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作文蘇教版
桂花
喧鬧的夏季被陣陣秋風,片片秋葉沖淡,隨後送來的是涼爽的金秋。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那些含苞待放的小桂花就是秋天最好的象徵。桂花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香飄十里,令人浮想聯翩。踏著歡快的腳步,問著淡淡的清香,鬱郁蔥蔥的桂花樹便映入眼簾。它風姿飄逸,碧枝綠葉,四季常青,枝幹較細,飄香怡人。幾棵桂花樹種在一起,隨之生長,便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個半圓。乍一看,就像鑲嵌著黃金的美麗城堡。
走近一看,金黃色的小桂花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美麗。桂花在深綠色的枝條上抽出新枝,長出了好幾朵盛開的桂花。花朵顏色橙黃,氣味濃郁,葉片厚,顏色深。
桂花樹中文名稱漢桂,別名桂花樹。桂花樹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可謂「獨佔三秋壓群芳」。 桂花對氯氣、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吸收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於城市及工礦區綠化。入葯,治行氣化痰,止血散瘀。桂花樹是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徵,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Ⅱ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6單元作文 蘇教版
我們村的名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話說得好,每一粒糧食的背後都有一個辛苦勤勞的農民。
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村的一位農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了許多。他的皮膚很黑,短頭發,經常戴一頂草帽,穿一件很舊的褂子,顯得又瘦又矮。但他種起田來一點兒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貪黑,到田裡治農葯、除草……乾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業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已經種了幾十畝田。從一開始一貧如洗到現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僅勤勞,而且充滿了智慧。王大伯一開始不懂得種田的經驗,所以吃了虧,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到處請教別人,自己也買了關於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種田有關的書。自己不識字,就讓家裡人讀給他聽,然後用心鑽研,終於掌握了一些技術和經驗。他經常說:「種田看起來簡單,學問確實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買種子,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買了同樣的種子。只有王大伯和他們不同。有些人問他為什麼買這種種子。他說:「憑我的經驗,今年的天氣適合這種種子。」果然,最後他收獲的要比別人多很多。慢慢地他開始富裕了,最後用起了機械化。從此,他就成了我們村的名人。
種田雖然讓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陣子。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回報。真是苦也糧食,甜也糧食。
Ⅲ 語文書第六年級上冊蘇教版第七單元作文和第六單元作文。
冬天,大雪紛飛人們好象來到了一個幽雅恬靜的境界,來到了一個晶瑩透專剔的童話般的世界屬。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給人一種涼瑩瑩的撫慰。一切都在過濾,一切都在升華,連我的心靈也在凈化,變得純潔而又美好。 黃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絲萬縷的情緒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洶涌,能夠淹沒一切,還有一絲揭開藏頭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態萬千、晶瑩透亮,好象出征的戰士,披著銀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戰帆在遠航…… 雪中的景色壯麗無比,天地之間渾然一色,只能看見一片銀色,好象整個世界都是用銀子來裝飾而成的。 雪後,那綿綿的白雪裝飾著世界,瓊枝玉葉,粉裝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豐年的喜人景象。 我愛白雪,我愛雪景,我更愛冬天。冬天是心靈的年輪。冬天,雖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著無可比擬的溫馨和希望。
Ⅳ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作文
1.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夥伴吧?我也有我自己的小夥伴——書。
大家一定都會驚訝吧?是的,就是書!
我的這個小夥伴,是一位你想什麼時候和它玩,它就和你玩,它是從來沒有怨言的。比如你一人想去周遊世界,當你感到孤獨時,它就會給你介紹一些各地的風土人情,風趣幽默的小故事讓你如痴如迷,再也不會感到寂寞了。
我的小夥伴外表看起來非常小,也不顯眼。但是,它的肚子里的學問可大著呢!我有不懂得的知識,就可以問它。我媽媽說:「書是你最好的夥伴和老師。」
它可以帶我到太空去遨遊,它可以帶我到古老的唐朝去旅遊,它還讓我懂得更多的知識。我的好朋友在學習上給我的幫助也不少。
有一次,我寫作文。可是有一個字不會寫,我問媽媽,媽媽不告訴我,讓我自己好好想想。這時,我一下子想到我的小夥伴。我問我的小夥伴這字怎麼寫,我的小夥伴毫不猶豫地回答:「馨」。
我的這個小夥伴怎麼樣?好嗎?你也可以和它交朋友,一定對你很有幫助的喲!
================================
2.我的小夥伴不是同學,也不是鄰居,而是媽媽不久前給我帶回的一隻十分可愛的小動物。它全身潔白整齊,眼睛發藍,每次媽媽給它洗過澡,經過精心梳理後,它會變得更加可愛。
它到我家的第二天,總是喵喵地叫個不停,彷彿是在跟我打招呼。它在我跟前叫得多了,我很煩它。因為它干擾了我寫作業,我一聲:「滾!」把它嚇得渾身發抖,隨後很不情願地走開了。我寫完作業後,又非常後悔對它的態度。於是,就拿我的零食哄它,誰知它不但不領情,反將放在碗里的東西打翻。我想,這小機靈是真生氣了。
第二天,放學一進家門我嚇了一大跳。只見書本橫七豎八地扔在地上,其他小物品也一樣。當時,我還以為是家裡進了賊。更不可思議的是電視也開著,還正在播放節目,它津津有味地看著,死死地摁著遙控器。哎,你就別提我當時有多生氣了。我大聲吼道:「你不要呆在我家!」
我收拾著地上的書和物品,故意不理它。過了一會兒,我見它眼睛濕潤了。這時,我才明白,原來動物與人一樣,也有自尊心。藉此,我也想告訴媽媽,以後不要再當著別人的面數落我了。
於是,我趕快跑過去撫摸它,它討好似地舔我的手,我們倆的感情從那時建立起來了。
每天放學回家,一踏進房子,它就要跑過來,我走到哪裡,它就跟到哪裡,我做作業時,它使勁抓我的書,想讓我陪它玩。媽媽說:把它放在家裡影響我的學習,不行把它送給小表弟吧。我心裡很不情願,不知小表弟能不能好好待它,時間長了它還認不認識我,這些問題一直在我腦子里盤旋。
你明白了吧,與我難舍難分的這個小夥伴是我可愛的小貓咪。
===============================
3.一個人的一生當中,也許會有許多朋友,但在眾多的朋友當中能數得上知心朋友的卻很少,有時甚至都找不到,可我卻有一位最好最好的朋友。
她長得很漂亮,也很精神,一對迷人眼睛,小小的嘴巴,長長的頭發,再加上彎彎的眉毛,真是越看越覺得舒心,她很愛笑,相互交談中,她總是微笑面對而且在微笑中,臉上還會顯出兩個小酒窩來。她很愛勞動,她的身上我幾乎找不到什麼缺點。
現在的我是值日生了,每天都要掃地,不管我幫哪一組掃地,他不管有多忙,都會幫我一起掃的,如果看見一片樹葉,我走國去掃,她就會主動地說:「讓我來掃吧。」不管是下午還是早晨,她都是一如既往地幫助我掃,如果今天是我值日,她就會找那些和我一起值日的值日生。
還記得有一次寫作文,我忘記了。她也忘記了,早晨,我和她來到學校時,她說:「我們的作文沒有寫,快寫吧。」我的作文沒用一會兒就寫齊了,但她寫了好多,用了許多的時間,我說:「快,交吧,快交吧。」她說:「寫作文就要認真,只有認真才能寫好作文。」我當時覺得她說得特別有道理,只好和她一起交了。
她就是這樣一位既勤勞又認真的學生。
她就是我的好朋友——張夢愛。
Ⅳ 六年級上冊語文蘇教版第四單元作文
同學你運氣太好了
在一個小屋子裡面,有一個小女孩正跪在一塊手工編織的花毯上看書。她身著蒙古服裝,一雙求知的眸子放著光。她的前面有一張小方桌,桌子上擺著一本書,小姑娘正認認真真地品讀書中的每一句話呢!窗外,兩只白蝴蝶飛了過來,輕輕地停在了窗檯上,看著小姑娘讀書。屋子外面,牽牛花張開了小嘴,吮吸著晨露。我望著這張剪紙出了神,它似乎在給我們講述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在大草原上的一個小村裡,住著一群村民,活潑可愛的卓瑪就是其中之一。小卓瑪聰明可愛,村裡人都十分喜歡她。活潑的小卓瑪不喜歡老待在村裡,她整天在村裡村外跑來跑去,喜歡認識各種樹木、花草。有一天,病魔悄悄地溜進了村子,它吹了口氣,傳播了疾病。結果村裡都得了一種不治之症,只有跑出去玩的小卓瑪倖免了。
為了救治村裡的鄉親,小卓瑪每天都翻看從各地搜集來的葯草資料,看完了,又到別處去借。三個星期過去了,看到村裡死去的人越來越多,小卓瑪痛心極了,決心一定要盡快找到救治的辦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又一個星期過去了,費盡心思的卓瑪終於找到了關於救治這個疾病的一本醫書。天剛蒙蒙亮,第一朵牽牛花才剛剛綻放,小卓瑪就坐在了書桌前,全神貫注地閱讀醫書。兩只蝴蝶停了下來,落到窗檯上,敬佩地望著她。小卓瑪看完整本書,知道,只有找到冰山上盛開的雪蓮才可以治好鄉親們的病。
這天下午,小卓瑪帶上干糧和水,與鄉親們告別。她憑著驚人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克服了艱難險阻,登上了冰山頂。冰山頂上,一朵潔白的雪蓮正盛開著,小卓瑪不顧疲勞,興奮地摘下了雪蓮。
小卓瑪順利返鄉,鄉親們抱著病體出來迎接她。小卓瑪高興地捧著雪蓮,告訴大家,只要喝了雪蓮熬的湯,大家就有救了。說完,疲勞過度的小卓瑪因體力不支永遠地沉睡了。她倒下去時,嘴角還帶著甜甜的微笑。
鄉親們傷心極了,每天都去祭神,請求上天救活卓瑪。天上的神被卓瑪的勇氣和智慧打動,將卓瑪變成了一朵永不凋謝的牽牛花。現在,人們只要看到那盛開的牽牛花,就好像看到了勇敢、善良、智慧的小卓瑪……
Ⅵ 蘇教版語文書小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六作文400字
蓋慧玲同學九歲那年,媽媽不幸被可惡的癌魔奪去了生命。 十一歲時,爸爸又為她找了一個新媽媽。新媽媽三十多歲,中等個子,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彎彎的眉毛,大大的眼睛,白凈的臉上總是帶著微笑,許多人都說她和藹可親。 蓋慧玲早就聽人家說了,當後媽的心狠,所以新媽媽頭一次見面遞給她一個蘋果時,蓋慧玲一甩手就把它打落在地上。 新媽媽剛來的一個多月當中,蓋慧玲總是躲著她。新媽媽不僅把家裡收拾得乾乾凈凈,井井有條,還主動關心蓋慧玲。天氣漸漸涼了,新媽媽見蓋慧玲的毛衣又舊又小,連忙上街為她買毛線,一有空就織,沒過幾天,一件漂亮的毛衣便織好了。蓋慧玲穿上新毛衣,身上和心裡都暖洋洋的。蓋慧玲為了更好地學英語,跟爸爸說想買一台收錄機,可爸爸無奈地說:「為了給你媽媽治病用了許多錢,家裡現在不寬裕,過一段時間再說吧。」新媽媽知道了,不聲不響地買了一台收錄機,放在蓋慧玲的書桌上。蓋慧玲幾次想喊她「媽媽」,可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總也喊不出口。 一天,蓋慧玲著了涼,嘔吐了。身上、床單上、地上都是吐出的污穢物,氣味難聞。蓋慧玲看著更加難受。可新媽媽一聲不吭,先忙著給她換上干凈的衣服,又忙著換洗床單,清掃地上的臟物。晚上,新媽媽還專為她做面湯,端到床邊,一邊用勺子一小勺一小勺地喂,一邊親切地說:「小玲,你喝了這熱面湯,既容易消化,又能驅除身上的涼氣。喝完面湯好好睡一覺,明天早上病就好了。」蓋慧玲再也忍不住了,流著淚摟著新媽媽的脖子,喃喃地叫了一聲:「媽媽!」 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又回到了蓋慧玲的身邊。
Ⅶ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七作文
再品《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今天,我又一次細細品讀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讀完之後,我再一次被肖邦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感深深地打動了。
文章主要寫了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感人事跡。其中我最欣賞的就是肖邦說的那句話:「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這是肖邦臨死前對姐姐的囑咐。「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這是肖邦「生在祖國,死也在祖國,心裡永遠不會忘記祖國」的愛國情懷。肖邦就這樣帶著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當時他才39歲呢!這種愛國情懷把我給震撼了。
肖邦,6歲就開始學習鋼琴,7歲學習作曲,8歲在音樂會上登台演出,16歲時進華沙音樂作曲班,不到20歲已是華沙很有名的鋼琴和作曲家。肖邦他熱愛音樂,但他更熱愛祖國。在離開自己祖國的時候,他熱淚盈眶。當聽到了華沙爆發了起義,而又失敗後,他悲痛欲絕。他把一切悲憤化為力量,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進行忘我創作。他用自己的音樂來表達對沙皇俄國的憤怒抗爭和對祖國的憂慮。而又在彌留之際,他把自身的一切全部貢獻出來,這種可貴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古今中外,像肖邦這樣的愛國仁人志士數不勝數。宋朝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他幫助國家抗擊金兵,卻不斷遭到奸臣的嘲笑。在他85歲時,他仍然不忘祖國統一的信念。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身體一陣不適,知道自己將與世長辭,便拿來筆和紙寫下了《示兒》這首詩。寫完之後,他慢慢閉上了眼睛,與世長辭。
肖邦,一個有著愛國精神的人、一個擁有愛國之心的人、一個讓我敬佩的人…… 讓我們也像肖邦一樣,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吧
語文書里有一篇課文叫《負荊請罪》,你知道嗎在這個故事之前還有一個故事呢,下面我就講給你們聽聽: 戰國時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叫藺相如,他膽識超群,而且機智聰明。在趙惠王統治時期,有一個姓和的人把一塊美玉(璧)獻給了趙王,秦國的國王秦昭王聽說此事後,也非常想得到那塊璧,就派人向趙王請求,假裝用十五座城去換那塊璧。
趙惠王也完全知道那是個騙局,城是絕對不會給的。但要是不將璧給秦王,又怕秦國會借機侵入趙國。於是,就派藺相如帶璧出使秦國,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騙局。
藺相如帶著璧來到了秦國,恭敬地將璧獻給秦王。秦昭王看後愛不釋手,卻隻字不提割城給趙國的事。
藺相如馬上靈機一動,說:「大王,其實這塊璧有斑點,讓我指給你看。」秦王很震驚,就把璧交給了他。藺相如拿到璧後,就說:「我將璧給了您,可大王您卻不提割城給我國。如果您堅持不割的話,那麼我就把這璧打碎。」
秦昭王擔心玉毀了,就只好假惺惺地讓人拿出地圖割城給趙國。藺相如明白那隻不過是演一場戲,便又說:「這樣的好玉給你們,你們秦國必須舉行很大的慶祝活動,否則我們就不給。」
秦昭王實在沒辦法只好照辦。
等慶祝活動的准備工作做好了,就讓人請藺相如將璧獻給他。藺相如卻說:「璧,我已經派人送回趙國了。一定要等你們將城池交給我國後,我才會派人送過來。我國一定遵守約定的。若是您以為我欺騙您而要殺我,那我自殺算了。」
秦昭王看喜歡的璧都不在了,殺了他也沒有用,於是放了他。後來,秦國沒有割城給趙國,趙國也果真沒有給秦國那塊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用自己的智慧來戰勝它,不退縮,不害怕。我以後再遇到困難時我一定會如藺相如那樣想辦法、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戰勝它。
Ⅷ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習作七作文怎麼寫500字
語文書里有一篇課文叫《負荊請罪》,你知道嗎我們書本上「負荊請罪」這個話劇原來是和「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一起的,他們和一塊就又成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將相和。 將相和中的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當時,趙王得到了當時的稀世珍寶--和氏璧。秦王聽說了,眼饞的不得了,便派人到趙國,說秦王願意拿15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趙王頓時進退兩難,只好派藺相如為使者,帶著和氏璧來到秦國。到了秦國,藺相如恭恭敬敬的地把和氏璧獻上。親王拿著和氏璧,與眾大臣一起觀賞,卻隻字不提換城之事。藺相如知道秦王沒有誠意,接壁上有瑕疵之事把和氏璧搞到手,指著秦王大喊:「我家趙王讓我把玉帶來,可大王您卻一點誠意也沒有,如果大王比我,我就和這和氏璧一起裝在這柱子上。」秦王怕和氏璧會碎掉,便裝模作樣的給藺相如指出所要交換的城池,並說五天後舉行換城儀式。誰知,當晚藺相如就讓人帶著和氏璧回了趙國。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 後來,秦國想要收復趙國,趙國士兵頑強抵抗,但秦軍殺了很多趙人。後來,秦王找趙王到澠池會談。於是,趙王帶著藺相如一起去了澠池。秦王聽說趙王對樂器很有研究,便想聽聽趙王鼓瑟。趙王無奈,只好鼓了一段,秦王當場讓史官記下:x年x月X日,趙王為秦王擊缶。藺相如看不下去了,把劍指著趙王說:「我家趙王為您鼓瑟了,現在我請您為我家趙王擊缶,否則,咱們同歸於盡。」親王害怕,只好隨便敲了幾下。藺相如也讓史官記下了。這就是澠池之會的故事。經過完璧歸趙 和澠池之會後,藺相如的官職高過了廉頗,所以才出現了我們課本上負荊請罪的故事。
將相和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我們做人要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知錯就改,面對困難要機智勇敢!
Ⅸ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習作七作文
語文書里有一篇課文叫《負荊請罪》,你知道嗎在這個故事之前還有一個故事呢,下面我就講給你們聽聽: 戰國時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叫藺相如,他膽識超群,而且機智聰明。在趙惠王統治時期,有一個姓和的人把一塊美玉(璧)獻給了趙王,秦國的國王秦昭王聽說此事後,也非常想得到那塊璧,就派人向趙王請求,假裝用十五座城去換那塊璧。
趙惠王也完全知道那是個騙局,城是絕對不會給的。但要是不將璧給秦王,又怕秦國會借機侵入趙國。於是,就派藺相如帶璧出使秦國,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騙局。
藺相如帶著璧來到了秦國,恭敬地將璧獻給秦王。秦昭王看後愛不釋手,卻隻字不提割城給趙國的事。
藺相如馬上靈機一動,說:「大王,其實這塊璧有斑點,讓我指給你看。」秦王很震驚,就把璧交給了他。藺相如拿到璧後,就說:「我將璧給了您,可大王您卻不提割城給我國。如果您堅持不割的話,那麼我就把這璧打碎。」
秦昭王擔心玉毀了,就只好假惺惺地讓人拿出地圖割城給趙國。藺相如明白那隻不過是演一場戲,便又說:「這樣的好玉給你們,你們秦國必須舉行很大的慶祝活動,否則我們就不給。」
秦昭王實在沒辦法只好照辦。
等慶祝活動的准備工作做好了,就讓人請藺相如將璧獻給他。藺相如卻說:「璧,我已經派人送回趙國了。一定要等你們將城池交給我國後,我才會派人送過來。我國一定遵守約定的。若是您以為我欺騙您而要殺我,那我自殺算了。」
秦昭王看喜歡的璧都不在了,殺了他也沒有用,於是放了他。後來,秦國沒有割城給趙國,趙國也果真沒有給秦國那塊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用自己的智慧來戰勝它,不退縮,不害怕。我以後再遇到困難時我一定會如藺相如那樣想辦法、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戰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