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給一些最適合在高中作文里引用的名人例子,寫議論作文可以引用的
1、星野道夫,用生命愛自然
如果能讓熊來選擇它們認為最親密的人類朋友,那麼日本攝影師星野道夫一定能當選。翻開《北極光》《旅行的樹》《在漫長的旅途中》等星野道夫出版的攝影游記作品集,我們看到最多的是熊的照片——兩只棕熊在草地上嬉戲;北極熊帶著它的孩子們在剛剛融化的冰河上追逐海鳥……在星野道夫的鏡頭里,熊一點也不兇殘,而是那樣憨態可掬。
1971年,讀大學的星野加入了探險社。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遠赴阿拉斯加,與一戶純朴的愛斯基摩人共度了一個暑假。回到日本後,得知摯友登山時意外身亡,他感悟到「生命有限」。為了找回生命的坐標軸,他大學畢業後進入阿拉斯加大學野生動物管理學系就讀,並開始了自然生態攝影的生涯。
二十年來,星野穿梭在阿拉斯加的山脈、冰河、森林之間,拍攝了大量自然生態作品,尤以熊的攝影聞名於世。在親近被拍攝的動物時,星野很少武裝自己:「動物知道你帶著槍,就會起戒心。要發現真實的一面,就得拿命當賭注!」
1996年8月,星野來到堪察加半島拍攝棕熊。8日早晨,星野正在帳篷中休息,突然一隻健碩棕熊的前半身闖了進來。作為拿生命當賭注的攝影師,他的第一反應不是逃跑,而是拿出相機拍下他人生的最後一幅照片。他剛按下快門,棕熊的巨掌就向他拍了下來。這幅最後的風景觸目驚心,令人震撼。
星野道夫在《在漫長的旅途中>說過:「給予我們鼓勵與勇氣的,可能不是誰曾說過的話,而是那曾經看到的風景。」而那幅記錄了「最後的風景」的作品,一定能夠給予我們更多的鼓勵和勇氣。
素材運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高境界正在於此:星野道夫是熊最好的朋友,他面對熊和所有的野生動物,沒有槍支,沒有棍棒,唯有謳歌自然與生命的鏡頭。
2、余秋雨是是非非三十載
余秋雨無疑是30多年來中國文化界最富爭議且爭議最為持續的人之一。置身於輿論漩渦的余秋雨也曾對這些「爭議」頗為詫異,認為爭議從未與他寫作和演講的觀點有關,卻聚焦在另外三個方面:一是在「文革」中從事過寫作,二是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文史差錯」,三為「文化人不該上電視」,作文素材《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11)》(http://www.unjs.com)。但在四川大地震中「事不關己」的言論和最近的捐款質疑無疑將這種爭議面又一次擴大,這次,無關文學,落在人品。
5月23日,余秋雨老冤家蕭夏林的博文《余秋雨20萬假捐款「真相調查」》被國內著名博客網「博客中國」置頂,在這篇數萬字的博文中,作者認為余秋雨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捐款屬於「虛擬虛構捐款」,並指責余秋雨借國難炒作自己。這篇博文被多家論壇及博客網站轉載。
3、趙本山批評春晚審查
5月28日,在貴州衛視《論道》節目錄制現場,趙本山炮轟央視春晚節目審查員「不懂」,他說,「中央電視台的審查永遠是這樣的,觀眾都笑翻了,就他們幾個(指審查者)臉永遠是青的。」
趙本山表示,春晚給13億人帶來快樂,「但就這幾個經營晚會的人不快樂,這晚會能好嗎?他們快樂不起來,但是他們緊張,他們怕不好看,完了又不懂,又提了一堆不懂的意見。」趙本山舉例說,一個節目第一遍審查時,大家都說好,第二場開始,(他們覺得)這個地方怎麼不樂了,於是開始刪減,第三場看,這個地方怎麼又不樂呢?又剪。「他聽十遍他背下來了,背下來之後又說,沒樂了,他就把這個節目給斃了!」
4、不比為貴
22歲的美國華裔數學家王章程,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畢業後,他的同學多數去了大財團、大公司,只有王章程一頭扎進了加州私人研究室,一干就是十年。十年中,他的生活收入非常低,30歲了還買不起房子。而他的同學已經是月收入幾十萬、上百萬元的大老闆。王章程從來不羨慕別人,只對自己的事業感興趣。雖然他的生活比別人差幾個等級,但他本人似乎全然不知。十年中,王章程默默地做著自己的研究。35歲的時候,他攻克了兩道世界級數學難題,從此成果迭現,美國十幾家大學先後聘請他前去任教。現在,他已經成為世界數學界的「數學之王」。
5、馮亦代「淬火」
散文家、翻譯家馮亦代,自幼深受文學熏陶,偏愛詩賦,上學後痴迷「雨巷詩人」戴望舒。1939年,26歲的馮亦代在香港與戴望舒不期而遇,他取出一大沓自己的習作向戴望舒求教。數日後,戴望舒對他說:「你的稿子我都看過了。你寫的詩大部分是模仿的,沒有新意。不是從古典作品裡來的,便是從外國來的,也有從我來的。我說句直率的話,你成不了詩人。不過,你的散文還可以,譯文也可以,你該把海明威的那篇小說翻譯完。」這話無疑給馮亦代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但恰恰是一句「你成不了詩人」,讓馮亦代走上了散文與翻譯之路,成了卓有成就的翻譯家與散文家。特別是他撰寫的大量介紹西方圖書的文章,猶如穿越太平洋的一股清新宜人的風,滋潤著中國讀書人的心田。
6、「蘇必克陷阱」
一次雞尾酒會上,主持人宣布拍賣一張千元大鈔,大家以50元為單位互相競價,出價最高和第二高的兩人,都要如數付給他所開的價錢,但只有前者獲得這張鈔票。接下來,大家開始此起彼伏地競價。當價錢抬高到500元時,只剩三四個人在競價。最後,只剩下甲乙兩人相持不下。
當甲喊出「950元」時,乙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1050元。」會場里出現一陣小小的騷動。主持人轉而得意地看著甲,等待他加價,或者退出。甲咬一咬牙,說:「2050元」。人群里出現更大的騷動。此時,只見乙擺擺手,表示退出這個「瘋狂的拍賣」。結果,甲付出2050元買到那張千元鈔票,而乙則平白付出1050元。兩人「平分秋色」,各自損失的1050元都入了主持人的荷包。
這就是著名的游戲「蘇必克陷阱」,它是耶魯大學經濟學家蘇必克發明的。
7、
貝爾:是瘋子也是偶像
探索頻道有一檔風靡全球的節目《荒野求生秘技>(Man Vs. Wild),每集都會有一位猛男給大家實戰演示如何靠自己的力量從各種絕境中走出來,沙漠、叢林、雪山……這檔節目從2006年開始,至今熱播。節目中那個無所不能的男人叫貝爾·格里爾斯,身兼探險家、暢銷書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及演說家等多重身份,被稱為「世界上最可愛的瘋子」「天生的冒險家」。 -->
每期節目的開場白中,貝爾總會這樣介紹自己:「我曾在英國皇家特種部隊服役,曾飛越聖母峰,橫跨北冰洋。我要教你如何在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求生,在那些地方,如果沒有適當的求生技能,你連一天都活不了。」
1 996年底,貝爾在南非沙漠里進行的一次常規降落傘訓練中背部嚴重受傷,幾近癱瘓。一年後,他結束了軍旅生涯。但是,在康復後,貝爾又毫不猶豫地向兒時的夢想進發了--攀登珠穆朗瑪峰。貝爾在第一次試驗性攀登時,腳下的冰塊忽然爆裂,他差點死在5800米的冰縫中。萬幸的是他的隊友緊緊拉住了系在他身上的繩子。
1998年5月26日7點22分,24歲的貝爾征服了世界最高峰,,成為「最年輕的登頂珠峰並活著回來的英國人」。
2005年6月,貝爾又打破世界紀錄,在高空舉辦晚宴,餐桌就懸吊在7500米高的熱氣球的下方。他從熱氣球的籃子垂降至餐桌旁,身穿全套海軍制服吃完三道菜,然後舉杯向女王致敬,並跳傘降落地面。
貝爾的這些經歷讓他在全世界范圍擁有了無數擁躉。他們表示,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們,可以通過貝爾的電視節目,想像自己也深處蠻荒之地,看著貝爾上天入地,所有人都會熱血澎湃。
)素材運用雖然貝爾的這些生存技巧我們可能一輩子也用不上,但是他讓我們知道,世界是多麼神奇,人類也比我們自己以為的更有潛力。活在貝爾的激勵中,生活自然更有動力。
㈡ 超越極限的作文材料!
生活是多彩的,卻往往又是無奈的。有的人遭遇失敗,失敗的陰影就像華蓋一樣壓得他欲哭無淚;有的人獲得成功,成功的輝煌就像一座移不開的大山隔開更遠更美好的世界;有的人流於平凡,平凡的困惑像一個死結纏在心頭解不開。其實,失敗、成功、平凡只是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一 串串腳印,就如歷史長河中的朵朵浪花一樣。得到的屬於過去,過去的便屬於死神;失去的屬於未來,未來才屬於我們自己。不看自己,不被眼前的得失、名利、成敗絆住自己前進的腳步,不讓機遇在徘徊中溜走,穩健地走好每一步,超越自己,才能有所看。 把自己看得太重,常導致在自己的影子下生活,是人類的一大通病。因為人類特有的尊嚴使人們誰都希望得到榮譽,不能一次又一次地戰勝自己,就無法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只要審視人類歷史,就可以發現曾有多少人是被自己絆住了腳跟,連眾多智者無法避免。瑪格麗特·米切爾,憑一部《飄》征服了全美國的讀者,但從此再也沒有什麼好作品聞名於世。有人說是因為她太忙於打擊盜版,但我以為更重要的原因是突然的名聲大振阻止了她前進的步伐。 由此看來,不看自己是人生的一種突圍。蘇軾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一身污水,來到黃州這一蠻夷之地。他拋妻別子,形影相弔,有十分的理由可以沮喪;世態炎涼,一封封用絕美的蘇體寫成的書信都石沉大海,朋友都選擇離他而去,他有十二分理由可以沉淪。可是,他用常人難以想像的灑脫與黃州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對話,拋開個人恩怨、得失,寄情於山水。終於,《赤壁賦》、《赤壁懷古》等詩文,橫空出世,如流星之光芒劃破文學長空。他成熟了,明智地選擇了「不看自己」。同樣,當今排壇「鐵榔頭」郎平,揚名五湖四海,她本可揣著五連冠的桂冠功成身退,在美國安享舒適的生活。但為了拯救日益衰敗的中國女排,她不顧個人的得失,冒著極大的風險,毅然回國挑起中國女排主教練這副千斤重擔,與中國女排隊員一起頑強拼搏,再創輝煌。 在此,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於是,你無須過分在意他人的眼光,你不是為別人活著的;你也無需過分關注自己,讓自己活在自己的影子底下。但你並不是丟掉過去的一切,而是放下包袱,主動出擊。貝多芬繼承和發展了海頓、莫扎特的音樂風格,成為集古典主義音樂之大成者。於是,鮮花、掌聲似乎把他推到了一個不可超越的巔峰。倘若此時的貝多芬被自滿的樹葉遮住了雙眼,也許人們將欣賞不到茶花女的飲酒歌,也許世人就不能聆聽到藍色多瑙河的動人旋律。有幸的是貝多芬沖破了古典主義風格的束縛,開創了風格迥異的浪漫主義音樂之先河。追求生命價值的征途就是登山過程,需要有勇氣,有毅力,才能將山峰一個又一個踩在腳下,才能體會「一覽眾山小」的情懷。因此,讓我們放下自己,不看自己,選擇前方,撥開沿途的雜草和荊棘,向世人展示奪目的美麗。 簡評:作者充分把握了話題的內涵,注意了對材料中限制性因素的解讀。文章以議論為主,以記敘和抒情為輔,舉例概括,集中筆墨分析闡述為什麼「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如何「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既具情采、文采,又不失議論文的深度。
㈢ 描寫關於超越自我,自我突破的作文 最好有具體事例
一位學者曾這樣概括人生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們都希望能到達人生的最高境界,即這第三境界,體味那戰勝自我,超越極限後一覽眾山小的勝利感,然而在這自我提煉、自我實現的過程中,許多優秀的品質都是不可或缺的。
要戰勝自我,超越極限,首先要有堅定的信念。堅定的信念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偉大著作《史記》的創作者司馬遷,曾飽受牢獄之災,但他立志要「通古仿之變,成一家之言」,終於達成心願,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這些例子無一不說明了堅定的信念對成功的重要。外國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在無產階級飽受資產階級剝削與壓迫之時,馬克思、恩格斯憑著對共產主義無比堅定的信念,完成了《資本論》一書,為人類社會的進步指出了一條光明的大道。
戰勝自我,超越極限,還要有過人的勇氣,首先從動物界來看,見過蟬蛻殼的人都知道,要破繭新生,關鍵在於震裂蟬殼時使出了多大的力氣,倘若力氣不夠或半途而廢,蟬最終會窒息而死。動物界沿尚且有這樣的規律,何況於人?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之時,正值教皇統治無比黑暗的時候,他不畏懼教皇勢力對他的殘酷打擊,堅持扞衛自己的觀點,為人類科學的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戰勝自我,超越極限,還要有足夠的智慧。要取得成功,一味只知蠻乾的莽夫顯然是不行的,他們只會遺留在歷史冰冷的笑聲里,如堂吉訶德大戰風車一樣毫無意義。看過《飄》的人應該對其中描寫蕎麥的一段話記憶猶新:「我們不要做小麥,而要做蕎麥,小麥在大風過後會被刮斷,而蕎麥不同,它的體內有足夠的水分,在大風吹來之時,能柔韌地彎腰,大風過後,仍能立起,昂起頭茂密茁壯地生長。」這便是智慧,因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種失敗和打擊,如何能進能退、能屈能伸,便是戰勝自我所不可或缺的大智大勇了。
由此可見,有信念、有勇氣、有智慧是人們戰勝自我,超越極限的三大法寶,追求成功的人們,要不忘帶上它們,昂首闊步!
㈣ 超越極限的高中作文素材
看時間的電影區
㈤ 以 超越極限 為話題的作文500字
超越生命極限——爆發於黑夜中的母愛
在那個燈紅酒綠的鬧市夜晚,霓虹閃爍,明晃晃的落地玻璃上燈火搖曳,與滿天的繁星相交輝映。又是一個安謐美好。
我和家人在火鍋店裡,圍著熱氣騰騰的沸水爐坐著,餐桌上,美食佳餚星羅密布。
「哎,先把蝦放下去吧,那樣湯底會更鮮美。」服務員望著滿滿的一盤蝦說.。「哦」,我隨聲應和道。擁擠的盤中,蝦在吃力地蠕動,似乎在尋求生命的曙光。這時,一隻體型略顯臃腫的蝦一下子躍進了我的視線。我捏起它長長的須,輕輕地提起。它似乎意識到了什麼,身體猝不及防地顫動了一下。緊接著,便開始竭力地逃脫,茸茸的小腳像抑制不住似的,一刻不緩地擺動。較對於先前那些不動不彈的「服從者」,我被這只蝦滲透出來的抗拒所怔住了,拙拙地手一松。在我指縫張開的那一刻,這只蝦註定了難逃厄運。它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也劃過了宿命,最後還是被沸水所燒灼。我凝視著鍋中那隻沸水中的蝦,它依然在掙扎,在反抗,只是又一點一點地被令人窒息的沸水所吞噬。正在我以為它會在冒起的熱泡中沉落的那一瞬間,它儲蓄了所有的力量,沖破了那騰騰的熱氣,滾滾的沸水,猛地一跳。我驚訝得不敢眨眼。並不是驚奇於蝦跳起的高度,而是在蝦躍起的一剎那,一隻小蝦米平平安安地出生了,就落在了水鍋外的幾厘米處!
我的心被濺起的水花狠狠地灼到了。我連忙拾起那隻來之不易的小生命,用杯子里的清水養著。
夜,還是那麼安然。只是,我的心情久久沒被習習的晚風撫平。「母愛」,這個詞里究竟蘊含著多少驚人的力量!我望向了無垠的夜空,或許,那滿天的繁星可以告訴我答案……
應該在500字左右
㈥ 求一些初中作文題記
日子總是像從指間渡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憂愁和誤會,在似水流年的盪滌下隨波輕輕地逝去,而留下的歡樂和笑眸就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
月,穿越了千年歷史,看透了滾滾紅塵,仍舊在蒼穹散射它的光芒,晴晴陰陰,圓圓缺缺,悲悲歡歡,離離合合,十五的圓月見證了太多,也照耀了太多。
1、《體驗自然》
「奇妙的大自然,她不時展現又不時隱藏自己的美;要發現她的美,關鍵在於我們對她的體驗。」 ——題記
2、《為自己豎起大拇指》
「勇氣是年輕人最好的裝飾。」為什麼要豎起大拇指?因為勇氣!
——題記
3、《生活需要你》
「生命是場幻覺,可是我需要你!」
——題記
4、《感悟中學》
那時心靈深處一股清泉,流不盡,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遠永遠,去澆灌我人生旅途中的一草一木。
——題記
5、《五彩的幸福》
生活如花,奼紫嫣紅;生活如歌,美妙動聽;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詩,意境深遠;生活如夢,絢麗多姿。 ——題記
6、《煤油燈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題記
7、《父親的脊樑》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題記
8、《一生的思索》
可笑的我啊,竟要用一生來思索這樣一個問題。——席幕蓉《疑問》
9、《追逐》
我不一定在快樂地活著,但我一定是在追逐生活的快樂。
——題記
10、《為母親喝彩》
也曾自卑,也曾哀怨,因為我知道你有多醜,可那一刻,我由衷地為你喝彩…
——題記
11、《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
當理想的七彩翅膀拍即現實的空氣時,我進入了一個微妙的、朦朧的、多雨的季節,有過少年時代的夢境,我佇立雨中,17歲的日子有風也有雨,有快樂也有煩惱。
——題記
12、《母愛》
母親的愛,是一條長長的電話線,無論走多遠,都時時刻刻把我牽掛,它將陪伴我走到永遠。 ——題記
13、《我就是一道風景》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風景。你是高山,你就是一道風景,因為你把陡峭和雄偉展示給了人間;你是垂柳,你也是一道風景,因為你把嫵媚和風姿展示給了世界。
——題記
㈦ 關於奧運會運動員的作文。(不少於150字)
亞萍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有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事跡激勵著後來人。
童年時期: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裡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
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
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運動員時期:
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對里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麵吃。
在隊里練習全台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
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據教練張燮林統計,鄧亞萍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台再練。
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
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繫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求學時期:
剛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報到時,指導老師讓她一次寫完26個英文字母。當時在別人眼中看來最簡單不過的事,鄧亞萍卻費盡心思後才把它們寫出來。
於是鄧亞萍把自己的睡眠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經常學習到很晚才肯休息,有時,一邊走路一邊看書,就連吃飯的時間都用上了。
鄧亞萍不斷要求自己,做作業也要和完成訓練課一樣,絕對是今日事今日畢,毫不含糊。鄧亞萍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讓輔導老師和學友都深表嘆服。
1998年2月,鄧亞萍前往英國劍橋大學讀書,鄧亞萍在劍橋大學的語言學校開始學習英語,短短3個月的時間,鄧亞萍堅持每天8點多從自己的住所趕往學校上課。下午3點半下課後,她還到學院的學習中心去學ix,聽磁帶,練自己的口語,直到晚上8點學習中心關門後才趕回住所。
回到住所,鄧亞萍也從不浪費時間,她堅持和房東用英語交流,堅持按時完成作業和預習功課。
在她終於獲得碩士學位後,鄧亞萍又動身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長時間固定姿勢寫稿誘發了鄧亞萍的頸椎病,頭不能移動,一動就疼的鑽心。但是,疼痛並沒有把鄧亞萍征服,她咬緊牙關,以一種固定的姿勢堅持查閱資料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