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3包頭二模)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疊放著甲、乙兩物體,甲物體用細線掛在左邊豎直牆上,現用力
(1)中木塊乙向右端勻速運動可以得知,木塊乙處於平衡狀態,故受平衡力的作用,其中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甲對其向左的摩擦力f乙作用,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可以判斷,f乙=F=15N,方向水平向左.
(2)木塊甲處於靜止狀態,所以甲也受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受細繩對其向左的拉力與乙對其向右的摩擦力f甲作用,f甲和f乙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f甲=f乙=15N,方向水平向右.
故選D.
⑵ (2013包頭二模)圖中甲、乙、丙三條曲線分別表示食物中三種營養物質在消化道中的變化情況.請據圖回答
(1)澱粉的消化起始於口腔,在小腸里被消化為葡萄糖;蛋白質的消化開始於胃,在小腸內被徹底分解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腸里進行,小腸里有膽汁、胰液和腸液等多種消化液,脂肪在小腸里被徹底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分析圖示可知:甲曲線表示澱粉的消化過程,乙是蛋白質的消化曲線,丙是脂肪的消化曲線.
(2)丙是脂肪的消化曲線.脂肪的消化在小腸里進行,小腸里有膽汁、胰液和腸液等多種消化液,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膽汁雖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對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變成微小的顆粒,增加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從而促進脂肪的消化;脂肪在小腸里被徹底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3)乙是蛋白質的消化曲線,消化蛋白質的消化腺有胃腺、腸腺和胰腺.
(4)「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步驟是:以唾液為變數設置對照實驗→水浴→滴加碘液→觀察和分析現象→得出結論.該實驗中,只是在實驗組A中加入了唾液,在對照組B中沒有加入相應的物質,應在B組中加入等量清水和A組形成對照;再者,應先水浴待唾液發揮後再滴加碘液,這樣觀察到的現象才是唾液作用後的現象.故答案為:步驟③還應向B試管加入2毫升清水;滴加碘液應在水浴後,因此步驟④應置於步驟⑤後.該實驗的實驗現象是:A試管滴加碘液後不變藍色,說明澱粉被分解了,B試管滴加碘液後變藍色,說明澱粉沒有被分解;比較A、B兩試管的實驗結果可知:唾液澱粉酶對澱粉有消化作用.
(5)尿液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甲中含有尿素多,所以應該是尿液;樣品乙含有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和尿素,是血漿;樣品丙含有葡萄糖、尿素、無機鹽應該是原尿.
①通過表中的數據可知,乙液體中有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尿素,因此可判斷是血漿,血漿的主要功能是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
②乙液體的蛋白質為8.00,丙液體的蛋白質為0.03,這說明血液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
③甲中含有尿素多,所以應該是尿液,原因是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大部的水吸收回了血液,使尿素的濃度變大.
④胰島素可以調節糖的代謝.可以促進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人體內的血糖濃度之所以保持相對的平衡,就是由於胰島素的調節作用.
故答案為(1)葡萄糖;
(2)小腸;
(3)胃腺、腸腺和胰腺;
(4)步驟③還應向B試管加入2毫升清水;滴加碘液應在水浴後,因此步驟④應置於步驟⑤後
(5)①血漿;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②血液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
③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④胰島素.
⑶ (2013包頭二模)如圖所示為某賓館的房卡,進入房間後只有把房卡插入槽中,房間內的燈和插座才會有電.
(1)房卡可以控制用電器的工作,不插入插槽中,所有房間內的用電器都不工回作,所以房卡相當干答路上的開關;
(2)開關應與被控制用電器串聯,各用電器之間工作情況互不影響,所以房間內的電燈和插座是並聯的.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