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課件第七單元習作課件:國寶大熊貓課件
如下:
原文:
來自中國的專機剛剛降落,人們企盼已久的中國「貴賓」終於露面:黑眼圈,黑耳朵,一身烏雲蓋雪的皮袍!
哦,這是來自中國的一對大熊貓,名叫「天天」和「寶寶」。
大熊貓是一種人見人愛的動物。大熊貓喜歡嬉戲,憨態可掬。有時直立起來,狀似舞蹈;有時背倚石頭,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著竹枝;有時團作一團,漫不經心地隨地打滾;有時拖著笨拙的身體,搖搖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大熊貓一經過訓練,就成了雜技「明星」,能夠表演前滾翻、吃西餐、吹喇叭、推小車、騎木馬、滑滑梯和蹬皮球等精彩節目,常常博得觀眾熱烈的掌聲與歡樂的笑聲。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也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瀕危動物。我國古籍中把大熊貓稱為「貘」。兩千多年前,漢朝初年的《爾雅》一書中,便有「貘體色黑駁,食竹」的記載。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列舉了當時咸陽上林苑飼養的近40種異獸,大熊貓名列首位,可見大熊貓在當時就已經被人們視為珍貴的名獸了。
大熊貓體態豐滿,四肢粗壯,尾巴短禿,毛色奇特,頭和身軀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頭上有一對整齊的黑耳朵,還有兩個黑眼眶,很像戴著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鏡。大熊貓長相俊俏,神態溫馴,給人以優雅、活潑的感受。
隨著我國同世界各國人民日益廣泛的友好往來,大熊貓作為友好使者,頻頻出訪,轟動了全世界。許多國家以能夠獲得中國政府所贈送的大熊貓為殊榮。大熊貓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給這些國家的動物園增添了華夏異彩。
1972年10月,中國政府贈送的大熊貓「蘭蘭」到達日本上野動物園,在頭九個月里,每天前往參觀的人竟達30萬之多,形成了「熊貓熱」。1979年9月,「蘭蘭」在東京不幸病故時,3000萬日本人向「蘭蘭」致哀。日本首相也發表講話,痛悼「蘭蘭」離世!
在動物園里,大熊貓成了最受寵愛的「貴賓」。熊貓館寬敞幽美,竹翠水清,安裝空調,照料周到,可是大熊貓總不習慣這種「舒適」的生活。環境改變了,氣候不同了,活動范圍受到了限制,食物條件跟野外也有很大的差別,養活大熊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繁殖就更困難了。那麼,大熊貓在自然界里的環境和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大熊貓如今在我國分布地域十分狹窄,僅見於四川省岷山、邛崍山和大小涼山,甘肅省的南緣和陝西省秦嶺南麓等海拔2000~3500米的崇山峻嶺。那裡人煙稀少的森林地帶,絕大部分山嶺都是懸崖絕壁,高聳入雲,但有的卻是緩坡連綿,起伏不絕。
山坡上覆蓋著蔥蘢茂密的原始森林。山林間雲霧繚繞,煙波浩瀚,空氣潮濕,泉水豐富,到處生長著苔蘚,在繁茂的植物中雜以多種竹類。生活在這里的大熊貓,終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