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技巧有哪些
1、將藏之於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宋代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譯文:我將把這詩稿收藏在家中,使後來的人讀了它,為我的志向而悲嘆。
2、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葯議》
譯文:用葉的(草葯要)選擇葉子剛長足的時候(採摘);用芽的(草葯),自然應當遵從傳統的說法;用花的(草葯),(要)選取花剛開時(采);用果實的(草葯),(要在)果實成熟時采。
3、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代張溥《五人墓碑記》
譯文:在魏忠賢作亂的時候,做官的人能夠不改變自己志節的,中國之大,能有幾個人呢?
4、古之讓天子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戰國韓非《韓非子·五蠹》
譯文:古代讓出天子地位的人,這是離開守門人的生活條件和奴隸的辛苦啊。
5、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兩漢司馬遷《鴻門宴》
譯文:現在項庄拔出劍起舞,他的目標總是在劉邦身上的。
6、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漢紀五十七》
譯文:這幾點都是用兵的大忌啊,但是曹操都冒險使用這些計策。
7、亞父者,范增也。——兩漢司馬遷《鴻門宴》
譯文:亞父這個人,就是范增
8、言之,貌若甚戚者。——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說》
譯文:他說這些話時,臉色好像很悲哀。
B. 高考語文…求文言文翻譯技巧,套路…好的追分
【網路搜索,僅供參考】
文言文翻譯技巧:
1、原則:文言文翻譯要求准確達意,必須遵循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隨意地更換。省略現象應該作補充,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規范加以調整,力求通順。
2、標准:信、達、雅。
信:要求准確表達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達:要求明白通順,沒有語病。
雅:要求遣詞造句比較講究,文筆優美富有表現力。
3、方法:增、刪、調、留、換。
增:增加內容,保持句子順暢。
刪:去掉多餘、累贅的成分,使句子簡潔。
調:在遇到特殊句式時,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語法成分調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范。
留:對於人名、地名、時間名詞以及專有名詞,一般保留原詞。
換:某些內容損及到整個句子的「雅」時,調換其中沖突的內容。
[例]用現代漢語說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譯這個句子的時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還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應為「不因為外物的好壞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文言文翻譯技巧
學生做文言文時候遇到選擇題還能做一些,但是一遇到翻譯題就很難把握,那麼文言文翻譯真得很難嗎?其實只要掌握方法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這三個意思分別是:要准確表達文章的意思;翻譯出來的文章要明白通暢;文采要好。而這些題目對不少學生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如何科學、高效、到位地翻譯文言文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一、最近幾年的高考文言文命題方式還會從以下幾個方面的規律:
1. 選文標准-----淺易突出,這方面的標准因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1).從文章運用的詞彙來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詞和次常用詞。
(2).從文章中出現的語法結構來看,主要採用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文言句式。
(3)從文章的體裁來看主要是傳記頌德類散文。
(4)從文章的涉及范圍來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識的聯系較為鬆散,少用典故。
(5)從文章的整體風格來看屬於典範的文言文作品。
2.今年的格式與往年基本一樣。
3.翻譯字數還是在40個字左右。
二、剖析文句設定,把握考察重點。
每年高考總是選擇那些帶有關鍵詞語和重要語法現象的句子。
1. 積累性的重要實詞和重要虛詞為常考內容,也是得分點之一。
2. 規律性的---詞類活用、固定結構和特殊句式。
三、熟悉下面六種重要的翻譯方法:
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詞語,以及專有名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書名等都可以保留下來,沒有必要作變動。
2.對,將已由單音節發展成雙音節的詞對譯出來。對譯時主要有下面兩種情況:
(1)在原來的單音詞前面或者後面加一個同義詞或者近義詞,合成一個雙音詞(原來的詞語作為語素之一)。例如「:
劉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禍。(江蘇卷)
譯文:劉宰之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離開(他),必然會遭到禍患。
(2)換為完全不同的另一個詞。如:
吾但使國家無逋賦,吾職盡矣,不能復念爾民也。(江西卷)
譯文:我只要使國家沒有人拖欠賦稅,我的責職就盡到了,不能再考慮你們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兩個單音詞,在白話文中恰好有一個雙音詞,對這類詞語,需要拆成兩個單音詞來翻譯,而不能用白話中雙音詞的詞義去翻譯。如:
如古語裡面的『是非』應該翻譯成:「這不是」,「設備」應該翻譯成「設置防備」。
4.增,增補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詞語活用後的新增內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補出來。例如
游學青、徐、並、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上海)
譯文:仲長統在青州、徐州、並州、冀州一帶游歷求學,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認為他與眾不同。
(2)詞類發生活用時候,必須根據活用的類型增補有關活用後的新增內容。如:
郭異之,持以白王。(廣東卷)
譯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
5.刪,文言文中的一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或者為語氣助詞,或者表示停頓,或者是湊足音節,或者起連接作用,在翻譯時候可以刪去,而不必硬譯。如:
蓋忠臣執義(全國卷1)
譯文:忠臣堅持道義。
6.調,把文言文中的倒裝句子調整過來,使之符合現代語法的習慣。
例如:門前植槐一株,枝葉扶疏,時作麋哺餓者於其下。(湖北卷)
譯文:家門前種有一株槐樹,枝葉繁茂,他時常在樹下煮粥給那些飢民吃。
四、堅持四個步驟,確保答題准確。
1.審,在翻譯句子之前,首先要審清文言文句子中的關鍵詞語和重要的語法現象,因為這些都是高考閱卷時候的得分點,必須仔細思考,確保准確地位。
2.切,將文言文句子以詞為單位逐一切分開來,然後用上面介紹的六種方法逐一加以解釋。
3.連,按照現代的漢語習慣將逐一解釋出來的詞義連成一個語義通暢的句子。
4.謄,將上述的句子寫到答題卡上。要注意字跡工整,筆畫清晰,不寫錯別字。
如果大家做到上面所說的這些,基本上可以把文言文的分數拿全了。
C. 語文高考詩歌鑒賞題(翻譯)
登上高處抄向四處看,天地是怎樣的漫漫。
萬物都披上了霜,染上秋色,風飄過,整個荒原染上寒氣。
榮華富貴、萬事萬物就像東流的水,都要逝去。
白日掩蓋了落日的光輝,浮雲也沒有定端。
燕雀(小人)在梧桐(明君)熟悉棲息建巢,鵷鸞卻只能待在枳棘上。
D. 高考文言文原文與翻譯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E. 2012語文高考文言文翻譯
伯父叫蘇渙。最初取字公群,後來又取字文父。年少時很聰明。所結交的朋友都是當時的上了歲數的有德行的人。天聖元年,才參加鄉試。第二年中舉,被任命為鳳翔府寶雞縣主簿。
不久,調任鳳州司法。王蒙正擔任鳳州知州,因為與章獻太後是親家,就仗勢欺人,驕傲蠻橫。知道蘇公賢能,屈心下意,以禮相待,把郡中事物託付給蘇公。伯父雖然因為職務關系事奉他,但是鄙視他的為人。王蒙正曾經向朝廷舉薦他,又給權要大官寫信,說蘇公可以被任用。蘇公告訴郡中駐京辦事機構的官吏,壓下王蒙正的奏章並把王蒙正寫給權要的私人信件藏起來。不久,王蒙正失勢落馬,當時的士人因此稱贊蘇公。
因為給太夫人服喪而離任。後來被起用為開封士曹。雍丘有個百姓死在了監獄里,縣里的官吏害怕擔罪,說是那人得病死的。州府派人審理這個案子,經過好幾個人審理也沒能查出真相。等到蘇公一去,就給他伸了冤。西夏人進犯邊境。府中贖買市民的馬匹來擴充騎兵。府尹把此事交給蘇公,需要的馬匹全部徵得並且沒有擾亂百姓。雖然處理政務非常寬松,但是用法十分恰當,吏民敬畏他,但是又安於他的治理。閬中人鮮於冼,年少時喜歡學習,行為純正踏實。蘇公對待他非常關照,把他作為地方舉薦的人選,他因此而得以進入仕途。他剛做官的時候,蘇公又期望他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吏。後來鮮於冼做到諫議大夫,號稱名臣。
被選任為祥符知縣,鄉里從事抄寫工作的吏員張宗長久以來作姦犯科以權謀私。害怕蘇公,借口有病,過了一百天就辭職了,又引薦他的兒子代替自己。蘇公說:「按照法律,抄寫人員應該任用三等人,你是第二等,不行。」張宗向來巴結了不少權貴,就向州府申訴,州府發函給祥符縣,蘇公把張宗打了一頓棍子。不久有地位比較高的宦官來到州府,傳達皇帝的旨意,讓張宗擔任書手,蘇公根據法律不接受詔命。又有一個宦官來到說:「即使不合法,也一定要給予他這個職位。」蘇公對府尹李珣說:「一個平民百姓卻能如此擾亂法律。府中也不能辦成什麼事了,你為什麼不用縣里不同意的原因來爭辯呢。」李珣聽了蘇公的話很慚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皇上說很好,派內侍查究此事。因為張宗賄賂了溫成等人求情,就不再深究這件事。打了假傳詔命的宦官一頓棍子,將之貶斥。整個府中都很震動。孝肅公包拯見到蘇公,贊嘆道:「你憑借著一個縣令的身份能夠這樣,比那些言事官強太多了!」升任利州路提點刑獄。蘇公到任一年多,彈劾了一個擅自殺人的城固縣令,整個利州路的人都震動害怕,因此而太平無事。
蘇公死後27年,不危敘述記錄了蘇公過去的事情,並交給我蘇轍說:「先君已經去世了,只有我們小輩人了,不及時加以記錄,時間長了會更加散佚湮滅,那我們就太不孝了。」
我小時候在伯父跟前,聽他說:「我小時候讀書,稍大些後寫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罷休。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規矩,回到卧室,也沒有怠惰的神情。所以在那個時候,沒聽說犯過什麼錯誤。你們的才能趕不上別人,姑且也學習我少犯錯誤的作法就可以了。我擔心子侄輩每天懈怠,所以記錄了我聽說的這些,來警示他們。
F. 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方法
文言文的翻譯策略及方法:
「理解並翻譯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語文《考試大綱》明確規定的一個重要考點。所謂「理解」,就是准確把握詞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確意義;而「翻譯」則是將所供的文言句子按照直譯的方式翻譯為規范的現代漢語,所謂「直譯」就是指將原文的字字句句都在譯文中得到具體的對應和落實,只有在難以直譯或者直譯不能准確表達原文意思的時候,才依據原文意義進行意譯。
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義,是將文言文句子准確翻譯為現代漢語的重要前提。要准確理解一個句子的意義,必須從理解該句上下文的段落意義入手。所以說,「宏觀把握」、「語境著手」是准確理解文言文句子意義的基礎。當我們由文章整體意義的把握而局部理解了文章中具體句子的意義以後,就可以進行文言句子的翻譯了。
將文言句子翻譯現代漢語,考生必須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具體方法和操作步驟。
第一,「信、達、雅」的翻譯要求:「信」就是准確,即忠實於原文意義,不添、不加、不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凡是能夠直譯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對照翻譯,能夠具體落實的字詞就盡可能地在譯文中有所落實,並保持原句的特點;「達」就是通順,沒有語病,符合表達習慣,遇到古今異義、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語言現象而無法直譯時,就可以靈活地或適當地採用意譯的方法;「雅」就是譯文語句優美,用詞造句比較講究,而且有一定的文采。
第二,「留、補、刪、換、調」的翻譯方法:「留」指保留,凡是年號、帝號、國號、人名、地名及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均可保留,照抄即可,不必翻譯;「補」指增補,就是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現代漢語不能省略的成分補上;「刪」指刪除,就是刪除沒有實在意義、也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換」指替換,即用現代漢語詞彙替換古代漢語詞彙;「調」,指「調整」,就是將古代漢語句子中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第三,由「會義」到「操作」的翻譯步驟:「會義」就是通讀全文,領會文章大意,在此基礎上明確文句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或者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和基本道理;「操作」就是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並在翻譯之後檢查文意是否表達清楚,前後是否對應,上下文是否一致、語意是否吻合語境。
一般而言,文言文翻譯到了具體的操作階段,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翻譯策略,使翻譯達到「信、達、雅」的要求和標准:
第一,關鍵實詞的翻譯策略。翻譯關鍵實詞,其操作策略一般有三種:①「語法結構分析法」。如翻譯「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後漢書?嚴光轉》),其中「乃令以物色反之」是一個祈使句,承前省去主語「帝」,「令」後省略兼語「人」。該句的翻譯難點就是「物色」。如果將「物色」理解為現代漢語中的「尋求」含義的話,它用在介詞「以」之後就說不通——介詞之後只能跟賓語。由此可見,「物色」應是個名詞。它是什麼意思呢?根據上下文「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和「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分析,光武帝可能在讓人憑著長相尋找嚴光,所以「物色」作「形體相貌」講最合適。②「句式結構分析法」。古漢語十分講究對稱,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處於相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詞性相同,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等並列結構較多,這就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方便。如「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賈宜《過秦論》),是個「正對」對偶句,根據對偶句特點可知,處於同一位置的「固」與「地」詞性相同,都是名詞,那它們的意思也必然接近,據此推知,「固」就是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可譯為「堅固的地方」。③「成語聯想法」。現代漢語的成語,絕大部分來源於古詩文,因而有很多詞語的文言意義在成語中得到了保留,所以,在解釋文言實詞時,我們可以聯系成語來推斷其意義。如2004年高考江蘇卷第15題,要求翻譯「每曲意事二人,績不少降節」一句,其關鍵詞「曲意」,就可以在從成語中「曲意逢迎」的意義推斷出「曲意」一詞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違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計迎合討好別人」,據此可知「曲意」是「違心的迎合、奉承」,再聯繫上下文可知,這是蔡京為了討好徐績和何執中而巴結奉承他們,所以在翻譯時需補充主語,整句便可譯為「(蔡京)常常違心地奉承二人,徐績並沒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節」。
第二,關鍵虛詞的翻譯策略。由於虛詞的意義與用法功能是無法分開的,所以,我們在翻譯虛詞時既不能離開語境,也不能脫離句式。在我們掌握了考試大綱中所規定的15個虛詞的各個義項和它的語法功能的基礎上,要准確地翻譯文言虛詞,還應掌握一些虛詞的翻譯規律和技巧。凡是在現代漢語里沒有相應的詞可以代替的文言虛詞,如果硬譯反而別扭,因而可以不譯。這些詞包括發語詞、音節助詞、標志結構的的詞語、句中停頓的詞,以及詞中虛設成分等。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其中「之」作為「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助詞可以不譯。「也」錶停頓,「矣」為語氣詞也不需要譯,只要把句子的語氣譯出就可以了。凡是標志古漢語句式的文言虛詞,不一定翻譯出對應的詞語,但一定要調整相關句式和語序,按照現代漢語的句式和語序規范來翻譯文言句式。如2004年陝西等省卷第15題有「此金者,聖人所以惠養老臣也」一句的翻譯,這是一個判斷句,表示判斷的標志就是「……者,……也」,這里的「者」和「也」就無須翻譯出具體的對應詞語,但一定要將該句的判斷句式翻譯為現代漢語的判斷形式。至於句中的「所以」一詞,也是一個重點虛詞,它在文言文中有三種語法功能,第一種表「……原因」,第二種是表「……東西」,第三種是表「……目的」或者表示「為了……」,由上下文語境可知,此句中的「所以」是第二種,全句可譯為「這些金錢,是聖明的皇上賜我用來養老的的」。
第三,修辭句的翻譯策略。文言文常見的修辭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說等手法。比喻句是不能直譯的,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築的城」或「金屬修築的城」,因現代漢語中沒有這樣的說法。可採用變通的翻譯形式,或意譯為「堅固的城防」,或以現代漢語的比喻形式翻譯為「鋼鐵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可譯為「堅固的城防」。運用借代的句子要翻譯,要換借體為本體,如「布衣」應翻譯為「貧民」,「縉紳」應翻譯為「官員」,「三尺」應翻譯為「法律」,「萬鍾」應翻譯為「高官厚祿」,等等。婉說,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凡遇到婉說的句子,應按照按現代漢語的習慣表達方式替換,該換成什麼就換成什麼說法,可將「山陵崩」譯為「百年之後」,可將「填溝壑」譯為「死了以後」。至於運用互文的句子,既不能直譯,也不能替換,如翻譯「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不能譯為「秦代的明月,漢代的關塞」,應根據上下文的相互呼應和相互補充的表意形式,翻譯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
文言文閱讀是高考語文試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它以其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相對於現代文閱讀而言,文言文試題平穩,得分相對較易,因此是考生高考得分的一大亮點,也是考生在高考總復習中不可忽視的一大環節。那麼,在高考的沖刺階段,應該怎樣進行文言文的復習呢?
一、復習策略:重視課本,夯實基礎。
高中語文六冊課本涵蓋了大綱所規定的各項基礎知識,包括常用詞、句式、活用、通假等內容。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是我們有效應對高考文言文試題的前提。復習時可以採用一課帶多課的方式,即選取幾篇在詞語、句式比較典型,且涉及文言知識面較廣的課文。如通過《鴻門宴》一文,不僅可以掌握「因、如、舉、謝、意」等多義詞的用法,將六冊教材中富代表性的常用義項都歸納整理,還可以抓住「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這一判斷句,聯系其它課文中與之相同或不同的判斷句,集中歸納整理判斷句的七種不同類型,等等。這樣通過幾課書就可以復習常用實、虛詞,文言句式,文學常識,文化知識諸多方面的問題,用時少而見效快。
二、閱讀策略:由淺入深,逐層深入。
1、整體感知、總體把握
快速瀏覽全文,確定人物身份,主要事件以及結局,尤其注意君主、上司、同僚對中心人物的態度,人物的遭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愛是憎,寫作的意圖是贊揚還是諷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讀者吸取什麼教訓還是獲得什麼啟示,聯系作者的身世和所處的時代,弄清作者的觀點態度。
2、善於藉助,揣摩文意
首先要善於藉助文段的題目,文段的註解和出處,加深對選段文意的理解。其次是要善於藉助題乾和選項,最關鍵是要利用好實詞解釋題和選擇題最後一題的對文段內容的概括和分析題。第三是藉助知識背景,包括語文課上學過的,也包括其它課上(如歷史課)學到的知識。
3、重讀文章,准確把握
經過前面兩個步驟,我們的學生對文段內容已經能夠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讀的時候,就能從更高層次上認知全文,同時也能對前兩步出現的偏差做出糾正。
三、答題策略:題型不同,區別對待。
高考試卷,不僅考查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考查學生的應試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應試技巧,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對於實詞釋義類題目,最簡單的莫過於將各個解釋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去貫通文意,解釋准確而無滯礙之處者即為解釋正確的,反之則為解釋錯誤的。有的實詞詞義在文中根據自己對該詞所掌握的用法無法正確解釋,就應該考慮它的通假或活用情況。
2、對虛詞用法類題目,首先可以利用每組中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句子中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來衡量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具體做法是代入。其次看虛詞在句子中所處的位置及其前後內容。還可藉助語法知識分析。
3、對句式類題目,要充分考慮文章內容因素的作用,尤其要關注原文中該句前後的句子。注意藉助標志詞。
4、對信息篩選類題目,基本思路是:將幾個例句逐句進行分析,篩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例句,然後再對照編組情況來判斷正誤,最好是先找不能表現題干中要求的任務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
5、對文段內容的理解、概括、分析題,注意區分「作者觀點態度」與「所述事件」」、與世人的見解、與讀者的見解之間的區分。要尊重原文,實事求是,謹防隨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時作者的思想觀點分散在全文各處,需要適當的概括綜合,才能全面、准確的反映作者觀點態度的全貌。
6、對文言文翻譯題,最重要的就是找准給分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翻譯。句中的重要動詞、形容詞,活用,特殊句式常常是給分點,務必高度關注
G. 高考文言文翻譯怎麼搞定
高考文言文翻譯方法有:
1、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2、 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
(7)高考語文翻譯擴展閱讀:
文言文/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弧,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