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

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

發布時間:2020-12-24 18:07:30

Ⅰ 2010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山東卷作文題。

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都有魅力,一切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要求根據以上的材料來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字。

Ⅱ 2010年河南高考語文試卷

2010年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全國1卷)

語文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現在我們單位職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騎車,為的是倡導綠色、地毯生活。尤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們新來的局長。

B.幾年前,學界幾乎沒有人不對他的學說大加撻伐,可現在當他被尊奉為大師之後,移樽就教的人簡直要踏破他家的門檻。

C.他是當今少數幾位聲名卓著的電視劇編劇之一,這不光是因為他善於編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寫的劇本聲情並茂,情節曲折。

D.旁邊一位中學生模樣的青年誠懇地說:「叔叔,這些都是名人的字畫,您就買一幅吧,掛在客廳里不僅沒關打氣,還可附庸風雅。」

3.下列格局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大師的這段經歷非常重要,但流傳的說法不一,而所有的當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們斟酌以後擬採用大師兒子所講的為准。

B.我們說話寫文章,在把零散的詞語串成一個個可以用來傳遞信息、完成交際任務的句子的時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語法規律的。

C.這個法律職業培訓基地由省司法廳和南海大學合作建立,是全國首家有效聯合政府行政職能和高效教育資源而成立的培訓機構。

D.近期發熱患兒增多,我院已進入門診超負荷狀態,為使就診更有序,決定採取分時段掛號,如果由此給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近幾十年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關於中國的國際地位、作用和責任的討論方興未艾。

①也高於同時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國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③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④中國的綜合實力大幅度提高

⑤盡管對增長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誰也無法否認增長的事實

⑥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發達國家

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情緒異常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現象,長期以來,各個領域的學者從自己的學科出發,對此現象紛紛做出各自的解釋,但是始終未獲解決。現在生物學家也開始涉足這個問題,並從生物學的角度加以探討,他們的見解讓人耳目一新。

我們經常說人的情緒多變,其實我們往往不是自己情緒的真正主人。在人體內,存在著多調控我們情緒的化學物質,我們的喜怒哀樂受到它們的控制。比如說,有時候我們會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煩,究其原因是一種叫做「梅拉多寧」的激素在作怪;如果這種激素分泌過多,會導致心情煩躁、沮喪等。據研究,梅拉多寧也是導致一種叫「冬季抑鬱症」疾病的元兇。得這種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陰霾、缺少陽光的日子裡,容易情緒低落、鬱郁寡歡,甚至做出極端行為,為什麼生活中有些人那麼快樂,令人羨慕?這又涉及到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是神經元中傳導神經興奮的一種化學物質,當多巴胺傳導順暢的時候,大腦內部就會產生一系列化學變化,使我們產生快感。

現代生物學家發現,大量的細菌寄生在我們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們中的半數的中性菌,對我們既無害也無益,比如腸桿菌、酵母菌及腸球菌;約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門桿菌等;還有約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雙歧桿菌等。對有害菌我們也不必擔心,因為它們的活動嚴格受到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別小看這些寄生在腸道內的小小細菌,它們對改變我們的情緒和行為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方面,這些細菌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如果消化不良,會引起情緒異常;另一方面,假如人體的代謝紊亂,這些細菌會製造出硫化氫、氨等氣體來毒害我們的神經,從而導致我們情緒異常,甚至做出極端行為。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當給豬投喂高密度的發酵乳桿菌時,豬不僅長得快,而且爭食咬斗現象明顯減少。這是因為豬的腸道內有益菌受到強化之後,對豬的神經有毒害作用的氣體硫化氫和氨等的生長大幅度下降,於是改善了豬的行為。

近年來,人們情緒異常和行為失控的發生頻率逐年升高,從腸道內細菌的生存環境來看,導致這一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農葯、食品添加劑和抗生素等的濫用。這些葯物或化學物質進入人體會大量殺死腸道細菌,導致人的代謝紊亂和消化不良,從而引發情緒異常和精神疾病。二是這幾年生活水平提高後,部分人吃得太飽。由於攝入的過量高蛋白在人體內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為其分解、代謝,它們會在雜菌的分解下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氨等對神經有毒害作用的物質。這些物質會破壞人體中起抑制沖動作用的五羥色胺的合成,導致人的情緒異常,產生過激行為。

(摘編自2010年4月29日《科技文摘報》)

5.下列關於情緒異常及其研究狀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所謂情緒異常是指情緒低落、沮喪、煩躁、發怒,乃至做出極端行為等。心情愉快則是人的正常狀態,不屬於情緒異常。

B.人的情緒異常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現象,此前各個領域的學者雖然從不同的學科出發,提出了各種解釋,但是始終未能解決問題。

C.與其他領域學者的研究不同,現在生物學家們另闢途徑,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研究,從而解決了情緒異常的防治問題。

D.科學研究已經表明,人體內的一些化學物質會影響人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許多時候人們並非自己情緒的真正掌控者。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人們有時候出現煩躁、沮喪等情緒,其原因是體內的激素梅拉多寧的分泌超過了正常的水平。這種情況更嚴重的例子就是冬季抑鬱症。

B.正常情況下人體腸道內的有益菌和中性菌會有效管制有害菌的活動,當有益菌和中性菌的數量大量減少時,這種管制就會消弱。

C.如果給豬投喂高密度的發酵乳桿菌,豬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大幅度增加,那麼硫化氫和氨等有害氣體的生成就會大量減少。

D.殘存農葯、食品添加劑和抗生素等殺死大量腸道細菌,高蛋白物質就會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氫和氨等有害物質,導致人的情緒正常。

7.下列推斷,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只有當人體內多巴胺的量超過一般水平,神經興奮在神經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傳導,人的大腦才能產生化學變化,從而獲得快感。

B.即使人們不食用含有農葯、食品添加劑和抗生素等的食物,而食用純「綠色」食品,我們體內的腸道細菌也可能會導致情緒異常。

C.腸道內的雜菌會分解高蛋白物質,產生硫化氫、氨等毒害神經的氣體,這就是說,可以通過殺滅這些雜菌來預防或治療情緒異常。

D.近年來,某些人行為失控的現象屢有發生,看來控制農葯、食品添加劑和抗生素的使用也應該是解決此類現象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敏慧,及長,身長岳立,屹有偉度。睹元政衰敝,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危素、張起岩並薦,不報。隱青岩山,著書,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禕獻頌。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與宋濂耳。學問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創禮賢館,召置館中。累遷侍禮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賜金帶寵之。太祖將即位,召還,議禮。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寬大以為政,法天道,順人心。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斂當減。」太祖嘉納之,然不能盡從也。明年修《元史》,命禕與濂為總裁。禕史事擅長,裁煩剔穢,力任筆削。書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詔預教大本堂,經明理達,善開導。召對殿廷,必賜坐,從容宴語。五年正月議招諭雲南,命禕齎詔往。至則諭梁王,亟宜奉版圖歸職方,不然天討旦夕至。王不聽,館別室。他日,又諭曰:「朝廷以雲南百萬生靈,不欲殲於鋒刃。若恃險遠,抗明命,悔無及矣。」梁王駭服,即為改館。會元遣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禕。王不得已出禕見之,脫脫欲屈禕,禕叱曰:「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余燼,敢與日月爭明邪!且我與汝皆使也,豈為汝屈!」或勸脫脫曰:「王公素負重名,不可害。」脫脫攘臂曰:「今雖孔聖,義不得存。」禕顧王曰:「汝殺我,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遂遇害。

(節選自《明史·王禕傳》)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危素、張起岩並薦,不報報:答復。

多惠政,賜金帶寵之寵:重用。

祈天永命之要祈:懇求。

法天道,順人心法:效仿。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禕有非凡膽識的一組是

①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②雷霆爽雪,可暫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斂當減④裁煩剔穢,力任筆削

⑤亟宜奉版圖歸職方⑥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

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③④D.④⑤⑥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王禕兼有堂堂儀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聰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後偉岸而有風度,明太祖將他與當時的名儒宋濂相提並論,還認為他在才思方面勝過宋濂。

王禕憑借自己的才乾和政績受到朝廷禮遇。明太祖創建禮賢館,將他招至館中,後又升遷為侍禮郎;有時太祖雖不能完全聽從他的建議,但也會褒獎他。

王禕具備很高的史學家素養和教育才能。編撰《元史》時,他與宋濂同為總裁,書成後任國史院編修官;奉命講授國史,能充分說明道理,善於開導學生。

王禕出使雲南時採用了恩威並施的策略。他先是曉諭梁王,朝廷憐惜雲南百姓,不想動用武力;繼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險遠、抗拒朝廷,將後悔無及。

四、(23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11.把第1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元遺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禕。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餘燼,敢與日月爭明邪!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詠素蝶詩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有什麼含意?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第一小題計分)(5分)

路漫溫其修遠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離騷》)

親賢臣,遠小人,—————————————————;親小人,遠賢臣,

——————————(諸葛亮《出師表》),

但見悲鳥號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愁空山,(李白《蜀道難》)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

士也贈罔極,_____________.(《詩經。氓》)

子曰:「溫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論語。為政》)

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閱序》)

五、(22分)(注意: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燈火蕭蕭

烏黑油污的煤油燈,一經火柴點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義就是它會讓你想起與它共處的那段時光。生命的最簡單意義可以是一個字:「動」!那昏黃的煤油燈的火舌,就是那樣閃動著,那樣引逗著你的眼,那樣閃著古老的昏黃。

在胡興村,這樣的煤油燈不知與我們共處了多少年,小的時候們我們叫它「番仔油燈」。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樣,都是由洋人傳來的。番仔油的味道嗆鼻難聞,打來的油通常都放在牆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燈缺油的時候才提出來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臟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來祝融肆虐,回祿囂張①

家用的煤油燈主體是大約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圍有鋁片為套,瓶口是一個鉛皮的蓋子,中間鑽一個小洞,棉紗捻成的燈芯就插在這個洞里,燈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將煤油汲吸上來,油潤的燈芯,火柴一點就燃著了,昏黃搖曳的光芒,就這樣溫暖著我們的童年。

深夜的時候,面對這樣一盞搖曳的燈火,彷彿可以根據古人促膝而談,讀一點詩詞,雅興隨之而起,如果能翻閱幾則「聊齋」,或許更增加一些古奧之趣,可惜,當時年紀小,只認識李白的鐵杵、王冕的荷花!

最溫暖的當然不是這搖曳昏黃的燈光,而是燈光下兩個相對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孫兩人從「人初靜」,守到夜更深,守著永夜,守著燈火,守著長長的一段祖孫相牽系的深情記憶,那是祖母無怨的愛,無盡的心,所有的懷念都從這樣溫馨的畫面進入、泛起……

當燈芯燒黑了,我們用個小竹片剔亮它,挑燈夜戰原來就是這樣的啊!那情景彷彿剪燭西窗一般,燈芯越燒越長,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燈的火焰很容易將牆壁、屋樑熏黑,因此懸掛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處,不隨便改換,以免房子到處留下烏黑的油煙。

那樣的煤油燈,我們家好像只有三盞,人在客廳的時候,燈隨我們在客廳,夜讀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間,燈就隨著我們過去。有時,書讀到一半,要到客廳拿東西,拿得提著燈過去,腳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風息將燈吹熄。不知你是否記得我們家是土埆厝?②

風隨時可以從破落的竹篾片之間隨意進出,風大的時候,我們就得一手舉燈,一手遮風護火,步步為營,彷彿履薄的人,戰戰兢兢。

那情景彷彿護著累世的家產。

在那樣的燈火下,一切都盪漾著溫馨。

雖然,煤油燈有效的亮度不過是一兩尺而已,那樣的光暈卻是不滅的永恆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風與雲吹送過去了,我們長大了,家裡安裝電燈了,剛開始,我們只要無燭光的燈泡,五燭光的亮度剛好模擬煤油燈的古意,卻免除了油煙的熏染、風動的閃爍,那樣篤定而拘謹的五燭光燈泡,是我們使用「電火」的第一步。

此後,四十燭光、六十燭光的燈泡陪伴著我們的成長,日光燈一到,黃光從此成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過了一步,這時,伴讀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慘白的日光燈下總覺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滿的溫馨,總覺得身邊噓寒問暖的聲音就這樣沉寂了下去,我悵悵然在良好的燈光下寫作。

繼之而來的美術燈,霓虹燈,將我們的家、我們的城裝扮得更美,耀眼、閃爍的燈,增添了一些妖媚,每個家、每個眾人進出的地方,都安裝了無數的、千奇百怪的燈,入夜以後的都市和鄉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從華岡上望向台北,萬家燈火里哪一盞是為我而開的?喃喃自語的我在無邊的夜裡迷失在燈與燈之間。

四十年了,從搖曳昏黃的煤油燈下,我們來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坐在講求愛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還在,那會是什麼樣的一種情境?我常有一個奇怪的想法,在一個萬燈閃亮的夜晚,陪祖母靜靜欣賞著一些光影繽紛!

我說不出喜歡煤油燈的理由,但我知道燈火在我心中的意義。(有刪節)

14、文章細致地描寫了煤油燈的外形和使用方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彷彿護著累世的家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喃喃自語的我在無邊的夜裡迷失在燈與燈之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在人稱的使用上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後一段說:「我說不出喜歡煤油燈的理由,但我知道燈火在我心中的意義。」綜觀全文,燈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麼樣的意義?(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從下列12個詞中選取最恰當的8個,分別填入短文中的畫線處。選詞不得重復。(4分)

綴滿擴散顯現赫然鋪滿陶醉

悄悄映襯匯聚穩穩散落沉醉

上海世博會北京館昨天首次為公眾做了一次變換造型的演示。在大型屏幕由藍色背景緩緩變成一片紅色之後,氣勢恢弘的鳥巢圖案就_①_映入眼簾。正當人們在議論下一個圖案是什麼的時候,只見紅色_②_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幾顆晶瑩剔透的水滴。在水滴逐漸_③_的過程中,屏幕上先是出現一個膜,隨後變成多個膜,不一會兒,這些膜就組成了水立方的圖案。隨後水立方幻化成_④_點點繁星的夜空。令人稱奇的是,夜空中的星星不斷變大,最後_⑤_成一個巨大的圓形輪廓。伴著美妙的樂曲聲,這個巨大的圓形輪廓慢慢_⑥_為國家大劇院。正當人們為此景此情而_⑦_的時候,突然一片燦爛的晴空呈現在人們眼前,在晴空的_⑧_下,天壇祈年殿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答: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⑤_____⑥_____⑦_____⑧_____

19.根據下面的文字,補寫後面總括性的句子,每句補寫部分不超過15個字。(5分)

關於低碳經濟的解釋較多,例如:「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低碳經濟是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觀念」等一系列新概念應運而生。

可見,作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前沿經濟觀念,低碳經濟其實①,低碳經濟也涉及②。

答:①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三句話,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謙恭是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謙恭是一種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謙恭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

答:

七、(60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21.閱讀下面的圖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Ⅲ 2010年遼寧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遼寧卷)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和評分參考
一、(9分)
1.(3分)D 2.(3分)D 3(3分)B
二、(36分)
(一)(19分)
4.(3分)B 5.(3分)D 6.(3分)D
7.(10分)
(1)(5分)趙良淳見吳國情緒激昂地高談闊論.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請
示後,留下他來防守安吉。
澤出大意給2分:「大言」、「意」、「戍」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5分)眾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趙良淳太聲呼喊說:「你們想作亂嗎?」眾人
流著汨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譯出大意給2分;「環守」、「爾輩」、「投繯」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三、(25分)
11.(25分)
(1)(5分)
答D給3分 答B給2分 答C給1分 答A、E不給分
(2)(6分)
①精明,節儉,有些小氣甚至吝嗇:②敏感,如膩,謹慎,多慮;③心地較為
善良,通情達理。
每答對一點給2分。
意思答對即可。
(3)(6分)
①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突出季節特徵;②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理;③使情
節的發生和發展更加合理。
每答對一點給2分。
意思答對即可。

四、(25分)
12.(25分)
(1)(5分)
答D給3分,答B給2分,答E給1分,答A、C不給分。
(2)(6分)
①務從實錄、全面准確的寫作宗旨;②詳今略古、詳近略遠的編寫原則;③史論結合的編纂方法。
每答出一點給2分。
意思答對即可。
(3)(6分)
①詳察南洋各島情形,查訪僑民疾苦,改善僑胞待遇;②與當地英國華民政務司斗爭,以《大清律例》保護華僑財產;③改會賢社為圖南社,積極發展華文教育。
每答出一點給2分。
意思答對即可。
(4)(8分)
觀點一:談判態度要誠懇。
①不說對方所提的方案無理,只說難以實現;②不說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說請對方考慮;
③不能感情用事,貽誤全局。
觀點二: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立場。
①堅持自己的意見就說對方沒有明白我方的意思,爭取自己的權利就說願與對方同心協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說雙方都有好處;②不因為對方不高興就放棄自己的原則立場;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堅持自己的觀點卻要毫不含糊。

六、(60分)
18.(60分)
作文等級評分標准
說明;
一、基礎等級評分,「題意」項主要看選擇角度是否符符材料內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圍。[來源:Zxxk.Com]
選擇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屬於「符合題意」。與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的套作,
在第三等及以下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二、發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特徵」4項I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評分。
1.深刻: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②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③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④材料豐富⑤論據充足⑥形象豐滿⑦意境深遠
3.有文采:⑧用詞貼切⑨句式靈活⑩善於運用修辭手法○11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意:○12見解新穎○13材料新鮮○14構思新巧 ○15推理想想像有獨到之處
有個性特徵
(2) 缺標題扣2分,不足字數。每少50個字扣一分;每一個錯別字扣一分,重復的不計,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
套作、問題不明確的適當扣分。抄襲的,「基礎等級」在第四等之內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Ⅳ 2010年江蘇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C 2.D 3.(1)吸碳 (2)略施魔法 (3)光合作用
4.(1)安徒生;《海的女兒》
(2)願上海世博會像我一樣,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願中國小朋友像喜愛我一樣喜愛上海世博會;
我來上海世博會,仍然生活在童話之中;
上海世博會為我的故事續寫新的篇章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5.B 6.B 7.C
8.(1)用出嫁時的衣服(給她)穿上入棺,我的貧窮超乎尋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讓我不因為財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慮,這是妻子對我的幫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當今品德高尚,才能傑出的人,現在竟與這種人喝酒取樂了.
三.古詩詞鑒賞(10分)
9.(1)橘柚香.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2)惜別知音,借酒消愁; 凄凄風雨烘托悲涼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轉為設想對方抵達後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像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0.(1)泣涕漣漣 (2)金就礪則利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3)行百里者 (4)疑義相與析
(5)劍閣崢嶸而崔嵬 (6)不知天上宮闕 又恐瓊樓玉宇
五.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23)
11.以壁頂為觀察點,變換視角,從視覺、聽覺、內心感受多方面描寫,使人如臨其境.
12.牛不肯挪動半步的恐懼和溜索時流淚發抖:
(1)側面表現怒江崍谷的高峻險惡
(2)與「我」「戰戰兢兢」互相映襯;又與領隊及漢子的勇敢無畏形成反襯。
13.(1)「懶懶」地說話、「穩穩」地坐在馬上:表現他在怒江天險前的從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過江:表現他認真負責,關愛部下.
(3)瞟一眼,問一聲:表現他受人尊敬,與手下配合默契.
(4)一聲唿哨最後一個過溜索:表現他的英雄氣概,粗獷豪邁.
14.深刻意蘊:
(1)飛渡峽谷的情景:表現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戰,戰勝艱險.
(2)馱隊的人際關系:體現團結協作,相互信任,關心愛護.
(3)動物形象:隱喻人應該像雄鷹飛翔,像駿馬賓士,面不是像牛那樣軟弱畏縮.
(4)"我"與領隊的對照:表示人會在艱苦磨練中成長.
情感取向:
(1)駿馬、雄鷹、高山峽谷:對雄奇險峻崇高的贊美.
(2)領隊、精瘦漢子:對樂觀向上人生態度的贊美.
(3)牛的恐懼,發抖:對平庸,畏難的厭棄.
(4)本文所寫生存畫面:張揚了原始,野性的陽剛之美.
六.現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15分)
15.C
16.(1)先由人生樂趣談起,提出人生樂趣一半來自於感受.
(2)再闡述感受力有強有弱,感受力強,能"處處領略",就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3)最後闡明領略趣味要"靜"中得"趣".
17.(1)"靜趣"是指心界空靈(或擺脫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獲得無窮妙悟.
(2)作者心界空靈,由眼前的蒼蠅而悠想,悟得萬物平等真諦,泯滅了益蟲,害蟲的功利觀念,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蒼蠅的自在情態,由此而獲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闡述的「靜趣」。
七,作文(70分)

Ⅳ 2010年上海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你自己在這里下載吧:http://www..com/search/wenku/2010gaokao/index.html
不管要哪個省市的都有,版還有答案。權

Ⅵ 2010年廣東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1、B 2、C 3、A 4、D 5、B 6、B 7、D 8、C 9.(1)諸將已得宋忠/頗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諂諛奸惡/貨賂得官/才掌兵柄/便爾驕縱/此輩熒惑小人/視之如狐鼠耳/區區勝之/何足喜也/諸將咸頓首稱善 (2)①翻譯:而今上天把(居庸關)授予我們,不可以(再)丟失。②皇上指揮軍隊度過黃河,吶喊(著)直接沖擊宋忠的軍陣。10.(1)隔,隔斷、阻隔之意。詩人身處江西,目光被樹阻隔而難望見江東。同時,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東。一語雙關,增強於江東留戀之情。(2)上片:詞人觸景生情,實寫江邊目光阻隔感受,虛寫夢中回到江東。抒發不忍離去之愁。下片:詞人實寫燈下寫書信,虛寫希望大雁捎帶思念,卻是節令已過。流露濃重的牽掛不舍愁緒及深深的無奈之情。11.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12、AD13、C14、答:劃線句為兩句。第1句,強調表演要重視我化為非我,要把握具體形象的反映特點。第2句,強調在表演中,在非我中要有我,要有鮮明的個人的愛憎情感。15、答:創作和欣賞都需要不可無我的體驗過程。一,創作角度:藝術活動要表現創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現對客觀現實的態度,要影響現實改造現實。
二、欣賞角度:發現藝術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聯系,找回自我,擁有個人的獨立的態度,顯示鮮明個性。16、答:1,妻子發現丈夫凌晨在廚房。1分2,妻子仔細觀察後發現丈夫偷麵包。1分3廚房對話中,妻子沒有揭穿丈夫的謊言。1分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麵包勻給丈夫。1分
17、答:第1句,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了丈夫尋找借口意欲掩蓋真相的心理。2分
第2句,與第1句內容上重復,體現了丈夫內心的慌張與不安。
第3句,動作描寫。「頭深深埋下去」說明丈夫不敢面對妻子。體現了丈夫矛盾心理。一方面,知道妻子確實會吃不飽。另一方面,如果不接受妻子麵包,自己又飢餓難忍。3分
18、答:小說通過飢荒中妻子維護丈夫尊嚴並為他省下口糧的小故事,不但表現了患難與共的真情,也歌頌了二戰後飢荒中,人們互相砥礪互相關愛的精神。
分析:第二段中,妻子已經很明確判斷出丈夫偷了麵包,但她並沒有明言。
丈夫在被窩中吃麵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體現了她對丈夫深摯的愛。
最後妻子以謊話對謊話,更能體現她對家人和家的深沉的愛。
19、答:第1句,擬人1分。賦予陽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態,生動鮮明的表現了人們對新能源認識的局限。1分
第2句,反問1分。增強語氣,再次強調應該正確認識並充分利用好新能源。1分
第3句,排比1分,增強氣勢,突出新能源發展受限制的現實原因。1分
20、答:作用為承上啟下1分。承上指法拉第剛發現電磁感應時不被人理解,和現在新能源現狀接近。2分
啟下則為,電力現在對人類的貢獻預示著新能源會帶給人類美好的未來。2分
21、答:標題含義為,人類通過立法來保護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2分
文章主要從新能源現狀即為新能源立法的原因和2分
立法的意義兩大角度論述。其中,現狀包括人們對新能源認識有限和新能源開發利用上受限制。
22、這個活動中心隨著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轉移到了英國,它的標志是牛頓對微積分的研究及牛頓學派的學術成就。其後,受18世紀大革命的影響,加上蒙日對微分幾何的貢獻和蒙日學派的研究成果,法國成為數學活動中心。
23、感謝高一2班的精彩表演。是啊,我們知道,封建傳統禮教的一統天下無疑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下面我們就來欣賞民主思想和封建傳統出現斗爭的一出作品。有請高二5班為我們帶來《雷雨》!
作文:是夢境與我為鄰
那是我一直在尋覓著一種意境,一恍然見到的燈火闌珊處的身影。似乎是醉酒李白眯著惺忪的雙眼大吼「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情萬丈;又好像白樂天筆下「回眸一笑百媚生,後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般裊娜多情;或者又是易安的那絲絲離愁「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無奈薄涼。
偶爾會坐在書房,捧上一闋詞,讓鼻翼間充斥這茉莉花的芳香。半閉著目,就彷彿完全沉醉。那似真似假的夢境里有的是《飲水詞》中納蘭容若對她妻子的纏綿悱惻,又有著《漱玉詞》里李清照的那份凄凄慘慘戚戚,曾幾何時也看到了曹雪芹那滿紙荒唐言中的一摸辛酸淚啊。我不禁夢得痴了,在夢中跌宕起伏,體驗人生如南柯一夢。看那些詩人們,流著眼淚笑、皺著眉頭忘,最後終究只留下了這幾行墨跡蔓延。直至我們的心底。
我夢到了,夢到李白在我夢境中撒潑。在牡丹擁簇的亭台樓榭里,他命力士脫鞋,國舅磨墨,卻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在柳條微撫的春風中,他雙眼垂淚,無語凝噎,嘆息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又在皎皎的明月下,他高舉酒杯,對影空自憐,只得哀傷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便是愛著他這份率性大方,那一襲白衣、或大氣或清雅;那一樽清酒、也被一句「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寫到淋漓了。我便在夢境里,看透了他的紅塵夢,不過是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可我心中卻泛起了一絲狂放後的凄涼。
我夢到了,夢到蘇東坡在我夢境里的那略一皺眉。是初來黃州任知府時,滿目的荒蕪也敵不過心底的荒涼的那點心酸,是「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的凄涼;是東坡心傲時犯下的「烏台詩案」,其實錯的並不是那句「明月枝頭鳴,黃狗卧花心」的荒唐,而是一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無奈;又或許,那皺眉是為了他那識詞達意的「如夫人」,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道盡了心中的悲切。我看到的他,是「永不背叛感覺」的性情中人,又何嘗不是橫絕百年的男子,天資卓絕的才人,最後、不也是釋然了,不然、如何唱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超曠。他的一生,是一隻荊棘鳥,最後用最痛來換取所有的最美好。
我還夢到了,夢到了易安居士的一顰一笑,是她「驚起一灘鷗鷺」的無措,也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的無奈與荒涼;我也夢到了,夢到那千古情皇李後主的那一聲輕嘆,那句「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的香艷,又或許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那份落寞。
我在夢境中,體會著人生苦短,看他們「今朝有酒今朝醉」,看她們「女為悅己者容」,看他們冷暖自知,看他們……
是夢境與我為鄰。

Ⅶ 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全國二卷

吉林的的語文全國二卷是關於規律的作文
很難
很無奈

Ⅷ 2010年上海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 上海 語文試卷 1、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准考證號,並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上。 2、選擇題答案使用2B鉛筆填塗,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乾凈後,再選塗其它答案標號;非選擇題答案實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簽字)筆或碳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的答題區域(黑色線框)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 4.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 5.做選考題時,考生按照題目要求作答,並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對應的題號塗黑。 一 閱讀80分 (一) 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6分) 筆 墨 的 超 越 ①毛筆、墨是中國書法和繪畫的主要工具,原本並無奇特之處,不過分別是由獸毛與熏燒的煙灰製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國的書畫藝術史上,它們始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漢代蔡邕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的確,毛筆是中國書畫成為藝術的關鍵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現萬類的繽紛,更是中國藝術家的常識。毛筆的錐體造型,具有「鋒出八面」的能力;墨與水的調和,經過宣紙的洇化,可產生變幻莫測的效果。 ④筆墨的造型過程一般不可重復,書法和繪畫,雖是靜態地呈現在紙上,卻可以在人們心中喚起強烈的動感。沈尹默說,在欣賞書法時,「不但可以接觸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還會感到音樂般輕重疾徐的節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靜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樂的節奏」! 中國的書法與繪畫藝術,因筆墨的性能,具有了獨特的表現能力與藝術魅力。簡單的書寫或皴擦、普通的黑白兩色,竟然以簡馭繁、以靜寓動,勝過了許多復雜的藝術。宗白華認為:「中國音樂衰落,而書法卻取代了音樂成為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其中或有溢美之詞,但也足見中國人對筆墨藝術的特殊感情。 ④這種特殊感情的形成,不僅由於筆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筆墨與文人長相廝守,須臾不離,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靈。因此,筆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筆」可以「生花」,筆底可走「龍蛇」,甚至文人也被稱為「墨客」--工具與人,達成了性靈的相通。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里,筆墨成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現手段之一。相傳鍾繇說過:「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筆跡界破空間。成為人們傳達美的手段,於是乎有了中國書法和繪畫的文人傳統。 ⑥在這一傳統中,筆墨超越了物質的限制,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潛說:「例如寫字,橫、直、鉤、點等等筆畫原來都是墨塗的痕跡,它們不是高人雅士,原來沒有什麼『骨力』、『姿態』、『神韻』和『氣魄』。但是在名家書法中我們常常覺到『骨力』、『姿態』、『神韻』和『氣魄』。」這些感受,與其說是一個普通的欣賞者通過想像、移情獲得的,毋寧說是中國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觀念向筆墨藝術活動持續貫注的結果。 ⑦在中國古代教育中,對調筆用墨,有一系列的規范.《弟子規》說:「墨磨偏,心不端。」執筆要求「腕平掌豎」,因為「心正則筆正」,反之「筆正」可見「心正」。在運筆的過程中,要求「中鋒」和「藏鋒」,因為「中則正」、 「君子藏器」。何以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因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書論家項穆說:「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筆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靈才是目的。看起來似乎是技術性的活動,所寄寓的卻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煉的目標。 ⑧於是「技進乎道」,筆墨的訓練轉化為道德人格的修煉。黃庭堅認為,蘇軾能拔萃於宋代書家,根本原因在於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終莫能及爾」。而人格的修煉,最終又服從於社會的總體目標,所以項穆又說:「正人心,所以嫻聖道也。」孔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觀念,在此被落實到了筆墨的操守中。這種筆墨活動,已經不再以藝術家的培養為鵠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會人的塑造為旨歸。 ⑨有趣的是,與這種道德目標明確的修煉方式並存的,還有一種游戲的取向,所以「游戲筆墨」成為一個成語--口它常常指作文的態度。宋代米芾說:「要之皆一戲,不當問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在這種游戲中,筆墨的藝術成為精神逍遙、心靈棲居的園地,技術的工巧與否並非關鍵。庄禪的哲學,由此流動於筆墨之中,與道德人格的修煉一樣,浸潤著中國文人的情懷。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內容。(2分) 2.簡析第③段中兩處畫線句作用的異同。 (3分) 3.下列對第④段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種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說的中國人對藝術的贊美之情。 B.「不僅由於」表明下文將進一步闡述筆墨對於中國人的意義。 C.在結構上,這一段有承接上面兩個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處獨句成段,表達內容更明確,文章層次也顯得更為清晰。 4.第⑤段中加點詞「性靈」的意思是___________ 。 (2分) 5.聯繫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處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因為 B.何況 C.可見 D.雖然 6.從全文看,筆墨的「超越」可以歸納為哪些要點? (4分) (二) 閱讀下文,完成第7一12題。(20分)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裡積存已久的一個念想,不是為觀光,是為了那些大樹。幾十年裡,只要說到樹,天目山就從父親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說,假如你沒去過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麼叫樹。其實不全是為了樹,我知道,是為了一個人。幾十年來,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親的眼神就會倏然暗淡下去,她的雙眼彷彿是海潮淹沒的沙灘。她喃喃說,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於是變成一種夙願和儀式,無論是為了樹,還是為了人。 ③只是,我沒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會遇上那樣一場彌天大霧。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呼嘯而過,遠山近樹忽而不見了。山中古老的禪源寺,隱匿在蒼白的霧氣里。下車尋路,林間的青石板小徑如雨潑過似的,濕漉漉地膩滑,只幾步便消失在濃煙樣的水霧中。 ④母親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紗幕被她的腳步豁開一個缺口,影子穿過去,紗簾瞬間又閉合了。山路通往林深處,在那深不可測的綠巷中,我隱約看見了一排排樹,昂然立於路旁。它們竟是那樣的高大,濃密的雲霧遮去了樹梢,樹尖伸到望不見盡頭的天上去了;最令人驚嘆的是樹干之直,刀削般筆挺,像一根根氣度軒昂的羅馬石柱,支撐著綠屋的穹頂。褐色的樹皮一片片如鱷魚的鱗甲,已被千年的風霜錘磨成堅韌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樹下了呢? 鮮血從他年輕的胸膛里流淌下來的時候,他或許就靠在了那棵大樹的樹幹上。他依託了大樹,所以犧牲的那一刻仍像樹一樣站立。龍爪般的樹根至今還留著他的血跡,只是被蒙蒙的霧氣暫時稀釋了。 ⑥那個無風無雨的春日,那些被父親無數次贊頌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樹,就這樣從漫山飄忽的濃霧中,和那個叫蕭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隱若現地走來。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聽見他腳上沉重的鐵鏈,一聲聲從森林盡頭傳來。我不知道他在匆匆離去前,是否還有心情觀賞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樹。57年前的樹葉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見他灼熱的目光仍在枝條上纏繞。 ⑦半個世紀過去了,如今我所見的,是被他熟讀過的那些樹。陡峭的石階兩旁,柳杉武士樣雄偉,順坡排列,陣勢逼人。再抬眼,金錢松破霧而出,穿雲摩天,傲氣十足。若不是彌天大霧遮擋了視線,就可望見懸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幾百棵千年銀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黃葉燦爛,一片金光四射。 ⑧幾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遠的樹。當那一排槍聲在冰冷的山谷里響起來的時候,惟有這些樹,是沉默的目擊者。後來那些離亂夢魘的歲月,仍是這些樹,在荒野莽叢中陪伴他。他年輕的生命終止在27歲那個年紀,大樹卻已千年。 ⑨母親依然走在前面。從上山那一刻起,她的雙目就被山巒霧氣染得濕潤。樹林深處鳥鳴啁啾,聲聲如歌,讓人想起遙遠的青春季節:一群女生歡笑著從禪源寺的臨時課堂上跑出來,手拉手圍著寺前的老銀杏樹,雄壯的抗日軍歌驚飛了樹上的小鳥……待她幾年後重回天目山,卻是被押解著,一步步踩著前頭他沉穩的腳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見他坦然的目光,如陽光下流淌的山澗小溪,從石縫里透出烏亮的光澤。 ⑩母親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樹下。樹身奇粗,三人合抱僅圍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皺褶中寫滿滄桑。枝條上沒有一片綠葉,惟有軀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驚嘆中,母親說,這就是真正的大樹王,現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見過它活著的樣子,樹冠就像一把巨大的傘,整個開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陣山風襲來,霧氣旋轉著,雪花般從它粗糙的枯枝中穿過。剎那間,油綠的樹葉似一樹繁花,綴滿了它堅韌的枝幹,青枝搖曳,生機盎然,滿山坡都是杉葉林濤的嘩響。大樹王在我的想像中復活,抑或說它從未死去。 ⑾霧越發濃了,洇濕了母親的頭發。父親說,他們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沒有人知道那個57年前被槍殺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裡。我說,你找不到他,因為他已經變成了一棵樹。 ⑿世事變遷,惟有天目山的樹,是永遠的。為著他們那一代人的理想,半個世紀之後我們依舊對他們深懷敬意。然而,在縹緲的霧中我們似乎模糊了他們理想的內容。山民說,天目山東西兩峰之巔,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頗似雙目仰望蒼穹,故得名「天目山」。我想像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詰問蒼穹。 ⒀山林寂靜,水氣迷茫。霧中影影綽綽的大樹無言,沒有回聲。 7.第①段中畫線句運用比喻的表達效果是___________。(2分) 8.第②段這句話的含義是 ___________ 。 (2分) 9.從表現手法上,選擇一個角度對第⑨段作賞析。 (3分) 10.根據文中的內容,介紹蕭洪明其人。(不超過60字)(3分) 11.對文中寫「樹」分析正確的兩項是(6分) A.描寫霧氣越來越濃厚,烘託了天目山大樹悠久的歷史滄桑感。 B.第④⑦段寫樹形神兼備,賦予了樹軒昂、雄健、不屈的氣質。 c.描寫「大樹王」死而復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頑強的生命活力。 D.濃墨描寫大樹,層層鋪敘,為篇末揭示贊美先烈的主旨服務。 E.本文以登山行蹤為順序,始終貫穿對大樹的描述,脈絡清晰。 F.天目山的樹在父母眼裡是一種植物,在作者眼裡是人的象徵。 12.第⑿段中寫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圖是___________ 。 (4分) (三)默寫。(6分) 【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13.(1)青海長雲暗雪山,___________ 。(王昌齡《從軍行》) (2) ___________ ,晉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3) ___________,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___________ ! (韓愈《師說》) (5) ___________ ,溪頭卧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來源:學*科*網Z*X*X*K] (6)伐竹取道,下見小潭,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記》) (7)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莊子?養生主》) (8)香稻啄餘鸚鵡粒,___________ 。(杜甫《秋興》) (四) 閱讀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題。(8分) [越調] 平湖樂 堯廟秋社 王惲 社壇煙淡散林鴉,把酒觀多稼。霹靂①弦聲斗高下,笑喧嘩,壤歌亭外山如畫。朝來致有,西山爽氣,不羨日夕佳。 [注]①霹靂:琴名。 14.簡要描述堯廟社日中的村民活動。(2分) 15.對這首散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曲描寫堯廟社日活動情景,展現了當地的民風民俗。 B.「社壇煙淡散林鴉」暗示了村民舉行祭祀活動的季節。 C.「山如畫」描寫遠山明麗的風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動。 D.本曲用詞清新高雅,但是整體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羨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課本哪首詩中的詩句? 藉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五) 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17分) ①歐陽公諱曄,字日華。自為布衣,非其義,不輒受人之遺。少而所與親舊,後或甚貴,終身不造其門。初為隨州推官,治獄之難決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數百人,轉運使疑其積物多而僧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兩饋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聽我言乎? 今歲大凶,汝有積谷六七萬石,能盡以輸官而賑民,則吾不籍汝。」僧喜曰:「諾。」飢民賴以全活。 ②陳堯咨以豪貴自驕,官屬莫敢仰視。在江陵,用私錢詐為官市黃金,府吏持帖,強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當有文符。」獨不肯署。堯咨諷轉運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陽,素號難治,乃徙公治之,至則決滯獄百餘事。桂陽民有爭舟而相毆至死者,獄久不決。公自臨其獄,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飲食之,食訖,悉勞而還於獄,獨留一人於庭。留者色動惶顧,公曰:「殺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視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獨以左手,死者傷在右肋,此汝殺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殺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臨事明辨,猶古良吏,決獄之術多如此。所居,人皆愛思之。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少而所與親舊 (2)終身不造其門 (3)素號難治 (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飢民賴以全活 以吾一日長乎爾 B.至則決滯獄百餘事 他植者則不然 C.去其桎梏而飲食之 恍驚起而長嗟 D.決獄之術多如此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5分) (1)堯咨諷轉運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陽民有爭舟而相毆至死者,獄久不決。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歐陽曄怎樣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現了歐陽曄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質。(3分) (六) 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3分) 九 疑 山 圖 記 ①九疑山方二千餘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疑。 ②九峰殊極高大,遠望皆可見也。彼如嵩、華之峻崎,衡、岱之方廣,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數。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鳥獸,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往往見大谷長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榕栝並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處,似藏人家。實有九水,出於中山,四水流灌於南海,五水北注,合為洞庭。不知海內之山,如九疑者幾焉? ③或曰:「若然者,茲山何不列於五嶽?」對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萬里臣妾;國門東望,不見涯際;西行幾萬里,未盡邊陲,當合以九疑為南嶽,以昆侖為西嶽,衡、華之輩,聽逸者占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園囿耳。但苦當世議者拘限常情,牽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創也,如何?」 ④故圖畫九峰,並隨方題記,傳於好事,以旌異之。 【注】①封君:領受封邑的貴族。 ②表:標記。 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 ___________。(2分) 23.簡析第②段中「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的表達效果。(2分) 24.對「聽逸者占為山居」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任憑隱居者將衡山、華山據為己有。 B.聽說逃亡者到衡山、華山安家藏身。 C.聽任出世者在衡山、華山結廬隱居。 D.聽說出世者在衡山、華山安居生活。 25.從句式的角度賞析第②段中的畫線句。(3分) 26.簡述本文的寫作意圖。(4分) 二寫作70分 27.根據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丹麥人去釣魚會隨身帶一把尺子,釣到魚,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將不夠尺寸的小魚放回河裡。他們說:「讓小魚長大不更好嗎?」兩千多年前,我國孟子曾說過:「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細密的漁網在池塘里捕撈小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 實際上,其中的道理也貫穿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方面。 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 上海 語文試卷 答案要點及評分參考 一 閱讀80分 (一) 1.筆墨是中國書畫成為藝術的關鍵因素。 2.兩處引用闡明了筆墨藝術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話闡明筆墨藝術可以在人們心中喚起強烈的動感,引用宗白華的話闡明筆墨藝術勝過許多復雜的藝術。 3.A 4.情感和美感 5.D 6.筆墨超越了物質的限制,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筆墨的訓練轉化為道德人格的修煉。筆墨的藝術成為精神逍遙、心靈棲居的園地。 (二) 7.形象地寫出了母親眼眶裡飽含著淚水,表達了母親的悲傷之情 8.去天目山,不僅是為了看樹,更是為了緬懷先烈,這是積久的願望和莊重的活動 9.虛實結合,將現實場景與歷史回憶交織起來(由林中景色聯想到戰爭歲月;歡快的場景與悲壯的場面形成對比),突出了蕭洪明堅毅不屈的形象,表達了母親對青春歲月的追念。 (五) 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調任 18.C 19.(1)陳堯咨暗示轉運使讓歐陽公離開,不讓(他)留在州府。 (2)桂陽有爭船而互相鬥毆至死的人,(這個)案件長久沒能判決。 20.對僧人賄賂不以為然,對處理好此事自信從容,安撫僧人。 21.廉潔 愛民 正直 睿智 (六) 22.規模和得名緣由 23.這句話描寫了山中若有若無的蟬蠅一類的聲音,以聲襯靜;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靜寂。 24.C 25.這句話整散結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華、衡、岱的特點,強調其峻峭與宏偉,節奏鮮明;再用散句描摹這樣的山峰很多,句式參差,富於變化。 26.九疑山地處衡山之南,宏偉美麗;卻不能列於五嶽;作者撰文對此表示不滿;希望人家認識九疑山特有的長處。 二 寫作70分

Ⅸ 201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1試題解析與答案

http://wenku..com/view/82f9202ded630b1c59eeb517.html

Ⅹ 2010高考文科語文試卷及答案

問的太大了,我全國的高考題都有,可是答不下啊,建議你留個郵箱,好發給你
目錄
2010年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全國Ⅰ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試題卷
語文(全國卷Ⅱ)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課標卷Ⅰ)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北京卷)詳解
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
上海 語文試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詳解
(天津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解析
(重慶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湖北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
語 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安徽卷)
語 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福建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
(浙江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湖南卷)
2010年全國高考(廣東高職卷)
語 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逐題詳解
(江西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江蘇卷
語文試題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卷解析
(山東卷)
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解析
(遼寧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四川卷)

2010年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全國Ⅰ卷)
目錄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來源:學科網]
A.行伍(háng) 名宿(sù) 惡貫滿盈(yíng) 厲兵秣馬(mù)
B傾軋(zhá) 不啻(chì) 補苴罅漏(xia) 荊釵布裙(chāi)
C.巨擘(bò) 河蚌(bàng) 得不償失(cháng) 莘莘學子(shēn)
D.解剖(pāo) 羈絆(jī) 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
【答案】A
【解析】A項厲兵秣mò馬,B項傾軋yà,D項解剖pōu。本題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見誤讀字的讀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識記,一要注意從詞語含義上區別;二要注意從詞性上區別,如「宿」;三要注意通過書面語與口頭語的不同記憶,如「血」;四要注意記少不記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讀bèng,記住這一處特殊讀音既可;五要記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能力層級為識記 A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現在我們單位職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騎車,為的是倡導綠色、地毯生活。尤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們新來的局長。
B.幾年前,學界幾乎沒有人不對他的學說大加撻伐,可現在當他被尊奉為大師之後,移樽就教的人簡直要踏破他家的門檻。
C.他是當今少數幾位聲名卓著的電視劇編劇之一,這不光是因為他善於編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寫的劇本聲情並茂,情節曲折。
D.旁邊一位中學生模樣的青年誠懇地說:「叔叔,這些都是名人的字畫,您就買一幅吧,掛在客廳里不僅沒關打氣,還可附庸風雅。」
【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制的俑人。開始製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湊近。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面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C、聲情並茂:並,都;茂,草木豐盛的樣子,引申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達的感情都很動人。D、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解答成語題,第一、逐字解釋成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第二、注意成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後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繫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後語義矛盾或者前後語義重復的現象。
【考點定位】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大師 的這段經歷非常重要,但流傳的說法不一,而所有的當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們斟酌以後擬採用大師兒子所講的為准。[來源:學+科+網]
B.我們說話寫文章,在把零散的詞語串成一個個可以用來傳遞信息、完成交際任務的句子的時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語法規律的。
C.這個法律職業培訓基地由省司法廳和南海大學合作建立,是全國首家有效聯合政府行政職能和高效教育資源而成立的培訓機構。
D.近期發熱患兒增多,我院已進入門診超負荷狀態,為使就診更有序,決定採取分時段掛號,如果由此給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答案】B
【解析】A、句式雜糅,「擬採用」和「為准」雜糅,可改為「我們斟酌以後擬採用大師兒子的說法」或者「我們斟酌以後擬以兒子所講的為准」。C、搭配不當,「基地」與「機構」不搭配。D、賓語殘缺,應改為「決定採取分時段掛號的辦法」。語病題做題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幹和枝葉,看成分是否殘缺或者贅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謂、賓之間,句子的枝葉即定、狀、補與中心語之間是否搭配;心裡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語序是否恰當;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表意是否明確。。
【考點定位】辨析並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近幾十年來, , , , , ,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關於中國的國際地位、作用和責任的討論方興未艾。
①也高於同時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國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③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④中國的綜合實力大幅度提高
⑤盡管對增長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誰也無法否認增長的事實
⑥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發達國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答案】D
【解析】連貫類題目做題時要注意把握基本內容,初步分層歸類,先在小范圍內排序,然後再考查層次間的銜接,這其中應先找出關聯詞、代詞以及表時間、地點的詞語,然後據此進行句間連綴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礎之上,再通讀語段,檢查確定。
【考點定位】語言表達連貫,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二、(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情緒異常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現象,長期以來,各個領域的學者從自己的學科出發,對此現象紛紛做出各自的解釋,但是始終未獲解決。現在生物學家也開始涉足這個問題,並從生物學的角度加以探討,他們的見解讓人耳目一新。
我們經常說人的情緒多變,其實我們往往不是自己情緒的真正主人。在人體內,存在著多調控我們情緒的化學物質,我們的喜怒哀樂受到它們的控制。比如說,有時候我們會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煩,究其原因是一種叫做「梅拉多寧」的激素在作怪;如果這種激素分泌過多,會導致心情煩躁、沮喪等。據研究,梅拉多寧也是導致一種叫「冬季抑鬱症」疾病的元兇。得這種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陰霾、缺少陽光的日子裡,容易情緒低落、鬱郁寡歡,甚至做出極端行為,為什麼生活中有些人那麼快樂,令人羨慕?這又涉及到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是神經元中傳導神經興奮的一種化學物質,當多巴胺傳導順暢的時候,大腦內部就會產生一系列化學變化,使我們產生快感。

閱讀全文

與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