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作文高考語文改革

作文高考語文改革

發布時間:2020-12-28 16:17:26

㈠ 以2017高考語文改革內容為材料寫的任務驅動型作文

  1. 一直苦苦依戀著你,我人生中的語文。

  2. 一直苦苦追求著你,我人生中的語文。

  3. 我時常散步在旅途中,探索語文的境界。它給了我清風與明月,給了我山光與水色,給了我碧海與晴空。

  4. 旅途中,我觀賞了陶淵明的朵朵菊花點綴的南山,龔自珍的片片落紅幻化成的春泥,晏珠的獨自徘徊落寞了的曲徑,溫庭筠的脈脈斜暉籠罩的碧水。

  5. 旅途中學語文的確不同。你讓我看到春的希望,「一枝紅杏出牆來。」你讓我感受夏的熱烈,「小荷才露尖尖角。」你讓我體驗秋的喜悅,「稻花香里說豐年。」你讓我不畏冬的嚴寒,「梅花香自苦寒來。」

  6. 旅途中,我懷著「東籬採菊,南山飲酒」的心境,去「坐看雲起時,行至水窮處,」賞「禪房花木,曲徑通幽,」品「荷笠斜陽,青山歸遠,」憶「黃梅時節,棋子燈花。」

  7. 旅途中,我散步至「曲徑通幽處,」望林蔭夾道,聽好鳥鳴叫。」清脆的鳥鳴墜入耳中,猶如小石子墜入平靜的湖面,盪起圈圈漣漪。濃郁的綠色染綠了鳴鳥的羽翼,染綠了清潔的空氣,染綠了心情。「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神秘感讓心中盪起一絲一縷疑感。

  8. 在旅途中,散步在「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春天,望著「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沐浴在「麗日和風春淡盪,花香鳥語物昭蘇」里,觀賞著「芳草有情牽戲蝶,飛龍無主寄騷人。」

  9. 在旅途中「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夏天,散步於」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的荷塘邊,望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吮吸著「古來麴院枕蓮塘,風過猶疑醞釀香。」

  10. 在旅途中學語文,是心靈的享受,會讓人生更加精彩!


㈡ 去年教育部出台了改革文件,其中對於語文改革的幅度非常大,對作文有什麼影響呢

陽光喔的邵薇老師說高考原來是150分,學生做題精力主要花在前面,比如前面有語迴文基礎知識、答文學常識、閱讀,知識量特別的大,導致學生經常沒有時間寫作文,作文從原來的40分到中考50分,分數不高也不會低,基本上一定會丟個20分左右,因為一般的老師大概40分會給個30分,35分就會比較高了,老師會憑著自己的感覺來劃分。作文在孩子學習的過程當中,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專業度也不夠,學生也不知道要怎麼寫才能得滿分,另外老師沒有經過作文教學系統的訓練,所以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大概套著一個模式讓小孩子去練好幾篇文章往上面套。所以這么多年中考基本上是這樣一個形式。今年的力度要改革,在語文上,把語文的學科地位和其它的學科地位拉平,甚至更高,實際上把語文的重要性更加擺正了。因為語文學科它是涉及到人的素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以前到學好數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實際上對理工科的學習它是一個工具,語文才是更多促進人的心靈、思想、思維,它是一個沃土,那麼大家可能也是在社會上越來越認識到語文這個學科對大家成長的一個巨大的影響力,可以慢慢加大語文的份量,它是通過高考的指揮棒讓你往上跑。

㈢ 求一篇有關改革開放的高中語文作文

變化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第一要務」,再到科學發展觀,執政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發展,我們中華人民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我要來舉一些例子,有的來自資料,有的來自生活。

一、改革開放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

(2)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

(5)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
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政府主導、大力投資和不斷強化的工業經濟使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高於世界經濟增長水平。

(6)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國人均GDP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兌換1.53元人民幣匯率計算,約合149美元。2007年中國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8)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教育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只有16.5萬,占當時中國人口總量96259萬的0.0171%。2006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達到377.5萬,占當年中國人口總量131448萬的0.2871%,30年間增長了16.7倍。
(9)國民預期壽命明顯提高
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指標,預期壽命提高不但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也意味著社會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據中國人口普查數據,1982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67.77歲,200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上升到71.40歲,增加了3.63歲。

(10)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經進入一個與世界同步的時代。
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經驗在於中國遵循了經濟增長「四色定理」。中國和世界發展歷史充分證明,經濟增長「四色定理」——和平穩定、開放結構、人力資本、結構增長是經濟增長的充分必要條件,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遵循「四色定理」,經濟就發展,社會就進步。

二、從「錢」說起,這是最能反映民生的了。
30年前的米面布房柴,都是幾毛幾毛的算,而現在呢?幾塊幾十塊的算。物價上漲其實也反映了我們生活的進步啊。
30年前大家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燒的都是木材和煤炭,而現在,家家都是煤氣爐、電氣灶。
但,很驚人的是:醫療費用上漲了近80倍!關於漲價問題我就不再多說了。因為,大人們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變化:過去一個月幾十元就能養活全家十幾口人。而現在呢?上漲到了幾百元甚至幾千元,工資翻了十幾倍到幾十倍。

二、人們的思想觀念在轉變。
以前,大人們不重視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學與不學一個樣。現在,每家每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走進大學校園,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尤其是農民,認識到了科技的重要性。以前,家裡養娃是為了幹活,現在,家裡養娃是為了上學,將來有出息。
人們的消費觀也發生了改變,對享受物質的追求逐漸多了,這說明人們的生活條件是穩步上升的。

改革30年了,一切都在不斷的改變著,唯獨沒有改變的,是黨的那顆向著人民的心,是我們那顆熱愛著祖國的心。
採納下,謝謝

㈣ 2018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專家評析:
2017全國Ⅰ卷繼續採用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作文材料源於央視5月份的一組連續報道,為了讓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題時做了必要的調整與提煉。
命題在材料選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寫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復斟酌試題的素材、內容和情境,直觀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立意高遠卻力避空泛,堅持以學生為本,接地氣、有生氣,時代感強。將「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作為明確指令,鼓勵考生從所知所學所感出發,在對宏大話題的把握中,感性敘說,理性思辨,暢所欲言,「講好中國故事」;引導考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關心現實國情與改革發展,展示他們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與綜合素質。
「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要求大處著眼,十二個「中國關鍵詞」是考生落筆的抓手,而「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則完全尊重考生的個人意願。這樣處理既利於引發考生的寫作慾望和真情實感,也利於將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細化、實化、具體化。這些關鍵詞搭配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長城」「京劇」講講擁有古老文明的傳統中國,由「高鐵」「移動支付」談談現代開放的高科技中國,由「中華美食」「廣場舞」說說好玩的中國或熱情的中國,由「共享單車」「移動支付」聊聊生機勃勃的時尚中國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互聯網中國。另外,還可以將傳統的國粹「京劇」與時下流行的「廣場舞」並置而觀,將文化悠久的「中華美食」與「食品安全」的嚴峻現實作勾連,也可以將古時的「長城」與當下的「一帶一路」相互對照、相互發明……凡此種種,都可能寫出上佳的文章。每一個關鍵詞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徵,它們之間既存在著豐富的張力和層疊的思辨空間,又共同構成了多樣而立體的中國。
命題在引領價值觀的同時,並不限制考生的想像力,相反鼓勵關鍵詞搭配組合的創造性,為批判性思維的發揮預留了很大空間。如由「美麗鄉村」走筆於舊式城鎮化的痼疾和「留住鄉愁」的必要,從「大熊貓」延伸到動物保護乃至生態保護的迫切,借「空氣污染」「食品安全」論述過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的呼喚。考生可以直面發展中的問題,正視前進中的矛盾,看到潛在的危機,以高度的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出謀劃策,添磚加瓦。
本題立意空間極其廣闊,不僅考慮到了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慮到了不同考生的寫作優勢。在立意行文的過程中,使關鍵詞形成有機的關聯並不難;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創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關鍵片語合,並能由此寫好文章則又不那麼容易。
寫作要求中,「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也是命題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務驅動」的指令,也是「具體思辨」的語境。這里,作為寫作預設對象的「外國青年」屬於泛指。考生可想像自己面向全體侃侃而談,也可預設某一個或某一類外國青年與之對話。優秀的文章應該有針對性地面對預設的讀者寫作,尋求共識乃至注意話語策略。「讀懂」可理解為從茫然無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為從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並落實「幫助」,則與預設的讀者類型相關,也會影響立意的深度、寫作的難度。
此外,命題要求明確文體,而不限制考生寫作的文體,只要能「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且能「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論述類、敘述類乃至說明、抒情類的文體都可以自由選擇,只要在寫作中能體現所選文體的特徵。
通過以上努力,本題既給考生提供巨大寫作空間,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構,從而極大提高了測試的區分度和效度。

㈤ 2018全國卷高考語文作文

國Ⅰ卷作文「世紀寶寶中國夢」瞄準今年考生的特點,精心選取7個年份,以年表的形式列舉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規劃,讓生於新千年和新時代開啟之年的兩代青年在18歲成人之際進行跨時空「對話」,從而激發考生的寫作熱情和想像力,引導考生強化代際身份感,認識個人成長與國家、民族、時代的深刻關聯。
全國Ⅱ卷作文有關「倖存者偏差」取材於「二戰」期間的真實事件。引導考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深化思考,並聯系社會生活中的相關現象,進行分析和闡述。
全國Ⅲ卷作文「改革開放三部曲」精選三條標語口號創編為一則材料,啟發並鼓勵考生從所知所聞、所感所想出發,在對宏大話題的把握中,理性思辨、感性敘說、暢所欲言,展示他們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與綜合素質。

㈥ 以高考語改革為題的作文

高考語改革
對於中國教育,無論是網路還是媒體雜志,都是一片殺伐之聲。然而罵人的話誰都會說,也都能說好,但很少有人提出真正可行性意見。筆者從事中學語文教育雖只有兩年半,卻也想班門弄斧,說一些自己的感想。中國進行了各種教育改革實驗,但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失敗,筆者認為,教育改革失敗的根源在於治標不治本:中國教育最大的弊端是高考制度。所有的基礎教育特別是高中教育都是以高考為方向的,高考不改革,無論什麼樣的嘗試都將以失敗告終。
中國的高考制度中最大的問題是一考定勝負。考生都將高考的這一月冠以「黑色」定語,以前是黑色七月,現在是黑色六月。「黑色」一詞不僅體現出高考的殘酷,也透露出高考的不公平。十二年苦讀,僅僅因為一次考試失利就與大學失之交臂,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自己的前途,對於一個一直努力著卻沒有獲得成功的考生來說,高考的不公平讓他受的委屈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可喜的是教育部門已經開始著手這方面的改革,相信近幾年內會有措施出台。筆者是中學語文教師,想就高考作文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 作文考試獨立化、自願化
高考作文閱卷是歷年高考中非議最多的一個環節。問題的根源在於考生太多,而為了保證標准基本一致,閱卷老師的人數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因此每個閱卷老師的工作量大,失誤在所難免。然而事關考生前途命運,一句「失誤在所難免」往往不能令人心服。筆者在此提出第一個大膽的建議:高考中,不一定每個考生都要考作文,可以將作文作為一個附加考試,由考生自由報名,作文的成績和基礎閱讀成績按照百分比合成這些考生的語文成績。
這個建議自然要受到人的責難,但是筆者仍然有話要說,之所以這樣建議,出自以下幾點根據:
一、語文學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科,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這點和其他學科有點不同,甚至恰恰相反,過於注重文學研究的人是很難創造出高質量的文學作品的,特別是詩歌。文學創作更需要天分,並不取決於你的專業知識如何。高考是為選拔人才而存在的,選拔人才必然要有針對性。相信不是每個學過語文的人都能成為文學創作家,所以筆者建議,在高考中將作文作為一項單獨的附加考試,由真正具有天分或者希望能在文學創作上走出一條路的考生以自願的方式參加。
二、歷年來高考作文中有許多優秀的作文被埋沒,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費盈盈。根本原因是考生太多,閱卷老師平均用在一篇文章上的時間不到90秒。袁才子說過:文章貴在曲。因此,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給一篇真正的天才之作評分肯定是有困難的。把作文作為一項自願性質的考試,這樣就可以減輕閱卷老師的工作量,從而不讓真正的好作文被埋沒,給真正的天才一條通往文學夢想的康莊大道。中國文壇已經開始疲軟了,需要一批真正有潛力的生力軍。
三、語文歸根結底就四個字:聽、說、讀、寫,最終的寫是建立在聽說讀之上的,將作文作為自願選擇的方向以後,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將具有文學創作潛能的人與具有文學研究潛能的人分開,教師的指導更集中更有針對性,這樣有利於學生個體的發展。
因此,筆者主張:不一定每個考生都必須考作文。當然,不是說不考,然而該怎麼考呢?這也是筆者即將談到的第二點。

二、重視小說和隨筆
針對湖南歷年來的作文要求,筆者認為,應該重視兩種文體的考察:小說和隨筆。如果因為教師指導集中以後能使學生的素質提高到一定程度,筆者認為還可以加上詩歌,在這里,只談小說和隨筆。之所以這樣說,也是有所依據的。
首先,歷年湖南省的作文要求明確規定了文體,基本上是三種文體:記敘文、散文和議論文。其中,最為注重的是議論文的寫作,因此每所高中在作文教學中投入力量最多的也是議論文的訓練。然而從各年的高分高考作文來看,訓練的結果不是很令人滿意,筆者可以將所有的高考議論文貴為兩類:一、具有議論文的特點,但結構程式化,因此具有「新八股文」之稱。二、沒有程式化的高考議論文只能算是說理性較強的散文,如果嚴格來說,不符合命題要求,因為很多時候湖南省的命題要求中沒有散文。這樣的高考作文要求是不合理的。如果學生懂得了什麼是議論文,天天寫議論文,那麼程式化的訓練下勢必導致思維僵化,這樣的考生到了大學,進了中文系,也進行不了高層次的文學創作。如果考生不按照程式走,自然會天天受到老師的提醒,這樣,內心就會產生斗爭,是要順應自己的個性還是服從高考的意志呢?就算考生願意服從高考的意志,筆者也很難相信他能夠違背自己的意志寫出好作文來。
當然,有些人會說,可以寫記敘文啊。那麼什麼是記敘文呢?是象小學生一樣記敘一件自己熟悉的事,還是要學會虛構一件事以保證文章質量呢?是粗線條地講一件事還是要注重描寫和細節刻畫以使文章豐滿靈活呢?我相信,答案不言而喻,然而注重描寫和細節刻畫的虛構不是小說又是什麼呢?最後只剩下散文了。什麼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也就是所說的文無定法,只要你意旨集中在一點,天馬行空,思接萬載,神遊物外都可以,這樣的文章不是隨筆又是什麼呢?
當然,筆者為何不說記敘文而稱小說,只稱隨筆不謂散文呢?這就是筆者要談的第二點理由。高中生的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和創作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特別是一些具有創作天分的同學,已經能夠寫出一定質量的作品了,所以筆者認為,高考不能再把高中生幼稚化,稱他們的作品為作文,而要相信他們的能力,對他們進行寫作考核,那麼在文體上就要正式化,一定要將記敘文明確為小說,讓考生明白自己並非小學生,不是在寫作文,而是在創作,同時有利於激發他們的鬥志,提高他們的自信。文無定法,散文和隨筆就本質而言區別不大,而隨筆更能體現散文的特點,而且更隨意,同時不至於讓考生拘束(散文這個稱呼有點過於嚴肅,能寫散文的必然是大家),能夠讓學生放開思維,激活想像,無所保留地搜刮自己能夠利用的材料,在給予考生一定的空間同時保證考生最佳的創作狀態,使考生創作出自己最好的作品。
第三,語文教育是一種思維教育,最能體現語文這個學科特點的思維是想像力和聯想能力。而小說時的虛構是想像力發展的最好體現,隨筆中考生對於各種材料的涉及和選擇則是聯想力的最佳表現。也可以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傳統的作文教學下是培養不出一流作家苗子的,因為傳統的作文教學與真正的寫作完全是斷層的,考生在高中作文課堂上學的東西不但不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創作能力的形成。這樣也可以督促語文教師加強練筆,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
如果高考必須考察文體的話,最要注重的小說和隨筆。其實筆者更願意說,高考作文要淡化文體意識。

三 高考作文的批閱老師思想要年輕化
最後一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准,如何才能讓標准統一呢?如果高考作文已經變成高考作品的話,筆者主張將高考作品中的小說類和隨筆類分開,由比較具有權威的作家組成一個隊伍來評閱。這只隊伍必然要具有當前文化的審美眼光,在思想上要年輕化。原因在於:
一、既然已經將考生的作品提高到文學的層次,那麼就應該讓真正的作家群體來給予評價,從中挖掘可以作為未來文壇之將來培養的考生。
二、現在社會傳媒技術發達,高中生在緊跟文化潮流這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自己的老師,當他們的老師還在教魯迅的文章時,他們已經開始模仿王蒙和賈平凹了。所以只有在思想上保持年輕的作家隊伍才有資格給我們的考生亮分。

文章千古事,一朝也不能懈怠,特別是在當今文壇青黃不接的形勢面前,怎樣才能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來繼承傳統文化事業已經迫在眉睫。而且,語文教育是一門基礎思維教育,也是一門創造思維教育,不管在哪個領域,人文素質的高低往往決定著一個人事業的所能達到的境界。一將功成萬骨灰,我願成為這千萬灰塵中最渺小的一員。

㈦ 高考語文好的作文

生命就在你的伸手之間
上帝是公平的,他給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成為人最重要,最寶貴的載體。船主與漆工的故事裡隱含著一個道理,那就是,在你的伸手多做一件事時,你會挽救生命。
漆工的工作只是塗漆,但他卻在本職的工作後,補上了船的漏洞。在這位漆工看來,這是無心之舉,只需多一點時間和工作。但對於這艘船的主人來說,這伸手之勞卻讓他的孩子平安歸來,他或許會感謝上帝,但他更要感謝的是這位伸手之間的漆工。一個小動作就讓生命免於疏忽,船主是幸運的,他的孩子也是幸運的,但這個幸運是一名漆工的伸手之間給予的,這恐怕也是船主給漆工一大筆錢的緣故。錢不能買回生命,漆工的伸手卻能讓生命得到溫暖,這是一次伸手之間,這又何嘗不能看出,漆工對工作和生命的重視。
其實,生活中不乏伸手傳遞溫暖的事,公交車上給老年人讓座,路邊遇到需要指路時你的伸手,電梯上遇到別人著急的時候你讓一下,排隊的時候你不要去插隊。這些微小的事情,是一個人道德的體現,也是公德意識的展示。有人說過,上帝在關上一扇門時會打開一扇窗,上帝的門無意間會關閉,但他會讓你在伸手開窗的時候照亮你。在你打開一扇窗的時候,你會擁有滿室的陽光和美好。
我家住在9樓,每次跟媽媽回家出電梯的時候,都會隨手按下一樓的鍵,我好奇的問為什麼,媽媽說:這個時間都是乘電梯回家的,無論是誰,回家的心都會很急,這樣是不讓人家在一樓多等。媽媽的話,讓我懂得生活中的隨時留心,為他人著想,就會給更多的人溫暖。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被很多人作為簽名: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我們學會點亮心裡的那盞燈時,前途就不會被黑暗阻擋。也只有我們學會點亮那盞燈,才會在前方還是黑暗的時候,能夠照亮同行的人。伸手之間,你會傳遞溫暖;伸手之間,你會挽回生命;伸手之間,你會讓人生更加美好。
人生不過是你的幾次伸手,和你的幾次予人溫暖。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學會把愛傳遞給別人,那麼每次你的伸手之勞,也會反過來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助你。曾經的你伸手給別人,那麼今後的你,是可以擁抱世界,擁抱愛。
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財富
什麼是財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無外乎有如下觀點,財富就是金錢,財富就是知識,財富就是閱歷………嚴格來說這些觀點沒有問題,但筆者認為高尚的職業道德也是寶貴的財富。
比如這個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給漆工的任務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認真完成刷漆任務即可,但職業道德告訴這個漆工,這個洞可能會讓這艘船沉沒,所以道德的力量讓他但這個漆工卻在刷完漆之後補上這個漏洞。而正是這個不經意舉動使漆工不僅贏得了船主大量的額外獎勵,而且還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德國哲學家康德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讓我們深深感動,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燦爛的星空就是我們的理想,而實現理想的途徑就是要具備崇高的道德。
西漢名相張良在椎擊親王未遂幾近窮途末路之時,不厭其煩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絕境的張良依然保持的這份恭敬,讓他最終獲得絕世才學,成為一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在張良的成功其實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現。而當今社會,因何18路人會面對受傷的2歲小依依而見死不救生,因何號稱世界一流的動車故障頻出,因何會有那麼多曾經風光無限的貪官落馬,根本原因在於道德缺失。因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為道德缺失,所以忘卻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因為道德缺失,所以忘卻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正所謂道之不存,德將焉附?
吳斌,一個最普通的客車司機,駕駛客車行駛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屬片襲擊,在生命垂危的情況下,吳斌用盡最後力氣,換擋、停車、拉手剎、打開雙閃燈,拯救全車乘客,而這一系列動作完成之後,吳斌倒下了。吳玉蘭,一個普通的老師,面對無恥的劫匪,雖頭破血流依然,保護659張考生准考證。從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華這塊大地上茁壯生長。
吳斌走了,但省委書記為他留下了眼淚,數萬群眾自願去為護送他的靈車,整個中國為吳斌而感動,中國最美的司機的稱號將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大的財富。吳玉蘭老師受傷了,但她面對兇殘劫匪依然想著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她的行為讓我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職業道德。
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財富,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高尚的道德去支撐,建設民主、文明、和諧的未來中國需要高尚的道德,讓我們一起呼喚,期待高尚的道德能占據每一個的心靈,高尚的道德能夠在中華大地上茁壯成長。

㈧ 從高考作文題看如何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小學作文教學的狀況和效果如何,對於小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以致整個人生都有較大的影響。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之中,教師

㈨ 高考語文作文滿分是多少

高考語文作文滿分一般是60分或70分(江蘇、上海等地)。

在高考科目中,作文題目佔了60分,在整張試卷中的權重非常大。需要思想健康向上,不得透露考生真實校名,人名;並且有嚴格的評分標准(如,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和評分細則。

(9)作文高考語文改革擴展閱讀

基本題型: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新材料作文、任務驅動型作文。

一般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或除詩歌外)、題目自擬、不得套作,不要抄襲、不少於800字、內容要健康積極向上,迎合社會主流輿論,富有正能量。

結尾技巧

1、自然結束

在把內容表達完了之後,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設計蘊意深刻的哲理語句,這樣的結尾稱為「自然結束法」。它完全避免了畫蛇添足、無病呻吟的毛病,顯得單純明快、樸素無華。但講究「自然」並不意味著隨心所欲,馬虎草率,而是順著文思發展的自然趨勢結束全文。

2、畫龍點睛

這種結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結束時,以全文的內容為依託,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主題思想明確地表達出來,或者在全文即將煞尾時,把寫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這種結尾方法又稱「卒章顯志法」。有時,用來總結全文的還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詩句,這樣的結尾更是言簡意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抒情議論

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緒,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的共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抒情議論式結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採取這種方式結尾比較自由,好的「抒情議論式」結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充足感。

4、首尾呼應

結尾與開頭相呼應,寫出既呼應開頭又不簡單重復的語句這種結尾方式是各類文章極常見的收束方法。這種收束方法能喚起讀者心理上的美感,產生一種首尾呼應,渾然一體的感覺。

5、點化主題

有些記敘文的結尾,同時要提示讀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題,但是作者不是用邏輯思維的方式直截了當表述出來,而是用比喻、象徵等形象化的方式加以暗示,給讀者留下一片想像的餘地,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悟,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6、描寫結尾

以人物描寫或景物描寫結尾,往往會在朴實中渲染一種或恬淡、或哀傷、或明麗、或迷濛的意境,表現出一種詩情畫意。

閱讀全文

與作文高考語文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