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2006年高考浙江卷語文答案!〔只需要文本信息,不要網址聯接〕
06高考語文試題 浙江
作者:liumiaoil 提交日期:2006-7-23 17:36:00
06高考語文試題 浙江
一、(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A.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jùn)永的哲言,或要我恪(kè)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逝之後,她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B.在褻(xiè)瀆一切、消費一切的氛(fēn)圍中,精典正在被調侃、嘲諷、戲說所清解,人們心中只殘留下少得可憐的一點美好回憶。
C.這番話不免羅嗦,但是我們原在咬文嚼(jué)字,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zhuó)文字的分量,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D.在雨中,盡情敞開自己的心扉,讓雨淋濕是多麼愜(qiè)意啊!然而許多人在美麗的雨天卻成了匆匆過客,忘了咂(zā)摸品味一下自然賦予的香茗。
2.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我掉首東顧,只見雲霧彌漫,山巒隱現,絢爛的彩霞竟然已經渺無 !
②故鄉的小溪永遠在我的心中靜靜流淌,輕輕私語, 我精神的撫慰。
③中韓圍棋再度交鋒,韓國隊實力不可小覷,中國隊的水平 高超,行家估計中國隊勝率較大。
A.蹤跡 給予 越發 B.蹤跡 給以 更加
C.蹤影 給予 更加 D.蹤影 給以 越發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句是
A.馬大嫂為人熱情,工作兢兢業業,總是不勝其煩地為小區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終於登上了魂牽夢縈的黃山,奇松異石、流雲飛瀑宛然在目,令人贊嘆不已。
C.正是這些變通的勞動者,憑借著理想與信念,胼手胝足,夙興夜寐,創造了一個個奇跡。
D.他魯莽草率,剛愎自用,走到哪裡哪裡就被他鬧得一團糟,真可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且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科學工作者需要開闊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學術觀點不一樣的同行也應坦誠相待,精誠合作。
B.健康休閑是一種以恢復身心健康狀態、豐富生活、完善自我為目的的閑暇活動。
C.曾記否,我與你認識的時候,還是個十來歲的少年,純真無瑕,充滿幻想。
D.上海音樂廳精心打造「五一」晚會,奉獻給觀眾的儼然是一桌名家薈萃、名曲雲集的文化大餐。
5.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一項是
情趣是感受來的,起於自我的,可經歷而不可描給的;意象是觀照得來的,起於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繪的。 。
A.情趣是基層的生活經驗,意象則起於對基層經驗的反省。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則為對鏡自照。
B.情趣是起於對基層經驗的反省,意象則是基層的生活經驗。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則為對鏡自照。
C.情趣是基層的生活經驗,意象則起於對基層經驗的反省。情趣如對鏡自照,意象則為自我容貌。
D.情趣是起於對基層經驗的反省,意象則是基層的生活經驗。情趣如對鏡自照,意象則為自我容貌。
6.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秦兩漢歷史散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編年體的《左傳》,有國別體的《國語》《戰國策》,有紀傳體的《史記》和《漢書》等。
B.盛唐出現了兩大詩歌流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以王維、謝靈運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其中王維的詩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C.我國現當代詩壇群星璀璨,優秀詩歌眾多,有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舒婷的《致橡樹》等。]
D.俄國的契訶夫、法國的莫泊桑和美國的歐•亨利被譽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他們的代表作分別為《裝在套子里的人》、《羊脂球》、《警察與贊美詩》等。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盡管具有人類學意義的工作相當賣老——有兩個例子,古希臘歷史學家羅多德,或北非學者阿拉伯•英布•卡爾頓,在公元前5世紀和公元14世紀撰寫的對他人的描述——但作為獨立研究領域的人類學是相對晚近的西方文明的產物。例如,在美國,學院或大學(在羅徹斯特大學)普通人類學含學分的第一次課程直到1879年才開設。倘若人們一直關心他們自己及其起源,以及其他人,那麼為什麼成體系的人類學學科這么長時間才問世呢?
這一問題的答案就像人類歷史一樣復雜。在某種程度上說,它與人類的技術局限有關。在大部分歷史中,人們一直受限於他們的地理范圍。沒有到世界遙遠地方旅行的手段,對遠遠不同於人們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觀察是艱難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冒險。大范圍的旅行通常是少數人獨享的特權;只有當適當的運輸和通信方式得到發展,對其他民族和文化的研究才盛行。
這並不是說,人們一直沒有注意到世界上與他們自己在看法和行為上不同的其他民族的存在。例如,聖經《舊約全書》與《新約全書》充分提到各種各樣的民族,其中有猶太人、埃及人、赫梯人、巴比倫人、衣索比亞人、羅馬人,等等。這些民族之間的差異,比之他們中任何人與澳大利亞、亞馬孫森林、北極的北美原住民等的差異,就顯得遜色了。藉助於向真正遙遠地方旅行的手段,人們有可能第一鎰遇到這類根本不同的民族。正是與迄今未知民族的大量接觸——這開始於歐洲人試圖把其貿易和政治統治擴大到世界各地之時——人們的注意力才集中於人類各種各樣的差異。
使人類學緩慢成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歐洲人只是逐漸認識到,在所有這些差異的掩飾下,他們可能與任何地方的人共享基本的「人性」。不與歐洲人共享基本文化價值的社會被貼上「未開化的」或「野蠻的」標簽。直到18世紀中葉,相當多的歐洲人才開始認為這類人的行為與對他們自身的理解是完全相關的。這樣一個時代到來了:人們越來越努力根據自然法來解釋事情,對以權威文本為根據的傳統解釋表示懷疑,對人類多樣性的興趣日漸濃厚。
7.對插入語「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的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強調在不同時期對同一文化同一民族觀察的艱難性。
B.強調在不同時期對同一文化同一民族觀察的可能性。
C.強調在同時期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觀察的艱難性。
D.強調在同時期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觀察的可能性。
8.下面不屬於導致人類學緩慢成長的原因的一項是
A.廣闊的地理范圍,造成交往的局限。
B.落後的旅行手段,造成溝通的不便。
C.顯著的民族差異,導致理解的困難。
D.遲緩的認識發展,導致研究的滯後。
9.下面對「人類多樣性」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及其在年齡、性別、性格等方面的不同。
B.人類的不同起源和人們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獨特看法。
C.民風習俗的差異和對「未開化的」或「野蠻的」民族的認同。
D.不同的民族在文化價值觀念上的差異及其獨特的行為方式。
10.根據全文內容,下面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A.具有課程意義的人類學工作出現效率,但含有學分的人類課程形成較晚。
B.人們較早關注到與己不同的民族的存在,但關注人類各種各樣的差異卻較晚。
C.北極的北美原住民與赫梯人之間的差異比猶太人與埃及人之間的差異異要顯著。
D.長期以來歐洲人沒有意識到「野蠻人」的行為與對他們自身的理解密切相關。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
蚊對 (明)方孝孺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颺於前,適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驚寤,以為風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聞有飛鳴聲,如歌如訴,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撲股[撍]面。毛發盡豎,肌肉慾顫;兩手交拍,掌濕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為。蹴童子,呼曰:「吾為物所苦,亟起索燭照。」燭至,絺帷盡張。蚊數千,皆集帷旁,見燭亂散,如蟻如蠅,利嘴飫腹,充赤圓紅。生罵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爾不謹,蹇帷而放之入。且彼異類也,防之苟至,烏能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於端,其煙勃鬱,左麾右旋,繞床數匝,逐蚊出門,復於生曰:「可以寢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將寢,呼天而嘆曰:「天胡產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聞之,啞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載之間,二氣絪緼,賦形受質,人物是分。大之為犀象,怪之為蛟龍,暴之為虎豹,馴之為麋鹿與庸狨,羽毛而為禽為獸,裸身而為人為蟲,莫不皆有所養。雖巨細修短之不同,然寓形於其中則一也。自我而觀之,則人貴而物賤,自天地而觀之,果孰貴而孰賤耶?今人乃自貴其貴,號為長雄。水陸之物,有生之類,莫不高羅而卑網,山貢而海供,蛙黽莫逃其命,鴻雁莫匿其蹤,其食乎物者,可謂泰矣,而物獨不可食於人耶?茲夕,蚊一舉喙,即號天而訴之;使物為人所食者,亦皆呼號告於天,則天之罰人,又當何如耶?且物之食於人,人之食於物,異類也,猶可言也。而蚊且猶畏謹恐懼,白晝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見,乘人之困怠,而後有求焉。今有同類者,啜栗而飲湯,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儀貌,無不同者。白晝儼然,乘其同類之間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腦,使其餓踣於草野,流離於道路,呼天之聲相接也,而且無恤之者。今子一為蚊所,而寢輒不安;聞同類之相而若無聞,豈君子先人後身之道耶?」
天台生於是投枕於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戶,坐以終夕。
[注] ①翣(shà):扇子
(本文有刪節)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賦形受質 質:資質
B.今人乃自貴其貴 貴:以……為貴
C.畜妻而育子,同也 畜:養
D.乘其同類之間而陵之 欺凌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生驚寤,以為風雨且至也 鄰之厚,君之薄也
B.爾不謹,褰帷而放之人 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
C.其食乎物者,可謂泰矣 其孰能譏之乎
D.而物獨不可食於人耶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13.下列各句括弧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台生困暑,夜卧(於)絺維中
B.童子拔蒿束之,置火於(其)端
C.其煙勃鬱,(煙)左麾右旋,繞床數匝
D.蚊一舉喙,(人)即號天而訴之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奏對、對策,原本用於臣子向君主陳述見解,提出建議。本文借用「對」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諷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尋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筆,從聞蚊、拍蚊寫到照蚊、驅蚊,然後引發議論,逐步推進,最後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終夕」作結,照應開篇。
C.本文描寫細致生動,頗富情趣;議論鞭辟入裡,啟人深思;句式長短交錯,整散結合,加之韻腳的巧妙運用,讀來淋漓酣暢,令人擊節贊嘆。
D.本文借童子與天台生的對話,既揭露了同類相殘的黑暗的社會現實,又批判了忽視異類生存權利的錯誤認識,闡發了萬物平等、物我為一的主題。
第II卷(共108分)
四、(17分)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吾為物所苦,亟起索燭照。(2分)
(2)且彼異類也,防之苟至,烏能為人害?(3分)
(3)聞同類之相 而若無聞,豈君子先人後身之道耶?(3分)
16.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6分)
[正官]叨叨令 無名氏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雲滿地無尋處。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尋不得也么哥,卻原來儂①家鸚鵡洲②邊住。
[注]①儂:我 ②鸚鵡洲:此處為「漁父居處」的代稱。
(1)本曲前四句運用豐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自然圖景,其中 意象體現出溫潤柔美的特徵,而 意象則給人以飄逸渺遠的感受。(2分)
(2)請結合全曲簡要分析「卻原來儂家鸚鵡洲邊住」所蘊含的思想情感。(4分)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選三小題)(3分)
(1)臣生當隕首, 。(李密《陳情表》)
(2) ,往往取酒還獨傾。(白居易《琵琶行》)
(3)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蘇洵《六國論》)
(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黍離》)
(5)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秦觀《踏莎行》)
五、(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
平面的生活 (法)米•圖尼埃
眼鏡商放下檢驗鏡,一邊說話,一邊帶著明顯的好奇表情,窺伺著他的話將在我身上產生的效果:「哦,好的。事情很簡單,您是獨眼龍。」
「獨眼龍?我?但我有兩隻眼睛,並且是用眼睛來看世界的啊!」
「或許您是兩隻眼睛來看的,但絕不是同時用兩隻眼睛。您的右眼近視,而左眼遠視,這兩個缺陷恰好使得您的雙眼可以交替工作。我們假設您面前二十厘米處放著一個物體,」說著他從桌上拿起一張寫有字母的卡片,「您當然看得見這張卡片,但只是用您的右眼。對您的左眼來說,這個物體太近了,因此它此時處於休息狀態。現在卡片距您五十厘米,您的右眼開始感覺不適。但您的左眼,也就是遠視眼,卻蘇醒過來。再遠十厘米,行了。您的右眼放棄了,並將接力棒付給了自己的鄰居。左眼忠誠地接替了右眼,而您什麼也沒注意到。」
「太奇妙了!我是多麼完美啊!我的眼睛是多麼聰明啊!確實如此,既然人們長著兩隻眼睛,為何不讓它們各有專攻,分工協作呢?」
「請您不要太過得意。」眼鏡商說,「因為,只要您不在乎能否感覺到物體的凹凸起伏,一切都會相安無事。」
「因為我感覺不到物體的凹凸起伏嗎?」
「您當然感覺不到。要感覺到物體的凹凸起伏,必須同時用兩隻眼睛進行觀察。兩幅相似但不相同的圖像之間的微小差距產生立體感。」
「因此我是生活在一個只有二維的世界中了?」
「是的,您看到的是一個平面世界。對您來說,有左有右,有高有低,至於深度,則根本沒有,這便是獨眼龍的視覺。」
「您提示的情況多麼令人震驚啊!那麼我該做些什麼呢?」
「我要給您配製眼鏡,有了它,您就可以同時用兩隻眼睛來看世界了。」眼鏡商許諾說。
三天後,戴著這副應該會給我的雙眼有益輔助的眼鏡,我再次走出眼鏡店,我便立刻不得不閃身讓一位夫人進門。一個夫人?應該說是一隻鼻子,一隻後面跟著一位夫人的鼻子。因為我一生中從沒見過這樣的鼻子,碩大,無邊,尖利,如同一隻鸛嘴向我直刺而來。
接著便到了馬路上。馬路?毋寧說是蜂擁直撞,地獄一般:鉤子遍布,軍刀揮舞,長矛林立,憤怒的公牛一般的人群奔突擁擠。汽車如同發瘋的獵狗向我狂奔而來,行人跳向我又在最後一刻准確無誤地避開,各種物體好像眼鏡似的,直沖我的臉跳將過來。我成了一種普遍的、明顯的和仇恨的對象。
最終,我得救了,折疊起來的眼鏡消失在了衣兜里。哦,多麼柔和!哦,春天!行人和汽車毫無起伏地滑行而過,好似反映在簾幕上的影子。建築物構成了畫在同一平面上的一幅無害的背景。婦女們又重新變得溫柔可人,好似在時尚雜志的頁面上一般變換著位置。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首先,是為了友好的握手而伸出的平展的手與握成拳頭准備打人或至少是咒罵的手的對立。但尤其是微笑,這是所有動作中最平面而又最適宜二維空間的動作:嘴向兩邊咧開,眼角皺起。這就是平面生命的綻放。孩子深諳此道,為了在做鬼臉時創造出第三維度,他便伸舌頭,這恰好構微笑的對立面。
弗蘭西斯•培根和拉烏爾•杜飛①。眼鏡把我投入培根過分的、侵略性的、螺旋狀的世界中。摘下眼鏡,我又重新找到了杜飛畫幅中親切的花枝圖案、歌唱的主題和輕快的鳥兒。
[注]①弗蘭西斯•培根(1909—1992),英國畫家;拉烏爾•杜飛(1877—1953)法國畫家和設計師。
18.文章開頭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請聯系文中對話部分,分析眼鏡這樣說的原因。(2分)
19.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通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6分)
(1)四個動作分別指:
(2)「秘密」是指:
(3)使用「普遍」一詞的原因是:
20.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飛的畫形象地演繹兩個不同的世界。請你據此推斷這兩位畫家的藝術風格,並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各不超過12個字)(6分)
(1)培根的繪畫風格: 。
(2)杜飛的繪畫風格: 。
21.下面對這篇散文的賞析,錯誤的兩項是(4分)
A.本文通過單眼和雙眼觀察產生的兩種視覺對比,具體描繪了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不同景象,寫出了獨特的人生感悟,既體現了幽默樂觀的人生態度,也表現出對現實世界的某種諷喻。
B.作者嫻熟地運用象徵手法,為讀者對本文的解讀提供了多種可能性。「我」摘下眼鏡前後所看到的兩個世界充滿矛盾和對立,表明作者對平面生活的適應與贊美,對立體世界的厭惡與批判。
C.本文不同於一般敘事、抒情散文,它運用寓言的表現形式,藉助虛擬的生活場景,多角度地展現了社會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散文寫作的一般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D.本文最後四段通過形象的對比,生動地表達了兩個世界給人的荒誕恐怖與柔和愉快的不同感受,而引經據典以及比喻、誇張、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則更增添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E.本文語言獨特,風格鮮明,簡朴中顯靈動,明快中見厚重。開篇的對話貌似漫不經心,實則邏輯嚴密;內容略顯奇異怪誕,態度一本正經,令人忍俊不禁。
六、(13分)
22.標點符號往往能引發人們的聯想,例如:「省略號像一條漫長的人生道路,等著你去書寫它留下的空白。」請以一種標點符號(省略號除外)為描述對象,寫一個比喻句,形象地闡發某種生活道理。(3分)
23.現在有一位你最喜歡的作家來學校舉辦文學講座。作為聽眾,請你完成下面兩題。(6分)
(1)同這位作家談談你讀了他某一作品的感受。(不超過100個字)(4分)
B. 2010浙江高考語文卷
2010試題以及答案http://ks.zjol.com.cn/05ks/system/2010/06/09/016676036.shtml
2010年浙江省高考試卷:專
201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卷屬
2010年浙江省高考數學卷(理科)
2010年浙江省高考數學卷(文科)
2010年浙江省高考英語卷
2010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綜合卷
2010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綜合卷
2010年浙江省高考自選模塊測試題
2010年浙江省高考試卷參考答案:
201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卷參考答案
2010年浙江省高考數學卷(理科)參考答案
2010年浙江省高考數學卷(文科)參考答案
2010年浙江省高考英語卷參考答案
2010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綜合卷參考答案
2010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綜合卷參考答案
2010年浙江省高考自選模塊測試題答案
C. 浙江語文高考
(一)古文(12篇)
《論語》(《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語文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中規定的篇章)
1、《為政以德》——2.1、2.3、16.1章從「丘也聞有國有家者」到「而在蕭牆之內也」 (第1頁、第2頁)
◎2、《克己復禮》——12.1、3.1、16.2、13.3章(第7頁、第8頁)
3、《知其不可而為之》——18.5章和18.7章從「子路曰」到該章結束部分
(第18頁、第20頁)
4、《仁者愛人》——1.6、5.26兩章(第23頁、第24頁)
◎5、《君子之風》——15.9、4.16、6.11、7.16、7.19、6.23、8.7章(第28頁、第29頁)
◎6、《周而不比》——2.14、16.4、15.23、12.24章(第38頁、第39頁)
7、《誨人不倦》——7.8、11.22章(第53頁、第54頁)
◎8、《高山仰止》——17.4、9.11章(第58頁、第59頁)
9、《沂水春風》——從「點!爾何如?」到「吾與點也!」(第63頁)
◎10、《中庸之道》——11.16、13.23、13.24、17.13章(第67頁、第68頁)
古文背誦:
◎1、孟軻《孟子》——《寡人之於國也》(必修四 第4頁)
2、荀況《荀子》——《勸學》(節選:從「君子曰」到「用心躁也」)(必修一 第35頁)
3、莊周《莊子》——《逍遙游》(節選:從「北冥有魚」到「而後乃今將圖南」)
(必修五 第93頁第一、二、三段)
◎4、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從「廉頗曰」到「為刎頸之交」)
(必修三 第101頁最後一段)
◎5、司馬遷——《報任安書》(節選:從「古者富貴而名摩滅」到「難為俗人言也」)
(必修五 第74-75頁第五、六段)
◎6、王勃——《滕王閣序並詩》(節選:從「時維九月」到「豈效窮途之哭」)
(必修四 第70-71頁第二、三段)
7、韓愈——《師說》(必修一 第37頁)
◎8、杜牧——《阿房宮賦》(必修二 第71頁)
◎9、歐陽修——《秋聲賦》(節選:從「余曰」到「物過盛而當殺」)
(必修四 第73頁第二段)
10、蘇洵——《六國論》(節選:從「齊人未嘗賂秦」到「是又在六國下矣」)
(必修二 第70頁)
11、蘇軾——《赤壁賦》(必修一 第84頁)
(二)古詩詞曲(12篇)
◎1、《楚辭》——《漁父》(必修五 第77頁)
◎2、李白——《蜀道難》(必修四 第59頁)
3、杜甫——《登高》(必修四 第61頁)
4、白居易——《琵琶行》(必修四 第62頁)
◎5、李商隱——《錦瑟》(必修四 第64頁)
6、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必修四 第66頁)
◎7、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必修四 第66頁)
8、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必修四 第67頁)
9、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必修二 第75頁)
◎10、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必修四 第67頁)
11、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必修二 第76頁)
◎12、王實甫——《長亭送別》(節選:【端正好】【滾綉球】【一煞】【收尾】)(必修五 第50頁第一、二支曲;第54頁最後兩支曲)
O(∩_∩)O謝謝
D. 2015年語文浙江高考作文。
題目:
古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則為文急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金代元問好《論詩絕句》卻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文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材料詳細解讀:
1.材料本身的重點詞句及關鍵信息:
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則為文急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文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這則材料前後兩句話中心意思相反。而每句話,都可分為三層來理解:一是觀點態度,是言為心聲,文如其人,還是文章中的聲音失真,要判斷一個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文章,更要觀察他的為人;二是人與文的具體表現,前一句表現為人個性的偏急澄淡與為文的急促悠遠,而後一句第二層具體表現為人與文的趣味問題,即雅俗問題;三是對第一層觀點態度的具體闡述,即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一致,或者是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背離。
2.思考材料可以寫作的角度與立意:
a.側重於談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即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文章的風格即昭示著作者的人品與人格。當然,海風陸老師提醒大家,文章最好不要只論述這一點,而對材料中後一句話的意思避而不談,否則就很難體現出一個高中生該有的思辨性。
b.側重於談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背離,即文章中的聲音失真,要判斷一個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文章,更要觀察他的為人。跟上述角度與立意一樣,文章最好不要只論述這一點,而對材料中前一句話的意思避而不談。
c.綜合前面兩者,談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的是一致的,有的是相背離的。因此,判斷一個人的人品,既要研究他的作品,更要看重他的為人,即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要被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浪漫或高尚所蒙蔽。
d.綜合前面兩者,談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在一個人身上,有時是一致的,有時是相背離的。因此,更多地應該知人論世,看作者作品中所發表的言論是在何種情境下出於何種目的才發表的。
e.超越材料中所給出的「人品與文品」的關系來談,開掘兩者新的關系。比如,文品,將引起一個有良知的作家的反思,進而促進他的人品轉向高尚,轉向個性的從容,轉向趣味的高雅。
f.文以載道,道因文而生,文道相依,自古如此,有高的人品,才有高的文本。但是,卻不能將人品與文品等同而論,希望考生們能將此作為最佳立意。
其實要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首先我們先了解人品與文品的含義。何為人品,思想素質與道德修養歸結一點,落實到每個靈魂深處,就叫人品。而文品指文章的品格和風格,即人品理論的變異與總結的不同階段。應該指出的是,「人品」與「文品」,其中的「品」,應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
可用素材推薦:
1.拜倫: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斗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一。據說他的個性很容易急躁,但他寫作時,往往是非常安靜沉穩地寫作。
2.「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孔子強調「詩教」,認為詩與樂可以對培養人的道德有巨大作用,而孔子的這一切都在其弟子和他一起整理的《論語》中體現,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記錄了下來,正是因為孔子自身對「仁」與「禮」的追求,對「詩教」的追求,他的《論語》,他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乃至現在都有很深刻的影響。
3. 文章《人品和文品》有很多很好的。
人品的說法由來已久,有人稱為人格,有人名為品質,我們本地俚語叫「底」,或者叫「料」。一個人到底有沒有人品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僅憑一個人的言論就能斷定他(她)人品的好壞嗎?特別是網路時代的言論有多少可以反映一個人的人品問題,這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範文:談文品與人品
人們常說「道德文章」,將道德與文章並稱,強調立人對為文的影響,追求文品與人品的統一。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曾經說過:「有德者必有言。」將言語與品德聯系起來,認為德行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言辭的好壞,言辭被認為道德修養的自然流露。漢代揚雄在《法言》中則更形象地描述道:「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認為從作品的格調高低可以直接判斷出作者的品質的高尚與卑下。南朝劉勰在其集大成的文學理論著作《文心雕龍》中也指出:「世遠莫見其面,文輒見其心」。可以說「文如其人」是中國古代文論中影響深遠的命題之一,儼然成為一個格言,一條定律。
的確,縱觀歷史長河,許多偉大的作家都是文品與人品的高度統一。正因為性情高古清正,陶潛唱出了一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遠之歌;正應為憂國憂民心懷天下,杜甫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悲壯的喟嘆;正因為經歷世事滄桑看淡人生起伏,蘇軾寫下了「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深有禪意的詞句。
然而每個命題的都不是無條件成立的,清代葉燮之論:「功名之士,必不能為泉石淡泊之音;輕浮之子,必不能為敦厚大雅之響」中兩個「必」字,就下得過於片面、輕率了。文如其人的說法也不是在所有人身上都能完美的體現。無論中外,文品較高而人品不佳,甚至十分底下者,亦累見不鮮。西晉潘岳性情輕浮急躁,趨炎附勢,曲事權臣賈謐。他常同劣跡昭彰的石崇一起等候賈謐出門後,「望塵而拜」。這樣一個精於逢迎拍馬,阿諛奉承的人卻留下了恬淡高潔,清新淡雅,為人稱贊的《閑居賦》。對此,金代元好問在《論詩絕句》中不禁發出這樣的反問:「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怎信安仁拜路塵。」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說出「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在其著名的《培根論文集》中,論友誼、講人生、談真善美的絕妙好句俯仰可拾。但他卻是一個德行有虧的人,身為大法官,卻公然接受賄賂;為了博得女王好感,而出賣對自己有恩的好友。其文品與人品完全分裂,公然背叛了自己主張。
由此可見,文品與人品既可以和諧統,又有可能全然矛盾。「文如其人」,是我們大多數人美好的願景。我們不能因為文人無行就否定文人的寫作成就,甚至視其作品為洪水猛獸;也不能因為其文學成就而將某位無行文人的一切缺點都掩蓋起來,給他帶上巨大的光環。
錄取啦獨家,轉載請註明出處
E. 2006年浙江語文高考詩歌鑒賞的翻譯
叨叨令 名稱: 〔正宮〕叨叨令
作者: 無名氏
主題詞或關鍵詞: 元曲
欄目關鍵詞: 元曲三百首
體裁: 散曲
年代: 元
〔正宮〕叨叨令
無名氏
黃塵萬古長安路①,折碑三尺邙山墓②,西風一葉烏江渡③,夕陽十里邯鄲樹④。
老了人也么哥,老了人也么哥,英雄盡是傷心處。
〔注釋〕
①長安路:去往長安的路,指進京求官。此句說,古來多少人爭奔走的長安路如今只留下黃塵一片。
②邙山: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陽東北,是古代王公貴族的墓地。
③此句暗寫項羽自刎烏江。一葉:指小船。
④此句暗用盧生在邯鄲店中遇道士呂翁,夢里享盡榮華富貴,醒來黃粱未熟的故事比喻富貴無常。
〔賞析〕
這是一首感嘆人生的懷古曲。開頭四句為連璧對,先後列出「長安路」、「邙山墓」、「烏江渡」、「邯鄲樹」四種意象,分別冠以「黃塵」、「折碑」、「西風」、「夕陽」等修飾短語,使這四種意象蒙上了一層蕭條、冷落的色彩。往日那些奔波功名的士子、不可一世的權貴以及叱吒風雲的英雄,如今都化為煙塵,空留下令人感傷的遺跡!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時空之間的矛盾,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事實。由此引出作者深沉的慨嘆:「英雄盡是傷心處!」辭氣豪逸,感慨萬千,發人深省。
[正宮]叨叨令 無名氏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雲滿地無尋處。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①,尋不得也么哥,卻原來儂家鸚鵡洲邊住。
本曲從風格上看當是文人所作。其末句即用白賁[鸚鵡曲]「儂家鸚鵡洲邊住」(「卻原來」為襯字)成句,看來也是寫「不識字漁父」(白賁曲語)的。據元馮子振《鸚鵡曲·序》載,白曲在其時享有盛名,「有北京伶婦御園秀之屬,……恨此曲無續之者」,於是馮子振逞才和白曲百餘首,可見白賁曲的影響之大。而白賁曲一出,因其首句有「鸚鵡洲」,其曲原名「黑漆弩」也就改稱「鸚鵡曲」,鸚鵡洲也就從原特定的地名一變為漁父居處的代稱。因此,本曲「儂家鸚鵡洲邊住」的那個「儂」即「我」)也很可能是個「漁父』。本曲所寫意境受白曲直接影響亦較明顯。
但本曲的結構與白曲卻大不相同。它先用許多撲朔迷離的筆墨描繪了一個似乎無人跡、無塵囂的世外桃源之境。「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一條不知名的小溪,清澄透明的流水靜靜地淌著;登舟橫渡上岸,再沿著一條彎彎小徑走去,一座小小屋舍便悠然可見了。這里已隱約透出一股神迷之感。室何人居?詩人未道,他僅描繪了小屋安謐而恬靜、雅淡而優美的外部環境;其地何所?詩人未明,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的鄉村野地?還是「小橋流水有人家」(王安石詩)的郊外花村?讀者難知其詳。以下兩句,詩人將讀者引入更加神迷的境界:「青山隔斷紅塵路,白雲滿地無尋處。」青山白雲,幽邃縹緲,使人想起賈島《訪隱者不遇》中童子的答語,「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令人懸望之餘,不無悵惘之感。詩人似乎知道讀者會有這樣的心理感受,故再用兩句頗涵自得、自傲,而又不無戲謔嘲弄的「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重復疊唱,再將讀者推向迷茫恍惚之極境,讓你只好自嘆凡俗,對此神秘的仙界可望而不可即,可想然不可知。若全曲到此作結,倒頗堪稱之為「朦朧詩」的,「象外」之味,盡可讓人作萬千之想。然古代詩歌於「超以象外」後必要「得其環中」,結句「卻原來儂家鸚鵡洲邊住」正是揭其「環中」的全曲之眼。一直隱在曲中而未露其面的小屋之主倏然而出,仙界者,「漁父」居所也。有此一句,「境界全出」:那青山白雲、門前流水、輕舟小徑構成的極澄至凈的世界,何嘗是「紅塵」外的仙境,又何嘗是現實中實有的景觀,它乃是「漁父」心靈中的聖所,理想中的「隱士」精神世界的「物化」罷了。
「漁父」形象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幾乎沒有一個是現實中真正的漁父。自從楚辭《漁父》中誕生了一位「世人皆醒我獨醉」、不與世俗爭流的「漁父」後,其歷代「子子孫孫」實際上便成了不求功名、不慕榮華富貴而獨善其身的人格精神象徵。「漁父」之詠成了古代「隱士」之歌中別具一格的支系,王維的一首「隱士詩」不妨可看作其核心主題:「永懷青岑客,回首白雲間。神超物無違,豈系名與宦。」「漁父」之吟為歷代文人所喜愛,絕非無因,元代尤其如此——得志而顯達者詠之,以見其不失高雅;失意者又藉以曲折表達其對現實的不滿或失望,同時又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融化到「漁父精神」中去,以忘卻現實生活的煩惱,在「超塵脫俗」的心靈凈化中求得心理的平衡。白賁《鸚鵡曲》所以能享譽一時,除了其韻用「魚模」部去聲險韻外,「漁父」這一傳統母題具有文人心目中特有的「精神美」魅力,難道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而本曲不憚有名作在先,效而再創,不也有這樣的魅力在召喚?
然而,如果本曲無自己的藝術魅力,恐怕早就湮沒無聞了。在歷代「漁父」之吟中,以青山、白雲喻其高潔脫俗,以輕舟、流水狀其自由灑脫,乃是眾所擷取兼含比興的意象。白曲如此,本曲亦如此。但白曲以「儂家鸚洲邊住,是個不識字漁父」領起全篇,讓人一下子進入傳統「漁父」的既定精神境界,然後再組合意象,使其表現的精神世界得以形象化,而結句「算從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與之遙相呼應,使全曲頗得爽朗豪放之風。本曲則首先隱約回環,先造其境,使人捉摸不定,產生強烈的探詢感,結句則借當時人所熟知的「鸚鵡洲」指稱「漁父」,點出意核,復令人再回味、咀嚼全曲,既得含蓄蘊藉之趣,又不失明朗暢達之風,雖與白曲所取意象大致相同,結構方式則別具一格。細而察之,本曲「溪邊小徑舟橫渡」與白曲「浪花中一葉扁舟」;「青山隔斷紅塵路」與白曲「覺來時滿目青山,」雖句中形象相同,但也各隨其曲之意脈與情調,彼此不能互換,而並非增減其字而已。故其雖受白曲影響和啟迪,然卻是自己的創作。加上作者選押去聲韻之[叨叨令]曲體,除「處」、「住」為白曲原用韻腳外,「渡」、「玉」、「路」,均是字熟而韻險,既繼承了白曲「險韻」特色,又有自己的匠心,這大概是本曲並非首唱,又屬「無名氏」之作卻能流傳至今的原因吧!
F. 浙江高中語文必讀書目2016
高中一年級
《課外誦讀基礎文庫.散文(高中卷)》、《短篇小說(高中卷)》、《詩歌(高中卷)》、《聊齋志異》、《吶喊》、《圍城》、《巴黎聖母院》、《美的歷程》、《論語》、《詩經選注》
高中二年級
《子夜》、《紅樓夢》、《簡·愛》、《紅與黑》、《羅密歐與朱麗葉》、《彷徨》、《復活》、《歐也妮·葛朗台》、《茶館》、《古文觀止》
高中三年級
《西廂記》、《白鹿原》、《哈姆雷特》、《包法利夫人》、《上尉的女兒》、《農民問題的報告》
高中語文選讀書目
《青年近衛軍》、《欽差大臣》、《葉甫蓋尼.奧涅金》、《死魂靈》、《復活》、《母親》、《契訶夫短篇小說選》、《靜靜的頓河》、《戰爭與和平》、《高老頭》、《約翰·克里斯朵夫》、《傲慢與偏見》、《西線無戰事》、《莎士比亞戲劇》、《理想國》、《奧德賽》、《物種起源》、《神曲》、《詩經》、《魯迅作品集》、《莊子》、《史記選》、《唐詩三百首》、《子夜》、《日出》、《屈原》、《青春之歌》、《綠化樹》、《棋王》、《中國當代名家雜文精品》、《平凡的世界》、《黑駿馬》、《悲慘世界》。
個人覺得,這些書對於一般的中學生來說太多,不現實,中學生可以選擇性閱讀:
但如下幾本書不可繞開,也是高考命題焦點所在,必通讀不可,最好精讀研讀,多看分析評論文章
1、《紅樓夢》
2、《三國演義》
3、《水滸傳》
4、《圍城》
對於其它名著不能全讀則罷,能讀則讀,但至少要知道大致概要。主要人物形象特徵要有所知。
G. 2006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題目
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題:生有所息生無所息
據《列子》記載:子貢倦於專學,告仲尼曰:屬「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古今中外,還有諸多相關的論述,例如:
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辦法。(康德)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勞農夫以休息之。(《呂氏春秋》)
休閑不是偶爾玩一次一次,而應是人們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們應該學會超前休息,也就是說在疲勞之前,適當休息效果最佳。(醫學專家)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生無所息/生有所息 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可任寫一個方面,、也可兼寫兩個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不少於800字。5,不得抄襲。
H. 2010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201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題簡析
作者:hyllm 加入日期:-06-08
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201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題簡析(原創)
1、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題回放:
傳說有的雛鳥長大後,會銜食喂養衰老的母鳥。人們把此現象稱為「反哺」。
人類社會也存在類似現象。年輕一代對年長一代的文化影響被稱之為「文化反哺」。千百年來,在以父輩對子輩施教為主流的正統傳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猶如潛流引而不現,但在迅疾變化的當今社會,年輕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們在科學知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年長一代,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角色常常發生轉換。
以「角色轉化之間」為題,可以講述故事,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見解。文體除詩歌外不限,字數在800字以上。
2、作文材料分析:
這個作文題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角色轉換之間,都會有自己的認識和感悟,所以很容易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和高考作文關注生活、關注人生的倡導是吻合的,利於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反省,從而調動起他們的情感思維,寫出有生活氣息的、鮮活的文章,從而體現出學生個體的寫作能力,不失為一道好題。在行文中,學生能否抓住「轉換」這個側重點,是立意是否准確的關鍵。
該作文材料第一段解釋「反哺」。第二段第一句闡釋「文化反哺」;第二句提示「正統傳承方式」是「父輩對子輩施教為主流」,「文化反哺猶如潛流引而不現」,點撥考生應對傳統文化作深層思考;第三句為考生提示寫作思維拓展的方向(寫作切入點):科學知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等,而且明確告知考生,年輕人的反哺能力「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年長一代」,「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角色常常發生轉換。」
愚以為,2010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有如下特色:
(1)角度多元
文題可從多個角度切入。材料已點示:考生可從「科學知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多角度切入寫作點;也可從施教者或受教者兩個角度分別切入;也可從施教者和受教者互相轉化的辯證角度切入。而考生思考的層面、語文的素養、識見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考場作文等級,這使得2010年的浙江作文題更具區分度,更符合高考選拔性考試的要求。
(2)思維理性
命題《角色轉化之間》隱含著一對關系:施教者與受教者。由傳統的「父輩」對「子輩」的施教,到迅疾變化的當今社會,年輕人對長輩的文化反哺能力,需要考生在立意方面作出理性的辯證思維,對「傳統文化」和「文化反哺」都要有自己的正確認識,這樣方能立意准確。
(3)文題中性
命題《角色轉化之間》,既可以寫成記敘文,記敘兩代人之間對文化的認識差異和互相影響,也可以寫成散文,抒發自己對文化反哺現象及本質的情感;更可以寫成議論文,直接闡述自己對文化反哺中角色轉換的看法。任何一種文體都可以切合這個命題,因而文題是中性的。
(4)關注現實
2010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題繼承了2009年的「綠葉對根的情意」這個材料的命意,仍舊著眼於現實文化的困境:商品大潮洶涌而來,網路文化四處泛濫,外來沖擊無孔不入,在這物質享受高於一切的現實社會,在這娛樂至上娛樂至死的年代,在「科學知識」的傳承、「價值觀念」的分歧、「生活方式」的改變、「審美情趣」的更新上,我們很多人不知覺地失去了許多可貴的東西,作文將人們的視角帶入了當下,關注了現代社會文化,更關注了我們的精神。如果說,2009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題比較感性和抒情,那麼,2010年的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題則更重理性和思辨。從這一點來說,作文難度有所提高。
(5)指向深刻
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是一個民族生存之根,而文化需要傳承和創新,既不能囿於傳統畫地為牢,也不能否定拋棄傳統而另起爐灶。文題引導考生反思文化,以期讓中華文化煥發生機,形成強烈的感染力,產生巨大的文化輻射力,使我們的民族文化真正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
3、寫作要點:
(1)全面理解材料,命題作文不能另起話題。如單寫「反哺」或僅寫物質生活上子女對父母長輩的反哺就是片面理解材料,審題不準確。
(2)可以以敘述為主,講講自己對家長的引導,比如看超女和快樂男聲,看非誠勿擾,沒有青年人引導,家長幾乎不可能看此類節目並產生興趣。 至於這個「反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各站在自己的立場闡述就好。
(3)激活大腦庫存的知識和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和關注現實的認識觀,引導心靈的真善美和思維的開闊和多樣。扣住「文化反哺」,將個體心理上升為一種群體情感傾向,一種公眾認同的正確觀點,則有望寫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佳作美文。
I. 求浙江06-11年高考語文古詩文默寫
11 年2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
(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於我如浮雲。(《論語》)
(2)滄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滄浪之水濁兮,____________。(《楚辭》)
(3)蓋將自其變著而觀之,____________;自其不變者而觀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羨乎!(蘇軾《赤壁賦》)
(4)憑誰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5)人生代代無窮已,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0年 2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
(1)謹庠序之教, , 。(《孟子》)
(2)庄生曉夢迷蝴蝶, 。滄海月明珠有淚, 。(李商隱《錦瑟》)
(3)覆杯水於坳堂之上, ;置杯焉則膠, 。(《莊子》)
(4) 。獨上高樓, 。(晏殊《蝶戀花》)
(5)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 。(林逋《山園小梅》)
09年 2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6分)
(1)此去經年, 。 ,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
(2) ,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3)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 。(《論語》)
(4)__________________,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_____________.(歐陽修《秋聲賦》)
(5)亦欲以究天人之際,______________, 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__________。 (司馬遷《報任安書》)
08年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選4個小題)(4分)
(1)________________,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
(2)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難》)
(3)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4)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宮賦》)
(5)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________________ .(蘇軾《定風波》)
07年 6、下面是學生默寫的古詩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屈原《離騷》)
②漸黃昏,戍角悲吟,都在空城。(姜夔《揚州慢》)
B、 ①夙興夜寐,靡室勞矣。(《詩經•氓》)
②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C、 ①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司馬遷《屈原列傳》)
②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賀《李憑箜篌引》)
D、 ①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膝王閣序》)
②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孤煙衰草凝綠。(王安石《桂枝香》)
06年 1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選三小題)(3分)
(1)臣生當隕首, 。(李密《陳情表》)
(2) ,往往取酒還獨傾。(白居易《琵琶行》)
(3)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蘇洵《六國論》)
(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黍離》)
(5)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秦觀《踏莎行》)
希望可以被採納
J. 高考語文浙江卷大閱讀有幾道題讓我很迷惑。一道是「談談你對這篇文章主題的理解」一道是「理解文中劃線句
這樣的題答題思路有四個方向:
1.使結構更加嚴謹(緊湊)+分析
2.使內容更加豐滿+分析
3.使主題更加深刻(表達主題思想)+分析
4.表現手法的賞析
從這四個角度想吧,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