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課真難啊,都說「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我尤其怕寫作文,每次都是干癟癟地像擠牙膏
文言文只要把課本上的學通,弄懂實詞和虛詞的意思,只要你吃透課本,考試你會專碰到你原來記過得詞屬的意思的。。。
寫作文就要看你平時積累的東西,教你個小竅門,寫作時常用簡短的話舉出課本上任務的例子,這可以說明你是個聰明而且用功的學生,因為你會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希望這些對你有用
2. 三怕周樹人的作文
「樹人」不怕周樹人
在當下,中學生有三怕,怕奧數、怕英文、怕魯迅。對於前兩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對於後者,我不僅不怕,反而喜歡。
當今中國的中學生,目光盯著升學,壓力山大。奧數、英文是兩種特別的東西,它能幫助中學生走上升學的捷徑,中學生總是怕學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語文學科無論怎麼考,分數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這是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識),且語文課程中的‚魯迅更是難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學都‚仰天脅息坐長嘆。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澀難懂,確實並不淺顯。但這能成為我們怕的理由嗎?縱觀先秦諸子散文、唐宋詩詞、明清小說,又有哪一個是既淺顯的?對於精華,唯有一字一句仔細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當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字字珠璣,意味深長,發人深省,難道都讓紅塵掩蓋了它們? 世事滄海桑田,思想卻亘古不變。
魯迅‛這個名詞就其本質,已經不再是周樹人的筆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稱,而是正義力量的象徵。試看當今社會,孔乙己化身為教授,不是竊書,而是抄書;阿Q復活了,在網路炫富炫闊;祥林嫂復活了,在底層呻吟;乏走狗復活了,披著專家學者的鍍金外衣,依然向著窮人狂吠;閏土復活了,失學打工,沒有了美麗的家園……誰怕魯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魯四老爺之流。
中學生不應怕魯迅,應當正視社會現實,不能只沉迷於書本。脫離社會的書本知識斷然不能有助於中國的進步! 如果中學生只被奧數、英文統治頭腦,只為分數而學,到頭來,思想必定是一片廢墟。急功近利的學習只能損毀我們的未來,未來中國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學者。怕魯迅,就必定不能‚樹人。
「人」樹不起來,地平線上就不會升起復興崛起的希望晨曦!
3. 青年文摘的某一期里有一篇關於「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的文章,誰能告訴我
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2009-08-12
魯迅作品被指生澀難懂,在中學校園里甚至流傳順口溜——
中學校園里時下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魯迅的文章生澀難懂,不好學,幾乎成了中學校園里師生的「共識」。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明顯減少,《葯》、《為了忘卻的紀念》等作品不見了,保留下來的只有《拿來主義》、《祝福》和《記念劉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魯迅的作品真的過時了?昨天,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魯迅論壇上,來自全國的學者和中學語文老師一起,就新時代如何讀魯迅作品再度展開了探討。
魯迅作品成了語文課的「雞肋」?
論壇現場來了很多老師稱學生們反映「魯迅的部分作品很難讀懂,文字較晦澀」。「讀魯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壓抑。」
北京師大附中一位老師坦言,「魯迅作品幾乎快成了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塊雞肋。」中國教育學會顧明遠會長感嘆,其實孩子不愛學魯迅的文章,還是現在教育的出發點出現了問題,很多老師一上魯迅的課,就開始介紹學習魯迅的戰斗精神,要孩子們攻克學習堡壘,讓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一提魯迅,大家就聯想到一個橫眉冷對的老頭。這種誤讀,大部分是教學中帶來的。這樣怎麼能完整地認識魯迅的作品呢?」
教授不解:「這樣好的作品,有什麼理由不進教材?」
原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王鐵仙教授,多年來一直參與中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工作,面對來自網路、校園的質疑聲,王鐵仙教授疾呼:「中學語文教材絕不能沒有魯迅作品。」
王鐵仙告訴記者:「就拿《祝福》一文來說吧,這部作品將人物、情節、環境融為一體,體現了一部短篇小說的完美特徵。這樣好的作品,有什麼理由不把它選進我們的教材中去?」王鐵仙認為,魯迅的文章並不全是生澀難懂的,一些詩歌、散文照樣很生動,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風箏》等等,其實孩子們是能接受和喜愛這樣的文章的。「魯迅精神不僅僅是橫眉冷對千夫指,我們大可以選一些孩子能讀懂的文章,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魯迅。」網上力挺魯迅先生的網友也表示:「魯迅乃一代文學宗師,其對現代文學的影響,絕非他人可比!好比英國人都知道莎士比亞,俄國人都知道托爾斯泰,德國人都知道歌德,中國人怎麼能不學魯迅的文章?」《錢江晚報》
4. 「學生有三怕」 看高考滿分作文是什麼樣的
在當下,中學生有三怕,怕奧數、怕英文、怕魯迅。對於前兩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對於後者,我不僅不怕,反而喜歡。
當今中國的中學生,目光盯著升學,壓力山大。奧數、英文是兩種特別的東西,它能幫助中學生走上升學的捷徑,中學生總是怕學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語文學科無論怎麼考,分數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這是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識),且語文課程中的‚魯迅更是難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學都‚仰天脅息坐長嘆。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澀難懂,確實並不淺顯。但這能成為我們怕的理由嗎?縱觀先秦諸子散文、唐宋詩詞、明清小說,又有哪一個是既淺顯的?對於精華,唯有一字一句仔細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當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字字珠璣,意味深長,發人深省,難道都讓紅塵掩蓋了它們? 世事滄海桑田,思想卻亘古不變。
魯迅‛這個名詞就其本質,已經不再是周樹人的筆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稱,而是正義力量的象徵。試看當今社會,孔乙己化身為教授,不是竊書,而是抄書;阿Q復活了,在網路炫富炫闊;祥林嫂復活了,在底層呻吟;乏走狗復活了,披著專家學者的鍍金外衣,依然向著窮人狂吠;閏土復活了,失學打工,沒有了美麗的家園……誰怕魯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魯四老爺之流。
中學生不應怕魯迅,應當正視社會現實,不能只沉迷於書本。脫離社會的書本知識斷然不能有助於中國的進步! 如果中學生只被奧數、英文統治頭腦,只為分數而學,到頭來,思想必定是一片廢墟。急功近利的學習只能損毀我們的未來,未來中國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學者。怕魯迅,就必定不能‚樹人。
「人」樹不起來,地平線上就不會升起復興崛起的希望晨曦!
5. 「一怕文言文 二怕寫作文 三怕周樹人」
「一怕文言文 二怕寫作文 三怕周樹人」很形象的說出青年學生學習語文的薄弱環節,和學習中的苦惱。其實沒什麼可怕的。就是沒「塌下心來」認真對待語文課。也是應試教育的「短路」所致。
一怕文言文,就是語法詞彙和現在有所區別罷了,也是漢語,現在也在應用,不過應用面小了。解決這個「怕」字,很簡單。把學過的課文逐字逐句翻譯一遍,就基本解決,把特殊句型,「活用」整理一下,連例句一起背一遍就OK了。二怕寫作文,這是應試教育的苦果,孩子們只能應付考試,不會觀察生活,不會從生活中提取素材、提煉主題。老師用「八股」教作文,學生靠「編」寫作文,害了一代人。以至於目前的在校生只喜歡「超越」「妖魔」「幻覺」,不懂得形象,不懂得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把胡編亂造看成「佳作」。很可怕。糾正的辦法,幾乎沒有。作文成績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暫且放在大學後或就業後處理吧。
三怕周樹人,就是不會閱讀分析。不會欣賞優秀的作品。不會品味,不知道作品的優劣。就是靠「獵取」「好玩」「懸念」來評價作品。不但怕「魯迅」甚至不懂「舒婷」。語文課課文分析一般佔用教學時間很長,但為了升學率,只練「答題」學生不會「咬文嚼字」,所以才有怕字。這實際上是對語文教學的批評。糾正辦法很容易,就是從細微入手,選擇典型文體,按句段分析,把規律交給學生,閱讀分析就容易了。如果這樣做好了。學生就會寫作文了也就不怕作文了。
三怕是對「應試教育」的否定,解決三怕,如果回歸到考試得高分,那今後還會「三怕」。
6. 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題:學生有三怕怎麼寫
年江西高考作文題目為要求考生圍繞「中學時代,學生有三怕:一版怕奧數,二怕英語,三怕權周樹人,但有些學生卻喜歡前面的『兩怕』」。請闡述自己的觀點,可以議論,也可以記敘,題目自擬。
立意:
①從學生角度入手,寫「讀書莫畏難」。
②從教材角度入手,寫教材不從實際出發,遠離時代需求,劍走偏鋒。
總之,從引述材料入手導出觀點,不要糾纏於「奧數、英語、周樹人」
7. 圍繞現在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寫篇文章。要求寫重視語文的作文,急,謝謝。
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們四個都有靈性.一天,嘴對鼻子說:"你有什麼本領,可以在內我上面?"鼻子回答容:"我能識別香味和臭味所以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對眼睛說:"你有什麼本領,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說,:"我能觀察善惡美醜,遙望東方和西方,我的功勞不小,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說,"如果這樣,那麼眉毛有什麼本領,也在我上面呢?"眉毛說,"我不能和各位相互爭辯比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臉放到哪裡?"
8. 9.有人提出現在中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指出魯迅作品怪僻、與時代脫節,學生難以
魯迅在中國文壇,是具有代表性的,不過,時代在發展,萬事不能只停留在過去,包括語文課本。所以我比較贊同第二個觀點,語文課不是魯迅課,得選些現代學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作品才行。
9. 說「中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的原因是什麼
文言文 :難懂 就不是一個年代的事兒 還拿出來折騰人
寫作文: 作文這個東西 講天賦的 最可恨的就是寫了半天 跑題了
周樹人: 魯迅的文章不光出現的多而且很長 積極容易出現在閱讀理解上
10. 為什麼說中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這三項,基本上就「語文」了,豈不是中學生怕語文了么?教師應該研究如何把課上的生動活潑,無須計較一些無聊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