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語文論述類作文

語文論述類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24 21:18:27

❶ 以學會放手為題寫一篇800字的論述類的作文

放棄的美麗
都是因為背得太多,流星才會墜得那樣重。——題記
有一個人想智者訴苦:「我活得好累啊!」智者微笑地拿出一個籮筐讓他背上,說:「沿著那條路, 沿途撿你所喜愛的石頭,直達山頂。」人很疑惑但背著籮筐上路了。路上聽見的都是他的贊美聲:「紅色,代表熱烈,我喜歡」;「黑色,沉穩,我也喜歡」;「白色,單純而簡單,我最喜歡的」;「藍色,天真;粉色,浪漫……」還沒到半山腰,籮筐已被塞滿了,他趴在地上喊:「我好累啊,我到不了山頂了!」智者卻笑盈盈地背著只有幾枚石頭的籮筐飛快走過,「為什麼不放棄一些呢?」人聽了,恍然大悟,只留下幾枚最喜歡的飛也似的往山頂趕。智者悠閑地觀賞風景,人在後面氣喘吁吁,俯視大地,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綠野阡陌,人頓時覺得心曠神怡,一切都釋然了……
放棄也是一種美麗。火山放棄了活躍,選擇了緘默,只為那次憾人心魄的噴發;種子放棄了鳥語花香,選擇了黑暗潮濕的土壤,只為那次破土而出的希望;流星放棄了永恆的閃爍,選擇了劃過天際,只為那次璀璨——美得攝人心魄的瞬間燃燒;曇花放棄了陽光底下燦爛的綻放,選擇了霎時一現,只為了讓黑夜也感受到花的溫存;貝殼放棄了悠然自在的自由,選擇了飽受折磨,只為了晶瑩圓潤的珍珠……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放棄了,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莊子放棄了功名利祿,悠閑自得,被後人稱之為「獨守心靈月亮的寂寞之樹」,鯤鵬展翅,自由自在,該是莊子不變的淡泊;
陶潛放棄了官場爵位,種豆南山下,帶月荷鋤歸,意外地享受到了田園寧靜、恬淡、自在的輕逸生活,「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潛放棄對了;
昭君放棄了家鄉,放棄了故土,任滑落的淚破碎在塞上的狂風中,任輕挑琵琶的手顫動得不能自主,任思念毫無頭緒地纏結著。她義無返顧地走進了帳篷中,漢匈得到了和平,百姓安居樂業,歌唱著那個美麗的故事。
……
放棄也是一種美麗,學會放棄,背著幾枚石子上路。
放棄是一種開始
人生有太多的誘惑,不懂放棄就只能在誘惑的旋渦中喪生;人生有太多的欲求,不懂放棄就只能任欲求牽著鼻子走;人生有太多的無奈,不懂放棄就只能與憂愁相伴。
當我們被生活的包袱壓彎了腰,自己是否想過應該放棄什麼?從而讓自己活得輕鬆些?在秋天到來的時候,葉子紅透了臉,隨風獵獵飄動,像一面面火紅的旗幟。但它們深深懂得「化做春泥更護花」,於是放棄了懸在枝頭的榮耀,紛然飄落。在寒冷的冬季款款而來之際,小草隱沒了自己的綠色,埋根於地下,等待來年的春風。它們都不曾後悔,因為放棄,它們獲得了新生。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咖啡、麵包、爵士,這就是很多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人們變得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為生活而奔波忙碌,為生活而弄得心力交瘁。如果咖啡、爵士不適合自己,為什麼不選擇放棄、去喝茶抑或聽悅耳的自然之樂?
也許有人要說:「放棄了,我便一無所有。」放棄,自然要帶出一些疼痛。但那又何妨?在造物者眼裡,一切永遠是在開始。當狂風過後,一株老樹轟然倒下,我在心中嘆息老樹的生命結束了。但我又似乎聽見造物者在說:「放棄悲傷,去看它身邊的幼苗吧,一切才剛開始。」
放棄不是一種過錯。放棄了生活的轟轟烈烈,你還享有平平淡淡;放棄了急流險灘,你還擁有溫馨港灣。今天的放棄是為了明天能夠花紅滿樹,桃李紛芳。其實哲人早就說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面對生活的誘惑,我們必然要學會放棄一些東西。
人來到世界上,本來就是赤條條。於是我們不必擔心什麼,放棄是一種你我都有的權利。懂得放棄是人生的大智慧,適時的放棄是自知與明智的美麗結晶。有選擇、有放棄,這才是完美的人生。
放棄對物慾橫流的追索,打開自己的心窗,尋一片美麗誘人的沃野,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沉醉在花香與泥土的氣味中。啊,好久沒有這種回歸大地的感覺了。春天已經來了,萬物正在復甦。
放棄,其實是一種新的開始。
學會放棄
一隻蜘蛛,面對著面前高大滑溜的牆壁,是上了又下,下了又上,情景很是感人,在場者沒法不加以意志堅強、鍥而不舍的美譽,可也有人說了:它太笨了。
在講究效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不得不學會一樣新的本事--放棄,這對人也許太容易了,不正好應了人身上潛伏著的惰性嗎?累了、閑了、乏了、倦了,不幹就是了嘛!千萬別誤會,我們要學會的不是放棄這個動作本身,這么說吧:正如月亮為了給世人寧靜、神秘的夜而放棄了發光的本領;葡萄為了能夠成為佳釀而放棄了新鮮的權力;又如綠葉,為了讓紅花顯得更美艷,而放棄了自由的使命。沒錯,它們都放棄了一些,不過同時,又得到了另一些,或者讓別人得到了一些,這就是放棄的技巧。
向來最講究利益與價值的人類,當然也不會失了放棄的技巧和價值。林肯在競選過程中,到處演講,對手財大氣粗,說得天花亂墜,於是林肯便放棄了原先准備充分的演講稿,介紹自己說:\'我有一個妻子,三個兒子,租有一間辦公室,裡面有一張桌子,三把椅子,我沒什麼要靠的,能靠的只有你們。\'台下掌聲如雷,在這樣的情況下,林肯如果依然照著原先准備的說,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可能略遜一籌,這樣的放棄不是很精彩嗎?
放棄也針對誘惑而言,面對誘惑是學習放棄的最好機會。你會在復習迎考階段去和同伴一塊兒玩耍嗎?你會在德芙巧克力面前把朋友的秘密說出來嗎?這種或是貪圖暫時的快樂,或是只顧一己之私利而放棄另一件更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成績、比如友誼,是斷斷不可取的。再說說中學生敏感的話題吧!我們不會更不該在這樣的時候陷到花季、雨季的朦朦朧朧中去,\'沿途的景色再美,為了到達我們的目的地,也決不能下車。\'這樣雙向的東西,無論放棄了哪一邊,都會對自己有影響,可性質不同,這時,哪方面對自己更重要些呢?考慮清楚以後,就大膽地放棄另一面吧!
放棄對於我們是個重大的課題,由於它需要我們思量、判斷,所以懂得放棄的人,是不會顧此失彼的。
也許有一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大問題,並沒有演講簡單,也沒有巧克力那樣單純,那麼就想想維納斯吧,放棄了手臂才更好地詮釋了殘缺的美。
學會放棄,對我們很重要。
終於,蜘蛛又從牆上滑下來了,可這回,它繞道走,或者藉助工具,它到了牆壁的另一邊。
放棄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棄城市的舒適;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兒,就得放棄嬌嫩白凈的皮膚;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棄咖啡和可樂;要想永遠有掌聲,就得放棄眼前的虛榮。
生活有時會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權利,不得不放棄走機遇,甚至不得不拋下愛情。
你不可能什麼都得到,所以,生活中應該學會放棄。
苦苦的挽留夕陽,是傻人;久久地感傷春光,是蠢人。什麼也不放棄的人,常常會失去更珍貴的東西。捨不得家庭的溫馨,就會羈絆啟程的腳步;迷戀手中的鮮花,很可能就耽誤了你美好的青春,不是嗎?
今天的放棄,是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業者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他們都知道放棄,放棄些什麼。
放棄,可以輕裝前進;放棄,可以擺脫煩惱,擺脫糾纏,整個身心沉浸到輕松悠閑的平靜中去。
放棄還會改善你的形象,使你顯得豁達豪爽。放棄會使你贏得眾人的信賴,從而掌握主動。放棄會讓你變得更精明,更能幹,更有力量
學會放棄吧,朋友!放棄失戀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忘的負荷,放棄耗費精力的爭吵,放棄沒完沒了的解釋,放棄對權利的角逐,放棄對金錢的貪欲,放棄對虛名的爭奪......凡是次要的,枝節的,多餘的,該放棄的都放棄。
懂得放棄,才能追求精彩
曾有人說,放棄意味著失敗。是的,我敬佩那誓不低頭的勇毅,也崇拜那寧撞南牆不低頭的堅決,但我認為,有時或許更應該學會放棄。放棄是一種勇氣,放棄是為了更高的追求。
回首昔日,看著自己走過的痕跡,原來我們曾經以為不可能放手的東西,只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塊跳板。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一個過渡,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我們成長時,我們要放棄童真;當我們成熟時,我們要放棄單純;當我們遠行時,我們要放棄家鄉…… 我們的一生總在不斷地追求與不斷地放棄中進行著,正如春蠶的蛻變必須放棄溫暖的絲繭,果子的成熟必須放棄支持的樹枝,鳥兒的成長必須放棄母親的庇護,於是,我們便在一個個的放棄中有了新的追求。可以說,只有真正懂得放棄的人,才能有新的追求,才能有真正的收獲。放棄是一種豪氣,放棄是真正意義的瀟灑,放棄是更深層面的追求、進取!
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一個青年背著大包裹千里迢迢趕來找無際大師,問大師為什麼自己付出了種種艱辛,卻仍未找到所追求的陽光。而無際大師卻先問他的大包裹里裝的是什麼,原來裡面裝的是青年的每一次的痛苦、煩惱、哭泣……於是,大師帶他到河邊,坐船過了河上岸後,讓他扛著船繼續趕路。青年聽了很驚訝,大師微微一笑,向他說出了緣由: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包袱……是啊,痛苦、煩惱、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們使生命得到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棄吧,放棄失敗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難言的隱痛,這樣就可以擺脫糾纏,輕裝前進,去更好地追求。
有時我們收拾房子的時候,總覺得太亂,東西太多,收來收去也不滿意。其實有很多東西根本長時間看都沒看一眼,就是捨不得扔掉。同樣,我們之所以舉步維艱,是因為背負太重,結果整個人像一隻在黃沙中負重的駱駝,艱難跋涉在漫長的人生之旅,周圍沒有綠洲。於是我們發現,只有學會放棄,才能追求到一片嶄新的天地。
放棄並不意味著麻木不仁。今天的放棄,是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業者,他們都知道放棄,因為必要的放棄是為了更好的追求。柏拉圖正是放棄對導師蘇格拉底唯物論的信仰,創立了自己的唯心論,從此師徒二人有如日月在哲學史上交相輝映; 伽俐略放棄了自己的自由,誓死捍衛自己的學說,才使牛頓得以站在「巨人」的臂膀之上; 比爾•蓋茨放棄自己在哈佛大學的學位,投身商海,成就了二十世紀人類世界的一個神話;魯迅放棄學醫救國的道路,拿起筆桿同敵人作斗爭,使國民能戰勝愚昧,爭來今天的幸福生活;鄧亞萍放棄安逸的生活,克服種種困難,進行超強的訓練,才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他們都作出了放棄,他們的放棄換來的是新的、更高的追求。
放棄往往是無奈的,放棄可能是痛苦的,但是每次放棄都將無愧於自我。學會了放棄,我們才能向所追求的彼岸邁進;懂得放棄,才會活得更瀟灑,更有意義。於是在不斷的放棄與追求中,展現出真正的自我!

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3個選擇題10分鍾做的出來我看文章一臉懵,看完都差不多忘完了,有什麼方法

如果出現看了後面忘記前面的情況,建議先做完後面的題,再反過來答選擇題。
內在答容後面的題目時,必然會對文章層次進行劃分和概括文章各層次大意與文章主旨的分析,等到對文章理解透徹之後,選擇題就不那麼難了。而且有時候後面題目的題干會出現在選擇題的選項上。

❸ 以挑戰自己為題寫一篇800字論述類作文

四季更替,春華秋實。漫漫人生路,我們艱苦跋涉,縱然荊棘叢生,風雨交加,也要如雛鷹般挑戰自我--剛毅走出。遍體鱗傷也好,體無完膚也罷,因為至少我們明白人生是在無限挑戰中度過的,至少我們明白人生只有挑戰自我才能成功。
時光如流,像樹木沐浴陽光,砥礪風雨,我們慢慢成長,逐步成熟。闖進歲月的河流,往事像開了閘的洪水,向我奔涌而來,於是,那一次挑戰自我的場面再一次清晰地浮現在我的面前,宛若昨天剛發生的一般--
那是剛上五年級時,我便胸懷「雄心壯志」迫不及待的想拿個好成績,於是我努力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上課認真聽講爭取每一道題都清清楚楚。然而,考試總是那麼的不如人意,第一次考試分數下來,我卻成績平平。「沒有疑問,肯定是我不夠用功!」我這樣想,於是我更下功夫了,每天不但要加班加點得補課,還總是披星戴月,跟最後一縷陽光作伴,與第一縷曙光招手,課堂上更是心無雜念,只有「學習學習學習」「考好考好考好」,連僅有的一點玩的時間也沒有了。這樣的生活,把我整個人簡直累垮了,但我始終堅信,有付出就會有回報,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會贏得最後的勝利的。老天爺似乎總在和我作對,第二次考試,我始終還是--失敗了。一瞬間,天,灰了;花,謝了;茶,涼了;心,冷了!宛若一隻剛剛起飛的雛鷹折斷了翅膀,再也飛不起來了。當看到第一名臉上那輕松自得,悠悠然的表情時,我--茫然了。心中有無數個問號在打轉:為什麼,為什麼?
噢,我明白了,我只想著超越別人,卻忽視了要想超越別人卻要先超越自己,挑戰自己。剎時,天,晴了;花,艷了;雨,停了;人,樂了!我再一次爬了起來,想著勝利的曙光前進 前進 ~終於,我終於在考試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那一刻,我體驗了挑戰自我的辛酸與快感,永遠不能磨滅,經過重重困難終於見到陽光的欣慰。
如一盞雪夜之燈,挑戰綻放於心靈最深處,在期待的目光里,自然地流溢出真誠、自信和剛毅。而挑戰成功的那一刻,漫天雪花會化成滴滴春水,滋潤心田;凋枯樹木會泛起綠色點點,期待春天。
挑戰自我,剛毅面對,堅強迎接;
挑戰自我,微笑投入,將每一分每一秒,都滲進汗水與期望;
挑戰自我,像欲沖破藍天的雛鷹,展翅高飛!

❹ 高考語文怎樣寫高考論述類作文.ppt

❺ 高二語文論述類作文怎麼審題

審題方法:
1、提煉中心法
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小學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麼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小學生看著蓋達爾笑了。
【分析】分析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小學生關於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但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據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2、抓關鍵句法
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一隻蚌跟它附近的另一隻蚌說:「我身體里有個極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圓圓的,我遭難了。」另一隻蚌懷著驕傲自滿的情緒答道:「我贊美上天,也贊美大海,我身體里毫無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這時,有一隻螃蟹經過,聽到了兩只蚌的談話。它對那隻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分析】通過分析這則材料,學生會發現這則材料中的關鍵句就是螃蟹所說的話——「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據此,學生可以立意為——成功必須經過艱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悅與創造過程的艱辛密不可分。
3、領會寓意法
一隻蝸牛,很想做成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開始它想東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頂,可一計算,要實現這個計劃,至少需要3000年時間,只好忍痛放棄這個打算。後來它又想南下爬到長江邊上,看一看奔騰的江水,可一計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時間。蝸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暫,不禁十分悲哀,於是什麼也不肯做,最終死在了野草叢中。
這則寓言分兩個層次:第一層講一隻蝸牛好高騖遠,立志大而不當,結果兩次「宏偉」的計劃都因不切實際而最終流產;第二層講這只蝸牛從此一蹶不振,最終死於草叢之中。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蝸牛悲劇的原因有兩點:一是立志不切實際;二是不肯腳踏實地,不肯從干好平凡小事入手來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4、由物及人法
要由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
據《深圳風采周刊》報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鎮發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貓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時指出:當代城市中的貓,處於一種惡性循環中,一方面是因為貓已普遍家養,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為生;另一方面是因為貓無法從老鼠體內獲取一種名為牛磺酸的物質——這種物質能提高貓的夜視能力,於是現在家養的貓幾乎喪失了夜視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差,因此老鼠咬死貓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類似的材料時,學生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一切非人的東西都要聯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敘述對象是小貓,立意時學生可以把小貓想像成人,如青少年,把飼養小貓的主人想像成青少年的父母,並由「小貓被老鼠活活咬死」聯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於父母溺愛、家庭生活條件優裕等,逐漸喪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從而提煉出這樣的立意——只有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風雨中經受磨煉,才能培養他們的生存能力。
5、由果溯因法
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系的聯系形式存在的。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一個六歲的孩子,放學回家後,拿起刀子就要切蘋果。只見他讓蘋果橫躺下,一邊是花蒂,一邊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間。剛要切,爸爸趕忙喊到:「切錯了!切錯!」話音剛落,蘋果早已被切開,兒子拿起一半給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顆五角星!」只見蘋果的橫斷面上,由果核的輪廓組成了規則的五角星。
【分析】為什麼會出現五角星圖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規而橫切蘋果。可引申出結論:創造性思維能獲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6、明確褒貶法
細致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武漢市的珞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時節,遊人如織。總見一些青年朋友穿著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大為不解,她對她的導師說:「他們為什麼要穿著和服去照像呢?我們韓國也有櫻花,但從沒有人穿著和服去同櫻花照像。」她的導師苦笑了一下,無言以對。
【分析】這則材料從導師的「苦笑」「無言以對」來看,表現了導師對那些穿著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滿和鄙視。導師的心聲體現了命題者的意圖,也體現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評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國青年,批評他們崇洋媚外,民族尊嚴淪落,國家觀念淡薄。這則材料所涉及的對象有四個:一是遊人,二是中國青年,三是韓國青年,四是導師。這四個對象表現為材料的四個角度。而最能表現題旨和意圖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個角度中,假如從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閉的表現,由此而論證中國要走向世界,要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就必須解放思想。這個文意,雖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題旨和命題者的意圖。所以,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角度與題旨的關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彈琵琶」,只會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7、分析關系法
一位大學生,在校花銷吃緊,寫信向在鄉下種地的父親要錢。信只有三個字——「爸:錢。兒」這封三字信傳開以後,人們議論紛紛。請以這位大學生同學的身份就此給他寫一封信。
【分析】這則材料的中心內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關系是父與子的關系,其正常關系是骨肉關系、親情關系,可是在兒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錢」連接關系外,再也沒有其他,甚或一兩句問候語。說明兒子與父親是一種不正常的關系,究其原因是兒子缺乏禮貌,缺乏孝心,缺乏對在鄉下日夜操勞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學同學的身份給他寫信就要勸導、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從此入手,就會在「花銷緊」要節約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
寫「自己」的一類作文時,最好能通過一個較小的角度,比如一件物品的變遷,寫出自己的成長過程和青春煩惱等,較為深刻;

❻ 因為今年高考作文考了論述文,語文老師叫我們買一本有論述類文章的書

2016高考考試說明編寫組學科專家權威解析:語文數學科目有哪些調整?要注意些啥?春節期間,浙考微君陸續為小夥伴們推出了2016浙江省普通高考各科目考試說明。新學期伊始,為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考試說明,順利搭乘新高考前最後一班「列車」,浙考微君放大招啦!我們特邀考試說明編寫組專家,就今年考試說明的調整情況為大家逐一進行分析,今天首推語文和數學科目解析。語文今年是浙江省沿用2009年制定的《浙江省新課程高考改革方案》的最後一年,2017年浙江省將實施新的高考方案。在這樣的背景下,《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以下簡稱《考試說明》)以「平穩過渡」為原則,考試內容與要求、試卷結構與分值等不會有大的調整與變化,將繼續遵循「注重能力考查,體現課改理念,力求平穩推進」的指導思想,命題在堅持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的同時,仍會注重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突出考查學科意識、學科思維、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力求做到科學、准確、公平、規范。根據《考試說明》的有關內容以及命題趨向的分析,特提出下列值得關注的方面:考試內容的調整在考試內容上,《選讀》和《外國小說欣賞》移至自選模塊考查,但《考試說明》「古代詩文閱讀」部分仍保留著「傳統文化經典的理解、分析和評價」這一表述。這一考點的選材既不會完全選自《選讀》,也不會離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太遠。2015年高考試題選用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考試說明》中的參考試卷選用《荀子·修身》,可供參考。文學類文本閱讀不排除選用外國小說,但知識范圍將局限於必修課程。可能變化的題型語言文字運用題一向是高考命題中求新、求活、求變的「試驗區」。如2015年高考第6題,從考生熟悉的文化常識設題,既具有文化內涵,又能檢測考生的語言積累與表達能力。2014年高考第6題,要求擬寫一封信的正文,處理網購問題。這些題目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往往涵蓋幾個考點,因此,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不能僅就某一個知識點或某一種能力進行單項訓練,而要重視綜合能力的訓練,做到能用精練的語言描述事物、表達觀點、抒發情感。閱讀能力的考查現代文閱讀著力引導考生獲得較為全面的閱讀能力和素養。現代文閱讀分為實用類、論述類文本和文學類文本兩類,分列「理解」(重要概念,重要語句含意)、「分析綜合」(語言特色,文章結構,中心意思,文體特徵和表現手法)、「鑒賞評價」(精彩語言,作品形象、內涵和藝術魅力,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探究」(創作背景和意圖,作品意蘊和個性化解讀)4個層次,形成了一個符合閱讀規律的能力系統,從各個層次來檢測考生的文本理解和感悟能力;考生應由淺入深,通過文本的解讀、分析與深度思考,清晰地表達自己感受到的文本意蘊,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寫作強調思辨性《考試說明》中的參考試卷採用了2013年浙江卷的作文題,寫作要求「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麼所思所感?寫一篇論述類文章」,透露出兩點信息:一是考生本人的思考和感悟,二是對文體的明確規定。近幾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對思辨性越來越重視,考生應加強素材積累,夯實思想積淀,提高思辨能力,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人」、「事」、「理」的關系,作出理性的價值判斷,提出獨到的見解,寫真言、表真意、抒真情、立真見,這樣才能寫出有個性、有思想的作文。最後要說明的是,制訂《考試說明》的根本目的在於正確引導備考,減少復習的盲目性。廣大考生應該建構多方面的知識,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技能,增強語言文字的感受力,獲得情感、文化和審美的體驗,這才是正確的備考之道。數學浙江省自主命題已實施了十多年,數學試卷在選拔新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16年的數學科目《考試說明》在保持穩定,逐步完善的理念下對2015年版作了適當的微調,修改了表述不夠確切、累贅的內容,但考試內容的具體要求保持不變。文理科數學卷的內容及組成文理科必考試卷的基本內容仍由以下17塊組成:集合、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Ⅰ(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立體幾何初步、平面解析幾何初步、基本初等函數Ⅱ(三角函數)、平面向量、三角恆等變換、解三角形、數列、不等式、常用邏輯用語、圓錐曲線與方程、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文理選考卷由導數及其應用、復數,計數原理與古典概率兩個模塊組成。參考卷修訂時保留了2015年參考卷體例,其中選擇題8題,滿分40分;填空題7題,滿分36分;解答題5題,滿分74分。題型分布上,18題換成了函數題,20題換成數列。編寫組專家的復習建議建議考生在復習中先理清數學概念,掌握定理、法則、公式及其使用方法與條件,認真梳理所學知識,從而打好基礎、落實雙基,建構起一個完整、系統的知識網路。然後,適度進行解題訓練,總結解題規律,提高解題能力,解題時既能用普適性的通性通法,又能用靈活善變的巧妙方法,做到宏觀的解題思想方法與微觀的解題技巧、解題方法相結合。再次,基礎知識復習要系統全面,實現知識提升能力,專題復習突破重點、難點、熱點。最後,重視模擬矯正、查漏補缺,掌握應試方法,切忌盲目的題海戰術,浪費時間、精力。

❼ 來個論述類作文的題目,謝謝

很容易的夥伴,例如,論「實踐出真知」。

❽ 論述類文章包括什麼

論述類主要包括論文、雜文、評論等;文學類包括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實用類包括人物傳記、新聞、調查報告、科普文章等。

❾ 論述類作文的概念是什麼

論述類文章閱讀來屬必考內源容,按照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的規定,「論述類文本閱讀」主要指論文雜文、評論等,論文主要指比較淺顯的學術類論文,如2008年高考語文江蘇卷的《純朴的嗜血者》;雜文則可以指針對時事、熱點話題的雜感文章,如2009年高考江蘇卷的《說「異」》;評論主要可能涉及影評、書評等。這些文章主要有以下一些特點:
1.學術性強。一是指它的專業性,二是指它的系統性。不論是經過命題者刪改的文章,還是命題者從原文中節選的片段,都是如此。

閱讀全文

與語文論述類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