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高考新政語文

高考新政語文

發布時間:2020-12-27 19:11:40

A. 教育部最新政策,得語文者得高考是真的嗎

其他科目也不能落下啊,無論什麼政策,每門科目都一樣重要,這種說法主要是針對偏科的學生,就像文科生得數學者得高考的說法一樣,理科生得英語或得語文者得高考的說法一直存在

B. 新高考改革後,語文閱讀量要求特別高,是嗎

新高考改革後,語文的閱讀量相對會有所提高,更加註重語文學習。

C. 在新高考的政策下,我們高考生從哪些方面可以提高語文能力

語文關鍵能力的主體內容可以從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兩個方面進行總體設計學習,並進行知識梳理。給你推薦一套書《中國高考報告藍皮書》,高考藍皮書一共5本,裡面的介紹非常詳細

D. 中高考改革,得語文者得天下,將來語文究竟該如何教

1、中考、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並沒有提高語文科目的考試分值,語文科目的考試分值所佔比例與其專它科目相同,沒屬有增加,因此沒有『』得語文者得天下『』的說法。 2、目前高考改革方案已經公布,中考改革方案也已經公布,都沒有涉及到語文科目的改革內容,考生要同時重視所有考試科目的學習與復習。

E. 2021年新高考政策河北語文是180分嗎

目前沒有這個說法吧。
所謂的大語文提分,只是一個建議,具體實施起來還遠,或者說還不一定會實施。

F. 新高考語文考什麼怎麼考

新高考語文考什麼?考題會有哪些變化?

變化1 命題將更加科學,更注重考察能力

這里的"能力",一方面是指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與此相關的思維的能力。

以前的語文考察更注重知識的掌握及其熟練程度,今後的高考仍然會考察知識方面的內容,但比重可能會有所減少,而且考核方式也可能從考察記憶轉化到考察運用。

估計未來幾年,高考語文的命題將從過多依賴經驗,轉向適當運用先進的測量理論和命題技術。比如,如何提高語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題如何設定適當的區分度和難度系數,怎樣的題更能考察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各種題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將會有更科學、更有可操作性的設定。

變化2 命題所依賴的材料范圍將大大拓展

現在全國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題有很多是依賴題庫的,而多年建立的題庫覆蓋的范圍偏窄,不足以支持高考語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會致力於題庫的建設和擴容。

現在高考語文命題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依賴的材料主要是文學方面的,也就是"文學化"太過了。這當然也受制於整個語文教學的狀況。

專家認為,中學多學點文學是可以的,但不能都是文學。"我看到去年某市的語文卷,六七道大題全都是文學類的,很少涉及其他領域。這恐怕就不太合適。"

其實這幾年有些省市的語文高考已經注意到這一偏向,逐漸拓寬命題的材料來源。比如2013年的全國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題材料覆蓋面就比以往要寬得多,除了文學,還有哲學、歷史、科技、社會、經濟、時政等。估計這也會是今後改革的一個方面。

變化3 更加註重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

這是多年來語文高考的弱項,現在越來越受到質疑。

幾年前曾有專家呼籲,語文高考特別是作文命題,要適當往理性靠攏。2013年全國卷的閱讀題,就採用了"非連續文本",給一組材料,觀點並不連貫,甚至彼此相左,讓考生去辨識、歸納和發揮。

專家表示,新高考語文試卷中這種"非連續文本"材料閱讀題會增加,而且分值不低。"有點類似於考公務員(課程)的'申論',看重的是思辨能力。可見命題者開始重視朝理性考察這個方向努力。"

現在的學生大量使用網路,思維碎片化、絕對化的現象非常常見,普遍缺乏邏輯思維訓練,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語文對此責無旁貸,一定會想辦法去引導和改善。

變化4 有意識考查讀書情況,包括課外閱讀、經典閱讀、閱讀面與閱讀品味

專家認為,現在的語文課最大的毛病是"千人一面":只注重精讀精講,注重做題,讀書很少,學過語文卻不怎麼喜歡讀書,這樣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語文素養更無從談起。

"課標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是有針對性的。"

近年來已有個別省市高考語文開始重視考察讀書的情況,甚至圍繞課外閱讀情況的考察來設計試題。 如2013年四川卷就有這樣的題:從曹雪芹、貝多芬以及文學形象大衛·科波菲爾中任選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續寫下面的話:"即使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力量,這就是苦難帶給人生的意義。"

這樣的題其實就是考文學修養和閱讀面,考表達能力,也是微寫作,非常好。"我相信類似的考察讀書情況的命題,在今後的高考語文試卷中肯定會增多。"

與此同時,閱讀材料的量也會大增,需要考生有很強的閱讀能力,否則就可能來不及做完。 "這就涉及到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都是精讀課,一定要有略讀課,讓學生學會自讀,再加上廣泛的課外閱讀。既要有閱讀量,又要有閱讀面。否則,閱讀量上不去,高考可能來不及做題;閱讀面上不去,來得及做也考不好。"

變化5 作文的改革,應當往理性靠攏

大家都知道,作文評判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模糊性,不可能做到像數學那樣精確,如果作文的分值太大,就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在專家看來,今後高考作文還是會維持60分-70分之間的分值。

也有另外一種辦法,就是設計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或者叫"微寫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

專家認為現在的高考作文題有的過於"文藝范",過於"小清新",今後的高考作文題目應當向理性靠攏。

"如今中學作文教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全線崩潰,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幾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參與。未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者要讓高考作文回歸理性,強化思辨,摒棄宿構、套作、模式化與文藝腔。"

此外,如今高考語文幾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題之後,再做作文,往往剩餘時間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場。

有專家主張高考語文分為兩段時間,一段是考作文之外其他試題,按規定時間交卷後,開始考作文,這樣就保證作文有充裕時間。

變化6 文言文命題的改革 不滿足於"讀通"

因為現在強調重視"傳統",很多人預測文言文"地位"將在高考語文改革中飆升,增加分量。但專家認為文言文比重"不會也不應該大增"。

"現在高考語文的文言文所佔分值(除去作文)普遍已經達到40%甚至更多,這個比重不宜再增。道理很明白,現代社會還是用現代語言思考和交流,再說,文言文因為好'拿分',現在中學語文教學的精力一大半都給了文言文了,如果高考的文言文再增分值,就會加劇語文教學厚古薄今的失衡態勢。"

對於文言文考試的內容,專家認為斷句題和翻譯題會增多,虛詞等的知識性的考查相應減少。"文言文命題應當多一些與現代生活的關聯,多一些文化意味。"近年有些省市的文言文命題有創意。如2012年浙江題:"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讓學生談兩種標點方式反映出的孔子對人、對馬的態度,並要求談對後一種句讀的看法,就不滿足於"讀通",而有文化思考。這就是一種改進。

G. 新高考改革後語文會考新教材的內容嗎

挺好的,加大學生的閱讀量真的很有必要

H. 2021年高考改革後語文考不考名著

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我國對於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從未停止。從全國統一試卷到全國多份試卷,從單一選拔到多元錄取,回溯37年間高考制度演變,一直在爭議中變革和前行。昨天,隨著《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新世紀高考改革的各項思路已逐漸清晰,一項更為全方位、系統的高考改革正在漸次展開。每個人都告訴你興趣優先,但真正當你深入學習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痛苦。所以,首先你要做的是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把不能接受的專業統統篩掉,劃定你可以接受的專業。然後是熱愛優先,選擇自己熱愛的,再是不討厭為主。然後說幾點個人小建議。第一,考慮專業時,要考慮其專業性和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說這個專業是否具有獨一無二的性質,盡量不要選擇「萬金油」的專業,好像這個專業做什麼都行,又好像什麼都不行。第二,如果你不熱愛,而且不想搞學術,慎報帶「學」字的專業,什麼哲學、歷史學、物理學、教育學等等,否則你會學的痛不欲生,建議報考應用型的專業比如應用物理,同樣學物理,學習方向是完全不同的。第三,學習語言,需要天賦或者熱愛,無論是中文,英文,法文,火星文,沒有天賦,你學一輩子也就是個文秘的水準。最後就是不要去追求什麼熱門專業,這個時代瞬息萬變,四年你畢業後這個專業別說熱門了,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

I. 高考新政策2017,語文中國文化什麼意思

估計要背好多東西了

閱讀全文

與高考新政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