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三語文作文寫作的問題
高考教師閱作文一般在十幾秒,所以作文開頭最好開門見山陳述自己觀點,語言內要精煉,文字要容沉穩,不要讓人覺得是小學生,如若不行,最遲也應該在第二段露出自己觀點。中間的段落不宜太長,多分幾段,注意段首和段尾的句子要漂亮。議論自己的觀點,最好舉例要有正有反,有詳有略,正的多點字數,反的少點字數,略寫的例子注意句式一致寫成一段組成排比就更好了。結尾段落最好不超過三行。就這些吧,現在距高考時間短,要練功怕是難一些,最好在這些式上面多注意一下,對你有幫助的,我就是這樣教我的學生的哈····(注意,現在排比句開頭這種太多了,有點倒閱卷老師胃口了,所以最好舍棄哈)
❷ 本人高三,明天要考語文作文考試,可是這半年多了,老師也沒教什麼寫作技巧,或者作文什麼的,我作文一向
我想,無論你現在是什麼水平,這些建議對你而言,覺得會有所啟迪,就用。
閱讀優秀的作品:這是顯而易見的,但立竿見影的方法。你不讀更多的好作品就不知道如何寫出更好的作品。優秀的作家都是從閱讀別人的佳作開始,接著開始模仿,最後超越他們,形成自己的風格。盡可能的多讀名著,在看內容的時候,更要留意文章的問題和寫作的技巧。
盡可能多的寫:每天都寫,如果可能話,每天寫幾次。你寫得多了,也就寫得好了。學習如何寫作和其他的學問道理是一樣的,熟能生巧。寫寫你自己,寫寫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寫,全情投入的寫,練得越多,你的寫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隨時隨地記下你的靈感:隨身帶一本小筆記本(納博科夫身上裝滿了小卡片),當你對你構思的小說,文章,或是小說里的人物有什麼靈感的時候,馬上記下來。當你聽別人談話時的只言片語而所有頓悟時,或看到一段散文詩或是一句歌詞讓你很感動時,都可以馬上當他們記下來。靈感總是轉瞬即逝,你及時的記錄下來,便可以成為你寫作的素材。我的習慣是,為我的博客要寫的文章列一個清單,不斷的補充它。
專門的寫作時間:每天找一個沒有任何打擾的時間段作為專門的寫作時間,讓這成為習慣。對我而言,清晨的時間是最佳的,午飯,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時間也可以。無論你是做什麼工作的,把寫作當作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去做。每天至少寫半個小時,當然有一個小時更好。若你同我一樣,是一個全職的作家,那麼你需要寫更多的小時,請你不要擔心,這只會讓你寫得更好。
隨便塗鴉:面對整張的白紙,整版的白屏,無從開始,肯定恐怖。你會想:我還是看看郵件或是小憩一會了吧!先生,千萬別這樣。馬上開始寫,馬上打字,你寫什麼沒有關系,只是讓我聽到你敲鍵盤的聲音吧。只要你開始寫了,什麼都好辦了。像我的話,我喜歡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標題,這應該不難吧,然後再慢慢的展開情節,全身心地融入進去…關鍵是:開始可以隨便寫寫,隨便塗鴉,但是盡快開始寫正文。
集中精神:寫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雜的環境或是同時干著別的事情,是不可能寫好的。寫作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需要一點點柔和的背景音樂。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沒有其他軟體得干擾)的條件下,使用WriteRoom, DarkRoom,Writer這些寫作軟體,不受打擾的寫作。關掉郵箱,關點MSN和Gtalk,關掉電話和手機,關掉電視,清理掉書桌上無用的東西。清除與寫作無關的一切雜念,現在就是寫作的時間,好像把自己放進一個盒子里,在沒有任何打擾下進入寫作狀態。
先計劃,再寫: 這好像和「隨便塗鴉」有些矛盾,實際上不是這樣。在坐下來正式寫之前,先做個計劃或是腦子里先預演一下,這是非常管用的辦法。每天跑步的時候想想要寫的東西,或是散步的時間來個頭腦風暴;然後把想到的記下來,做一個扼要的提綱;等真正准備好開始寫了,可以很快的展開,因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這里,有一個構思小說的三部曲,可以參考這個:Snowflake Method.
創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這並不意味你要跟他們寫得一模一樣。你可以試試新的寫法,從這里學一點,從那裡學一點。漸漸地,你就會有了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文體,自己的思路。試試一些不一樣的表達,或創造一些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嘗試,看看它到底怎麼樣,不好就不用唄。
修改: 你開始構思你的文字,然後試著寫,讓故事情節展開,最後你需要回過頭再看看你都寫了什麼。這點很重要,很多寫手一旦寫好就不想修改,已經費時費力地寫好了,還要再花時間修改,實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寫得更好,你就要學會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經過反復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這會讓你的作品從平庸中脫穎而出。看看你寫的東東,不僅僅是那些拼寫和語法錯誤,還有那些無意義的詞,混亂的結構,和讓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標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鮮活。
簡明扼要: 這是你在修改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無關主題的統統都刪掉。一個短句比一段冗長的廢話更具說服力,大白話比晦澀的專業術語更受歡迎。記得:簡單就是力量。
富於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動詞,當然,並沒有要求每一句都是這樣,你需要變化。但是,多試試能夠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沒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時候再用,你剛開始寫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問題。
獲取別人的反饋: 閉門造車不會有任何進步,讓別人讀讀你的文章給你回饋,最好有經驗的作家和編輯。他們見多識廣,會給你很中肯和有見地的建議。認真的聽,即使是一些批評,也接受它,忠言逆耳,這樣只會讓你寫得更好。
是騾子還是馬,拉出來溜溜:就你而言,你需要讓別人讀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誰看誰就看的,讓所有的人都讀到你的文章。你就要出版自己的書,發表自己的短篇小說和詩歌,給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經開始寫博客了,恭喜你,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若現在還沒有人瀏覽過,你就需要把它放到流量更大的博客服務網站上去,讓讀者給你留言,給你提出建議。所有的人都會看你寫東西,也許剛開始時會是件傷腦筋的事情,但這是每一位作家成長的必由之路,馬上發表你的文字吧。
採用對話式的文體: 很多人的寫作都很正式,但是我發現像我們說話一樣寫作會使文章更流暢(沒有嘆生詞)。這樣一來,讀者看起來會更舒服。剛開始這么寫並不容易,你需要堅持這么做。也許,會帶來另一個問題,為了讀起來更口語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語法規則(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樣)。因為如果生搬硬套語法,會讓你的文章看起來很不自然。若沒有其他原因,就不要破壞語法規則。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
好開頭和結尾: 開頭和結尾是文章的重點。特別是開頭。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開始就吸引讀者,那他們就很難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讀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去考慮怎麼寫好開頭,讀者一旦對你開頭感興趣,他們會想知道得更多...寫好開頭後,再弄一個精彩的結尾,這會讓讀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❸ 高三語文作文如何提高
一、重視積累 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百字新事」訓練讓語言積累、語感培養與思維發展直接源於生活,要求學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記錄當天發生在身邊的,或當天聽過、讀過、看過的新聞,做到語言精煉、流暢。百字新事與寫作日記有著本質區別,不求長,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寫」方面。 閱讀是一種特殊的生活,「剪報作文」訓練要求學生每天剪報一篇,旁加對文章的點評、心得、聯想,可從文章的主題與內容、情感出發,亦可從文章寫作方式方法入手。這項訓練既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也為學生自主選擇讀寫材料、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並落實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剪報作文與寫作讀後感有著本質區別,後者重在「感」,而剪報作文則重視了學生的評價能力,不僅在於對寫作內容的「感」,還在於對寫作的內容、過程與方法的「評」,體味文章成功之道,樹立自己的作文標准。 二、新聞引路 輕松入門 筆者認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因此而設計的「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新聞寫作訓練—想像能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語言優化訓練—研究性作文訓練)中,「新聞寫作訓練」著重讓學生掌握作文特點和寫作方法,而想像、思維、語言優化、研究性作文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但小學到高中老師需不斷重復。「新聞引路」以結構模式簡單規范(一般為倒金字塔式)且易於掌握的新聞(消息)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快速闖入作文王國,牢固把握作文內容與情感真、新,語言簡明精煉等特點,並從此成為習慣。 新聞寫作對真實性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運用典型事例寫出真情實感;對新聞價值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寫出新意並進而培養創新精神;准確、精煉、生動的新聞寫作語言要求為改變學生華而不實的「學生腔」提供了訓練機會;為把新聞寫真實、生動而去觀察、琢磨的新聞寫作過程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動機有很好幫助;散文式通訊和副刊文藝作品也為中學生學習文學語言找到了新天地。 語言是學生在潛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積累起來的,包括老師在內,其他人都幫不上忙,所以重視想像與思維能力的訓練成為最有效的作文教學內容,待學生有了一定語言積累再訓練語言優化。郭沫若曾說:「於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後求其化」,與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通過想像、思維和語言優化訓練求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語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聞的規范模式,不會造成模式化的惡果。 三、交給工具 四步成文 筆者認為:寫作是一個「發散思維--聚斂思維--線性思維」的雙重轉化過程。即從寫作目標出發,充分發揮觀察、感受能力,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系各種知識、事物等寫作內容是「發散思維」;選材、煉意、構思、謀篇,是連續不斷地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的「聚斂思維」過程;作者心裡的東西變成文字,語言的「線性」特點(不同的字和話不能同時表達)就體現出來了。 基於此,筆者設計了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其基本步驟是:想(xiang)-選(xuan)-寫(xie)-修(xiu)。這一方法符合新課標指出的「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腦圖是英國托尼·巴贊博士開發的全新思維方法,其要點是把主題詞寫在中心;把任何有關論點寫上從中心點引出分支,不同類別另開分支並不斷連接下去。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中,腦圖被作為幫助學生思維的作文工具。步驟「想」展畫腦圖,實質是發散性思維,通過展開聯想引導線索、豐富內容,由一事物作為觸發點聯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並引導學生遵從相似聯想、對比聯想、接近聯想等聯想三法則對事物進行聯想使文章內容全面、豐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結合連續思維使文章內容深刻。步驟「選」完善腦圖,實質是「聚斂思維」,要求學生按照「合題意要求、正確或合理、獨到而新穎、利於發揮優勢」的原則考慮寫作內容寫與不寫、詳寫與略寫、先寫與後寫,對內容進行歸類。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左半球負責加工線性信息,而右半球則負責加工形象性、結構性、層次性信息,腦圖的引入避免了傳統的列作文提綱的線性缺點,使作文選材、構思、立意過程呈發散性或聚斂性,更符合個人思維習慣,有利於調動大腦兩半球協調工作,提高寫作效率。步驟「寫」即語言的「線性」表達,強調一氣呵成。步驟「修」教給學生修改方法,強調念作文,使學生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 四、先練後導 目標導學 原存並仍在大面積應用的「先導後練」作文教學模式(指導→寫作→批改→講評)中學生喪失主體地位,教師指導代替了學生思維。「新聞引路」序列作文訓練體系採用「先練後導」教學模式則省略了「作前指導」環節,其教學流程為: 師:命題並引導學生明確題意 生:構思並勾畫腦圖確定內容 「先練」 生:初草習作並作簡要的檢查 師:據實指導並討論評價標准 生:據指導與評價標准以修改 「後導」 生:互評互改並展示精彩文段 「先練」尊重了學生寫作的個體性和實踐性,保證學生思維形式和內容的獨立,寫自己所想;同時也是教師當場備課過程,針對不同學生出現的不同情況加以指導和歸納,及時形成信息反饋,做到心中有數,改變指導的盲目性。「後導」融指導、批改和講評於一體,讓學生及時看到自己思維的特點,並據實際情況修改作文。 「先練後導」教學模式體現了「目標導學,以評促寫」思想,師生共同討論得來的「評價標准」具有教學目標作用,並在學生的當堂修改中得到體現:學生根據評分標准與教師指導修改作文,努力使自己獲得良好的評價,從而獲得強化刺激,最終把握作文評價標准。
❹ 怎樣指導高三孩子的語文作文寫作
你好!我是一名大一的學生!看到這個問題我眼睛亮了一下,因為語文一直是我的強項,在此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對你有幫助,當然我是屬於那種比較自大的,很少聽語文課的那種,所以也僅僅只能供你參考而已:
語文作文在高考語文考試中占的分值比較大,所以在以前高三復習時我們老師也很著重的進行了復習,他給我們建議的是練好議論文和記敘文!(但其實我本人是比較喜歡寫散文)
首先我們先說議論文吧!要寫好議論文,首先就要有大量的論據(這你平時要多積累些名人的例子,名言等),當然,在寫作是也要盡量的使自己所舉的例子新穎,別動不動就屈原,李白什麼的!要多利用當今的一些新聞人物和時事!其次在寫議論文是要盡量的避免「三段論」的形式,因為這樣很不好!不要一味單純地走「提出論點」+「列舉論據」+「回應論點」的模式,這樣得分會比較低,其實你在寫議論文時可以試著「立分論點」,也可以試著在論據之後對論據進行進一步的剖析,這樣可以深化論點!會使得分高一些!
接著,輪到的應該是記敘文了哦!其實想寫好記敘文的話,那些平時老師總嘮叨的手法是必掌握不可的,而那些手法在高考的復習資料里是很詳細的這個要多看,多學著去寫!然後要注意的是在寫記敘文時不要以要寫記敘文而寫記敘文,要從學會從記敘平常小事,人物中突出,深化主題!
再接著就說說散文吧!寫散文最大的好處就是你會了,它就是一貼萬能膏葯,大多作文都可以用散文來寫。老師總說散文難寫,但其實也不是很難寫啦!主要要做到的就是「形散神聚」,這個怎麼說呢?簡單的說就是主題要集中!其次就是多看和多學,沒什麼捷徑的!當然,也要積累大量的素材!
最後,說白了,作文就是要多看,多練,多積累素材,適當的運用適當的修辭!還有高考時作文評分標准不會像平時的那麼高,所以你也不用擔心啦!
最後的最後祝你的學生或孩子高考順利吧!
❺ 談談高三語文老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高三作文備考
我們老師叫我們搜集素材,每一次寫作文都年級評優,評出來的好作文叫大家點評,背誦好的段落,老師還拿出幾節課的時間就作文如何寫好進行講解,我認為關鍵要多寫,可以讓學生隔一段時間寫一寫心裡感想。
❻ 高三語文作文怎麼教
我給你說些我們高中語文老師的教學吧,我覺得非常有用的。
她經常會用上課的前十分鍾給內我們容教點課外的內容,比方說現代詩,或者一些作文的素材案例。這是我在增長見識的很大方面。
到高三了什麼互動啊,PPT反倒相對的少了,她覺得太過花哨不需要了。講課內容也是根據高考分模塊復習鞏固,說實話,到高三語文這門課程很容易被學生忽視,進步也不大,所以她經常是在課堂給我們補充盡可能多的內容。
而且老師常常會幾星期抽一節課講作文,把班級里寫的優秀文章列印出來給我們參考,這相較於看網路的文章好多了。
不知道你們學校有沒有早讀午讀,那時是讀語文效率很高,整個班級朗讀的氣氛很high。
我們常常會再吃完晚飯買幾本意林,作文素材看看,就當是看閑書一樣的,這樣興趣有了,寫作的素材也多了,你可以倡導學生這么做。
以上就是我提供的建議,望採納。
❼ 高三學生語文考試應該怎麼寫作文才好,有什麼技巧
1、審准題,這個應該不難,因為現在的作文審題難度不是很大。當然立專意要與社會實際相聯系,這屬樣的立意會更高,作文才會寫得好。
2、多練開篇和結尾。這是作文關鍵的兩部分,閱卷者無論 如何也會看你的作文開篇結尾的。能否給人一個亮麗明確的開篇,深刻有意蘊的結尾是得高分的關鍵。
3、多積累一些 生活的素材,多觀察 生活,形成主體部 分的基本結構,根據不同的主題去組織材料,有了基本的結構,文章就不會散亂,有了生活的 積累和觀察 ,內容也會充實。
祝你高考取得優異 成績。祝五一節快樂!
❽ 作為一個高三生,高考語文作文應該准備那些類型的
(一)、記敘文
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1、記敘文的分類
(1)從內容及表達方式分:
①簡單記敘文
②復雜記敘文
(2)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分:
①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
②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
③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
④以狀物為主的記敘文
(二)、說明文
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狀態、性質、構造、功能、製作方法、發展過程和事理的
成因、功過的一種文體。
1、說明文的分類
從說明對象(內容)分
①實體事物說明文
②事理說明文
③科學小品文
從語言表達方式分
①平實說明文
②文藝性說明文
2、說明文的特點
(1)內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學性
(2)結構上具有清晰的條理性
(3)語言上具有嚴密的准確性
(三)、應用文
應用文是一種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的實際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簡明通俗的實用文體。
1、應用文的種類
(1)書信類
一般書信、專用書信(感謝信、表揚信、慰問信、介紹信、公開信、證明信、申請書、建議書、倡議書、
聘請書)、電報、匯款
(2)筆記類
日記、讀書筆記
(3)公文類
通知、通報、報告(調查報告、科學報告)、請示、計劃、總結、會議記錄
(4)宣傳類
廣告稿、演講稿、板報、新聞、通信、產品說明書
(5)告示類
啟示、海報
(6)禮儀類
請柬、祝辭(賀信、賀電)、唁電、唁函、
(7)契據類
條據(收條、借條、領條、欠條、請假條、留言條等)、合同(協議書)、公約、
(8)傳志類
傳記、地方誌、家史(校史、村史)
(四)、議論文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方式,通過事實、擺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
(1)、議論文的分類
按內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論文
②評論
③雜文(隨筆、雜談、筆記)
④讀後感
按論證方式分:
①立論文
②駁論文
二、文學體裁(又稱文學樣式)
文學體裁,是指詩歌、散文、戲劇、小說四大文學樣式。
(一)、詩歌
是人類社會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樣式
(二)、散文
是指與詩歌、戲劇、小說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
(1)、散文的種類
①記敘散文:以記人、敘事為主的散文(以記敘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
②抒情散文:以抒發作者感情為主的散文
③議論散文:以說理為主的散文
(三)、小說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四)、其他文體
(1)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
(2)寓言:帶有勸喻或諷諫性的故事
(3)神話故事
(4)民間故事
(5)傳說
(6)回憶錄
❾ 怎樣提高一個准高三學生的語文作文水平,怎樣寫好作文,怎樣讓作文文采提高,寫作文的技巧有什麼高考作
東陽認為「識先而力後」(《懷麓堂詩話》),此話很具有唯物辯證法。
正因為如此,我在作文教學中,特別注重知識的傳授,特別注重學生自身知識的積累。我常用的方法是:
老師多講。無論是作文指導課,還是作文評講課,對於寫作規范之類是講而不多的。最多的是知識的傳授、信息的傳播。從世界數學難題「四色問題」到「神舟五號」飛船上天,從美國發動慘無人道的伊拉克戰爭到民怨沸騰的台灣大選……只要寫作需要,我作文課是無所不包的。當然,這不是上課開無軌電車,瞎吹亂侃,所傳播的每一條信息都與作文教學密切的結合。例如,當我講《圍城》中「有人吃蘋果從最好的吃起,有人吃蘋果從最壞的吃起,」的故事時,就誘使學生作發散思維,讓學生考慮:這兩種人,誰是樂觀者?誰是悲觀者?最後的結論又總是出乎大家意料,因為兩種人都可能是樂觀者,都可能是悲觀者,在一陣興味盎然的笑聲中,學生學到作文構思、立意的思維方法。可見,寫作的規范、方法正寓於具體的信息、知識之中。
學生多看。教師多講,當然不能代替學生的多看,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講僅僅是對學生自己多看的指導,我特別注意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自己多看。我是不惜擠出語文講課時間讓學生閱讀課外書刊的。我常常從圖書館借出多於全班人數兩倍的雜志,在課堂上讓學生選擇閱讀、摘錄。對此,學生十分歡迎。另外,我規定每個學生每周必須摘一則剪報。並對所剪文章寫一篇評、感類隨筆。學生為找一篇好文章,每周必須讀相當數量的報紙,對許多文章進行比較、分析、選擇;寫隨筆,則對可把讀與寫結合起來了。長此以往,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讀報、剪報、評報的習慣。積累多了,知識自然也豐富了,「不意」之中,寫作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這方面,我的一點體會是,一個人閱讀的多少,決定了他知識總量的多少;而知識總量的多少,又直接關繫到他寫作水平的高低。如果說知識多的人未必一定是很會寫的人;但,一個知識貧乏的人,必定不會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則是不容置疑的。
二、 知識的積累導致寫作欲的產生。
一個人知識素質的優劣、知識數量的多少直接關繫到一個人寫作水平的高低,這首先從寫作欲的產生方面表現出來。
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兼收並蓄,廣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識、信息,到了一定的質與量的時候,他們會不滿足於僅僅當一隻盛水的缸,當一張儲存信息的磁卡的。人的表現欲,發表欲會油然而生,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寫作興趣的產生。這也如十月懷胎,既然胎兒成熟,就不愁分娩了。其實學生怕寫作,寫不好作為的最主要原因肚內寥寥,沒東西可寫,既然有東西可寫興趣也相伴而生了。2004屆高三120班湯雲斌同學的進步就是一個較好的例子。高一入學時,這位同學成績平平,很不起眼。但對我講課特別感興趣,塔喜歡我講各種知識、信息;也喜歡聽我講自己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