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0年全國高考語文卷1答案
參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題3分)
1—4CBBA
二、(9分,每小題3分)
5—7CDA
三、(9分,每小題3分)
8—10BBC
四、(23分)
11.(10分)
(1)恰巧元朝派遣脫脫來徵收糧餉,用些聳人聽聞的話威脅梁王,一定要殺掉王褘。
(2)上天已經結束了你們元朝廷的命運,我們朝廷取代了它。你們這些徽火殘灰,竟敢與日月爭輝嗎!
12.(8分)
(1)這首詩描寫了素蝶隨蜂悠遊,遇雀躲藏;映襯日洗騰起,順著風勢返回;在花叢中時出時沒,於樹葉間上下翻飛。是通過素蝶和周圍事物的關系、對不同情況的反應來描寫的。
(2)這首詩通過對素蝶活動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悲歡、沉浮,最後兩句突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依戀和嚮往。採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3.(5分)
(1)吾將上下而求索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
(2)漸車帷裳 士貳其行 二三其德
可以為師矣 落霞與孤鶩齊飛
五、(22分)
14.(6分)
①寄託作者對童昕時光生活的深切留戀和懷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圖景更真實、具體、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③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15.(4分)
(1)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燈,在貧困的年代裡也是很寶貴的;②燈下的溫馨和苦讀,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寶貴財富。
(2)①曾經擁有的燈下的溫馨已經逝去,「我」有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悵惆;②社會進步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些美好的東西。
16.(6分)
第一問:
①文章以第一人稱作為全文的基本視角;②偶爾插入第二人稱,構成兩種不同人稱的相互交叉。
第二問
①不同人稱的出現豐富的文章的敘事手段,有助於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達;②營造了一種親切的氣氛,拉近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距離。
17.(6分)
①燈火讓作者不時想起與它共處的那段時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恆之火」;②燈火下的祖孫相牽,使作者貧窮的童年生活變得溫馨而富有詩意;③作者的成長離不開燈火下的夜讀,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六、(15分)
18.(4分)
①赫然;②悄悄;③擴散;③綴滿;⑤匯聚;⑥顯現;⑦陶醉;⑧映襯。
19.(5分)
①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②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
七、(60分)
分)
①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②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
Ⅱ 2007年湖南高考語文試卷
2007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湖南語文卷評分細則及答案詳解
一、語言知識及運用(15分,每小題3分)
1. 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颯爽sà 框架kuàng 榛莽zhēn 大廈shà
B.睦鄰mù 河畔bàn 棲息qǐ 文牘dú
C.發酵xiào 混淆xiáo 綏靖jìng 楔子xiē
D.手絹juàn 軸心zhóu 土坯pī 正月zhèng
答案:A
解析: B. 河畔pàn C. 發酵jiào D.正月zhēng
2. 下列句子中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A. 寒冬臘月,買一些水仙,用小泥盆栽上或用小瓷碗盛清水供上,就可以坐對窗頭案上著意欣賞一番
B. 與人間世事變幻、朝代更迭一樣,羅布泊也經歷了幾榮幾衰,曾經的浩瀚大湖如今變成了茫茫沙海。
C. 科學研究不能急功進利,而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登上光輝燦爛的頂峰。
D. 少小觀潮江海上,常常壯懷激烈,遐想著未來;晚歲觀潮,則大多回頭審視自己的七色人生,咀嚼著多歧的命運
答案:C 急功近利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A.回到住所,我饒有興味地翻看著一張張劇照,耳邊又隱隱奏起城隍廟小戲台的流雲之響和繞梁之聲。
B.在《哈利 波特》系列電影中,導演藉助匪夷所思的特技,為銀幕前的我們打開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門。
C.附庸風雅的人主觀意圖是為了裝點門面,但他們不去學野蠻,卻來學風雅,也總算見賢思齊,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D.由於構思精巧,章法嚴密,這幅巨型國畫表現的人物與場景雖然眾多,但卻具有內在聯系,畫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答案:D 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關系非常融洽或結合十分緊密。這里形容畫面各部分的配合顯然不當。
A饒有興味:很有興味
B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像的。
C未可厚非: 厚非:過分責難、責備。不能過分責備。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
4、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句是
A.當我在一個白夜從易卜生的故鄉斯凱恩返回奧斯陸的時候,沿途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沒的森林裡,那起伏著綠色的松濤的山谷里,到處都響著娜拉出走時的關門聲。
B.文學經典是歷史的回聲,是審美體驗的延伸,也是後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與經典大師的競爭中,才能拓展文學的想像空間,為未來提供嶄新的審美體驗。
C.三峽圍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數碼雷管,每個雷管都有唯一的編號,就像我們的身份證有自己的號碼一樣,而且人們還能像給手機設定鬧鈴那樣,給每個雷管單獨設定起爆時間。
D.中國史學家在世紀之交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來越顯示出相當高的學術含量,從對外國史學的一般性介紹走向研究和判斷的層面,從而為中外史學家的真正對話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答案:D
解析:
以下內容需要積分達到66才可以瀏覽
「中國史學家」「顯示」「學術含量」搭配不當。應改為在「越來越顯示相當高的學術含量前加「其作品」
5.下列各項中最適合填在橫線上的一項是
某校邀請著名學者劉教授來校講學,在向全校師生作介紹時,校長的話中有這樣一段:「劉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長期從事學術研究,成果豐富,貢獻卓著,去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A. 這既是他本人的榮耀,也是敝校的榮耀
B. 這既是他的光榮,也是我們學校的光榮
C. 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 這既是他的驕傲,也是全國人民的驕傲
答案:B
解析:這里既考了「得體」也考了「連貫」。考慮是否符合語境,可以排除A,「他本人」「敝校」太過於書面化;考慮是否連貫,可以排除C 和D,C由「學校」到「本人」不合邏輯,D中由「他」個人到「全國人民」跳躍性太大,且與前面「校友」的交代無照應關系;
二、現代文(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最近在死海中發現了一種叫嗜鹽菌的極小微生物,對它的研究,讓科學家們探知了更多有關生物技術和癌症的秘密,也許還有助於解決一個難題:如何讓宇航員在太空旅行中免受宇宙射線的傷害。宇宙射線能穿透宇航員的身體,損傷人體細胞中的DNA,引發癌症和其他疾病,DNA損傷也是生活中地球上的人類患各種癌症的原因之一。
嗜鹽菌似乎是修復DNA損傷的高手。為了解其中的奧秘,馬里蘭大學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資助下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人員用輻射轟擊法破壞嗜鹽菌的DNA,使其分裂成碎片,但穹們在幾個小時內就能將所有的染色體「召集」到一起,重新恢復正常功能。嗜鹽菌為何能有如此頑強的生存能力?馬里蘭嗜鹽菌研究項目主任喬斯林?迪魯吉羅認為,根本的原因於嗜鹽菌是在一個原本就不適合生命生存的地方生存和進化的。死海海水的鹽濃度是正常海水的5—10倍,多數海洋生命在死海里會很快死亡。高鹽濃度導致與輻射類似的後果,使有機體的細胞,特別是細胞中的DNA受損。在這種含鹽量極高的極端環境中生存和進化,正是嗜鹽菌能夠承受輻射和其他惡劣環境的原因。在強烈的紫外線光束的照射下,多數微生物會全部死亡,但80%的嗜鹽菌活了下來,且能繼續正常生存和繁殖,研究人員還做了一個實驗,將含有嗜鹽菌細胞的海水置於模擬太空的真空環境里,結果水分很快蒸發,留下的鹽分形成了含有微量水分的結晶體,嗜鹽菌細胞躲藏在這些像一個個小房子似的鹽的晶體里,能避免進一步的乾燥缺水,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處於半休眠狀態。如果鹽的晶體有機會重新溶入有水環境中,嗜鹽菌細胞會重新活躍起來,修復由於缺水引起的DNA損傷,迅速恢復正常的生存活動。
嗜鹽菌為何能在這一系列實驗中存活下來?迪魯吉羅研究小組和西雅圖系統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用現代基因測試工具觀察嗜鹽菌細胞DNA受損的全過程,發現嗜鹽菌在受到強烈紫外線照射和被置於模擬太空的真空環境後,其整套「分子修復工具」都被激活了。所謂「分子修復工具」是一種叫做酶的蛋白質。嗜鹽菌里有著一定數量承擔修復工作並「隨時待命」的酶,當受到致命劑量的輻射照射時,這些「埋伏」著的酶會很快出動,並DNA進行「搶救」,然後其他種類的酶繼續其修復工作,並激活產生這些酶的基因。迪魯吉羅研究小組還發現,在嗜鹽菌2400個基因的基因組里包含了好幾套獨特的DNA修復「工具」。嗜鹽菌的這些DNA修復「工具」,有的其他動植物也有,有的則是細菌才有的,還有的是一種叫做archaea太古代微生物(嗜鹽菌所屬的種類)所特有的,嗜鹽菌則擁有所有這些修復「工具」,此外,它還有幾種別的物種所沒有的新奇的DNA修復「工具」。所有這些DNA修復「工具」,對研究人類的DNA修復功能具有重要意義,也許能為增強人體修復DNA受損的自然能力開辟新的途徑,並將極大地造福於太空旅行的宇航員,因為archaea太古微生物中的許多修復蛋白質為真核細胞(包括你我在內的生命組成形式)中的修復蛋白質非常相似。
6.依據原文,不屬於科學家們所做的嗜鹽菌實驗的一項
A.觀察嗜鹽菌在高鹽濃度環境中是否具有承受強輻射的能力
B.觀察嗜鹽菌在其DNA被破壞之後能否重新恢復正常功能
C.觀察嗜鹽菌細胞在模擬太空的真空環境中是否能繼續生存
D.觀察嗜鹽菌細胞DNA在受損過程以探索其被恢復的奧秘
答案A
解析:文中無此義,研究人員分別觀察過嗜鹽菌在高鹽濃度環境中和強輻射條件下的生存情況。
7.下列關於「嗜鹽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即使DNA被分裂成為碎片,嗜鹽菌的染色體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被「召集」起來。
B.因為嗜鹽菌原本就是在一個不適合於生命生存的惡劣環境中生存和進化的,所以它具有極強的抗輻射能力。
C.在模擬太空的真空環境里,多數微生物包括部分嗜鹽菌會死亡,但絕大部分的嗜鹽菌細胞會重新活躍起來。
D.嗜鹽菌是archaea太古微生物中的一種,它的許多修復蛋白質與人體真核細胞中的修復蛋白質非常想似。
答案C
解析:文中原句為,「在強烈的紫外線光束的照射下,多數微生物會全部死亡,但80%的嗜鹽菌活了下來,且能繼續正常生存和繁殖」。混淆了環境特點。
8、依據原文,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迪魯吉羅研究小組與西雅圖系統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觀察嗜鹽菌細胞DNA受損的全過程,發現它有好套獨特的DNA修復「工具」
B.在嗜鹽菌中,「隨時待命」以對受損的DNA進行「搶救」的酶,與繼續進行修復工作的其他種類的酶,都屬於「分子修復工具」。
C.在強烈的紫外線光束照射下,只有80%的嗜鹽菌的整套「分子修復工具」被激活,它們會很快出動,對那些受到損傷的DNA進行「搶救」
D.在極端的乾燥環境甚至真空環境中,嗜鹽菌也能繼續生存並正常繁殖,因為其承擔修復工作並「隨時待命」的酶會修復細胞中的DNA損傷。
答案:B
解析:A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嗜鹽菌細胞DNA受損的拿過程,發現的是「嗜鹽菌在受到強烈紫外線照射和被置於模擬太空的真空環境後,其整套分子修復工具『都被激活了」。而不是「有好幾套獨特的DNA修復『工具』」
C 應該是所有嗜鹽菌的整套「分子修復工具」都被激活了,但80%的嗜鹽菌活了下來。
D「繼續生存並正常繁殖」有誤。
9.依據原文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高鹽濃度導致與輻射類似的後果,在強烈紫外線輻射下嗜鹽菌的存活率達80%,因此在高鹽濃度海水嗜鹽菌的存活率也約為80%。
B.實驗證明嗜鹽菌在模擬太空的真空環境中仍能繼續生存,可見嗜鹽菌在完全無水的極端乾燥環境中也可存活下來,或處於半體眠狀態。
C.如能獲取嗜鹽菌特有的DNA修復「工具」並將其移植到人體中,那麼人類也能在致命的紫外線照射下和極端乾燥的真空環境里生存。
D.美國航空航天局之所以願意資助嗜鹽菌的研究項目,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它有助於解決宇航員因受宇宙射線傷害而引發各種疾病的難題。
答案D
解析:A中相似的結果是指「使有機體的細胞,特別是細胞中的DNA受損,
B文中的「嗜鹽菌躲藏在這些像一個個小房子似的鹽的晶體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半休眠狀態」,而這些晶體是「含有微量水分」,如果要恢復正常的生存活動,則要「鹽的晶體有機會重新融入有水環境中」,所以推斷錯誤。
C過於主觀。文中是說「也許能為增強人體修復DNA受損的自然能力開辟新的途徑。
三、文言文閱讀(21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翻譯題9分,簡答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應宓子也。人主之聽言也美其辯,其觀行也賢其遠。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離世。
宓子賤治單父。有若見之曰:「子何臞1也?」宓子曰:「君不知賤不肖,使治單父,官事急,心憂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今以單父之細也,治之而憂,治天下將奈何乎?故有術而御之,身坐於廟堂之上,有處女子之色,無害於治;無術而御之,身雖瘁臞,猶未有益。」
楚王謂田鳩曰:「墨子者,顯學也。其身體則可,其言多而不辯,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於晉公子,令晉為之飾裝,從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晉,晉人愛其妾而賤公女。此可謂善嫁妾,而未可謂善嫁女也。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桂椒之櫝,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人主覽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說,傳先王之道,論聖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辯其辭,則恐人懷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與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類,故其言多不辯。」
宋王與仇齊也,築武宮。謳癸倡,行者止觀,築者不倦。王聞,召而賜之。對曰:「臣師射稽之謳又賢於癸。」王召射稽使之謳,行者不止,築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築者知倦,其謳不勝如癸美,何也?」對曰:「王試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堅,癸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葯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處女子之色,無害於治:害:妨害
B.其身體則可 體:實踐
C.謳癸倡,行者止觀 倡:倡導
D.王試度其功 度:衡量
答案:C
解析: 倡:通「唱」,唱歌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人主之聽言也美其辯 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B.人主覽其文而忘有用 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
C.則恐人懷其文忘其直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D.臣師射稽之謳又賢於癸 故燕王欲結於君
答案:A:之,前後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B前「其」,第三人稱代詞,它的,它們的;後「其」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
C前「則」表假設,那麼;後「則」表轉折,卻
D前「於」連詞,表比較;後「與」,介詞,和,與。
12.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非子在本文中闡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為「明主」。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治國有「術」,而不在於事必躬親。
B.在作者看來,「舜鼓五弦、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聽言也美其辯」都是治國有「術」的表現。
C.韓非子認為,君主「聽言觀行」,應注重其「功」「用」,而不應被事物的種種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實用的東西。
D.文中作者連用三個有關進言的事例說理,進言者有若的論「治」、田鳩的談「文」和謳癸的說「謳」都極為生動。
答案:B
解析:「人主之聽言也美其辯」不是治國有「術」的表現。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每小題3分)
(1)身雖瘁臞,猶未有益
譯文:自己即使憔悴、清瘦,還是沒有益處。
解 析:三個計分點:「雖」 「 瘁臞」「猶未有益」,每個計1分。
評分細則:雖,譯為「即使」,表讓步,答成「即便」「就算」等相近表述,也給1分;答「雖然」,不給分。
「瘁」,憔悴;「臞」,消瘦。「瘁臞」兩字均有「瘦」這層意思,答成「消瘦」「瘦弱」「枯瘦」等也給1分。
(2)從衣文之媵七十人。
譯文:使七十個穿華麗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隨。
解 析:三個計分點:「從」「衣文」「媵」,第個計1分。
「從」有使動意味。如《鴻門宴》「從沛分百餘騎來見項王」。
「衣文」,「衣」為動詞,穿著;「文」,取其本義,線條交錯的圖形,花紋,此處是指有花紋和圖形的衣服,即華麗的衣服。
「媵」譯為「陪嫁的侍妾」。如遺漏了「陪嫁的」這個消息,不給分;如答「妾」,也給1分。
(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知道它(良葯)喝進去就能使自己的病治好
解 析:三個計分點:「其」「入」「已己疾」,每個計1分。
「其」指示代詞,代前文「良葯」。
「入」,「喝下」之意。
「已己疾」,譯為「使自己的病治好」。
14.原文說「此與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類」,「此」指什麼?請聯繫上下文作答。(3分)
答:指墨子「若辯其辭」
解 析:這里考查的是代詞「此」所代指的內容,結合上文「墨子之說,傳先王之道,論聖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辯其辭,則恐人懷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加以概括可得。
評分細則:如僅答出「若辯其辭「,沒有行為主體「墨子」,只給2分;如答「墨子之說」,則與標准答案相反,不給分;
考生如引用原文作答,以「若辯其辭」或「若辯其辭,則恐人懷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作答,均給2分;如僅引用「則恐人懷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或「以文害用」,則給1分;
如果雖出現「若辯其辭」這個關鍵詞,但還引用了「墨子之說,傳先王之道,論聖人之言以宣告人」,或「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句作答,則只能給1分。
譯文:
英明君主的治國原則,就像有若回答宓子時所說的那樣,治國要有術。君主聽取言論時,欣賞說話人的口才;君主觀察行動時,贊賞他們的遠離實際。所以群臣、士人、百姓講話都深遠闊大,行為也遠離實際。
宓子賤治理單父這個地方,有若來拜見他,說:「您為什麼瘦了?」宓子賤說:「國君不知道我沒有才能,讓我治理單父,政事緊急,心裡憂慮,所以瘦了。」有若說:「從前虞舜彈奏五弦琴,歌唱《南風》之詩,天下就太平了。現在單父這樣小,治理它還憂慮,治理天下將怎麼樣呢?所以掌握術來統治國家,身子坐在朝廷里,臉上有少女的紅潤氣色,對治理國家沒有什麼妨害;不掌握術而治理國家,即使身體勞累、消瘦,還是沒有什麼益處。」
楚五對田鳩說:「墨子,是聲名顯赫的學者。他親自實踐是可行的,但是他的言論卻多而不動聽,這是為什麼?」田鳩說:「從前秦伯把女兒嫁給晉國公子,讓晉國修飾打扮他的女兒,隨著陪嫁去的衣著華麗的女子有七十人。到了晉國,晉國人喜歡陪嫁的妾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兒。這可以說是善於嫁妾,不能說是關於嫁女。楚國有個人到鄭國去賣珠子。做了一個木蘭的匣子,匣子又用肉桂和花椒熏過,用珠子和寶玉點綴,用玫瑰來裝飾,積聚起綠色的翡翠。鄭國人買了他的匣子卻退還了他的珠子。這可以說是善於賣匣子,不可以說是善於賣珠子。現在世上的言論,都說一些漂亮動聽的話,君主只看到他的文辭華麗卻忘記了它是否有用。墨子的學說,傳播先生之道,論述聖人之言,以宣示人們。如果修飾他的言辭,擔心人們就會流連於文采而忘記了它的價值,因為言辭而損害了實用。這和楚國人賣珠子,秦伯嫁女兒是同類的事,所以他的言論雖多卻並不動聽。
宋王和齊國作對,修築武宮。一個名叫癸的歌手唱著歌,行人停下來觀看,修築的工人不知疲倦。宋王聽說此事,就召見歌手癸並賞賜他。歌手癸回答說:「我的老師射稽唱得比我還好。」宋王召見射稽讓他唱歌,行人不停步,修築的人感到疲倦。宋王說:「行人不停步,修築的人感到疲倦,射稽唱得不如你好,這是為什麼呢?」歌手癸回答說:「您可以檢查一下我們的功效。」癸唱歌時修築的人只築了四板,而射稽唱歌時卻築了八板;檢查牆的堅度,癸唱歌時築的牆能戳進去五寸,射稽唱歌時修築牆能戳進去二寸。
良葯苦口,可聰明的人都鼓勵自己喝下去,知道喝下去以後自己的病能痊癒。忠言逆耳,可英明的君主卻願意聽取,知道它可以達到功效。
四、古詩詞鑒賞與古詩文默寫(11分)
15.閱讀下面的宋詩,按照要求,完成賞析(5分)
示長安君
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1]
草草杯盤供笑雨,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註:長安君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張奎之妻,封長安縣君。些詩為王安石於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出使遼國前所作。此時他尚未拜相變法
詩中表現了「愴情」之感,請就中間兩聯逐聯賞析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
答:頷聯:(1)「供笑語」表達了相逢的歡樂,「話平生」則道盡了人生的滄桑:二者相互映襯,更添一層悲涼況味(2)「草草杯盤」「昏昏燈火」營造了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更容易生發悲愴之情。(3)「草草」「昏昏」是疊詞妙用。「草草」可見酒菜的簡單,歡聚中有些許不足;「昏昏」則烘託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將別的傷痛。
頸聯:(1)「自憐」與「又作」貫通一氣,詩人藉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
(2)「湖海」久隔,「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
(3)「三年」言時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為濃烈。
解 析:從內容、手法、語言三個方面分析。
評分細則:答到要點,分析合理,一個要點記1分,答對四個及四個以上記5分。只是摘引了詩中與要點相關的字詞,沒有分析或分析不合理,不記分。
答題不在參考答案之內的,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表述條理清晰,語言流暢得體,分析到位,結構完整,可酌情增加1分。
Ⅲ 2007年高考語文評分細則(全國12007年高考語文評分細則(全國1))
等級評分標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礎
等
級 內
容
20
分 符合題意
中心突出
內容充實
思想健康
感情真摯 符合題意
中心明確
內容較充實
思想健康
感情真實 基本符合題意
中心基本明確
內容單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實 偏離題意
中心不明確
內容不當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虛假
表達20分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嚴謹
語言流暢
字跡工整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完整
語言通順
字跡清楚 基本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基本完整
語言基本通順
字跡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混亂
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字跡潦草難辨
發
展
等
級 特徵20分 深刻
豐富
有文采
有創意 較深刻
較豐富
較有文采
較有創意 略顯深刻
略顯豐富
略有文采
略有創意 個別語句有深意
個別例子較好
個別語句較精彩
個別地方有新意
說明:
一、基礎等級評分,「題意」項以符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圍為准,可以不引用原材料的文字。
二、發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特徵」4項1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評分。
1.深刻: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②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 ③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④材料豐富 ⑤論據充實 ⑥形象豐滿 ⑦意境深遠
3.有文采:⑧用詞貼切 ⑨句式靈活 ⑩善於運用修辭手法 ⑾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新:⑿見解新穎 ⒀材料新鮮 ⒁構思新巧 ⒂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 ⒃有個性色彩
三、缺標題扣2分;不足字數,每少50字扣1分;每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每用錯3處標點扣1分。
四、套作、文體不明確的適當扣分。抄襲的,「基礎等級」在四等之內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Ⅳ 2011年全國高考語文1卷答案
1-5:DABDA 6-10:CBCDB
11()熊鼎到任,上奏罷免不稱職的官員數十人,各部貪官污吏得以肅清。
(2)皇帝派遣使者慰問,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趙成召回熊鼎
12 (1)此詞以時光的轉換為線索,表現了深秋蕭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獨感。
(2)作者意在寫心境、寫情,但主要筆墨卻是寫環境,而白日蕭瑟清寒的環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環境更浸潤了主人公的孤獨感。
13 (1)失道者寡助親戚畔之天下順之。
(2)誰家新燕啄春泥。淺草才能沒馬蹄
(3)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4)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
14.(1)指黑妮她是一個湘西苗家女子,用手中的針綉著具有民族風情的苗綉,並教苗族婦女們制出優美胡刺綉藝術;
(2)指黑妮在「負責任的族游」中,她在幫扶著與被幫扶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3)此句用比喻的手法,交代黑妮的身份以及其愛心;
16.(1)指黑妮所從事的工作就像「針挑土」一樣,雖然工作細微,但意義卻偉大;(2)指黑妮身份低微平凡,卻做著平凡中頁不平凡的工作;(3)人們從中感悟到不管任何事都要從小處著手,就像"針挑土"一樣,才能成就偉大的人生!17題:從不理解為何她通過溫和的話塑造她們美和丑的觀念,到最後理解「針挑土的概念,文中針挑土起到貫穿全文的作用。並起到了點題的目的。」
18:逢、一定、其中、甚至、就。
19(1)總結是為今後的工作而形成的書面材料;(2)它是一個組織或個人在工作,學習告一段落後總結的。(3)目的是進行回顧,檢查,分析,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悟出個中道理,並得出規律性的認識
Ⅳ 急!!求河南省04-07高考語文試卷(全國一卷)
全部有詳解
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河南陝西等)
語文試卷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淤積 綠菌場 嬌健 獨占鰲頭 B.聯結 摳字眼 引申 拾人牙惠
C.融資 殊不知 傳誦 委曲求全 D.繁衍 冠名權 堅韌 磬竹難書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A.這些戰士雖然遠離家鄉,遠離繁華,每天過著艱苦單調的生活,但是他們一個個甘之若飴,毫無怨言。
B.近年來,新聞學專業越來越熱,許多學生也跟著蠢蠢欲動,紛紛選學這一專業,希望將來能做一名新聞工作者。
C.故鄉變化真大,高樓拔地起,小路變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為平地,建成了現代化的開發區,真是滄海桑田啊!
D.我國的智力殘疾人已有1000萬,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堅持食用含碘鹽並不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人與人之間總會有不同的邂近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軌跡不停地相交,才編織成這大千世界紛繁的生活。
B.近年來,我國專利申請一年比一年多,專利申請的持續快速增長,表明國內研究開發水平和社會公眾專利意識在不斷提高。
http://www.lnyuwen.com.cn/zthb005.htm
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Ⅰ)
語 文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兩部分。第I卷1至4頁,第II卷5至8頁。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卡上務必用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清楚,並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准條形碼上的准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本試卷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A.啜泣 層巒疊嶂嗑碰 義憤填膺
B.輯拿 額手稱慶 坍塌 班師回朝
C.秸稈 大有稗益 贅述 披肝瀝膽
D.摩娑 厝火積薪 巨擘 見風駛舵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許多農民巧妙地將服裝廠剪裁後廢棄的「下腳料」做成簾子,當作蔬菜大棚的「棉被「,這真是一念之差,變廢為寶。
B.王大伯十分喜愛小動物,只要見到流浪的小貓小狗,他都要想辦法把它們喂飽,有的人對此感到不解,他卻樂此不疲。
C.文藝演出現場,身著盛裝的表演者光著腳、微笑著,一邊跳著傣族舞,一邊向人們潑水致意,在場群眾紛紛拍手稱快。
D.廠長動情地說:「為了扭轉目前的不利局面,我們將採用一種新的對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敗垂成,在此一舉!」
http://www.lnyuwen.com.cn/zthb030.htm
2005年全國卷(1)逐題詳解
第Ⅰ卷(選擇題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忌諱 砥礪 蜚然成章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B.芻議 安詳 自鳴得意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C.煩燥 閑暇 焚膏繼晷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D.徇私 編纂 堅如磐石 盛名之下,其實難負
第 1 題考查考生對現代漢語字形的正確識記。能力層級為 A級。
本題共有十六個詞或短語。A 項中"蜚然成章"的"蜚"應為"斐" 。 "蜚"有二義,一指蝗蟲一類的昆蟲,二相當於"飛" ,無論哪個義項,都不能用來修飾文章。而"斐"的意思正是"有文採的樣子" 。C 項中"煩燥"的"燥"應為"躁" 。 "燥"指缺少水分,與人的心理活動沒有關系。 "躁"指性急、不冷靜。 D 項中的"盛名之下,其實難負"中的 "負"應為"副" 。本詞的意思是指人空有其名,實際能力與名聲不相符合。 "負"沒有符合的意思, "副"才有。B 項沒有錯字,答案為B。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A.我國企業遭遇的知識產權國際糾紛越來越多,但國內能夠應對這些訴訟的高級人才卻是百里挑一,極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奧運會不僅要辦成體育競技盛會,而且要辦成各國運動員歡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紛呈的人類文化慶典。
C.該研究所在其旁徵博引的2005年度報告《重要現象》中寫道,中國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近日面世的《共和國萬歲》郵票珍藏大系,版面設計新穎別致,郵票藏品豐富多樣,可謂"郵苑奇葩,傳世珍藏"。
第 2 題重點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和熟語)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 級。
本題要求挑選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答案為 A。 "百里挑一"的意思是從一百個里挑出一個,形容十分出眾。本項的意思是"我國企業遭遇的知識產權國際糾紛越來越多"而"能夠應對這些訴訟的高級人才卻極其缺乏" 。 "百里挑一"的意思顯然不適合語境。它與"極其缺乏"無法並列。B 項的"精彩紛呈"不是一個固定成語。 "精彩"指優美、出色,"紛呈"的意思是紛紛呈現出來。 "多元文化精彩紛呈"的意思是多元文化的優美之處被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可見"精彩紛呈"與"多元文化"非常協調。C 項的"旁徵博引"意思是為了表示論據充足而廣泛地引用材料。《重要現象》是一篇報告,說它廣泛地引用了材料當然是可以的。D項的"新穎別致"意思是新奇、不同尋常, "版面設計"確實可以是新奇而不同一般的。所以 BCD 都正確。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自1993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誕生以來,已經累計有超過100萬人次參與了影片的觀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學校學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學生自主選購,不得統一配備。
C.能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重大的意義。
D.今年的電力供需緊張狀況將有所緩解,拉閘限電現象會相應減少,但整體上看仍然偏緊。
第 3 題的正確選項為D。A項犯了自相矛盾的毛病。 "累計"是總計,累計的數是所有的人數,而且應該是一個確切的數字,可是後文卻說"超過 100 萬人次" ,不是一個具體數字,與"累計"矛盾。B 項犯了並列失當的毛病, "生活用品"與"床上用品"是種與屬的關系, "床上用品"包括在"生活用品"裡面。C 項犯了照應不嚴密的毛病。前面說的是"能否貫徹" ,包括能貫徹和不能貫徹兩種情況,下文卻說對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個意思只能照應"能貫徹" 。
4.下列各句中,語意不明確的一句是
A.隆重簡短的歡送儀式之後,這架飛機開始了大陸民航56年來的首次台灣之旅。
B.為滿足廣大遊客的需要,華夏旅行社設計並開通了20餘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C.他在某雜志生活欄目上發表的那篇關於飲食習慣與健康的文章,批評的人很多。
D.在美國家庭中,漢語已成為繼英語和西班牙語之後又一種得到廣泛使用的語言。
第 4 題答案為 C。本句之所以產生歧義,是因為逗號前後的兩個小分句的關系可以有不同理解。第一種理解:前一分句作"批評"一詞的主語,而它們又一起作"人"的定語。則本句的意思是這篇文章批評了許多人。第二種理解:前一分句作主語,後一分句是主謂短語作謂語。則本句的意思是很多人批評了這篇文章
http://www.lnyuwen.com.cn/zthb049.htm
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 文
(全國卷,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等地用)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兩部分。第I卷1至5頁,第Ⅱ卷6至12頁。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項:
1.答第1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場座位號、考試科目塗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 干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本試卷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 題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 熾熱 整飭 叱詫風雲 插翅難飛
B 唆使 夙願 肅然起敬 追根溯源
C 小憩 迄今 同仇敵愾 休戚相關、
D 顯赫 唱和 溘然長逝 欲壑難填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夢魘 春風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競成
http://www.lnyuwen.com.cn/zthb053.htm
Ⅵ 2007年高考語文試題(全國卷2)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試題卷II答案及解析
1.D[解析][A項「杳」應讀「yǎo」,B項「毗」應讀「pí」,C項「箋」應讀「jiān」。]
2.D[解析][A項望文生義,「等量齊觀」,是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的意思。應為「異彩紛呈」。B項張冠李戴,「間不容發」,是空隙中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應為「刻不容緩」。C項褒貶誤用,「鳳毛麟角」,是指鳳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物。D項「喜出望外」的意思是,由於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3.C[解析][A項成分殘缺,「介紹」缺少賓語,可以在「表達效果」後加「的知識」;B項不合邏輯,「小提琴愛好者」、「文學愛好者」與是否在工作無關,可以去掉「工作之餘」幾字,也可以改為:「工作之餘,他不僅愛好小提琴,是大家公認的演奏能手;也愛好文學,能寫出很好的美妙詩篇。」D項結構混亂,第二分句前後牽連了,把第二分句應改為「這也是最容易出現弄虛作假現象的環節」。]
4.C[解析][C項「日前」「進行了」,表示已經發生,「將」表示未發生,如果不刪去就會前後矛盾。]
5.C[解析][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能力。C項偷換概念,「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的復雜性的總稱」並非「生物群體的總稱」。]
6.A[解析][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篩選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項無中生有,第四段只是列舉了「人類對生物環境的破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保護不力」等原因,並未說是「主要原因」;C項語意絕對,「必然」絕對化了;D以偏概全,第三段中是「以其為生存條件的」生物]
7.C[解析][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A項因果倒置,「創造出適宜的生存環境」是前提不是結果;B項超前肯定,「將使」「都得到充分」不合實際;D項避重就輕,「當務之急」應該是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
8.C[解析][謹:恭敬。高中語文讀本《荊軻刺秦王》一文中,「謹斬樊於期頭」,這里的「謹」用法如此。]
9.B[解析][A項,第二句「重榮箕踞慢罵」的是「契丹使者」,C第一句「誘之」的對象是「吐渾白氏役」,D項「拽剌」是「契丹使者」。]
10.B[解析][B項錯在「對重榮的一系列做法堅決反對」,重榮誘吐渾白氏役入塞,契丹責問高祖時,高祖「姑息重榮不能詰」。]
11.(1)譯文:又寫信送給朝廷大臣、四方藩鎮長官,都說契丹可以攻取。
(2)譯文:契丹也認為晉朝多事對自己有利,慶幸重榮作亂,希望晉朝廷與重榮同時受損。
[解析][第(1)句,應注意「遺」,送給;「四方藩鎮」,四方藩鎮長官;「以……為言」,說。第(2)句,應注意「利」,意動用法,「以……為有利」;「幸」,慶幸;「兩敝」,兩方同時受損。]
12.(1)答:分別是「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後的「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後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
(2)答:尾聯寫了農忙時節,農人全家在農田裡忙於耕作的景象。
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是:再一次突出表現「新晴」這一詩題,因為「新晴」人才能看到農人們「傾家事南畝」的景象。給前面所繪的一幅表態畫面平添無限生機,使整修畫面活了起來。
[解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初夏的鄉村,雨後新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詩的開頭兩句,總寫新晴野望時的感受:經過雨水的沖滌,空氣中無絲毫塵埃,顯得特別明凈清新;極目遠眺,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詩人一下了就抓住了環境的特徵,僅僅用「原野曠」、「無氛垢」六個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現出來。而且將讀者也引進這一特定情境中去,隨著詩人一起遠眺。
縱目四望,周圍是一片多麼秀麗的景色啊!遠處,可以遙遙望見臨靠著河邊渡頭的城門樓;近處,可以看到村邊的綠樹緊連著溪流的入河口。這在平時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田野外面,銀白色的河水閃動著粼粼波光,因為雨後水漲,晴日輝映,比平時顯得明亮;山脊背後,一重重青翠的峰巒突兀而出,峰巒疊現,遠近相襯,比平時更富於層次感。這一組風景鏡頭,緊緊扣住了雨後新晴的景物特點。隨著目之所及,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有層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麗,儼然構成了一幅天然絕妙的圖畫。
然而,這樣一幅畫,還只能說是靜物寫生,雖則秀美,畢竟顯得有點空曠,缺乏活力。王維作為山水詩和山水畫的大師,是深深懂得這一點的。因而在最後兩句中,他便給這幅靜態畫面加上了動態的人物:「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雖然是虛寫,卻給原野平添了無限生意,能讓人想見初夏田間活躍的情狀並感受到農忙勞動的氣氛。這樣一筆,整個畫面都活起來了。
這首詩基調明朗、健康,表現了詩人愛自然、愛田園、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對自然美有敏銳的感受,他善於抓住景物特徵,注意動靜結合,進行層次分明的描繪,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
13.(1)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莊子.逍遙游》)
(2)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14.答:①「天涯」本意是天之盡頭,作者也以為前無去路,如今卻名不副實,島上交通比較發達、方便。
②「海角」原來是奇拔的岩石,這出乎作者的意料。兩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聯想。此處環境優美,風景怡人,適合談情說愛。
[解析][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和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可以根據文章第一段「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第二段「環島公路干線直通那裡」以及第三段「出乎我的意外」、優美的環境等信息作答。]
15.答:「道旁石」本指遺棄在路邊,沒有用的石頭。在文中被棄置不用的人才。
「補天手」在文中指參與新中國建設的歸國華僑這樣的人才,也喻指本應補天卻補放逐的古代名臣。
[解析][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這里應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結合第五段「大名震宇宙」「這些名臣」「被放逐」等和第七段「現在他們回到祖國的這個南海大島安家立業」等信息作答。]
16.答:天南星本是一種草葯,當地老百姓無以為生,拿它充飢,情狀悲慘。王佐似乎贊美了天南星是海南獨有的「美產」,但實際上是對搜刮百姓行為的反諷。
[解析][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和評價文章思想內容的能力。從王詩的第一二句可知天南星是「入本草」的,從第三四句可知它是老百姓「濟飢飽」的,然而卻被「累累滿筐收」,「老百姓所得,盡被搜刮以去」。一種野草成為「美產」,本極具諷刺意味了,但連野草也被搜刮而去,官府的惡劣可想而知了!]
17.答:古代的海南島被當作險惡之地,流放到此的人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權之後,海南島成為新天地,歸國華僑在此安家立業,成為建設國家的人才。
古時候老百姓把鴨腳粟、天南星當作糧食,生活很悲苦;現在的農民用它喂畜牲,且有比它更好的飼料。
[解析][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表達技巧的能力。這里主要從古代和現代在「天涯海角」的兩類人的遭遇,以及鴨腳粟、天南星對不同時期老百姓的作用兩方面考慮。]
18.答案:b a e d c f
[解析][這道題首先弄清整個文段的內容和結構:先是兩組並列的句子介紹小城的特點。要善於找突破口,「枕著清澈的多瑙河水」是說小城的美,由此可以確定④⑤⑥句。]
19.答案:(1)家父 改成 您父親或令尊
(2)犬子 改成 兒子
(3)小有名氣 改成 很有影響
(4)有幸 改成 應邀
[解析][語言得體是交際的需要。無論說什麼話都要講究一個得體,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時說話講究敬稱、謙稱和避諱,一點不能馬虎。]
20.答案:內容符合要求給2分,修辭方法使用恰當給3分,表達順暢給1分,每超過5個字扣1分,最多扣2分。
答案示例:祥雲是花,是奧運在東方大地盛開的文明之花;祥雲是海,是奧運給華夏土地帶來的歡樂之海。
21.[解析][這道題要審清題意,內容:「祥雲與奧運」。形式:展開想像,運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要求:不超過50字。祥雲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祥雲是很祥和、很和諧的形象,跟中國的哲學及整個奧林匹克精神也好,都能夠很好的吻合,而且又能夠非常好的表現出中國人自信、向上的精神狀態。「祥雲」朵朵,象徵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踏「雲」而來。]
[優秀作文示例]怪圈:「越幫越忙,越忙越幫」馮慧婷扶貧扶貧,越貧越扶,越扶越貧,你相信嗎?我就看到過這樣的事情。 我外婆的家鄉是在粵北一個極為貧困的小村莊,全國數一數二的重點扶貧對象。那天,當我踏足這個只有三、四十戶人口的地方,一切令我目瞪口呆:彎彎曲曲的卷道,搖搖欲墜的土磚房,荒蕪開裂的田地,整個村莊看起來暗黑暗黑的,就像暴風雨前烏雲蓋天一般。走進三姨婆家,我更為它的簡陋所驚呆:沒有自來水,沒有電燈,兩張橋凳上放一張木板便是床,全家只有一個半米高的小板凳,只有三姨公可以坐,一家大小隻有三姨公偶爾會拖拉著一雙舊得看不出原來模樣的土布鞋。這晚,碰巧讓我趕上了上級來這兒視察貧困情況。三姨公一聽到這個消息,就立即蹬掉了那雙舊鞋,光著腳滿屋亂竄;油箱里的油要倒大半出來藏好;灶前的柴不要堆太多,留一兩跟就好了;一家大小都要換上一套更破、更舊的衣服;才兩歲的小丫乾脆褲子也不用穿了;米缸掏空它,扔幾個黑饅頭下去;連那張唯一的板凳也藏了起來……經過這么一折騰,這更變成了人間地獄。 晚上,上級的工作人員到了三姨公家裡,於是在只有豆苗大小的火光中,嗚咽聲,小孩的哭鬧聲混雜在一起,就像曠野墳場上那詭異的風聲,跳躍的火苗把三姨公一家人的影子映在牆上,斑斑駁駁,閃爍不定。第二天,批示就出來了,這里還需要繼續大力扶貧!也就這天,調查人員走了,我聽見了三姨公家裡的鍋舀聲。三姨公照舊倚坐在門角吸著旱煙。其實,這里不只三姨公這樣,其它人家裡的男人也是整天在這條閉塞的巷子里閑逛,孩子也不上學,整天亂竄,女人們就只管一日三餐,唯一無人打理的,是那些田地。我用我僅有的一點化學知識,對土地作了初步的判斷,其實這些土壤並非十分貧瘠,雖然這里是粵北,但仍屬於中國的南部,仍然是氣候比較宜人的地方,不致於農作物顆粒無收。我問三姨婆,為什麼不做田裡的活。三姨婆看了我一眼,說:「那麼積極幹嘛,日里曬,雨里淋,也就一個肚飽,我還不如坐著等吃。」我驚訝於這句話,難怪這里的人一輩又一輩地窮下去,工作對於他們來說無意義,讀書也是白搭。這里真正貧瘠地不是土地,而是人心!這里真正缺乏地不是金錢,而是尊嚴!這里真正需要扶貧的不是物質,而是人們的精神!幫助別人脫貧也要走對路,要幫助他自力更生,而不是永無休止的施捨。其它的幫助也是這樣, 否則,就會落入「越扶越貧,越貧越扶――越幫越忙,越忙越幫」的怪圈。
Ⅶ 10高考語文全國卷1答案
1.C。本試題主要考察學生的漢字字音,應該說不難,只要能夠認真復習課本,就答出本題。A中的「厲兵秣馬」中的「秣」的讀音錯誤,應該是「mò」;B中的「傾軋」中的「軋」讀音錯誤,應該是「yà」,D中的「解剖」中「剖」的讀音應該是「pōu」。
2.B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制的俑人。開始製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湊近。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面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C、聲情並茂:並,都;茂,草木豐盛的樣子,引申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達的感情都很動人。D、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解答成語題,第一、逐字解釋成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第二、注意成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後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繫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後語義矛盾或者前後語義重復的現象。
【考點定位】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3.B
A中的「我們斟酌以後擬採用大師兒子所講的為准。」是句式雜糅,可以改為「我們斟酌後擬採用大師兒子的說法」或者是「我們斟酌後擬以大師的兒子的說法為標准。」C中的「有效聯合政府行政職能和高效教育資源」並列的兩部分無法並列,建議改成「有效聯合政府行政資源和高等教育資源」 「基地」與「機構」搭配不當D中的錯誤比較隱蔽,它在「為使就診更有序,決定採取分時段掛號」中的「採取」沒有賓語,屬於成分殘缺。
4.D
【解析】連貫類題目做題時要注意把握基本內容,初步分層歸類,先在小范圍內排序,然後再考查層次間的銜接,這其中應先找出關聯詞、代詞以及表時間、地點的詞語,然後據此進行句間連綴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礎之上,再通讀語段,檢查確定。
【考點定位】語言表達連貫,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5.C。在完成這類試題的時候,得明白它其實是考信息的篩選和判斷。A的內容在文章之間有下面的解釋「比如說,有時候我們會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煩」「如果這種激素分泌過多,會導致心情煩躁、沮喪等」「 得這種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陰霾、缺少陽光的日子裡,容易情緒低落、鬱郁寡歡,甚至做出極端行為」就可以做出判斷。B中的內容在文章的第一段中就有「現在生物學家也開始涉足這個問題,並從生物學的角度加以探討,他們的見解讓人耳目一新。」就可以判斷。C中的內容在文章中有「長期以來,各個領域的學者從自己的學科出發,對此現象紛紛做出各自的解釋,但是始終未獲解決。」。D中的內容在文章有「我們經常說人的情緒多變,其實我們往往不是自己情緒的真正主人」,據此就可以作出判斷。
6.D
【解析】「殘存農葯、食品添加劑和抗生素等殺死大量腸道細菌」,「高蛋白物質就會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氫和氨等有害物質」是兩個不同的原因。A項將冬季抑鬱症視作更嚴重的例子,文中沒有直接說明,可以從症狀中勉強推斷出。
【考點定位】篩選並 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 C
7.A
【解析】多巴胺是神經元中傳導神經興奮的一種化學物質,當多巴胺傳導順暢的時候,大腦內部就會產生一系列化學變化,使我們產生快感。是多巴胺傳導順暢與否,不是多巴胺量的多少。
【考點定位】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 C
8.B。「寵」在高中語文中是沒有「重用」的意思的。而且將該義項回歸原文,就會發現根本就說不通,因為該句的意思是「太祖賜給金帶以示寵愛」,所以該選項是錯誤的。
9.B。實際的訓練中,學生在完成此類試題的時候,根本的問題在於沒有能夠弄明白題意,不知道要求選擇什麼樣的內容。「非凡膽識」的意思是「超過一般膽量和見識,不尋常膽識卓絕」,依據這樣的理解來看選項,就可以明白選擇的標准。然後再觀察選項,就可以發現可以採用少數來決定答案。①句根據文章的上下文,就可以說的是他看到元朝朝政衰頹凋敝而做的事情,表現了他的見識,顯然符合題義的要求,據此就可以淘汰CD兩項。⑥句在文中是在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說的話,他沒有求饒而是義正詞嚴的警告對方,表現了他的膽識,應該選。所以決定了答案是B項。
10.D
【解析】他先是曉諭梁王,迅速歸順,不然朝廷的征討很快到來,又對梁王說朝廷憐惜雲南百姓,不想動用武力;繼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險遠、抗拒朝廷,將後悔無及。。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 C
11.(1)適逢元朝派遣脫脫徵集糧餉,拿故意嚇人的話威脅梁王,一定想要殺死王禕。
(2)上天已經要終結你們元朝的命,我們明朝確實要取代你們。你們(元朝)就像火把將要燒完,怎麼敢和太陽月亮(一樣的明朝)爭奪光明呢!
【解析】(1)注意「會」「遺」「必」「脅王以危言(狀語後置)」的翻譯。(2)注意「既」「訖」「實」「餘燼」「敢與日月爭明」的翻譯。文言文翻譯要嚴格執行直譯的原則;找准得分點:重點實詞、活用詞、句式特點、重要虛詞、通假、偏義復詞;保持譯句流暢通順讓,譯句和原文語境吻合。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 B
12.(1)【答案提示】追隨著蜜蜂圍繞著綠色的蕙蘭飛,為了躲避黃雀藏在綠葉之中,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忽然爭著飛起,趁著風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沒,順著高低不同的綠葉飛翔。寫了素蝶的遠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採用細節描寫,以蜂、雀、日、風、花、葉作襯托。
(2)【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寫自己徒負才華,只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能。
13.(1)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_(屈原《離騷》)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表》),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從雌 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
(2)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經。氓》)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來源:學科網ZXXK]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閱序》)
14.(1)現在已不多見,便於讀者理解;(2)凸現煤油燈「動」的生命意義,(3)為兩個溫暖的場景蓄勢;(4)與後文新奇、眩惑的燈火形成對比,表現作者在煤油燈中寄託的對溫暖的回憶。
15.(1)說明:學生在完成此類試題的時候,往往是無法下手,為了分數只好亂寫亂猜。其實解釋含義,就是要說明該語句的來龍去脈,簡單的說就是要說明「為什麼」。(1)句可以這樣進行,首先分析原句意,在脫離原文的基礎下有哪些地方意思不明確。經過分析,會發現有兩處不明,分別是「那情景」「彷彿護著累世的家產」,他們具體指什麼,不清楚。其次回到原文判明該句是針對什麼對象而言的。回到原文後我們就會發現,作者是在說明了自己在雪天中保護燈火時的心態之後的一句解釋性話語,表明本句的解釋是要求說明作者的心態的。第三,結合原文和自己的知識積累,判明不清楚部分的含義。「那情景」指的是大的時候,我們就得一手舉燈,一手遮風護火,步步為營,彷彿履薄的人,戰戰兢兢的情景。「彷彿護著累世的家產」則是指小心翼翼的,特別珍惜的心情。將二者聯合起來,從上下文中找出為什麼答案就可以了該句的上文有「那樣的煤油燈,我們家好像只有三盞,人在客廳的時候,燈隨我們在客廳,夜讀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間,燈就隨著我們過去。有時,書讀到一半,要到客廳拿東西,拿得提著燈過去,腳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風息將燈吹熄。不知你是否記得我們家是土埆厝?」下文有「在那樣的燈火下,一切都盪漾著溫馨。」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了。
答案參考:
(1)、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燈在貧困的年代也是很寶貴的
(2)燈下的溫馨和苦讀,是值得珍惜的人生寶貴的財富。
(2)分析說明:本句中只要解釋明白「我為什麼要喃喃自語和我到底迷失了什麼」就可以了,在文章關注政作者自己的議論抒情文段就可以了。方法同第一句的解釋。
答案參考:
(1)曾經擁有的燈下的溫馨已經逝去,「我」有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惆悵。
(2)社會進步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東西。
16.解析說明:關於人稱,早在2000年的高考中就出現過,這是文章學研究中的一個比較新的話題,一般的語文教師不大關注,對學生並不做具體的說明,因此本題可以說擊中了語文教師的軟肋。這個知識點如下:具體詳見下面的表格。
人稱的變化往往意味著表達方式的轉變,意味著作者情感的變化,所以分析人稱的時候,就不能忘記這兩個方面的分析角度。
我們熟悉了這個知識點,還得充分理解文章的情感和表達方式的轉換,准確識別相應的人稱以及它所承載的思想情感。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理解人稱千萬不能夠脫離文章,一定要准確扣住作者的議論抒情文段進行分析。
答案參考:
第一問(1)文章以第一人稱作為全文的基本視角
(2)偶爾插入第二人稱,構成了兩種不同的人稱相互交叉的情形。
第二問(1)不同的人稱的出現豐富了文章的敘事手段,有助於作者情感的表達。
(2)營造了一種親切的氣氛,拉近了作者和讀者的距離。
17.解析說明:這實際上是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其實,我們只要根據「但我知道燈火在我心中的意義」,就可以判斷出此時的燈火已經不是物理意義上的燈火了,而是成了作者心目中某種思想情感的代名詞了。根據象徵性散文的特徵,我們只要能夠在文章之間找見作者強調的燈火的特徵就可以完成該題。而這在文章中間有兩個地方需要我們特別注意,一個是作者進行的詳細描寫的地方,就是細節部分,二是作者在文章中間進行的議論抒情文段所針對的對象,只要把這兩個方面做好了,然後進行必要概括歸納就可以了。
此外還要說明的,所謂意義,可以簡單理解為作用。
答案參考:
(1)燈火讓作者不時想起與它共處的那段時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恆之火」。
(2)燈光下的祖孫相牽,使作者貧窮的童年生活變得溫馨而富有詩意。
(3)作者的成長離不開燈光下的夜讀,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18.解析說明:本試題實質是在考查考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涉及到了下面的能力點,1、詞語的積累。准確理解詞語是運用的前提。題中選用的詞語可以說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但要准確理解恐怕有點難。這就體現了語文的本質——貼近生活。2、就是文段的理解能力。能夠從整體理解全文,明白文段的語言環境的具體要求,弄清楚上下文意、感情色彩、陳述對象、對應關系等,同時要明白思路的特性——同一性、向心性以及連貫性在文中的具體應用。3、具備一定的語感。這是針對語文教學中不注重感悟的一種矯正,這種傾向其實在新課程中要求非常高,一般的學生和教師由於慣性的毛病不大注意。一定要引起即將參加明年高考的學生的注意。具體詞義解釋和文段分析略。
【答案提示】①赫然 ②悄悄③散落 ④綴滿
⑤擴散 ⑥顯現⑦陶醉 ⑧映襯
19. 解析說明:本試題考核的是語言概括能力。其實這種問題並不新鮮,它有規律可循的。首先我們要理清文段的結構,找出其的中心句,是「關於低碳經濟的解釋較多」「 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觀念」等一系列新概念應運而生。」發現其實是對低碳經濟的概念的解釋和產生。然後分析提出問題的上下文,就會發現有兩個詞語給我們暗示:「其實」「 涉及」。分析它們就可以發現答題的大致范圍,既命題者要求從什麼方面進行解答。「其實」是解釋它的實質;「涉及」說明它的外延范圍。兩個題的答案范圍就是,1、那麼多的解釋有什麼本質內容在裡面。2、解釋中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對象。
分析的時候必須緊扣原文,在理清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分析。首先我們發現那些例子中的解釋是五花八門,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既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其次我們發現它們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科領域繁雜。將其總結出來,就是准確的答案。
參考答案:1、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 2、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
20.解析說明:仿例造句是 一個非常陳舊的題型,但是有其能夠考查出學生的語言積累和運用的能力而在高考中挺立不倒,倍受高考命題者的青睞。這類試題完成的時候,要求考生必須注意,答案必須要形似,更重要的是要神似。一般的學生在句式的仿寫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在神似方面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分析示例所給的句子,我們會發現是一個由比喻句形成的排比句,這就要求我們要分析排比句內部關系,看看它們是層遞還是平行排列,同時還要注意比喻的設喻的角度。例句分別從聽覺、味覺和視覺角度進行設喻,並且形成了一個並列的句式。這樣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進行造句就可以了。
答案示例:
1、是一種絢麗但不繁雜的色彩;自信是一種響亮但不過早的聲音;自信是一種清香但不膩人的味道。
2、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成熟是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調;熟是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熟是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成熟是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21.閱讀下面的圖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選准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作文解析說明:作為漫畫作文並不新鮮,2007年的全國試卷1就是,當時不少的學生大呼意外,太難了,其實只要把漫畫換成文字敘述就簡單了,之所以難是因為多了一道手續,要審讀漫畫的主題,進而判明作文的話題和立意。由於語文教學的失誤,我們的學生在審讀漫畫上倍感困難。
漫畫就是利用變形或者是扭曲等手法,使用線條來反映作者對社會上的某一現象或者事件的看法的一種繪畫形式。它不僅僅用來諷刺和鞭撻,也可以進行贊美和表揚。審讀漫畫時,要在抓住沒,漫畫的重點的基礎上,結合相應的背景知識進行聯想,發現作者的用意,就可以審出主題,從而開始進行作文了。
試題中的漫畫,整個畫面簡潔,主題所指非常明確的。四隻貓,面前的桌子上有四盤魚,四隻貓情形各異,左邊第一隻毛,雙手撫摩著自己的肚皮,一臉滿足,第二隻貓瞪著眼睛看著第三隻貓,一隻手摸著嘴,滿臉驚訝,第三隻貓一手指著第四隻貓,張著大嘴,瞪著眼睛說著話,話的內容是「都什麼年代了,有魚吃還捉老鼠」,第四貓縱身撲向一隻老鼠。這就是整個畫面內容。
漫畫中,第三隻貓的話非常容易引起人的聯想,其實該漫畫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推想,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貓吃魚原不是什麼新鮮事,關鍵在於第三和第四隻貓之間發生的事情讓我們好奇,貓抓老鼠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結果因為有魚吃就成了別人的笑柄了,由此我們持續聯想,向人生社會開拓,就會發現這幅漫畫的寓意原來如此,生活水平高了,我們是不是要放棄自己的本分呢?我們的本分是什麼?警察的本分就是維護社會治安,軍人的本分就是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和尊嚴,教師的本分是全心全意教好自己的學生,學生的本分就是認真搞好自己的學習。如果由於盡了自己的本分而遭受到別人的嘲笑,這就有點不不正常了,可是現在人們嘴中不是經常說「都什麼年代了」了嗎?考生在社會生活一定聽過見過,那麼這樣的局面為什麼會出現,僅僅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魚吃了就可以放棄自己做人的本分嗎?分析到這里,考生的話題不是就出了嗎?由此開始作文就可以了!
附:文言文譯文
王禕,字子充,浙江義烏人。幼時機敏聰慧,成年後身材高大偉岸。後來拜柳罐、黃縉為師學習文章,於是當時以文章著稱於世。在目睹了元王朝國政衰頹凋敝後,寫了七八千字的言上給當時的宰相。危素、張起岩一起推薦了他,但是沒有被接受。於是在青岩山隱居著書,名氣越來越大。太祖攻取婺州後,召見他,拜他為中書省掾史。太祖征江西,禕寫文章贊頌並獻給太祖。太祖很高興,說:「江南又二位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論學問誰更淵博,你不如宋濂。但是要論才思的雄辯,宋濂不如你。」太祖創立了禮賢館,李文忠推薦了王禕及許元、王天錫,於是被召置禮賢館。不久又被授為江南儒學提舉司校理,累次遷升到侍禮郎,掌管太祖的起居注。又任南康府同知,出了很多惠民政績,太祖賜給金帶以示寵愛。太祖即將稱帝即位前,將他召回,商議即位禮儀。由於不合上意而獲罪,出為漳州府通判。
洪武元年八月,上奏言,「祈求天命永遠所在,在於忠厚存心,寬大為政,效法天道,順應人心。雷霆霜雪,只是暫時的不是永遠的。既然浙西已經被平定了,應該減免賦稅。」太祖表揚並採納了他的建議,但是沒有都聽從。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禕與濂為總裁。禕擅長史事,裁汰剔除煩穢,大力修改。修完《元史》後,提拔為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奉召到大本堂教皇子讀書,王禕經明理達,善於開導。皇上召他到殿廷,每次都給他賜坐,從容應答。不久,奉命出使吐蕃,還沒到,就被召回。
洪武五年正月商議詔諭雲南,任命王禕奉召前往。到雲南後詔諭梁王,盡快奉上戶籍冊和地圖給朝廷方面掌管,不然天子很快就將討伐過來。梁王不聽從,並把他安置在偏室內居住。幾天後,又詔諭說:「朝廷考慮到雲南百萬生靈,不忍荼毒於鋒刃。如果你憑借艱險路遠,抵抗大明皇帝的命令,天朝驍勇的將領率領裝備精良的士兵,和你在昆明會戰,到時你後悔都來不及。」梁王被嚇服了,隨即將他改為正館居住。時逢元朝派遣脫脫征軍餉。脫脫說嚇人的話威脅梁王,一定要殺掉王禕。梁王逼不得已交出來了王禕,脫脫想讓王禕屈服於他,王禕怒叱道:「上天要完結你元朝的命,我朝是來取代你元朝。你小小的火把余燼,竟敢和日月證爭明!何況你我都是使臣,我豈能屈服於你!」有人勸脫脫說:「王先生久負盛名,不能殺。」脫脫手一擺說道:「今天就是孔聖人,也沒有情面可講。」王禕回頭說道:「你殺了我,朝廷大軍就將到來,你的禍患不久就要接踵到來。」於是就這樣被殺害了,遇害那天是十二月二十四日。梁王派人去祭奠,收集他所有的衣物入殮。建文年間,王禕的兒子王紳頌揚他父親,朝廷追贈王禕詔贈翰林學士,謚文節。正統年間又改謚忠文,成化年間,下令建立祠堂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