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4房山區二模)如圖所示,用質量不計、長度為10cm的彈簧將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物塊A的下表面與底面積
(1)正方體物塊豎直壓在彈簧上且不與容器壁接觸,此時彈簧的長度縮短為2cm,彈簧的長度每改變1cm,所受力的變化量為1N,彈簧由10cm變為2cm,縮短了8cm,故物體A對彈簧的壓力,即自身重力為8N,質量:mA=
=
=8N;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2)倒入水後,彈簧恢復原長,則F
浮=G=8N,根據F
浮=ρ
水gV
排得,V
排=
=
=8×10
-4m
3;
所以物體浸入水中的深度h=
=
=0.08m;
由題意知,物體全部浸沒時,F
浮′=ρ
水gV
排′=1.0×10
3kg/m
3×10N/kg×(0.1m)
3=10N;
物體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加了0.02m,
當在物塊上面加鐵塊,在物塊下降的同時水面會上升,又因為物塊的底面積為100cm
2,容器的底面積為200cm
2,所以物體周圍的面積為200cm
2-100cm
2=100cm
2,則物塊下降的距離與水面上升的距離相等,因此彈簧的長度減小了:
×0.02m=0.01m,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3)因為彈簧的長度減小了1cm,此時彈簧對物塊的支持力為F
2=1N;
以物塊和鐵塊組成的整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F
浮′+F
2=G+G
鐵,
則G
鐵=F
浮′+F
2-G=10N+1N-8N=3N;
m
鐵=
=
=0.3kg;故B錯誤,符合題意;
(4)彈簧縮短的長度為1cm,即壓縮後彈簧長為:△L=L-1cm=10cm-1cm=9cm;水的深度:h=L
A+△L=10cm+9cm=19cm=0.19m;
容器底部所受壓強:P=ρ
水gh=1.0×10
3kg/m
3×10N/kg×0.19m=1900pa,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② 下列句子的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房山二模,答案是A,我認為D也不對呀,書名號之間不能用頓號吧
是A錯了,A靠引號的兩個逗號用錯了,引用原話寫句子,應將逗號加在引號外。而D是對的,不管是書名還是人名,都是事物,當多種事物並列行文時,宜用頓號。
③ 求解2012年房山區初三二模最後一道力學大題
(1)∵ η=G物/(G物+G動)將表中數據代入:75%=60N / (60N+G動),∴G動=20N。
∵「質量相等的四個滑輪組成的滑輪組」,∴G定=G動=20N
從「功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24(2)」可知,當 t 甲=t 乙=5 s 時,W甲=40J,W乙=60J
而W=Fs=Fv t,又「提升甲、乙兩物體時速度相同」,即v甲=v乙
故有W甲/W乙=F1v甲 t 甲 / F2v乙 t 乙=F1 / F2=40/60=2/3;
再考慮「滑輪組在水面以上提升密度為ρ甲=0.75kg/dm3的甲物體時,繩自由端的拉力」:
F1=(G甲+G動) / n=(ρ甲gV甲+G動)/n,
同理可得「在水面以下提升密度為ρ乙=5.6kg/dm3的乙物體時,繩自由端的拉力」:
F2=(G乙-F浮+G動) / n=(ρ乙gV乙-ρ水gV乙+G動)/n=[(ρ乙-ρ水)gV乙+G動]/n
∴F1 / F2=(ρ甲gV甲+G動)/n]/{[(ρ乙-ρ水)gV乙+G動]/n}=2/3,而「V甲=4V乙」
F1 / F2=(0.75×10×4V乙+20)/4]/{[(5.6-1.0)×10V乙+20]/4}=2/3
解之可得:V乙=10dm^3,從而V甲=40dm^3,
故有:G甲=ρ甲gV甲=0.75kg/dm^3×10N/kg×40dm^3=300N
G乙=ρ乙gV乙==5.6kg/dm^3×10N/kg×10dm^3=560N
F浮=ρ水gV乙==1.0kg/dm^3×10N/kg×10dm^3=100N
∵「OA: OB=4:1」,所以作用在杠桿A、B端的力FB:FA=OA: OB=4:1,∴FA=FB/4
提升甲的時,作用在定滑輪上的繩子有n'=5段:
∴FB1=n'F1+G定=n'(G甲+G動) / n+G定=5×(300N+20N)/4+20N=420N,
∴FA1=FB1/4=420N/4=105N
同理,提升乙物時:
FB2=n'F2+G定=n'(G乙-F浮+G動) / n+G定=5×(560N-100N+20N) /4+20N=620N,
∴FA2=FB2/4=620N / 4=155N
∴ΔP1=Mg/S-(Mg-FA1) / S=FA1/ S,ΔP2=Mg/S-(Mg-FA2) / S =FA2/ S
∴ΔP2-ΔP1 =FA2/ S-FA1/ S=(FA2-FA1) / S=(155N-105N) / 0.1m^2=500Pa
(2)滑輪組提升浸沒在水中的乙物體時的機械效率:
η'=(G乙-F浮) / (G乙-F浮+G動)=(560N-100N) / (560N-100N+20N)≈95.8%
④ (2011房山區二模)如圖所示,在底面積是S1的圓柱形容器中,注入深為h的水後,再把一橫截面積為S2的金屬
容器中水的體積=h×S1,
放入圓柱體後水深為
,
∴V
排專=S
2×
,
∴F
浮=ρgV
排=ρghS
2S
1/(S
1-S
2),
∴水對容器屬底部的壓強為p=ρ
水gS
1h/(S
1-S
2),
又∵放入圓柱體後,它受到的水的浮力,同時也會對底面產生相應的壓強,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F
壓=ρ
水ghS
1+F
浮,
∴選項A、C、D均錯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
故選B.
⑤ (2014房山區二模)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於點O,點E,F分別是邊AD,AB的中點,EF
∵四邊自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OA=OC,
∵點E,F分別是邊AD,AB的中點,
∴EF∥BD,
∴△AFH∽△ABO,
∴AH:AO=AF:AB,
∴AH=
AO,
∴AH=
AC,
∴
=
.
故答案為:
.
⑥ (2014房山區二模)如圖所示,在小燒杯中盛有飽和石灰水,大燒杯中盛有試劑X.將試劑Y加入到大燒杯中,
A、硝酸銨溶於水吸收熱量,燒杯內物質溫度降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升高,不會產生白色沉澱版,此權項錯誤;
B、濃硫酸溶於水放熱,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降低,會產生白色沉澱,此項錯誤;
C、鹽酸和碳酸鈉反應放熱,溫度升高,會產生白色沉澱,此項錯誤.
D、鎂條和稀硫酸反應時放出熱量,溫度升高,氫氧化鈣溶解度降低,會產生白色沉澱,此項正確.
故選:D.
⑦ (2014房山區二模)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S,燈L正常發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動,則
由圖知,燈L與滑動變阻器並聯,A2測量通過燈L的電流,回A1測量幹路中的電流,
因為並聯電路各答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等於電源電壓,所以電壓表V的示數不變;
當滑片向右滑動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大,根據I=
可知,滑動變阻器所在支路的電流變小;
燈L兩端的電壓不變,燈L的電阻不變,根據I=
可知,通過燈L的電流不變,A
2的示數不變,燈L的亮度不變,燈L正常發光;
滑動變阻器所在支路的電流變小,通過燈L的電流不變根據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可知,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幹路中的電流變小,即A
1的示數變小.
故選D.
⑧ (2014房山區二模)已知:如圖,反比例函數y=kx(k≠0)與一次函數y=kx+b(k≠0)的圖象交於A(3,1)、
⑨ (2014房山區二模)如果一條拋物線y=ax2+bx+c(a≠0)與x軸有兩個交點,那麼以該拋物線的頂點和這兩個交
(1)∵O、B是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A是拋物線的頂點, ∴AO=AB, ∴△AOB是等腰三角形, ∴「拋物線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2)∵以原點O為對稱中心的四邊形ABCD是矩形, ∴OA=OB, ∴△AOB是等邊三角形,
⑩ 求2012年房山初三物理二模第37題詳細解答
此題的復考點是物體運動方制向與摩擦力的方向的關系,一定要注意,物體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永遠與物體相對運動的趨勢相反,而不是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 實驗器材:一個瓶子 實驗過程:用手握住瓶子,並向上運動,瓶子受到的是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上,與瓶子運動方向相同。 結論:小東認為物體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總與物體所受拉力或推力的方向相反是不正確的
與房山2014中考二模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識字一的教案
發布:2021-03-16 21:53:09
瀏覽:85
ie教案6
發布:2021-03-16 21:43:18
瀏覽: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