學們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翻看書本,思考問題的情景。從那以後,如果,不是因為有特殊的情況,我都一定會按時的來上課。每一次的上課,都能夠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這些東西,讓我加深了對書中,一些名家的認識,我懂得了他們的故事,我懂得了他們的心酸。《大學語文》讓我學習到的更多的是對人性的認識,而不是空洞的理論以及說教。而這些是我在別的書本上學不到的。讀書,讀書,一個人的讀書,也許能夠體會很多。但是,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唯有通過課堂上,通過老師生動的語言再加上書本上的內容,才能夠更好的吸收。在我看來,《大學語文》這本教材,設計得非常好,裡面的內容,不像是高中的語文教科書,前後兩篇文章,完全沒有聯系。在這本《大學語文》中,前後文章彼此間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編者對詩歌、詞、散文、戲劇以及譯文進行分文別類,然後再以文章的作者為索引進行導讀。這樣一來,我們通過前後的幾篇文章,能夠更加全面以及深刻的了解文章作者當時所處在的年代,並更加了解文章作者不同的一面。例如,《大學語文》中對,李白的解析,選用了《蜀道難》、《將近酒》、《行路難》(其二)、《登金陵鳳凰台》、《億秦娥》,其中前三首詩我在高中便已經學過,當時的我以為已經懂李白了。而在讀了《登金陵鳳凰台》後,卻讓我了解了李白,憂國憂民的獨特感受,他更是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意旨尤為深遠。而讀了《億秦娥》後,相對於別的詞來說,這首詞,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餘音裊裊,不絕如縷。更是讓我體會到別的一番的意境和情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內容,讓我了解到了不同時間的李白,不同地點的李白,而其實,人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結合體,所有的一切,結合起來才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李白。如此的設計,我覺得是非常好的,能夠讓每一名讀者全面了解一位偉大詩人,了解到詩人不同的一面,不同的情緒,不同的風景。在《大學語文》中,除了能培養自己對詩詞的鑒賞能力以外,另外,還讓我學習到了,論文是如何寫作的。寫論文,對於我市場營銷這個專業來說,也許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畢竟早做准備,就多一份就業的資本,這個,我覺得是《大學語文》帶給我在別的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論文的寫作流程,讓我懂得了一篇論文寫作的困難程度,時間,精力,資料這些都是嚴峻的挑戰。所以也就不奇怪社會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論文造假」了。但是,在大一就已經接觸到了論文的寫作,這樣一來,也讓我心中有了底。這是我上《大學語文》課程以後,同樣很重要的心得體會。《大學語文》在這個學期以來,學到了很多,懂得很多,大學的語文,不同於高中的照本宣科,不同於高中的死記硬背。上了大學,上《大學語文》,是要學習如何去欣賞語文,是了解文字背後的故事。來到了大學,學了《大學語文》,讓我明白了,原來詩詞是可以這樣去欣賞的,文言文是這樣的去理解的。這些,在我沒上《大學語文》以前,完全是一片空白。如今的我,愛上了平時沒事就吟誦詩詞,體會抑揚頓挫所帶來別有一番的韻味。以上的這些,都是我在上了《大學語文》後的心得體會,但是,我最重要的心得體會卻是,讓我知道了,原來是這樣去學習語文的,從老師的身上,我學到了學習語文的正確方式。正是因為如此,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在這個學期,我愛上了去圖書館,愛上了去看各種文學類的書籍。《大學語文》激發了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增強了我對語文的熱愛。感謝有《大學語文》,讓我體會到了書中世界的多姿多彩,讓我通過書本體會了世界的不一般。不僅如此,我還覺得,因為我是學習市場營銷的,將來是可能需要做文案的,那麼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而《大學語文》的出現,激發了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如今的我,比起上個學期,駕馭文字的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對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收獲。早在初中的時候,老師和父母,便已經告訴我,要想學好一門的功課,不是看他背了多少,做了多少的習題,而是看他對這門是否有很大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導師」,而《大學語文》正是培養了我對語文的興趣,讓我愛上了語文。我真的是覺得《大學語文》對我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不僅對我個人興趣愛好的培養,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這篇心得體會,雖然,僅僅只有短短2200字,但是,卻道不盡我對《大學語文》的喜愛。如今,短短一個學期的《大學語文》學習,就快要結束了,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但是,我相信,這短短半個學期《大學語文》的學習一定會成為我大學生活中最難忘的一段記憶。
❷ 大學語文作文
我去年剛中考完,中考作文一半是材料作文,或者是話題作文!至於文體,要看你擅長什麼了!我覺得記敘文好寫!但如果你的知識面廣,寫個出彩的議論文也相當霸氣的!
❸ 請以「大學語文之我解」為話題作文一篇,不少於800字
語文說
高二精選 • 1000字以上 • 說明文 | 4826人已加入素材本
譬如滿天繁星閃爍,它隨處可見,彷彿剛剛抽芽的柳條蘸了一絲雨露的滋潤,清新可愛,更猶如整裝待發要出嫁的新娘,羞澀卻不失含蓄。它正如「語文」二字,涵蓋了語言與文化,更延續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歷史,耐人尋味。
語文注重修養與蘊涵,就好像白落梅寫林徽因一樣,她寫到林徽因像夢中的白蓮,清新脫俗,優雅動人。說到這,我想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來解釋語文獨特的美。
「徐志摩為她徜徉在康橋,深情的等待一場舊夢可以歸來;梁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為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金岳霖為她終身不娶,痴心不改的守候一世。」可她懂得人生飄忽不定,要學會隨遇而安。
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幾場梅雨,幾卷荷風,詮釋了我愛的林徽因是一個優雅閑隱的弱女子,更是一個站在風口浪尖上的女漢子;是一個在詩情畫意中獨自吟唱的才女,更是一個在屬於自己空間里呼風喚雨的魔女。語文亦如此,有時如小橋流水,炊煙裊裊的山水畫;有時好像是肆無忌憚的抽象畫,令人捉摸不透,但是心如止靜時,閱讀幾頁優美的文章,則又別有一番滋味。
我愛林徽因的《這深夜的樂聲》:「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輕彈著,在這深夜,稠密的悲思……」。它神秘,卻又讓人的心中盪出一絲明亮,它幽深,卻又讓人憐愛那個手指。語言的魅力,誰都抵不過它。
還有我愛的那個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寥寥數語,竟寫出了易安居士的灑脫隨意。一代才女,留下佳作篇章,驀然回首,已是流傳千古的佳句。宋師道眼中的李清照,命運坎坷,卻從來不畏命運,一身浩然正氣,堪比穿金甲的男子,若你有男兒身,定將馳騁沙場,報國殺敵。李清照,我愛你,但我更敬你。歷史的跌宕起伏,在華麗的語言雕刻下,更讓人深情,當融入情境中,不管浮華世間的喧囂與吵鬧,一心一意的品味精品,一場想像,跳躍而出,李清照那明亮的眼眸正在和你對話,想像結束,一場穿越劇就此結束。看語文更需要思想,融入情節,看遍人間煙火。
我眼中的語文就好像是林徽因和李清照,就好像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語文更像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人生三大境界,她需覓,更要悟,方能慧。語文的素養我們需要去見解,需要去讀大量的
❹ 求一篇題為《我與大學語文》的作文,要求800左右,在線等啊,晚上就得要~~~~~~
我思故我在
最早接觸,大學語文是在高二。一位同學不知從哪弄來一本大學語文專,在那求
知若渴的歲月里,屬我當然是馬上搶到手細細讀來。邊讀邊憧憬等我考上大學後,一
定要好好品味每一本《大學語文》,誰讓語文是我的最愛呢?!
如願考上大學後,失望就隨之而來。我讀的是外語系,他不開設語文。(我雖然
喜歡語文,但怕寫作,而讀的是師范,自己不會寫作,還怎麼批學生的作文呀?所以
就舍語文而就英語了!)沒有語文,那就自己多到圖書館看看書吧!
大二的時候開設翻譯課,是我們的系主任授課。在教到英譯漢時,我們薄弱的語
文基礎,不止一次的讓他說起,英語專業也應該設語文,這樣才能更好地把英語中的
精華翻譯成准確的漢語,洋為中用,要不,翻譯的都會詞不達意或出現表達錯誤,那
可怎麼辦?!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但由於電腦的普及,現代很多人都習慣了打字,而忘了怎
么手寫,這應該是中國人的悲哀吧!所以,我也非常贊同大學開設語文課,願
莘莘學子們能從中獲益。
❺ 《我和大學語文》的800字作文
哈哈,樓主是想著在這里求 該作文么。
不太可能啊,作文還得樓主自己寫,不過內這個題目挺不太好寫容的,古板了點。 最好寫成記敘文吧, 比如自己學了那篇文章,感觸比較深之類的,讓自己懂得了哪些道理什麼的。。。呵呵呵。
❻ 從人生的角度寫大學語文作文
大學語文心得體會一:大學語文的心得體會
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語文,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都是一門必修課。然而,到了大學,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非漢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語文離我們漸行漸遠。選修一門語文,驀然發現,久違了的親切感又回來了,還有絲絲縷縷的新鮮感和幸福感。
漢語——我們的母語。盡管買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學習,但漢語言文學博大深奧,未必我們各個精通。然而,學習大學語文,我們對基本的語言知識技能有了掌握和運用,系統的學習了語法規則。尤其是在這歷史悠久的千年學府,我盡情的在書海中沉醉,體驗到的不進食學到博大精深文學的成就感,更是一份對母語的強烈熱愛。
從《詩經》到漢樂府,從唐詩宋詞到明清小說,從中國古典到外國經典,語文承載的不僅僅是人類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更傳承著中華厚重的文化和經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驚嘆於先哲們睿智的頭腦,被無數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氣說震撼,更沉醉於流傳萬世而不滅的經典之中。我贊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欽佩,華夏兒女才智驚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絕倫。「啊,我親愛的祖國!」每當徜徉在經典中的時候,我就想這么高聲吟詠一句,尤其是在長沙,當你看到無數的白皮膚·黑皮膚·藍眼睛的人們捧著漢語書時,但你微笑著用英語和他們交流中華名著時,但你聽到他們用結結巴巴的漢語和你交談時,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自豪,一種深埋了幾百年的揚眉吐氣的自豪,像彩虹一樣的繽紛色彩的絢麗光環將你包圍,享受這世界最矚目的光輝。
一首《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追尋的恍惚迷離,詩意的朦朧唯美,彷彿是棉紗線的神秘女郎,彷彿是蒙娜麗莎的微笑……每個人讀後都各自詮釋著心中的嚮往。在年少輕狂的青年人眼裡,「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戀人;在求賢若渴的政客眼裡,「伊人」是寶貴的助手,遙遠而美麗。大學語文啟發的正是這樣一種發散思維,多角度,多立場地看問題。以前,雖然學了那麼多年語文,但從未這樣深入的分析,體會鬼文學這種立體的美感。應試教育束縛了我們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學里,我們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遺失的美好。
雖然如今,人們對大學語文的教育提出質疑,但還沒有得出實用結論之前,學習大學語文,偶爾回顧一下經典,在忙碌的鑽研中給心靈一個暫時休憩的家,何樂而不為呢
大學語文心得體會二:我學大學語文的體會(1036字)
轉眼睛間,這個學期短暫的大學語文生活隨著緊張的復習階段到來而結束了。
回想這段時間以來,在語文課堂上,老師每一次生動精彩地講解,都能讓我聚精會神地聽著並認真做好筆記,在老師的言語中彷彿自己已從枯燥的書本文字里走進了另一個世界,了解文章中的更多相關知識,促使我對文中的內容起了更濃厚的閱讀興趣。雖然自己白天的工作比較煩瑣,但是也利用空閑的時間閱讀課本,感覺課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難得欣賞的好作品,所以更會細細的品位作者文中所用的詞句,和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在這些課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有這樣一段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是出自《老子死章》這篇課文,它形象地證明了大的事物是從細小的事物發展而來的,同時也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我相信學習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我知道要學習好語文這門課程,並不能只局限於課本,雖然書本中的內容涉及的知識面也很廣,從古代的詩、詞、歌、賦到近代的散文、小說,以及外國的文學作品等等的選取,都是教育家們精心編制的,但是我們更應該注重多方面的知識積累,只有這樣才能收獲更多的人生哲理,領悟人性中的真善美,啟發心智,開拓視野。
語文是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回憶起那大學生活前的學習,語文這門課程就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從最基本的「聽、說、讀、寫」開始,到歸納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由淺入深的走了過來,可是當時卻有著為「考試而學習」的被動心理,並沒有把知識牢固的掌握。如今自己經參加了工作,接觸的人和事物相對更多,越發自己的知識面狹窄,選擇繼續學習,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個人素質和心理素質,並且總結出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取其精華,剔除糟粕。
大學的學習是一個自發性的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階段,學習心態要轉為「為自己的發展而學習」,同時也把自己的人生聯系在一起。語文課程的學習就是一種必要的補充,不論學習什麼專業,或是從事任何一種工作,乃至將來從事復雜的管理工作等,都需要與他人交流、溝通,說話的語言色彩以及感染力、說服力的培養等也都離不開語文。
只要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即使離開了課堂上的學習,我們還依然能把它運用到其他的知識積累上,這對今後的工作、學習、生活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是的,語文讓我們學會了追問人生的真諦,讓我們不知不覺地樹立了人文關懷的意識,讓我們知道作為一個時代青年所肩負的責任。我也開始學著用獨立的思維和充滿想像的創造力來完善自己,確信學好語文便可以受益終身。
❼ 大學語文我想對你說作文
莊子,我想對你說
(一)
從一隻蝴蝶的夢里看見你,身著素衣,翩翩裊裊。
當年你清閑度日,茶足飯飽,不思政事。世間於你太過聒噪,你發出的聲音是如此怪異而渺小。你已甘心。於是在塵世的翻滾追逐中你與天相視一笑,便欣然退出。那一笑雖不及傾國傾城,卻有別樣的神秘與坦然。我才知曉,原來你是掠過烏鴉頭頂的鳳凰鳥,一次浴火一次涅盤,你註定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一泓醴泉。
你在蝶的夢中便也物化成蝶,何等瀟灑。因著這情懷,莊子,我想對你說,子與物齊一,一如子與天同壽。
(二)
從一尾鰷魚的嘴裡聽說你,與人辯,而自得其樂。
當年你欲著書立作,才思稍盡,樂以游無窮。山水於你又何嘗不是活物,你用心與它們交流。你灑脫卻依然執著。於是你仍有心結未了卻。你吐出拗口的字字句句,語意如此簡單明了而又味道深長。我才領會,原來爭辯不是你的目的,只是何為快樂,你就會踱步前去尋覓,縱然碰壁你也自足,殊不知這壁於你不再是一種阻斷的力量,撞得頭破血流也是一種難言的趣味。
你在魚的上空凝視濠水,水流之處遍布你思想的觸須。因著這勇氣,莊子,我想對你說,我非壁,若然,樂不可支而永支之。
(三)
從大鵬的脊背上感知你,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辨。
當年你從書卷上看見列子的泠然飛影,心生嚮往。天空於你是一方難得的凈土,你得以容身。你便默默慨嘆。於是即便是這樣的難事你也想去完成了,你以終日的思考上下求索。我才發現,你亦常人亦偉人,與眾人所同的是牽扯的夢想,而乘風以逍遙游又是你特立獨行之所在。
你在至人、神人、聖人的足印下仰望。因著這希冀,莊子,我想對你說,願與子悠然前往。
(四)
你復雜得穿透了非議與猜測,你又單純得無需多言語。對著你,莊子,我還能再說什麼呢?你是高懸的皓月,更不如說是明鏡,雖眾星共之,仍捧著一抔安寧而深遠的光芒,朗照乾坤。
❽ 1500作文我和我的大學語文
"人生就像餃子,歲月是皮,經歷是餡。酸甜苦辣皆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餃子皮上的褶皺,人生中難免被狠狠擠一下,被開水煮一下,被人咬一下,倘若沒有經歷,硬裝成熟,總會有露餡的時候。"這一段話,不是我的原創,是崔永元評論人生的一段話。以我現在的經歷還不配和大家談人生,我要談的是對於在座的每個人的一生都至關重要的四年大學生活。
對於今天讓我站在這里給大家講如何度過關鍵的四年大學生活,其實有點趕鴨子上架。就在我准備簡歷的時候,才發現,竟然沒有任何可以讓我吹噓一番的證書,獎章之類的任何被稱為榮譽的東西,除了自認為滿滿的四年的生活感悟。其實回過頭想一想,如果上天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想,我的這四年生活應該也還是這樣,因為對於大學生活該經歷的活動,該掌握的知識,我都盡了自己的努力。
有人說:大學一年級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學二年級就進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學三年級時"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學四年級"知道自己知道"。
其實,至今我也沒能吃透其中蘊含的意味,但是模模糊糊能體會到一點,就是從天上落到地上,從憧憬理想回到現實。很多人之所以不適應大學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網上或者雜志上的一些關於大學生活小說的誤導。很多作者描寫大學生活都是以調侃的語氣,向讀者描繪一個他心中理想的大學。受到這種誤導,在每個人踏進大學之前會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一個理想的描繪。懷著這份美好,進入大學後,很多人都會迷糊一陣子,充分享受突如其來的自由和新奇感。但是在一天天上課,自習後,這種激情慢慢的消退,就開始進入迷茫階段,懷念高中同學,懷念高中生活。
在座的大都處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階段,尤其是後者,往往是造成迷茫,困惑和郁悶的根源。而這也是慢慢長大踏實地的過渡到"知道自己知道"必經階段。如果你現在覺得沒有方向,也沒必要著急,其實這很正常。
很多人在沒進大學前,就在腦子形成這樣一種觀念,認為高中的同學之間的感情才是最純真的,到了大學彼此就不能坦誠相待了。我就有過類似的想法。事實上,隨著和宿舍的同學相處,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對的,至少對於和你一起朝夕相處的同班,同宿舍的同學是不適合的。在這種年紀,有的大多是是性格上的稜角。等你有一天畢業了,回頭想想自己的大學同學,你就會發現,其實現在的磕磕碰碰根本不值一提。
現在大體聊聊我的大學生活,希望作為一個個例,能給你們帶來一點思考和啟發。
我的大一和很多人一樣,是茫然沒有方向的。
就是天天背著書包去上課,晚上去自習,周六周日有時候也就是跑到自習教室里。因為除了自習,當時根本就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事可以做。後來也經常去圖書館,因為圖書館有太多的資源了,總覺得那麼多書放在那裡,不利用起來,過於浪費了。所以對圖書館我算是比較熟悉的。也有人四年都沒去過圖書館,不知道裡面什麼樣,我現在宿舍就有這樣一個同學。雖然每天都有事可做,事實上心裡卻很迷茫,因為畢竟是大學,即使我把它當作高四來過,畢竟終究不是高中。高中有一個高考,始終是努力的目標,現在卻沒有方向了。也覺得大學生活應該是五彩繽紛的,豐富多彩的,不應該只是為了學習,為了考個好成績而就這么度過四年。於是給自己稍微理清了頭緒。顯然,作為學生,學習是首要的,但是不是唯一的。於是開始去參加學生會,天氣好的時候會騎車出去逛。很清楚的記得,一次10.1假期,一直在自習教室里,到了最後兩天,實在坐不住了,就推上車,找了一份武漢地圖,帶上幾本雜志,坐在湖邊,看看書。心情也不是那麼郁悶了。學校周圍,到東湖的路我幾乎都去過,每次就是一個人,一邊對著地圖照路,一邊走,直到沿著東湖的湖間道轉一圈。如果覺得生活很枯燥,這不是大學的錯,大學給了你充分的自由,你要做的是利用好這種自由,充分發掘自己的生活。
o(∩_∩)o 希望能幫助到你!
❾ 讓我歡喜讓我憂,大學語文課堂印象六百字作文
語文,讓我歡喜讓我憂。
我愛閱讀。書之妙,存於心......縱觀《史記》,暴虐無道的秦始皇,醉生夢死的商紂,令我嘆息;走近《論語》,攜手孔子領悟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真諦,也許就是「仁(人)」的詮釋吧!捧讀《三國演義》,英雄的豪情壯志,謀士的揣測猜疑,故事的精彩絕倫,令我不禁贊不絕口。我愛閱讀,愛它的多姿多彩,愛它的喜怒哀樂。閱讀,讓我獲益匪淺!
我愛作文,喜歡用筆寫下「自己」。聚焦情感,我的笑,我的哭,我的怒,我的哀,演繹的淋漓盡致,精彩絕倫。作文中,我是天空中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小小鳥,那是我惟一傾訴的空間。我愛作文,愛自己的風格,愛自己的語文。
說起憂,最讓我頭疼的還是考試了,明明上課上的好好的,一到考試,我的邏
輯與思維就不知道跑的哪裡去了,寫一個錯一個,這不,這次考試只考了87,傷心呀!別看我愛作文,最令我討厭的也是作文,在初中,老師的命題作文大多數是記敘文,而我又偏偏擅長於散文,這一次我的寓言就把老師惹毛了,在此,我也向老師道個歉(鞠躬90度)!第三嘛,學習的透不過氣,在初中,家長管得非常嚴格,總是批這批那的,害得我的自信心都跑到九霄雲外去了。唉......
語文,你的魅力讓我歡喜,你的負擔讓我憂愁。我該說歡喜還是憂呢?
❿ 求一篇大學語文感受的作文,600字左右,要自己寫的
懷著崇敬的心情踏入桂子山,欣喜的看到我們的大學還有語文課。這對我們理科生很有意義,語文課讓我們在困頓的推理計算中解放出來,在一遍一遍的化學實驗中解放出來。感受語言魅力,擁抱文字溫暖。語文書是我從書架上取下來最多的一本書,特別是其中的小說,每一篇我都從頭到尾看了不下五遍.還有詩詞曲賦,他們融繪畫美、音樂美於一身。清晨踏著第一抹陽光,到電影場朗讀詩詞是一種不可言傳的精神享受。
從第一節課,吳老師您就要求我們認真做筆記,我認真的做了筆記,雖然一開始是為了你說期末要收筆記才寫的。記著記著我慢慢發現我是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請允許我在這溫習從筆記中想起的你講的知識。同時也是對您的一次知識匯報!第一課您給我們講了大學的語文學習不僅在課內還要在課外。對一個民族而言,要提高整體素質,提高民族整體的凝聚力就要學習好我們的共同語言。您還給我們講了兩則廣告引起我們的討論。第一個廣告:笨母雞鄭重承諾,產蛋保證無棱無角有蛋黃蛋清。雖然當時我有感想但還是沒有勇氣站起來。個人感想:諷刺社會不良風氣,將本分之事拿出來炫耀,社會風氣之敗壞可見一斑!那一節課你也給我們布置了語文課整個學期的作業:考試在平時,課上要積極發言,要做一個課件。第二課你為我們講解了《陳奐生上城》,討論了陳奐生這樣一個典型的農民形象:淳樸、善良、老師、同時愚昧、落後的形象。作者的意圖是強調在改善農民物質條件的同時改變他們的精神面貌的重要性。我們感悟到:體會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意圖的重要性,讀者應該學會做作者的「知音」。這一課我們還學了怎樣閱讀欣賞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由內容和形式兩個元素構成。我們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進行考察。後來我們又學習了怎樣評論文學作品:1、理解作品的主題要把握主題的含義、掌握分析主題的途徑。2、要注意對藝術形象分析:藝術形象的描寫分為直接描寫、間接描寫。直接描寫有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細節。間接描寫有:環境烘托和人物烘托。3、注意對情節和結構的分析:情節是表現在作品中的由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矛盾沖突所組成的一組生活事件的演變過程。情節的分析方法:情節和主題的關系、情節與人物的關系、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讓我們明確了結構的內涵:它是作家根據創作意圖的需要構建的。結構要做到形式嚴謹完整和諧統一,結構要有民族特色,符合民族的欣賞習慣。4、文學語言的欣賞:語言要求a、形象性b、個性化c、感染力d、韻律美。您還介紹幾本書:《毀滅》、《第四十一》、《錢,瘋狂的困獸》。掌握了您教給我們的系統的欣賞、評論、分析的方法。我們真正的「會」看文學作品了。不再是感覺一篇文章就覺得他好,具體好在哪說不出來。就會說就是好。不再是聽高中老師講解分析將老師的話語復制到考卷上了!曾經記得考語文,他問的問題我很有那種感覺,知道自己已經理解並且也是有答案但就是不能欣賞的文字寫出來。真是欲哭無淚啊!
後來您又為我們講解了一種優美的文體:詩歌。詩歌是原始人類在勞動生產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它具有反映生活高度集中、感情強烈、想像豐富、節奏鮮明、韻律和諧等特點。經常採用比興誇張的手法。中國詩歌發展概況:1原始歌謠(如《彈歌》、《易經》)2、先秦詩歌(如《詩經》、《楚辭》)3、兩漢魏晉南北朝,期中包括漢樂府詩歌、南北朝民歌、封建士大夫之作。4、唐詩5、宋詞6、元曲7、明清民歌等。詩歌的分類:1、從內容:敘事、抒情。2、從形式:格律、自由。白居易有言: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後來您為了讓我們更深入了解詩歌:結合《長恨歌》、《採薇》、《春江花月夜》、《定風波》、《短歌行》的實例從實際角度讓我們感受各時代的代表作。由於我對《長恨歌》非常感興趣,同時在課外剛好讀到納蘭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對他對唐明皇和楊玉環的看法深有共鳴。於是更深入的學習《長恨歌》,在網上找到一些相關的文章。我嘗試著做成了平生第一個完整的課件。同時非常感謝吳老師能給我機會讓我演示課件,讓我將自己提煉得到的思想與同學們共享,那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啊!當然在其他同學的課件展示中我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包括文學知識、風土人情等等。
一學期的時間過的太快了,剛開始的語文課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吳老師生動的課堂將成為我們以後回憶中最有魅力的片段。雖然在您眼中,我不一定是好學生,但在我眼中您是一位和藹、知識淵博的老師。雖然你不一定認識我,但我會銘記您一輩子!離開課堂但我們並沒有離開語文,我以後會偶爾溜到您的課堂偷聽幾節課,希望老師不要反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