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高中語文作文的名人事跡素材,要勵志的,每個事跡200字左右
1、從「賭局」中領悟父親的良苦用心
有誰統計過,貝克漢姆在球場上到底吸引過多少人的目光?每當這位世界頂級球星的身影出現在球場,無數的尖叫聲立刻響遍全場,相機快門也閃個不停。小貝從3歲就開始踢球,盡管那時還是「玩」球多於「練」球,但父親一直苦心培訓他,頑皮的他漸漸奠定了對足球事業的熱愛。上小學時,小貝跟父親之間甚至還約定了一個常規「賭局」:如果小貝能站在禁區邊不助跑射門,每次把球踢中門柱,就能從父親那兒賺到50個便士。總是贏到零花錢的小貝很開心,直到長大成人後他才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2、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3、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4、從母親那裡受益匪淺
惠普前任女掌門卡莉。菲奧里納曾是男性主導的矽谷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精明強干、堅忍不拔的卡莉曾兩度榮登財富「最有權威的女企業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從小就受母親影響,從母親那裡學到了堅強、博學和熱愛生活,並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於美國得州一個帶有歐洲血統的家庭。父親是聯邦法院的法官,母親則是一位藝術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親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親熱愛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卡莉童年時代隨父母游歷了不少國家,不僅開拓了眼界,更培養了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這對她成為一個有勇氣、有魄力、自信並熱愛生活的人也不無影響。
5、鄧亞萍的勵志故事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經過不懈的努力,鄧亞萍取得了出色的成就,改變了世界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勵志:奮志,集中心思致力於某種事業。漢 班固《白虎通·諫諍》:「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生。」勵志也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大多數人都讀不懂,學不精,進而形成了一個獨立學科「成功學」。勵志學,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慾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失去創造力,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哀。而勵志,便是讓一個人重新煥發起這種力量。勵志,並不是讓弱者取代另一個人成為強者,而是讓一個弱者能與強者比肩,擁有實力相當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即是喚醒一個人的內在創造力。惟有從內心深處展開的力量,用心靈體驗總結出的精華,才是一個人真正獲得尊嚴和自信的途徑。
勵志句子
1、人人心中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揚帆沒人幫你起航,久了就是一片死海;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夢,自己不去做沒人幫你做,久了心中就沒了寄託;人人心中都有一朵花,自己不澆水,沒人幫著芬芳,久了心中會一片荒涼;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愛,你不去珍惜,沒人替你收藏,久了心中就充滿空蕪。記住:一切全靠自己承擔!
2、奔跑著追求目標是一種境界,竭力地挑戰極限是一種快樂。很多時候,累與不累,並不取決於事件本身,而最終取決於我們對事件的心態。我們常常會發現,做自己願意做喜歡「握緊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可是,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當我們終於理解了「舍」的真義,才能將生命活得更充實!
3、行動的聲音,比語言的聲音大百倍,感覺的速度,比語言的速度快百倍。再好走的路不願走,永遠也走不到盡頭;再不好走的路一直走,一定可以走到盡頭。因為一個人有動力,遠勝於有能力。能力還在其次,動力才是最重要的。
❷ 關於時事的作文素材高中
最新時事熱點新聞素材
留學生萬字長文痛斥父母,決裂背後誰對誰錯?
1月,一篇北大畢業的美國留學生寫下的萬字長文在網上熱傳。文章作者王猛(化名)在文中「控訴」父母對他的傷害: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嚴格按父母的喜好和審美來置辦;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數次求助,都沒得到家人支持……父母的過度關愛、肆意操控,導致自己在心理和生活上遭遇一系列問題。王猛還將自己的萬字長文發給一些朋友及同學,希望給已是或即將為人父母的他們一些參考。
僅通過一篇文章,我們無法對事實做出全面且准確的判斷。但這篇萬字長文引發廣泛關注,甚至促使不少網友在父母和孩子間選邊站,其背後彰顯的深層次問題值得思考。
無論是王猛講的肆意操控,還是過度關愛,其深層次問題皆源於代際沖突。想要解決這一沖突,需要家長與子女雙方的努力。作為父母,多一些對教育方式的反思,培養循序漸進的耐心,用引導代替教訓,嘗試理解子女所處的時代環境,尊重子女的意願;作為子女,在成長的積淀中嘗試理解父母的心情,原諒父愛母愛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包容時代在他們身上刻下的烙印……探索超越代際並基於共情的溝通方式,雖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足以給一個家庭帶來和諧的親子關系。
高中語文議論文作文素材摘抄
既然目標是遙遠的地平線,就該多一些冷靜和從容。秋天的累累碩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種;成為大海的一脈熱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也許,付出了汗水,不一定能收獲那個日漸成熟的夢;也許,灑下了熱血,並不一定擁有那片火紅的風景;也許,黑暗中的苦苦掙扎,並不一定迎來燦爛的黎明……。可我並不一味傷感。盡管默默地耕耘,還未聽到生命的回聲,但熱愛生命的我,一定會贏。
❸ 高中語文作文議論文素材,事例
找下實事,然後分類整理一下。或者把平時看過的小文章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其實我們學過的與語文課文也是極好的素材,所以你只要用心整理下就好。這是我的經驗,不知道適不適合你。
❹ 20個高中作文素材加議論的部分
只要是學習語文,那麼寫作文就是必不可少的,關於這些作文的文本還有很多,說明文、記敘文等,那麼到了高中作文就開始寫議論文。
議論文寫作要求
在你剛開始寫高中作文議論文的時候,你一定會發現一些問題,但是你只要克服這些困難你就會明白原來寫議論文這么簡單,只要你抓住論點,對你來講,這是一件沒有困難的事情,只要你的思路比較清晰,相信你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
❺ 初中語文作文議論文素材(名人名言,名人事例)
關於勤學的名言
惟日孜孜,無敢逸豫。 ——《尚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
天將與之,必先苦之;天將毀之,必先累之。 ——劉向
讀書名言: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
——蒲松齡《阿寶》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訓學齋規》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鄭板橋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
——鄒韜奮《韜奮文集》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
——趙樹理
西方讀書名言10則:
我閱讀關於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後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智識。我讀該書的終末,就懂得它的起因。這是我所能介紹給你惟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愛因斯坦
「書籍是人類的編年史,它將整個人類積累的無數豐富的經驗,世世代代傳下去。」
——坎耶里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
——惠普爾
「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
——德伯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托爾斯泰
「優秀的書籍是撫育傑出人才的珍貴乳汁,它作為人類財富保存下來,並為人類生活的進一步發展服務。」
——彌爾頓
「書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尼克拉耶娃
「書是這一代對下一代精神上的遺訓。」
——赫爾岑
❻ 高中語文作文素材積累
作文素材:
1、成功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成功的人生是努力的人生,是無任何遺憾的人生,是目標明確並為之奮斗的人生,是會把握機遇的人生。哈佛大學對於人生成功曾做過科學的系統的調查和驗證,認為人生成功必須具有三大因素:一是宏觀管理能力,二是實際操作能力,三是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其中,前兩者僅佔15-20%,後者佔80-85%。這與我國清華大學曾經做過的調查試驗公式驚人的相似:成功=15%的知識技能+85%的人際關系。這里的人際關系不是指通常的庸俗的人情世態,而是指駕馭人生、調節人生、解決矛盾的能力。
人人都希望成功,但往往把成功看得高不可攀,其實成功的人生是從每一點每一滴做起的,成功離我們很近。要想一步步邁向成功,必須從現在做起,從做到"五會"做起,即會笑、會聽、會說、會做、會想。只要你想成功,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每一天都成功一點點,成功的人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
2、鐵環的寓言
一個鐵環,不小心弄丟了自己的一部分。於是便拚命地尋找失去的那一部分。但由於自己不圓,所以滾得很慢。但正因為如此,它觀賞到了平日里很少注意的花草,並和它們交了朋友。
工夫不負有心人,有一天,它找到了丟失的那一部分。有了它,雖然完美了,但是會跑得很快,再也無法和花草說話……
❼ 高三語文作文素材(高考用的
有一個農村女學生以優異成績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但因交不起學費而苦惱。一家生產健腦口服液的企業願出萬元資助,條件是讓這個學生為他們在電視上做廣告,說是因服了他們生產的補腦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績。這個學生斷然拒絕,因為她家庭貧困,從未喝過什麼補腦液。
一、誠實就是財富
一名成績優異但交不起學費的女大學生,斷然拒絕了一家生產健腦液的企業願出萬元資助但要為其做虛假宣傳廣告的要求,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沒有喝過。「我從來沒有喝過!」這句簡單的話反映了這位女學生誠實潔白的內心世界。
那麼,什麼是誠實呢?我認為誠實就是言行與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現為對人的真誠,也表現在辦事與求知過程中的實事求是。
誠實是做人的根本。每個人都是組成社會整體的細胞,他不可能脫離整體而孤立地存在,這就決定了一個人要在整體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就必須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系。而處理好這種關系的關鍵便是以誠待人。我們都無法想像如何與一個滿嘴假話的人共處;同樣,我們付出自己真誠的同時也會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友誼。而當今,許多人在金錢的沖擊下,為物慾所蔽,為達到個人目的,整日戴著虛假的面具。當他們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時,卻不知已經失去了誠實——這做人的根本,這最寶貴的財富。
誠實是處事的原則。解決問題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認問題的存在和理清問題的脈絡。離開了這一點,就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更談不上把問題解決好。一個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人才可能是一個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實、隱瞞真相就等於一事無成。對於一個要生存、圖發展的人來說,實事求是地對待一切事物就顯得尤為重要。
誠實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徑:我們求取知識的目的就是服務社會,而社會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識,並不是沒有真才實學的高學歷。而誠實便是獲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徑。古今中外,凡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是實事求是的。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成績不好、但他卻勇於提出任何一個別人看來近似愚昧的問題。東晉文學家左思對於自己的文章也有著實事求是的評價。對照他們,我們有些同學作業靠抄襲,考試靠作弊,對於疑難問題,不肯鑽研,強不知以為知。這種行為顯得可悲可笑。愛因斯坦說過:「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並為之奮斗,是人的最高品質之一。」這也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之一。
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黃子孫。我們只有用誠實才能換得友誼,贏得成功,獲得知識。那位誠實的女學生也許無法踏入大學的殿堂,也許一生都很貧窮,但她擁有誠實,從這個意義上說,她便是個富翁——因為,誠實就是財富。
二、 珍惜
人們對於屬於自己的東西往往不甚珍惜,卻總是羨慕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因此人們大都活得很累。
小時候常羨慕那些大人們,整天高高興興,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總不必為明天要交的作業和老師的當堂測驗而擔心,他們可以看電視、看電影、出外郊遊,可我閃卻不行。
長大了卻總是羨慕孩童的時候,羨慕那孩童的幼稚、真純,羨慕他們活得無憂無慮,不必為生活的艱辛而操勞,羨慕他們能在父母愛的海洋里歡快地嬉戲,羨慕他們躺下就睡,哪懂得失眠?
沒錢的時候羨慕那些有錢人,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上哪玩就上哪玩,活得多愜意!他們不會因缺錢而煩惱,不會為了買一套建築模型而駐足窗前、流連忘返。
有錢時卻又羨慕那貧窮的時候,那時多輕松!不會因為錢而擔驚受怕,不會因為錢而找不到真正的友誼。唉,沒錢時的友誼多純潔!
當我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時,從未感到父母有多重要。那時總是厭煩父母的反復嘮叨,總是因父母的約束而大吵大鬧,總是因父母的事事代辦而發脾氣。那時真希望自己一人卻生活,去闖盪。
沒有父母在身邊卻又羨慕那些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們。他們多幸福,時刻都能享受父母無微不至的愛,時刻都能得到父母善意的勸告,好心的幫助。有時真後悔,不該傷父母的心。
朋友在身邊時並沒有覺得這有多重要,心想有沒有朋友,還不是照樣過?
可分離之後,卻倍感無聊寂寞,往日的朋友都遠在他鄉,這里只有孑然一身的我!於是我又羨慕往日朋友間的歡欣。
讓我們珍惜吧!珍惜孩童時的純真;珍惜成年後的成熟;珍惜貧窮時的輕松;珍惜富足後的充裕;珍惜父母的愛,珍惜你闖天下的勇氣;珍惜人生的最寶貴的友誼吧!世上的萬事萬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要因為羨慕那些還不屬於你的東西而厭惡現在屬於你的東西。當我們學會珍惜,我們將會發現,生活原來是這樣美好!
三、 求知的三種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這「三種境界」是分別用三首宋詞的句子寫的!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形容人們在初學階段有如登高望遠,在無限遼闊的知識領域面前打開了眼界,意識到自己學問不足,知識有限。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形容在強烈的求知慾望驅使下,潛心專注,廢寢忘食在學習,身體消瘦了不後悔,臉色憔悴了也值得。
第三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這里借描寫一個青年在元宵節的燈火人群中找到情人的經過,比喻真知得來有個「千網路」的探索和鑽研過程,一旦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會體嘗到莫大的幸福與歡樂。
王國維講的「三種境界」十分形象,合乎無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或知之甚多的學習規律,成為許多人鼓勵自己刻苦學習的座右銘。在實現四化而學習中,每個人都可以用這「三種境界」衡量自己,看看已經進入到哪種「境界」了。
四、 珍惜「今天」
一個人的歷史,可以用「昨天……今天……明天……」這么一個時間表來表示。對於一個革命者來說,回首昨天,應該是問心無愧的;面對今天,應該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應該是信心百倍的。但在這三者之中,我以為更應該珍惜今天,為什麼呢?
「昨日之日不可留」,昨天已經過去了,你能拉它回來嗎?
明天還沒有來到,豈能坐以待之,「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把學習、工作總是往明天推的人,只能落得一事無成它悲切。
可今天呢?只要你想,總是可以抓住的。抓住它甚至可以彌補昨天,准備明天。 義大利的傑出畫家達•芬奇常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安眠。」他正是從抓「今」開始,抓緊了「一生」,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著名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是:你沒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過的那點鍾,是永遠不能返回的。還有人問科學家達爾文:「你一生怎麼做了那麼多的事呢?」他回答道:我從來不認為半個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時間。他們從「一個鍾頭」,「半個小時」抓起,可算是懂得了抓「今」的妙訣。
為了把我國早日建成四個現代化強國,我們今天也有不少善於抓「今」的人。開灤煤礦的侯佔有不是「地球轉一圈,他轉一圈半」嗎?不少工人同志不是「今天干明天的活」,「今年干明年的活」嗎?從這些有成就的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抓「今」的何等之重要!
時光如水,稍縱即逝。董必武同志曾給《中學生》題過這樣一首詩:「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一尋為八尺),古雲„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願它作為一切下決心為革命抓「今」的同志的座右銘。
五、 順境與逆境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人們自古就把「逆境」和「成才」聯系起來,許多人甚至還把「逆境」看成了成才的充分必要條件。據說有一位大學生在研究了許多偉人在「逆境」中的奮斗史後深有感觸,立即向學校申請「下鄉當農民」。大概在他看來,在大學這樣的「順境」中是出不了「偉男」的。 不錯,許多偉人是歷經磨難才有後來的成就的。司馬遷受宮刑後發奮而著《史記》,愛迪生當賣報童而自強不息成為發明大王,更不用提馬克思、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這樣看來,「逆境 成才」的公式似乎成立了。但是,如果人一遇「逆境」就能「成才」,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因家境貧寒而輟學務農的孩子,一生在學術上也無所作為,沒有「成才」呢?為什麼會有許多孩子因父母離異而四處游盪,甚至最終走上犯罪道路呢?
可以這樣說,逆境作為一種客觀外界環境會促使或激勵某些人成才,但逆境既不是成才的充分條件,也不是成才的必要條件。「順境」同樣可以使人成才。比如朱鎔基總理身邊那位年輕的女翻譯朱彤,以她敏捷的反應、清晰的發音、出色的口譯水平贏得了國內外新聞界的交口稱贊。她的父母都是富有經驗的、資深的外語專家。朱彤在這樣家庭中學外語就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不正好說明「順境」也能出人才嗎?
由此可見,能否成才,其根本因素不在於「環境」是「逆」還是「順」,而在於個人的奮斗。「下鄉當農民」後固然有可能「自學成才」,但那種「成才」的機會就一定比「上大學」刻苦學習而成才的機會多嗎? 況且即使自學成才,究其原因,主要也不在於「當農民」而在於「自學」。正如愛迪生成功的關鍵在於「自強不息」而不在於「當賣報童」一樣。
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說過一句話:「別去自找麻煩,麻煩會來找你的。」這句話正是勸我們不必刻意去當農民,尋「逆境」;同時也提醒我們,人的一生隨時會遇上困難和「逆境」,所以更應該珍視眼前的「順境」。
其實,「順境「和」逆境「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順境」,也沒有絕對的「逆境」,任何「順」中包含有「逆」的因素,任何「逆」中都能尋找到「順」的成分。況且順境與逆境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大千世界中,應該說很少有人永遠一帆風順,問題在於無論在什麼樣的境況下,都要採取一種正確的人生態度。同樣處在逆境中,有的人不屈服,不退縮,敢於「扼住命運的咽喉」,變不利為有利,他們成才的概率就高;相反,有的人不努力,不進取,不去和命運搏鬥,如何能夠「成才」呢?換句話說,未成才的人缺少的不是「逆境」而是自強不息的精神。
對於我們現在來說,需要的是拿出十分的奮斗勇氣,接受順境,也不懼怕逆境,努力不息,戰斗不止,終將成才。
❽ 高中作文議論文素材
《唐伯虎潛心學畫》 (學無止境)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可以么,採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