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三學生如何提高成績,學習方法
很多的學生對於數學都感到頭痛,因為數學的分數每次都不高,並且很多的知識點都不太懂,那麼初中數學怎麼樣學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分數?
初中數學怎麼樣學可以有效提高分數?
知識框架圖
相信只要做到以上的幾點基本上這個科目的分數就會有一些改變,當然在學習當中計劃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復習還是學習都需要制定一個專業的計劃來幫助自己學習,在加上以上的幾點,數學分數會有相當大的進步,在學習當中如果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及時的像老師或者比自己好的同學求教,以便於自己可以解決難點,不會對以後的學習有影響,以上就是初中數學怎麼學的內容,相信你做好這幾點,各個科目整體的分數都會出現上漲.
B. 求高中語文知識樹
語文文字基礎——字音、字形、標點、詞語辨析、成語運用、病句
語文文字運用——擴專展語句、壓縮語段、屬選用仿用變換句式、修辭手法、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准確鮮明生動、圖文轉換、對聯
古代詩文閱讀——默寫名句名篇、古代詩歌閱讀、文言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一般論述類閱讀、文學類閱讀
寫作——論述類、實用類、文學類文章寫作
C. 老師因為學生學習不好訂了罰錢的規矩請問對嗎
一、高三學習的總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以學習為中心 在高三狠狠地下定決心:除了學習,我什麼都不管了,包括不再在乎形象,不再關心天下大事,不再涉及同學糾紛,甚至好朋友來向我傾訴她的感情問題也被我擋了回去,我說我要學習不能分心。 但這並不是教你怎麼自私,我認為自私者在學習上可以有小成就,但不會有大發展。追問:你會怎樣學化學?追答:2、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1主線——以老師的講解為主線。緊跟老師的步伐,不要拋開老師另搞一套,不要給老師分三六九等,既然他是你的老師,你就要盡你最大的能力去挖掘他課堂上的寶藏。一定要堅信,每一位老師課堂上都有寶藏。 跟這老師學習也有門道。預習的時候,不要僅僅把學案填填空,而要自己認真的搞懂;聽課的時候,不要機械地做「課堂記錄機」,而要始終保持積極狀態,不僅把握老師的思路,更要跑到老師前邊,像君臨天下一樣駕馭課堂;做作業的時候,要真正做到限時練習,做-批-改……總之,我們需要認真對待老師安排的每一個環節,把功夫做足。 2落實——將工作做到實處。剛才已經說了主線的落實方法,除此以外還有比如做題做到某個知識點時,一定要翻出課本扎實看看;糾錯的題目要徹底弄懂;筆記、糾錯要時常翻看,看一個就一定會一個,別貪多嚼不爛…… 3效率——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制定一個詳細可行的計劃,給自己設定一個高目標,讓自己的動作迅速起來。寫字的時候,可以在心裡提醒自己:再快一點。限時練習是提高效率的另一個有效方法,同時還可以訓練規范性與考試狀態。 4有用——收益最大化。做好了之前三點,如果你還有時間,那麼就可以給自己「加餐」了。我們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明確自己的優勢、不足,了解自己的智力特點,然後對症下葯。比如說,如果你英語每次都,數學卻在分上徘徊,那麼你再在英語上下很大功夫就比較愚蠢了;如果你5:00起床必打瞌睡,那就乾脆5:30起,沒有效率的拼時間是毫無意義的。「有用」原則還體現在,高三上學期我每張卷子必糾錯,把精華的東西留在本子上,因為沒有時間每張卷子都回頭看;而下學期以拉練套題為主,套題我都把它們訂成一本,直接在卷子上改,節省時間。高考前的每一份每一秒都要用在刀刃上,我們必須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 3、保證良好心態 1學習講究的是綜合效益,要有主見,不要因為對手比你多學十分鍾就夜不能寐。競爭是必須的,而在自己不鬆懈的前提下,要相信自己。 2高三學習的過程大致有三個環節:期望-努力-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期望」和「努力」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而「結果」是我們無能為力、說了不算的,所以,「期待最美好的,把握能把握的」,至於結果,該來的總會來的,不要心急,不要急於求成,靜候吧。 3我們的情緒必然會有起伏,我們必然會感受到壓力。適度的壓力能讓你的狀態達到最佳。而情緒低落、壓力過大時,我們應該學會自我調節。這個方法有很多,比如適當聽,看有水平的,讀點勵志文章,跑跑步等等。我特別建議大家,時常去找老師談談心說說話。真的,你不試過都不知道老師有這么神奇的「功效」~~ 4當你覺得為時已晚時,那正是最早的時候。就從現在開始努力,沒有什麼不可以。一方面,不要絕望;另一方面,即使到了最後一刻,也要按部就班,永遠不要告訴自己「來不及了」「沒時間了」。在大考之前,很多同學會覺得只有一周了,自己肯定復習不完了。而我會告訴自己:這一周比你想像的要長得多。然後我會制定計劃,一直復習到上考場之前。高考前一個月,甚至從三輪復習開始,就有許多老師同學認為這個時候我們只要保持狀態,學不學無所謂了,而我一直堅持制定計劃,認真實施,到6月9。 5靜下來,沉下去,盡心力,成大器。學習需要安安靜靜的,不能浮躁,讓心沉靜下來,哪怕泰山壓頂都巋然不動。 二、關於各科學習 1、不要迷信什麼語文成績提升非一日之功,然後就消極的對待語文。要知道,就應付一個區區高考而言,語文是可以速成的。高三要利用好套題和專項練習,扎扎實實做好每一個題。 1積累的基礎知識要每天看。每天看十分鍾,比一周集中看一小時效果好。 2要整理筆記。我的做法是把同一個題型整理到一起,同時給這種題型也分類整理。比如標點題,把問放一塊,引放一塊;病句題,把主語殘缺放一塊,邏輯混亂放一塊;詩鑒賞把同種手法的詩句放一塊等等。我特別喜歡從中找規律、歸納總結,便於記憶。 3做題要透徹。語文練習最容易跑空車,務必認真對照答案批改、琢磨,對於自己弱的專題,可以專項突破,集中一段時間做一種類型的題。 4對於作文,我有一個看法,如果現在你的作文仍只有45分甚至更低的水平,並且之前的積淀又不夠,那麼不妨結合老師的講解研究標桿作文中的二類文,49~55分的那種。畢竟一類文之成非一日之功,二類文規律性比較明顯。不知道這種看法對不對。 2、數學 1我對自己的要求:選擇題不擇手段,大題不假思索 即選擇題要靈活,方法要巧,能排除就排除,能用特殊值就用特殊值。大題要熟練,看到題目馬上有思路。這個一是要求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熟練,二是要求做大量的題並且善於總結反思。 總結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選擇題來說,不擇手段做出來的題,要在考後用通法徹底弄懂。解答題我還是喜歡把相同、相似類型的題放在一起,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好多秘密。 2基礎一定要扎實。這個只要你聽老師的話就一定沒問題。填學案別眼高手低,基礎知識梳理一定要耐心認真的寫;上課別因為簡單就不聽,裡麵包含了很多易錯點,別高估自己以為自己不會錯;同時老師講解的基本方法也是做解答題的基石,所以數學課也要做筆記,而且我的數學筆記是我最好的筆記之一;公式定理一定要背過,到了二輪、三輪復習的時候,有很多同學發現自己的數學瓶頸竟然在公式上,很可笑也很可惜,所以跑操之前的、熄燈之前的三五分鍾,背背公式吧。 3限時練習。因為我數學考試常常前松後緊打不完題,所以我給自己定的規矩是:平日練習當考試,限時、規范;考試當練習趕作業,穩准狠。 4研究答案,規范作答,得全步驟分。會的題要通過規范作答必須得滿分,不會的題也要通過寫出基本步驟盡量多得幾分。 5考試時,統籌安排,顧全大局,勇於舍棄。要做好時間安排。對我來說:選擇填空30~45min,大題基本上10min一個題,如果某個大題三分鍾沒思路我就會跳過——但不是放棄。做完我拿手的導數題我會再回頭啃它,而且幾乎每次一回頭我就有思路了。如果一次回頭不行就多回幾次。 6做題時要精神高度集中,保證思路始終如一的清晰連貫。對我來說,稍有一點恍惚,就會把7+3算成8,這也讓我要求自己,稍一覺得恍惚就要回頭檢查。 7高三下學期,一輪復習結束之後,我的糾錯本已經覆蓋了數學全部章節的大多數題型,也就是說對一般的題來說,「會」已經不成問題,但是在套題拉練中總有失誤失分。這時候再一一糾錯有點不值得,我就有選擇的糾錯,如果是新題型就整理在糾錯本上。然後卷子都留著,粘成一摞,失誤的錯處狠狠地標出來,每次套題拉練之前都看(因為每次拉練都必須當高考),考完反思時也會看,要結合以前的錯誤進行進一步反思。到一模考試的時候,整張卷子那個地方容易出錯我都瞭然於胸。一模考數學那天,從迷迷糊糊的午休到下午發數學卷子,我把易錯點在腦子里過了不下五遍,考試時到了那個地方就特別注意。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只盯著曾經錯過的地方,因為錯誤是防不勝防的,這個參見第6條。 6月7考完數學,我覺得考砸了,哭了一場,但從高考成績看,我的數學居然是發揮的比較好的,所以在這里我想總結一下這場考試。首先我高中三年一直非常重視數學,作為一名文科生,我一直非常熱愛數學。高三的時候,我對數學的期望值最高,花在數學上的時間也最多,基礎牢,練習也落實的很扎實。其次,高考時,平時總結的 答題策略,在考數學時是應用的最好的。選擇題30分鍾,最後一題我不會,我果斷放棄,猜了一個。不是瞎猜,我數了數前11個選擇題,有3個A,3個B,3個C,2個D,最後一題我當然猜D,靠後對答案,果然是。做完選擇填空,剛好45分鍾,其實我對自己並不太滿意,因為這是我最慢的速度了,這意味著後邊的大題必須10分鍾一道絕不能拖拉。開始做大題後我發現並不是那麼簡單,立體幾何我就卡住了。好在平時拉練我立體幾何必卡,一定要第二次看才攻克,所以這次我也沒有慌,還以為只要先跳過等會就能把它拿下。然後是數列題,第一問並不難,但是有點繞,在考場那個緊張的環境下,我好長時間都沒理清楚,到了該放棄的時間了,我的感覺告訴我,在堅持一下就好了,然後我就堅持做到最後,花了至少20分鍾才搞定。這個時候我就有點慌,又回頭去看那個立體幾何,又糾纏了5分鍾,還是沒思路,嗯,更擔心了。這時候腦子里什麼都想了,首先想北大去不了了,然後想考砸了是不是要復讀啊,還想其他人應該做的很順利吧……但是沒辦法,必須逼自己別亂想,繼續做。導數題好像比較變態,跟平時做的不太一樣,所以雖然這是我的強項,但我還是做的不順利,到最後得數算不出來,我就扔下了。因為我想剩下的時間解析幾何至少要做一問,立體幾何也必須拿下。又回頭看立體幾何,還是沒有確定的思路,就是說有想法,但不敢貿然下筆,因為那個定理平時很少用。只好繼續做解析幾何。第一問很順利,這時候還有15分鍾。於是想立體幾何絕對不能空著,那樣我數學就完了,然後我就很勇敢的回頭把那個不成熟的想法寫上了,感覺整個立體幾何都像是編上的。還有時間,我把解析幾何第二問做了一半。收卷的時候我想,太遺憾了,如果有時間,也許第二問我就能做出來了。 整個考試過程比較失敗的地方就是胡思亂想。一模考試的時候我心態特好,我告訴自己「你一定要相信你的數學就是最好的,不要管別人翻卷子比你翻得快,他們翻卷子是因為不會做」,整個考試過程我都很沉著,很穩。高考的時候,忘記這一茬了,有點自亂陣腳。 給我增分的地方有1選擇題最後一題勇於舍棄,並且有技巧的猜答案2蒙上的那個立體幾何,應該是大部分對了,我覺得這得益於我平時對立體幾何的「感覺」3導數題雖然沒有做出結果,但思路是正確的,扣分不多4解析幾何寫上的步驟都是正確的,都得分了。所以基本上我不會的都沒寫,也就是沒浪費時間,寫上的都得分了,沒做無用功。 3、:就是兩部分,背誦和做題。 1要把五本書按照老師教你畫的知識體系有條理的記住,最終達到的效果是,你不看書也可以把整本書從頭到尾有條理的背出來。聽著很嚇人,其實我們經過高中三年的學習,記住單個知識點不成問題,而高三要做的是,緊跟老師復習進度的同時,自己也要跟上畫知識樹。首先記住單元題目,然後記住課題,目錄只有幾個字,比成段成篇的話好背多了。然後把每一課的知識體系記住,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老師的帶領下,你會不斷完善自己的體系。 2也需要練大量題目,需要認真糾錯,反思總結。我高三的糾錯本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按知識的角度分類,第二部分是按問題的角度分類。知識的角度就是經濟生活,生活,文化生活……每一冊書又可細分,如生活可分為、黨、公民等幾部分,把相同知識角度的題放在一起,就可以總結出這一部分的設題規律,考試時避免一些隱性要點的失分。問題的角度有原因類、意義類、措施類、辨析類、認識類等等,每一類題都有它的公式,放在一起不僅容易記住公式,還更容易找出你做這一類題的失分點。 3簡答題組織答案時要考慮三個答案來源:A對設問的直接作答,即你的理解B從材料中挖掘的有效信息C課本相關知識點。答案構成有兩部分:理論+實際(即材料)。答案來源中的AB兩項也要轉化為課本語言。只有將ABC全找到,答案要點才比較全面。當然ABC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另外建議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列個小提綱,使自己邏輯清楚。 4、歷史 歷史對理解領悟要求挺高的,需要一點悟性。悟性從何而來?就高三學生而言,最直接的就是看課本。歷史強調主幹知識要記熟,同時反復仔細的看課本,看一遍有一遍的收獲。當你「悟」到一定程度後,你可能自己就有一種渴望,想把這些零碎知識串一串,也就是畫知識樹。 5、再統著講一點文綜 1看課文對文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把老師強調的主幹知識必須記熟,然後就是反復看課本,邊角知識都要有印象。 2知識樹要畫,一定要讓知識在你頭腦中條理清晰。但是知識樹的畫法因人而異。我畫知識樹之前內心有一種驅動力,我感覺某一部分知識點比較混亂,然後我要整理一下讓它條理起來,所以知識樹其實算是整理之後的成果,它幫助記憶的作用倒在其次了。 3文綜大題其實都有套路可言,一定要反思、對比、總結,同時還要靈活。 4我還有個習慣,就是自己一個人走路的時候和睡覺之前都會在腦子里回憶歷史的知識樹,哪個地方卡住了回去馬上翻課本,效果很好。午休之前如果做數學,我會在午休之前的待睡狀態中思考一道百思不得其解的數學題,然後這道題會一直伴隨我整個半小時的午睡。我是真的睡著了,那個數學題也是真的想明白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很好用。 6、地理是我的弱項,英語也不突出,就不弄了。沒有體會、沒實踐過的東西我不喜歡說。其實我寫的這些東西,也都是老師教的,只不過很多同學不把老師說的話當回事,白白浪費了這么好的資源。 一、 其他 1、反思總結的習慣。我覺得這是我高三制勝的法寶~~每次考完試,我都會對前一階段的學習狀態、這次考試的情況、各科暴露出的問題、下一階段的對策做一反思總結,同時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劃,效果很好。其實現在反思總結已經成了我的生活習慣,不僅用在學習上,一個階段的生活結束,我都會總結。反思讓人進步。 2、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別人的方法只是借鑒,有兩條哲學原理請大家琢磨A實踐決定認識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還記得么?嘿嘿) 所以有些東西我們一定要試一試,然後根據自身實際去取捨、改進。 我平時特別關注優秀生寫的方法介紹。高三的時候一本《清華北大不是夢》都快讓我翻爛、背過了。我看這些方法的時候特別注意融會貫通,把優秀生的介紹與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體會相結合。有些東西並不是一下子就懂,而是經過自己學習的逐漸深入、認識的提升,不斷地有新的認識。我剛才寫的這些,有很多很復雜的東西都是一帶而過,我自己都覺得沒有寫明白,各位看官自己慢慢琢磨吧。 3、學習的時候,心要靜,摒除雜念 4、要有強烈的對成功的渴望,渴望到你可以為此忽略掉其他一切東西。 5、考試出錯,一定要正視它,不要一句「馬虎」就原諒自己。要找到促使你馬虎的東西,為什麼偏偏是這馬虎而「1+1」沒有馬虎?其實歸根結底是基礎不牢,不扎實。 6、高三的生活,就是憋著一股勁、提著一口氣,一直到高考都別鬆懈。關鍵是狀態!追答:嗯。我不是老師,是一個大學生。那我就化學給你談一下我的想法吧。我高中化學還是不錯的追問:化學追問:怎麼學的追答:主要的是按要求和規范,認真進行實驗操作,掌握實驗技能。至於筆記,要學會記要點、記提綱,不要因記筆記而影響看、聽和想。在檢查復習時,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注意聽同學的回答,看同學的操作。不要因沒有檢查到自己而不認真想、不注意聽和看。當同學的回答、操作與自己的認識不一樣時,更要想一想有無道理。總結鞏固階段,主要是會小結歸納,使一堂課所學的內容在頭腦中條理分明有個系統,同時回憶看或所做的實驗。追問:無感追答:復習一般分為單元復習、每章復習和學期復習。單元復習就是把每章按內容劃分為幾個單元,每一單元講完後復習一次。如第一章可分為一至三節和四至八節兩個單元。每章復習是在上完了一章內容後進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進行歸納、綜合並進行一次小測試。其方法可根據每章後面的「內容提要」有所側重地進行,並結合學生實際,做每章後面的復習題或選做適量的課外練習題進行消化、鞏固。學期復習是在學期期未考試前集中兩周時間,把一學期學過的知識進行一次綜合復習。通過復習及學期考試檢查,將暴露出來的問題通過寒暑假作業彌補,為學習後面的知識打好基礎。以上各階段復習,按課本的順序進行為宣。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課本的作用,便於掌握。追問:太官方追答:化學知識點之間存在異同,復習時若能進行一些對比,可加深理解和記憶。元素間、化合物間、同族元素,同族元素間,以及一些概念不同,復習時均可進行對比。對比的方法不僅加深、擴大、鞏固新舊知識,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及概括能力的過程。如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濃度,可以從定義、條件、范圍、計算公式等方面來對比,找到與區別,以便靈活運用。追問:你高中這樣學嗎??追答:我高中是特別喜歡化學,所以這門學的比較好。導致了自己偏科比較嚴重。追問:我化學最差追問:無機更沒入門追問:筆記,改錯都沒有追答:如果你化學特別不好的話,那我建議你在化學上要下功夫,但不能過多。如果化學提不了成績,反而下降就得不償失了追問:你剛說的太規范了追問:就是你高中生活中怎麼做的追問:是背書,追問:還是改錯什麼的追答:那些化學方程式的確不好背,化學東西比較散,背比較不容易,所以能夠實際就最好了。我以前學的時候就喜歡做實驗,把現象什麼的自然而然就記住了追答:對比著記。各種金屬之間的區別,陰離子,陽離子,都分開找區別,又自成一個體系,記起來就容易許多追問:學校艱苦追答:那你可以在你上下視頻。看人家做的,對比現象和方法,找到你的興趣。追答:方程式一定要記牢,而且配平方程那一塊一定要弄懂,這樣就會減少不少麻煩追問:無機難阿追答:會配平的話,就可以只記什麼生成什麼,不用再記前面的系數了追問:猶是電解質追問:不懂唉追答:沒有什麼難不難的,就是難才要學,簡單的話就不會考了追問:知道了追答:好了,時間也不早了,合理利用你的時間,相信你會有所提高。加油追問:嗯拜拜
D. 高考語文病句
不會的。政府是一個機構,而政府的官員是個人。比如:政府作出與法律相違背的決策,這屬於政府犯錯;但如果是官員上班玩股票,則是個人犯錯,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不會有重復贅余之嫌。
E. 明天考試,我現在高三咯,最近學習狀態不是很好。求方法!!!!!
他人之石 可以攻玉
「刻苦拼搏 攀登人生理想的巔峰」——一位清華在校生的報告
下面是其中部分內容 供參考
……
(二)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
有的同學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是就是沒有辦法把成績再提高一點。他自己安慰自己「我已經盡力了」。我記得電影《勇闖奪命島》有這樣一句台詞:「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我個人覺得,當你還有力氣說出「我已經盡力了」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盡到力。我覺得人的潛力是無限的。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大家看看人的潛力有多大。
我在高中時體育特別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從來都是不及格。相信在座的好多同學也對這項體育達標深惡痛絕。到了清華之後,第一節體育課,老師告訴我們體育好是清華的傳統,我們每年要測3000米長跑,跑不過不許畢業,取消推研資格。怎麼辦?誰來到清華都不想拿不到畢業證吧,我的同學大部分和我一樣體育很差。於是每天晚上10:30,我們的自習教室關門後,清華的操場上人就多起來了。跑半個小時再回寢室繼續學習。練了一個學期,我瘦了40斤,最後考試的時候我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們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鍾以內跑完了。想起我高中向體育老師抱怨:「我已經盡力了,1000米就是不及格。」現在覺得很搞笑。清華的校訓中這個「自強不息」我覺得給我的影響非常大。當你覺得自己已經盡力的時候,往往再堅持一下就會突破自己的極限,喚醒自己的潛力。思維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可以把全世界圖書館藏書的信息都裝進去,然而人類思維至今才僅僅開發出百分之七到八。所以在這里我希望同學們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永遠不要說自己己經盡力了。什麼叫成功?人們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這就叫成功。
(三)怎麼學好高中的課程
接著上一個問題,永遠不要說自己已經盡力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努力呢?我在高中聽過不少關於學習方法的報告,也很多次給別人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直到大二我才真正明白怎樣才能把知識學好。
大二我們上一門課叫《模擬電子線路》,特別難。我們的老師——高文煥院士告訴我們一句話:「學習模擬電子線路和學習其它學科有一個共同的竅門,八個字——題海戰術、題海戰術」我當時非常費解,從小到大老師都說要講方法,不要死做題,怎麼院士這么說呢?之後幾件事我明白了這八個大字的含義。
我們班有一個山東的省高考狀元,得了713分(750滿分),我問他,你到底是怎麼學成這么「牛」的。他說:我高中的時候只要市場上能買到的習題集我都做過。
如果大家覺得省狀元離我們太遠的話,我再舉一個河南省高考第76名的同學的例子,看看他是怎樣做題的;他的智商不會比在座各位高的,因為他在清華電子系學習非常吃力。他說他高考6個主科的題典他至少做了五遍。
所以我覺得高文煥院士還是對的,題海戰術絕對是學好高中課程的好方法。我自己也有體會,比如我高三時英語的短文改錯總做不好,於是一個周末,我連續做了50篇改錯,之後的英語考試短文改錯幾乎沒有錯過。大家可能覺得大學生就很少做題了,我不知道其它大學的情況,但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在清華每年做的題肯定比我高三的時候做得多。
現在同學們一定會說,想題海戰很容易啊,但是哪有時間啊?這就引出我下面的問題。
(四)怎樣擠時間
下面,我告訴大家我在清華了解到的一個湖北同學的高中是怎樣度過的:他在一個縣城的重點高中,他們學校全體學生住校,每年春節時放假三天,其餘每個月放假半天。一年一共放假9天。我想我們中學還不敢這么變態,但是那些湖北的學生真的是比我們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了,這也導致了他們的基礎比我們要好得多,也導致了清華寧可在湖北擴招30人也不在河北擴招一個。回想我的高中,我現在非常後悔,如果當時我像那些南方的同學那麼抓緊時間,我高考絕對會拿省狀元。同學們,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們身上責任很重,如果我們還是把好多時間都用來娛樂和休息,當我們進入大學、走向社會的時候,就會感到那些南方省市來的人對你的巨大壓力。
那麼我們怎麼擠時問呢?
首先,我個人覺得在座各位的走路速度太慢,我看到的是大家有說有笑踱著步子慢慢走。大家如果到了清華可以看到,所有的學生騎車都是飛車,走路幾乎都是小跑。我們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你很快從校門走進教室就可以比別人多看一會書,多做一道題。時間久了,日積月累,你就會在時間上佔有絕對的優勢。
其次,我們的課間十分鍾也非常寶貴,這一點我到了高三下學期才意識到,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鍾,我們一天可以擠出將近兩個小時,可以比別人多做一套題。再有就是我們最好別看電視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每天必須看電視,當時主要是因為要面子,看了體育比賽、晚間新聞去和別人侃,看了電視劇去和別人吹。整天裝出一副不太用功但成績不錯的樣子,歸根結底還是希望別人說自己聰明。我現在的觀點是被人說「他聰明但就是不學習」的人是最蠢的人。不管你是否真的智商超群,但是如果我們把太多的精力用在那些與自己前途無關的事情上,就是對自己的最大的不負責任。我現在在清華的好多同學都是在高中期間沒看過一眼電視——包括春節晚會,有的同學甚至從初中開始都沒看過電視。現在在學校,我們每個寢室都有電視。但是我們寢室的電視幾乎就沒開過。期末考試之後都沒人看一場歐洲杯。大家考試後沒有休息放鬆,所有的人都是准備下學期的課程,准備托福、GRE考試,或者是學一些實用的技術。所有人腦子里想的都是利用別人休息的時間來充實自己,使自己在今後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同學們不要把清華的學生想得太牛了,清華學生中智商超群的人至多佔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他學生的智商不會比在座的各位高到哪裡去,他們比你們多的東西我覺得只是對待自己未來的態度。清華學生身上有一種非常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他們可以為了自己的目標放棄任何誘惑。就算在大年三十清華的自習教室也會人滿為患。用一位美國教授的話說:「Students of Qinghua,no Satumay,no Sunday,no holiday!」(清華的學生,沒有星期六,沒有星期日,沒有節假日),就是這種精神鑄就了清華的神話,不這樣就很難考上清華。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你說的很對,但是我們很難讓自己堅持下去,最多三分鍾熱血。之後就不想再努力了,好的,我們下面就討論怎樣讓自己的血一直熱下去。
……
下面有全文
http://..com/question/325626537.html?an=0&si=3
F. 高三如何學習進步最有效果
一、高三學習的總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以學習為中心
在高三,除了學習以外的其他任何事都是微不足道的,我們的一切活動都要圍著學習轉。
我在高三一開始就狠狠地下定決心:除了學習,我什麼都不管了,包括不再在乎形象,不再關心天下大事,不再涉及同學糾紛,甚至好朋友來向我傾訴她的感情問題也被我擋了回去,我說我要學習不能分心。
但這並不是教大家怎麼自私,我認為自私者在學習上可以有小成就,但不會有大發展。我依然很熱心地教朋友們怎麼學習,給給她們講題,幫她們釋放壓力,我只是區分哪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事實上,大家依然喜歡我。
(需要我解釋為什麼學習不能自私么?且聽下回分解,嘿嘿)
2、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1主線——以老師的講解為主線。緊跟老師的步伐,不要拋開老師另搞一套,不要給老師分三六九等,既然他是你的老師,你就要盡你最大的能力去挖掘他課堂上的寶藏。一定要堅信,每一位老師課堂上都有寶藏。
跟這老師學習也有門道。預習的時候,不要僅僅把學案填填空,而要自己認真的搞懂;聽課的時候,不要機械地做「課堂記錄機」,而要始終保持積極狀態,不僅把握老師的思路,更要跑到老師前邊,像君臨天下一樣駕馭課堂;做作業的時候,要真正做到限時練習,做-批-改……總之,我們需要認真對待老師安排的每一個環節,把功夫做足。
2落實——將工作做到實處。剛才已經說了主線的落實方法,除此以外還有比如做題做到某個知識點時,一定要翻出課本扎實看看;糾錯的題目要徹底弄懂;筆記、糾錯要時常翻看,看一個就一定會一個,別貪多嚼不爛……
3效率——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制定一個詳細可行的計劃,給自己設定一個高目標,讓自己的動作迅速起來。寫字的時候,可以在心裡提醒自己:再快一點。限時練習是提高效率的另一個有效方法,同時還可以訓練規范性與考試狀態。
4有用——收益最大化。做好了之前三點,如果你還有時間,那麼就可以給自己「加餐」了。我們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明確自己的優勢、不足,了解自己的智力特點,然後對症下葯。比如說,如果你英語每次都140,數學卻在100分上徘徊,那麼你再在英語上下很大功夫就比較愚蠢了;如果你5:00起床必打瞌睡,那就乾脆5:30起,沒有效率的拼時間是毫無意義的。「有用」原則還體現在,高三上學期我每張卷子必糾錯,把精華的東西留在本子上,因為沒有時間每張卷子都回頭看;而下學期以拉練套題為主,套題我都把它們訂成一本,直接在卷子上改,節省時間。高考前的每一份每一秒都要用在刀刃上,我們必須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
3、保證良好心態
1學習講究的是綜合效益,要有主見,不要因為對手比你多學十分鍾就夜不能寐。競爭是必須的,而在自己不鬆懈的前提下,要相信自己。
2高三學習的過程大致有三個環節:期望-努力-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期望」和「努力」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而「結果」是我們無能為力、說了不算的,所以,「期待最美好的,把握能把握的」,至於結果,該來的總會來的,不要心急,不要急於求成,靜候吧。
3我們的情緒必然會有起伏,我們必然會感受到壓力。適度的壓力能讓你的狀態達到最佳。而情緒低落、壓力過大時,我們應該學會自我調節。這個方法有很多,比如適當聽歌,看有水平的雜志,讀點勵志文章,跑跑步等等。我特別建議大家,時常去找老師談談心說說話。真的,你不試過都不知道老師有這么神奇的「功效」~~
4當你覺得為時已晚時,那正是最早的時候。就從現在開始努力,沒有什麼不可以。一方面,不要絕望;另一方面,即使到了最後一刻,也要按部就班,永遠不要告訴自己「來不及了」「沒時間了」。在大考之前,很多同學會覺得只有一周了,自己肯定復習不完了。而我會告訴自己:這一周比你想像的要長得多。然後我會制定計劃,一直復習到上考場之前。高考前一個月,甚至從三輪復習開始,就有許多老師同學認為這個時候我們只要保持狀態,學不學無所謂了,而我一直堅持制定計劃,認真實施,到6月9號。
5靜下來,沉下去,盡心力,成大器。學習需要安安靜靜的,不能浮躁,讓心沉靜下來,哪怕泰山壓頂都巋然不動。
二、關於各科學習
1、不要迷信什麼語文成績提升非一日之功,然後就消極的對待語文。要知道,就應付一個區區高考而言,語文是可以速成的。高三要利用好套題和專項練習,扎扎實實做好每一個題。
1積累的基礎知識要每天看。每天看十分鍾,比一周集中看一小時效果好。
2要整理筆記。我的做法是把同一個題型整理到一起,同時給這種題型也分類整理。比如標點題,把問號放一塊,引號放一塊;病句題,把主語殘缺放一塊,邏輯混亂放一塊;詩歌鑒賞把同種手法的詩句放一塊等等。我特別喜歡從中找規律、歸納總結,便於記憶。
3做題要透徹。語文練習最容易跑空車,務必認真對照答案批改、琢磨,對於自己弱的專題,可以專項突破,集中一段時間做一種類型的題。
4對於作文,我有一個看法,如果現在你的作文仍只有45分甚至更低的水平,並且之前的積淀又不夠,那麼不妨結合老師的講解研究標桿作文中的二類文,49~55分的那種。畢竟一類文之成非一日之功,二類文規律性比較明顯。不知道這種看法對不對。
2、數學
1我對自己的要求:選擇題不擇手段,大題不假思索
即選擇題要靈活,方法要巧,能排除就排除,能用特殊值就用特殊值。大題要熟練,看到題目馬上有思路。這個一是要求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熟練,二是要求做大量的題並且善於總結反思。
總結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選擇題來說,不擇手段做出來的題,要在考後用通法徹底弄懂。解答題我還是喜歡把相同、相似類型的題放在一起,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好多秘密。
2基礎一定要扎實。這個只要你聽老師的話就一定沒問題。填學案別眼高手低,基礎知識梳理一定要耐心認真的寫;上課別因為簡單就不聽,裡麵包含了很多易錯點,別高估自己以為自己不會錯;同時老師講解的基本方法也是做解答題的基石,所以數學課也要做筆記,而且我的數學筆記是我最好的筆記之一;公式定理一定要背過,到了二輪、三輪復習的時候,有很多同學發現自己的數學瓶頸竟然在公式上,很可笑也很可惜,所以跑操之前的、熄燈之前的三五分鍾,背背公式吧。
3限時練習。因為我數學考試常常前松後緊打不完題,所以我給自己定的規矩是:平日練習當考試,限時、規范;考試當練習趕作業,穩准狠。
4研究答案,規范作答,得全步驟分。會的題要通過規范作答必須得滿分,不會的題也要通過寫出基本步驟盡量多得幾分。
5考試時,統籌安排,顧全大局,勇於舍棄。要做好時間安排。對我來說:選擇填空30~45min,大題基本上10min一個題,如果某個大題三分鍾沒思路我就會跳過——但不是放棄。做完我拿手的導數題我會再回頭啃它,而且幾乎每次一回頭我就有思路了。如果一次回頭不行就多回幾次。
6做題時要精神高度集中,保證思路始終如一的清晰連貫。對我來說,稍有一點恍惚,就會把7+3算成8,這也讓我要求自己,稍一覺得恍惚就要回頭檢查。
7高三下學期,一輪復習結束之後,我的糾錯本已經覆蓋了數學全部章節的大多數題型,也就是說對一般的題來說,「會」已經不成問題,但是在套題拉練中總有失誤失分。這時候再一一糾錯有點不值得,我就有選擇的糾錯,如果是新題型就整理在糾錯本上。然後卷子都留著,粘成一摞,失誤的錯處狠狠地標出來,每次套題拉練之前都看(因為每次拉練都必須當高考),考完反思時也會看,要結合以前的錯誤進行進一步反思。到一模考試的時候,整張卷子那個地方容易出錯我都瞭然於胸。一模考數學那天,從迷迷糊糊的午休到下午發數學卷子,我把易錯點在腦子里過了不下五遍,考試時到了那個地方就特別注意。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只盯著曾經錯過的地方,因為錯誤是防不勝防的,這個參見第6條。
6月7號考完數學,我覺得考砸了,哭了一場,但從高考成績看,我的數學居然是發揮的比較好的,所以在這里我想總結一下這場考試。首先我高中三年一直非常重視數學,作為一名文科生,我一直非常熱愛數學。高三的時候,我對數學的期望值最高,花在數學上的時間也最多,基礎牢,練習也落實的很扎實。其次,高考時,平時總結的答題策略,在考數學時是應用的最好的。選擇題30分鍾,最後一題我不會,我果斷放棄,猜了一個。不是瞎猜,我數了數前11個選擇題,有3個A,3個B,3個C,2個D,最後一題我當然猜D,靠後對答案,果然是。做完選擇填空,剛好45分鍾,其實我對自己並不太滿意,因為這是我最慢的速度了,這意味著後邊的大題必須10分鍾一道絕不能拖拉。開始做大題後我發現並不是那麼簡單,立體幾何我就卡住了。好在平時拉練我立體幾何必卡,一定要第二次看才攻克,所以這次我也沒有慌,還以為只要先跳過等會就能把它拿下。然後是數列題,第一問並不難,但是有點繞,在考場那個緊張的環境下,我好長時間都沒理清楚,到了該放棄的時間了,我的感覺告訴我,在堅持一下就好了,然後我就堅持做到最後,花了至少20分鍾才搞定。這個時候我就有點慌,又回頭去看那個立體幾何,又糾纏了5分鍾,還是沒思路,嗯,更擔心了。這時候腦子里什麼都想了,首先想北大去不了了,然後想考砸了是不是要復讀啊,還想其他人應該做的很順利吧……但是沒辦法,必須逼自己別亂想,繼續做。導數題好像比較變態,跟平時做的不太一樣,所以雖然這是我的強項,但我還是做的不順利,到最後得數算不出來,我就扔下了。因為我想剩下的時間解析幾何至少要做一問,立體幾何也必須拿下。又回頭看立體幾何,還是沒有確定的思路,就是說有想法,但不敢貿然下筆,因為那個定理平時很少用。只好繼續做解析幾何。第一問很順利,這時候還有15分鍾。於是想立體幾何絕對不能空著,那樣我數學就完了,然後我就很勇敢的回頭把那個不成熟的想法寫上了,感覺整個立體幾何都像是編上的。還有時間,我把解析幾何第二問做了一半。收卷的時候我想,太遺憾了,如果有時間,也許第二問我就能做出來了。
整個考試過程比較失敗的地方就是胡思亂想。一模考試的時候我心態特好,我告訴自己「你一定要相信你的數學就是最好的,不要管別人翻卷子比你翻得快,他們翻卷子是因為不會做」,整個考試過程我都很沉著,很穩。高考的時候,忘記這一茬了,有點自亂陣腳。
給我增分的地方有1選擇題最後一題勇於舍棄,並且有技巧的猜答案2蒙上的那個立體幾何,應該是大部分對了,我覺得這得益於我平時對立體幾何的「感覺」3導數題雖然沒有做出結果,但思路是正確的,扣分不多4解析幾何寫上的步驟都是正確的,都得分了。所以基本上我不會的都沒寫,也就是沒浪費時間,寫上的都得分了,沒做無用功。
3、政治:就是兩部分,背誦和做題。
1要把五本政治書按照老師教你畫的知識體系有條理的記住,最終達到的效果是,你不看書也可以把整本書從頭到尾有條理的背出來。聽著很嚇人,其實我們經過高中三年的學習,記住單個知識點不成問題,而高三要做的是,緊跟老師復習進度的同時,自己也要跟上畫知識樹。首先記住單元題目,然後記住課題,目錄只有幾個字,比成段成篇的話好背多了。然後把每一課的知識體系記住,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老師的帶領下,你會不斷完善自己的體系。
2政治也需要練大量題目,需要認真糾錯,反思總結。我高三的政治糾錯本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按知識的角度分類,第二部分是按問題的角度分類。知識的角度就是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每一冊書又可細分,如政治生活可分為政府、黨、公民等幾部分,把相同知識角度的題放在一起,就可以總結出這一部分的設題規律,考試時避免一些隱性要點的失分。問題的角度有原因類、意義類、措施類、辨析類、認識類等等,每一類題都有它的公式,放在一起不僅容易記住公式,還更容易找出你做這一類題的失分點。
3政治簡答題組織答案時要考慮三個答案來源:A對設問的直接作答,即你的理解B從材料中挖掘的有效信息C課本相關知識點。答案構成有兩部分:理論+實際(即材料)。答案來源中的AB兩項也要轉化為課本語言。只有將ABC全找到,答案要點才比較全面。當然ABC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另外建議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列個小提綱,使自己邏輯清楚。
4、歷史
歷史對理解領悟要求挺高的,需要一點悟性。悟性從何而來?就高三學生而言,最直接的就是看課本。歷史強調主幹知識要記熟,同時反復仔細的看課本,看一遍有一遍的收獲。當你「悟」到一定程度後,你可能自己就有一種渴望,想把這些零碎知識串一串,也就是畫知識樹。
5、再統著講一點文綜
1看課文對文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把老師強調的主幹知識必須記熟,然後就是反復看課本,邊角知識都要有印象。
2知識樹要畫,一定要讓知識在你頭腦中條理清晰。但是知識樹的畫法因人而異。我畫知識樹之前內心有一種驅動力,我感覺某一部分知識點比較混亂,然後我要整理一下讓它條理起來,所以知識樹其實算是整理之後的成果,它幫助記憶的作用倒在其次了。
3文綜大題其實都有套路可言,一定要反思、對比、總結,同時還要靈活。
4我還有個習慣,就是自己一個人走路的時候和睡覺之前都會在腦子里回憶政治歷史的知識樹,哪個地方卡住了回去馬上翻課本,效果很好。午休之前如果做數學,我會在午休之前的待睡狀態中思考一道百思不得其解的數學題,然後這道題會一直伴隨我整個半小時的午睡。我是真的睡著了,那個數學題也是真的想明白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很好用。
6、地理是我的弱項,英語也不突出,就不賣弄了。沒有體會、沒實踐過的東西我不喜歡說。其實我寫的這些東西,也都是老師教的,只不過很多同學不把老師說的話當回事,白白浪費了這么好的資源。
一、 其他
1、反思總結的習慣。我覺得這是我高三制勝的法寶~~每次考完試,我都會對前一階段的學習狀態、這次考試的情況、各科暴露出的問題、下一階段的對策做一反思總結,同時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劃,效果很好。其實現在反思總結已經成了我的生活習慣,不僅用在學習上,一個階段的生活結束,我都會總結。反思讓人進步。
2、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別人的方法只是借鑒,有兩條哲學原理請大家琢磨A實踐決定認識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還記得么?嘿嘿)
所以有些東西我們一定要試一試,然後根據自身實際去取捨、改進。
我平時特別關注優秀生寫的方法介紹。高三的時候一本《清華北大不是夢》都快讓我翻爛、背過了。我看這些方法的時候特別注意融會貫通,把優秀生的介紹與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體會相結合。有些東西並不是一下子就懂,而是經過自己學習的逐漸深入、認識的提升,不斷地有新的認識。我剛才寫的這些,有很多很復雜的東西都是一帶而過,我自己都覺得沒有寫明白,各位看官自己慢慢琢磨吧。
3、學習的時候,心要靜,摒除雜念
4、要有強烈的對成功的渴望,渴望到你可以為此忽略掉其他一切東西。
5、考試出錯,一定要正視它,不要一句「馬虎」就原諒自己。要找到促使你馬虎的東西,為什麼偏偏是這馬虎而「1+1」沒有馬虎?其實歸根結底是基礎不牢,不扎實。
6、高三的生活,就是憋著一股勁、提著一口氣,一直到高考都別鬆懈。關鍵是狀態!
G. 絕望,努力了沒有用,我該怎麼辦說方法不對我也改了,還是沒用,甚至更差
一、高三學習的總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以學習為中心
在高三,除了學習以外的其他任何事都是微不足道的,我們的一切活動都要圍著學習轉。
我在高三一開始就狠狠地下定決心:除了學習,我什麼都不管了,包括不再在乎形象,不再關心天下大事,不再涉及同學糾紛,甚至好朋友來向我傾訴她的感情問題也被我擋了回去,我說我要學習不能分心。
但這並不是教大家怎麼自私,我認為自私者在學習上可以有小成就,但不會有大發展。我依然很熱心地教朋友們怎麼學習,給給她們講題,幫她們釋放壓力,我只是區分哪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事實上,大家依然喜歡我。
(需要我解釋為什麼學習不能自私么?且聽下回分解,嘿嘿)
2、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1主線——以老師的講解為主線。緊跟老師的步伐,不要拋開老師另搞一套,不要給老師分三六九等,既然他是你的老師,你就要盡你最大的能力去挖掘他課堂上的寶藏。一定要堅信,每一位老師課堂上都有寶藏。
跟這老師學習也有門道。預習的時候,不要僅僅把學案填填空,而要自己認真的搞懂;聽課的時候,不要機械地做「課堂記錄機」,而要始終保持積極狀態,不僅把握老師的思路,更要跑到老師前邊,像君臨天下一樣駕馭課堂;做作業的時候,要真正做到限時練習,做-批-改……總之,我們需要認真對待老師安排的每一個環節,把功夫做足。
2落實——將工作做到實處。剛才已經說了主線的落實方法,除此以外還有比如做題做到某個知識點時,一定要翻出課本扎實看看;糾錯的題目要徹底弄懂;筆記、糾錯要時常翻看,看一個就一定會一個,別貪多嚼不爛……
3效率——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制定一個詳細可行的計劃,給自己設定一個高目標,讓自己的動作迅速起來。寫字的時候,可以在心裡提醒自己:再快一點。限時練習是提高效率的另一個有效方法,同時還可以訓練規范性與考試狀態。
4有用——收益最大化。做好了之前三點,如果你還有時間,那麼就可以給自己「加餐」了。我們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明確自己的優勢、不足,了解自己的智力特點,然後對症下葯。比如說,如果你英語每次都,數學卻在分上徘徊,那麼你再在英語上下很大功夫就比較愚蠢了;如果你5:00起床必打瞌睡,那就乾脆5:30起,沒有效率的拼時間是毫無意義的。「有用」原則還體現在,高三上學期我每張卷子必糾錯,把精華的東西留在本子上,因為沒有時間每張卷子都回頭看;而下學期以拉練套題為主,套題我都把它們訂成一本,直接在卷子上改,節省時間。高考前的每一份每一秒都要用在刀刃上,我們必須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
3、保證良好心態
1學習講究的是綜合效益,要有主見,不要因為對手比你多學十分鍾就夜不能寐。競爭是必須的,而在自己不鬆懈的前提下,要相信自己。
2高三學習的過程大致有三個環節:期望-努力-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期望」和「努力」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而「結果」是我們無能為力、說了不算的,所以,「期待最美好的,把握能把握的」,至於結果,該來的總會來的,不要心急,不要急於求成,靜候吧。
3我們的情緒必然會有起伏,我們必然會感受到壓力。適度的壓力能讓你的狀態達到最佳。而情緒低落、壓力過大時,我們應該學會自我調節。這個方法有很多,比如適當聽,看有水平的,讀點勵志文章,跑跑步等等。我特別建議大家,時常去找老師談談心說說話。真的,你不試過都不知道老師有這么神奇的「功效」~~
4當你覺得為時已晚時,那正是最早的時候。就從現在開始努力,沒有什麼不可以。一方面,不要絕望;另一方面,即使到了最後一刻,也要按部就班,永遠不要告訴自己「來不及了」「沒時間了」。在大考之前,很多同學會覺得只有一周了,自己肯定復習不完了。而我會告訴自己:這一周比你想像的要長得多。然後我會制定計劃,一直復習到上考場之前。高考前一個月,甚至從三輪復習開始,就有許多老師同學認為這個時候我們只要保持狀態,學不學無所謂了,而我一直堅持制定計劃,認真實施,到6月9。
5靜下來,沉下去,盡心力,成大器。學習需要安安靜靜的,不能浮躁,讓心沉靜下來,哪怕泰山壓頂都巋然不動。
二、關於各科學習
1、不要迷信什麼語文成績提升非一日之功,然後就消極的對待語文。要知道,就應付一個區區高考而言,語文是可以速成的。高三要利用好套題和專項練習,扎扎實實做好每一個題。
1積累的基礎知識要每天看。每天看十分鍾,比一周集中看一小時效果好。
2要整理筆記。我的做法是把同一個題型整理到一起,同時給這種題型也分類整理。比如標點題,把問放一塊,引放一塊;病句題,把主語殘缺放一塊,邏輯混亂放一塊;詩鑒賞把同種手法的詩句放一塊等等。我特別喜歡從中找規律、歸納總結,便於記憶。
3做題要透徹。語文練習最容易跑空車,務必認真對照答案批改、琢磨,對於自己弱的專題,可以專項突破,集中一段時間做一種類型的題。
4對於作文,我有一個看法,如果現在你的作文仍只有45分甚至更低的水平,並且之前的積淀又不夠,那麼不妨結合老師的講解研究標桿作文中的二類文,49~55分的那種。畢竟一類文之成非一日之功,二類文規律性比較明顯。不知道這種看法對不對。
2、數學
1我對自己的要求:選擇題不擇手段,大題不假思索
即選擇題要靈活,方法要巧,能排除就排除,能用特殊值就用特殊值。大題要熟練,看到題目馬上有思路。這個一是要求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熟練,二是要求做大量的題並且善於總結反思。
總結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選擇題來說,不擇手段做出來的題,要在考後用通法徹底弄懂。解答題我還是喜歡把相同、相似類型的題放在一起,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好多秘密。
2基礎一定要扎實。這個只要你聽老師的話就一定沒問題。填學案別眼高手低,基礎知識梳理一定要耐心認真的寫;上課別因為簡單就不聽,裡麵包含了很多易錯點,別高估自己以為自己不會錯;同時老師講解的基本方法也是做解答題的基石,所以數學課也要做筆記,而且我的數學筆記是我最好的筆記之一;公式定理一定要背過,到了二輪、三輪復習的時候,有很多同學發現自己的數學瓶頸竟然在公式上,很可笑也很可惜,所以跑操之前的、熄燈之前的三五分鍾,背背公式吧。
3限時練習。因為我數學考試常常前松後緊打不完題,所以我給自己定的規矩是:平日練習當考試,限時、規范;考試當練習趕作業,穩准狠。
4研究答案,規范作答,得全步驟分。會的題要通過規范作答必須得滿分,不會的題也要通過寫出基本步驟盡量多得幾分。
5考試時,統籌安排,顧全大局,勇於舍棄。要做好時間安排。對我來說:選擇填空30~45min,大題基本上10min一個題,如果某個大題三分鍾沒思路我就會跳過——但不是放棄。做完我拿手的導數題我會再回頭啃它,而且幾乎每次一回頭我就有思路了。如果一次回頭不行就多回幾次。
6做題時要精神高度集中,保證思路始終如一的清晰連貫。對我來說,稍有一點恍惚,就會把7+3算成8,這也讓我要求自己,稍一覺得恍惚就要回頭檢查。
7高三下學期,一輪復習結束之後,我的糾錯本已經覆蓋了數學全部章節的大多數題型,也就是說對一般的題來說,「會」已經不成問題,但是在套題拉練中總有失誤失分。這時候再一一糾錯有點不值得,我就有選擇的糾錯,如果是新題型就整理在糾錯本上。然後卷子都留著,粘成一摞,失誤的錯處狠狠地標出來,每次套題拉練之前都看(因為每次拉練都必須當高考),考完反思時也會看,要結合以前的錯誤進行進一步反思。到一模考試的時候,整張卷子那個地方容易出錯我都瞭然於胸。一模考數學那天,從迷迷糊糊的午休到下午發數學卷子,我把易錯點在腦子里過了不下五遍,考試時到了那個地方就特別注意。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只盯著曾經錯過的地方,因為錯誤是防不勝防的,這個參見第6條。
6月7考完數學,我覺得考砸了,哭了一場,但從高考成績看,我的數學居然是發揮的比較好的,所以在這里我想總結一下這場考試。首先我高中三年一直非常重視數學,作為一名文科生,我一直非常熱愛數學。高三的時候,我對數學的期望值最高,花在數學上的時間也最多,基礎牢,練習也落實的很扎實。其次,高考時,平時總結的答題策略,在考數學時是應用的最好的。選擇題30分鍾,最後一題我不會,我果斷放棄,猜了一個。不是瞎猜,我數了數前11個選擇題,有3個A,3個B,3個C,2個D,最後一題我當然猜D,靠後對答案,果然是。做完選擇填空,剛好45分鍾,其實我對自己並不太滿意,因為這是我最慢的速度了,這意味著後邊的大題必須10分鍾一道絕不能拖拉。開始做大題後我發現並不是那麼簡單,立體幾何我就卡住了。好在平時拉練我立體幾何必卡,一定要第二次看才攻克,所以這次我也沒有慌,還以為只要先跳過等會就能把它拿下。然後是數列題,第一問並不難,但是有點繞,在考場那個緊張的環境下,我好長時間都沒理清楚,到了該放棄的時間了,我的感覺告訴我,在堅持一下就好了,然後我就堅持做到最後,花了至少20分鍾才搞定。這個時候我就有點慌,又回頭去看那個立體幾何,又糾纏了5分鍾,還是沒思路,嗯,更擔心了。這時候腦子里什麼都想了,首先想北大去不了了,然後想考砸了是不是要復讀啊,還想其他人應該做的很順利吧……但是沒辦法,必須逼自己別亂想,繼續做。導數題好像比較變態,跟平時做的不太一樣,所以雖然這是我的強項,但我還是做的不順利,到最後得數算不出來,我就扔下了。因為我想剩下的時間解析幾何至少要做一問,立體幾何也必須拿下。又回頭看立體幾何,還是沒有確定的思路,就是說有想法,但不敢貿然下筆,因為那個定理平時很少用。只好繼續做解析幾何。第一問很順利,這時候還有15分鍾。於是想立體幾何絕對不能空著,那樣我數學就完了,然後我就很勇敢的回頭把那個不成熟的想法寫上了,感覺整個立體幾何都像是編上的。還有時間,我把解析幾何第二問做了一半。收卷的時候我想,太遺憾了,如果有時間,也許第二問我就能做出來了。
整個考試過程比較失敗的地方就是胡思亂想。一模考試的時候我心態特好,我告訴自己「你一定要相信你的數學就是最好的,不要管別人翻卷子比你翻得快,他們翻卷子是因為不會做」,整個考試過程我都很沉著,很穩。高考的時候,忘記這一茬了,有點自亂陣腳。
給我增分的地方有1選擇題最後一題勇於舍棄,並且有技巧的猜答案2蒙上的那個立體幾何,應該是大部分對了,我覺得這得益於我平時對立體幾何的「感覺」3導數題雖然沒有做出結果,但思路是正確的,扣分不多4解析幾何寫上的步驟都是正確的,都得分了。所以基本上我不會的都沒寫,也就是沒浪費時間,寫上的都得分了,沒做無用功。
3、:就是兩部分,背誦和做題。
1要把五本書按照老師教你畫的知識體系有條理的記住,最終達到的效果是,你不看書也可以把整本書從頭到尾有條理的背出來。聽著很嚇人,其實我們經過高中三年的學習,記住單個知識點不成問題,而高三要做的是,緊跟老師復習進度的同時,自己也要跟上畫知識樹。首先記住單元題目,然後記住課題,目錄只有幾個字,比成段成篇的話好背多了。然後把每一課的知識體系記住,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老師的帶領下,你會不斷完善自己的體系。
2也需要練大量題目,需要認真糾錯,反思總結。我高三的糾錯本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按知識的角度分類,第二部分是按問題的角度分類。知識的角度就是經濟生活,生活,文化生活……每一冊書又可細分,如生活可分為、黨、公民等幾部分,把相同知識角度的題放在一起,就可以總結出這一部分的設題規律,考試時避免一些隱性要點的失分。問題的角度有原因類、意義類、措施類、辨析類、認識類等等,每一類題都有它的公式,放在一起不僅容易記住公式,還更容易找出你做這一類題的失分點。
3簡答題組織答案時要考慮三個答案來源:A對設問的直接作答,即你的理解B從材料中挖掘的有效信息C課本相關知識點。答案構成有兩部分:理論+實際(即材料)。答案來源中的AB兩項也要轉化為課本語言。只有將ABC全找到,答案要點才比較全面。當然ABC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另外建議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列個小提綱,使自己邏輯清楚。
4、歷史
歷史對理解領悟要求挺高的,需要一點悟性。悟性從何而來?就高三學生而言,最直接的就是看課本。歷史強調主幹知識要記熟,同時反復仔細的看課本,看一遍有一遍的收獲。當你「悟」到一定程度後,你可能自己就有一種渴望,想把這些零碎知識串一串,也就是畫知識樹。
5、再統著講一點文綜
1看課文對文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把老師強調的主幹知識必須記熟,然後就是反復看課本,邊角知識都要有印象。
2知識樹要畫,一定要讓知識在你頭腦中條理清晰。但是知識樹的畫法因人而異。我畫知識樹之前內心有一種驅動力,我感覺某一部分知識點比較混亂,然後我要整理一下讓它條理起來,所以知識樹其實算是整理之後的成果,它幫助記憶的作用倒在其次了。
3文綜大題其實都有套路可言,一定要反思、對比、總結,同時還要靈活。
4我還有個習慣,就是自己一個人走路的時候和睡覺之前都會在腦子里回憶歷史的知識樹,哪個地方卡住了回去馬上翻課本,效果很好。午休之前如果做數學,我會在午休之前的待睡狀態中思考一道百思不得其解的數學題,然後這道題會一直伴隨我整個半小時的午睡。我是真的睡著了,那個數學題也是真的想明白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很好用。
6、地理是我的弱項,英語也不突出,就不弄了。沒有體會、沒實踐過的東西我不喜歡說。其實我寫的這些東西,也都是老師教的,只不過很多同學不把老師說的話當回事,白白浪費了這么好的資源。
一、 其他
1、反思總結的習慣。我覺得這是我高三制勝的法寶~~每次考完試,我都會對前一階段的學習狀態、這次考試的情況、各科暴露出的問題、下一階段的對策做一反思總結,同時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劃,效果很好。其實現在反思總結已經成了我的生活習慣,不僅用在學習上,一個階段的生活結束,我都會總結。反思讓人進步。
2、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別人的方法只是借鑒,有兩條哲學原理請大家琢磨A實踐決定認識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還記得么?嘿嘿)
所以有些東西我們一定要試一試,然後根據自身實際去取捨、改進。
我平時特別關注優秀生寫的方法介紹。高三的時候一本《清華北大不是夢》都快讓我翻爛、背過了。我看這些方法的時候特別注意融會貫通,把優秀生的介紹與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體會相結合。有些東西並不是一下子就懂,而是經過自己學習的逐漸深入、認識的提升,不斷地有新的認識。我剛才寫的這些,有很多很復雜的東西都是一帶而過,我自己都覺得沒有寫明白,各位看官自己慢慢琢磨吧。
3、學習的時候,心要靜,摒除雜念
4、要有強烈的對成功的渴望,渴望到你可以為此忽略掉其他一切東西。
5、考試出錯,一定要正視它,不要一句「馬虎」就原諒自己。要找到促使你馬虎的東西,為什麼偏偏是這馬虎而「1+1」沒有馬虎?其實歸根結底是基礎不牢,不扎實。
6、高三的生活,就是憋著一股勁、提著一口氣,一直到高考都別鬆懈。關鍵是狀態!
H. 多少歲到多少歲的人可以學會運籌帷幄
「運籌帷幄」典故語出《史記·高祖本紀》。 表示善於策劃用兵,指揮戰爭。 一個運籌帷幄的人,必須胸懷大志、眼光敏銳、能夠隨機應變,對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戰局變化了如指掌,並善於把握時機,果斷出擊。同時要有大局觀和對趨勢的准確預見力。
I. 高中語文知識樹如何做
知識樹本質上就是一個層級式知識圖,它表達了為實現某一組織目標的所有相關組織知識間的因果關系或從屬關系。層級式知識圖由於具有對稱性、良好圖形、連續性等特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