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發現美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他們調皮地躲在繁瑣日子的角落。細心的人們發現了如跳躍的金色音符的美時,就會感嘆生活的美妙,幸運的人兒用音符演奏其燦爛的人生。善於發現美的人是幸運兒,創造美的認識生活中的智者,事業里的強者。
蒲松齡應是美的忠實粉絲,他無時無刻地在生活中發現美,記錄美。那個時代里的人人談鬼色變,遇妖即卻。可是卻在那些驚秫荒誕的事情里,嗅到了美的清甜氣息,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凄美的人鬼傳說。當後人談起這美麗地傳說時,總能感慨自己的情路不濟而妖路芳菲。假若你像小倩一樣崇尚真善美,你又怎麼會不懂浪漫?假若你像蒲松齡一樣,對一切都充滿美的熱情,你怎麼會失去奮斗的激情!終究是你不肯發現他罷了。
佛經里有「佛祖拈花,迦葉一笑」的秒談。人們對這一笑地探究很深,我卻認為這是徒勞。笑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迦葉笑了,無論是對花笑還是對佛笑迦葉定是認為這花朵,這動作,這深意美得值得他笑一笑。當我們將故事簡單化後,就不難發現只要發現了味道,笑容也會是秒談。
想來,最善於發現美的是古時的詩人他們將流光易逝寫成庭院一隅,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他們將離情依依描繪成楊柳岸,曉風殘月;他們將羈旅之情表達為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看,他們就是這樣真實地描寫生活,他們就是這樣囂張地利用現實表現自己地喜怒哀樂,他們就是這樣張揚而浪漫地為我們打開詩歌至美的天堂。我們愛死了詩人們勾勒的美景,即使景中有悲,有怒,有悔,有恨。但他們發現了景色是美的,至少詩詩美的,這詩便千古流傳自今長青。如今的歌手們只會做作地大喊:相愛沒那麼簡單。如今的作者只會任性地反映黑色壓抑下的人生片段,少了李白的浪漫,蘇軾的瀟灑,柳永的婉約,就變說然無味。其實他們只會抱怨憤怒,忘了發現美······
善於發現美的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是一位出色的畫家,隨心所欲地渲染自己的人生之畫。上帝讓善於發現美的天使去了天堂,這不是偶然。發現美,生命芳菲。
④ 關於最美草根的作文800字以上。
網上去搜
⑤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會趨向哪類型的
高考作文「熱點」話題或受「青睞」:
「草根」英雄、微博「打拐」、日本地震、雙匯版「瘦肉精權」、「葯家鑫」事件、高曉松醉駕,這些炙手可熱的話題中,哪個會成為今年高考作文中的熱點?據長春市六中王老師介紹,2010年全國高考作文試題,主要是沿著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然、關注自我成長的命題趨向,今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也將會朝著這個大方向前進。
「今年的話題很多,從『草根』上春晚、微博『打拐』、日本地震到建黨90周年,都有可能成為作文中的熱點,總結起來主要分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草根」英雄,在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事跡,比如「斷臂鋼琴師」劉偉。第二種是關注慈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提倡「裸捐」震驚全球。第三種是人性良知、社會道德,這裡麵包括日本地震、「葯家鑫」事件、食品安全等。由於考生社會閱歷較淺,可以多關注媒體對熱點的評論,吸取正面的觀點。
⑥ 提倡低碳生活,共創和諧社會 為主題的作文
《草根低碳》
「人類曾經屬於過地球,但地球不會永遠屬於人類」。哥本哈根「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的號召還回響在耳邊,馬爾地夫面臨淹沒的噩耗牽絆著每個人的心,北極熊瀕臨絕種的悲號刺痛著人類的良心。
眾所周知,地球正在變暖,冰川正在融化,海平面逐漸上升,越來越多沿海國家、地區的土地生在遭受海水的吞噬,國土日益減少。世界各地自然災害頻發,地震、泥石流、颶風等等席捲而來。此時此刻,我們不禁感到恐懼和疑惑:我們的地球母親怎麼了?難道瑪雅預言的世界末日就要來臨了嗎?人類就要遭遇真實版的《2012》了嗎?
2008年1月10日,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了特大冰雪災害;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里氏8.0級地震;
2010年 1月 12日,海地發生里氏7.0級地震;
2010 年2月 27日,智利發生里氏8.8級地震;
2010年4月14日,冰島艾雅法拉火山爆發;
2010 年8月7日,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
……
這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數據不免讓人焦慮不堪。長期以來,隨著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科技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地球持久的處於一種超負荷狀態。由於片面地追求經濟增長、消費水平的提高,人類一味地掠奪自然、浪費資源,大量使用礦物燃料,毫無節制地砍伐森林,導致全球變暖,氣溫升高,到頭來只會破壞生態系統,破壞與我們戚戚相關的家園,將人類自己推進絕望的死海。
「低碳生活,節能減排」,這不是一句漂亮的口號,這是每個國家、地區必需去務實的目標,是我們每個普通人必需去躬行踐履的義務與責任。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作為,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行動。而我們要做的的,就是將草根低碳進行到底。顧名思義,草根低碳就是簡單到、輕松到人人能過,人人會過、人人想過的一種低碳生活。就像「日行一善」一樣,草根低碳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態度,是我們自身修養的提高,是社會道德的詮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堅持草根低碳,只需舉手之勞。它不需要我們刻意去克制什麼,亦不需要刻意去改變什麼,它只需要我們從「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
做到以下幾件小事,你就是草根低碳的代言人。
讓環保布袋成為時尚。出門上街時預先在包里放一個布袋,這樣一來,去超市購物時就可以不用塑料口袋。也許,一個塑料口袋才兩毛錢,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會是成本的十倍、二十倍;
讓手絹重回我們身邊。少用紙巾,多用手絹。這樣既可以保護森林,還會讓我們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重拾手絹,重拾童真;
隨手關燈、拔掉插頭。這樣一個小動作不僅能夠省電,還能延長電器的使用壽命。多點一盞燈,電視待機狀態下那個刺眼的小紅燈也許就正在一點一點地吞噬掉我們身邊的能源;
少坐電梯,多爬樓梯。少乘車,多走路。或許,靠步行省下來的錢還不夠你買一件漂亮的衣服。但至少這換回來的健康和窈窕身材能讓你在穿上漂亮衣服時更加迷人;
少吃肉、多吃菜。這樣做,你會在保護動物的同時,也讓你活得更久更健康;
每張紙都雙面列印,充分利用每張紙的價值。或許,你會覺得單面列印的文件會更好看一些,但堅持雙面列印會節約更多的木材原料,從而使我們的地球更好看。
也許,你要說這些只是微不足道小事,沒有什麼突破性的效果。但就像某個公益廣告里的台詞一樣:每人前進一小步,社會前進一大步。其實草根低碳真的就這么簡單,這么輕松。如果人人都有了低碳意識,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堅持草根低碳,那我們的生活將更加健康,我們的家園將更加美好!
「未雨綢繆」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勤儉節約」是國人應該傳承的美德。一個沒有憂患意識的國家是難以發展的,一個不能繼承傳統美德的民族是不會進步的。草根低碳是一種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是人類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最佳途徑。
讓平凡的我們有不平凡的作為,做下一個草根低碳的代言人!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這篇文章絕對是原創的
⑦ 最美草根作文 自己寫的
在我們身邊,總有許許多多的事情令我們心生感動。特別是今年以來,許許多多的「最美草根」們,用他們的無私與善舉,向公眾傳遞著人性的溫暖。7月2日,杭州一處住宅小區內,兩歲女孩突然從10樓高空墜落,剎那間,剛過路過的吳菊萍毫不猶豫沖過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自己的左臂瞬間被撞成粉碎性骨折,吳菊萍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最美媽媽」。8月12日,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69歲的農村老太柴小女,為救4名落水兒童,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她的事跡感動十里八鄉,她被鄉親們稱為「最美奶奶」。
8月17日,江蘇省蘇州市發生一起車禍,一名傷者倒在血泊中,一名乘車路過的女醫生,跪在滾燙的柏油路面上,對嘴中還在冒血的傷員進行人工呼吸,她被公眾稱為「最美天使」。8月18日,一位冒雨為殘疾乞丐撐傘的蘇州女孩,被人稱為「最美仙女」。大雨如注,而這位嬌小女孩卻寧可自己渾身淋透,也要把傘撐給路遇的行乞老人。10月11日,31歲的重慶市公安局渝中區分局交巡警袁家崗平台民警王靜徒手救下一名跳下6米高天橋輕生的女孩,兩人均安然無恙,王靜表示,自己只是在危急時刻盡了一名交巡警應盡的職責。
「最美奶奶」、「最美媽媽」、「最美天使」、「最美仙女」、「完美撲救」……越來越多的「最美草根」,向我們傳遞著人間的真善美。
大學生方美嬌帶著癱瘓母親上大學,她的孝心不僅令自己的母親備感溫暖,而且,這位年輕大學生的孝心,也一定會普天下所有的母親感到欣慰。現實生活中,關於母親無怨無悔為子女犧牲一切的事例,我們見識了太多太多,我們大家都有著最為真切的感受。。母親或許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豐厚的經濟實力,但是,她不僅給了我們生命,而且,也始終在努力地引導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她們為了子女的成長,不惜付出所有,乃至寶貴的生命。
用孝心回報偉大母愛,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如今,不少年輕人在孝敬長輩方面做得顯然不夠,大學生方美嬌帶著癱瘓母親上大學的孝心行動,無疑為廣大公眾,特別是給廣大年輕人上了生動的一堂孝心課。我們相信,方美嬌的孝心,足以感到億萬人,而在方美嬌的身邊,很多師生在她的孝心感染下,紛紛向她們母女伸出了援助之手。當然,我們不僅希望在社會上能涌現出更多的「最美」,同時,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用自己的努力做一個「最美草根」。
⑧ 語文材料作文怎麼寫 有萬金油素材嗎
娛樂,請放開歷史
2011年4月1日,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在中國電視劇導演委員會2011年年會上發言表示,如今「穿越劇」有越來越熱的趨勢,總局不提倡對歷史表現得太隨意,而時下泛濫的穿越題材電視劇則需要「冷靜反思和討論」。李京盛還指出:「『穿越劇』最近一段時間漸多漸熱,但題材內容和表現方式上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譬如作為『穿越劇』,怎麼用正確的歷史觀表現歷史?現在的『穿越劇』很難用歷史觀去衡量,整體的思想內涵還沒有提高到『觀』的歷史高度。新奇怪異的手法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人物天馬行空,這樣對歷史的表現有些過於隨意。」
運用指南
實際上,從年初開始,「穿越」就成為了電視劇領域的一大熱詞,而「古裝加神幻」則是「穿越劇」的必備噱頭。《古今大戰秦俑情》《宮》《女媧傳說之靈珠》等劇一經播出都異常火暴。放眼望去,等待上檔的「穿越劇」還有很多,《宮2》《步步驚心》《劍俠情緣》和《回到三國》等等。此素材適用於「歷史」「嚴謹」「穿越」「娛樂」「跟風」等相關的話題、材料和命題作文。
【角度一】「穿越劇」是對歷史的褻瀆。 「穿越劇」中的「歷史」娛樂性更多一些,以歷史真實去分析,沒有太大價值。正如《步步驚心》中的女主角莫名穿越到清朝,與康熙的幾個兒子之間發生了復雜的情感糾葛,甚至連「九子奪嫡」也是因她而起,實在是太過荒唐!這無疑是對歷史的褻瀆和不負責任。而對熱衷於「穿越劇」的觀眾來說,胡亂表述歷史的重大事件定會造成他們對歷史的誤讀。
【角度二】歷史不允許「穿越」。歷史是嚴肅的,不能因為大眾的娛樂喜好而被肆意篡改,它是民族的根,沒有根哪來樹木的枝繁葉茂?娛樂本身並沒有錯,可是把歷史作為娛樂的對象,這顯然就有些過火了。
【角度三】「穿越劇」忌盲目跟風。一部「穿越劇」火了,千千萬萬的「穿越劇」便鋪天蓋地而來,大有演繹前兩年「諜戰劇」一統天下的局面,今天穿越到明代,明天穿越到唐代,後天穿越到戰國。難怪有人評論道,「穿越劇」要想持續發展,必須力避雷同化和盲目跟風。「穿越劇」要想收視率和好口碑雙豐收,必須要在細節上處理得當,尊重歷史事實。
「拆遷」與城市的文化
2011年2月28日傍晚,隨著最後一班載客的過江索道到達終點站,29歲零兩個月的嘉陵江索道,終於和山城重慶告別。
索道運營的最後一天,1.2萬人帶著對嘉陵江索道的記憶、懷念、體驗等各種心情,來到索道運營處,買上一張票,從此岸駛向彼岸,以這種方式和這位老朋友說再見。坐索道的乘客,多數都是帶著對索道的特殊感情來的。在嘉陵江索道站台的一面牆上,很多乘客用貼紙寫上了自己對索道的懷念,然後一張一張地貼上牆。其中一名市民表示:「生在江邊,長在江邊的人,怎麼能對索道沒有感情呢?」還有市民建議,修建交通歷史博物館,把告別城市舞台的電車、纜車、車渡等都納入其中,供大家追尋山城的回憶。
運用指南
酒綠燈紅,車水馬龍——城市,註定與繁華共生。然而,當北京的古城牆轉眼成灰,當重慶的索道成為山城人的記憶,是否會有人吶喊:繁華,成了城市與文化了斷的利刃!此素材適用於「拆遷」「文化記憶」「敬畏文化」「尊重與責任」「良知」「傳承」等相關的話題、材料和命題作文。
【角度一】闡述與「文化與責任」「傳承」等相關的話題。撫過兵馬俑,才能感知一個朝代的興衰榮辱;走過四合院,才會理解北京的味道;劃過西塘,才能體會東方明珠由內而外的魅力。一個真正的城市,有其特有的標志,而這些標志不僅是文化,更是一種責任——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分子,完全有理由,有義務去傳播與傳承!
【角度二】城市文化被毀的背後是利慾熏心。許許多多的人走進圓明園的廢墟時都悲憤不已,看到敦煌古籍的灰燼時都扼腕嘆息。可是為什麼,當我們看到那些還能挽回的古跡被碾碎在挖土機下時,卻無動於衷?相反,貪婪的人卻將這些文化通通變成了骯臟的金錢。所謂的開發,不過是將城市最具意義的建築變為摩天大樓,然後以世俗的眼光對其大肆吹捧;所謂的資源利用,不過是將一群群古跡變成廢墟,然後裝潢為城市的「象徵」。
【角度三】闡述與「良知」「責任」等相關的話題。真正的良知,真正的責任,應該像朱麗婭•希爾一樣,為了保護一棵紅杉樹免遭厄運,在樹上生活了738天;應該像青島政府一樣,將老舍故居修復並成立專題博物館;更應該像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說的一樣,去發掘自己城市的文化底蘊,並且加以保護。我們需要民族文化,我們需要自己的記號,寧做最獨特的玉石,不做滿天繁星中的一顆。
【角度四】拆遷不應是城市的悲歌。我們相信經典在人們心中永遠不會拆遷,那是一座豐碑,豐碑是不倒的!面對北京日新月異的變化,舒乙先生說,如果絕大部分的胡同和四合院都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樓大廈,還能找到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和一千多年建都史嗎?是啊,當一座城市的根被活生生地拔掉,這樣的城市還具有生命嗎?充其量只是一座繁華的軀殼!
一曲悲歌,在古跡的灰燼中唱出,在空虛的城市回響,一個「拆」字,拆下了幾代人的回憶,丟棄了幾千年傳承的責任,我們的良知應該蘇醒,在感嘆痛心後,更應用行動,帶著滿滿的責任,肩並肩站成一座圍牆,守住那些過去的記憶。
「草根」上春晚
2011年除夕夜,「西單女孩」、「旭日陽剛」組合、民工街舞團等「草根」明星經過選拔和自身努力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在全國觀眾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給人們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喝彩贊揚之聲不斷。不過,對於「草根」明星上春晚,中央歌劇院歌唱家,北京市人大代表馬梅則發表了不同的意見,2011年2月8日的《新快報》登載了她的言論。她認為,「正規的藝術學校學生學了四五年上不去春晚,一些老藝術家一輩子也上不去,但一個在西單地鐵賣唱的女孩,只因為媒體的報道,就成為名人上了春晚,是一種走捷徑的做法。」
運用指南
2011年春晚,「旭日陽剛」和「西單女孩」等「草根」一族首次亮相春晚,但卻遭到中央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馬梅的炮轟。對於馬梅所謂「走捷徑」的批駁,我們認為,沒有藝術的捷徑,只有生活的真實。此素材適用於「藝術」「真實」「捷徑」「樂觀」「微笑」「草根」等相關的話題、材料和命題作文。
【角度一】草根上春晚不是走捷徑。「西單女孩」從地鐵站走紅網路,得到了登上了舞台的機會,這本就是她的成功方式。要知道,全北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地鐵站賣唱,他們中有很多人都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能從他們中脫穎而出,引人注目,「西單女孩」所付出的不一定比專業人士少。
【角度二】春晚的舞台絕非明星大腕的專利。春晚的意義在中國已遠遠超出了一場普通的文藝晚會所能承載的范疇,它更像是全中國老百姓情感的寄託場所,是容納大眾情緒的舞台,絕非明星大腕的專利。既然這個舞台的受眾是廣大百姓,那麼我們就應該,也必須俯下身來傾聽民意,靜聽大家的心聲。而這些「草根」們,他們發軔於民間,他們登上舞台的機會是大眾投票而給予的,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才更能代表百姓的心聲。
【角度三】藝術真正的魅力是真實的生活。「草根」代表的是生活底層的勞動者,保持著生活的原始味、質朴味。他們或許不是高雅藝術的代表,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生活的真實。之所以說他們是「草根」,是因為他們幾乎都摸爬滾打在社會的底層。他們在城市裡用汗水換取微薄回報的同時,還要忍受別人異樣的目光。「旭日陽剛」的豪情,點燃了這個年代缺失的一種陽剛之氣;而從田野走出來的「西單女孩」,自強不息,自力更生,令人振奮。或許他們的歌喉不是最美的,音樂不是最好的,但他們表演的恰是生活的真實,散發著生命的活力,傳遞著「草根」最原始的藝術張力。
【角度四】要學會微笑面對生活。「西單女孩」,父親殘疾,母親智障,奶奶老年痴呆,全家的重擔落在她一個人身上。從16歲開始,她就背上吉他闖盪北京,以賣唱為生。但這些困苦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他們在生活中掙扎著前進,卻不忘露出燦爛的笑容。
⑨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當下,人們不吝贊美之辭,對一些來自草根階層的平凡人物冠以「最美
善於發現美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他們調皮地躲在繁瑣日子的角落。細心的人們發現了如跳躍的金色音符的美時,就會感嘆生活的美妙,幸運的人兒用音符演奏其燦爛的人生。善於發現美的人是幸運兒,創造美的認識生活中的智者,事業里的強者。 蒲松齡應是美的忠實粉絲,他無時無刻地在生活中發現美,記錄美。那個時代里的人人談鬼色變,遇妖即卻。可是卻在那些驚秫荒誕的事情里,嗅到了美的清甜氣息,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凄美的人鬼傳說。當後人談起這美麗地傳說時,總能感慨自己的情路不濟而妖路芳菲。假若你像小倩一樣崇尚真善美,你又怎麼會不懂浪漫?假若你像蒲松齡一樣,對一切都充滿美的熱情,你怎麼會失去奮斗的激情!終究是你不肯發現他罷了。 佛經里有「佛祖拈花,迦葉一笑」的秒談。人們對這一笑地探究很深,我卻認為這是徒勞。笑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迦葉笑了,無論是對花笑還是對佛笑迦葉定是認為這花朵,這動作,這深意美得值得他笑一笑。當我們將故事簡單化後,就不難發現只要發現了味道,笑容也會是秒談。 想來,最善於發現美的是古時的詩人他們將流光易逝寫成庭院一隅,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他們將離情依依描繪成楊柳岸,曉風殘月;他們將羈旅之情表達為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看,他們就是這樣真實地描寫生活,他們就是這樣囂張地利用現實表現自己地喜怒哀樂,他們就是這樣張揚而浪漫地為我們打開詩歌至美的天堂。我們愛死了詩人們勾勒的美景,即使景中有悲,有怒,有悔,有恨。但他們發現了景色是美的,至少詩詩美的,這詩便千古流傳自今長青。如今的歌手們只會做作地大喊:相愛沒那麼簡單。如今的作者只會任性地反映黑色壓抑下的人生片段,少了李白的浪漫,蘇軾的瀟灑,柳永的婉約,就變說然無味。其實他們只會抱怨憤怒,忘了發現美…… 善於發現美的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是一位出色的畫家,隨心所欲地渲染自己的人生之畫。上帝讓善於發現美的天使去了天堂,這不是偶然。發現美,生命芳菲。
⑩ 跪求關於草根的作文
待繁花落盡,《活著》中也只剩福貴一人仍活在世上。余華用一種近乎冰冷的口吻敘述一個殘酷得不近人情的故事,這故事卻又以一種滲透的方式讓我們相信它確實存在過;這種綿延的進行式讓人沒有喘息的時間和空間。「余華太殘酷了!」很多讀者這樣感嘆。余華對小人物的關注,余華的草根意識和悲劇情結,在殘酷的敘述中傳遞的是一種偉大的生命意識和悲憫情懷。 余華在自序里曾解釋過《活著》的含意——「『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著」這兩個字眼,總以靜默的姿態出現,用一種漫不經心的論調涵蓋了曾經的酸楚,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韌度,在我們背後,托起生命的力量。有人說,在家珍、有慶、鳳霞、苦根死後,福貴是替他們活著,但一朝福貴也死了誰又替他活著呢?難道生命就像鏈條一樣斷了不復存在?我同意余華的觀點,倖存者無法替罹難者活著,在世的人也不必替死去的人活著,人活著就是為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讀余華的作品總給我一種感動,那種震撼是持久的,甚至是終身的。 福貴家的老僱工長根,幹了一輩子,按規矩老了就該由他們家養起來。但富貴家一破落,長根只好離開,要飯過日子。一個勞苦了大半輩子的老人,在晚年也不能過上比較平穩起碼不必起早貪黑的日子,這是很讓人神傷的,然而長根卻沒有半句怨言,打發他走,也就光著皮肉裂開的腳孤身一人離開,盡管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去哪,「我哪兒還有什麼家呀」,臨走還回頭叫了福貴一聲「少爺」。就是這么一個從來沒被福貴放在眼裡的下人,被福貴由小打的下人,後來居然回來看福貴,「少爺,你哪受得起這樣的苦」,終究也不覺得自己苦。人心也是肉長的,福貴想把長根留下來,多少對他有愧意,但長根說自己已沒有幫忙的力氣了,有福貴這份心意他就夠了。說完長根就要走,福貴死活攔不住他,長根末了還說「往後我還要來看你們」。就是這種毫無矯飾的感情流露讓我們看到了人性最純粹的一面。它也許沒有其他作品來得那麼氣壯山河驚天動地,但我們活著,正是需要這種雋永的溫情。 家珍對福貴的愛是豐富、廣遠而偉大的。年輕的福貴把祖上的田產積蓄都賭光了,家珍其實可以堂而皇之地回娘家繼續過她城裡小姐的好日子。她爹用轎子把寶貝女兒抬回去,但後來,家珍回來了,帶著兒子有慶,回到鄉下,回到福貴身邊,這意味著,以前穿綢衣被人捧在手裡問寒問暖的日子走到了盡頭。明天,生活以一種她從來沒有見過的形式展開並以這種形式伴隨她一生一世,她,沒有害怕。家珍的命運在我們看來無疑是悲慘的,人生的逆變發生得那麼猝不及防而她坦然自若,此後學著去干從來沒干過的體力活,在福貴被捉去當壯丁的兩年不知她是如何度過的,日子將這種沒有盡頭的期盼一遍一遍地延續,真的會耗盡活下去的激情,但她還是熬了過來,還要把有慶、鳳霞養大,實屬不易。和福貴一起挨窮挨餓,過度操勞得了軟骨病,實在沒力氣下地幹活也還在床上做衣服納鞋底,有時連拿針的力氣沒有了才勉強歇息。病得奄奄一息之際還得承受白發人送黑發人……她活著,由太多太多的苦難綴連而成,像一個循環的圓生生不息。像她那麼聰明的女人肯定是預知了今後的苦況,而且起先她是握有主動權——回到娘家,可以舒適地過日子。但她放棄了。我們每一個都有選擇活著、如何活著的權利,家珍選擇了和福貴清貧苦守一輩子,是和福貴一同迎接未知的明天。她活著,接受了太多的苦難,連我們都心疼她,但我更看到了她不屈的眼神,在黑暗中燃亮著。 有慶的死是最讓我心痛的。總是不願相信那個純朴的小男孩,那個跑起來書包在背後一甩一甩的小男孩,那個當心愛的兩頭羊被宰後在牆腳哭得肩膀一抽一抽的小男孩,那個很容易滿足、很愛又很怕父親的小男孩就這么以一個荒謬的理由離我們遠去了。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很多人都料想到有慶終究不會繼續活著,我是最不願意看到有慶的死亡,總覺得他的存在,盡管不會有改變眾人苦難命運的力量,盡管他本身也是渺小脆弱得可憐,他覺得只要能繼續喂他心愛的羊就是一大奢望了,對他,沒有過多的期望,活著,繼續活著就好,起碼能為這家帶來新鮮的血液不說,在有慶噼噼啪啪飛速地跑在田間的小道,飛揚的塵土在陽光的照射下像金粉一樣生動,原來,被活著的重擔壓打下的靈魂也會有翩躚的一瞬。 書中有福貴多次掉眼淚的場景,一個錚錚男兒也不忍掉淚,可以說真是到了情動處。三次都到那個醫院的那個小房間,三次都是一個人獨自面對儼然已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那種疊加的悲慟也許已不能用哭來表述了。那是一種怎樣的人間悲劇,兒子,女兒、女婿都接連把這當作人生最後的驛站,空間的重疊和時間長河的暗涌無一不將這種悲情渲染到極致,停滯了的時間,靜謐的空間,有一種隱忍的、強韌的物質在流淌。 老福貴依舊沒有倒下,依舊活著,堅韌地活著,盡管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魯迅說過:「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余華就是在這種「毀滅」中告訴我們怎麼去活。
與語文作文平凡草根的不平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識字一的教案
發布:2021-03-16 21:53:09
瀏覽:85
ie教案6
發布:2021-03-16 21:43:18
瀏覽: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