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2013高考語文北京

2013高考語文北京

發布時間:2020-12-25 01:43:06

A. 求2013年北京高考語文卷的參考答案和解析

語文試卷標准答案及解析.pdf" wealth="0" />

B.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向社會公布,公開徵求公眾意見。北京市從2016年高考開始,語文分值由

C

C. 關於2013年北京高考語文閱讀的問題

答案給的內容是可以說通的。那些的確是作者去了紹興之後才有的感受。

針對<浙江的感興>一文第18題第二問。結合原文,總結答案的時候,該概括的區域或者說找答案的地方,你粘貼上來了,這是對了。

第18題一共兩個問,第一問,是概括當地景色特點,概括范圍就是以下兩段:
「這里主要的色澤是黑與白,黑的瓦頂,白的粉牆,沖洗得發白的石板路,連木柱子也是黑的,嚴謹、素凈。然而空間是龐大的,人有足夠的地方可以移動,物件也是厚實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廚房裡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質的生活里有溫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書屋裡,既有嚴厲老師的戒尺,又有那頑皮學童的小小樂園,在門前的石板路下則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靈秀所在,是音樂,是想像力。」

【那第二問就出自接下來的段落:】
「在魯迅的藝術素描里不是也有這樣的黑泥、白石和綠水的配合么?多麼朴質,又彌漫著多大的溫情!你看他用筆何等經濟,總是短短幾句話就勾畫出一個實實在在的人生處境,而同時他又總是把這處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氣氛之內。//他是最嚴格的,有事最溫情的,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敘述也帶有餘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閏土成了我們一切人記憶中的童年好友,他的烏篷船成為我們每個人夢里的航船,他的憂郁、憤怒和嚮往也成為兒代讀者難以排遣的感情。」
【答案:魯迅創作中即使最平常的敘述也富於感染力;魯迅性格中既嚴格又不缺乏溫情的一面。】

那麼答案的道理何在呢?
答案第一點出自前三句,是魯迅的作品特點和功力;第二點出自後一句,是魯迅性格特點。

①「即使最平常的敘述也富於感染力」:這是在做著見到了魯迅文中所描述的景色得到的感想。
在來紹興之前,作者應該是看過魯迅的文章,卻沒見過魯迅文字所描繪的真實景象,他的想法可能就是文中說的前半句「你看他用筆何等經濟,總是短短幾句話」,他是覺得魯迅的敘述太平常,總是短短幾句話,可是,當他本人看到黑泥、白石、綠水的朴質景色的時候,他才覺得,哇!就這么短短的我以前覺得那麼平常的話「就勾畫出一個實實在在的人生處境」,非常寫實,也寫得恰如其分,把這景緻、境況描繪得非常到位。所以他才覺得,這魯迅的敘述是很有感染力的。

②答案第二點「魯迅性格中既嚴格又不缺乏溫情的一面」是根據閱讀答題原理可以總結的,說它對,是答案,我認為是可以的,要不然只有一點作答,答案太單薄,對得分不利,如果是我,不會想太多,直接就是答案第二點。若非要覺得,在作者沒來之前閏土不就是我們記憶中的好友么?烏篷船大家不都也知道么?怎麼能作答呢?
但其實可以這樣解釋,大家早就知道這些內容了,因為都學過,閏土、烏篷船我們都知道。但是對這些內容描寫可能不會很有情感上的共鳴感。甚至有的老師要求嚴格,還需要背誦呢,閏土烏篷船就成了痛苦的回憶,記得是記得,但是不美好。作者在紹興——魯迅的老家感受到了一種實地的美感,領悟到了他語言文字的感染力,他就覺得,再想想他的作品內容,既有針砭時弊喚醒國人,也描繪了不少美景啊,進而感悟到他作品的綜合性甚至性格的綜合性。

===============================

其實說得直白一點,
就可能是以前作者讀魯迅的文章,覺得,這寫的啥玩意兒啊,寫個景寫個事就這么幾乎話,真是一點感覺都沒有啊,都說他好?哪好啊?
後來,他到了紹興,就贊嘆了,這傢伙,雖然寫的少,可還真是那麼回事,寫得真到位,這么幾句話都寫點子上了,的確是這氛圍。——>發現語言描寫感染力
然後他再回想回想,他以前寫的故鄉的那些好多好多亂七八糟的環境啊,人啊,物啊,有閏土,在這里從小一起玩過,還有烏篷船什麼的。原來這傢伙寫的東西里不光是那些批判、揭露劣性根啊,也有溫暖啊。寫出這些東西的人他應該也有感情啊,喜歡家鄉,懷念故人啊。——>發現魯迅性格特點,對魯迅的新認識

================================
【至於你的回答內容,「作者知道了魯迅的寫作特點是與他的家鄉有聯系的」】
不是完全不對,是答案太單薄。只答出了第一點的部分內容。
答案中第一點不光是魯迅的寫作特點是與他的家鄉有聯系的這么簡單,這是停留在表面層次的分析,人家不光有聯系,還寫得很到位,作者是覺得魯迅寫得好。所以算你打中第一點都略有勉強。
標准答案是兩點,完全在文中可以定位到地方,而且其實說來說去說來說去是可以說得通的。
所以就缺了一點唄,不管誰判卷都是按點采分的。如果我判卷,這個問這么答,最多就是一半的分數,手狠一點,就沒有分了。

D. 1972年高考語文北京'

第一部分一、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 活性炭 韜光養晦 冗(rǒng)長 恪(kè)盡職守B. 諧奏曲 咄咄逼人 愴(chuàng)然 怙惡不悛(qǔn)C. 威懾力 暇不掩瑜 攫(jué)取 唾(chuí)手可得D. 笑咪咪 按圖索驥 荒謬(niù) 返璞(pú)歸真【參考答案】 A【試題分析】B項諧奏曲應為協奏曲,怙惡不悛應為quān;C項暇不掩瑜應為瑕不掩瑜,唾手可得應為tuò;D項笑咪咪應為笑眯眯,荒謬應為miù【高考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易錯提醒】受方言影響誤讀的字特別多,【備考提示】注意形近字【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層級為識記 A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 這位明星曾帶給觀眾很多快樂,不少「粉絲」競相模仿他的表演,但這次他因醉酒駕車而觸犯法律的行為卻不足為訓。B. 下午,今年的第一場春雨不期而遇,雖然沒有電視台預報的降水量大,但還是讓京城一直乾燥的空氣變得濕潤了一些。C. 伴著落日的余暉,詩人緩步登上了江邊的這座歷史名樓,極目遠眺,曉霞盡染,鴻雁南飛,江河日下,詩意油然而上。D. 這本應是一場實力相當的比賽,然而北京國安足球隊經過90分鍾與對手的激戰,卻兵不血刃,最終以3:0取得勝利。【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B不期而遇:期:約定時間。沒有約定而遇見。指意外碰見。不合語境。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處。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地壞下去。望文生義。D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不合語境。【高考考點】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易錯提醒】本題較為容易,詞語大多較為常見或者經常練習。【備考提示】使用成語要注意成語的使用對象,詞義的輕重,對一些易望文生義的詞尤其要引起重視。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機違反交通規則或操作不當造成的,交通部門要加強安全宣傳,提高司機的安全意識。B. 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確定將搶救民間木版年畫列為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之一。C. 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區特有的兩棲類珍稀動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發現而得名。D. 食醋富有氨基酸、鈣、磷、鐵和維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膚吸收之後,可改善營養缺乏,促使皮膚美白細膩。【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A句式雜糅,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C不合邏輯,在「發現」前加「被」;D成分殘缺,「改善」缺少賓語。【高考考點】辨析並修改病句。【備考提示】語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結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今年重點考查的是結構性語病,對於這類病句,考生應多從語法角度分析,先壓縮,再看搭配。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達,有錯誤的一項是 A.「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這首詩寫了與楚漢相爭時的項羽有關的事。B.「楓葉四弦秋,棖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勾留江山別離情」,這幅對聯所寫的內容與白居易的《琵琶行》相關。C.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家,他所創作的90多部小說,總名為《人間喜劇》,堪稱法國社會的「網路全書」。D.海明威是美國現代著名作家,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代表作有《老人與海》、《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等。【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浪漫主義文學家應為評判現實主義作家5.在文中①②橫線上填入下列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金沙江大峽谷旁有一座遠近聞名的納西古城。 ① 。是納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們步行了一個多小時,古城出現在前面。 ② ,上面鐫刻者「寶山石頭城」五個大字。A. 1古城建在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2遠遠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門的別具一格B. 1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建著古城2遠遠地就能望見那別具一格的拱形城門C. 1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建著古城2遠遠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門的別具一格D. 1古城建在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2遠遠地就能望見那別具一格的拱形城門【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考查語句的連貫,應從陳述對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到9題。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為而難成者,有難成而易敗者。此四策者,聖人之所獨見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聖人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殺弟之累,齊桓有爭國之名;然而周公以義補缺,桓公以功滅丑,而皆為賢。今以人之小過,掩其大美,則天下無聖王賢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於視,不可灼也;喉中有病,無害於息,不可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勝數,猶之為易也;水激興波,高下相臨,差以尋常,猶之為平。昔者,曹子為魯將兵,三戰不勝,亡地千里。使曹子計不顧後,足不旋踵,刎頸於陳中,則終身為破軍擒將矣。然而曹子不羞其敗,恥而無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戰所亡,一朝而反之,勇聞於天下,功立於魯國。管仲輔公子糾而不能遂,不可謂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難,不可謂勇;束縛桎梏,不諱其恥,不可謂貞。當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於累紲之中,立齊國之政,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捐軀,不顧後圖,豈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論其臣也,不計其大功,總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則失賢之數也。故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鱔鱧鮪,而蜂房不容鵠卵;小形不足以包大體也。 (取材於《淮南子汜論訓》)注釋:①誳:彎曲。②河上:黃河邊,這里指黃河邊的平地。③涔:積水。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有難成而易敗者 敗:毀壞B. 河上之丘冢不可勝數,猶之為易也 易:平坦C. 三戰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這里指收回D. 不計其大功,總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簡略【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 略是「簡要」的意思【高考考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備考提示】要將選項答案帶入到語境中加以分析。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聖人之所獨見而留意也B. 昔者,曹子為魯將兵則終身為破軍擒將矣C. 使曹子計不顧後使管仲出捐軀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論其臣也【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A轉折,卻/順承,就,B 介詞,給,替/動詞,做;D名詞活用作動詞/名詞【高考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以及詞類的活用【備考提示】要把文言虛詞翻譯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能翻譯成同一個詞。聯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系。藉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備考需要夯實課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點實虛詞的含義。8. 下列語句的括弧中是補出詞語,補出後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 目中有疵,不害於視,(則)不可灼也B. 喉中有病,(苟)無害於息,不可鑿也C. 水激興波,高下相臨,差以尋常,(而)猶之為平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難,不可謂勇【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然應為卻,表示轉折關系。【備考提示】勾連前後句,可以確定。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世間之事是極為復雜多樣的,古代聖賢對此有獨到的見解並十分關注。B.代價與成功總是成正比,這在周公、齊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證。C.管仲雖稱不上智、勇、貞,但他仍為齊國的霸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D.評價人物要著眼於大處和長遠,而不能僅看一時的成敗和小的污點。【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在曹子得到印證錯第二部分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30分。10.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5分)熹 竊 觀 古 昔 聖 賢 所 以 教 人 為 學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講 明 義 理 以 修其 身然 後 推 以 及 人 非 徒欲 其 務 記 覽 為 詞 章 以 釣 聲 名 取 利 祿 而 已 也 今人 之 為 學 者 既 反 是矣 然 聖 賢 所以 敬 人之 法 具 存 於 經 有 志 之 士 固 當 熟 讀 深 思 而 問 辨 之(取材於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參考答案】熹竊 觀 古 昔 聖 賢 所 以 教 人 為 學之 意 /莫非 使 之 講 明 義 理/ /以修其 身/ 然 後 推 以 及 /人非 徒 欲 其 務 記 覽/ /為詞 章/ /以釣 聲 名// 取 利 祿 而 已 也/ 今人 之 為 學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聖 賢 所以 敬 人之 法/ /具存 於 經/ 有 志 之 士/ /固當 熟 讀// 深思 而 問 辨 之.【試題分析】單斜線為必斷句處,雙斜線處為可斷可不斷處。【備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點以及具有標志性的虛詞的用法。11.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限選其中4道題)。(8分)①莫春者,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風乎舞雩,詠而歸。 (《論語子路、曾暫、冉有、公西華侍坐》)②鵬之徒於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逍遙游》)3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諸葛亮《出師表》)4銜遠山,吞長江, ,橫無際涯, ,氣象萬千。(范仲淹《岳陽樓記》)5樓船夜雪瓜洲渡, , ,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書憤》)6 ,畢竟東流去。 ,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參考答案】(1)春服既成 浴乎沂 (2)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庶竭弩鈍 攮除奸凶 (4)浩浩湯湯 朝暉夕陰 (5)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6)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余【試題分析】要養成「一字不差」的能力。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13題 示秬秸 張耒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注釋:1秬秸:張耒二子張秬、張秸。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2.(7分)1下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前小序交代了本詩寫作的起因和目的,凸顯了詩作內容的真實性。B.「歌一聲」,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生動形象並富於童趣。C. 賣餅兒衣著單薄,凜冽的寒風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擔憂餅冷難賣。D. 作者在詩的最後,對兩個兒子提出了諄諄告誡,點明了本詩的題旨。【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應為突出賣餅兒起得早。2 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參考答案】要點一:平實,沒有華麗詞藻,明白如話,通俗淺顯。如「捧盤出戶」「市樓東西」等。要點二:有韻味,寫景、敘事,蘊含豐富。如,開篇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對賣餅兒生活際遇的同情和關懷。【試題分析】審准題是解答這道題的關鍵,這道題隱含了兩個要求,平實和有韻味,答題時不可偏廢。13.這首詩是張耒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請對其中的教育內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並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不少於200字)(10分)【參考答案】第一問:教育內容:要點一: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意志堅定,不畏艱辛。要點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恆,勤勉而不懈怠。第二問:要點一,藝術性,以詩誡子,而不是枯燥說教。要點二,形象性,以賣餅兒為榜樣,激勵自己的孩子。【試題分析】要解合文本並有自己的感受。四、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題。 生物能源在我國農村被廣泛使用。直接燃燒秸稈做飯燒水是最普遍的使用方式,但這種方式,資源利用率低,污染嚴重。隨著生物能源技術的發展,利用農村豐富的秸稈資源。為農戶乃至城鎮居民生活提供清潔、高效的生物能源已成為可能。 在A市J庄我們參觀了戶用秸稈氣化爐的使用。這種氣化爐比家用的液化氣罐大不了多少。它通過燃氣管和焦油濾清器接到灶台上。濾清器由兩個串聯的圓柱體小罐(直徑約 10厘米、高約30厘米)組成,能解決氣化過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導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問題,這種氣化爐適用燃料廣泛,秸稈、樹枝、雜草都可粉碎適用。這類燃料的熱值比原煤低一些,但一般原煤燃燒有20%~30%的灰分,而這種爐子的灰分只有2%~3%,一個四口之家,只需一噸秸稈(干物質)就能滿足一年燒水做飯的能源需求。 生物質發電,也是開發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徑。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和生物質氣化發電的技術,目前都比較成熟。國外重點發展的是比較大規模的直燃發電系統,在S縣我們參觀了國家發改委核準的一個直燃發電示範項目,該項目去年並網發電,已穩定運行9個多月,累計發電量達1.5億千瓦時,實現了我國生物質發電規模化發展過程中零的突破。利用生物能源還可直接製取液態燃料,在D縣我們參觀了一個通過秸稈酶解來生產燃料乙醇的示範項目。秸稈本身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如不將他們分離開是沒辦法酶解的。以前用酸解法分離,產生大量廢水,環保問題很難解決,現在用汽爆工藝代替了酸解工藝。汽爆之後,就可利用其中的纖維素進行酶解(酶解所用的纖維素酶是自行研製的),酶解後纖維素就變成了葡萄糖,同時加入酵母,就將葡萄糖變成工業乙醇,然後提純、脫水,就生產出燃料乙醇。汽爆所用燃料,可全部使用秸稈廢渣,兩噸渣子可頂一噸原煤,基本不含硫,很清潔,這個示範項目的幾個關鍵技術已通過中國科學院技術鑒定。農村生物能源供給使用體系的構建,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還很多,但無疑具有廣闊前景。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焦油濾清器的研製,使柴草直接燃燒所產生的灰分遠遠少於原煤。B.我國生物質直燃發電和氣化發電在規模發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C.利用秸稈酶酵解生產燃料乙醇的示範項目所採用的生產工藝利於環保。D.我國農戶,村鎮,縣市能源供給使用體系的構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參考答案】C【易錯提醒】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題肢相對照。【備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轉述內容要與原文內容逐一相對。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後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15.文中談到秸稈酶解生產燃料乙醇有「幾個關鍵技術」請根據文意簡答這是些什麼技術。(5分)【參考答案】汽爆分離技術、酶解過程技術、製造纖維素酶技術、提純脫水技術【高考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備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結構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5分。閱讀下面的作品 ,完成16-19題。祁連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臨其境之前,總以為那裡是黃塵彌漫、闃寂荒涼的,顯然是受了古詩的浸染,「千山空皓雪,萬里盡黃沙」之類的詩句,已經在腦海里扎了根,這次實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來,河西走廊竟是甘肅最富庶的地區,這片鐵馬金戈的古戰場,如今已被國家劃定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當你駐足武威、張掖,一定會為那裡的依依楊柳、森森葦帳、富饒的糧田、豐碩的果園所構成的「江南秀色」所傾倒。當然也不是說,整個河西走廊盡是良疇沃野,它的精華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張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門、敦煌平原。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著祁連山的冰川雪水來維系其綠色生命體系的。祁連雪以其豐美、清冽的乳汁匯成了幾十條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著農田、牧場、果園、林帶,哺育著河西走廊的子孫,一代又一代。祁連山古稱天山,西漢時匈奴人呼「天」為「祁連」,故又名祁連山,一過烏鞘嶺,那靜絕人世、復列天南的一脈巒疊峰,就投影在我們游騁的深眸里,映著淡青色的天光,雪嶺的素潔的脊線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際,一塊塊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對著這雪擎穹宇、雲幻古今的高山麗景,領略著空際瓊瑤的素影清氛,頓覺涼生襟腋,情愫高潔,它使人的內心境界趨向於寧靜、明朗、凈化。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動情,但平心而論,祁連山確也沾了神話和歷史的光。這里難以計數的神話傳聞和層層疊疊的歷史積淀,壓低了祁連山、塗飾了祁連山,豐富了祁連山。在那雲做夢的少年時代,一部《穆天子傳》曾使我如醉如痴,曉夜神馳於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駕入駿馬巡行西北三萬五千里,也想著要去西王母那裡做客。當時把其中的故事都當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無征,誇言寡實」,是後來的事,但祁連山的吸引力並未因之稍減,反而益發強化了,四十餘年的渴慕,近照終於得償,其歡忭之情是難以形容的。旅途中我喜歡吧記憶中的有關故事與眼前的自然景觀相疊合,車過山丹河(即古弱水)時,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會西王母於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後羿過弱水向西王母「請不之葯」的記載,神話傳說匯集著一個民族關於遠古的一切記憶,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思維、情感、體驗以至行動的載體,深入的窺察一個民族以至人類史前的發展軌跡。觀山如讀史,馳車河西走廊,眺望那籠罩南山的一派空濛,彷彿能諦聽到自然、社會、歷史的無聲傾訴,一種源遠流長的歷史的激動和沉甸甸的時間感被呼喚出來,覺得有許多世事已經倏然遠逝,又有多少天涯過客正在匆匆走來,我們這些河西走廊的過客,與祁連雪玲朝夕相對,自然就把它當做了熱門話題,有人形容它像一位儀表堂堂,銀發飄灑的將軍,俯視著蒼茫的大地,守護著千里沃野;有人說祁連雪嶺像一尊聖潔的神祗,壁立千尋,高懸天半,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卻是戀人、摯友般親切,千里長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無往而不是靈山聖雪,目力雖窮而情脈不斷,一種相通相化相親相契的溫情,使造化與心源合一,客觀的自然景物與主觀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滲,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徵世界。也許正是這種類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則徐充軍西北路過河西走廊時,曾寫下詩句:「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甘、青路上,我也即興賦詩,寄情於祁連雪:「依依只有祁連雪,千里相隨照眼明.」 (取材於王充閣的同名散文,有刪改)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A.文章旁徵博引,大量引用神話傳說,並觸及了當下現實,把河西走廊的精華所在與江南相提並論。B.神話傳聞和歷史積淀「壓低」、「塗飾」了祁連山,反映了歷史帶給祁連山以無法擺脫的沉重負擔。C.河西走廊的過客對祁連山的形容之所以見仁見智,是因為雪嶺常被一派空濛籠罩,真相難以認清。D作者在游歷河西走廊的同時,也以戀人、摯友般的心態去貼近祁連山,試圖體驗祁連山的「心史」。E.本文即從空間的視野描述祁連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從時間的角度傳達一種綿長凝重的歷史感。【參考答案】BC17.作者在文章的開關和結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詩句,請分別說明其用意是什麼。(5分)【參考答案】開頭以古詩渲染作者從前的印象,在強烈的對比中反襯現實真相;起筆大氣,在引起下文的同時,也透露出文章特有的書卷氣。 結尾的引用既印證了前文自然景物與生命情感交融的關系,引發作者的詩句來收束文章,同時又以林則徐寂寥無奈的心境映襯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緒。【解題思路】作用類題要注意從內容和寫作手法兩方面來回答。18.作者曾說:「雪」是《祁連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請通讀全文,談談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參考答案】雪是貫徹全文的線索;雪化成水匯成了河流,哺育著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孫;雪賦予祁連山以壯麗景觀;雪充當的是作者抒發思想感情和表達歷史感悟的載體;雪作為生動鮮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於藝術感染力。【解題思路】先要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然後再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寫作手法。19.文中說「觀山如讀史」,作者為什麼這樣說?請聯系你的生活經歷或閱讀體驗,說說從「觀山如讀史」中獲得的啟示。(不少於200字)(10分)【參考答案】第一問,祁連山為當地古往今來的歷史提供了自然條件,歷史文獻中的積淀也賦予祁連山以豐厚的人文內涵,史中有山,山中有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觸發作者的歷史記憶,喚醒了作者的歷史感。第二問略六、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20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鹿特丹世乒賽結束後,師生門一起議論。生甲:太好了,中國對又包攬了全部冠軍,這叫實至名歸,競技體育就得靠實力說話。生乙:但我更願意看見外國選手成功挑戰中國名將,一個國家長期壟斷某項體育比賽的金牌,其實並不利於這一項目的發展。生丙:有人主張中國隊應讓出一兩枚金牌,我不贊成。如果故意輸球,就有違公平競爭的原則和奧林匹克精神。……老師:同學們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僅體現在乒乓球運動上,也適用於其他社會生活領域。要求: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問題不限。【解題思路】審題思路:「材料加導語」是今年作文的最大特色。這些看似孤立於材料之外的部分,既是對材料的解讀也是對考生的提示。同時縮小材料范圍,強化考察力度。有導語的材料作文,導語比材料重要一萬倍!所以這里的三條導語也就意味著三種解讀材料的方向和態度。這里的三個導語均可從正反兩方面下手:學生甲在肯定自身實力的同時,似乎也有些理智的過了頭,只注重一國輸贏的觀點難免顯得不夠宏觀和長遠。學生乙在發揚風格的同時,似乎又過於感性,榮譽不是隨便可以拿來施捨的,並且錯誤的理解了分享的含義。學生丙的觀點看似是站在乙的對立面上,盡管理性卻又與甲不完全一樣。確定了方向與立意,其他的就好辦了。既可以寫邏輯嚴密,有理有據的議論文;亦可以寫以我筆寫我心,源自生活的散文。具體的材料與語言只要符合以上立意,越發揮個人特點越好……

E. 北京市高考語文必背篇目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飢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2.勸學 ——《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煣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3.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4逍遙游——《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 ,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 ,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5鴻門宴——《史記》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 「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庄,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庄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
6出師表——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7.陳情表 ——李密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8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 「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9.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10.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 ,歲在癸丑 ,暮春之初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修禊事也。群賢畢至 ,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一觴一詠 ,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 ,天朗氣清 ,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 ,俯察品類之盛 ,所以游目騁懷 ,足以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 ,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 ,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 ,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 ,靜躁不同 ,當其欣於所遇 ,暫得於己 ,快然自足 ,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隨事遷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 ,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 ,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11.滕王閣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雄州霧列,俊彩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腓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崗巒之體勢。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12師說——韓愈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知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13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14阿房宮賦——杜牧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15岳陽樓記——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6醉翁亭記——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7.赤壁賦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18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F. 求2013北京高考語文滿分作文,急

http://zuowenzx.com/a/gmfeng/13/2013/10443.html
http://zuowenzx.com/a/gmfeng/13/2013/10388.html
http://zuowenzx.com/a/gmfeng/13/2013/10304.html
http://zuowenzx.com/a/gmfeng/13/2013/10303.html
http://zuowenzx.com/a/gmfeng/13/2013/10141.html

G. 2011高考語文北京卷(帶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一、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 活性炭 韜光養晦 冗(rǒng)長 恪(kè)盡職守
B. 諧奏曲 咄咄逼人 愴(chuàng)然 怙惡不悛(qǔn)
C. 威懾力 暇不掩瑜 攫(jué)取 唾(chuí)手可得
D. 笑咪咪 按圖索驥 荒謬(niù) 返璞(pú)歸真
【參考答案】 A
【試題分析】B項諧奏曲應為協奏曲,怙惡不悛應為quān;C項暇不掩瑜應為瑕不掩瑜,唾手可得應為tuò;D項笑咪咪應為笑眯眯,荒謬應為miù
【高考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
【易錯提醒】受方言影響誤讀的字特別多,
【備考提示】注意形近字
【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層級為識記 A

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 這位明星曾帶給觀眾很多快樂,不少「粉絲」競相模仿他的表演,但這次他因醉酒駕車而觸犯法律的行為卻不足為訓。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場春雨不期而遇,雖然沒有電視台預報的降水量大,但還是讓京城一直乾燥的空氣變得濕潤了一些。
C. 伴著落日的余暉,詩人緩步登上了江邊的這座歷史名樓,極目遠眺,曉霞盡染,鴻雁南飛,江河日下,詩意油然而上。
D. 這本應是一場實力相當的比賽,然而北京國安足球隊經過90分鍾與對手的激戰,卻兵不血刃,最終以3:0取得勝利。
【參考答案】A
【試題分析】B不期而遇:期:約定時間。沒有約定而遇見。指意外碰見。不合語境。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處。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地壞下去。望文生義。D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不合語境。
【高考考點】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
【易錯提醒】本題較為容易,詞語大多較為常見或者經常練習。
【備考提示】使用成語要注意成語的使用對象,詞義的輕重,對一些易望文生義的詞尤其要引起重視。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機違反交通規則或操作不當造成的,交通部門要加強安全宣傳,提高司機的安全意識。
B. 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確定將搶救民間木版年畫列為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之一。
C. 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區特有的兩棲類珍稀動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發現而得名。
D. 食醋富有氨基酸、鈣、磷、鐵和維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膚吸收之後,可改善營養缺乏,促使皮膚美白細膩。
【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A句式雜糅,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C不合邏輯,在「發現」前加「被」;D成分殘缺,「改善」缺少賓語。
【高考考點】辨析並修改病句。
【備考提示】語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結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今年重點考查的是結構性語病,對於這類病句,考生應多從語法角度分析,先壓縮,再看搭配。

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達,有錯誤的一項是
A.「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這首詩寫了與楚漢相爭時的項羽有關的事。
B.「楓葉四弦秋,棖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勾留江山別離情」,這幅對聯所寫的內容與白居易的《琵琶行》相關。
C.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家,他所創作的90多部小說,總名為《人間喜劇》,堪稱法國社會的「網路全書」。
D.海明威是美國現代著名作家,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代表作有《老人與海》、《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等。
【參考答案】C
【試題分析】浪漫主義文學家應為評判現實主義作家
5.在文中①②橫線上填入下列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金沙江大峽谷旁有一座遠近聞名的納西古城。 ① 。是納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們步行了一個多小時,古城出現在前面。 ② ,上面鐫刻者「寶山石頭城」五個大字。
A. 1古城建在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
2遠遠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門的別具一格
B. 1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建著古城
2遠遠地就能望見那別具一格的拱形城門
C. 1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建著古城
2遠遠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門的別具一格
D. 1古城建在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
2遠遠地就能望見那別具一格的拱形城門
【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考查語句的連貫,應從陳述對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
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到9題。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為而難成者,有難成而易敗者。此四策者,聖人之所獨見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聖人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殺弟之累,齊桓有爭國之名;然而周公以義補缺,桓公以功滅丑,而皆為賢。今以人之小過,掩其大美,則天下無聖王賢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於視,不可灼也;喉中有病,無害於息,不可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勝數,猶之為易也;水激興波,高下相臨,差以尋常,猶之為平。昔者,曹子為魯將兵,三戰不勝,亡地千里。使曹子計不顧後,足不旋踵,刎頸於陳中,則終身為破軍擒將矣。然而曹子不羞其敗,恥死而無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戰所亡,一朝而反之,勇聞於天下,功立於魯國。管仲輔公子糾而不能遂,不可謂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難,不可謂勇;束縛桎梏,不諱其恥,不可謂貞。當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於累紲之中,立齊國之政,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軀,不顧後圖,豈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論其臣也,不計其大功,總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則失賢之數也。故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鱔鱧鮪,而蜂房不容鵠卵;小形不足以包大體也。
(取材於《淮南子•汜論訓》)
注釋:①誳:彎曲。②河上:黃河邊,這里指黃河邊的平地。③涔:積水。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有難成而易敗者 敗:毀壞
B. 河上之丘冢不可勝數,猶之為易也 易:平坦
C. 三戰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這里指收回
D. 不計其大功,總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簡略
【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 略是「簡要」的意思
【高考考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備考提示】要將選項答案帶入到語境中加以分析。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聖人之所獨見而留意也
B. 昔者,曹子為魯將兵
則終身為破軍擒將矣
C. 使曹子計不顧後
使管仲出死捐軀
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論其臣也
【參考答案】C
【試題分析】A轉折,卻/順承,就,B 介詞,給,替/動詞,做;D名詞活用作動詞/名詞
【高考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以及詞類的活用
【備考提示】要把文言虛詞翻譯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能翻譯成同一個詞。聯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系。藉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備考需要夯實課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點實虛詞的含義。

8. 下列語句的括弧中是補出詞語,補出後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目中有疵,不害於視,(則)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苟)無害於息,不可鑿也
C. 水激興波,高下相臨,差以尋常,(而)猶之為平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難,不可謂勇
【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然應為卻,表示轉折關系。
【備考提示】勾連前後句,可以確定。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世間之事是極為復雜多樣的,古代聖賢對此有獨到的見解並十分關注。
B.代價與成功總是成正比,這在周公、齊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證。
C.管仲雖稱不上智、勇、貞,但他仍為齊國的霸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D.評價人物要著眼於大處和長遠,而不能僅看一時的成敗和小的污點。
【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在曹子得到印證錯

第二部分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30分。
10.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5分)
熹 竊 觀 古 昔 聖 賢 所 以 教 人 為 學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講 明 義 理 以 修其 身然 後 推 以 及 人 非 徒欲 其 務 記 覽 為 詞 章 以 釣 聲 名 取 利 祿 而 已 也 今人 之 為 學 者 既 反 是矣 然 聖 賢 所以 敬 人之 法 具 存 於 經 有 志 之 士 固 當 熟 讀 深 思 而 問 辨 之
(取材於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
【參考答案】熹竊 觀 古 昔 聖 賢 所 以 教 人 為 學之 意 /莫非 使 之 講 明 義 理/ /以修其 身/ 然 後 推 以 及 /人非 徒 欲 其 務 記 覽/ /為詞 章/ /以釣 聲 名// 取 利 祿 而 已 也/ 今人 之 為 學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聖 賢 所以 敬 人之 法/ /具存 於 經/ 有 志 之 士/ /固當 熟 讀// 深思 而 問 辨 之.

【試題分析】單斜線為必斷句處,雙斜線處為可斷可不斷處。
【備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點以及具有標志性的虛詞的用法。

11.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限選其中4道題)。(8分)
①莫春者,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風乎舞雩,詠而歸。 (《論語•子路、曾暫、冉有、公西華侍坐》)
②鵬之徒於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莊子•逍遙游》)
3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諸葛亮《出師表》)
4銜遠山,吞長江, ,橫無際涯, ,氣象萬千。
(范仲淹《岳陽樓記》)
5樓船夜雪瓜洲渡, , ,鏡中衰鬢已先斑。
(陸游《書憤》)
6 ,畢竟東流去。 ,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參考答案】(1)春服既成 浴乎沂 (2)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庶竭弩鈍 攮除奸凶 (4)浩浩湯湯 朝暉夕陰 (5)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6)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余
【試題分析】要養成「一字不差」的能力。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13題
示秬秸
張耒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注釋:1秬秸:張耒二子張秬、張秸。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1下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前小序交代了本詩寫作的起因和目的,凸顯了詩作內容的真實性。
B.「歌一聲」,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生動形象並富於童趣。
C. 賣餅兒衣著單薄,凜冽的寒風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擔憂餅冷難賣。
D. 作者在詩的最後,對兩個兒子提出了諄諄告誡,點明了本詩的題旨。
【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應為突出賣餅兒起得早。
2 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要點一:平實,沒有華麗詞藻,明白如話,通俗淺顯。如「捧盤出戶」「市樓東西」等。
要點二:有韻味,寫景、敘事,蘊含豐富。如,開篇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對賣餅兒生活際遇的同情和關懷。
【試題分析】審准題是解答這道題的關鍵,這道題隱含了兩個要求,平實和有韻味,答題時不可偏廢。
13.這首詩是張耒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請對其中的教育內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並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不少於200字)(10分)
【參考答案】第一問:教育內容:要點一: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意志堅定,不畏艱辛。要點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恆,勤勉而不懈怠。
第二問:要點一,藝術性,以詩誡子,而不是枯燥說教。要點二,形象性,以賣餅兒為榜樣,激勵自己的孩子。
【試題分析】要解合文本並有自己的感受。
四、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題。
生物能源在我國農村被廣泛使用。直接燃燒秸稈做飯燒水是最普遍的使用方式,但這種方式,資源利用率低,污染嚴重。隨著生物能源技術的發展,利用農村豐富的秸稈資源。為農戶乃至城鎮居民生活提供清潔、高效的生物能源已成為可能。
在A市J庄我們參觀了戶用秸稈氣化爐的使用。這種氣化爐比家用的液化氣罐大不了多少。它通過燃氣管和焦油濾清器接到灶台上。濾清器由兩個串聯的圓柱體小罐(直徑約 10厘米、高約30厘米)組成,能解決氣化過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導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問題,這種氣化爐適用燃料廣泛,秸稈、樹枝、雜草都可粉碎適用。這類燃料的熱值比原煤低一些,但一般原煤燃燒有20%~30%的灰分,而這種爐子的灰分只有2%~3%,一個四口之家,只需一噸秸稈(干物質)就能滿足一年燒水做飯的能源需求。
生物質發電,也是開發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徑。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和生物質氣化發電的技術,目前都比較成熟。國外重點發展的是比較大規模的直燃發電系統,在S縣我們參觀了國家發改委核準的一個直燃發電示範項目,該項目去年並網發電,已穩定運行9個多月,累計發電量達1.5億千瓦時,實現了我國生物質發電規模化發展過程中零的突破。
利用生物能源還可直接製取液態燃料,在D縣我們參觀了一個通過秸稈酶解來生產燃料乙醇的示範項目。秸稈本身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如不將他們分離開是沒辦法酶解的。以前用酸解法分離,產生大量廢水,環保問題很難解決,現在用汽爆工藝代替了酸解工藝。汽爆之後,就可利用其中的纖維素進行酶解(酶解所用的纖維素酶是自行研製的),酶解後纖維素就變成了葡萄糖,同時加入酵母,就將葡萄糖變成工業乙醇,然後提純、脫水,就生產出燃料乙醇。汽爆所用燃料,可全部使用秸稈廢渣,兩噸渣子可頂一噸原煤,基本不含硫,很清潔,這個示範項目的幾個關鍵技術已通過中國科學院技術鑒定。
農村生物能源供給使用體系的構建,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還很多,但無疑具有廣闊前景。

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焦油濾清器的研製,使柴草直接燃燒所產生的灰分遠遠少於原煤。
B.我國生物質直燃發電和氣化發電在規模發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利用秸稈酶酵解生產燃料乙醇的示範項目所採用的生產工藝利於環保。
D.我國農戶,村鎮,縣市能源供給使用體系的構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參考答案】C
【易錯提醒】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題肢相對照。
【備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轉述內容要與原文內容逐一相對。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後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

15.文中談到秸稈酶解生產燃料乙醇有「幾個關鍵技術」請根據文意簡答這是些什麼技術。(5分)
【參考答案】汽爆分離技術、酶解過程技術、製造纖維素酶技術、提純脫水技術
【高考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備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結構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5分。閱讀下面的作品 ,完成16-19題。
祁連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臨其境之前,總以為那裡是黃塵彌漫、闃寂荒涼的,顯然是受了古詩的浸染,「千山空皓雪,萬里盡黃沙」之類的詩句,已經在腦海里扎了根,這次實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來,河西走廊竟是甘肅最富庶的地區,這片鐵馬金戈的古戰場,如今已被國家劃定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當你駐足武威、張掖,一定會為那裡的依依楊柳、森森葦帳、富饒的糧田、豐碩的果園所構成的「江南秀色」所傾倒。
當然也不是說,整個河西走廊盡是良疇沃野,它的精華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張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門、敦煌平原。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著祁連山的冰川雪水來維系其綠色生命體系的。祁連雪以其豐美、清冽的乳汁匯成了幾十條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著農田、牧場、果園、林帶,哺育著河西走廊的子孫,一代又一代。
祁連山古稱天山,西漢時匈奴人呼「天」為「祁連」,故又名祁連山,一過烏鞘嶺,那靜絕人世、復列天南的一脈巒疊峰,就投影在我們游騁的深眸里,映著淡青色的天光,雪嶺的素潔的脊線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際,一塊塊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對著這雪擎穹宇、雲幻古今的高山麗景,領略著空際瓊瑤的素影清氛,頓覺涼生襟腋,情愫高潔,它使人的內心境界趨向於寧靜、明朗、凈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動情,但平心而論,祁連山確也沾了神話和歷史的光。這里難以計數的神話傳聞和層層疊疊的歷史積淀,壓低了祁連山、塗飾了祁連山,豐富了祁連山。在那雲做夢的少年時代,一部《穆天子傳》曾使我如醉如痴,曉夜神馳於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駕入駿馬巡行西北三萬五千里,也想著要去西王母那裡做客。當時把其中的故事都當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無征,誇言寡實」,是後來的事,但祁連山的吸引力並未因之稍減,反而益發強化了,四十餘年的渴慕,近照終於得償,其歡忭之情是難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歡吧記憶中的有關故事與眼前的自然景觀相疊合,車過山丹河(即古弱水)時,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會西王母於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後羿過弱水向西王母「請不死之葯」的記載,神話傳說匯集著一個民族關於遠古的一切記憶,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思維、情感、體驗以至行動的載體,深入的窺察一個民族以至人類史前的發展軌跡。
觀山如讀史,馳車河西走廊,眺望那籠罩南山的一派空濛,彷彿能諦聽到自然、社會、歷史的無聲傾訴,一種源遠流長的歷史的激動和沉甸甸的時間感被呼喚出來,覺得有許多世事已經倏然遠逝,又有多少天涯過客正在匆匆走來,我們這些河西走廊的過客,與祁連雪玲朝夕相對,自然就把它當做了熱門話題,有人形容它像一位儀表堂堂,銀發飄灑的將軍,俯視著蒼茫的大地,守護著千里沃野;有人說祁連雪嶺像一尊聖潔的神祗,壁立千尋,高懸天半,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卻是戀人、摯友般親切,千里長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無往而不是靈山聖雪,目力雖窮而情脈不斷,一種相通相化相親相契的溫情,使造化與心源合一,客觀的自然景物與主觀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滲,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徵世界。
也許正是這種類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則徐充軍西北路過河西走廊時,曾寫下詩句:「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甘、青路上,我也即興賦詩,寄情於祁連雪:「依依只有祁連雪,千里相隨照眼明.」
(取材於王充閣的同名散文,有刪改)

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旁徵博引,大量引用神話傳說,並觸及了當下現實,把河西走廊的精華所在與江南相提並論。
B.神話傳聞和歷史積淀「壓低」、「塗飾」了祁連山,反映了歷史帶給祁連山以無法擺脫的沉重負擔。
C.河西走廊的過客對祁連山的形容之所以見仁見智,是因為雪嶺常被一派空濛籠罩,真相難以認清。
D作者在游歷河西走廊的同時,也以戀人、摯友般的心態去貼近祁連山,試圖體驗祁連山的「心史」。
E.本文即從空間的視野描述祁連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從時間的角度傳達一種綿長凝重的歷史感。
【參考答案】BC
17.作者在文章的開關和結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詩句,請分別說明其用意是什麼。(5分)
【參考答案】開頭以古詩渲染作者從前的印象,在強烈的對比中反襯現實真相;起筆大氣,在引起下文的同時,也透露出文章特有的書卷氣。
結尾的引用既印證了前文自然景物與生命情感交融的關系,引發作者的詩句來收束文章,同時又以林則徐寂寥無奈的心境映襯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緒。
【解題思路】作用類題要注意從內容和寫作手法兩方面來回答。
18.作者曾說:「雪」是《祁連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請通讀全文,談談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
【參考答案】雪是貫徹全文的線索;雪化成水匯成了河流,哺育著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孫;雪賦予祁連山以壯麗景觀;雪充當的是作者抒發思想感情和表達歷史感悟的載體;雪作為生動鮮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於藝術感染力。
【解題思路】先要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然後再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寫作手法。
19.文中說「觀山如讀史」,作者為什麼這樣說?請聯系你的生活經歷或閱讀體驗,說說從「觀山如讀史」中獲得的啟示。(不少於200字)(10分)
【參考答案】第一問,祁連山為當地古往今來的歷史提供了自然條件,歷史文獻中的積淀也賦予祁連山以豐厚的人文內涵,史中有山,山中有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觸發作者的歷史記憶,喚醒了作者的歷史感。
第二問略
六、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
20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賽結束後,師生門一起議論。
生甲:太好了,中國對又包攬了全部冠軍,這叫實至名歸,競技體育就得靠實力說話。
生乙:但我更願意看見外國選手成功挑戰中國名將,一個國家長期壟斷某項體育比賽的金牌,其實並不利於這一項目的發展。
生丙:有人主張中國隊應讓出一兩枚金牌,我不贊成。如果故意輸球,就有違公平競爭的原則和奧林匹克精神。
……
老師:同學們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僅體現在乒乓球運動上,也適用於其他社會生活領域。
要求: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問題不限。
【解題思路】審題思路:「材料加導語」是今年作文的最大特色。這些看似孤立於材料之外的部分,既是對材料的解讀也是對考生的提示。同時縮小材料范圍,強化考察力度。有導語的材料作文,導語比材料重要一萬倍!所以這里的三條導語也就意味著三種解讀材料的方向和態度。
這里的三個導語均可從正反兩方面下手:
學生甲在肯定自身實力的同時,似乎也有些理智的過了頭,只注重一國輸贏的觀點難免顯得不夠宏觀和長遠。
學生乙在發揚風格的同時,似乎又過於感性,榮譽不是隨便可以拿來施捨的,並且錯誤的理解了分享的含義。
學生丙的觀點看似是站在乙的對立面上,盡管理性卻又與甲不完全一樣。
確定了方向與立意,其他的就好辦了。既可以寫邏輯嚴密,有理有據的議論文;亦可以寫以我筆寫我心,源自生活的散文。具體的材料與語言只要符合以上立意,越發揮個人特點越好……

H. 2013北京高考語文狀元作文欣賞"你未嫁我未娶"

張無忌放棄了江湖與江山

他把幸福給了趙敏

卻把牽掛給了小昭

把漂泊給了蛛兒

把憾恨給了芷若……

楊過和小龍女最終做了神仙眷侶

也許他知道,也許他不知道

也許他裝作不知道

程英和陸無雙為他負盡青春拋盡韶華

郭襄為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

也許他記得,也許他不記得

曾經有一個叫公孫綠萼的姑娘把一生停駐在他一剎那的目光里,

而他所能給的,也只能是一曲清簫、三枚金針或者某一刻的眷顧而已。。。。。。

這世間,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江湖……

我們曾經深深地愛過一些人

愛的時候,把朝朝暮暮當作天長地久

把繾綣一時當作被愛了一世

於是承諾,於是奢望執子之手,幸福終老

然後一切消失了,然後我們終於明白

天長地久是一件多麼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幸福是一種多麼玄妙多麼脆弱的東西

也許愛情與幸福無關

也許這一生最終的幸福與心底最深處的那個人無關

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牽住誰的手,一生細水長流地把風景看透。

其實承諾並沒有什麼,不見了也不算什麼

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歸宿

我們學著看淡,學著不強求

學著深藏,把你深深埋藏

藏到歲月的煙塵企及不到的地方……

只是,只是為什麼在某個落雨的黃昏

在某個寂寂的夜裡你還是隱隱地在我心裡淡入、淡出

淡出、淡入,拿不走,抹不掉。

阿朱如花的笑靨正在青石橋旁小鏡湖邊漸漸凋零

喬峰在滂沱的夜雨中淚雨也滂沱

你給我保護,我還你祝福

你英雄好漢需要抱負

可你欠我幸福,拿什麼來彌補!

陳家洛不願負天下人,便負紅顏。

一個為他香消玉殞,一個因他寂寞餘生,

也許他的命運早早已是註定。

終是塞上牛羊空許約。

空許約,空許約,幸福永遠未完成……

我多麼想和你有一個深深的擁抱之後,轉身離去。

情深未變卻寒盟

終究差了那麼一點點

幸福轉眼消逝

從此一個人,日日自己關門

一個人熄燈

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只不過寒冷的夜裡少了一個人的溫暖

人有時候,總在失去時才後知後覺,一些人,一些事,以為只是生命中一抹浮雲,以為可以從此相忘於江湖,卻在別離之際發現,那些過往原來早已紮根在心底,拿不掉,抹不去。

眷戀的人,給不了你承諾,於是你終於明白,幸福是一件多麼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可是為何仍要飛蛾撲火,執著一生?也許就如李莫愁時常低吟的那樣: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世界上最復雜的東西,一個人又如何能想的透徹?

有一個人,教會你如何去愛了,但是,他卻不愛你了。

有一個人,你一直在等他,他卻忘記了你。

有一個人,他想離開了,你卻沒有絲毫挽留,因為你漸漸明白,挽留是沒有用的,你能給的,只有自由。

你以為只要走的很瀟灑,就不會有太多的痛苦,就不會有留戀,可是,為什麼在喧鬧的人群中會突然沉默下來,為什麼聽歌聽到一半會突然哽咽不止。你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麼,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麼,腦海里揮之不去的,都是過往的倒影。

愛你的人,對你的要求很少,可以在很想你的時候看看你,可以在寂寞的時候和你說句話,這就是她所有的幸福。

如果因為執念而作出倉促的決定,可以離開,但請不要走遠,不要急著為彼此定性,不要急著分清界限, 回頭看看,她是否還在。

在愛情里,如果兩人都很被動,一段美好的姻緣不免在時間的摧殘下消磨殆盡,並不是兩個人不適合,而是雙方都習慣於等待,等待對方先主動,沒有耐心的人於是選擇離開,最後徒留遺憾。

所以,愛是有來生的,就像不滅的火種,只需加點乾柴,它依舊能發出奪目的火光。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多情老得早,此情待可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幾米說:

當你喜歡我的時候,我不喜歡你

當你愛上我的時候,我喜歡上你

當你離開我的時候,我卻愛上你

是你走的太快,還是我跟不上你的腳步?

我們錯過了諾亞方舟,錯過了泰坦尼克號,錯過了一切驚險與不驚險,我們還要繼續錯過

但是,請允許我說這樣自私的話

多年後

你若未娶

我若未嫁

那我們能不能在一起

記住,你欠我的幸福!!!

I. 2013北京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出自哪裡

閱讀下面的抄對話,按要求作文襲。

科學家:假如愛迪生來21世紀生活一個星期,最讓他感到新奇的會是什麼呢?

文學家:我想,手機會不會讓他感到不可思議呢?

科學家:我同意。手機是信息時代的一個標志物,簡直稱得上是一部掌中電腦,豐富的功能一定會讓這位大發明家感到新奇。

文學家:手機的廣泛應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觀念意識,或許這也是愛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學家與文學家各自對手機的看法,引發了你哪些思考、想像?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這段對話正是今年5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北大展開的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中的片段,著名書畫家范曾主持。

兩個多小時中,三位大家對話精彩紛呈,處處閃爍著人生智慧和思想之光。他們對科學與文學、天才與成功、真情與妙悟、「中國夢」以及誠與德、勤與拙等問題的思考和解答,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J. 2013年11月,北京市教委宣布高考將作出重大改革.語文.,英語,文綜,理綜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4分)
材料一:2013年11月,北京市教委宣布高考將版作出重大權改革。語文、英語、文綜、理綜的分值都將改變,其中,語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語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20分
材料二:育英學校語文教師張淑旋認為,此次語文考試權重的增加與課程改革的方向不謀而合,尤其是高考語文命題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這一條,與課
改中重視對傳統文化傳承的要求十分吻合。現在學生和家長對於英語的重視程度要遠大於語文,這與語文的學習很難在短期內看出成效不無關系。但是,張淑旋老師
認為,語文的學習不應該只停留在認字和簡單應用的層面,文化的傳承才是核心。
①、探索材料二,概括張淑旋老師對於語文考試權重增加的看法。(2分)

②、對於語文科考試分值的增加,請你從學生的角度說說你的看法。(2分)
回答如下:1、語文是一個中國人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須的一門技能,熟練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值得重視。
2、我認為是可以的,這樣以後可以加強對國家的基本語言--中文的學習,掌握語言的基本功,當然英語等其他科目也要學好。

與2013高考語文北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
© Arrange www.teachbao.com 2012-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