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考大學語文好考嗎
從2001年開始,全國統考課程《大學語文(專、本科)》的試題結構和內容作了部分調整。調整後的考題更強調對考生能力的測試,特別是應用能力的測試。《大學語文(專、本科)》作文試題由過去的40分改為30分。部分解析題所提供的閱讀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的作品,《大學語文(專科)》選取與課文難易度相當的現代文,文體包括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大學語文(本科)》選取與課文難易度相當的現代文,文體包括議論文、古今記敘文、古今詩歌。考核內容限定在大綱所規定的范圍。另外,作文分數下降後,適當增加閱讀的比重,還增加了形式靈活的小題。可見,這次調整,加強了對學生知識運用、遷移能力的測試,學生只有認真復習,鞏固知識才能順利過關。本文擬就《大學語文》總復習提供一些思路,並就每類題型談談答題技巧,供考生參考。
一、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命題是自學考試的核心,是實現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專業標準的關鍵。對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題的原則與要求、題型、試卷的難易等等相關考試信息。在些基礎上把握考試重難點,確定考試對策,這樣復習才會有針對性的進行,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進行總復習前,最關鍵的就是明白《大學語文》考什麼,圍繞目標才能針對性制定復習策略。依據大綱,《大學語文(本、專)》題型共有五種類型:即單項選擇(20分),多項選擇(10分)、詞語解釋(10分)、簡析題(30分)、作文(30分)。可見,復習的重點可放在作文和簡析題上,這兩項分數的高低,關繫到考試的成敗,但不能忽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
其次,考生如有可能應取得歷次考試試卷。這既可熟悉題型,了解試題難易度,又可作為自測、練習之用,找出差距,盡快補缺補漏。由於自學考試試題大都來源於試題庫,試題一般都覆蓋到考試大綱的各章,題量也比較大。根據考試經驗,歷次考試的試題,大都出自試題庫或者與其有很大的關系。因此,考生了解試題庫的題型,可以大大增強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熟悉題型。尋找策略。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復習時了解考試題型,並輔之以有效的練習,才能加深印象,鞏固所學知識,收到最好的效果。
1.單項選擇
這部分20分,共20個小題,是考試中最容易拿分的題型了。因此考生應盡量做到不失分。單項選擇主要考文學史知識,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論點、主要內容、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文章體裁等等,四選一,無論知不知道,都有25%的機率選到正確答案,相對容易得分。答題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根據自己的識記,直接選出正確答案,既省時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準時應採取比較的方法,排除篩選,確定唯一正確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第9題:
李廣死後,「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對刻畫李廣形象來說,這種表現方法是
A、鋪墊反托B、對比反托C、側面烘托D、象徵暗示(答案:C)
這道題考的是遷移能力。考生並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須運用平時所學知識就可以做出正確答案。
2.多項選擇
這部分共5題10分,多考綜合比較的內容,在5個答案中選擇2至5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漏選均不得分,難度較大。考試內容與單項選擇題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設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識是否全面,這是平時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證明。答題只能根據自己對教材知識點的熟悉掌握,採取比較法、排除法一一甄別,憑感覺來猜題、押題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為例:第21題「下列文章,總體上運用對比方法來表達主旨的有()」、22題「下列作品中通過對話形式展開的有()」、第23題「下列詩篇屬於用樂府舊題的有()」、第24題「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中運用白描手法的詞句有()」第25題「魯迅《風波》的主要藝術特點有()」,這五道題都有一定的難度。21、22、23題考藝術手法,23題考文體知識,第25題考藝術特點。根據這些考試內容,考生在復習時就要注意從這幾個方面去把握重點課文。
3.詞語解釋
這部分共5題10分,以古文中的詞語為主,兼考現代文的疑難詞語。答題必須在理解全句的基礎上,對應直譯,然後落實某一個詞的意義,務必准確、簡潔、切不可寫幾個似是而非的答案,魚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國自考大學語文(專)第29題要求考生解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中的「用以興」的意思,要求考生復習時比較細致。總體而言,這也是比較容易拿分的題目。
4.簡析題
這部分約3至5題,共30分,考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一般的出題方式是先給出一段文字(字數一般不會超過200字),然後根據文段來設計問題。2001年起考試的文段不再局限於教材。考試文段主要是現代文(包括現代小說、戲劇、散文、科技說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說、戲劇片段、古體詩現代詩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題、內容、藝術手法、修辭手法等等,出題方式比較靈活,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閱讀鑒賞能力。答題應採取還原課文,句不離段的思維方法,結合課文的「提示」啟發思路。一定要弄懂內容,摸清提問的角度,針對性回答。答案總的要求是越簡明准確越好,而不是內容答得越多越好。
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共考5題,第36、39題是古文片斷(莊子的《秋水》和鄖道元《三峽》);第37題是古典小說片斷(《紅樓夢》寶玉挨打的情節);第38題是現代文片斷(《刁檻》);第40題是古體詩(李白《度荊門送別》),考試內容相當全面,要求考生對各種文體都要有一定的鑒賞能力。
5.作文
作文30分,佔分比例大。若出現大的失誤,將導致考試不及格,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養、語文水平、綜合分析和運用的能力。作文總的要求:主題鮮明、材料充實、結構清晰、表達得體、語言通暢、標點正確、書寫工整、行款規范。寫作時要注意把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綜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結合起來,搭配使用。這樣既可避免角度單一,缺少變化,又可滿足作文的字數要求。歷屆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體混淆、文不對題、論點和論據脫節、字數不足、內容未寫完、字跡潦草等,這些應引起重視,加以避免。根據歷次閱卷經驗,考生要拿高分有幾條必須注意:
一是要書寫工整。字跡對閱卷老師的影響是潛在的,但卻異常重要,無論你寫得多好,如果字跡潦草,你的作文成績必將大打折扣。
二是要注意作文的開頭和結尾,要分段,每段開頭最好採用段落中心句的寫法,這樣可以做到層次分明,老師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亂,尤其是不習慣分段的考生必將失去很多分。
三是一般而言,除詩歌外,考試時不限文體,考生一定要寫自己擅長的文體。如果是寫議論文,開篇一定要鮮明地提出論點,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寫記敘文,切忌平鋪直敘,結尾要有意味。
三、對症下葯,把握要點
上面把《大學語文》的基本題型和考試內容做了一個基本的梳理,便於考生把握考試重難點,以便加強復習的針對性。現在再談談復習的重點和方法。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復習。
1.梳理文學史,掌握文學基礎知識。
《大學語文》作為公共基礎課,內容廣泛,篇目繁多,基本涵蓋了中國文學各個階段的作品。考生在總復習時應通曉中國文學發展歷史,熟悉不同時期文學發展的流變,以文學發展為經線,以作家作品為緯線,識記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頭腦中構建清晰的中國文學發展輪廓。這樣考試時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梳理文學史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注意關鍵性句子。考試所涉及內容一般都在課文前的作家、作品介紹中出現過。因此考生在閱讀課文時,不能輕易放過這部分的介紹,應該用心閱讀,認真記憶。其中一些關鍵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學史常識。如「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狂人日記》、《阿Q正傳》是他小說的代表作」。又如「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是『唐宋人大家』之一」等。
二是要掌握有關辨析作品文體,掌握文體基本知識。《大學語文》按文體分為四個單元,即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詩詞,每一單元後都附有文體特點介紹。考生應認真研讀,著重掌握各種文體的特徵。如議論文的「三要素」、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立論和駁論;記敘文的「六要素」、線索、敘述方式、描寫方式;說明文的種類、順序、結構和八種說明方法;詩詞的抒情方式、表現手法和古體詩、近體詩格式等。掌握這些文體特徵不僅有利考試答卷,而且對作文的審題和寫作都有很大幫助。
2.熟悉作品內容,讀懂作品。
根據考試大綱,考試的基本知識和能力不會超過課本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識,因此,仔細閱讀課文是異常重要的。在閱讀作品時,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熟悉作品,弄清作品主要內容。
對現代文來說復習時,復習要圍繞提示,分析課文的結構和內容。結構包括文體、段落、層次、線索、順序、開頭、結尾等;內容包括寫作意圖、時代背景、思想內容、人物形象等。對文言文來說,復習要緊扣注釋,讀懂課文,尤其是文言文,一定要一字一句地摳,掌握常用實詞和虛詞、意動和使動用法、詞類活用及被動句、倒序句、判斷句等每課都讀懂弄通。只有這樣,考試時就能成竹在胸,迎刃而解。
在考試中,經常圍繞著作品的主要內容來出題。例如2000年4月《大學語文(專)》其中一題是:
下列對《廉頗兩相如列傳》情節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澠池之會、完壁歸趙、將相和歡;
B.澠池之會、將相和歡、完壁歸趙;
C.完壁歸趙、將相和歡、澠池之會;
D.完壁歸趙、澠池之會、將相和歡。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學語文(本)第2題:
司馬光指責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馬諫義書》中駁斥這一指責時,所依據的主要理由是
A、新法是「受命於人」;B、新法是「辟邪說,難壬人」;
C、新法是「為天下理財」;D、新法是「舉先生之政」,
這都是考學生對作品主要內容的把握。
第二,理解課後「提示」和課後習題,注意作品的藝術手法。
這方面的知識主要包括作品藝術特徵、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論證方法、說明方法等等。考試中的這類題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功,要求考生理解、掌握並能熟練運用。要做好這類題,考生要特別注意課後的「提示」對課文中的寫作方法的歸納。如2001年4月份《大學語文(專)》第1題:
《科學的春天》中,作者論證「科學需要創造,需要幻想」時,用了「嫦娥奔月,龍宮探寶,《封神演義》上的許多幻想,通過科學,今天大都變成了現實順」作為根據,這里所用的論證方法是
A.演繹法;B.歸納法;C.對比法;D.類比法。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學語文(本)第10題:
《張中亟傳後敘》在寫作上的最大特色是
A、抒情和議論並重B、議論和敘事並重
C、敘事和抒情並重D、敘事和描寫並重
這些題的設計,就是考課後「提示」和習題的內容。
3.詩詞的背誦和詩詞名句的理解。
根據考試大綱,考生在獲得大學學歷前必須掌握並背誦一定量的古代優秀詩詞作品。這不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每年的考試也必然會考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背誦。如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第18題:下列詩句中,出自劉禹錫《金陵五題》的是
A.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蟹洲;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D.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2001年4月份全國自考大學語文(本)第19題:下列詞句具有哲理意味的是
A、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
C、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D、月有陰晴圓缺。
這些都是古典詩詞的名篇佳作,考生在復習時要千萬注意,不可似是而非。
4.寫作基礎知識。
寫作基礎知識既是前面選擇題考試的直接內容,而且間接影響作文的寫作。這些知識,主要集中在課文單元結束後的文體知識及寫作知識的介紹上,如《議論文的閱讀與寫作》、《說明文的閱讀與寫作》等。歷年來的考試針對文體知識出題可分為兩種情況:其一是直接考文體知識;其二是要求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從這幾年的試卷看,第二種情況出現較多。如2000年上半年有一題:
下列文章中,屬於說明實體事物的科學小品是
A.《現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
B.《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C.《我們肚子里的食客》
D.《統籌方法平話引子》
考生只要弄清哪幾篇是實體事物說明文,哪幾篇是抽象事理說明文,考試時就可胸有成竹。當然,如果考生對文體的理解比較深刻,作文自然就不會離題,易寫出優秀的作文來。
相對而言,只要考生認真地系統地復習,理解和掌握自學考試大綱規定的內容,找到適合自己的自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學能力,就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成績。
2. 大專自考《大學語文》作文一般都能得多少分
大專自考《大學語文》作文滿分60分,一般在45-50之間。大學語文自考都是寫議論文,你要著重訓練。
3. 自考語文(專)需要考作文嗎
語文嗎,小來學三年紀就開始要源求寫作文,從那個時候開始作文就沒停過!所以啊,自考也不例外哦!
怎麼考作文?
這個問題好難回答哦,恩,取材於生活吧,把自己看的,想的,領悟的寫出來就行了,其實當作家很容易的嗎!
嘿嘿,希望你能過關!
4. 自考大學語文作文沒寫完能給多少分
據說15分是及格分,也就是基礎分。包括字數有沒寫滿。
然後在看文章總體寫的好不好。
你這樣估計15分頂多了
很奇怪時間那麼充裕,怎麼會沒寫完呢?
5. 自考大學語文作文難嗎
我覺得是不難的
高中的時候,作文、鑒賞都有一些模板的!
按照那個再加上大學語文的一些自學就可以了!
加油吧~
6. 自考問題!要歷年大學語文作文的題目和範文
不知道你學的是專科還是本科,是哪個省的(每個省的題目不一樣),建議進入下面的網址,你能找到你所需的。 大學語文非常好過,尤其是作文,其實就是送分的,自己要有信心。
7. 2019年自學考試大學語文大概考試內容及作文
自考《大學語文》作文要寫800字,
這個肯定不用你擔心了
就算你寫80000字
老師都會給你紙
只要你能寫
8. 自考大學語文作文難嗎
不難,只要不跑題就行
寫的話就中規中矩的就好
一、確定文章主題有哪些原則?
文章要符合社會現實的需要,體現時代精神。時代精神是指一定歷史時期中,推動時代前進、體現時代特徵與發展方向的精神。主題應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提出的迫切的問題,反映先進的思想。
要反映客觀事物的真相和本質。主題要如實地再現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不停留於表象,應深刻地提示事物內部的規律性。
要考慮作者的主觀條件。這主要是指作者必須熟悉與了解寫作對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強烈的寫作熱情。
二、如何正確地提煉主題?
提煉主題,就是運用各種思維方式,深入發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義,以形成某種獨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煉主題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從佔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煉出正確的思想觀點。2、開掘事物本質,摒棄表象,開掘事物的內在含義,反映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作者應站在時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質,加深開掘深度;作者還要考慮記敘、議論、說明、抒情等各種不同文章的表達功能,從不同側面去開掘事物本質。3、選取新穎獨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觀察角度(從不同的側面開掘主題)和新的認識角度(表達出作者獨到的見解)。
三、簡述材料與主題的關系。
材料是提煉和形成主題的基礎。主題在分析研究材料的過程中進行提煉並得到確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題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現深主題的手段,主題由一定的材料來表現或證明。3、材料的取捨和組織受主題的制約。在主題未形成時,材料對主題提煉起決定性作用;主題一經確定,又成為取捨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據,材料的取捨、詳略、變換都應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防止材料與主題相脫節。
四、選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現主題的需要。選材為表現主題服務,不可與主題相游離、相悖謬。2、要真實、確鑿。材料的真實,一是指嚴格意義上的真實性,一是指本質上反映事物的真實。材料的確鑿指材料既准確無誤,又用得恰當貼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個性與共性統一、具體性與普遍性統一的材料。它是具體的、個別的、又能體現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徵與普遍意義。4、要新穎、生動。材料力求具體形象,富有親切感與懸念性,是鮮為人知的新發現,並適應文體的特點(記敘文材料具體形象、感染力較強;議論文材料概括性強,具有邏輯說服力;說明文材料要揭示對象的特徵。
五、結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應組成完美統一的整體;各局部要相對齊備,不可無故殘缺;各個部分在文章中所佔的地位要適當。2、連貫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內容脈絡上互相貫通,在語言形式上有緊密銜接與合理過渡,文脈不可紊亂與斷隔。3、嚴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間有嚴密的邏輯聯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關。全文具有內在凝聚力。4、靈活性。文章結構富於變化,生動活潑,不死板、呆滯。
六、試述結構的基本原則。
反映事物的內在聯系與規律。記敘性文章結構與事物發展的階段性、秩序性密切相關,形成符合客觀過程原來秩序的時空概念;議論性文章體現了認識事物由現象到本質、由部分到全體、由分析到綜合的過程,其結構常是提出問題、得出結論。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維運行的路線。作者的思維過程要遵守人們思維的共同規律,又凝結著作者對事物的獨特理解與感受。3、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4、適應文體特點。結構受文體制約,記敘性文章以時空為序寫人記事,議論性文章偏重於橫向分類或縱向深入。
七、綜述結構的基本內容。
結構的內容包括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開頭和結尾三大方面。層次是從總體上安排文章思想內容的次序,展開文章結構和步驟,是表示意義的結構單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設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對獨立的結構單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單一性、內容要完整、長短要適度。過渡是指段落之間、層次之間的銜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過渡方式有:用關聯詞語,用過渡名,用過渡段。需要過渡的情況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在內容轉換時,一是在表達方式改變時。照應是前有所呼、後有所應的結構手段。常見的照應情況有三種:開頭與結尾照應(又可分為點題照應與解題照應兩種),引文中互相照應(又可分為遠照應和近照應兩種)。照應是使結構嚴謹而又活潑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靈活緻密,文脈貫通,強化關鍵內容。
文章好的開頭的作用:有利於表現主題、拓展思路;有利於吸引和引導讀者。議論文常見的開頭方式有開門見山,交代寫作背景或動機,曲折入題等幾種。文章好的結尾的作用:綰結全文;令人回味。議論文結尾方式主要有:歸結或重申論點;提出希望或發出號召;形象化結尾。
八、文章結構有哪些類型?
記敘型,以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時空序列安排結構,可分為時空正常式與時空異常式兩種。論證型,以概念的內在因果聯系作為結構的主要依據。可分為總分式、平列式、遞進式等幾種。說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條理進行布局。綜合型,常以一種結構型為主,兼具其他類型。
九、第一人稱敘述與第三人稱敘述之比較。
第一人稱以當事的口吻來敘述,它便於作者充分表達思想感情,讀來使人感到親切、真實。它的局限是只能敘述「我」的所見所聞,不是「我」所親歷的事難以敘述,反映生活的廣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稱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來敘述,它不受敘述范圍的限制,能較廣闊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稱的親切感。
十、常見的敘述方式有哪幾種?
順敘:按人物的經歷或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進行的敘述。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斷提在前面,然後再按時間順度敘述事件的發展過程的敘述。3、插敘:在敘事過程中插進另一有關事件的敘述,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主線寫下去的敘述。4、補敘:對前面事件作某些補充而不發展原來情節的敘述。5、平敘:對同時發生的兩件以上的事進行分列、平列的敘述。
十一、簡述敘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六個要素交代清楚。2、線索清楚:線索是作者組織材料思路的反映,是敘述人物、事件發展過程中的貫穿思想和脈絡。敘述線索可按時間發展、空間轉換、問題劃分、思想感情變化或按某一具體物件等多種樣式進行安排。3、詳略得當:敘述材料的主次詳略,以表達主題的需要作合理剪裁。4、波瀾起伏:指敘述曲折富有變化,引人入勝。
十二、描寫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確:從表達主題、刻劃人物、渲染氣氛出發而描寫。2、特點突出:以「畫眼睛」的藝術,抓住描寫對象的本質特徵加以刻劃。3、形神兼備:形似與神似的和諧統一,既逼真地表現對象的外部狀貌情態,又揭示描寫對象內在的底蘊和神采。
對於以上的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考生們需要自己根據試卷的材料和要求用心領悟,靈活處理。
以上是一些要頂,可以參考一下
9. 自考大學語文好考嗎
你好:《大學語文》是一門文化基礎課。文化基礎課彷彿很「散漫」,容易滿足於一知半解、星星點點。特別是成年人,急於掌握專業,無心留戀於文化基礎。其實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大學語文》作為文化基礎課,很多內容需要認真學習,歷史、時代、作家、作品等等,都需要盡可能多多記住,以便於在頭腦中繪制一張豐富多彩的文化地圖。
學習「中國文學史概述」
記住「中國古代歷史朝代簡表」
為了大致了解中國的文學史,大致了解五十幾位作家在歷史上的地位,《大學語文》教材在《附錄》中撰寫了「中國文學史概述」,編制了「中國古代歷史朝代簡表」。這兩篇雖然是《附錄》,但還是要學習的(雖然不一定要做筆記)。「中國古代歷史朝代簡表」、「中國文學史概述」不僅有助於直接深入了解其中編入《大學語文》教材中的作家和作品,對提高考試成績,提高一般文化素質也是有幫助的。
記住入選作家的生平經歷等情況
《大學語文》共收57位作家,65篇作品。其中57位作家都有300 字到500 字的簡要介紹,介紹作家的生平事跡、思想傾向、風格流派、藝術特點、歷史地位、作品文集等。它們都是了解作家的必要資料,也是分析作品的參考資料。對於這些資料,考試題中常有,應該強迫自己記住。記住的方法可以用紅筆在介紹中劃線,也可以花費一點時間做更簡要的筆記,要把作者的生平事跡的主要方面,如業績、貢獻、思想傾向、藝術風格流派、影響等記住。
努力學習古代漢語知識
《大學語文》教材共收古文作品(包括詩詞、曲賦、小說)43篇,約佔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二。
這43篇的字、詞、句的注釋比較詳細,是為了適應自學考生的實際水平和便於「無師自通」而特意編輯的。對這些注釋,可以根據自己的陌生程度和試題常見,為閱讀常用的字詞句進行筆錄,便於重點復習。
此外還有兩個材料值得注意,一個是課文後面《思考與練習》中有關虛詞的比較用法,一個是教材後邊《附錄》中「中國古代漢語語法常識」。這兩個材料收詞不多,而且舉例一般出自《大學語文》,有助於復習。前者可以集中摘錄下來,後者不妨用書而不必摘錄。
強記名言名句背熟10篇重點詩歌
《大學語文》65篇,幾乎篇篇都有名言名句。名言是文章中的一段話,往往語意暢達,說理透徹,言簡意賅。名言、名句、名段,考生應該記住,或應該記住大意。考試大綱要求背誦的10篇詩歌,最好抄成卡片,隨時隨地復習。
認真閱讀作品培養理解分析能力
《大學語文》課程的學習目的,主要是下面三個方面:一是重在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學知識,提高文化素養;二是重在理解作品和分析作品,學習前人優秀思想道德傳統和表達技巧;再者是在前述兩者的基礎上練習寫作,提高表達和應用能力。
另外,還要培養對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是通過閱讀作品來進行;其次是結合作者的思想傾向來進行;再次是聯系時代歷史背景來進行,等等。這些方法可以綜合起來運用。
研究考試大綱和歷屆試題
提高應查能力
為了《大學語文》的自學和考試,還要仔細研究課程自學考試大綱和揣摸歷屆的試題。考試大綱概括地敘述了自學考試的方向,具體地例舉了課程的自學考試內容,對《大學語文》課程的性質、學習方法、學習內容以及考試內容、考試范圍、考試標准等等,都有明確規定,是自學《大學語文》課程的依據。它十年如一日,保持穩定,應該經常放在案前以備隨時參考。歷屆《大學語文》試題是根據考試大綱編制的,形態上也維持不變。考生通過對歷屆試題的研究,可以揣摸考試的標准、熟悉考試的題型、了解考試的范圍、研究考試的內容、掌握答題方式。
根據近幾年的試題,大致有如下題型:一、單項選擇題。它的內容由三部分組成:作家作品知識、課文分析和文體知識。二、多項選擇題。它的內容由四部分組成:作家作品知識、課文分析、文體知識和語言知識。三、填空題。它的內容大致由四部分組成:作家作品知識、課文分析、文體知識和要求背誦的詩詞。四、詞語解釋題。主要是古代文詞語,也有近代文詞語。五、古文翻譯題。六、簡答題,一般是考察課文分析。七、簡析題,一般也是課文分析,主要是精讀課文。八、作文。
了解這些試題,我們就可以掌握學習和考試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