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中考語文課外散文閱讀

中考語文課外散文閱讀

發布時間:2020-12-21 21:55:29

『壹』 要十篇以上關於中考的語文散文閱讀理解。要有答案。

中考語文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散文閱讀在中考語文中出現得越來越頻繁,難度也是逐年增加,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中考語文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供各位考生閱讀練習。
中考語文散文閱讀練習原文
(1)畢業前最後一次班會,班主任童老師說了許多祝福和叮嚀的話,然後發給每人一張稿紙,讓他們寫出自己認為未來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算是高中最後一篇作文。
(2)童老師話音剛落,他就在稿紙上寫出答案:賺一萬元錢、住有陽台的樓房、看羅大佑演唱會。
(3)二十年過去了,已成為京城富商的他,又回到故鄉,參加母校五十年慶典。他為老師准備了一份貴重的禮物——LV皮包。
(4)他的禮物,好像並沒讓老師感動——這位一輩子生活在小鎮、奔走於校園的中學女教師,似乎對來自法國的著名品牌並無多少印象。相反,他自己,卻被老師的禮物深深地感動了!那是二十年前他離開學校時完成的最後一篇作文。
(5)他看著那有些發黃的紙上寫著:賺一萬元錢、住有陽台的樓房、看羅大佑演唱會。他百感交集,眼淚一瞬間涌了出來。
(6)他早已實現這些夢想。實現之後,並不覺得它們重要。
(7)「如果現在,讓你寫下過去二十年,對你影響最重要的三件事,你會寫什麼?」老師問。
(8)他思考片刻,拿出筆,在稿紙背面寫下: 、 、 。
(9)老師看了,微笑著道:「給我講講吧。我相信,每件事背後,都藏著一個故事。」
(10)那一年,他二十九歲,辭職創辦自己的公司,忙的暈頭轉向,春節也沒回家。除夕夜,他往家打電話,母親問:「有沒有吃餃子?」他說:「吃了,在超市買的速凍水餃,一點兒也不好吃。真想吃你包的三鮮餡餃子。」初一晚上,他剛剛上床睡覺,就被門鈴聲叫醒,開門一看:是母親。她坐了十二個小時的火車,給兒子送餃子來了!
(11)他對老師道:「那是我一生中吃過的最好的餃子!現在回想起來,還能感受到那種特有的香味。」
(12)一年後,由於各種原因,公司倒閉了。當初創辦公司,他欠下幾萬元債,心灰意冷,萌發輕生念頭。這時,一位平時並不十分親近的朋友找到他,給他一本存摺,告訴他密碼,轉身走了。
(13)「存摺上有6500元錢,是他的所有積蓄。他是一名公務員,每月薪水不到一千,每次發薪就存一二百,每次存錢的記錄都在上面。其實這點兒錢起不了什麼作用,對我起作用的是存摺主人的真誠和信任。就算是為了報答他,我也一定要收拾殘局,東山再起!」
(14)說到這,他停住了,陷入深思,彷彿又回到那充滿艱辛的拼搏歲月。
(15)老師用慈愛的目光看著他道:「那第三件事呢?一定是個浪漫的故事吧!」。
(16)「不,一點兒也不浪漫。那字條上沒有寫『我愛你』,『我想你』這些甜蜜的話。當時那種情況,我們根本沒有心情。」
(17)「發生了什麼事?」
(18)「兩年前,我由於長期勞累和工作緊張,患上了耳疾,醫學上叫乳突炎。我先是左耳感染,後來右耳也染上了。那段時間,妻子一直陪著我,每天幫我熱敷、清洗耳道。病情越來越重,我需要動手術。手術前夜,我擔心手術失敗會失聰。她就給我寫下那張字條:親愛的,別擔心,我願意永遠做你的耳朵!」
(19)老師被他的故事打動了,像一位慈愛的母親,伸手在他的背上拍打幾下,意味深長地道:「二十年前,你們寫在紙上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很虛幻,有的很物質。二十年後,你們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雖然各不相同,但讀來讀去,我只讀出兩個字——感動。其實想想也對,生活中還有什麼比感動更重要的呢?」
(20)是啊,生活中還有什麼比感動更重要的呢!它只輕輕一下,就撥動了心的弦律,盪起的漣漪久久揮之不去!無論何時何地,回憶那些令人感動的事,總有一種顫動的感覺。那些感動里包含著歲月老人無法帶走、死亡之神無法摧毀的真情。
中考語文散文閱讀練習試題:
1、聯繫上下文,請在第(8)段內天空缺處填入三個恰當的短語。(3分)
2、為什麼「他的禮物,好像並沒讓老師感動」而「相反,他卻被老師的禮物深深感動」?請結合全文說出原因(4分)
3. 小說第(6)段能否刪去?請結合上下文說出理由。3分)
4.請說說你對題目「找回顫動的感覺」深刻內涵的理解。(3分)
5.小說常常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本題共7分)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1)上面是《最後一課》中運用這種寫法的語段,請從「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角度進行賞析。(4分)
(2)請發揮想像,運用這種寫法將本文第(10)段「他」見到母親那一刻的內心獨白描述出來(80到100字)(3分)
中考語文散文閱讀練習答案:
1、【答案】 (3分,意思對即可)母親的餃子 朋友的存摺 妻子的字條(母親送餃子朋友借給我錢 妻子留字條)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信息的篩選概括能力。所填入的短語是根據下文的故事情節概括出來的。從下文第⑽⑿⒅節可以看出。
2、【答案】(4分,意思對即可)(1)因為老師一輩子生活在小鎮、奔走於校園,對來自法國的著名品牌並無多少印象。(1分)更重要的是老師注重內心的感動而不重視物質享受。(1分)(2)因為老師給他的禮物是20年前他離開學校時完成的最後一篇作文,(1分)老師一直完好無損地保存至今,這一舉動深深感動了他。(1分)
3.【答案】(3分,意思對即可)不能刪去。第(6)段是過渡段,承上啟下;(1分)總結上文,為下文故事情節的展開作鋪墊;(1分)刪去後文意不連貫,情節不夠完整。(1分)
【解析】本題考查語段的作用。第(6)段是在文章的中間,是過渡,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總結上文,為下文作鋪墊,不能刪去,刪去後意思上不連貫。
4.【答案】(3分,意思對即可)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撥動人們心弦的感動,(1分)因為這些感動里包含著歲月老人無法帶走、死亡之神無法摧毀的真情。(1分)回憶那些令人感動的事,珍惜歲月中的真情,才是找回了顫動的感覺。(1分)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題目的理解。結合文章最後一段來理解。
5.【答案】(7分,賞析4分,內心獨白描述3分)
(1) (小弗朗士的心情分析,對法語態度的轉變,對韓麥爾先生感情的轉變,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分析各1分)
賞析示例:作者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寫出了小弗朗士因貪玩不認真學法語的懊悔之情,對法語由討厭到喜愛的態度轉變,以及對韓麥爾先生的無比同情、理解和留戀;成功塑造出小弗朗士由一個貪玩、調皮、不懂事的孩子,轉變為一個懂事、熱愛祖國、熱愛法語、理解愛戴老師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寫細膩,真摯感人。
【解析】本題考查人物描寫方法及作用。人物的描寫方法主要用外貌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注意從小弗朗士的心情,對法語態度的轉變,對韓麥爾先生感情的轉變,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分析。
(2)【答案】(符合內心獨白的體例,語言通順,描述具體,感情真摯,字數基本符合要求即可得分) 內心獨白描述示例:「媽媽,我只是說想吃您包的三鮮餃子,沒想到您竟真的給我送來了!您對我真的是太好了!我平時很少回家看您,很少關心您的身體和生活,想想這些,我真後悔啊!媽媽,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孝順您!」

『貳』 中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初中語文考試答題秘籍

(一)聯系句意,回答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引出說明對象(說明文),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等。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4、文題:總領全文;點明主旨;設置懸念,激發讀者興趣;表達情感;交代文章線索;交代文章順序;交代文章的內容或介紹說明的對象或引出議論地對象;用()修辭,表達();介紹人物,地點,事件,時間。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和作者情感。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和作者情感。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感情。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內容揭示出來,再答句中情感,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古代詩歌欣賞的有關方法。

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准確、簡明、規范。

(八)最易混淆的語文術語的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二)「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叄』 中考語文閱讀題

議論文:
一、把握論點
把握議論文的論點,是閱讀議論文的關鍵,也是中考必考的內容。
首先,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弄清作者是因何而發議論的,看法是什麼。然後,看文中有沒有適合作論點的句子。論點應該是一個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個完整的陳述句,是個概括性比較強的句子。它可以在文章的開頭、中間或結尾,有時文章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但是否准確,還需進一步驗證。我們可以分析論據,看它是否證明了我們確定的那句話,如果是,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了,但不能誤把分論點當作全文的中心論點。
如果文中沒有適合作論點的句子,我們就要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概括時可適當借用文中詞句,但一定要觀照全文,不要斷章取義。寫出來的句子要准確完整。
二、分析論據
中考常見題型為:區分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概括事實論據,分析論據的作用,根據論點補寫論據。
1.區分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論據一般包括人們公認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一般情況下很容易區分。但有些學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話都作為道理論據,這是不妥的。名人的話有時包含在事實論據中,只是事實論據的一部分,而不作為證明論點的道理,這時就不能算作道理論據。
2.概括事實論據。找到事實論據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也是常見的題型。概括時,要做到准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的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3.分析論據的作用。無論是事實論據還是道理論據,作用都是證明作者的觀點,只是在閱讀時,我們要分析直接和間接證明作者的哪個觀點。答題時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證明的那個觀點,這個觀點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論點。
4.根據論點,補寫論據。這是近年來常見的題型,看起來要求比較寬泛,但補寫的論據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說服力強。要答好這類題,需要平時留心生活,多讀書多積累。
三、論證
常見題型有:辨別論證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怎樣論證論點。
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採用事實論據論證的就屬於舉例論證,分析作用時應首先明確作者列舉了什麼典型事例,是為了證明什麼,然後再把握作用——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運用道理論據證明論點的就屬於道理論證。其特殊作用是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比喻論證指論證的語句採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這種論證方法可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容易為人接受。對比論證是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或道理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閱讀時要分析什麼和什麼對比,再分析這樣對比是為了證明什麼。其作用是——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以深刻印象。
分析如何論證論點,一般從論證方法的角度入手,針對論述的內容做簡要分析即可。
四、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層次
常見題型是:寫出文章的思路,劃分文章的層次,並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各層內容。
議論文的結構一般分為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三部分。按思維角度分,有橫式和縱式。橫式一般是並列式。縱式可分為「總—分—總」式(開頭提出中心論點,主體部分論述,結尾則歸納總結),「總—分」式(即提出中心論點,後從幾個方面論證中心論點),「分—總」式(先分說社會經歷或生活實例,後提出中心論點)。分析結構時,還應注意弄清各段間的內在聯系,如文中起過渡作用的段、句、詞語等。概括層意時語言力求簡潔准確。
五、議論文的語言
議論文的語言往往具有較強的概括性和嚴密性,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閱讀時,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是解題的關鍵。常見題型為理解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這類題必須聯系文章內容作答,而非簡單解釋。體味鑒賞語言風格是又一種常見題型。答好這類題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感悟能力。因此我們日常學習中應多積累一些有語言特點的材料,如有的語言可能形象生動,有的則可能朴實自然等。
六、開放性試題
近幾年中考議論文閱讀中的開放性試題呈上升趨勢。此類題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更注重考生自身的情感體驗,且題型多樣。常見題型如下:
1.要求考生聯系實際對文章內容進行延伸。此類題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對生活的領悟能力。
2.由閱讀材料引申出與之相關的內容,要求考生進行自主創作。此類題需要考生具備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
3.由閱讀材料引出相關詩文,要求考生根據材料中的觀點進行自主評論。
4.要求考生對所供材料進行獨立思考,闡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5.聯想想像型。

不足之處敬請諒解...
祝你考試成功!

『肆』 中考語文閱讀分類有哪些記敘文包括散文閱讀和小說閱讀嗎他們間的答題技巧差別有哪些

記敘文 議論文 說明文

『伍』 怎樣做中考語文課外閱讀

現代文閱讀做題指要

一、題型分類
記敘文閱讀題型可分為四大類,二十三小類:即概括類(文章主要內容、語段內容、中心或主旨、層次結構)、理解類(詞語{能否刪除類、作用類或好處類、意義類、代詞的指代內容、過渡與照應類}、句子類{文中作用或意義、能否刪除類、表達感情思想類}題目{取題目、題目的含義類})、知識類(人稱、寫作順序、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語言特點、線索)、開放類(感悟題、補充題、仿寫題、聯想(想像)題)。
二、具體解法
(一)概括類
1、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因為記敘文主要是通過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經過來表達一定的中心思想,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做此類題目一定要先搞清楚文章的六大其本要素。即:
〔1〕人物,即文章記敘的人物對象。寫記敘文,必須明確要寫的是什麼人;讀記敘文,也必須清楚作者寫的是什麼人。
〔2〕事情,即要告訴讀者發生了什麼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幾個方面都交代了,記敘的事情才完整;讀記敘文,也要把這些都弄清楚了,才算讀懂了文章。
〔3〕時間,即記敘內容所發生的具體時間。可以明確說明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個時刻;也可以大體交代若干年前,或"我小時候""很久以前"之類的表達。時間表達具體到什麼程度,這要看記敘內容而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讓讀者准確理解記敘內容,不會引起歧義。
〔4〕地點,即事情發生的地方。隨著事情的發展變化,地點可能會有變化。寫記敘文,就要把變化了的地點交代清楚;讀記敘文,也要認真分析,把握地點變化的情況及其線索。
只要是記敘文,一般都具備這六要素。但有的記敘文,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讀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響表達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閱讀記敘文,弄清記敘的要素有助於掌握全篇內容,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確了文章的六要素以後,根據自己做題的需要選擇概括文章內容所需要的要素,然後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組合,即完成此類題目。
2、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
中心思想的歸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從分析標題入手,從分析材料入手,從分析首段入手,從分析文章中議論或抒情句入手,從分析篇末入手,從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反映、歌頌、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作者……的感情。
3、理清結構層次
理清結構層次即劃分段落並明確各段大意,應注意以下幾種方法:
按時間先後,按地點的轉換,按描述內容的角度,按思想感情的變化,按總-分-總的結構特點。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
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聯合法:有些文段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這些意思連接在一起,概括出聯合段意。
(二)理解類
1、理解詞語
這一類題型的前三種題型在做題過程中都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內容:
此詞語的本身義,即詞典義。
此詞語在文章中的意義。
此詞語在文章中所起的獨特的作用。
把握好這三點是做好前三種題型的基礎,只有把握這三點內容才有可能做好這幾種題型。在做不同題型時,要做到靈活運用三方面內容。
比如做「能否刪除類」題目時,首先就應先回答「不能刪去」,然後回答詞語的本義和文章義,再說詞語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刪去後有什麼不利。
做「作用類」題目時,思路和上面差不多,所不同只是比上面的解要簡單一些,只需考慮詞語在文章中的含義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即可。
詞語的「意義類」題目應該是最簡單的一類題目,只是考查對詞語的掌握或者說是對平時對詞語的積累,因為大部分題目所牽扯到的詞語都是課文中曾經接觸過的,所以做好這類題的前提是牢牢掌握住基礎知識。另外這類題目中還有的是讓你結合詞語的辭典義歸結出詞語在文章中的意義或者也可以說它所指代的具體對象。
做「代詞的指代內容」類題時,首先應做的是找到該代詞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後結合文章內容及其主題,在該代詞之前找出答案。此類題型一般較簡單,但在做題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讀清題意,二是確定好代詞位置,三是找好指代的具體內容,這也是做此類題的重點所在,一定要找准,不要多寫也不要少寫。
過渡類題目一般都是考查對過渡句的判斷及對過渡在文章中所起作用。此類題一般有兩種考查方法:一是考查同學們能否判斷出哪一句是過渡句,二是考查過渡句的作用。做此類題時,首先要確定好過渡句的位置,過渡句一般在兩段之間,或者在一段的開頭,一般由兩個分句組成,前一分句是對上文段意的概括,可稱為承上句,後一分句是對下文段意的概括,可稱為啟下句。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過渡句最重要的作用:承上啟下。
照應類題目一般考查詞語之間、詞句之間、句子之間的照應關系,做好此類題的前提是理解題目中提供的詞或句的真正含義,然後才能根據題目要求來尋找它所照應的詞或句子。同時還需要大體把握該詞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後尋找與之相關的詞句。一般情況下,題目中會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尋找。
做此類題可注意以下幾種常見的照應方式:題目與段落之間的照應、開頭與結尾之間的照應、前設懸念,後有照應。
2、理解句子
這類題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數是指中心句、統領句、轉承句、結論句和一些意蘊比較豐富的句子。
理解這些句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從內容上看思想感情,從結構上看作用,從藝術效果上看(理解句勢的整散長短對於抒情議論的作用,要理解修辭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產生的效果。)
「作用或意義」類題型主要考查對句子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幾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1. 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我們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這兩個關鍵詞。這兩個詞看起來似乎矛盾,但卻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見到總理的靈車,以及不見靈車決不離去的那種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感情。
2. 聯繫上下文來理解。有些句子的含義與上下文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顧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義。在古詩學習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萬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義還得聯系下文。下文是「 但悲不見九州同」:但感到悲傷的是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最後兩句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軍隊能早日收復中原統一祖國,到時家祭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你的父親。反映了作者臨死時念念不忘統一祖國的***。
3. 聯系實際,通過聯想來理解。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挪動過一寸地方,沒有發出一聲呻吟。我們可以聯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燙著時會迅速地把手縮回來以及劇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雲在烈火燒達半小時之久卻能做到紋絲不動,足見他的高度紀律性及為革命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
4. 從比喻、象徵意義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作者用「黑洞洞」形容舊社會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沒有自由,到處受迫害。這是魯迅先生用詼諧的笑談來諷刺、抨擊舊社會的黑暗。
5. 從聯系時代背景來理解。有的文章要與當時的情況聯系起來才能理解。如 「趕集」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料想四年以前該不會有這些東西吧。」四年以前是什麼時候呢?文章寫的是解放初期農村面貌的迅速改變,農民的生活不斷改善,從而歌頌了黨的領導好。
考查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題型主要有這么幾類:
1、句子在文章結構上所起的作用,做這類題目的時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類型,然後再來按照固定句子固定作用來答題即可:一般情況下,統領句起總起全文的作用,結論句起歸結全文的作用,轉承句(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還需注意的是有的情況下,尾句還會起到揭示主題,點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據不同情況來區分。
2、句子在文章內容上所起的作用,這類題主要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的感情而寫的,所以字里行間一定充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體現。做此類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結合文章的思想感情與中心思想來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藝術效果,這類題有這么幾類,如運用修辭手法的效果,比喻,擬人,誇張等使表達內容生動形象;排比,反問增強表達力量等;再如句子對文章技法上產生的效果,如有的設懸生疑,有的對比映襯,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揚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見大,有的升華深化,有的象徵寓意等。有的題型就是考查對句子的藝術效果的理解,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好各種藝術效果的表達方式,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
在此列舉各種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但需結合具體文章作出明確的判斷: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為生動;
2、化深奧為淺顯;
3、化抽象為具體;
4、化冗長為簡潔。

比擬的作用:
1、色彩鮮明;2、描繪形象;3、表意豐富。

誇張的作用:
1、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2、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3、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對偶的作用:

便於吟誦,易於記憶;用於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排比的作用:

1、內容集中,增強氣勢;2、敘事透闢,條分縷析;3、節奏鮮明,長於抒情。
反問與設問的區別:
1、設問不表示肯定什麼或否定什麼;反問則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內容。
2、反問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語氣,設問的作用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
能否刪除類題型的解法與詞語中的刪除題大同小異,這里不再細說。
(三)知識類
這一類題主要考查對記敘文中各種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好此類題的前提是掌握好記敘文章的基礎知識,牢記各種知識點,並能把自己的知識形成休系,形成網路。下面我將就有關這記敘文中的各種知識所出現的各種題型進行解說:
1、記敘文一般有六個要素,哪六要素?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結果。
2、記敘文的人稱有幾種?
記敘文的人稱:第一人稱(「我」),第三人稱(第三者口吻)。記敘文的人稱是如果敘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當事人的身份來敘述的,就叫第一人稱;如果敘述人並非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作品中人物的對方的身份出現,就叫第二人稱;如果敘述人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就叫第三人稱。一般地說,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經常使用。
3、記敘文敘事的方式(即安排故事的方法)有哪幾種?
記敘文的敘事方式:順敘(時間順序、事物發展順序)、倒敘、插敘、補敘。
記敘文的順序一般有順敘、倒敘和插敘。順敘是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的順序來寫;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情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的方法;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開展情節或描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事件相關的內容的敘述方法。
4、表達方式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文為主.兼用描寫、議論、抒情。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分兩大類:一是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一是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描寫有正面也有側面描寫,描寫有的結合各種修辭手法作生動、形象的描寫以突出強調描寫的對象,有的則是運用白描,使文字朴實、簡練、乾脆。
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的感情。閱讀時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5、修辭手法已在上文中進行了詳細的解說,這里也不多說。
6、記敘文中的語言特色,因文而異、因人而異,或朴實或生動;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閱讀時要細加體會。
7、理清讀物的線索
線索是貫穿全文的脈絡,理清了線索,文章的段落、層次就好掌握了。一篇記敘文一般只有一條線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有的以某一事物為線索,有的以行蹤為線索,有的以時間為線索,還有的以感情為線索等。
8、閱讀分析記敘文先要了解它的故事情節和結構形式
記敘文主要是寫人記事的文章。寫人和記事是密不可分的。事要人來做,而人的活動表現為事,所以,人和事是相互依存的,只不過就文章的整體來說,由於記敘的目的、角度和側重點的不同,而可以確定是寫人為主、還是寫事為主。
讀記敘文,一般地說,應該以了解故事情節為突破口。先從整體上看,寫的是一件事還是幾件事。如是一件事,它的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是怎樣的,有沒有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樣的過程;如是幾件事,那就要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有什麼樣的內在聯系。故事情節弄清楚了,就要進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些故事情節的,是通過什麼樣的結構形式來表現的。這是閱讀、分析文章的基本功,最為重要。
(四)開放類
這一類題一般採用主觀題型,常見的有:感悟題,即談閱讀後的體會、感想、啟示等;補充題,即聯繫上下文,補充一句或幾句話、補充論據等;仿寫題,聯想、想像題等。
1、感悟題,是對原文內容的延伸,要在理解原文創作意圖、作者創作思路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活動。答題時,既要聯系原文內容,更要從原文中抽取本質的東西,結合實際,發表自己的感悟和見解,體現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03年語文中考題中就有此題)
2、補充題,關鍵在於把握題目要求,吃透原文有關內容,理清原文思路,這樣補寫的句子才能與前後文意思連貫,補寫的論據才能吻合論點和文意。
3、仿寫題,可謂形式多樣:有單一性仿寫,如:修辭、表達、關聯詞、短語等角度進行仿寫;也有綜合性仿寫,即仿照例句、例段的思路、句式、修辭等,按照多項要求進行仿寫。完成這類題目,首先要讀懂例句,把握其句式特點、修辭方法、前後句和其中的關鍵詞語的內在關系等,然後,還要讀懂題意,按照題目要求進行仿寫。
4、聯想、想像題,常見的形式有:根據設定的情境造句或寫一段話;完成這類題目,一要注意答題內容與原文主旨、題目要求的相關性、一致性,也就是說,首先要找到題目所問與原文內容的契合點,再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實際情況,才不致於答非所問,偏離題意。二要注意想像的合理性。不合情理的想像,會給人以荒誕可笑的感覺。

現代文閱讀理解,在每年的高考試題中都占相當大比重,是高考試題中拉開分數檔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學生做題時感到難以把握,就連教師輔導復習時也感到棘手。怎樣才能提高這類試題的得分率,是需要好好研究的課題,下面我談一點關於解答閱讀題的看法。

現代文閱讀理解的重要方面和難點是揣摩語言。所謂「揣摩語言」主要是指對關鍵詞句作用的領悟。

首先,要了解哪些是文章的關鍵詞句。先看下面的例題:

[例1]2000年高考2卷第四題的22題:作者在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提到了「歸鴻」(飛鴻),這樣寫有什麼作用?第23題:這篇散文中(1)作者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例2]2001年高考2卷第四題24題:作者筆下的門,有的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有的則賦予象徵意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例3]2002年高考2卷第五題的22題:怎樣理解第一段中「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的表達作用?

[例4]2003年高考2卷第五題的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從以上四例可以看出:閱讀中不僅要注意動詞,形容詞,副詞,還要注意名詞,代詞。不僅要重視議論性句子,抒情性句子,還要注意描寫性語句。此外,在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子,鋪墊、照應性句子,總領、總結性句子,修飾成分多、結構復雜的句子,引用名言詩句的句子,打破常規結構形式的句子,運用多種修辭格的句子等。這些都是高考試卷容易設閱讀理解題,讓學生揣摩的地方。

從詞句對文章結構的作用來看,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全文、過渡、照應、鋪墊作用的詞句。從修辭效果角度來看,用比喻使文句生動形象的句子,用擬人使文句親切可感的句子,用對比使事物得到強調突出的句子,用排比使文句增強語勢的句子。對文章中心主旨的作用來看,有點明中心、深化中心或升華中心作用的句子。從詞句本身流露出的作者情感態度來看,有表現作者熱愛、懷念、珍惜、憤恨、厭惡、鄙視等各種情感的句子 。

對這些,我們都應該從文章的整體出發來理解,有自身讀後的主觀心理感受。

解答這類題目有什麼技巧呢?其實也很簡單。首先,搞清這個詞、這句話表面意義是什麼,然後,再看一下用什麼方法表達,接著思考一下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來表達,如果這三個問題解決了,含義就基本上就領悟得八九不離十了。

例如,2002年高考語文試題第Ⅱ卷的現代文閱讀,第19題的提問:俞伯牙遇到鍾子期這個知音,為什麼會「萬分地興奮和感激」?這就是一個揣摩語言、理解句子深層含義的問題。

其實簡單

閱讀全文

與中考語文課外散文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