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考語文讀音有規律嗎
沒有規律的,我是江蘇的,江蘇高考說是第一題拼音的,結果11年考的居然是改錯,平時花了很長時間復習的全白費了,我看到題也傻眼了。同學我覺得你還是好好學,有實力就不怕出什麼題了。加油哦
B. 浙江高考語文選擇題有什麼規律
拼音錯別字成語語病連貫再加小閱讀和古文。都看起來挺難需要基礎很扎實。
C. 誰知道高考語文古詩詞默寫的規律是什麼
1、 孔子語錄
2、 魚我所欲也 孟子
3、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4、 曹劌論戰 左傳
5、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6、 出師表 諸葛亮
7、 桃花源記 陶潛
8、 三峽 酈道元
9、 雜說(四) 韓愈
10、 陋室銘 劉禹錫
11、 小石潭記 柳宗元
12、 岳陽樓記 范仲淹
13、 醉翁亭記 歐陽修
14、 愛蓮說 周敦頤
15、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16、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
17、 關雎(關關雎鳩) 詩經
18、 蒹葭(蒹葭蒼蒼) 詩經
19、 觀滄海(東臨碣石) 曹操
20、 飲酒(結廬在人境) 陶潛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 王勃
22、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灣
23、 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 王維
24、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揚花落盡子規蹄) 李白
25、 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 春望(國破山河在) 杜甫
28、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 杜甫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 岑參
30、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 韓愈
31、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 劉禹錫
32、 觀刈麥(田家少閑月) 白居易
33、 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 白居易
34、 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 李賀
35、 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 杜牧
36、 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杜牧
37、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 李商隱
38、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39、 相間歡(無言獨上西樓) 李煜
40、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范仲淹
41、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42、 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 王安石
43、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蘇軾
44、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45、 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 陸游
46、 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辛棄疾
47、 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 文天祥
48、 天靜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馬致遠
49、 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 張養浩
50、 己亥雜詩(浩盪離愁白日斜) 龔自珍
D. 語文高考答題技巧,步驟,規律是什麼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准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朴、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准確、簡明、規范。
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二)「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答題舉例(06浦東新區模擬)回答1:同意。文章以「山格」為題,以擬人化的手法鋪寫了眾多山的不同性情,賦予其以人的靈性:無論是南方的山靈秀不失狂野,還是北方的山健壯而不失嫵媚,抑或是西部的山尊嚴而沉默……總之,作者在對不同地域山的不同風格的描述中筆意縱橫,令人飽覽山之情味,行文大氣而穩重。回答2:同意。首先,運用了大量擬人、比喻等修辭格,把山所表現出來的形態賦予豐富的人格性情;其次選材大氣,描摹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個性,給讀者以全面的感悟;最後又以山與人之關系升華作結,拓展了思考空間:大氣盡顯其中矣。就上海高考而言,它的理念是為學生服務的,是為學生升入高校服務的,而不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設立難題,為難學生,它會為學生提供了舞台和機會,所出的題應該能夠解答,但必須是有道理、有準備、有基礎的。
E. 高考文言文出處有沒有規律啊
哈哈!你的問題一點也不難,其實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高考文言文選文當然是有規律的,但這規律對你肯定沒什麼用處。不過我還是樂意回答你的問題。
在各省自主命題之前,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中所有的文言文均選自《二十四史》,無一例外!各省自主命題後,大多數省市仍按此慣例選文。但我所在的湖南省則側重於唐宋散文,文章大致會選自《古文觀止》一類的集子。
你看看,你能把《二十四史》讀完么?不過,你可以多讀些古代人物傳記,因為《二十四史》全部都是記傳體史書,另外多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這樣可以增強你的語感。不要試圖碰到原文,一方面不太可能,另一方面顯得無能。若把心思放到以閱讀的方式來切實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上,則考什麼文章都是一樣的,遇著原文可喜,遇不到也無礙,你說呢?
文言文考試內容無非集中在實詞、虛詞、文言句式以及整體理解四個方面。
如果你是一個高三的學生,距高考只有不足兩個月了,你應該拋開搜集資料的工作,一般來說,搜集資料的工作應該由你的老師去做,你只管一門心思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在完成老師安排的前提下做一些自我補充就行了。
如果你還在讀高一或者高二,則以抓課本為主,最好能將課本中的文言文都背下來。很多人以為死記硬背是一種很老套很過時的辦法,而且背了總會忘記,所以不願意下功夫去做這件實是最佳的學習文言文的辦法。我們知道,學習語言最好的辦法是培養語感,培養語感的最好方法是給自己創設一個語言環境來運用語言。我們學外語可以出國或請外教,但學文言文卻無法返古或請古教,那麼背誦就成了創設文言語境的唯一方法了。至於說背了會忘記而不背,更是沒有道理。打一個不雅的比方:你吃了東西,總會排出來,吸收的總是少部分,那麼你就不吃東西了么?背了忘記與沒有背誦是全然不同的,正如你吃了豬肉之後肚裡沒有豬肉與你沒吃豬肉而肚裡沒有豬肉是完全不同的道理一樣。
下面提供一些網址供你參考,,千萬別以此來代替上課!
一、《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規定的120個文言實詞的用法:
http://www.xxjxw.com/Article/xkfd/yw/200512/345.html
二、500個常用文言實詞用法:
http://219.136.187.225/users/hzjxxx/RUAN/MYsite/wysc.doc
三、常用文言虛詞用法:http://www.zjtg.cn/teach_web/readingroom/11.htm
四、常用文言句式用法:http://www.610g.com/user1/putoo/archives/2005/31.html
孤旅西賓老師祝你取得好成績。
F. 求高考語文 實用類文本題型 及規律或方法 大神幫幫忙!
「實用類文本」閱讀涉及傳記、新聞、訪談、調查報告、科普文章等。試題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選材:名人事跡,通俗曉暢,內涵豐富,可讀性強,探究點多。無論是傳主還是新聞主體,他們的事跡具有典型性,人格具有感人魅力,成功的背後有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給人以較大的啟發性。就所選文本而言,都具有通俗曉暢,內涵豐富,可讀性強的特點,極適合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設題:重視多層面、多角度設題,彰顯新課程新理念。
(1)題型以主觀為主,包括簡答題和表述題;設題面廣,重視分析綜合與探究能力的考查。
(2)多角度設題,體現出考查的層次性。
3、考查最主要的題型有:
(1)分析文體特徵及其作用。
(2)篩選文中信息,概括內容重點。
(3)分析句子含意,從不同層面發掘文本的深層意蘊,提出自己的見解。
(4)歸因探究。
(5)評價新聞主體(被訪者)的主要觀點,傳主的人生觀、價值觀。
【命題趨勢】
高考本考點將呈現以下命題趨勢:
1.對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考查將成為不容忽視的命題點,尤其是對表現手法的考查,可以考查考生能否識別不同文體採用不同表現手法的作用。
2.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題,將會適當增加難度,不會過於單純,會區別於論述類文本的信息篩選。突出綜合的成分,要求考生經過分析提煉概括後才能得出答案。
3.分析綜合類試題將會結合文本的深沉意蘊、作者的情感取向、人物的思想觀點態度等設題。其中對句子含意的分析,將成為設題的重點。
4.評價、探究題將進一步受青睞,評價會要求貼近文本,就文評價,而探究題的點和面將進一步拓寬。
II方法指要
1、傳記
基本知識
1.概念:傳記是遵循真實性原則,用形象化的手法記述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風貌及其歷史背景的一種敘事性文體。
2.特點:a.真實性b.文學性C.時代性
考查方式
1.把傳記當作一般的閱讀材料。
2.結合傳記的特點進行能力考查。
方法要領
對傳記作品的解讀不外以下幾個方面:(l)把握傳主的人生軌跡。他(她)的主要經歷、主要事跡、主要精神、主要貢獻(成就)。在了解時代和社會背景的基礎上,分析內部和外部各種因素對傳主成長歷程的影響;認識傳主對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所產生的正面作用或負面影響,從而正確評價其功過得失。(2)搞清刻畫人物的方法。通過傳主的具體言行、典型的事例、傳神的細節描寫、突出的心理描寫、間接描寫等方法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精神品質。(3)品味傳記的語言。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神情態度和性格。(4)了解作者的基本觀點。通過作者的評點、解釋去了解,通過作者的抒情語句去把握。
2、新聞、訪談
基本知識
1.概念新聞是藉助傳媒對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信息所做出的及時、客觀、准確、簡潔的報道,是報刊、廣播、網路等新聞媒體廣泛採用的一種文體。
2.特點①及時性②真實性③簡明性
3.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五部分。其中,標題、導語、主體是一篇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背景和結語有的隱含在主體里,有的則省略。
4.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局。
5.種類:消息、通訊、新聞特寫、新聞評論、訪談。
考查方式
1.把新聞體裁的文章作為一般的閱讀材料對待,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結合作品考查對新聞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如新聞的時效性,新聞的真實性,新聞的客觀性與作者主觀態度的關系,新聞真實與生活真實的關系,等等。
方法要領
新聞的閱讀,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從題材上抓住人物、事件的典型意義。
3、調查報告
基本知識
1.概念根據特定目的,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對某一客觀事物進行調查研究之後寫成的書面報告。
2.特點①針對性②真實性③典型性
考查方式
1.根據提供的數據和材料提煉觀點、主題。
2.根據提供的材料簡要列舉報告提綱。這種考查著眼點在學生的理性思考分析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3.把調查報告的部分內容作為一般文章的閱讀理解。可能其中的有些題目會涉及調查報告獨具的特點,如文章使用的說明或議論方法(數字或圖表)、語言風格。
方法要領
調查報告的閱讀:一讀開頭,明確調查對象,調查的主要內容;二讀主體部分,主要是快速瀏覽,重在清楚了解事件的起因、發展和結果;三讀重點數據,深入研究核心內容,以利准確把握文本。
4、科普文章
基本知識
1.概念通過科學淺顯的語言,向普通大眾介紹科學知識,解釋科學現象,揭示科學原理,幫助人們認識科學、理解科學、運用科學的文章為科普文章。它既可以對科學原理加以解說,也能對某種現象進行科學探索。
2.特點①主題鮮明,往往在第一自然段點出主題。②脈絡清晰,結構嚴謹,由表及裡,層層深入。一般在第一自然段點出主題後,後幾個自然段分別以科研成果、舉例子、展示實驗結果等對主題加以說明,探討利弊,詮釋過程,闡述概念。③內容新穎,反映的往往是科技、醫療、文化領域的前沿動態。④語言生動,通常會採用對比、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表現手法,使其變得通俗易懂、生動有趣。
考查方式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2.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3.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
方法要領
閱讀原則:立足文本,到文本中去篩選信息、甄別比較、組織答案。
答題方法:三個關鍵詞——「定位」,「對照」,「判定」。
G. 高考語文命題規律和高中語文教學之間的區別
啟發式教學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啟與發中把握學習的重點,達到內教學容目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啟發式教學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它要求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符合素質教育的目標,那麼,如何根據素質教育的目標來進行啟發式教學呢
H. 高考語文試題中,現代文閱讀怎麼掌握規律
閱讀方法和技巧
一、 觀其大略,、通讀全文
高考現代文主觀閱讀試題,不單單考查對段落和某些主旨句、關鍵句、關鍵詞的理解闡釋,還要考查對整個全文內容的總體把握。包舉萬象,駕馭全局,這是一種更高的思維要求,也是閱讀能力的一種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題的必然選擇之一。因此,我們要觀其大略,通讀全文。只有這樣,才能總體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才不會在做題時犯斷章取義、以偏概全的錯誤。面對一篇文章,先整體快速閱讀,弄清文章的體裁及大致內容。是說明文,則先弄清說明對象和說明中心;是議論文,則把握中心觀點;是散文,則看懂描寫對象,抒情基調;是小說,則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徑:一看前端標題,二看文後注釋。
標題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說明文的標題往往直接點明說明對象或說明中心,如《景泰藍的製作》、《神奇的極光》等。議論文的標題無非三種,一種是直接點明中心觀點,如《改造我們的學習》;一種是間接點明中心觀點,如《別了,司徒雷登》;一種是確定論述對象或范圍,如《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孔孟》等。散文的標題則主要是確定描寫對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樓閣》等;其抒情基調蘊含在與標題緊密相關的關鍵性語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句;這些關鍵性的語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
如果文章的末尾還有注釋,則這些注釋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注釋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處及創作時間,實際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論世"。只有結合作者及時代背景,才能准確把握文章的中心。
二、 剔肉存骨,、優化整合
作家在寫文章前都要先搭一個架子,然後組織材料。這個架子,體現了文章的整體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著在架子上,就像肉附著在骨頭上,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會亂走的,考試就是考同學們有沒有看懂作者的思路,同學們平時要下功夫,爭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須先將這些"肉"剔除。是說明文,則將涉及到各種說明方法的材料剔除。如"舉例子",則將例子剔除;"列數字",則將數字剔除;"作比較",則將比較的另一方剔除。是議論文,則將各種論據剔除,包括事例論據,引用論據,比喻論據等。是散文,因為"形散神聚",則將體現"神"的抒情議論性語段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經剔除,文章的整體思路就水落石出了。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一篇文章中總有些詞、句子含義深刻,或者包括哲理、或者點明中心,或者是耐人尋味的,這些詞和句子同學們一定要去理解,這樣的例子在課本中是很多的,如《在馬克思幕前的講話》一文中提到的"馬克思一生有很多敵人,但是沒有一個私敵"一句。特別注意某些虛詞,如"可能、大概、也許、將會",注意偶然與必然、已然與將然的區別。考現代文就是考三個字"懂不懂",因此看懂、理解是最重要的。
常見做法:(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舍偏取正法):高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試題的答題,難度大,要求高,往往事倍功半,或者廢力不討好,是高考語文中最為棘手的問題。如果我們運用中心主旨句移用法就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將文章的信息分出主次來,只提取主要的信息。具體到文章中的某個段落,則是提取中心句。中心句一般處在段首或段末,不難判斷。具體到段落中的某個句子,如果是單句,則提取主幹;是復句,則提取分句中的主句。、(明確整體和局部的關系。遵路是對文章的整體有個把握,考題往往是考某一點,要有總分的概念,雖然問在一點上,但實際是關繫到整篇文章的,一定要學會整體閱讀理解。)
(2)、分層歸納法:高考現代文閱讀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夠篩選並提取文中的信息,還要求能夠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歸納、概括能力是一種較高的能力。要答好這類高考題,如果運用關鍵語句、中心片語合法,就可以恢恢乎游刃有餘地也,而再也不會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了。(、就是善於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適用於散文閱讀。去年考綱提出的是"善於篩選並提取信息",今年把"提取"改成了"整合"。
"提取"是把試卷中的話抄下來填在答卷上就可以了,"整合"就是把散布在文章各個方面的信息提取出來,並組織成一個觀點,需要自己概括。這個考點涉及到了三個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實是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的能力,這屬於現代文閱讀中較難的考點。)
(3)、綜合分析,條分縷述法、
高考考試說明要求,高考現代文閱讀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綜合能力。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們在回答高考主觀試題的時候,就要在綜合分析之後,條分縷析地表述出來。
三、、定點掃描,、准備答題
完成以上兩步後,正式開始答題。首先"定點",即找出每一題的出題點,將題乾和文章對應起來。找到了出題點,就進入"掃描"階段。以出題點為中心上下"掃描",尋找答題點。一般地說,代詞所指代的內容就在文,比喻句所說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觀點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說明的觀點要看它前面的議論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議論性語句中。找到了答題點,還要注意答題方式。多數情況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語句作答。如果題目要求你"概括""歸納",則必須通觀全段甚至全文,將要點整合,用流暢的個人語言來表達。
命題者擬題是從整體上來設計的,幾道題由淺入深,題與題之間既彼此獨立又互相聯系。一般地說,應從第一題入手,循序漸進地答題。但有時也可前後參照,從題目之間的關聯性上得到啟發,從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驗證答案。
第三講 、解題方法和技巧
高考現代文閱讀是一個常考常新的考點。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緊扣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所佔分值30分,是高考語文中的重頭戲,決定著高考語文的成敗與否。怎樣在高考現代文閱讀中盡量做到少失分,是很多學生所關心的事,首先就要重視課文的復習和知識的遷移,對重點課文做到"鑽"、"熟"、"化",把幾篇文章弄得滾瓜爛熟,為高考做好打底的工作。
很多同學暴露出的問題是對於高中課本學習有著很多漏洞,欠下了很多的"債",這個光靠做練習是無法償還的。現在重新看課本要帶著高考的眼光去看,課文後的練習題都是編書老師煞費苦心想出來的,有些其實就是高考的命題點。有人說課本是高考作文的資料寶庫,這點我是很贊成的,有很多作文中需要的材料課本中都有的,但是同學們卻往往想不到。把課本知識弄熟後還需要學會遷移,要會用,要懂得舉一反三。
其次要學會解讀高考試題和應用已經學過、做過的練習題。我勸各位同學對於過去三年的高考題進行解讀,而不是單純地做,要解讀出題人的意圖、了解解題的思路、命題的走勢,從而得到今年應試的策略。題目不在多做,重要的是透視、解讀它。高考題目是不會重復的,但是考點、思路是一樣的。
1、注意調整心理,具備兩種狀態
一是做題時精神要高度專注。只有聚精會神、心無旁騖地進入閱讀狀態和解題狀態,我們才能迅速、准確地發現問題,作出判斷。二是一定要認真仔細。我們知道,文章一般是學術性文章,講求科學性、嚴謹性,語言准確、嚴密。文章閱讀的考查也體現了這一點,雖然題目涉及的所有信息均來自選文,但往往在極細微處做文章;有的選項看似與原文不符,其實是正確的;而有的選項看似與原文語句相符,卻因在極細微處作了改動,反而是錯誤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仔細,馬虎大意是萬萬要不得的。
2、審析題干,坐標定位
高考現代文主觀閱讀試題的題干設置,限定了考生答題的內容,指示著思維的方向。我們在解答現代文閱讀試題時就要仔細地審析題干,弄清題目要求,然後以要求為坐標來定位,根據上下文的意脈,尋找答題的信息,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解答試題。
3、透視題乾的重點和考點。拿到題目以後不要先急於答題,要先分析、理解、透視。每一道題目都是由命題人反復思考、嘔心瀝血後得出的,有些題目里是話里有話的,同學們不能一晃就過。
4、探索命題規律,掌握技巧
(1)、篩選類常見錯誤選項類型:
我們對現代文命題規律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選擇題錯誤選項設置的研究上。識破干擾項的各種手法。有不少的選擇題用排除法是可以的,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要知道為什麼選這個,為什麼不選這個。選擇題中往往有一個"陷井",是同學們容易選錯的,同學們就要學會反干擾,挑出這個干擾項。錯誤選項的設置方式,一般不外乎以下幾種:
①、斷章取義 ②、偷換概念,張冠李戴 明明是將那件事,答案里卻說是這件事; ③、以偏概全
④、改變判斷的性質 ⑤、答非所問,或為原文未談及的問題、
⑥、無中生有 所謂無中生有,就是選項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斷出來。
⑦、強加因果 、 因果顛倒 所謂強加因果,就是把沒有因果關系的說成是因果關系;把因說成果,把果說成因。
⑧、背離語境的暗示,與材料或相關信息相矛盾 ⑨、主次顛倒。次要的變成主要的
(2)、推理類設題方式:
①.對原文中的說法變換敘述角度或表達的方式。
②.對部分信息的片面理解,或對整體材料中居於次要地位的性能、作用等進行誇大,從而得出一個不符合實際的結論。
③.對原文有關材料進行錯誤的引申與分析,推斷出錯誤的發展趨勢。
(3)注意開放性題目中的限制和要求。開放性題目只是在一定范圍內開放,而不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同學們一定要了解題目在什麼范圍內是開放的,它的考點是什麼。、回答主觀性命題要攻克2個難關。一是讀不到位,二是詞不達意,這兩個"不"是同學們正確回答主觀題的"攔路虎"。回答主觀題要做到、①層次清,每句話都要有邏輯性。②語言精,千萬不要兜圈子、賣關子。
I. 江蘇高考語文作文的命題規律是怎麼樣的
高考命題有規律嗎?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那樣鮮明的規律顯然是沒有內的。然,凡事都必然有其發展的內容部邏輯,探究其邏輯性,必將有助於對事物的了解。——從這一角度說,高考命題又有可能被預測——。起碼,他的命題范圍(作文題材)是可以預測的。
作文是高考試題中最大分值題,不要說是60分,一分之差,名落孫山的例子還鮮見嗎?因此,重視作文,作好文,成為考生之必願,必須。
我們來看一下,近五年高考作文題(新課標,黑龍江用)2012給材料作文,材料:修船,關鍵語段:「我那隻是順手做的一件小事」。
2011,給材料作文 : 全球十大新聞,中國排名第一 關鍵語段:「對於中國的巨大變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時代突出變化又是什麼呢?」 「你有什麼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2010 給材料作文 魚 狼 心理學家 關鍵句段 「以上現象啟發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
2009 給材料作文 是否助人 高中生見一女孩乞討 關鍵句段 「善良落入不誠信的圈套」 「不管這個女孩是真是,我們都得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