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文作文書信格式
書信歷史悠久,其格式也幾經變化。今天,按通行的習慣,書信格式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
1、開頭稱呼:
頂格,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如親愛的等。
2、問候語:
如寫「你好」、「近來身體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過很少。)
3、正文:
這是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干段來書寫。
4、祝頌語。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禮」為例。「此致」可以有兩種正確的位置來進行書寫,一是緊接著主體正文之後,不另起段,不加標點;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書寫。「敬禮」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後應該加上一個驚嘆號,以表示祝頌的誠意和強度。
稱呼和祝頌語後半部分的頂格,是對收信人的一種尊重。是古代書信「抬頭」傳統的延續。古人書信為豎寫,行文涉及對方收信人姓名或稱呼,為了表示尊重,不論書寫到何處,都要把對方的姓名或稱呼提到下一行的頂頭書寫。它的基本做法,為現代書信所吸收。
5、署名和日期。
寫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寫在祝頌語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側。最好還要在寫信人姓名之前寫上與收信人的關系,如兒×××、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寫日期。
如果忘了寫某事,則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兩格寫上「又附」,再另起一行書寫未盡事情。
(1)正確的語文作文格式擴展閱讀:
1、書信的類型:
(1)一般書信主要有家庭成員之間的家書類書信,朋友和同事之間的問候類書信、請托類書信、規勸類書信、借貸類書信、慶賀類書信等。這類書信多用於個人和個人之間。
(2)專用書信主要有表揚信、感謝信、邀請信等。這類書信多用於單位與人、單位與單位之間。
2、寫書信的注意事項:
(1)稱呼、問候用語及信中語氣、措詞要符合寫信人的身份。
(2)要考慮收信人的文化水平及經歷,使收信人看得懂信。
(3)要抓住重點,力求寫得充實、圓滿、簡短。
(4)要寫得清楚明白,使對方一看就懂。
(5)要寫得簡潔利索,使對方一看就能抓住要領。
(6)要寫得優美得體,使對方一看就深感真摯可親。
❷ 高考作文格式不對扣多少分
高考作文格式不對扣10-20分。
格式錯誤通常會降級到40-45級。在高考作內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容根據考試的題型來考查或落實有效的意義。當題型確定後,如何復習題目,良好的意圖是至關重要的,考試可能會導致題型的完全喪失。
(2)正確的語文作文格式擴展閱讀:
高考作文的技巧:
1、論點和論點的結合
在撰寫議論文時,學生要注意論點的陳述,也要注意自己的議論文和分析,即議論文。圍繞這篇論文的主題存在爭論。在舉例敘述之後,學生需要用簡明的語言抽取所選的觀點,並對所述的例子進行分析。
2、結合要點
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在選擇材料的時候要注意點的組合,這樣才能使論證更加充分。「點」是指主要論證的關鍵材料,「面」是指其他材料擴展和升華,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文章材料豐富,你可以找到合適的材料從古代和現代,這需要學生做一份好工作的積累寫作材料。
3、用辯證的思考
在討論文章時,學生應該用辯證思維來思考問題。從聯系、發展、分歧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使論述更嚴謹,論述更深刻、嚴謹,發展寫作思路,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為文章增光添彩。
不需要空行。
高考作文一般要求
1立意自定
2文體自選(或除詩歌外)
3題目自擬
4不得套作,不要專抄襲屬
5不少於800字
6內容要健康積極向上,迎合社會主流輿論,富有正能量。
並沒有嚴格的空行要求。
寫作技巧
1、好的文章源於生活,寫你的所見、所聞;寫你的親身體會;寫出你的真情實感,這樣的文章,才會生動感人。
2、寫作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對當今的應試教育,你不妨學會一些技巧。比如,平時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開頭及結尾。以備考試用之。
3、多讀書,用心讀,學會借鑒。好的文章、好詞、好句,學會積累。
4、確立新穎、獨特的文章標題。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堅持寫日記,既能練筆,又積累了素材。
6、學會引用名人名言,很多南通教師都講過引用先人的詩詞歌賦,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說服力。(得用到合適的地方,切忌亂用)
網路-高考作文
❹ 高中一模考試語文作文格式寫錯扣多少分
初中考試語文抄一般在襲50分上下,字數要求在800字左右。初中語文作文技巧有:三步五條 1:審題(明確題意) 2:選材,確定中心 3:列好提綱,確定詳略在以上基礎上注意以下五條: 1:題目(新穎,例外) 2:開頭和結尾相互照應 3:用詞妥當,修辭正確。(力求語言的准確生動) 4:條理清晰,合乎邏輯。(讓人讀著順暢,有一氣呵成之勢) 5:巧設布局。
❺ 寫作文的格式
現在人們都很少寫信了,都把寫信的格式忘記了,那麼下面就給大家來說一說寫信的格式,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要有好的開頭和結尾,句子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並聯系生活實際。
1、記敘文的要素是指所寫的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記敘文的人稱較多使用的是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記敘文的順序一般有順敘、倒敘和插敘。順敘是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的順序來寫;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
2、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情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的方法;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開展情節或描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事件相關的內容的敘述方法。記敘文的詳略,是對選取的材料進行詳略處理:把能突出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詳寫,對表達中心意思起一定作用的次要材料略寫,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和描寫,在記敘文中也常穿插一些抒情和議論。
3、話題作文是一種根據提供的材料和提示語提供思考的范圍和方向,要求作者圍繞這個「話題」進行寫作的作文命題形式。
4、半命題作文是指命題人限定了作文題目的一部分內容,然後留出一部分內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填寫完整,再進行寫作的作文命題形式。這種作文形式的主要標志 是作文題目中留有空缺。其特點是有較大的開放度、靈活性,給人留下廣闊的創作空間,又有一定的限制性。
5、要讀懂材料。認真閱讀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確材料指向,歸納材料要點,把握材料寓意,最終提煉寫作中心。這是材料作文寫作的關鍵,也是考場作文能否及格的第一步。提煉中心練習。閱讀所給文字,歸納寫作要點。
下面小編給大家看一下圖片展示希望能幫到你:
❻ 高考語文作文格式不對扣多少分
1、考生要針對高考作文題目裡面給出的材料
,分析一下材料裡面隱藏的豐富內涵,版從材料中比較權篩選出自己所需的材料,從材料中讀出不同的感受,提煉出獨特的意義,並在作文時從自己的角度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其文章的思想內涵得以提升,達到了較好的論證效果。
2、高考作文給出的材料如果對於考生來講不是很熟悉,考生寫起來就會覺得很難,所以高考作文的難度對於不同考生來講是有不同理解的。只要考生能夠按照作文要求去寫,具體如何立意、寫什麼內容都是可以得分的。
3、如果沒有按照要求格式或體裁去寫,可能會扣掉1-5分的分數。
❼ 正確的書信格式作文只寫出來的要圖片
拓展資料
一般的書信由六個部分構成:稱呼、問候、正文、祝福語內、署名、容日期。
1、稱呼
寫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稱呼頂格寫在第一行,然後,再在後面加上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2、問候語
問候語要寫在稱呼的下一行,空兩格。它可以獨立成為一段。
3、正文
正文一般分為連接語、主體文、總括語三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開頭都應另起一行,空兩格落筆。
4、祝福語
祝福語是表示致敬或祝賀一類的話,如「此致」、「祝」等。應獨佔一行,空兩格寫。
另外,在寫與「此致」或「祝」相配套的「敬禮」、「健康」等一類表示祝福的話語時,一般要另起一行頂格寫。
5、署名
寫完信之後,在信的右下角寫上發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還要加上合適的稱謂,如「你的同學」、「你的好友」,「您的學生」等。
6、日期
日期寫在署名的下一行。
❽ 自考 語文作文格式
一、確定文章主題有哪些原則?
文章要符合社會現實的需要,體現時代精神。時代精神是指一定歷史時期中,推動時代前進、體現時代特徵與發展方向的精神。主題應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提出的迫切的問題,反映先進的思想。
要反映客觀事物的真相和本質。主題要如實地再現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不停留於表象,應深刻地提示事物內部的規律性。
要考慮作者的主觀條件。這主要是指作者必須熟悉與了解寫作對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強烈的寫作熱情。
二、如何正確地提煉主題?
提煉主題,就是運用各種思維方式,深入發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義,以形成某種獨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煉主題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從佔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煉出正確的思想觀點。2、開掘事物本質,摒棄表象,開掘事物的內在含義,反映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作者應站在時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質,加深開掘深度;作者還要考慮記敘、議論、說明、抒情等各種不同文章的表達功能,從不同側面去開掘事物本質。3、選取新穎獨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觀察角度(從不同的側面開掘主題)和新的認識角度(表達出作者獨到的見解)。
三、簡述材料與主題的關系。
材料是提煉和形成主題的基礎。主題在分析研究材料的過程中進行提煉並得到確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題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現深主題的手段,主題由一定的材料來表現或證明。3、材料的取捨和組織受主題的制約。在主題未形成時,材料對主題提煉起決定性作用;主題一經確定,又成為取捨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據,材料的取捨、詳略、變換都應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防止材料與主題相脫節。
四、選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現主題的需要。選材為表現主題服務,不可與主題相游離、相悖謬。2、要真實、確鑿。材料的真實,一是指嚴格意義上的真實性,一是指本質上反映事物的真實。材料的確鑿指材料既准確無誤,又用得恰當貼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個性與共性統一、具體性與普遍性統一的材料。它是具體的、個別的、又能體現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徵與普遍意義。4、要新穎、生動。材料力求具體形象,富有親切感與懸念性,是鮮為人知的新發現,並適應文體的特點(記敘文材料具體形象、感染力較強;議論文材料概括性強,具有邏輯說服力;說明文材料要揭示對象的特徵。
五、結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應組成完美統一的整體;各局部要相對齊備,不可無故殘缺;各個部分在文章中所佔的地位要適當。2、連貫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內容脈絡上互相貫通,在語言形式上有緊密銜接與合理過渡,文脈不可紊亂與斷隔。3、嚴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間有嚴密的邏輯聯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關。全文具有內在凝聚力。4、靈活性。文章結構富於變化,生動活潑,不死板、呆滯。
六、試述結構的基本原則。
反映事物的內在聯系與規律。記敘性文章結構與事物發展的階段性、秩序性密切相關,形成符合客觀過程原來秩序的時空概念;議論性文章體現了認識事物由現象到本質、由部分到全體、由分析到綜合的過程,其結構常是提出問題、得出結論。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維運行的路線。作者的思維過程要遵守人們思維的共同規律,又凝結著作者對事物的獨特理解與感受。3、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4、適應文體特點。結構受文體制約,記敘性文章以時空為序寫人記事,議論性文章偏重於橫向分類或縱向深入。
七、綜述結構的基本內容。
結構的內容包括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開頭和結尾三大方面。層次是從總體上安排文章思想內容的次序,展開文章結構和步驟,是表示意義的結構單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設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對獨立的結構單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單一性、內容要完整、長短要適度。過渡是指段落之間、層次之間的銜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過渡方式有:用關聯詞語,用過渡名,用過渡段。需要過渡的情況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在內容轉換時,一是在表達方式改變時。照應是前有所呼、後有所應的結構手段。常見的照應情況有三種:開頭與結尾照應(又可分為點題照應與解題照應兩種),引文中互相照應(又可分為遠照應和近照應兩種)。照應是使結構嚴謹而又活潑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靈活緻密,文脈貫通,強化關鍵內容。
文章好的開頭的作用:有利於表現主題、拓展思路;有利於吸引和引導讀者。議論文常見的開頭方式有開門見山,交代寫作背景或動機,曲折入題等幾種。文章好的結尾的作用:綰結全文;令人回味。議論文結尾方式主要有:歸結或重申論點;提出希望或發出號召;形象化結尾。考試 大收集整理
八、文章結構有哪些類型?
記敘型,以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時空序列安排結構,可分為時空正常式與時空異常式兩種。論證型,以概念的內在因果聯系作為結構的主要依據。可分為總分式、平列式、遞進式等幾種。說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條理進行布局。綜合型,常以一種結構型為主,兼具其他類型。
九、第一人稱敘述與第三人稱敘述之比較。
第一人稱以當事的口吻來敘述,它便於作者充分表達思想感情,讀來使人感到親切、真實。它的局限是只能敘述「我」的所見所聞,不是「我」所親歷的事難以敘述,反映生活的廣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稱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來敘述,它不受敘述范圍的限制,能較廣闊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稱的親切感。
十、常見的敘述方式有哪幾種?
順敘:按人物的經歷或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進行的敘述。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斷提在前面,然後再按時間順度敘述事件的發展過程的敘述。3、插敘:在敘事過程中插進另一有關事件的敘述,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主線寫下去的敘述。4、補敘:對前面事件作某些補充而不發展原來情節的敘述。5、平敘:對同時發生的兩件以上的事進行分列、平列的敘述。
十一、簡述敘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六個要素交代清楚。2、線索清楚:線索是作者組織材料思路的反映,是敘述人物、事件發展過程中的貫穿思想和脈絡。敘述線索可按時間發展、空間轉換、問題劃分、思想感情變化或按某一具體物件等多種樣式進行安排。3、詳略得當:敘述材料的主次詳略,以表達主題的需要作合理剪裁。4、波瀾起伏:指敘述曲折富有變化,引人入勝。
十二、描寫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確:從表達主題、刻劃人物、渲染氣氛出發而描寫。2、特點突出:以「畫眼睛」的藝術,抓住描寫對象的本質特徵加以刻劃。3、形神兼備:形似與神似的和諧統一,既逼真地表現對象的外部狀貌情態,又揭示描寫對象內在的底蘊和神采。
對於以上的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考生們需要自己根據試卷的材料和要求用心領悟,靈活處理。
❾ 高中語文作文格式有哪些
模板一
觀點+素材+分析+小結
觀點——明確(一句話,干凈利落)
素材——事例典型,敘述簡潔(用公眾認可的例子,某人之類少用為妙)
分析——緊扣中心論述,不游離
小結——歸納,點破主題
注意:最好多用幾個素材,每個素材都應有相應的分析。
示例:
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變幻。(觀點)
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的外孫女,曾被《人物》雜志評為「全球最美麗的50個人」之一,她高雅的舉止讓英王室為之自豪。然而,當扎拉公主毅然決定成為一個馬術騎手時,她生命的光芒改變了顏色。
脫去冠冕,褪去禮服,她和普通騎手一樣艱苦地訓練,擠在地攤上挑選別人用過的馬鞍。2006年9月,她成功地贏得了「歐洲全能騎術錦標賽」冠軍,整個英倫為之振奮。(事例)
在賽場這個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盡顯光芒。她那金黃色的皇室標簽變成了鮮紅色的勛章。在皇宮里,她的美麗讓皇室生輝;在賽場上,她的技術讓眾人折服。(評論)
在生命的錦緞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25歲的扎拉學習,怎樣讓適合錦色的繁花添到錦緞上綻放,怎樣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小結引申分析)
注意:素材必須有分析。
反例:
「自古才子出寒門」。司馬光出身貧寒;范仲淹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喝到;明代龍圖大學士宋濂家中一貧如洗。
荷蘭畫家梵高也曾窮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著弟弟接濟;蘇聯偉大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居里夫人剛滿十歲就外出打工……可見貧困也是一筆財富。
弊端:
論點和論據之間互相脫離,兩者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的橋梁,論點還是論點,論據還是論據;論據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論點孤立無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據。
這種「不講道理」的議論文,論點無論怎樣正確,也不足以服人;論據無論怎樣充足,也不過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修改:
「自古才子出寒門」。司馬光出身貧寒;范仲淹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喝到;明代龍圖大學士宋濂家中一貧如洗。荷蘭畫家梵高也曾窮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著弟弟接濟;蘇聯偉大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
居里夫人剛滿十歲就外出打工……這都是幼時曾經貧困而後來成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門是他們植根的土壤,是這塊貧瘠的土壤使他們不斷地發育不斷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終成為參天大樹,開出燦爛之花。
由此看來,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擺脫貧窮的信心和鬥志。窮則思變,就要奮發圖強,越是貧困越激勵人奮發上進,這何嘗又不是一筆財富呢?
模板二
觀點+道理+素材+分析+小結
觀點——明確(一句話,干凈利落)
道理——進一步詮釋觀點,力求准確、具體、深刻
材料——事例典型,敘述簡潔(用公眾認可的例子,某人之類少用為妙)
分析——緊扣中心論述,不游離
小結——歸納,點破主題
例文:
回到原點
電影《讓子彈飛》讓人捧腹之餘更予人一個耐人尋思的結尾,張麻子歷經腥風血雨又重上馬鞍,馳入山林。也許英雄的歸宿終是草莽!電影的結局總是太蒙太奇,但我慶幸,英雄不是走回頭路,他只不過是回到原點,那裡才有刀光劍影,那裡才有豪邁與灑脫。
回到原點,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提出論點)
難忘畢淑敏的一句話:「額頭上沒有一絲皺紋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動的都是水。」的確,生活在現代世界裡的人們是不是已經忘記自己不飾粉黛的素顏,是不是已經遺漏了真性的原點?
我們習慣於擠出不由衷的笑容,習慣於對化妝品和面具的依賴。殊不知我們暗自高興以為歲月的痕跡和世故的表情統統遮去,卻令自己最珍貴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熱度一同抹去。(道理論證)
生命的原點在於個性的張揚,在於情感的表露,在於性格的突圍。回到原點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裝;回到原點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點,二是以淡定而真實的姿態上路,輕輕抬頭,已屈指行程二萬,翻越無數的高山……(道理論證)
每次坐飛機時,空乘人員都會為乘客演示應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對乘客,本是機上空姐綻放最美麗一面的時機,但我卻每每看見一張張驀然而冰冷的臉,很規范卻很敷衍。(事實論據)
我想,再動人的臉容也經不起隨意的解讀和虛偽的擺弄。回到原點,雖不完美亦叫人親切;遠離原點,盡管精緻但讓人生厭。回到生命的原點,是展現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軌跡上搏動著最和諧的節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繹著真善。(分析)
於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學家馬寅初。盡管在那個人雲亦雲的年代,多少學者為苟全學說已放下知識分子的尊嚴,但馬老依然保持著不屈的姿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造反者說他已丟掉立場的原點,我卻謂馬老回到了一個學者應有的原點。「絕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頭」。這個原點如此厚重而神聖,承載了人性的光輝和一個知識分子最倔強的底線。(事實論據+分析)
原定不是起點,堅守原點者業已登上一個道德的高台,原點又是起點,堅守原點,回到原點者從這里再出發,再揚帆啟航,最淋漓也最真實,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轟轟烈烈。
在一個浮躁的社會里,我們滿足於「枝枝葉葉外不尋」,但一個人人都標榜「金錢為原點」、「權力為原點」的社會又何嘗不是一個迷失了原點的貧血社會?唯有每個人都自覺地尋找原點的坐標,重獲人性的庄嚴,才有「民德歸厚」的一天。
回到原點,重拾本真,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最後三段,小結)
模板三
正反論證:觀點+立論(立論+素材+分析)+駁論(駁論+素材+分析)+小結
例文:
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是人類的感恩。因為懂得感恩,他們擁有了一顆金子般的心,因為懂得感恩,他們創下了人世間溫馨的傳奇。
懂得感恩,這世界才會如此美麗。「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這兩表道盡了人間感恩的真諦,演繹了人世間感恩的傳奇。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七出祁山,巧計破敵軍,為劉備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用畢身的精力向後人詮釋了感恩的真諦。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作宰是多少讀市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
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向世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詩篇——感恩。
他們的感恩溫暖了自已,感動了後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們的感恩的枝頭灼灼其華。
感恩之心,是我們維系這個世界的根本,擁有感恩的心,才能稱之為有靈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後果不堪設想。(反面過渡)(特別注意)
雲南大學曾震驚一時的血案是多少人揮之不去的陰影。馬加爵一時的性起讓四個年輕的生命就此終結,我不想說他的殘忍。我只想說,他真的不懂感恩。
雲南大學用知識培養他,而他卻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養大,他卻讓他們體會白發人送黑發人的苦楚;他與同學的同學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顆感恩的心,也許這一切就不會發生。當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開在哪裡?
古往今來,知道感恩的值多少?數十年為戰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陳健對戰友的感恩;荊軻賭命,是為報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數十年專注研究雜交水稻,是為祖國的感恩。
懷抱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將愛傳遞。將別人無私的幫助,深深銘記,將之傳遞,這世界因感恩而美麗。人世間沒有不絕的風暴,感恩卻有其不老的風情。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灼灼其華。(照應)
模板四
辯證分析:觀點+矛盾一方(分論點+素材+分析)+矛盾另一方(分論點+素材+分析)+結論
例文:
逆境與成才
人們無不嚮往美好的環境,因為好的環境能使成才的道路暢通無阻;同時,人們也認識到,「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順境造就幸運兒,而逆境往往造就偉人。這是因為,順境雖說給人的成長鋪平了道路,但逆境更能催人奮進。(提出觀點)
歷史事實證明,厄運能磨練人的鬥志。身遭腐刑摧殘的司馬遷,就是以身處逆境而自強不息的歷代先賢為楷模,他憑驚人的毅力完成了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皇皇巨著《史記》,成為史家的不祧之祖。
我國力學、橋梁專家李國傑教授,在「文革」期間身居「隔離室」,經常受審訊,在這惡劣的環境里,他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寫出了10萬字的專著《 梁扭轉理論—— 梁橋的扭轉、穩定和振動》,填補了一項世界橋梁建築學上的空白。
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賦《離騷》,左丘失明著《國語》,孫子臏腳修兵法,韓非囚秦著《說難》……」可見「艱難困苦,玉成於汝」,確實有道理。(矛盾一方)
但是,逆境能夠出人才,絕不意味著逆境一定出人才。一個人能夠成才,關鍵在於自身主觀上是否努力。巴爾扎克說得好,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乾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同樣是貧寒的生活環境,貝利經受困難的磨練,成為一代球王,而有些人卻墮落為小偷;同樣是身有殘疾,張海迪成了中國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而有些人卻淪落為乞丐;同樣是國民黨反動派的鐐銬和鐵窗,江姐成了堅貞不屈的烈士,甫志高卻成為可恥的叛徒……
可見,面對逆境,喪失奮斗勇氣和決心的人只能是苦苦呻吟、怨天尤人,甚至自甘墮落;只有「扼住命運咽喉」的人,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超越任何障礙,戰勝任何困難,成為堪擔大任的「大丈夫」。(矛盾另一方)
我們希望整個人生都一帆風順,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如果遭遇逆境,應該怎麼辦?不要動搖,不必氣餒,積極進取,奮力開拓,這,就是我們應取的態度。
注意:本文論據較為陳舊,關鍵是學本文的辯證思維和結構。
其他模板
中心論點+三聯系(聯系歷史、聯系現實、聯系自我)+結尾
第一段提出論點,第二段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可偏向於舉例論證;第三段,從現實的角度去思考,第四段從自我的角度去思考。第五段結尾。
層進式:論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小結
對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論證結構,即圍繞中心心論點回答三個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中心論點+分論點式(俗稱三並列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