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高考語文作文怎樣做到多角度闡明己方觀點
語文是一幅意境深遠的油畫,讓人流連忘返;語文是一首優美動人的樂曲,讓人沉醉其中;語文是一支兼具眾美的舞蹈,讓人賞心悅目;語文是一桌風味絕倫的佳餚,讓人垂涎三尺。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生活中的語文多的像夜空中耀眼的星星,如海邊美麗的貝殼,似森林中蒼翠的樹木。生活中的語文處處可見。 如果你說既然生活中有這么多的語文,我怎麼看不到呢?那就只能說你沒有仔細觀察過生活。一個有特色的店名,不僅能吸引顧客,還能夠幫店裡省去做宣傳的費用。 有一個賣服裝的店名是「衣拉客」。這個店名使用了一個國家名的諧音,讓人非常容易就記住了。而且,從店名的意思來說,這個服裝店並不是靠人力去拉客人,而是由精美時尚的衣服來拉客人,從而,一傳十,十傳百,達到了宣傳的目的。這個店名真是妙不可言。 當你還在欣賞有特色的店名時,我便要把你從店名中拉出來,因為,生活中的語文不止店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對聯藝術,也是語文中的經典。 春節時,可用「春日春風春光美,燕飛燕舞燕新語」;形容雪景可用「殘雲隨雪逝,美景應春來」;在馬年可用「凱歌陣陣,千里馬早過玉門關,春風習習,帶頭羊又登泰山頂」等。對聯的存在使春節添了幾分辭舊迎新的喜慶。它既擴大了我們的知識面,又豐富了我們的語文積累。 由此可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就在我們的面前,我們的身後,我們的左邊,在我們的右邊,總而言之,有你的地方,就有語文。不要說書中的語文高貴,生活中的語文更是書中語文的升華。
2. 2017高考語文全國卷雙選題怎麼給分,是錯一個就全扣還是得對了的分
得對的分,我也錯了一個,不知道是給3分還是2分
3. 2017高考語文作文可以從哪些角度闡明己方觀點
2013江蘇高考作文評析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幾位朋友說起這樣一段探險經歷:他們無意中來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因對洞中環境不清楚,便點燃了幾支蠟燭靠在石壁上。在進入洞穴後不久,他們發現了許多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安靜的附在洞壁上棲息,他們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唯恐驚擾了這群美麗的精靈。數日後再來,他們發現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處,而是遠遠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們恍然大悟,也許那裡環境更適宜吧,小小的蠟燭竟然會帶來這么大的影響。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選③題目自擬④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⑤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讀最佳角度 角度一:從小小的蠟燭角度,小小的蠟燭竟然會帶來這么大的影響,小方面與大方面。所以從局部與整體角度,小事物與大影響角度立意。 角度二:從蝴蝶角度,因為人類活動影響環境,蝴蝶到適宜的環境下生長,小小的蠟燭竟然會帶來這么大的影響,影響的是環境。什麼樣的環境呢?也許那裡環境更適合吧。所以不難立意:在適宜環境下成長,適宜環境促進發展,環境影響成長。 角度三:從探險者角度,因為人類活動影響蝴蝶適宜環境下的生長,所以從人與自然,保護環境角度。 認為,單純從細節或片面誇大細節,從改變自然與社會,從探險角度片面談自然完全談自然不能從人類社會環境視為偏題。另外記敘文、議論文均能反應考生水平,重視從考生角度的內容評價考生作文是否符合其立意。 品評:「人與自然」大撞車 喻旭初 (金陵中學特級教師)從之前學生模考的情況來看,材料作文失分比較多。江蘇今年可能會有不少考生,還沒有訓練出正確把握材料含義的能力。對考生來說,新材料作文的難度在於,一個材料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理解,有些理解是合理的,而有些角度則是牽強附會的。考生在語言表達上就存在兩種極端,相當一部分同學語言表達水平不高,甚至少數高三同學語言還不通順;另外一部分考生追求虛美,利用華麗的詞彙掩蓋文章的空虛。這些都不是好文章。 許祖雲 (南師附中特級教師) 文章寫成了,怎麼評很重要。將來高考作文閱卷組肯定有個評分細則要出來,應該能提出哪些屬於延伸出來的正確的自選角度。自選角度本身沒有高低之分,問題是延伸出來能不能言之成文、言之成理,考生戴著鐐銬舞蹈能跳出精彩。我覺得大多數同學最後引申出來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立意只停留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只能是「大路貨」了。但撞車撞在一起了,得分也會有高低?在立意一樣的情況下,考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就是得分高低的關鍵。
4. 2017高考語文有哪些奇葩題目
1、高考復語文學科現行考制試大綱規定的兩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要求學生從兩道選考題中選擇1道作答。而2017年的考試大綱,取消選考模塊,「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增加了「了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2、語文考綱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強調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和創新,突出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民族精神的發揚;第二,現行考綱中傳統的兩個選修模塊「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成為必考模塊;第三閱讀量可能增大,考查學生快速閱讀和篩選並處理信息的能力;另外,還將強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在材料中滲透核心素養、立德樹人等元素。
5. 首次曝光,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有哪些變化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國新課標語文《考試說明》在試題結構、賦分、題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既遵循了穩定性和承繼性,又體現了創新性。具體表現為:
(1)取消選考,將「文學類文本閱讀」與「實用類文本閱讀」列為必考,在這兩類文本閱讀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層級。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客觀選擇題,兩道主觀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一道五選二客觀題,一道主觀題。
(2)增加了對古文化知識的考查;
(3)在「論述類文本閱讀」欄目中,增加了「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內容。
(4)加強了對信息篩選、整合能力的考查。
(5)詩歌閱讀改為一道五選二客觀題和一道主觀題。
(1)論述類文本閱讀。全國三套卷的設題都中規中矩,難度適中。其中有數個選項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對應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脫離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襲15年的考點。
(3)古代詩歌閱讀將詩歌的寫什麼與怎麼寫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點,答案精煉,配分科學、規范。
(4)名句名篇默寫。三套卷題型均為根據語境填寫詩文句子,注重考查經典篇目中膾炙人口的名句或富有哲理、啟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
(5)文學類文本閱讀。甲卷為外國小說,乙、丙卷均為中國小說。材料長度均為14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構思技巧。新的變化在於探究題回歸。
(6)實用類文本閱讀。三套卷均為現代人物傳記閱讀。
(7)語言文字運用,進一步加強對語言表達准確的考查,如試卷中的第15題與第17題。第15題是虛詞填空;第17題選用思維流程圖。
(8)寫作。2016年作文題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關注社會缺失,緊扣時代熱點,聚焦立德樹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擴展閱讀,考查學生真實的寫作能力,真正實現以表達與交流為提高的考試目的。乙卷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形式,以漫畫作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