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8全國卷3英語作文範文
從話題角度來看,和往年一樣,社會類和教育類仍然是主要考查話題分別佔到11次和6次,當然這里社會類的話題包括工作,生活,城市建設等,內容涉及多個層面,這也是數量偏多的一個原因;教育類包含學科教育, 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等一直是高頻話題,科技類和環境類上半年考頻正常,犯罪類和政府類考查偏少,各出現了一次。值得注意的是,新聞媒體考題一般出現在上半年,今年考頻加大,上半年出現了2次。
重點考題分析
Some people believe famous people』s support towards international aid organizations draws the attention to problems. While other think celebrities make the problems less important.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 (2019/04/13)
4月13日考的這道題是整個上半年構思難度極高的一道題目,也是一道老題,很多有望上6的考生都因為這道題的構思問題,變成5.5分。有些學生對題目的理解有一些偏差,題目的意思是:名人對國際援助組織的捐助使得人們關注到問題,然而另一些人認為名人使得問題不那麼重要。第一方面比較好理解,名人利用自身的影響力使得問題得到關注,比如塵肺病對於大眾來說不是很常見,是煤礦工人得的一種病,很多明星通過公益活動,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部分需要幫助的群體。另一方面,淡化問題的原因是大眾或者粉絲只關注名人的行為而忽視問題本身,對問題沒有後續跟進,也就最終解決不了問題。
The increasing use of technology in the workplace has made it easier for young people to get work and hard for old people.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2019/05/04)
這道題審題很容易跑偏, 很多同學把重心會放在科技讓年輕人簡單地獲得工作,或者錯誤理解成科技讓年輕人的工作簡單化,忽視了後半句hard for old people。題目中含有並列關系and,需要兩者都要提及,所以後面論證只證明對年輕人的好處是偏面的。
總而言之,上半年題目以老題重現居多,同學們還是要多刷機經,有可能就碰到自己寫過的題目,下半年大作文犯罪類,政府類考題可能會增加,可以增加這兩類話題的練習。另外,要注意審題常見的坑,乍一看不太懂的題目不妨多讀幾遍,不要貿然下筆。
B. 2018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專家評析:
2017全國Ⅰ卷繼續採用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作文材料源於央視5月份的一組連續報道,為了讓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題時做了必要的調整與提煉。
命題在材料選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寫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復斟酌試題的素材、內容和情境,直觀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立意高遠卻力避空泛,堅持以學生為本,接地氣、有生氣,時代感強。將「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作為明確指令,鼓勵考生從所知所學所感出發,在對宏大話題的把握中,感性敘說,理性思辨,暢所欲言,「講好中國故事」;引導考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關心現實國情與改革發展,展示他們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與綜合素質。
「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要求大處著眼,十二個「中國關鍵詞」是考生落筆的抓手,而「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則完全尊重考生的個人意願。這樣處理既利於引發考生的寫作慾望和真情實感,也利於將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細化、實化、具體化。這些關鍵詞搭配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長城」「京劇」講講擁有古老文明的傳統中國,由「高鐵」「移動支付」談談現代開放的高科技中國,由「中華美食」「廣場舞」說說好玩的中國或熱情的中國,由「共享單車」「移動支付」聊聊生機勃勃的時尚中國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互聯網中國。另外,還可以將傳統的國粹「京劇」與時下流行的「廣場舞」並置而觀,將文化悠久的「中華美食」與「食品安全」的嚴峻現實作勾連,也可以將古時的「長城」與當下的「一帶一路」相互對照、相互發明……凡此種種,都可能寫出上佳的文章。每一個關鍵詞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徵,它們之間既存在著豐富的張力和層疊的思辨空間,又共同構成了多樣而立體的中國。
命題在引領價值觀的同時,並不限制考生的想像力,相反鼓勵關鍵詞搭配組合的創造性,為批判性思維的發揮預留了很大空間。如由「美麗鄉村」走筆於舊式城鎮化的痼疾和「留住鄉愁」的必要,從「大熊貓」延伸到動物保護乃至生態保護的迫切,借「空氣污染」「食品安全」論述過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的呼喚。考生可以直面發展中的問題,正視前進中的矛盾,看到潛在的危機,以高度的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出謀劃策,添磚加瓦。
本題立意空間極其廣闊,不僅考慮到了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慮到了不同考生的寫作優勢。在立意行文的過程中,使關鍵詞形成有機的關聯並不難;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創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關鍵片語合,並能由此寫好文章則又不那麼容易。
寫作要求中,「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也是命題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務驅動」的指令,也是「具體思辨」的語境。這里,作為寫作預設對象的「外國青年」屬於泛指。考生可想像自己面向全體侃侃而談,也可預設某一個或某一類外國青年與之對話。優秀的文章應該有針對性地面對預設的讀者寫作,尋求共識乃至注意話語策略。「讀懂」可理解為從茫然無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為從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並落實「幫助」,則與預設的讀者類型相關,也會影響立意的深度、寫作的難度。
此外,命題要求明確文體,而不限制考生寫作的文體,只要能「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且能「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論述類、敘述類乃至說明、抒情類的文體都可以自由選擇,只要在寫作中能體現所選文體的特徵。
通過以上努力,本題既給考生提供巨大寫作空間,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構,從而極大提高了測試的區分度和效度。
C. 2018年全國3卷作文題目能不能寫適合才是最好的我看錯題目從整體來看了
2018語文復習建議 1.認真研究新大綱、新題型 2017年的考試大綱修訂幅度較大,所以2018年的大綱基本保持穩定,變化不大。對於新的考試大綱、新的題型,要認真研究,做好應對准備。實用類文本閱讀和古代詩歌閱讀的難度在增加,應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2.寫出高分作文要掌握這些技巧作文在語文學科中舉足輕重,今年Ⅲ卷的作文採用給副題擬一正題,並且是二選一的方式,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題,要求學生寫一篇作文。從考生答題情況看,作文成績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的狀態,特別優秀作文與特別低分作文所佔比例均較小。綜合來看,考場優秀作文會有以下幾個特點:(1)有真知——見解獨到,認識深刻。(2)吐真言——真實、實在。(3)抒真情——從關注別人到關注真我。(4)有文采。而「差評」作文則存在下面這些問題:(1)審題不慎。以全國Ⅲ卷為例,首先沒有吃透「我」,「我看高考」不是我們看高考,也不是別人看高考,考生要基於個人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寫出自己對高考個性化理解。「我的高考」則要求考生寫個人與高考有關的經歷,個人自己的情感體驗。其次,沒有抓住或不理解「副標題」這個要求,相當一部分考生要麼沒有副標題,要麼直接把副標題當成了作文正題。(2)「立德樹人」命題思想理解不透。今年高考作文突出引導考生關注國家發展中的重大事件,啟發考生在宏觀語境中聚焦個人經驗,表達對「高考」的獨特體會和理解,但不少考生沒能領會這一命題指導思想,作文格調不高。(3)文體不清。今年作文試題特別要求「明確文體」,但有些考場作文很難分清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或者是散文,文體特點不突出。(4)生搬硬套。有些作文套話連篇,東拼西湊,只注重外在形式,缺少思想內涵,還有一些套作作文。套作作文分數不能超過40分。 3.建議:加大閱讀積累的廣度和深度 2018年的考生要想在語文學科取得好成績,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強。(1)充分認識修訂高考考試大綱的意義及內容,認真研讀新大綱,以便更好有針對性地復習。(2)明確考核目標和考核內容。從2017年開始,高考考核目標更加明確,即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3)考試大綱的修訂,一個重要任務是構建高考立場的評價體系,高考立場就是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學生務必擯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做法,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熱點。(4)加大閱讀積累的廣度和深度。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閱讀量有一定增加,由原來8000字左右增加至近萬字,這是根據大學的學習要求增加的,大學需要讀書多、讀書快、讀書深的學生。學生應把高中語文作為一個體系,多讀、多背、多寫、多悟、多行、誦讀經典。(5)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2017年考試大綱修改在內容上有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 從試題設計上,從推敲字句到分析文章結構,再到評價不同的觀點,題目從不同深度和廣度,考查學生歸納演繹、推理論證的能力,可以預測2018年考綱也會保持這一特點。因此學生需要學一點邏輯知識,掌握一些理性思維的方法。 2018數學復習建議 1.數學試題越來越貼近生活 2017年高考數學難嗎?專家認為試卷結構保持穩定,難以適度,各種難度的比例適當。今年是修訂高考考試大綱後的首份數學試卷,文理科數學試題都分為三部分: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試題在賦分上與去年保持一致,在題型、題量上有小調整,刪除了「選修4-1平面幾何選講」考試內容。 2017年的高考數學試題全面地考查了中學數學的主體內容,試題中融入了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綜合能力,側重考查考生的綜合應用創新意識。試題貼近中學數學教學的實際,讓數學應用問題的難度更符合考生的水平,促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的意識。應用題情景豐富,貼近考生和生活,體現了數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系。總體來說,2017年高考理科數學試題全面地考查了數學基本知識,對於支撐學科知識體系的重點內容,佔了較大的比例,構成數學試卷的主體。試題以數學知識為載體,注重學科的內在聯系,體現了「以能力立意」,不刻意追求知識的覆蓋面,從學科的整體高度和思維價值的高度考慮問題。 2.平面幾何知識仍然不能忽視 2017年新修訂的高考考試大綱中,數學增加數學文化的內容,高考前各方對「數學文化」內容的備考尤其關注。不過,許多學校高三教師沒有對新課程標準的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新課程標准對高考命題的影響沒有進行評估,因而考生表現出來的解題思想、解題思路、解題過程問題還是存在諸多問題。此外,選考內容的3選1改成2選1。從今年的2選1試題來看,4-5的第一小問比較容易解答,相對更容易拿分,後面幾年的高考2選1的問題值得深入的關注和研討。另外,刪除了「4-1平面幾何選講」,並不等於不考平面幾何知識,今年的文理科第19題,主要考查空間中的點、線、面的關系,考查考生解決立體幾何問題及邏輯推理的綜合能力。 2018英語復習建議 1.英語試題素材多源於外文網站從2017年的高考全國卷英語試題看,一些特點值得關注。比如越來越注重語言基礎,突出英語能力。試題的語言素材以語篇為基礎,體現了新課標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在實際情境中正確使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著重考查學生在具體社會情境中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並且,今年的試題素材語言地道,原汁原味。非謂語句、定語從句等頻頻出現,語篇中的長難句,是熟詞生義,以及詞性活用等現象較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利用構詞法可以推測出詞義含義的詞彙,在高考中不作為生詞加以註解,對考生詞彙要求較高。 2.高考中這些錯誤要避免縱觀近年高考,考生在英語卷答題中表現出扎實的語言基礎和較強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表現為:聽力方面,聽前不會審題或審題不仔細,導致答非所問;聽的過程中不會做簡要記錄,以致漏掉關鍵信息;因詞彙積累不足而對語境、數字、地名、人名不夠敏感。閱讀理解方面,整體把握文章主旨欠妥,聯繫上下文、邏輯思維能力欠佳,相關的文化知識欠缺,缺乏有效的解題方法,因解題信息定位不準或答題缺乏依據而憑感覺答題,因對所能捕捉到的信息缺乏充分的理解而導致答案斷章取義。完形填空方面,應對考綱詞彙掌握不好、邏輯思維能力及解題技巧缺失、不理解文化內涵、中文思維嚴重等,導致解題時脫離文章主題,不能依據上下文解題,答案出現主觀臆斷或定勢思維現象。語法填空方面,因語言知識不扎實或粗心大意,不能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有效提取並運用相關的語法及詞彙知識。短文改錯方面,因不熟悉考點、查錯糾錯能力薄弱導致不能正確解錯。書面表達方面,因審題不仔細導致遺漏要點或要點未充分展開,表述不切題,中式英語或語言錯誤多。 3.英語備考可以「三步走」 要打贏高考這場戰役,需要尋找並確定有效的「戰術」,即備考策略。高考評卷專家們,也給出了英語具體的備考策略。第一階段完成高三學習內容,也可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確定完成的內容,以教材為藍本,重點復習和掌握詞彙的用法,訓練閱讀方法,把任務分解到每一天,進行聽力、完形、閱讀、寫作的訓練,過好詞彙關,因為閱讀能力的高低與詞彙量的大小呈正相關。詞彙過關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3500個考綱詞彙和360個常用短語的識記;第二步,架構重點詞彙或高頻詞彙的知識框架,如一詞多義,熟詞新義,一詞多性,詞性轉換,構詞法等;第三步,熟悉重點詞彙的考查重點,並在語境中運用和掌握。第二階段也就是一輪復習,系統全面復習高中課本知識和語法知識。完成高一高二課本的復習,主要任務:選好教輔材料,進行重組和整合。以詞彙、句型,語篇,語法歸類復習為主,精講多練。每一單元以抓「雙基」為主,從詞彙的詞形轉換,重點短語,重點句型、句子翻譯,話題寫作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訓練,把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進行比較、重組、總結,梳理知識結構,建立知識網路,掌握語言規則,打好扎實的語言基礎。第三階段完成六個題型的專題復習,查漏補缺,並強化高考題型訓練,掌握科學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主線是突破考點,突出主幹知識的綜合能力訓練,理順高考所涉及的重點項目,逐步培養應試技巧。 2018物理復習建議吃透高考真題,重視基礎題型,減少細節失誤 2017年物理考題的難題偏多,容易題沒有,整體情況偏難。試題在考查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更多的側重了推理能力,計算能力、探究能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此外,要研究物理真題,了解高考題型特點,命題意圖、測試能力要求等,以便確定復習的重難點。高考試題並不迴避近幾年的考點,相反有的考點年年考,形成所謂的高頻考點。例如摩擦力、勻變速直線運動、共點力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功能關系、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圓周運動、同時涉及動生與感生的電磁感應現象等等。還有3-3的計算題考玻意耳定律,3-4的計算題考光的折射、全反射等。可以用高考真題或改編後的試題進行限時訓練,吃透必考點,找准大熱點。一份高考試題是中檔題居多,在難題當中也有基礎的部分,平時的訓練題也是如此,要盡量減少這些基礎部分的失分。例如今年的全國三卷第22題,考彈簧秤讀數和平行四邊形作圖,這是很基礎的知識,只要考生敢於操作、認真操作,是能夠拿到分的,但很多考生嫌做圖麻煩直接跳過,不少考生做了也是馬虎讀數、草草作圖,結果白白丟掉這樣的基礎分。在平時的復習中,一定要重視拿基礎分,不能以損失基礎分來換取難題分。最後,必須盡量減少細節上的失誤。例如今年三卷理綜的第24題,考查勻強磁場中的圓周運動,題目不難,但約25%的考生答題卻得0分,很多考生懂得洛倫茲力充當向心力,並列出式子,可惜不注意細節,不用題給的符號表示磁場和速度,把本應能得的分白白丟掉了。 2018化學復習建議 1.研究《考試大綱》,復習要有策略化學科相對以前的《考試大綱》,不僅考試內容發生了變化,刪除了「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模塊,而且在知識點的考查上有不同的要求,考查點有刪減,如必修教材,刪除4處,新增14處,替換15處,選修教材,刪除3處、新增10處、替換6處,這個變化是多年來從沒有過的,如果老師和同學們沒有把握好高考考綱這些變化,就不能掌握高考復習的方向,會走很多彎路。高考試題是《高考大綱》的具體體現形式,大量高考試題的集合更是對《高考大綱》要求最直接和最完善的體現,只有認真研究高考真題,對比高考真題,歸納高考真題,才能把握高考到底考什麼,怎麼考,必考點是什麼?高頻考點是什麼?每年的主幹知識和主幹內容都有哪一些等等。 2.化學復習分為三輪:一輪復習要對高考題進行分類,把相同考點編制在一起練習,對高考化學題型、賦分,考查內容有基本認識,熟悉高考題的重點、熱點,從研讀標准答案中感悟答題關鍵技巧。一輪復習的重要性,是其他復習不可替代的,抓住了一輪復習,就抓住了高考化學復習成功的一大半。因此一輪復習一定要在內容上全面無漏,策略上藝術精細,避免粗獷。二輪復習中對高考題重新分類,按選擇題、化學反應原理題、化學工藝流程與無機綜合題,實驗設計與實驗探究題進行強化限時訓練,培養快速答題的能力。最後還可對高考題進行變式演練,達到能舉一反三,知一題會一類的能力。還應按高考題型板塊或高頻考點板塊設計專題復習,重在熟悉題型特徵,熟練掌握解題方法和技巧,建立分析問題的系統思維,建立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三輪復習則重在「考、評、查、補」四字上下功夫。爭取及時糾錯,完善知識結構。 2018生物復習建議 1.三輪復習各有側重生物的復習也是分三輪進行:一輪復習時,爭取做到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點,力爭每個知識點的復習能有一定的深度,復習時間也可適當的拉長(六個月左右)。二輪復習重在能力提升,在這一輪復習當中,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在知識理解,而應該構建知識結構,時間大約在一個月左右。三輪復習重點在熟識高考題型、提升解題技巧,提高應試能力。在這一輪復習當中,要將近三年的全國理綜1生物卷、理綜2生物卷、理綜3生物卷、海南卷、北京卷試題全部找齊,在恰當的時間里限時訓練,熟悉高考題型,提升解題技巧。經過前三輪復習之後,進入5月上旬後,應注重查缺補漏和回歸教材,可以嘗試將教材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填空訓練。 2.要經常訓練邏輯表達縱觀近幾年的高考理綜生物試題,尤其是2017年理綜生物試題,著重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學生常常在該類試題中得分較低,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學生分析問題過程中的邏輯思維能力差,二是學生表達過程中的語言組織能力差,不能夠用准確的生物學術語、概念、原理、規律進行描述。任何能力都必須經過一定程度的訓練才能得到良好發展,因此學生必須進行經常性的,有計劃的訓練。 3.加強深度學習 做到規范答題什麼是淺層學習?就是大家一直討論的知識記憶、理解、簡單應用,那麼什麼是深度學習?那應該是對知識進行分析創造展開思維,簡單的說,就是要進行問題探究和分析。例如2017年全國三卷理綜生物第38題的第(1)小題,一個省只有五位考生得滿分,絕大部分考生是0分。為什麼?關於轉基因過程,教材中陳述得非常清楚,很多老師讓學生記住就行了。但是,如果僅僅是記住轉基因過程,而不去深究轉基因過程背後的「道理」,學生很難回答本題。此外,從歷年的閱卷情況看,考生在答題環節不規范,不科學而導致的丟分比較嚴重,如審題錯誤(本要求選出正確的,卻看成選出錯誤的;題干閱讀粗心而導致理解錯誤等),錯別字、學術術語不準確、字跡潦草不清、表述不完整等。如果考生在答題時能夠避免這些方面,得分將會提高一截。 2018政治復習建議研究考題考綱,理論聯系實際 2017年政治高考全國卷從選擇題的得分情況來看,考生總體上在經濟生活部分的選擇題正確率比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與哲學的要低。但考生在生活與哲學部分的選擇題做得較好,得分率較高。政治在復習備考時,老師和學生應該主動作為,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研究考綱,把准命題思路。老師和學生都應該對考綱中能力的要求有系統、全面和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在備考的過程中,往往老師對能力的要求很清楚,但學生對能力的要求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從而造成學生總是被動地應考,而非針對考綱中能力要求,有針對性地在平時的備考過程中結合能力要求訓練自己。第二,研究考題,關注基礎性和綜合性,聚焦邏輯思維培養。老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對考題的研究,尤其是把握答案的組織和設計特點,這樣可以提升考生書寫答案的能力,同時這有助於考生深度學習的能力,提升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第三,研究教材,遴選和突破核心知識。對教材的研究和把握程度,決定了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因此,必須要研究教材,遴選核心知識和構建核心知識框架,有重點的突破知識瓶頸。最後,思想政治課最大的特點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同時承擔著立德樹人的艱巨任務。因而,關注事態發展,關注社會發展的趨勢,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 2018歷史復習建議著力訓練5種能力,關注歷史熱點問題 2017年高考全國卷的歷史成績主要集中分布在30分到79分這個區間段,高分段的學生還不是很突出。高三的歷史復習備考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一開始就要制定好計劃,從而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忙亂性。在高三復習備考時建議分三輪進行。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過好知識關,鞏固基礎知識,建構知識體系。在這個階段,要注意查漏補缺,弄清概念,弄清易錯易混點。第二輪復習的目的是綜合復習,圍繞考點,突破難點,強化訓練,提升能力。突出重點和主幹,突出高頻考點,重點提升能力,尤其是解讀材料、提取信息、分析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輪復習的目的是緊扣熱點,強化應試,提升技巧,查漏補缺,挖掘潛能,深化知識,提升能力。具體要求是注意回歸課本,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答綜合問題的能力。根據高考歷史中學生失分的原因,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下面的訓練:第一是加強對閱讀材料、提取信息能力的培養;第二是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第三是加強答題方法,特別是材料解析題答題方法的訓練;第四是注意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第五是落實好限時訓練,提高解題速度。 「以問題為中心,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社會問題為素材」是高考歷史命題的核心思想。針對歷史命題這一特點,在平時的歷史復習中, 應該適度的關注熱點問題。就歷史學科而言,有兩個關系必須要處理好:第一,歷史學科有自己的主幹知識,要把握好主幹知識與熱點問題之間的關系;第二,歷史學科的對象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不可能直接地考現實問題,主要是通過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去折射現實問題。歷史的熱點問題,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歷史問題的現實思考。對現實與社會影響較大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思考。如關於全球化、區域化、一體化的思考,關於近代化探索的思考等。二是現實問題的歷史反思。用歷史的視角分析社會現象,看待現實問題,明確自身的責任。如中美關系及美國對華政策的演變等。三是政治、地理問題的歷史交融。三科知識的有機結合,如環境問題、人口問題、水利工程問題、與中國和世界的熱點地區有關的歷史問題等。這方面在高考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即以當前國內、國際重大時事為突破口,把熱點問題和歷史學科的主幹知識有機結合,考察相關的歷史主幹知識,折射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 2018地理復習建議 「必修選考、選修必考」,要擺脫答題模板 2017年地理全國卷平均分為51.08分,人數最多的是50~59分分數段,約占考生總數的26%,其他分數段的考生以此為中心向高分段和低分段遞減,90分以上為17人,最高分96分。從考生做題的情況看,得分較高的題目往往是考查基礎性知識,或者對能力的要求不高,或者是設問角度常見、考生訓練嫻熟的題目。而考生失分主要集中在下列的考點與題型中:知識盲點、陌生題型、對知識儲備和綜合分析能力要求高的題目。 2017年全國三套卷的地理試題增強了基礎性考查,尤其在Ⅰ卷選擇題部分表現明顯,但從考生得分情況來看,基礎性考查的題目得分率參差不齊。可見,基礎性題目提分的空間很大,夯實基礎將直接影響到當前考試的分數。實際上,扎實的基礎也是解答高能力要求考題的基石。當前高考地理試題命題立意的主旨是強化學科思維能力考查,這類考題往往涉及到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知識儲備、信息提取和綜合思維等諸多方面的考查,如果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不扎實,考生在面對這類試題時也難以考出好成績。此外,面對第Ⅱ卷中創新設問形式的題型考生審題能力弱,這已嚴重影響到了大多數考題的得分率。學生要找准中心關鍵詞,關注限定性條件或修飾詞去理解題意。只有通過多次反復訓練,才有可能突破審題能力弱的問題。 2017年的第Ⅱ卷考題中,很多都採用限制性條件下的創新設問形式,目的之一就是規避近年高考地理的模板式答題情況。而面對新的設問方式,許多考生答題要麼是按照一貫以來的答題模板作答,要麼是答題思維邏輯鏈不清晰,語言表述混亂等,很難拿到高分。在復習起步初期,考生建立答題模板是必要的,但隨著復習的推進,培養在答題模板的基礎上,運用地理知識與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更重要。縱觀今年全國卷試題,考題模式呈現「必修選考,選修必考」的特點。必修選考,指限於文綜卷地理考題的篇幅,考查的知識點是無法全面覆蓋所有核心主幹知識的;而選修模塊則不同,每個模塊內容肯定有10分的題量,謂之「選修必考」。從復習實效的性價比上看,在選修內容上適當著力是必須的!在地理復習整體布局上:兩個選修模塊都應對等重視,全面覆蓋,精選精講,訓練強化。學生在兩個選修模塊中,依據個人的興趣與專長去選擇主攻模塊,並原則上固定下來,臨考時切忌隨意變換選做題。
D. 2018全國三卷語文作文怎麼立意
材料作文:圍繞以下三個標語寫作,1981年,深圳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2005年,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年,雄安,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審題要點: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三條標語濃縮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歷程,是不同發展階段的歷史任務與時代精神的縮影。三條標語,代表三個時代的任務,三句標語的核心內涵,在於體現出「新時代、新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對發展本身的要求也不斷深化。第一條關鍵信息是抓好「時間」和「效率」謀發展,第二條提取出關鍵的信息是「生態與發展」,第三條提取的關鍵信息是「雄安」和「長征路」。標語是一個時代的切面,在歷史的發展中,找好不同時期的定位,階段任務不同,發展是核心命題。
寫作建議:
本作文題目要求考生關注時代發展的鮮明主題、戰略安排、價值追求和歷史使命,在縱向把握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標語背後的內涵和方向,理解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的內涵,深刻領會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與挑戰,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從「發展」內涵的角度分析,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追求高速發展,到重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再到綠色智慧發展理念。
從「發展」歷程角度分析,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發展」就是破解當下難題,尋求未來路徑。
從「發展」的區域角度分析,可關注材料中所給地理區位,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再到京津冀地區,體現了國家的均衡發展。
考生審題時需關注到「圍繞三個標語」,因而要思考三條標語之間的邏輯思維鏈條,在三者之間建立起聯系,不可孤立的看問題。
E. 2018全國卷高考語文作文
國Ⅰ卷作文「世紀寶寶中國夢」瞄準今年考生的特點,精心選取7個年份,以年表的形式列舉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的重大事件和重要規劃,讓生於新千年和新時代開啟之年的兩代青年在18歲成人之際進行跨時空「對話」,從而激發考生的寫作熱情和想像力,引導考生強化代際身份感,認識個人成長與國家、民族、時代的深刻關聯。
全國Ⅱ卷作文有關「倖存者偏差」取材於「二戰」期間的真實事件。引導考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深化思考,並聯系社會生活中的相關現象,進行分析和闡述。
全國Ⅲ卷作文「改革開放三部曲」精選三條標語口號創編為一則材料,啟發並鼓勵考生從所知所聞、所感所想出發,在對宏大話題的把握中,理性思辨、感性敘說、暢所欲言,展示他們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