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備好課,提前布置任務. 2、情景教學、游戲教學,人人參與,互動有感. 3、先說後寫回,不限制題材和字數;答 4、當場收作文本,現場批改.學生批改和點評. 5、學生喜歡的話題來寫. 6.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㈡ 如何教好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首先要在平時上好閱讀抄理解課,鼓勵學生多開展有益的閱讀。古人說,功夫在詩外,作文提升之道與此同。
第二是加強作文指導,最好是比較系統地進行從審題、選材、布局等專題之指導,指導者還可多找中考滿分作文,分析與賞析,汲取精華,必有收益。
第三是培養學生養成多寫多練得習慣,鼓勵學生養成寫日記或周記的習慣。拳不離手,曲不離手,多寫是必須的。
㈢ 淺談如何提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
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作文教學是對整個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具有非常專重要的影響,因此,屬每位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都要積極探索,尋找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可以有效促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㈣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周顯光
一、積極地開發課程資源,創造性地運用教材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務之急還是要充分調動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情趣,學有情趣,是學習的潤滑劑。情趣問題是一個簡單而又復雜的老話題,我這里要談的是要調動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情趣,就不能拘泥於現行的初中語文教科書(註:特指人教版的)。我覺得現行的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有一定篇幅的文章沒有或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可讀性,甚至根本就沒有學習的必要性。尤其是對慢慢成熟而又仍然稚嫩的初中生而言,教科書中的一些文章不但難以引發他們的學習情趣,而且久而久之,會讓他們感到上語文課索然無味,學習語文的熱情盪然無存。 誠然,這套教科書傾注了編寫專家們大量的心血,凝聚了他們無窮的智慧。書中的篇目涉及到了古今中外許多的名家名作,各類有代表性的體裁題材文章幾乎應有盡有,而且有些名篇如果不教給學生會讓學生留下終生的缺憾。但我同時也認為這也是在照顧面子編教科書,而這樣照顧「面子」,卻忽視甚至漠視了處在十幾歲這個年齡段特別需要呵護(應有的呵護)的孩子們的內心感受。當然選入教科書的文章肯定不能只顧及初中生的可讀性、情趣性,必須重內涵、重品味及其給人的啟發教益等,這是無疑的,營養是首位的。哲思精深或才華橫溢的古今中外偉大作家的作品肯定要佔一定的比例選入教科書,但一定要精選。而且品味高、內涵深的文章編入教科書必須考慮它的可讀性,不能妥協於編入教科書的各類文章的代表性,而忽略了初中學生閱讀學習的心理承受能力。何況我們今日面對的是誕生在這個傳媒高度發達時代的孩子。他們幾乎是泡在電視、電腦里長大的。 著名特級教師、福州一中的陳同亮老師說,入編課本的文章要經過精心地「過濾」,要十分切合初中學生年齡的心理需求,可以滿足他們自主探究的慾望,在編入非常經典的傳統名篇時,如果不能融入與當代實際情況結合的文章就不能得到學生們的認同。 福建師范大學中文系的孫紹振教授認為語文教材編寫要「盡可能去掉那些機械的教條的扼奪學生個性和心靈的東西」,讓文章的語言、內容等「喚醒他們內心深層的共鳴」。 蘭州某中學教師深有感觸地說,教材要無聲地提醒教師永遠把教育的著眼點放在「人」上而非「書」上。 以毛澤東的《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篇文章為例。毛澤東的詩詞文大氣磅礴,舉世公認,堪移一絕,讀來心潮澎湃,盪氣回腸。特別是作為領袖人物親自寫新聞又有幾人(現在,……都不用親自寫新聞了)。但把《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編入初中語文教科書,有幾個老師愛教的?有幾個學生愛讀的?我問我們學校的幾個老師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有什麼感受,有的老師脫口而出「像『裹腳布』一樣」(當然言重了),有的老師乾脆就說:「我根本就不上的,上了還把學生上糊塗了,新聞不像新聞,通訊不像通訊。」可我們的編者偏偏把它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合編一課,稱作《新聞兩則》,且美其名曰新聞中的「瑰寶」(見課文導語)。說《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新聞中的「瑰寶」,的確當之無愧,令人心悅誠服;視《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為新聞中的「瑰寶」,我真的不願認同,作為新聞,篇幅冗長,特徵不突出。 特別鄭重申明:對一代偉人毛澤東,我是無比崇敬的,而且這種崇敬是一直深埋在骨子裡的。但這篇文章的確不適合初中生的閱讀口味,編入初中語文教科書,很容易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味。 我們肯定不能一味地迎合學生的閱讀口味,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品味,但口味還是要考慮的,沒有口味,學生不愛讀,教師不愛教,營養再好,學生沒有吸收。何況有的文章既沒有口味,也談不上有品味。再說有口味的也未必就沒有品味、沒有營養。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的倪文錦教授說:「語文教材選擇經典文化也並非拒絕生活關懷,經典文化與時代文化是可以並存共處、和諧發展的。」何況名家偉人的文章未必都是經典。 面對初中語文教科書選文中存在的這種現實,我們怎麼辦?當然熱切地盼望著初中語文教科書的編寫專家們更有膽氣、更有智慧地多精選對初中學生能引發深切體驗、產生心靈震撼、既具品味又有口味、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情趣的文章供學生品讀、感悟。 但盼望和等待或許是慢長的,往往也是乏力的。要解決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們力所能及的就是改變我們自己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這一點我們語文學科的優勢更明顯。對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按部就班地、一課一課地、一篇不漏地上到底,當然這並不是隨意性的。人教版的《教師教學用書》(原來叫參考書)在開篇語《致老師們》中也有明示:「使用這套教科書時要改變」「凡編入教科書的都要教給學生,只要有所遺漏,就被認為是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的「觀念」。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跳出樊籬,自主靈活地精選若干篇適宜我們所帶班級學生認知現狀、生活需要的,能引發學生的閱讀情趣的,能激發學生產生心靈共鳴的美文與學生一起品讀、感悟。 示例1:《賣草莓的小女孩》 星期六的早晨,我被檐下紫燕的啾唧聲叫醒。「賣草莓了,很新鮮的草莓。」一陣稚嫩的童聲在風中若隱若現。我心中一喜,時下正是吃草莓的季節。 披衣下樓,在巷口遇到那賣草莓的小女孩。女孩大約八九歲的樣子,從她那破舊的衣服、瘦小的身體和疲憊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她家境的貧苦和生活的艱辛。女孩籃中的草莓還沾著晨露,顯然是剛剛摘下來的,個個顆粒碩大,紅嬌嬌、水靈靈。我問她:「小妹妹,這草莓多少錢一斤?」小女孩回答:「三塊錢一斤,奶奶說草莓是自家長的,不能賣貴。」我憐憫地問:「你爸爸媽媽呢?他們怎麼讓你早早地一個人出來賣東西?」小女孩低聲地說:「我爸去世了,我媽改嫁到很遠的地方去了,我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生了病,我就出來賣了。」 我心中一顫,忙說:「這籃草莓我全買下了。」小女孩卻認真地說:「您還是少買點吧,草莓要吃新鮮的,時間長了不好吃。」我打趣地說:「早一點賣掉了,你就能早些買早點吃。」小女孩嚴肅地對我說:「不,我不買早點吃,奶奶生病沒錢買葯,我要把賣草莓的錢攢下來給奶奶治病。」我誠懇地說:「小姑娘,你這籃草莓我全買下了。我要把它帶到單位分給我的同事吃。」說完,我掏出一百元遞給她。小女孩忙搖搖頭說找不開。我說:「不用找了,拿去給你奶奶買葯吧。」小女孩認真地說:「我奶奶說啦,不能隨便拿人家的東西。」我硬是把錢塞進小女孩的手中,鄭重地說:「孩子,這是叔叔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小女孩很懂事地向我道謝,我說:「你家還有草莓的話,就送到我這兒來吧,我的幾位同事真的很喜歡吃草莓。」小女孩點了點頭。 一連三天,小女孩天天送草莓來,我也全買下了。可到了第四天,小女孩沒有來。我以為小女孩家的地里沒有草莓了,她不會再來了,心裡還有點悵然若失呢。可到第六天,小女孩又來了。這次,她拎來的不是草莓,而是籃雞蛋,我很詫異。小女孩抽泣著說:「我奶奶去世了。臨終前她交代我將我家這唯一的一籃雞蛋送給你。她說你是好人啊,讓我不要忘記你。叔叔,我就要走了,我媽來接我去她那兒上學。謝謝你這幾天來對我的關心。」我連忙從衣袋中拿出一百元往她手裡塞:「這是叔叔留給你的紀念,你收下吧。」小女孩堅辭道:「叔叔這次我真的不能再要了。謝謝,再見了!」說完,她轉身就跑。跑了一段路,小女孩又回過頭來,見我依舊站在風中,就高喊道:「叔叔,我會回來看你的。」我也依依不捨地向她揮了揮手說:「多保重。」 這事已經過去兩年多了,而今又到草莓上市時,看到鮮紅的草莓,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小女孩那瘦小的身影來。賣草莓的小女孩,你在他鄉,還好嗎?(八年級上冊《語文基礎訓練》P.26) 這篇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文章傳達出了人間的純真、純善、純美,極富感染力,一定能引發學生產生強烈的心靈共鳴,也有益於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表達自己較獨特、較真切的情感體驗。 當今學生似乎普遍缺乏施愛、缺乏感恩,應引起我們的特別關注。12月12日,上海復旦大學18名大學生在黃山上探險迷路,一民警(張寧海)為找尋迷路的大學生而不幸墜崖,付出了年僅24歲的生命。事後記者在采訪這些大學生中的代表時,有兩個代表不約而同地僅用「遺憾」來表達對民警不幸墜崖身亡的感受。我沒有去關注網友的評論,但我個人對這些大學生代表僅表「遺憾」表示非常的遺憾、悲哀,甚至氣憤!為了找你們命都賠上了,就用一個「遺憾」來打發?生命在這些大學生心中至少是口中就這么廉價?或許我們不該跟這幫大學們「較真」,或許他們只是有口無心,但此時此刻能這么有口無心嗎?當然我們也倡導說真話,但能讓這樣的「真話」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嗎?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當今這些大學生們如此不懂事呢?難道就沒有我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語文教育,包括語文教科書編寫內容的缺失嗎?
㈤ 淺談如何做好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一、使學生樹立寫作思考的意識
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必須重視學生思考習慣的培養,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可以使學生寫作時思路更流暢,語言表達更清晰,作文層次更分明。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常常有作文表述不清,思維混亂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缺乏思考,寫作時信手拈來,完全為了應付。所以,教師在給學生布置寫作練習時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的寫作思路更明朗,表達更清晰。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例如教師在課堂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時,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不能著急去催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寫、如何寫好作文,明確自己的寫作思路,並在這個基礎上將作文升華。當然,教師也可以將作文訓練安排到課下,讓學生在課下完成作文,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充足的時間內思考並完成作文,而不是隨隨便便地敷衍了事。但是,考試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思考習慣的同時也要適當地提醒學生注意時間,不能讓學生養成拖拉的壞習慣。培養學生寫作提前思考的習慣,就像做數學算數題時先打草稿,這樣的思考不僅可以使學生提高作文質量,提高寫作水平,而且可以使學生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
二、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蘇教版新教材更加重視寫作,在語文測試中作文分數所佔的比例也非常大。但在初中作文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學生作文素材缺乏,文章平淡無奇的現象。因此,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養成摘抄美句的習慣,讓學生准備一個美句摘抄本,把平時在課本上或者在課外書刊上看到的美句摘抄到本子上,可以是詩句,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優秀作文里的句子等等,積累得多了,學生在寫作時自然而然地會將其引用到作文中,使作文表達更加簡潔凝練,富有感染力。例如在學習《冰心詩四首》時,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美句進行摘抄,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仔細選編的,學生摘抄這樣的句子既可以熟悉課本,也可以借鑒這些句子中的寫作手法,並活用到寫作中去。教師也可以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細節,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日記不一定要長篇大論,無可挑剔,但一定要是身邊真實發生過的,蘊含學生豐富情感的。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日記本就成了一個豐富多彩且貼近生活的素材庫,這些素材都是學生自己經歷過、蘊含學生真實情感的,這樣的素材不用刻意去記,學生也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作文中去,提升作文水平。
三、利用朗讀輔助作文教學
科學證明,大聲朗讀可以提高人的記憶力。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朗讀的方式輔助教學,鼓勵學生對教材課文或者優秀作文進行大聲朗讀。大部分中學是設有早讀和晚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這兩個時間點進行課文朗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普通話,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流暢。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仔細斟酌編選出來的,是非常適合學生學習的,朗讀這樣的課文,可以使學生提高對課文的記憶,對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進行學習並應用到寫作中去。初中課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很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別是古詩,如《次北固山下》《赤壁》《過故人庄》《秋詞》等。當然,教師也可以在上課之前進行范讀。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進行范讀,朗讀應該輕快活潑,聲音悠揚,將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通過示範,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引起學生對課文朗讀的興趣。同樣,對優秀作文進行朗讀可以使學生對這些作文中自己可以借鑒的部分進行記憶,並運用到平時的寫作當中。朗讀可以使學生加強記憶,摘抄只能使美句留在摘抄本上,而朗讀帶動學生記憶,可以將這些好的句子刻在學生腦海中,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㈥ 我是怎樣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
作文是人們系統地表達知識和經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作文又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為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一、讓學生從範文中學「仿」作文,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消除畏難情緒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仿」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照範文生搬硬套,例如,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後,可讓學生學習文中在寫作中巧妙運用過渡句的特點,仿寫《從教室到西邊》。學習了《春》一課後,讓學生學習了文章是怎樣通過細心觀察來描寫大自然優美景色的,讓他們仿寫《夏》。實際上學生進行模範性寫作訓練時,創造性思維之光就在其中閃耀。我們常對學生講:世上無難事,作文也是這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說:「只有寫,你才能真正會寫」。一開始不要怕寫不好,只要勤練筆,熟能生巧。二、精心設計作文題目,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在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甚為重要。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會頓生靈感.有了靈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寫,發現問題就改,偶得佳句就用。這樣,「長期觀察,爛熟,寫作水平自然就能提高。
㈦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小說故事情節曲折跌宕、人物形象生動鮮明、環境描寫絢麗多姿,但由 於篇幅較長,加之教師對小說作品梳理簡單,主題詮釋膚淺隨意,從而導致學生難以抓住重點,把握深層內涵,影響了小說教學質量。因此,如何提高小說教學有效 性,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應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問題。對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略談自己的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吃透文本,精心備課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教師首先要深入文本,對文本進行准確、深入、富有個性的解讀。小說、散文、戲劇、詩歌四大文體里,學生對小說的興趣較為濃厚,所以對老師的小說課堂生動教學期望較高,因此,教師課前應該熟悉文本、研透文本,小說教學要設立哪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是什麼,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另外,除了要熟悉文本外還要備好學生,精心設計符合本班學生情況的教案。
二、注重預習,事半功倍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小說往往篇幅宏大、內涵蘊藉、手法多變,短時間內閱讀量大,學生課前如果沒有預習,聽課就顯得被動了,在一堂課內難以兼顧全面。因而學生在上課之前一定要熟讀文本三遍,熟悉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三、巧設情境,渲染氛圍
教師在平時授課時注意情境導入,目的是為了營造一種學生對課文學習的氛圍和一種讓學生去探求問題的慾望,學生有了探求問題的慾望,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就會達到事半功倍。如在教《楊修之死》以前,可以一邊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一邊展示《三國演義》里的人物圖片,用它的雄渾和古樸,為我們翻開三國的歷史畫卷。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刀光劍影下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浮現在我們眼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知人善任的劉備,膽氣豪壯的孫權,英姿颯爽的周瑜……今天讓我們再來結識兩位三國人物--曹操和楊修。如是設置雖然不是很巧妙,卻也能在課文學習前開啟學生對課文中人物形象探討的慾望。
四、抓住情節,分析人物
情節是小說的骨架,人物是小說的核心,教師在授課時要把文章的教學重點放在情節及人物刻畫之上。如《我的叔叔於勒》這篇小說可謂情節跌宕起伏,在教學時,應盡量讓學生講述討論梳理出小說的情節,最好讓學生演繹展示,教師有意無意加以渲染,那麼在對情節。
㈧ 如何突破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困境
摘要: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從目前作文教學現狀得知,當前很多初中學生在作文方面都表示不知如何下筆,及時下筆作文內容也缺乏深意,較為空洞。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和語文教師採取教學策略有著緊密聯系,對此,本文則從多方面分析作文教學策略,望給予語文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全面滲透,初中語文和以往相比也發生較大的變化。語文教師應從語言文字等基礎能力著手,培養學生寫作技巧,從多角度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效率和質量。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
1.學生寫作內容空泛。寫作的目的在於抒發內心真情實感,然而從當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情況得知,很多學生在寫作中存在明顯的假太空和抄襲情況,可以說這種現象違背作文教學目的,更無法真實反映學生內心所想,以致於學生在聽到寫作之後就下意識套用以往所寫內容或抄寫在各種書籍看到的語句,長期以往就失去口頭表達能力。雖然學生可以下筆寫作,然而寫出的內容千篇一律,毫無情感,學生借用這種方式躲避抒發內心情感,那麼寫出的內容自然而然質量低下。
2.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還應用傳統教學思路,即授課時直接說明寫作題目和具體要求,要求學生選擇寫作材料,學生提筆寫作後再整體評講。語文教師占據整個教學過程的分量,雖然指導思路較為清晰,然而形式單一陳舊,學生學習興趣普遍較低,自然而然影響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效率和質量。
3.教學創新意識不足。
大部分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都是求穩心態,因而會限定作文內容和模式,以致於出現寫作內容千篇一律情況。再加上多數語文教師在寫作時都會將作文類型分類且限定模板,之後則要求學生在限定模板中寫作,以致於學生沒有較強的創新意識,長期以往導致寫作模式化。
二、突破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策略
1.設置貼近生活題材,增強學生情感表達。寫作的基礎在於高質量的素材,更是提高寫作質量的關鍵。材料即作者用以提煉和表現文章觀念和事實的內容。優秀的作文除了具備意義深刻的選題,更具備充實的寫作材料。當前初中階段學生處於豐富多彩的生活領域當中,教師就可引導學生觀察社會現象和重視生活體驗,因為真實的的材料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在觀察過程中運用聽覺、觸覺、嗅覺、視覺等多種感官接觸觀察對象,從多個角度觀察對象並運用隨筆、日記、札記等方式記錄,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生活現象,從簡單生活中捕捉光亮,由此感悟和描述生活美好。例如在描寫景物時就可讓學生調動眼睛、耳朵、鼻子等各種感官觀察對象,緊抓描寫對象特點。學生在觀察中應學會嗅覺春天氣息,聆聽春姑娘的呢喃,視覺欣賞五彩斑斕的春色,進而有感情地寫出獨特的春天景象。而在人物描寫作文中則應緊抓描寫對象的外貌特徵、性格特徵等顯著特點,凸顯人物形象,使讀者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描寫並分享作品,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激發寫作興趣。
2.深度優化作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作文教學無法脫離聯想,將其和情感結合能最大限度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運用提問方式引導學生聯想,其中提問是課堂教學常見教學方式,科學有效的問題能最大限度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桃花源記》一課為例,語文教師在講解此課時就沒有按照傳統教學步驟,此篇課文作者描述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人們在這個無憂無慮的世界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但課文也真實反映作者對社會環境失望和迴避社會的不良情緒心理。最後語文教師鼓勵學生想像屬於自己的桃花源記並用文字記錄下來,不僅可以充實寫作內容,也達到活躍學生思維目的。
3.積極拓展學生思維,營造良好寫作氛圍。寫作則是從知識信息從學生傳輸給讀者。信息在流動中得到二次解讀、挖掘和傳播,一定程度深化其價值,為了更好地拓展學生寫作思維,教師可以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因為語文閱讀和作文有著緊密聯系,其中閱讀更是作文的根本。教材中收錄很多經典讀物,應從經典閱讀中挖掘素材為作文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以《成長的煩惱》一課為例,教師在課前就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其分組,之後讓學生從自身角度闡述成長過程中存在的煩惱,小組相互交流,探討其他學生存在的煩惱後找出共同點以及解決措施,之後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成長」為主題寫作,通過結合所學課文進行寫作,這種方式不僅達到拓展學生思維目的,也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提高寫作質量。
三、結語
總之,教育是一個國家不可缺少的組成,更是促進發展之根本大計。初中語文課堂要對學生 表達、聽力、閱讀和寫作等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尤其在作文方面更需要加強聯想結合情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中積累寫作素材,打破作文寫作困境,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㈨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心得
淺議如何進行初中作文分層教學作文在初中語文中考試卷中佔有「半壁江山「,可謂是作文寫得好,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初中學生的作文寫作尤其是初一作文寫作主要是建立在小學作文的模仿寫作基礎上上,雖有一定的寫作基礎和朦朧的寫作意識,但是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寫作,要想讓學生盡快擺脫小學時的幼稚模仿模式,建立自己的成熟寫作模式,從而真正會寫作文,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淺見:首先,對學生進行歸類,並根據學生現有的作文水平以及所處類別進行有目的的培養。分類的依據多種多樣,根據學生興趣的有無可以分為有興趣的和沒興趣的,有興趣的還可以分出興趣較高的和興趣較低的;根據學生的知識面寬窄可以分為知識面寬廣型、知識面狹窄型;根據學生的書寫的水平可以分為美觀、工整、基本工整、潦草:根據學生對於作文題目的理解程度可以分為透徹型和膚淺型;根據學生對於文章的結構的把握上可分為寫作結構完整型、結構不完整型;根據作文內容的充實程度可以分為內容充實型和內容空洞型等等。對學生分出類別以後,一定要與學生溝通,既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所處類別的培養目標,又要打消學生「我是不是不好的學生」「老師是不是不想看我的作文」等等顧慮。我對於我班學生在開學時就採取在不做任何輔助講解的情況,布置一篇作文,根據學生的最真實作文水平進行分類。然後以此進行作文指導。當然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分類也不是越多越好,分類的標准要既有代表性,又要有針對性;既不可為了達成分類這種形式而進行分類,走形式;也不要讓分類的標准過於模糊,將不同問題類型的學生放在一類,降低教學的針對性。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對待學生的第一篇作文,給每一個學生進行准確定位,確定類別,並根據學生在以後的表現適時做出調整。其次,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指導,重在提出改進意見,定期進行檢測並及時反饋。在確定好學生的作文大致水平之後,就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比如對於知識面比較狹窄的同學就要鼓勵他多讀文章多積累;對於書寫較差的學生可以要求每天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練字,爭取潦草的寫到基本工整,基本工整的寫到工整,工整的寫到美觀;對於文題理解不透徹的學生可以多出一些題目,讓他研讀,訓練理解,培養能力;對於結構寫不完整的可以讓他看一看一些典型的首尾呼應的文章,以增強對於文章的整體概念;對於文章內容空洞的同學自然要建議他首先是多積累素材,其次是要善於運用手中的素材。例如關於作文的細部處理上,我的教學心得是文字與情感上的「簡單——復雜」的辯證處理上,細節描寫是要把「簡單的語言復雜化」,就是在細節上詳細描寫,不惜筆墨;情感上的處理應做到「把復雜的情感簡單化」,即是用簡單的語言把復雜的情感表示出來,盡量使用短句,情感表達要清晰、語句要簡短。在進行了指導並提出改進意見後就要結合學生的後續習作情況進行具體講評,根據學生每一次作文的情況製作一個記錄薄,將學生每次的進步和存在情況進行記錄並結合學生的作文及時給與反饋,爭取做到擯棄缺點,固化優點。還可以結合期中期末的考試對學生的作文水平進行階段性檢測,並根據檢測的情況制定下一步的改進或是努力地方向。需要提醒的是講評時要注意以鼓勵性的語言為主,切忌挖苦諷刺。再次,根據學生的作文水平適時調整學生的類別,讓學生始終都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學生作文水平的進步也是不斷表現出來的。當學生能有效完成前一階段的培養目標不再適合原有類別的培養目標時,就需要對學生及時進行調整培養類別,使學生自始至終都有明確的階段性努力目標。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水平的評價可以藉助於大型階段性考試的檢測結果,如期中、期末考試。這樣的考試對於學生作文水平的檢測可能更科學、更合理、更准確。也可以根據每周的作文情況進行總結判斷,每個月進行一次調整。但是最好不要頻繁的調動,以免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