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提高語文素養的作文,800字範文, 第一分提出問題;第二分析原因以及危害;第三解決措施,4號召呼籲
語言表達能力欠缺。這不僅表現在第一部分考查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內際問題能力的語言運用題的解容答上,而且還表現在通過閱讀材料,對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閱讀題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語言表達中。學生心中所想沒有準確說出,言不達意,是不會得分的。閱讀理解綜合分析能力差,這是閱讀題失分多的重要原因。所選文言文閱讀材料是課內的,現代文閱讀材料均為課外的,包括說明文閱讀和記敘文(散文)閱讀,從題型上看,主要是問答題,突出考查學生閱讀表達能力和獨特的體驗,同時注重到讀書方法和探究意識的考查。試題分別從字詞的認讀,詞句理解,信息篩選,文意概括,中心與材料的關系,句子的含義和作用,感受、體驗、品味能力等角度考查。作文偏離話題、跑題、結構不完整。本試卷作文採用半命題作文的形式,對學生來說,半命題作文寫作選擇的面更寬,靈活、自由。試卷中作文題,不設審題障礙,淡化文體要求,對題目擬定,中心確立,文體選擇,寫法運用,都有較大選擇自由,倡導多元而富有個性的思維,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有創意的、大膽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⑵ 高考語文探究題素材
這問題要回答的話不是幾句話就能說的清的,給你轉一篇材料,可能對專你有所幫助
高考語屬文答題經常出現的25個問題
問題1:對字音的考查,高考命題有何規律?
答:從近幾年命題情況來看,對於字音的考查有以下規律:
七年級勞技課教案
課題:紙杯墊的製作
教學目標: 掌握紙杯墊的基本製作方法,並加以運用,制回作出其答他的相關作品。
1.\x09知識目標:掌握紙杯墊的基本製作方法
2.\x09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學生的創造能力豐富學生的想像力
3.\x09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注意生活的點滴
教學方法:教師較基本的製作方法,學生自己動手製作
教學重點:紙筒條的製作
教學難點:學生自己創作出其他得相關作品
教學用具:紙、剪刀、膠水、竹簽以及其他
教學課時:1課時
⑷ 語文作文問題
當我們把目光匯聚在那些星光璀璨的人們身上時,眼睛裡往往寫滿了對他們的崇拜、羨慕,還帶有一絲的嫉妒。他們散發出來的光亮太耀眼,而我們同樣是宇宙中的一顆星,卻平凡如一顆小石子。可當我們把眼界開拓,便能知曉他們發光發熱的緣由了。不知道是否有過栽培一粒種子的經歷,看著親手種下的一粒小小的種子慢慢在土壤中汲取營養、積蓄力量,在破土而出的那一瞬間,它的色彩斑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樣的一生精彩無限。
在家中養過蠶寶寶,看著它們沒日沒夜地啃食葉片,然後開始吐絲把自己包裹進去,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它們獨自度過黑暗的,與外界隔絕的日子,終於有一日,破繭而出,蛻變成蛾。這不是與我們很像嗎?在經歷蛻變的這段時間里,我們需要鼓起勇氣,一個人戰斗。同樣,在每個成功的人的背後,都有一段辛苦奮斗的故事,令人唏噓不已。
萬方多難,會使一個人的心智變得成熟,完成新的蛻變。杜甫就是這樣,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天才少年,變為憂國憂民的「詩聖」的。如果沒有生在這個戰亂不斷的朝代,沒有經歷安史之亂親眼目睹社會底層百姓的疾苦,沒有一顆傷痕累累、憂國憂民的心,杜甫就不會是我們口中的那個詩聖了。
「逆境也是一種恩賜」,沒有荊棘、坎坷的路不是我想要的,一路平平淡淡地走,波瀾不驚,會丟失一種勇氣、一種熱情。就像一塊完美的璞玉,沒有經過雕琢,永遠也不會價值連城。
我們的人生版本都是相近似的,然而看似近似的版本總是在發生著變化,一些磨難,一些挫折都會改變原有的軌跡。
我們都在走向另一個自己,那個未來的自己,那個光芒萬丈的自己。感謝一路走過的黑暗,才讓我覺得明天的黎明會有多明亮。
悄然無聲地在困頓中汲取力量,我們像種子一樣;堅定地在黑暗之中忍受孤單,我們像蠶一樣;在痛苦中完成蛻變,我們要像鷹一樣。在走向另一個自己的路上,我們充滿力量。
⑸ 寫一篇語文作文 題目:論語文的重要性。 包括三點①為什麼不寫語文作業②如何學好語文③語文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我們的作文一定是大家非常頭疼的一點吧!作文占據來語文試卷很大的分值,所以說,我們的語文作文如何,恰恰證明來我們的語文成績如何,但是的很多的朋友不知道初中的作文要如何去寫,本期的內容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下學習初中語文作文寫作的寫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作文判分方式
學習初中語文作文寫作的寫法--審題:
我們在語文作文寫作中,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我們要寫什麼,很多的朋友並沒有完全的理解題意,就開始寫作文了,這樣的作文成績很難達到我們的理想成績,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先明白要寫什麼,我們要正確的審題,明白我們要寫的范圍,是記敘文還是其他的文體,而且我們在審題中,我們不要忽略關鍵的字眼,這些字眼是我們寫作的根本,如果我們不多加註意這些字眼,很容易就會寫跑題,嚴重降低我們作文的成績,當審題完畢以後,我們要開始構思來,構思這一步是非常難關鍵的,我們首先就要想到我們的題目,題目是我們作文的關鍵一點,一個好的題目可以給我們的作文帶來想不到的效果,我們要考慮寫作的順序和故事的情節,明白這些以後,我們在開始寫作.
學習初中語文作文寫作的寫法--冷靜:
在我們的語文考試中,我們的作文題目,我們是不知道的,如果碰到一些很難的題目,我們一定不要慌張,我們要冷靜下來,首先就是要明白要去寫什麼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故事或者是人物,無論式全命題作文還是半命題作文,我們都要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而在我們的寫作中,我們要少用成語,學這用多種短語來替代成語,這樣可以增加我們作文的字數,而且更加的有效果,和具備可讀性.
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的語文考試中,作文是很浪費時間的,所以我們應該給我們的作文留下很多的時間,讓我們來思考,最為忌諱的就是虎頭蛇尾,這樣的作文是不會獲得高分的,我們一定要注意提綱,構思,做好這些之後再下筆,這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和跑題的發生.
寫作的思維
在我們學習初中語文的寫作中,我們的語言要通順,不要刻意的要求語言的美,也不要出現太多的名人名煙,這樣反而達不到好的效果,如果作文整體都是一種文藝腔,那麼很容易就會獲得低分,希望本期的內容可以幫助到大家.
⑹ 人教語文必修五中的探究作文
①烏鴉的結局告訴我們:盲目模仿要不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敢想敢做才會贏得成功。③關愛弱者,關注弱勢群體的渴求。④對於同一事物(現象),從不同的視角來看,會看到不同的結果(著眼於材料的整體含意)。⑤失敗的先驅,也會是後人心目中的英雄。⑥認識自我。……
1、牧羊人對烏鴉的認識——認清自我
2、孩子對烏鴉的評價——嘗試、勇敢精神
認清自己,認清客觀實際,不能盲目機械的模仿,缺乏對自己客觀清醒的認識,為上等立意。單純贊美烏鴉勇敢精神,屬於理解不全面,內容放在一類下(16或17分)
從這些立意來看,同學們都並不陌生,恐怕還多屬老生常談,那麼,此時,最好不要寫成議論文,因為很難出新,所以就要在文體上下些功夫,比如可以寫成議論式散文、小小說、劇本、日記、訪談、故事新編、童話、書信、網聊等形式,會給人一種新穎感,從而贏得青睞。
評改說明:
一、基礎等級評分,「內容」項以「題意」、「內容」為重點;「表達」項以「文體」、「語言」為重點。
二、發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特徵」4項1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級評分。
1.深刻: 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②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 ③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 ④材料豐富 ⑤論據充足 ⑥形象豐滿 ⑦意境深遠
3.有文采: ⑧用詞貼切 ⑨句式靈活 ⑩善於運用修辭手法 ⑾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意: ⑿見解新穎 ⒀材料新鮮 ⒁構思新巧 ⒂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 ⒃有個性特徵
三、缺標題扣2分;不足字數,每少50個字扣1分;每3個錯別字扣1分(2007年高考開始每個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每用錯3處標點扣1分。
四、套作、文體不明確的要適當扣分。抄襲的,「基礎等級」在四等之內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⑺ 語文研究性學習課題:作文審題,要由果溯因法等方法的材料,要有解析。
發散型思維是創新思維的主要思維方式,是指沿著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找問題的多個答案的思維方法,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可以擺脫傳統習慣的禁錮,突破常規的束縛,闖出新路子,提出新穎獨到的創見。因此,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乃是培養學生「創新」的主要手段。
怎樣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呢?一是運用多向思維,開拓學生思路。拿到一個作文題,學生往往囿於習慣思維,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即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那個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後塵。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論,深入發掘題目的含義,從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二是運用逆向思維,鼓勵學生「反彈琵琶」,即打破傳統的思維程序,把問題作反向思考。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常常會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三是運用側向思維,引導學生的思維避開眾人注目的正面,從一般人不注意的側面進行思考,尋找突破口,解決問題。
例如,閱讀《南郭處士》,要求學生自擬題目寫一篇讀後感。學生往往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命題為「濫竽充數要不得」、「騙子終將露馬腳」、「弄虛作假終害己」等。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各種角度觀察分析,展開發散思維,拓寬命題立意的范圍。展開側向思維,可以從竽士們對南郭的「冒充內行」不加揭發命題為「要敢於向不良傾向作斗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應當批判」;展開逆向思維,可從批判齊宣王的角度命題為「大鍋飯可以休矣」、「選拔人才者戒」「用人制度必須改革」等;也可從替南郭處士辯白的角度命題為「人貴有自知之明」、「南郭先生的羞恥之心」;展開多向思維,還可以命題為「應老老實實做人」、「鑽空子之流者戒」等。
事實上有多很俗話、成語,往往只強調約定俗成思維認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大膽創新,想別人所未想,言別人所未言,從而寫出既異想天開,又合乎情理的文章,如 「開卷未必有益」、「班門弄斧贊」、「不在其位,也應謀其政」、「知足常樂戒」、「好酒不怕巷子深嗎」、「賣瓜就得自賣自誇」等。總之,教師要盡可能多的挖掘能引發學生發散思維的材料,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引導學生在慎思、明辯的前提下破舊立新、推陳出新。
沈陽華英高考復讀學校網站有很多高考語文學習技巧性文章,你可以常去看看,寫作重在平時的訓練,不妨多看看材料作文的題目,思考自己的寫作主題,以進行訓練提高,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老師說說,讓老師提一提建議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⑻ 語文研究性小論文,要篇範文!
指導學生習作要從內容入手
葉聖陶先生也早在《作文論》中指出「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盡管我們的教師對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進行了大膽改革,加強了習作過程與方法的研究與指導,可是,我們小學生的習作說空話假話、表虛情假意的頑疾,仍然根深蒂固。學生作文千篇一律,屆屆雷同的現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學生的腦海中可供寫作的材料內容不足。即使學會了一整套的表達方法、技巧,也終因無米難為炊。要讓學生的習作說真話、吐真情,表述具體、生動、形象,指導習作就必須從內容入手。只有從內容入手,學生的觀察、思維與表達能力的訓練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實。
一、感悟生活,學會觀察,注意積累
內容是什麼呢?是學生對客觀存在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它來自於學生的生活實踐。一般來說,學生的生活越豐富,習作內容就越充實;反之,就越貧乏。新的課程標准把語文活動看作是人的生命活動。葉聖陶先生也講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作成什麼文字。」這句話精闢地闡明了作文的源泉是生活。當代小學生的校園和家庭生活,真可謂是豐富多采。身邊的人和事,眼前的景和物,信手拈來,都是習作的好內容。學生對此卻熟視無睹,言之無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感悟生活。如果留心觀察,多角度的感知體驗,就能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丑、惡,就會增長見識。因此,指導習作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的積極性。
⒈組織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感悟生活內容
只有親自實踐,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有真切的感受和體驗,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學校活動、少先隊活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游覽活動、家庭集會和家務勞動等,學生參加了不少。然而,學生都當作任務完成了。這些本應獲得的寫作素材,由於學生自己沒能很好的感受和把握而失掉。教師要精心組織,要讓學生帶著目的去參加活動。讓學生有目的的去觀察,去感受體驗活動過程。教師要掌握恰當的時機,指導學生通過感悟克服對活動認識上的障礙。活動結束後,要及時的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自己在活動中的見聞和感受,充分調動學生豐富的表象活動,豐富學生對生活的認識。這樣才能獲得充實的習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記得有一次組織學生參加學校春季運動會,賽前我要求學生除了注意感受環境和比賽氣氛外,要重點觀察運動員頑強拼搏和團結協作、顯示集體主義精神的典型事例。賽後的匯報交流氣氛異常熱烈。當說到五年級男子二百米決賽時,班內突然鴉雀無聲。十幾雙眼睛偷偷望著參加決賽的王鍵同學。此時的王鍵同學,晶瑩的淚水早已匯成兩行雨線掛在腮邊。他緩緩地站起來說:「我沖出起跑線時,感到左腳一陣疼痛。聽到同學們『加油!加油』的喊聲,我咬牙堅持,一蹦一跳地奮力向終點線沖。可還是被越落越遠。」他淚眼朦朧地打開鉛筆盒,取出一隻生了銹的圖釘對我說:「老師,這就是扎在我腳上的圖釘。我保存著它,永遠記住這個教訓。」我驚訝了。當我注意去看他那腫脹的左腳時,心裡一陣鑽心的疼痛。我懊悔不已,為什麼不去檢查學生的准備情況,只是一個勁的鼓勵呢?「王鍵,你是好樣的!」「王鍵,你是頑強拼搏的運動員。」「我的獎狀寫上你的名字!」「我的獎品送給你!」同學們激動地說著。我想,這不是見聞的交流了,而是感悟生活,感悟生命的絢麗多彩!本次習作訓練,同學們寫出了《勇敢地拼搏者》、《二百米決賽》、《賽後》等許多優秀作文,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作文不只是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也是學生認識水平、感悟生活能力的體現。葉聖陶先生說「作文如做人」。的確,在習作過程中,學生逐步懂得做人的一些道理,才能自然表達出內心的美好世界,弘揚人間的真善美。
⒉指導學生學會觀察,養成善於觀察的習慣
只有憑借一定的內容,才能訓練學生的認識事物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要有豐富的內容可供選擇,就必須讓學生學會觀察和積累習作素材。觀察是所有感覺器官對特定事物的感知體驗。首先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指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去觀察;圍繞目的進行重點觀察;抓住事物的特點開動所有感覺器官去觀察。這樣,才能使學生觀察時注意力集中,觀察的仔細、全面,才能積累有效的習作素材。
其次觀察要有正確方法。要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要指導學生進行整體觀察、分類觀察和對比觀察。要指導學生針對不同的事物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教給學生觀察方法:一要聯系生活實際,在觀察實踐中學習並運用觀察方法;二要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感悟、體驗作者的觀察方法。學習觀察不只是學習觀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形成觀察能力。只有在生活實踐和閱讀實踐中學習觀察,才能逐步形成觀察能力。
再次要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習慣的影響是無限的。小學生具有無意注意力強的特點,一切都苛求學生去進行有目的的觀察是不現實的。因此,習作訓練要特別注意培養和保護學生的觀察興趣,肯定學生的點滴成績和進步,促使他們近早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一旦發現學生習作有內容不具體,說空話、假話,表虛情假意的現象,教師要切入學生的經驗領域和精神世界,去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對症下葯。引導學生通過表象活動,再次觀察事物,感悟內容。切莫用粗暴簡單的辦法挫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觀察和習作失去信心。
⒊指導學生注意積累,隨時收集、整理信息材料
狗熊掰棒子的悲哀就在於沒有成功的積累。指導學生習作要特別注意積累。無論是學生自己的生活實踐活動,還是對客觀存在的見聞,都要隨時記錄下來。要把對活動和見聞的心理感受、感想也一並記錄下來。指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①從閱讀中進行積累。在閱讀教學中,針對優美的文句、精彩的片段、新穎別致的開頭和結尾以及觀察方法等,教師都要引導學生充分感知並加上自己的見解記錄下來。要加大閱讀量。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和觀看音像、網路資料時,注意收集、整理、記錄一些習作材料。②從觀察中積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客觀世界豐富多采,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這些隨時都可能引發學生的注意。要讓學生把觀察與感受及時地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積累。③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分門別類的進行記錄。既便於記錄,又便於查找、比較和選擇。④要定期、定時地交流積累。用班會、故事會、板報、新聞園地等多種方式,給學生提供交流積累的機會。以次激發學生積累的興趣和養成積累的好習慣。只有不斷地豐富積累,才能使選擇材料的訓練得到落實。如果學生的積累貧乏,選什麼呢?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豐富情感體驗
學生生活的范圍大多是以學校和家庭為半徑所作的圓。從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為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的方面來看,這是不夠的。教師還要尋找各種時機,創設特定的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多方面地感知我們這個偉大的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計算機產業的迅猛崛起和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使多媒體在教學中得以運用。因此,習作訓練也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未來。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先進手段創設特定環境,激發興趣,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
在一次習作訓練課上,我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刺蝟背西瓜》的故事片。同學們懷著濃厚的興趣觀看並進行了交流。大家積極發言。有的說「刺蝟可以背棗,決不能背西瓜。情況發生了變化,它不能再用媽媽教的『背』的方法。」還有的說「盡管小刺蝟背西瓜鬧出了笑話,但它不怕挫折和失敗,終於學到了新的辦法。」經過交流討論,同學們提高了認識,受到了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教師由此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和閱讀實踐展開聯想,寫出了許多優秀的作文。
我組織學生觀看過《開國大典》、《小兵張嘎》、《賴寧》等影片。也曾多次組織學生觀看《賽場縱橫》、《奧運專輯》等系列報道。讓學生在「影視」中感悟和積累作文素材,在「影視」中受到教育,提高認識。這不僅積累了材料,還開啟了學生的心智。
指導學生作文的過程,是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的過程。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了,認識提高了,作文的能力也就能得到不斷提高。
三、以內容為憑借,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作文是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要引導學生憑借自己有具體、深刻感知的內容,來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習作指導強調從內容如手,是因為內容決定了形式。但這並不意味著否定形式的重要性。形式總是為內容服務的,是根據習作內容,來解決怎樣表達的問題。只有把作文寫的語句通順,才能准確地表述內容,才能准確地反映出自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習作指導要有利於學生開闊思路,多角度多層次地自由表達。能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像寫出來。教師要少一些清規戒律,少一些表達方法上的刻意追求。寫作有方,然無定方。古今中外諸多名著,又有哪些在表達形式上是雷同的呢?但是,這些作品也有共同的特色。用詞表情達意,准確、生動、鮮明、形象就是其中之第一。透過《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來看葉老先生對少年習作的圈畫批註,無一不是在指導少年一代正確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我們不能要求學生現在寫出名篇名著。而應立足發展,著眼未來,扎扎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運用語言的訓練,首先要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進行。要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在閱讀中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用積累的範文語言去改造、規范、擴充、發展學生的語言。才能從根本上逐步改變學生詞不達意、言而無序的現象。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其次,習作訓練應從內容入手,先說後寫,有易到難。教師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口述作文內容。同學之間要相互交流,相互評議,相互促進。針對口頭表達上的問題,教師要進行適時點撥指導。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書面作文。以說促寫,規范表達。再次,習作指導要十分重視學生自改作文的訓練。葉聖陶先生指出:「改的優先權應該屬於作文者本人。」要指導學生多讀一讀自己的習作。想一想要說的話說明白了沒有,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了沒有。否則,該刪的刪,該添的添,該換的就換。即便是教師修改,也要在尊重學生原意的基礎上,指出表達上的錯誤,提出修改建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訓練學生用詞造句,准確表達的能力。否則,改的面目全非,脫離了學生對內容的認知范圍,就會使學生又回到說假話、說空話的老路上去。
習作指導只有從內容入手,才能做到觀察、思維和表達密切結合;才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⑼ 寫關於語文方法探究的作文400字
像往常一樣,五點放學,出了校門就匆匆往家趕。寒冬的夜晚來得更,步履匆匆時身邊的景色都變換成夜色。店鋪的霓虹燈四處閃爍,伴著嘈雜的人聲,越接近小區,越能嗅出晚飯的味道,肚子也越發的感到飢餓。
顧不上刺骨的寒風就沖進樓里,焦急的等待終於慢吞吞的電梯載我上八樓,跺著腳摸出鑰匙開門,剛才還滿懷期待的心一下子就涼透了,家中一片漆黑,我摸黑開了燈進了門。
又是如此,每天總是我第一個先到家,沒有人問你餓了沒,沒有人提前燒好,而父母總是在六七點鍾後才按響門鈴,提著為我打包的飯菜,為此我好幾次委屈地向他們表達我的不滿,而他們總是一臉的疲憊,不願多說,而父親此時總會用手摸摸我的頭,然後再輕輕拍拍我的肩:「傻妞,快吃吧!」為此我更惱火的甩掉他的手。
周末我總是要隨他們去廠里寫作業,雖然不情願,但在家裡沒有人燒飯,只能隨他們早早起床,總是不能如願睡個懶覺,更討厭的是廠里機器轟隆隆的響個不停,聽了更讓我心煩。
「叮鈴鈴......」,和平時一樣,我在父親的辦公桌上寫作業,突然聽到手機響了,原來是父親的手機放在辦公室里充電。我趕忙拿起手機往車間里沖,生怕父親錯了有可能是重要的電話。車間里依舊嘈雜,各種聲音混在一起。父親滑開手機接了電話,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游標卡尺測量剛剛做好的五金產。此時的他一臉認真,我甚至從沒有見過如此認真嚴肅的他,我平時看到的他總是嘻嘻哈哈。他仔細地用卡尺測量產品各個拐角的尺寸,時而側過身來看產品各個面是否平整,再用載著手套的手輕輕地擦試產品,只到產品各個面都發出金屬的光澤時他才滿意的放下手中的產品。拿起另一個產品,重復著前面一系列的動作,整個過程中他像在做一件神聖的事,專注而嚴肅。他突然轉過頭,發現我還站在邊上,脫下滿是油漬手套又拍拍我的頭,把手機遞還給我「快去寫業吧!傻妞」。我這才發現他已接完了電話,我難為情地拿過手機往外走,一回頭,看見他又在忘我專注地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