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5年語文浙江高考作文。
題目:
古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則為文急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金代元問好《論詩絕句》卻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文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材料詳細解讀:
1.材料本身的重點詞句及關鍵信息:
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則為文急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文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這則材料前後兩句話中心意思相反。而每句話,都可分為三層來理解:一是觀點態度,是言為心聲,文如其人,還是文章中的聲音失真,要判斷一個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文章,更要觀察他的為人;二是人與文的具體表現,前一句表現為人個性的偏急澄淡與為文的急促悠遠,而後一句第二層具體表現為人與文的趣味問題,即雅俗問題;三是對第一層觀點態度的具體闡述,即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一致,或者是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背離。
2.思考材料可以寫作的角度與立意:
a.側重於談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即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文章的風格即昭示著作者的人品與人格。當然,海風陸老師提醒大家,文章最好不要只論述這一點,而對材料中後一句話的意思避而不談,否則就很難體現出一個高中生該有的思辨性。
b.側重於談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背離,即文章中的聲音失真,要判斷一個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文章,更要觀察他的為人。跟上述角度與立意一樣,文章最好不要只論述這一點,而對材料中前一句話的意思避而不談。
c.綜合前面兩者,談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的是一致的,有的是相背離的。因此,判斷一個人的人品,既要研究他的作品,更要看重他的為人,即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要被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浪漫或高尚所蒙蔽。
d.綜合前面兩者,談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在一個人身上,有時是一致的,有時是相背離的。因此,更多地應該知人論世,看作者作品中所發表的言論是在何種情境下出於何種目的才發表的。
e.超越材料中所給出的「人品與文品」的關系來談,開掘兩者新的關系。比如,文品,將引起一個有良知的作家的反思,進而促進他的人品轉向高尚,轉向個性的從容,轉向趣味的高雅。
f.文以載道,道因文而生,文道相依,自古如此,有高的人品,才有高的文本。但是,卻不能將人品與文品等同而論,希望考生們能將此作為最佳立意。
其實要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首先我們先了解人品與文品的含義。何為人品,思想素質與道德修養歸結一點,落實到每個靈魂深處,就叫人品。而文品指文章的品格和風格,即人品理論的變異與總結的不同階段。應該指出的是,「人品」與「文品」,其中的「品」,應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
可用素材推薦:
1.拜倫: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斗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一。據說他的個性很容易急躁,但他寫作時,往往是非常安靜沉穩地寫作。
2.「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孔子強調「詩教」,認為詩與樂可以對培養人的道德有巨大作用,而孔子的這一切都在其弟子和他一起整理的《論語》中體現,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記錄了下來,正是因為孔子自身對「仁」與「禮」的追求,對「詩教」的追求,他的《論語》,他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乃至現在都有很深刻的影響。
3. 文章《人品和文品》有很多很好的。
人品的說法由來已久,有人稱為人格,有人名為品質,我們本地俚語叫「底」,或者叫「料」。一個人到底有沒有人品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僅憑一個人的言論就能斷定他(她)人品的好壞嗎?特別是網路時代的言論有多少可以反映一個人的人品問題,這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範文:談文品與人品
人們常說「道德文章」,將道德與文章並稱,強調立人對為文的影響,追求文品與人品的統一。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曾經說過:「有德者必有言。」將言語與品德聯系起來,認為德行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言辭的好壞,言辭被認為道德修養的自然流露。漢代揚雄在《法言》中則更形象地描述道:「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認為從作品的格調高低可以直接判斷出作者的品質的高尚與卑下。南朝劉勰在其集大成的文學理論著作《文心雕龍》中也指出:「世遠莫見其面,文輒見其心」。可以說「文如其人」是中國古代文論中影響深遠的命題之一,儼然成為一個格言,一條定律。
的確,縱觀歷史長河,許多偉大的作家都是文品與人品的高度統一。正因為性情高古清正,陶潛唱出了一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遠之歌;正應為憂國憂民心懷天下,杜甫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悲壯的喟嘆;正因為經歷世事滄桑看淡人生起伏,蘇軾寫下了「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深有禪意的詞句。
然而每個命題的都不是無條件成立的,清代葉燮之論:「功名之士,必不能為泉石淡泊之音;輕浮之子,必不能為敦厚大雅之響」中兩個「必」字,就下得過於片面、輕率了。文如其人的說法也不是在所有人身上都能完美的體現。無論中外,文品較高而人品不佳,甚至十分底下者,亦累見不鮮。西晉潘岳性情輕浮急躁,趨炎附勢,曲事權臣賈謐。他常同劣跡昭彰的石崇一起等候賈謐出門後,「望塵而拜」。這樣一個精於逢迎拍馬,阿諛奉承的人卻留下了恬淡高潔,清新淡雅,為人稱贊的《閑居賦》。對此,金代元好問在《論詩絕句》中不禁發出這樣的反問:「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怎信安仁拜路塵。」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說出「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在其著名的《培根論文集》中,論友誼、講人生、談真善美的絕妙好句俯仰可拾。但他卻是一個德行有虧的人,身為大法官,卻公然接受賄賂;為了博得女王好感,而出賣對自己有恩的好友。其文品與人品完全分裂,公然背叛了自己主張。
由此可見,文品與人品既可以和諧統,又有可能全然矛盾。「文如其人」,是我們大多數人美好的願景。我們不能因為文人無行就否定文人的寫作成就,甚至視其作品為洪水猛獸;也不能因為其文學成就而將某位無行文人的一切缺點都掩蓋起來,給他帶上巨大的光環。
錄取啦獨家,轉載請註明出處
『貳』 2015年高考作文滿分是多少分
2015年高考作文滿分一般在50到70分之間,大部分省份高考作文的滿分都是60分,有些專自主命題屬的省份作文分數會高一些,具體的要看地區和試卷類型。例如:
1、高考語文科目既有教育部命題的全國卷,也有不同省份命題的地方卷。不同命題的語文作文滿分也是不同的。一般作文滿分都在50-70分之間。
2、高考作文滿分全國卷是60分,江蘇卷是70分。其它省份自主命題的語文作文滿分也是以60分居多。
高考作文怎麼才能得高分:
作文得高分有幾點:立意、審題、字跡、正能量、文采。
寫作文,就是我們對身邊事物的理解,我們寫作文,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帶入進去,把自己想像為主題,這樣我們寫事情或者是抒發感情的時候,更加的能夠打動人心,讓老師在讀文章的時候,能夠更就加的有感觸,觸動人心呢。
寫的作文最好是要貼近生活中的事實的,不要偏離生活,有和生活貼近,讓人感覺到這篇文章是真實的,這樣的作文才能得高分,有時候根據生活中的實踐,有一些自己的見解,也都可以寫在作文上,有時候自己的結論,可能會讓老師覺的很好,有時候會給你加分,雖然有時候,也會讓老師感覺不好,但是最起碼是不會扣分的。
『叄』 2015年高考語文全國卷平均分難度值是多少
1、全國不同省份高考語文科目的平均分都是不同的,具體分數當地教育考試回院會在官網公布答。
2、2015年四川高考語文平均分:94.66(文科)、95.75(理科)。作文平均分:43.16分。江蘇省94分。語文(文理合在一起)92.5。
『肆』 2015高考全國卷2語文作文題目有幾種寫法
1,2015年高考新課標二卷作文題目為: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字的文章。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後三名候選人。小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為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時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位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這三個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今年的語文作文的三個材料一個是銳意創新,一個是愛崗敬業,踏實肯干,最後一個是為了夢想努力和把美麗都帶給別人。這三個命題的角度和前些年相比都比較務實了一些。往年的題目大多數都是根據材料多角度分析,提煉中心等等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考生的。今年的題目簡潔明了,並且與社會現實結合的更加緊密。
2、文體方面來說,可以寫成記敘文,議論文,但是寫議論文還是具有一定優勢,並且比較容易上手寫作。但是寫出精彩高分的作文需要精巧的構思,對於熟悉的作文立意角度考 生要寫出新意還需要 一些新鮮生動,富有文化底蘊的素材。
3、創新,務實,奉獻是我們當今社會的主題和核心價值觀,我們當今社會目前也正最缺少這三個核心的價值取向,今年的作文題更加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國家的發展更加契合,體現出了今年作文題目務實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